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谐德育论文:体育功能拓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探析
本文由chufa008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和谐德育论文:体育功能拓展与和谐社会构 和谐德育论文: 论文 建的关系探析
摘要:体育具有多项功能,如教育功能为和谐社会培养全面发展 的人,经济功能为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文化功能为社会和 谐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政治功能、保健功能、体育法制等对和谐社会 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有效途径发挥体育多项功能是体育系 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尽的责任。关键词:体育;功能拓展;和谐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当代领导集体站在历史的高度,根据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伟大构想,指出我们要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自身和谐 发展的社会,并要求社会各系统、各单位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正确、全面、充分认识 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发挥体育多方面功能和价值服从、服务于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体育功能拓展 1.体育保健功能 体育的保健功能为和谐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社会全体成员 来说,通过体育参与,可以帮助人们增强体质,调节生活节奏,挖掘 身体潜能,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人的身心健 康。对不同群体来说,体育的保健功能具有多方面的针对性,体育能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多方面兴趣爱好,形成性格开朗的个性特 征,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体育能有效缓解中青年群体的工作和生活 压力,保持他们旺盛的精力和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高效率地参与社 会实践活动;体育对老年人来说,能丰富闲暇生活,防止疾病,是他 们重要的社交活动。2.体育经济功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体育产业化在我国社会生产 中得到了深入的发展。体育早已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与各行各业联系 日益紧密,体育产业带动餐饮、旅游、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优势和 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是推动工业、商业、制造业、服务业等 重要行业发展的助推器,是协调相关行业发展的润滑剂。体育中第三 产业如体育彩票业、体育旅游业等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作机制,每 年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相当可观的物质财富。另外,体育品牌意识 和体育消费逐渐成为了人们追求生活时尚的一种方式,体育产品开 发、体育消费每年都能给国家财政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每次各大地 区的体育赛事、体育盛会、体育文化节是扩大就业,直接拉动地区经 济的新的增长点。在世界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被列入促进国民生产 总值的前 10 大支柱行业。随着我国经济与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必 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产业。3.体育文化功能 体育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人生能有几回
搏”的体育精神和“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历史使命感对精神文明 建设有正面、积极的影响,体育文化中“更高、更快、更强”的人生 格言和“公平正义、超越自我”的竞技追求以及体育人文精神、体育 道德思想、团结合作精神等是体育精髓文化的集中体现,这些思想和 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塑造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人优秀 的思想品质,锤炼人顽强拼搏精神的沃土。体育文化中物质文化,如 场馆、器械、商品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和物质条件,是 人们追求精神文明的载体。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社会 正经历着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诉求在 不断提升,带来了体育文化内涵的不断扩大,体育不只是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竞争取胜的竞技表演。它所表现出的 强烈的人文精神、文化特质以及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人们的生活方 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深深地折射出人们对 生命哲学的思考。4.体育政治功能和体育法制 体育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在竞技赛场上的优胜体现着国家的综合 实力,决定着国家在其它各领域中的有利因素,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 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像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等大型国际竞赛,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奖牌的多少、比赛的胜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 荣誉和民族的威望。因此,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不但能够提高我国 的国际影响力,而且能促进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在国际舞台 上展示我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风采。另外,体育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可以达到其他外交途径不能达到的效果。中国的“乒乓外交”,就是 利用体育这种特殊手段打破了中美关系几十年的壁垒,推动了两国的 政治交往,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体育管理体制和法规制度建设是社 会主义民主法制健全的一个方面,体育竞赛体现了公平正义、平等竞 争的原则不但规范了人们参与体育的行为表现,而且培养了人们参与 竞争的法则意识,为人们参与社会公平竞争树立了典范。
二、体育服务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1.开发体育文化,繁荣体育市场 传播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能为构建 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社会精神 文明建设,使人们在体育参与和体育文化的熏陶下能得到身体的锻 炼,得到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因此,一要整合体育文化中历史 的、现代的、表象的、深层次的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 持。二要不断推进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为体育文化传播搭建平台,为 繁荣体育市场创造条件。三要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促进体育文 化良性发展,形成欣欣向荣的体育文化大发展局面。2.重视学校体育,发展社区体育,加大竞技体育投入力度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应该重视 学校体育的优势作用。第一,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形 式打开生动活泼的校园局面,丰富全校师生的生活内容,营造积极向
