第一篇:华漕中心小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学年工作中期报告剖析
华漕中心小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学年工作中期报告
学校教学工作概况:
闵行区华漕小学是一所创始于1908年的百年老校,近年来,学校围绕“提高教学有效性”此一中心工作,以新一轮新基础教育实验为契机,通过打造信息技术电子化研修平台,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学校质量监控目标制度的建立,权利下放,发挥教研组职能的作用,通过抓学习转观念,学纲领明标准,研教材重实践,重培训勤交流四个推进策略的实施,形成较为系统、扎实的课堂教学改革运行机制,不断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教学活动照片一(区级探究课活动)
学校教学活动照片二(区级研讨活动)
积极学习,自能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学校教学的基础分析
师资:学校以区级重点课题《积极学习、自能发展”的办学理念与“6H”文化匹配研究》为学校文化建设纲领,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逐步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步树立了新的知识观、教育观、质量观、学习观,明确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要求,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学生:通过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在课内外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竞争能力为重点,引导学生努力实践、积极探索、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特色:学校以体育教育、沪剧教育和信息技术为办学特色。体育方面确立了“以健体育德,以健体立人”的教育理念,通过经常性教育与体育月专题活动相结合的实践,形成了以学健体、爱健体、会健体为载体,体育教学成绩斐然,成为全国和上海市的体育传统学校。沪剧方面则以学习上海本地特色的沪剧表演为载体,以弘扬祖国优秀民族文化为目的。沪剧特色创办10年以来,学生学习沪剧表演的兴趣不断加强,涌现了一大批沪剧爱好者,在区级以上的艺术表演和比赛中屡屡获奖,也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一大批沪剧人才。教育信息化特色也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目标
1、学校课程教学目标:整合资源,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为学校文化塑造提供载体,为提高学生学历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打造学校课程教学的理论和特色。
2、教师成长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为核心,以塑造有思想的个性化教师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和专业水平。
3、学生培养目标
以“自能管理、自能活动、自能班级、自能学生”为载体,以“开放化、生活化”为特色,营造“自理、自律、自信、自强”的校风和“乐学、乐思、乐群、乐行”的学风,培养“爱家乡、会求知、会做事、会健身、会做人”的社会主义小公民。
三、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和行动
1、规范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1)严谨治学,规范教学常规
管理是根本。重点组织教师学习《闵行区教师教学行为准则与评价办法》,梳理本校教学管理各项常规制度,制定校本化教师教学专业评价管理办法,不断完善教学月考核,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严谨治学。
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本学期重点开展了“三人行”行政听课评价活动。由学科评价小组随堂听课并及时打分,相关信息在校务会议交流。
每月开展一次教学月考核。月考核的内容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进行打分并及时和教师见面,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2)深化课程改革,增强课程领导力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实施阳光课表。对照课程计划中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学校课程计划,按要求开设开齐三类课程,制订、执行规范的作息制度,按要求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的锻炼与休息时间。
不断完善课程建设与课程管理。结合学校特色的创建与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滚动开设了三本限定性校本拓展课(《生命之洲》、《健体之乐》和《沪剧之韵》,并与基础型课程相渗透。三本限定性校本拓展课在各年级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符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在沪剧教育方面,本学期还着手开展了自主拓展与沪剧探究的研究,受到学生的喜爱。
加强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管理与研究,实施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常规制度和考评机制。专门设立了设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教研组,正常开展教研活动;设置专人对自主拓展课程进行常规化管理,期末进行展示或小型的比赛等形式体现学习成果。今年3月,五年级汤骥老师执教了一堂区级探究课《阿拉上海街》,获得了区领导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推动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方案,提高课程与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初步形成一些校本资源。如工具学科的“教学目标系列和题型举例”、“预习方法序列”、“阅读方法序列”、“作文教学序列”等。以上序列的形成和完善能更好地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教学方向,使学校能更快地向轻负担、有特色、高质量发展。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研训的有效性
1)开展自能课堂研究,初步形成课堂教学特色。自主能动的课堂和自主能动的学生是我们向往的目标。近年来,我们尝试着开始研究自能课堂的特征与操作流程。经过多次的学习和探讨,初步确定了自能课堂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在充分了解学生学能的基础上开始教学和辅导,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落实分级的课题研究。在正在申报的 “E-F互动的研训互动模式研究”市级课题的引领下,围绕教学有效性,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分级专项课题研究和教学小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每位老师还确定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并在实践中摸索和研究,以期形成个人教学的风格。
3)确定主题,加强教研组建设。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核心,每个教研组以研究主题或问题研究,形成学科研究系列。其中语文学科围绕“自能作文”此一主题开展,数学学科围绕着“应用题教学”专项进行研究,英语学科围绕着“文本再构,开发校本课程”此一主题开展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已形成了“作文教学序列”等多项校本课程。加强课标与教材的研读、集体备课、磨课、主题性研究;精心设计练习和一页纸作业。
4)与信息技术结合,提供研究载体.学校成立了魔灯、电子白板、课件制作研究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使课堂教学架构在信息技术平台上。
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1)与德育结合,开展“我的学习我作主”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点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修订学校质量分解责任制,初步形成有效的、校本化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导向。建立专职和兼职教师的质量监控,初步形成框架并加以实施。
(3)加强平时指导与跟踪。指导教研组、教师围绕提高教学效益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关注措施的落实、抓差补缺等工作。进行结对工作,落实薄弱学科、班级及教师的帮教工作。
(4)进行有效的教学质量的监控。每学年中分阶段对对各年级进行1—2次单项或综合的测试。学科评价小组对日常课堂的质量进行及时的抽测,检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5)控制学生作业量,落实减负增效。积极贯彻执行市区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文件精神,探索减负增效的方法,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各种措施,使减负落到实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从教学五环节入手,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评价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定期与不定期进行检查。严格杜绝“一课一练”等课外辅导练习进校园和进课堂。
(6)做好学困生的帮教与跟踪,加强随班就读工作,关注特殊儿童。创设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使学困生和随班就读学生得到关爱,不歧视、不放弃。落实学困生和随班就读生的辅导,促进学困生和随班就读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完善随班就读制度和档案,加强随班就读管理。
4、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开展教学主张行动研究
1)、搭建开放式研修平台。学校通过VOD点播系统,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校本教学资源库、教师电子档案袋及教学电子化管理)、校内网络系统开展教学论坛,和远程教研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开展“我的教学主张”行动研究。让教师拥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明白自己的教学方向和成功经验。聘请专家全程指导。
3)、多层次、多梯队结对工作,进行个性化辅导。聘请教研员跟踪指导骨干教师;行政和骨干教师结对青年教师或帮教薄弱班级;一年外的信教师结对等 4)、校本研修:青年教师沙龙活动。信息化教育培训(PPT文稿的深化)5)、开展教学评比活动。每年开展两次教学评比活动。上半年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五四”青年练兵比武(既有课堂教学评比,又有备课、说课、基本功评比等);下半年全体教师参与“槐花杯”教学评比(课堂教学、课件等)。每个教师在教学评比中各尽所能,各展所长,教育教学能力得到磨练和提高。
5、丰富学生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每年定期开展读书节、沪剧节(艺术节)、体育月、数学周、英语节等学科文化活动。每次活动确定活动主题,进行小型多样化竞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经验体会:灵动高效的网络研训
1、通过网络观摩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自从我校成为“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实验学校”以来,我们每年都会将教师的随堂教学实录制作成VOC网络资源后挂在校园网的视频点播库内,教师可利用自己空余时间以网上浏览的形式随时观摩校内任何一位教师的教学实况,发表自己的评课观点;而执教老师既能随时浏览自己的上课情景,发表对自己教学情况的评论,也能反复查看其他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评论,并对他人的评价作出回应。这样的教学研讨改变了以往教学研讨的时空间的限制,尤其执教者能通过“照镜子”式的回放,对自己的教学情景进行很好的剖析和反思。