上的校园氛围。第二,通过学校体育缓解师生的精神压力,加强师生 情感交流,和谐校园人际关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第三,通过体育 培养青少年活泼开朗的性格,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身体素 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了群众体育事业的主要内容,推动 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但能更好地使人们合理利用闲暇时间参与体 育锻炼,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丰富文化生活,还能为社区人们相互 交流创造条件,促进社区的和谐,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区体育的发展。一要在社区范围内配备相应 的体育设施器材、建设体育场馆。二要在社区范围内做好体育工作的 指导和宣传工作。三要根据社区环境开展社区体育竞赛活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今天,国与国之间公平的体育 竞技是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最好的 表达方式,这种精神如果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促进团结与和谐。因此,要加大竞技体育投入力度,提高我国运动员 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核心竞争力,唱响爱国、自尊、自豪的时代主旋 律。3.构建体育系统内部的和谐发展 体育和谐发展首先要处理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两者 之间的关系。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两 个方向,两个突破口,既要努力实施奥运争光计划,使我国由体育大
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缩小我国在竞技体育上与体育强国之间的差距,展示我国体育强国形象,振兴民族精神,提升国际地位;又要全力以 赴做好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进工作,全民健身计划关系到我国国民的身 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抓好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中的一件 大事,是增强国民身体素质,打好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基础的保障。因 此,只有两者抓好了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才能促进体育系统内 部的和谐发展。构建体育系统内部的和谐还必须正确处理好学校体育、竞技体 育、群众体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看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在构 建和谐社会中的近期显性效应,又应该看到学校体育发展对构建和谐 社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韩国学者方烈曾形象地指出,“如果把体育 文化比作一棵大树,学校体育是根,群众体育是干,而竞技体育是果”。学校体育一方面为竞技体育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又为群众体育提供保 障、指导作用。在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我国加大了对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但也应该重视学 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乃体育之根本的作用。在构 建和谐社会关键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把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 体育三者关系处理好,使我国体育事业协调发展,才能形成最大的合 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承磊,宁青,孙长新.体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目标和功能
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8).[2]杨文轩,冯霞.体育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 作用[J].体育学刊,2006,(1).[3]林新利.社区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内蒙古体育科 技,2009,(3).[4]张玉梅,张新荣,张建国.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体 育文化导刊,2007,(8).[5]王秋梅,王秀珍.体育在和谐构建过程中的作用[J].体育世 界学术,2008,(4).1
第二篇:德育论文,构建和谐师关系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成就和谐校园
山西朔州市第二中学高一学生李明,在教室里残忍地向班主任老师连捅4刀,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中学学生丁某将其老师骗到山上后活活掐死,这些匪夷所思的学生报复老师的事件,无疑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所发生的事件中,教师应不应该承担责任。教师,不光要传受学生新知,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应该如何去和谐关系,以达到教育的最佳状态,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自2007年以来,我校德育工作紧紧围绕着“推进教育民主,构建和谐校园”这一办学理念,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时代发展,我校实际,更新教育观念,拓宽教育思路,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发展,突破传统育人理念的束缚,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育人理念,形成平等互助新型师生关系,促使我校德育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几年来,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成就谐校园,我校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外树形象,内修素养”,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强基。
“教育发展,学生为本,学校发展,教师为本 ”。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良好的师德教风又是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前提。“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梅前辈的话大家耳熟能详,它强调了师资的极端重要性。教育发展到今天,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最重要重要条件之一。然而,我认为学校教师的素养更是重中之重,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形态,文化素养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发展,必先以教师为本,让教师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教师在每一个角落都能散发文化气息,让学校真正成为传承文明的圣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文明的洗礼,让社会的每一分子受到美的熏陶。
二、正确把握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