2、应用“数字化网络互动平台”教师个体多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1)、“E—F互动”模式
借助网络教育资源应用的平台,教研组注重凝聚组内团队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使教研活动更具实效性。教研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建立同伴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和谐的教研组氛围,共享各自的资源和成果,做到集思广益,使教师的效率最大化。
如:执教者把预设的教案提前放在平台上,教研组成员,甚至同学科教师都可以对教案发表自己的评论、建议,执教者根据大家的建议,不断修改完善教案,这里没有时间的概念,老师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登录平台,留下观点即可。
目前学校对该项专题研究建立了课题《城郊小学“e—f”互动研修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向市教育学会提出了立项申请,以期以课题形式进行深化研究。
2)、“主题探究”模式
在教研活动之前,各教研组组长负责收集教学方面的问题。经研究、筛选、组合,从中提炼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研究的专题。教研组成员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撰写出本专题的研究方案。在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中,个人的经验和智慧在平台上碰撞和交流,相互启发。
如:我校围绕“信息技术在课堂上使用的成效”这一主题开展了“一人上课,多人磨课”的组内研讨课。每个学科教研组一学期内安排了三次教学研讨课,把这些课全都放在“数字化网络互动平台”上,使得各个教研组的老师人人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共同投入到“磨课”中去。收集资源、共同备课——一人上课、多人评课;反思——重建,另一人上课,多人评课;再反思——再重建,形成组内真正意义上的研讨课例,共同评课、反思。
3)、“同伴互助”模式
网络与教研的联姻,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研组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网上学习活动、听评课活动、课例研讨活动、集体备课活动和教学反思活动。这些有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增进了教师之间,教师与教研团队之间的交流共享,培养了团队交流共享精神。如:在“VOD点播”平台中,全校教师的“实践课”、“教研组研讨课”都在里面,教师可随意点击观摩教学实录,并进行评课。这样我们不仅可以看见课,还可以看见其他老师是如何评价这堂课的,而执教的老师可以对其他教师的点评作出自己的回应。网络下的“互动点评”扩大了教师之间教研互动的空间,培养了“同伴互助”的精神,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4)、“网络互动”模式
教研组成员开展网络教育资源应用的以网上沙龙、网络论坛、博客为载体的交流活动。在互动过程中,教研组成员不但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还可以就事先围绕主题做好一些准备,研讨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表一些点滴看法、小经验等。
如:我校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和发展,树立了新观念,改变了以往的学习状态、工作状态,极大增强了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创生出崭新的学校教研博客文化。通过教研博客,大家群策群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3、利用网络,开展课程教材、课堂教学两大教学环节的研讨 1)、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
每当有教师承担公开教学时,这往往是全体学科教师的群策群力的过程,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教师们的专业化水平在提高。通常我们将选定的内容提前通过学校的内部管理系统发给每位本学科教师,让教师思考:如果我上本课内容将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设计教学过程,也可通过网络途径收集与上课内容相关的资料,诸如:教学设计、课件、课后的反思等等,教师们带着问题来,带着建议来,为有效的集中校本教研打下基础。2010年5月闵行区农村学校信息化展示周活动中,我校分别举办了主题为“关注表达,有效落实单元目标”的四年级语文远程系列研讨活动。区内4所学校应邀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4月27日先进行了四年级第八单元的教材研读。参加活动的老师通过网络形式对单元目标和四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对一周后的教学实例课文进行了集体备课。5月6日下午的教学研讨活动由华漕小学的吴洁老师执教了《狼和鹿》一课,然后四所学校的教师代表分别对吴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点评。这次的网络教研,首次进行了教材研读分析和集体备课的讨论,为网络教研开辟了新的途径。区研训员对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远程互动的研讨模式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2)、对课堂教学细节的分析 用录象的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更加细化的分析,是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好方法。首先把课堂录象资料数字化并上传到校园网的视频资源库。其次组织教研组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评价指标,为进行课堂教学的录象分析打好基础。第三,结合新课标,在校园网上先观看整堂课的录象,在现场教研的时间,根据学期的研究测重点的不同,对教师的课堂提问、对信息技术在新授环节中的应用等片段进行分析。根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即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进行了讨论。如对四年级《交换律》的多媒体技术使用上,教师们普遍认为:多媒体中所呈现的概念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诸如板书等形式就可以解决;而教学几何概念时,如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对称轴的认识上,通过flash的形式,在媒体中生动形象地展示折的过程,让学生认识了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在整个媒体演示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研后的网上讨论
基于现场校本教研时间的短暂,为了让所有老师都有“说话”的机会,那么,网络就为教师的“说话”提供了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对自己的教学录像进行观看,并可以在讨论区中对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反思,这就好比在给自己的教学“照镜子”一样。不同学科的老师同样可以看到其他学科教师的录像课,围绕讨论的主题假如我上这节课可能采取不同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求同存异,在充分尊重任课老师的主体地位的同时,留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因为每个教师都深知“教学是相通的”。同样,对现场活动应用课堂教学录象分析技术,制作案例,在网上发布、开展更大范围的讨论、交流切磋,执教教师在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再重新上课,并在网上再一次展开研讨,直到问题有一个较满意的解决。
通过一系列的网络研训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密切了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加强了研究和教学的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更大的提高
五、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虽然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学科成绩基本稳定但提不高,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
主要成因如下:
1、教师的日常教学有效性不高,表现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高、完成教学内容。
2、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民工子女已占70%以上,且有不断上升趋势,外来民工和原有的乡村学生固有的素质和习惯还未曾与城市居民素质接轨,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鉴于以上成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更要探索的是如何走素质教育之路,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不是一味追求学科教学的分数,要在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上进行有效的探索。一句话,要在师生积极学习的基础上达到自能发展。
华漕中心小学 2011年4月19日
第二篇:××××中心小学创建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中期报告
××××中心小学创建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中期
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培养少先队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省少先队工作工作示范学校创建活动要求,现将我校的少先队工作中期报告汇报如下:
一、指导方向
健全了少先队大、中、小队组织:加大了服务少先队组织的工作力度;让队组织有形化,发挥了其独特的育人作用;合理对少先队组织进行分工,少先大队、中队、小队各负其责,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完善了少先队组织各项制度:结合科学发展观对少先队传统制度加以了完善提升;强化落实了各项制度的检查工作。
二、常规工作
(一)狠抓日常行为规范。少先队干部是使规范得以落实的强力保证。选好并培训少先队干部并由他们全面负责监督队员们的安全、文明礼仪、风纪行为、卫生等方面的工作。有了少先队干部对队员们进行及时的、全面的检查监督,规范了少先队员的言行举止,强化了队员的集体荣誉感,使少先队员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彰显在这些“小群体”的言行之中,在大家面前树立文明形象,带动更多的队员自觉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的好习惯,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常开不谢。
(二)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渲染校园文化。经领巾广播站为大
家设置了《校园新闻》、《故事天地》、《音乐欣赏》、《英语广角》等6个栏目,少
(三)树立文明礼仪榜样。为加强文明习惯的养成,少先队以“小群体带去大群体”为指导思路,组建了“文明礼仪示范岗”、“环保小卫士”、“文明礼仪小天使”等队伍。从课堂文明、课间文明、到与人交往文明都先队员积极投稿,更让红领巾广播站成了孩子们的心灵窗口。体现了教育宣传阵地,推动我校语方文字工作的开展,第一时间传播校园信息,宣扬高尚品德。
(四)歌唱校园歌曲,熏陶学生情感。为推行素质教育,每天早晨上课前十分钟,要求各中队进行晨唱。孩子们从歌声中潜移默化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同时也活跃了学校的气氛,熏陶学生的情感。歌声飘荡整个校园,为校园增添了几份活力。
三、体验工作
(一)传统节日,体验活动。元旦、清明节、重阳节国庆等节日,大队部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如:元旦举行了以“畅游书海、品尝文化、陶冶情操、彰显智慧”为主题少儿书画比赛;国庆节举行了以“爱我校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重阳节走进敬老院做好事;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等系列活动。通过这些体验活动,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并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三)快乐六一,童心同乐。六一是属于孩子们的天地,为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健康的、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我校特举行大型文艺游汇演活动。小演员们用最动听的歌声,最美丽的舞姿抒对美好
生活的憧憬。此外,还有游园活动、猜谜语等系列庆祝活动。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他们感受节日气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真正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幸福的“六一”。
四、特色工作
(一)富有特色的升旗仪式。每周一升旗仪式是校园的一道风景线。为进一步培养队员们对祖的热爱、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责任感,每周一将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并且结合当月的教育主题,进行国旗下的讲话,仪式之后,各中队每周轮换表演一个紧扣月教育主题的节目,队员们在点点滴滴的“教育之声”中一次次受到启发,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成长一点点。
(三)倡导保护绿色校园。为改善我校的育人环境,展示魅力形象,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被列入创建“森林校园”示范点,仅仅一个学期,我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一个环境简单的校园变成了一个公园式校园。为保障绿色生命的成活率,少先队紧跟时代步伐,以“森林校园”创建活动为契机,引领红领巾与“森林校园”同步,狠抓队员们的养成教育,成立了“绿色小卫士”巡逻队,把每一块区域护绿责任落实到人。因此,课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绿色小卫士”的身影,有了他们的参与,确保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正常生长,并更有效地倡导学生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保护环境,从而崇尚大自然。
(三)渗透“饮水思源,知恩感恩”教育。如今的孩子已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针对少年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娇生惯养的特点,引导队员们学会赏识、学会感恩是大队部另一个重点工作。为此,大
队部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开展各种小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亲人、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祖国。如:母亲节为妈妈做家务、重阳节为爷爷奶奶捶背、教师节给老师做贺卡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同学们懂得心存感恩。
五、红领巾心向党系列活动
(一)组织全体队员演唱爱国主义歌曲。在学校领导以及少先队大队部的带领下,要求每中队必须学会3首以上的爱国主义歌曲,并利用课前十分钟进行晨唱,歌声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怀的熏陶。
(二)举办“回眸党史,心存感恩“的专题讲座。2011年6月6日,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在中心小学校部对全体学生宣传有党的知识,颂扬党的丰功伟绩,让孩子们明确已任的同时,心存一份感恩之情。
六、今后工作思路
(一)实现少先队组织有形化,发挥了其独特的育人作用。在抓好队前教育、建好传统意义上的大、中、小队组织时,着力做好了少先队组织的有形化工作。以发展的精神建立了开放型大队队室和开放型中队活动橱窗、完善了校园广播站和校园文化墙;提高了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化素养,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
(二)着力建设少先队阵地,充分发挥了少先队阵地的育人功能:少先队阵地建设在巩固中求发展做到有形化、自主化、多样化;通过校会、班会、学校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品行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多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尤其将感恩教育进行到底。
七、存在的困惑
1、少先工作是一项较为琐碎的工作,而大队辅导员都是兼职,教学任务非常繁重,要把少先队工作做完美有一定的困难,少先队辅导员缺少开展少先队工作的时间和精力。
2、当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学生的学习任务也相当繁重,同样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少先动活动。
第三篇:《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开题报告
《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开题报告
——坪山新区兴华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国家督学柳斌指出:“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教学抓起。”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可见字词教学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各年级的识字数量和要求,其中单是一、二年级,认识常用的汉字就要求1600—1800个,会写的则是800—1000个。可见,识字教学的任务之重、难度之大、作用与意义之深远。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效率呢?通过解决“怎样识字效率高”的问题,促使教学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也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推动新课程的实施。过去那些只注重教科书,只是注重机械训练识记的单一方式,已不适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打破单一的识字教学局面,挖掘提高学生识字效率的有效途径,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这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从而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既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提高识字的能力,又能感受到祖国民族文化的熏陶。怎样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效率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是我们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
1、五个关键词
(1)关键词之一“新课程背景”:指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2)关键词之一“低年级识字教学”:指小学(1~2)年级课堂教学中以识字为主的教学。
(3)关键词之一“效率”:指在相同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下取得教学效果的好坏,即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高低。
(4)关键词之一“做法”:指组织识字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形式和方法。
(5)“新课标理念下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的做法”指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开展识字教学所运用的能增强学生主动识字愿望,又切实可行的方法,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解决的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寻找学生识字的最佳途径,交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为他们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段的教学重点。美国心理学家卢姆认为:7岁儿童的智力发展已经达到本身应有水平89%,低年级听写,读写的全面训练,是利用儿童身心自然发展促进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手段之一。目前我们在识字教学中严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情况。一方面是低段识字数量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识字总量约3500字,而低段识字量是1800个,占识字总量一半以上。另一方面汉字结构复杂,字符抽象。再加上识字本身又很枯燥,学生总是一味地被动识字。学生觉得识字难,教师深感教字难。本课题针对一线教师反馈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解决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激发儿童识字兴趣,改进识字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做一些研究。对顺利完成识字任务,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学生识字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研究识字教学的资源
3、探索适合低段的识字教学方法
4、学习方式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2、问卷调查法,通过一定范围的调查,分析出目前学生的识字基础,识字能力,主要障碍及内在原因。为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识字效率提供依据。
3、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以得出最佳方法。
4、经验总结法,不断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撰写论文、写反思等形式,及时总结,定期交流。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第一阶段(2011年3月-6月)申报立项阶段,提出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深入论证,针对小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课题。
2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做好研究课题的理论准备。
(二)、第二阶段(2011年6月-2012年6月)具体研究实施阶段
1、调查目前低年级段学生识字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搜集好研究前的相关数据。
2、设计并运用一系列学生乐于参与的有效的识字活动进行识字教学实践。
3、教师和学生一起用认识的汉字自编或改编一系列低年级学生爱读的,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儿歌、谜语、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帮助学生识字。
4、通过调查、测试等方法,对前段时间的实践效果进行检测,反馈,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对后面的研究作出适当的调整、改进。
(三)、第三阶段(2012年8月-11月)结题鉴定阶段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七、课题人员分工 课题组长:黎华荣 副组长:肖建军、白艳芬 黎华荣:负责本课题的组织、策划、实施等工作。