新型教师应从思想上放下教师的“架子”。教师职业在文化渊源流长的中国来说,是受广大社会所尊重的,因此,我们教师在工作中要适应新型教育的发展,适应新型素质教育的要求,确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所有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中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科学发展观中明确提出所谓发展,终“以人为本”,教师更因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师生交往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三、明确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价值,努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我在这十余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担任九年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班级学生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因此,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构建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不论对于师生生活状态的改善,还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第一、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教育价值
第二、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道德人格的健康发展
第三、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确立自身奋斗目标
四、科学有效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第一、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观念直接影响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制约着教育的成效,也影响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当前学校教育实践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必然要求教师树立一系列科学的教育观念。
一是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生命是一个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学校教育过程是其生命历程的重要阶段。优化师生交往,实际上也是改善师生生活、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才能使师生倍加珍视学校生活,才具有共同建设学校生活的动力基础。
二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只有不断探索、认识和把握气教育规律,才能有效地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对于教师而言,不断加深对于规律的深刻认识,是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的重大任务。教师必须克服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思想,要认识到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实际上是自我发展的过程。只有尊重教育自身的规律,教师才能够认真处理师生交往,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协调统一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其中既有身体的健康发育和成熟,也有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此外,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教师只有遵循“以学生以本”、促进学生健全发展的教育宗旨来实施教育活动和处理师生关系,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得以建立。
第二,课上关注学生,课后关爱学生
有人说,孩子是“家长心中的树,老师眼中的林”。这话不假,教师作为教
育工作者来讲更应该明白“一个孩子在班上来说是几十分之一,而作为家庭来讲,他确是百分之百”。由于“独生子女”是父母唯一的宝贝,家长特别希望老师甚至所有老师都来关注关照这个孩子。而老师的教育教学是立足于几十个人一个班的整体,而家长往往缺少这样的参照系统。因而,很容易出现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表现优秀,而老师对其评价却一般的现象。所以重视每位家长的孩子,关注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才是让家长满意、达成合作的关键。可是,老师时时刻刻对班上每个同学都关注行得通吗?这里的技巧全在于老师心要“诚”、脑要“灵”、眼要“准”、嘴要“勤”、手要“平”地去课上关注学生,课后关爱学生。
只要教师捧着一颗爱心,了解学生的心灵需要,不仅仅关注他“犯错误”的时候,更重要关注“闪光点”的瞬间,学生就会深感老师在关注关心自己,学生就会进步。而每个学生都希望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进步,更希望老师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同学、告诉家长。在肯定中委婉要求,在赏识中渗透指导,这样一来,一定能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自尊自信,越走越好。第三,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
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才能走近学生并行之有效地管理学生。
去年九月,我新接到我校九年级一班,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我是第四任班主任。这个班在全校师生心目中真的是“无法救药”的,连聘科任教师,都无法正常进行,不愿意上这个班,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班无法管理。在学校的安排部署下,我接任这个特殊的班级。通过我和科任教师一学期共同的努力,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调皮(不服从管教)的状况。其中有一次,一个性文的学生因为排队不服从值周教师的安排,公然与值周老师发生
“拳脚”冲突,而且不肯给老师道歉。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位学生,感觉原因可能就是这位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而且由于恶性循环使他根本就没有品尝到学习中的快乐以及努力学习后所带来的成就感。为了先找回他的自信,我时刻注意这位同学“闪光”的地方,他对美术非常感兴趣。后来,我反复和他交谈,而且还故意让他做班级刊物的美术设计,同学对他的作品也感觉很满意,向他投向钦佩的目光。从那以后,他对班上的活动积极了,脸上也常露出笑脸,直到现在,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什么事他都能向老师说,向同学们说,做什么事也不像过去那样冲动,反而显得有分寸了。
五、确立新型师生关系,确保学生主体地位
新型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教育过程和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玩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管理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我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我都坚持放手让学生做,让所有学生都能有展示的机会,有管理的机会,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一个和谐的校园需要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任前方荆棘丛生我将持之以恒。茫茫学海中,我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永赴前程。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岁月需要知识的滋养。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成就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进!