白艳芬、卢柳云、王坤、李军负责本课题的具体研究和总结报告等。罗康媛、钟伟汉、古晓兰负责资料收集和整理等工作。
八、课题成果展示
1、《调查材料集》
2、《观察笔记录》
3、《课外识字记录本》
4、《优质识字课教学实录集锦》
5、《识字教学论文集》
6、课题研究的其他资料汇编等
九、课题的保证措施
我们学校领导科研意识强,教导主任黎华荣亲自任研究组长,多位青年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黎华荣主任是坪山新区优秀教师,他撰写的多篇论文分获市、区级奖。白艳芬老师是学科带头人,她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市、县获奖。参与课题研究的几位青年老师都是学校的骨干力量,她们对语文教育事业有着一种热爱与追求,长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践与探索。她们既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而且有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组织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加强集体学习,加强课题学习的管理,利用好网络学习,在自我学习和集体研究学习的基础上,互动交流,建立健全课题开展和课题学习制度,及时提供和交流学习信息,使课题研究建立在良好的基础之上。另外本课题的研究经费,除尽量争取上级拨款外,完全由学校开支,经费保障得力。通过两年的研究,可以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
第四篇: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逸夫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学观,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识字和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可见字词教学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怎样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是我们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的识字教学不能够合理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而现在的素质教育强调以学为主,以教为辅,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动教学的格局,向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向运动发展。整体结构上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探求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会学习,掌握科学方法。我们在低年级开展以“小学识字教学有效性”为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促使低年级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准确把握低年级教学的侧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识字教学途径,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尽快达到自能识字,自能读写,主动发展,进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选题意义:《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识字教学明确指出“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的书写“识字教学要体现教学的特点,做到音、形、义相结合,要改进识字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查字典的习惯。”
(二)应用价值: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教学实践证明:凡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强,学习效果就好,加之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而学生由于其自身年龄的关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三、研究内容和计划
1、通过课题研究,努力创设有效的识字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和识字能力。
2、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激发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扩大识字量。
3、优化识字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各种识字教学方法,构建科学高速有效的识字教学体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
4、培养学生识字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全面提高素养,巩固识字效果。
5、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6、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思想感情,发展人文素养,开发智力,提高多方面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定基础。
四、研究基础
我校教师已经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并成功结题。另外,参加本次课题研究的老师全部是我们学校优秀的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扎实,肯吃苦,有一股闯劲。他们都是我校语文教学的中流砥柱。
五、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国家督学柳斌指出:“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教学抓起。” 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在《课程改革中识字与写字问题解答》也强调:“认写分开,及早阅读”。识字的过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大脑受到外界信息的刺激,变得越来越聪明,智力得到发展。识字使孩子受益终生。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识字教学思考的问题不仅是识得快,还有如何把识字和普及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如何借助多种媒体识字的问题,于是,计算机辅助识字等应运而生。
近年来,在国内的教学研究中,已有不少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来丰富识字教学。如把汉语拼音、生字词的学习与文字输入的联系进行全面整合,学生学的有趣、记得容易,在帮助学生认清字形、分析字音、扩大识字量、词汇量及激发识字兴趣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语文课程标准》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教学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要求。通过情境创设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
六、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低年级语文识字课堂教学实效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从而做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2)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行动中进行,这其中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3)测评法:通过阶段性的检测,对儿童识字率以及认字潜能进行测评。(4)文献研究法: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收集、汇总、分析同一领域研究新动向,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为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七、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04--2013.7)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确定理论假说,进行前期研究。全面了解低年级识字教与学的现状,深入学习新教材新理念。多方搜集资料,结合实际情况,集体研究探讨出具体的方法、方式,初步形成研究方案。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做好研究课题的理论准备。成立研究小组,制定课题实验方案;组建课题组,进行课题立项申报。
第二阶段:课题实验研究阶段(2013.08—-2014.06)调查目前低年级段学生识字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搜集好研究前的相关数据;设计并运用一系列学生乐于参与的有效的识字活动进行识字教学实践;教师和学生一起用认识的汉字自编或改编一系列低年级学生爱读的,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儿歌、谜语、制作简单的动画帮助学生识字;通过调查、测试等方法,对前段时间的实践效果进行检测,反馈,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对后面的研究作出适当的调整、改进。组织实验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相关实践与理论的学习,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研究措施,观察实验效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处理,收集资料,做好过程记载。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07—-2014.08)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论证工作;撰写结题报告,申报结题;对附件进行汇编。从理论假设为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鉴定;整理研究资料,展示学校与教师经验总结、论文及实验材料。
八、课题研究保障条件
1、课题负责人及组成人员,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本课题的研究,而且特别注重小学生识字效率的提高,有积极投身课改的精神以及具备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保证。
2、课题组成员每月一次大集中,进行研讨、交流心得。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随时进行记录、整理、进行总结交流。除此之外,我们还根据本阶段学生特点,扩大研究范围,吸取四小和回小的经验,和这两所学校的一二年级教师共同研究开发本课题。
3、实验老师科研意识强,乐于学习,能较好地把握新课标理念,敢于创新,有热情,有能力,有精力投身到课题研究之中。
4、学校领导重视,大力支持科研工作,使课题研究所需人力、财力有保障。
九、课题预计成果形式
预期目标:
1、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效率提高。
2、学生识字兴趣浓厚,识字量多,有自主创新识字的愿望。
3、课堂识字教学快乐而有趣。
4、学生积累一定的识字方法,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5、学生有初步的阅读习惯。
成果呈现:
6、识字研究报告集(调查报告、实验方案、研究报告。)
7、识字研究成果集(经验论文集、教案设计集、教学案例集。)
8、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各类教师、学生活动资料。
9、在实践传统成功方法的同时,初步探索出一套更适合我们小学低年级课堂识字教学模式。
十、组课题组织机构 负责人:袁晓梅
课题组成员:鲁姝宏 戴艳玲 曹国燕 王恩杰 富国芳 李娜