第三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近年来,浙江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为主要载体,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取得了明显成效。劳动合同制度得到较好落实,企业职工工资稳步增长,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然而,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不断增多和复杂化,劳动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还广泛存在并有进一步扩大和激化的趋势,比如,劳动法律法规落实还不够到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依然存在,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总体偏低,一线工人收入增长相对较慢等。
当前,劳动关系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既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矛盾的内在必然性,也有一些外在原因,主要是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人文关怀之间、劳动者要求增加工资愿望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之间、劳动者维权意识明显增强与部分用人单位法制观念淡薄之间还存在明显落差。
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劳动关系已成为观测社会矛盾的“晴雨表”。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摆上重要的位置,不断探索创新,推进各项工作,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必须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健全机制,扎实推进。一要进一步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劳动关系自主协调作用,加快构筑劳动争议调解网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简洁高效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二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权益保障机制,完善工资支付管理、最低工资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加强劳动保护,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三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诉求表达机制,确保现有投诉渠道畅通,充分发挥各给组织在反映职工呼声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党委政府及时了解实情,加强督促检查,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提供真实信息。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宣传引导机制,深入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进一步教育、引导企业家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强化道德约束,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只要我们紧紧围绕要让广大职工工作更体面、生活有尊严,让广大企业竞争更有力、发展更健康这项根本工作。统筹推进劳动合同、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等方面工作。加强企业文化、民主管理制度、工会组织和党组织建设。就一定能构建起和谐的劳动关系,为实现“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这一“十二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建设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助推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助推和谐社会建设
——市政协对全市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情况调研的汇报
连云港市总工会(2007年4月25日)
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立足战略和全局高度,主动顺应党和国家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工会在协调稳定劳动关系中组织职工、代表职工、维护职工、教育职工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认真履行维权职责,突出维权机制建设,加大依法维权力度,为加快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情况如下:
一、我市劳动关系基本现状
随着公有制企业的改革改制和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市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对此,全市各级工会坚持把依法维护贯穿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逐步实现劳资双方的协商共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源头维护,推动落实劳动关系法律法规。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把《工会法》纳入全市“四五”普法规划,先后组织开展了“工会维权年”、“进城务工人员入会及维权”、“一办法五条例”等学法宣教主题年活动,通过组织工会干部轮训、成立法律宣讲团、举办法
建率达90%以上,工会参与处理劳动争议仲裁及民事案件调解率超过80%,逐步实现基层劳调、仲裁调解、诉前调解三者并举,真正把工会融入到社会化大调解、大维权格局之中。
(三)抓权益维护,深化建设工会维权五项机制。一是深化建设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为载体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大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全市百人以上生产正常的建会企业工资协商建制面达92.85%,50人以上企业建制面达87.72%,签订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合同119份,覆盖企业近2000家,涉及职工19.7万人。在建制方式上,对职工人数多、有基础的企业单独要求开展工资协商,对职工人数少、基础弱的企业提倡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协商;在协商形式上,既借鉴国外集体谈判的做法,更强调与行政的沟通协调,大胆探索出如党政联席会、劳资协调会、劳资恳谈会、职工座谈会等多种协商方式;在推进措施上,因企制宜提出“基层工会主动要约、上一级工会参与要约、地方总工会提示要约、区域行业工会代表所辖企业发出要约、基层工会劳务工提出要约”等五种要约方式,协商建立并实施工资协商《要约书》、《整改建议书》、《处罚书》、《审查意见书》、《履行情况报告书》等“五书”制度,为职工工资权益提供根本性、长远性的保障。二是深化建设以职代会制度为基本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机制。积极探索适合不同企业特点的民主管理渠道,在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坚持以企业为单位独立建立职代会,在中小型非公企业集中地区探索施行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在国有集体改制企业坚持改制方案必须经职代会通过、安臵方案必须经职代会审议后实施,同时全面推行工厂、车间、班组三级公开,畅通职代会、集体
重点的法律援助机制。积极协助党政做好劳动争议的预测预报预防工作,通过工会信访、职工困难援助、12351职工维权热线等渠道,确保对各类劳动关系纠纷第一时间作出反映并妥善处理,力争把影响和谐的苗头性事件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积极探索劳动关系多元纠纷调解机制,联手有关部门每年开展“为农民工讨工资”行动,在全省率先成立由226名专兼职律师组成的职工法律援助团,创造性开展签订区域间务工人员维权合作协议、设立异地普法流动站和工会特邀调解员等工作,在全市职工中有力叫响“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