参考文献: [1] 张茜.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语文天地, 2009,(01).[2] 魏长青.新课改背景下的识字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9,(03)[3]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大大学出版社.2012.
第五篇: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成果报告
《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成果报告
本课题于2008年4月正式获准列为葫芦岛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原定目标已基本达到,取得了一定成果。特申请给予鉴定验收。
现将本课题进行的研究情况及所获得成果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研究课堂教学是教学研究的永恒话题。我们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从学校现实需要来看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了解,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还大量存在。一是教师中青年教师较多,他们专业知识较为厚实、工作积极性高、上进心强。但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易察觉的症结如:用语随意、语速快、层次不明、讲述难分主次,把握不好“精讲多练”的尺度;教学中又往往“心中无人”,备课时,致力于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而对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认识水平缺少考虑,在教学时只是重讲明白,不注重学生如何学、主动学,不注重鼓励、表扬、启发学生,而是批评、指责。这些使得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尴尬局面。二是因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领悟不够深刻,或课堂目标虚化、内容泛化、过程形式化,或教师迷信于讲、练、迷信于死记硬背,或因循守旧、穿新鞋走老路。在新课改理念下,客观的要求与低效的课堂教学已形成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第二、从改革需要来看
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总是以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为重要特征。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和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活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必须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第三、从发展的需要来看
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假设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因此学校要下大力气抓好此工作,下大力气进行课堂改革的研究和尝试,真正落实校长的教学理念,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实现学校闻名于市内外、省内外。如果教学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到从教师的学习、教研、合作、备课、上课、辅导、作业、题单、测试、包干学生等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全校教师要牢固树立质量形成于过程的思想,使每一堂课、每堂课的每个步骤以及各个教学环节都科学、规范、高效,力争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把教学质量管理从传统的质量检查、“事后把关”、“秋后算账”转移到质量形成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上,制订科学的制度 和检查方法、奖励办法,实现精心的工作,精细的环节,精品的结果,必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三、课题的界定
1、教学有效性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学习的原有状况为教学深化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的是“备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找出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认知结构之间的结合点;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但具体到一节课,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这个定义有如下几方面的含义:
(1)强调课堂教学时间的规定性。
我们提出向课堂要质量是向45分钟要质量。就是说,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要扎实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把时间前伸后延,利用课下时间预习或做作业,加重学生的负担。高水平的教师向课堂要质量,低水平的教师向课下要质量。
(2)强调教学目标的规定性。
如果一堂课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很难评价效率的高低。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3)强调目标达成的可测量性。
教学目标有的能够测量,如知识与技能;有的不能测量,如情感态度价值观。但衡量一堂课的效果必须有可测量的指标,如果都是模糊的就很难说有效还是无效。
(4)强调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学活动要围绕学习活动、教学进程、进度、节奏等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情境为转移;教学评价以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为标准,不单纯看教师讲得如何,还要看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教学条件是否适宜,是否有效。
2、教学精细化管理
教学精细化管理有三个层面的涵义。1.“细”,即教学管理覆盖的教学环节要全。在计划制定、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上课、课后反思、辅导、测试、反馈、总结和教学评价等各环节都要制定规章,不可或缺。只有关注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才不至于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2.“精”,即教学管理工作要突出重点。学校要根据实际确定每个时期的教学管理工作重点,重点工作重点 做,才能把握住方向,才能立竿见影出效益。不分主次地平均用力往往事倍功半。3.“精细化管理”要制度化,落实要到位。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国内外专家、学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开辟了教学新方向——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中,从宏观角度阐述了有效教学的理念:(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2)关注教学效益;(3)更多关注可测性或量化;(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孔企平教授的《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概括了有效学习四个基本要素: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美国坎贝尔著、王成全译的《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也对有效教学加以论述。
2、国外相关教育理论:目前国外学派林立的的教学理论尤其关注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比如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
3、国内相关教育理论:古有春秋时期孔子的“终生教育”理念以及他一系列的学法指导:“循循善诱,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学而不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有《学记》中的“进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贵在诱导”。近有教育家陶行知的“教是为了不教”。今有当代育家崔峦提出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也强调指出:“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生命互动的过程。”
4、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依据:宋朝的朱熹说道:“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也就是说,对任何事情要做到精密细致,好了还要求更好。现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起源于日本的丰田汽车,他们以“精益”相号召,切实改进了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流程,达到“零缺陷”、“准时化”、“零库存”的目标。推动了日本经济增长,使日本很快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如日本的索尼、丰田、美国的戴尔等企业。我国海尔引进这一思想,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说:“管理好的企业,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被预见,并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这是企业管理达到的境界,学校也同样可以借鉴。如何做到让教学管理归于平淡,让平时可能发生的教学问题都转化为例行作业,关键是要切实贯彻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学校管理的精细化既是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的目标,还是我们的标准。
五、课题研究目标
(一)育人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二)管理目标
探索教学管理精细化机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有效管理。
(三)工作目标
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在科学观的指导下,寻求教学中存在低效差慢的问题,寻求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四)科研目标
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将教学推向科研的轨道,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开创学校教育改革工作新局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促进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创出一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新路子,使学校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和校风建设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新突破。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方式方法单
一、被动、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状况,将学生良好的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并形成内驱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研究各种课堂有效教学形式,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实践经验并形成学校课堂教学特色;全面展开课堂教学“三段—七步”的教学模式。