(四)抓规范运作,推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自去年2月份起,我市根据全省的统一部署,在全市组织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通过全面推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等七大项创建标准,直接参与企业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调整和调解,帮助企业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在开展创建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重在促进企业动态改进、过程改进,推动企业严格规范执行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健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并把创建活动与诚信企业、先进企业、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等评先评选结合起来,实行定期检查复核,使创建活动发挥更好的激励作用。去年,全市已有86家企业通过严格评审,被评定为2006年连云港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今年,我们将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推出新典型,继续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对基础好、进展快的企业,重在巩固提高、扩大成效,示范带动更多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行动缓、差距大的企业,进行重点帮助、督导改进,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
四是部分破产改制企业因民主程序执行不到位,职工经济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企业改革改制的过程中,仍有一些改制、重组企业没有把企业改制、重组方案和职工安臵方案提交职代会讨论审议,随意解除、终止或变更劳动合同,职工经济补偿金标准低、落实不到位甚至不兑现,社会保险关系接续不及时等,已经成为引发职工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诱因。
五是困难劳动群体的生产生活得不到充分保障,就业难、看病难等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原单位长期停产且未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全市有近万名企业下岗职工难以取得“失业证”、“就业优惠证”,无法享受到就业再就业的优惠政策,给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据2005年对230名市区低保特困职工的随机调查,长期失业、找不到工作的27名,占11.8%;工资收入低,不够家庭开支的32名,占13.9%;患病无医疗保障、无钱治病的107名,占46.5%;没钱供子女上学的55名,占23.9%。
六是部分职工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企业工会依法维权的责任和风险加大。由于受当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劳动者为了维持生计,不得已屈从于低廉的劳动报酬和恶劣的劳动条件,造成职工受职业病危害和安全隐患事故有时发生。同时由于基层工会干部兼职多、专职少,自身权益与企业利益相挂钩,存在着不善于依法维权、不敢行使维权职责的现象。
三、促进我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对策建议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协调配合、上下联动,也需要劳动关系三方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与促进和谐互信、和谐共进的群体关系统一起来。为此,我们特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而促进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3、在部分企业实行基层企业工会主席上级委派、民主直选,加强对企业工会主席的社会化管理,使工会主席和工会干部在协调劳动关系、行使维权职责的过程中,不因劳动关系依附于企业而难以开展工作。
(三)工会要承担劳动关系的协调责任。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1、要突出源头参与,借助三方协商机制平台,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职工群体的变化趋势,又要从微观上关注职工个体的具体情况,着力推动解决当前职工劳动就业、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重难点问题;
2、要突出民主管理,继续发展和完善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制度,继续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同步推动实施职工董事和监事制度,切实保障职工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的知情权、协商权和监督权;
3、要突出双向维护,既要旗臶鲜明地支持企业改革发展,又要旗臶鲜明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统筹维护好职工与企业、生产者与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教育和引导职工正确对待企业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积极监督和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政策规定,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与职工互利共赢、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第五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市委党校开设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一课程是市委党校教学改革的又一新的举措,在全国各级党校教学中是一个首创。本文就围绕教学中所学习的一些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浅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 和谐社会的和谐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人与社会的和谐,要求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的最高层次,也是必然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内容是使各种社会关系稳定与协调,而这其中,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具体体现。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很难实现和谐社会。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关系双方有一种和谐融洽的良好状态,其基本特点是劳资双方在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的基础上,去处理双方的关系,而不是基于双方现有的经济地位来处理,在保障劳动者权利的同时,也保障企业的权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者使用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 会和谐应该是社会关系和谐,而劳动关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其存在状况成为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和谐社会定是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社会,劳动关系不和谐也必然影响到全社会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劳动关系既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其次,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作为市场经济体制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产权关系与劳动关系两个方面,劳动关系不和谐的企业,不可能有生命力和创造力,再此基础上也不可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广泛调动企业和职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确保生产者和经营者和谐相处,平等合作,互利互盈,使企业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第三,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劳动关系总体是协调稳定的,职工利益得到了较好的实现。