3、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操作方案、评估方案等,形成教学精细化管理体系,加强检查督导,科学高效地落实精细化管理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
1、理念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2、研究过程的开放性原则
3、师生积极参与的合作原则
4、针对学校特点、校情、学情、生情的可行性原则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
2、调查研究法。(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发现问题;(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3)调查有效性教学实施后的学生个性状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有效性教学的实际操作。
3、行动研究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有效性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成立组织,形成制度与措施。
在校长直接带领下,成立了由领导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教学精细化管理的领导组织和考核小组,并制定了相关的职责、制度、操作方案、考核方案等,从而让学校的教学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修订了《兴城一中教师课堂常规》《兴城一中教师备课要求》、《兴城一中质量检测制度》、《兴城一中成绩分析制度》等十几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学的备、教、辅、改、评、研等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实行动态、全方位管理。
(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形成共识与氛围。
1、通过各种会议、培训讲座,灌输理念。使全体师生在思想上得到转变,认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担。
2、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教师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转变为自己的行为。为了帮助我校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我们先后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了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本溪十八中学的先进经验。学校组织课题组教师到盘锦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更新观念。
(三)强调检查落实,狠抓过程,不断完善。
学校建立了定期与不定期的常规检查和巡课、听课、评课制度,把教师执行课程计划、精心备课、按课表认真上课作为平时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每天两位行政值日的领导和教导处人员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巡查,做好相关记载(学校统一印制有《学校领导值班记录本》,后改为《日清周结检查评比记录表》),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学校教学领导实行日听课制度,每日不打招呼随时进课堂听课(称为听“推门课”),听课后检查备课本和作业批改情况,作为教师工作目标考核上课的评分依据。年级主任每天对本年级教师的教学情况随时进行巡查,双周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做好检查记载。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学校集中组织对全体教师的学习、备课、作业批改、各种活动记录、总结等内容组织详细检查评估,并作好记录,将检查结果采取集中和个别的方式及时反馈,并向全校教师通报,作为教师学期工作量化评估的主要依据。这种立体网络式的教学管理模式,保证了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强化了督查评估力度,确保教师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从而保证各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四)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
平时着重通过对教师执行课程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后进生辅导和单元、期中、期末评价等各个环节了解每位任课教师教和每位学生学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年级主任会议、教研组长会议、家长和学生座谈会议,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年级组的任课教师在教导处的指导下认真组织进行形成性测试和学科单项测试的实施和反馈,以测评学生具体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及时了解各科教学质量的整体状况以及特殊学生的质量状况,要求教师抓好分层辅导和补差这个突出难题,从基础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转化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重视优等生的个性培养,通过开展各种学科竞赛、技能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
十、研究成果
(一)、构建学校全局性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一是从职责抓起。目前,社会分工、专业操作和服务质量等的精细化是现代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相对于学校来说,就是要将德育、安全、科研、教学、行政、后勤、电教等方面的常规性管理与服务性工作不断地引向深入,做得精细周到;就是要求每个人、每个岗位,都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工作职责、督察措施、奖惩规定;就是要让每个人做到牢记职责,尽到职责,对自己负责,对岗位负责,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是从计划抓起。学校的管理工作计划制订得越全面、条款写得越具体、执行得越认真,就越有利于管理计划的落实,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校及各个部门每学年或每学期都应该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目标)来指导各项具体工作,并能对照计划中的内容和要求去一件件完成。抓好计划的落实,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根本性任务。
三是从程序抓起。按程序办事能提高人的管理素养和良好习惯。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按程序化的规范要求去做,要把管理程序中的各个细微环节都想得周全,确保环环相扣、环环不漏,以减少管理过程中这样那样问题的产生,避免出现阻塞和脱节现象,从而形成管理有程序、办事讲程序、人人懂程序的工作习惯,因此学校要制定各种工作的流程。
四是从制度抓起。制度健全,就能使学校管理由粗变细,由细变精,避免“粗放型”管理现象的出现。实践证明,再好的制度,没有人去很好地执行,其作用也不能得到发挥。为此,我们要培养学校的教职员工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的好习惯,充分发挥制度应有的作用。一所学校只要把制度落实好、执行好,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能得到保证,因此学校各部门要制定符合本部门实际的,科学而精细的管理制度,学校要制定督导检查制度。
五是从考核抓起。学校工作涉及的面广,方方面面的事情较多,为了做好各项工作,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必须制订具体细致、科学全面、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特别要重视抓好量化考核,并将“定量”与“定性”考核结合起来。在考核中要体现多元性与发展性的导向,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形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优质多酬,劣质少酬,无质不酬”的利益导向机制,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形成良性循环,这个一定要和我们现有的量化考核办法结合起来。
六是从检查抓起。有人说:“人们不愿做你希望他做的事,人们只会做你检查的事。”这就警示我们,学校各项工作任务除了有分工、有布置、有要求之外,更重要的一环是加强经常性的检查。我们要严格检查各类人员上岗到位情况,解决“出工”的问题;严肃检查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解决“出力”的问题。做到“谁的事情谁负责,谁的责任谁承担”,并将每个人完成工作任务、履行岗位职责的优劣进行适当的奖惩。
(二).构建教学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机制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因此教学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更为必要,要求做到从教师的学习、教研、合作、备课、上课、辅导、作业、题单、测试、包干学生等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全校教师要牢固 树立质量形成于过程的思想,使每一堂课、每堂课的每个步骤以及各个教学环节都科学、规范、高效,力争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把教学质量管理从传统的质量检查、“事后把关”、“秋后算账”转移到质量形成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上,制订科学的制度 和检查方法、奖励办法,实现精心的工作,精细的环节,精品的结果。
1、明确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要做到:“三个突出”、“四个并重”、“五种思想”、“六个体现”。A、、三个突出是:突出“精讲多思”,讲到什么程度,哪里放哪里收,要按全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定位;突出“学生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放手、多扩展,实施创造性、开放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练、答等多种感官,让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课堂;突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高效地获取知识。
B、四个并重是: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教师指导与学生会学并重;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并重。
C、五种思想是: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教育要有爱心和耐心;允许学生在学习和个体发展上存在差异,并能根据这种差异搞好因材施教;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创造性的进行学习;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