但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日益市场化、多样化和复杂化,一些职工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屡有发生。只有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协商协调方式解决劳动争议,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才能巩固职工队伍与社会政治的稳定。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现状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总体上呈现稳定和谐状态。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年来我国劳资冲突不断,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度上升,这说明了我国劳动关系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一些单位、企业不能正确地处理劳动关系,考虑组织的经济利益过多,而忽视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很好的保障职工的权益,反而以各种形式侵害职工的权益。
劳动关系不和谐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呢?
1、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尽管企业普遍实施了劳动合同制度,但由于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劳动合同格式化、形式化现象严重。一些劳动合同不是在职工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履行;国有企业集体协商签订劳动合同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在非国有企业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难度较大,很不利于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农民增收减负长效机制、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以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当前工资支付立法层次低,这对扩大就业、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加强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引导作用、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等措施,操作性不强;对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 等在立法方面还存在很多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法》的全面贯彻实施。
3、实施合同不够规范。如国有改制企业改制后签订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突出。并且由于转制过程中缺少制约和监督机制,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集资款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转制企业还强迫职工以低价买断工龄等等。而中小企业则体现为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有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存在用工歧视、“霸王条款”,尤其是女工和未成年工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甚至很多企业经营者以就业的压力强迫职工长时间、高强度地劳动,还随意克扣和拖欠工人工资,工作环境恶劣,设施简陋,工伤事故严重,欠缴或拒缴社会保险,随意辞退和解雇工人,甚至体罚工人、侮辱人格和尊严。
三、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互盈、协调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才能实现。
1、从认识上高度重视劳动关系和谐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充分说明党在发展理念上,对于人的问题、对于劳动者的问题、对于劳动关系和谐社会问题的高度重视与理论自觉。只有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好劳动关系问题,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才能为劳动关系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2、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时刻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依法行政,通过提出立法建议和出台行政规章,促进和扩大劳动就业,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职工群众的劳动安全卫生,加大对困难职工群体的扶持力度,建立三方(政府、企业、工会)协商机制,完善畅通劳动争议诉求渠道,逐步改善劳动者的就业条件和环境,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3、用人单位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证。要依法建立劳动关系,严格按照《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使法律规定的劳动者享有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就自身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得以实现。
4、工会组织是协调和维护劳动关系的关键环节。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积极配合各级人大开展执法检查,发挥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健全各项涉及劳动 关系的规章制度。要着力推进“两个普遍”工作。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努力做好群众工作,解决职工民生问题。工会要积极推动政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水平,促进非公有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加强劳动保护工作,开展职业病群防群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继续做好“送温暖”、“农民工援助行动”“金秋助学”等工作。
5、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要善于维护劳动关系。职工既是企业生产发展的主体又是劳动关系双方中的弱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合法权益极易受到侵犯。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职工应做到用表现获得权益。要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努力完成劳动生产任务,用自己的出色表现实现人生价值和获得合法权益;要依法维权。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通过正当途径据理力争,必要时应拿起法律武器通过诉讼方式解决;要依法组建工会。通过工会组织诉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变个人维权为组织、集体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