D、六个体现是:(1)引导: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使学生乐学;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会学;注重学科知识的引导,使学生学会。(2)激励:充分发挥教师的激励作用,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励学生产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3)参与: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发挥主体作用。(4)表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善于表现、善于争先的良好学习品质,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5)创造:教师要创造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敢于在教学方法、手段及艺术形式上进行突破,教得生动,教得活跃;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教会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开阔思维空间,培养思维品质,学得主动活泼。(6)成功: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都要运用成功教育的思想和语言评价艺术,让学生的见解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2、狠抓课堂教学教与学两个效率。
对教师的教要做到“四个关注”:①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特别关注亚学习状态;②关注教学过程虎头蛇尾现象;③关注课堂论述题、开放性题的落实;④关注学生错误思维。对学生的学,要重点抓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养成。培养学生每页书都要认认真真地读,每节课都要认认真真地听,每道题都要认认真真地做,每个错都要认认真真地改。努力做到:凡是学过的知识都要会,凡是做过的题都要对,凡是要求记的都应该背。落实好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精细有效(1)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使教与学合一、和谐。
(2)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使课堂教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使课堂“两主”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过程应力图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导入新课要注重考虑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目标)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明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③采取“先学后教”的方法,给学生自读教材、尝试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④注重师生互动研讨,充分让学生开展课堂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敢于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⑤允许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时发生错误,教师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帮助进行分析,指出其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获得正确的知识结论,共同探索、揭示一些知识的规律;
⑥采取“当堂训练”的方法,教师要预先在学案上设计好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当堂巩固练习,练后及时评讲反馈,发现问题教师再予以纠正。
⑦在课末教师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总结:本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或方法,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等;让学生反思质疑:我还有哪些问题还没弄懂等。(学案上专门设计好这一过程)
⑧课将结束时,教师还应设计好一个带有进一步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完成。
4、推行教学研究活动的精细化管理
(1)推行“自备、说课、改课、反思”四步集体备课模式,备课组长分工把关,包课领导、教研组长参与并检查量化。(2)、确定每个教研组每周一次下午集体备课、研讨活动时间,鼓励微机备课、网络研讨,教师之间互相学习,资源共享。(3)推行以“问题研究”为内容的“研讨课”制度,各备课组每周一节。(4)、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确立了“理论上有高度,科研上有潜力,发展上有后劲,教学上出效益”的教学研究原则,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教学基本功大比武、创新课、优质课、优秀案例评选等系列活动,鼓励教师树立敢想、敢创、敢试的创新精神。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走“优师兴教”之路,鼓励教师脱颖而出。(5)开展“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通过教研活动,努力使每位教师做到三个“精心”,即精心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教学反馈;三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的教师挤尽课堂水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百分之百的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共同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百分之百的教师既钻研教材又研究教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三)构建我校“三段七步”教学模式
构建“三段七步”教学模式是本课题研究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改革传统教学弊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和保障。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实践成果较为显著。其成果如下:
1、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基本理念:
1)相信每一个学生能学好。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 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面向全体,培优、抓中、补差”的教学理念。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自学、合作、训练”高效型课堂、智慧型课堂的教学基本模式 4)授课必须体现夯实基础,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质疑、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2、确定有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是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质疑和探究,是否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即:诊断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再因材施教,是否实现了课堂的高效率,进而实现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最终实现智慧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敢作敢为、敢于质疑、敢于善于探究、学会做事、会感知知识、联想拓展、交流合作、善于表达、整理笔记”等能力。
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策略体系
一是成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实行学科领导包学科,年部领导包部门的制度。各组负责人要跟踪听课、指导教学、组织研讨、开展培训甚至上示范课,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将本组组员带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并明显见效。
二是充分发挥校领导和各级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坚持领导、骨干先行,引领学科课改较快的发展和成熟。
三是以实施创新课堂“三段七步”教学模式为突破口,通过教师“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形式,反复修改、完善,力争做到每周都有案例分析课,人人过关的办法,直到符合一中实际,形成较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是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的提高,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高效率。
五是做好评价考核工作。建立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备课、上课评价表。教学领导和包干领导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采取限期整改的制度,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
六是建立奖励机制。学校设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奖金。对于成绩突出的教师、包干领导给予个人课改成绩奖。对于成绩突出的教研组、年级组给予集体课改成绩奖。
4、实践课堂教学“三段-七步”教学模式
“三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训练提高 “七步”:创设情境,激趣引学;设疑思考,出示目标;明确方法,指导自学;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合作交流,完成目标;质疑再探,拓展升华;迁移应用,训练提高。
该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学会质疑思考,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探究创新。
1、创设情境,激趣引学。其目的是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贴近生活、紧靠教材、简洁明了的创境引入。根据具体情况,教师可自行决定是否进行复习回忆这一环节,但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般是必不可少的
2、设疑思考,出示目标
该环节通过提问来检验学生预习情况的,对学生一是起到督促作用,二是明了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逐渐掌握同类问题的思考方法。有两个步骤:
(1)在引入课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教师板书课题后问:“你看到了课题想到了什么?”,或应该学习那些内容,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梳理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完整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前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
(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创设情境后,可以直接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补充完善整理出探究的问题(明确具体的探究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恰如其分的创设问题情境是基础,巧妙的提出问题是关键。
3、明确方法,指导自学
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前,教师要适当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方法的提示与指导,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完成时间、如何观查记录、注意哪方面问题等。还要给学生信心和鼓励,在学生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学习指导何时出示可以根据出示目标的环节而确定。
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这个环节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指导层次不清楚混乱,逻辑性不强,学生不易掌握。二是指导不到位,关键问题环节交待不准确,如,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记录等。三是没有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如批书方法、笔记的记录方法、如何类比、如何利用已有知识来探究新知识等。
4、自主学习,探究问题。
这里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即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教材、操作实验、演算或证明、记录等教学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活动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自探前,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
5、合作交流,完成目标 该环节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学情况,共同解决自学难以解决的问题。实现生生互动,生师互动,实现“兵”教“兵”,“兵”强“兵”。
合作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提问有的放矢)。二是讨论。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讨论要有实效性)。三是精讲。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保证不浪费时间。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学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经常犯错误)。三是提问回避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掩盖学情(教师通病)。四是试图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无病呻吟)。五是小组讨论人员不固定,发言无序,时间没保证(组织要到位)。
6、质疑再探,拓展升华
该环节是在学生掌握学习目标后,进一步理解目标,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具体运用实践中,对于中等以下学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还是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范畴,只是从不同侧面去提,这时让其他学生回答,实际上是起到了深化学习目标的作用。对于优等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超出书本知识,但教师还应先让其他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种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教师再解答。如果连教师也解答不了,应坦诚说出,师生课后通过查资料等其他途径共同解决。
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完成情况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待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不是再给学生预设问题。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学生无疑可“质”,教师即转入下个环节。二是教师质疑代替学生质疑。三是学生一问,教师一答。四是教师课前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
7、迁移应用,训练提高。
该环节是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拟题训练运用。教师首先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检查反馈的原则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学困生本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全体)。基础性习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检查反馈原则是中等生展示,中、优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答错者本人说说错误的原因并纠正(提高)。二是学生拟题训练运用。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 要求,教师则进行必要的补充。三是反思和归纳,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编拟习题不能牢牢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关注拔高题,忽视基础题。二是怕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三是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充分表达的机会,反思归纳都是教师“一言堂”。
备注: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
(四)关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训练研究成果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之一,通过二十几位教师子课题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效,学生成绩有一定的提高,本题目下研究成果可归纳如下:
1、明确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训练目标: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习惯实际上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某种动作的一种需要。教学效率及效果低下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缺乏良好学习习惯。若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向师生明确培养训练目标。
1)、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2)、书写潦规范,坐姿端正; 3)、认真倾听的习惯; 4)、课堂上善于动脑,不盲目听信教师和同学,有自己个性; 5)、学习自觉,作业不懒散,做事不拖拉; 6)、善于使用工具书,查资料和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的习惯; 7)、养成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
2、形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训练内容:
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效率、提高成绩,这一点已在我校师生中取得共识。课题组形成了兴城一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训练内容。在全面实施过程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家长的好评,效果十分明显。
1)、养成上新课预习的习惯。2)、养成一日一省的习惯。3)、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4)、养成整理“错题集”的习惯。5)、养成规范卷面的习惯。6)、养成“多问”的习惯。7)、养成“相互学习”的习惯。
8)、养成“多联系生活、多观察生活”习惯。
3、制定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训练措施
1).加强教师的“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理论积累。
2).学校制定相关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规范。
A、课堂内规范。B、课外辅导要有方。3).抛砖引玉,从细节做起,创设良好向上的研究氛围。4)、开展“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沟通。5)、在实践中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经验。
(五)课题研究与实践的功能效应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的课题研究已见成效。
1、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多了,关心爱护学生的多了,讲究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多了。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能够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熟练运用媒体实现教学计划,自觉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多了。
2、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的意识与能力。许多教师能把教育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把工作中遇到的教育教学上的难题和热点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
3、增强了教师的质量意识。我们认为教师的整体课堂水平有所提高。大部分教师已经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教师生命价值来体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已成为许多教师的追求。
4、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一是李红梅和张雪松两名教师参加葫芦岛市总工会、市团委、市教育局举办的语文基本功大赛均获得二等奖,有4人(杨小东、赵艳秋、刘涛、陈辉)代表兴城参加葫芦岛市教育局举办的各科基本功大赛获得二、三等奖。二是教学成绩明显提高。还有,学校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实践促使了2008年有4名教师成为辽宁省骨干教师,另有4名教师成为葫芦岛市骨干教师,23人成为兴城市骨干教师,占学校任课教师的近二分之一。除此之外,我校还获得了兴城市继续教育先进单位。
十一、实践研究的体会
课题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目前,教师课堂包办代替的现象仍然存在,忽视学生学习体验、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有急功近利思想。个别教师教育教学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学习意识比较薄弱,工作中缺乏理论指导与工作方法,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的老师教学指导力度还不够,尤其是在新形势下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把握课改脉搏,吃透教材,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值得研究。
回首一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倍感欣慰:通过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我校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倍增,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每一位教师都能体验成功,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我校整体教学质量会更上新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
2、石中英、王卫东主编、于建福著:《素质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3、卢元锴、陶礼光、陈爱苾、钟祖荣主编《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国人事出版社
4、叶澜:《面向21 世纪的新基础教育》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