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查处商业贿赂十大案例
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查处商业贿赂十大案例
2006/4/30 8:55:18
(2006年4月27日公布)
案例
一、广州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商业贿赂销售进口光电开关、继电器案
根据举报,2006年3月28日,广州市工商执法人员现场发现广州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涉嫌经营进口光电开关、继电器过程中给予客户回扣的行为。经查明,当事人在2005年7月21日至2005年10月15日间,为了促成公司产品的销售,在经销进口光电开关、继电器过程中,给予昆山某自动化电气有限公司回扣,当事人以“支付证明单”作记录凭证,未记入公司法定会计帐册。经核实,当事人于2005年9月19日,采取上述经销方式,销售进口静电消除器、静电控制器等产品,合计销售金额350280元(含税),给予昆山某自动化电气有限公司回扣,是按税后销售金额的3%计算,共8982元,销售成本230730元(含税),利润100053元。当事人的上述行为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所指的商业贿赂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办案单位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00000元和没收违法所得100053元的处罚。
案例
二、广州市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商业贿赂销售音响器材案
根据群众举报,广州市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在销售进口音响器材时向客户支付回扣。广州市工商部门于2006年2月24日对当事人的经营场所及仓库依法进行检查。经查明:2005年1月至12月间,当事人在从事音响器材的经营活动中,为增加销售量,在帐外暗中按经营额2%—14%的比例,通过填写“支付证明单”用现金支付中山某工贸发展有限公司、南京某音响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业务员回扣款86541元,取得经营额976191元,从中获利126905元。当事人的上述行为,已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所指的商业贿赂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办案单位对当事人作出罚款73095元和没收违法所得126905元的处罚。
案例
三、广州市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商业贿赂销售卫浴洁具案
根据群众举报,广州市工商部门于2006年2月20日对广州市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的经营场所依法进行检查,发现当事人在销售洁具用品时涉嫌商业贿赂行为。经查: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间,当事人为增加卫浴洁具、水暖器材、五金等产品的销售量,账外暗中通过“资金使用申请单”用现金支付客户费用101099.74元,取得经营额2169267.67元,从中获利173541元。当事人的上述行为已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商业贿赂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办案单位对当事人作出罚款106459元和没收违法所得173541元处罚。
案例
四、某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商业贿赂销售深海鱼油胶囊案
2005午11月7日,珠海市工商局执法人员依法对某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进行检查,现场发现该公司分别给付“珠海人×”、“珠海风×”、“珠海万×”、“珠海开×”等几家旅行社导游提成和佣金。当事人有商业贿赂的违法嫌疑,遂于当日立案调查。经查:当事人主要经营由某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出品的康×利深海鱼油(高浓度DHA&EpA)胶囊,销售对象仅限于由旅行社和导游带来的游各。自2004年1月开始,当事人与一些旅行社(未使用真实名称,无法找到)以口头的形式约定由旅行社组织旅行团前往当事人处购物,当事人按照人民币50元或100元/车的标准计提“停车费”;按人民币3元或5元/人的标准计提“人头费”以及按照每个旅行团购买商品的价款总金额的8%—32%不等的比例计提 “提成”返回给旅游公司和导游。上述三种费用均当场结算。并由当事人以现金方式支付给旅行社或导游。从2005年11月1日至2005年11月6日,当事人向旅行社带来的游客共销售鱼油产品人民币245000元,向20家旅行社支付“停车费”人民币15000元,“人头费”人民币19374元,“提成”人民币57120元,上述售出商品的成本是人民币49000元;在此期间,当事人赠送给游客的鱼油产品成本为人民币16060元,扣除已缴纳的税金人民币8231.46元,当事人从中获得违法所得80214.54元。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商业行贿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办案单位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80214.54元和罚款10万元的处罚。
案例
五、深圳某酒业有限公司商业贿赂销售葡萄酒案
2005年10月13日,河源市工商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依法对位于河源市源城区中山路某经销批发商场进行检查。现场检查发现,该经销批发商场在销售深圳某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金色长城葡园干红”系列葡萄酒时,涉嫌商业贿赂,遂立案调查。经查明:当事人于2005年8月16日销售450件(6支/件)“金色长城葡园干红”到河源市源城区某经销批发商场,双方口头协议约定,由该经销批发商场按照当事人规定的价格,在河源地区负责销售“金色长城葡园干红”系列葡萄酒,每销售一支葡萄酒可以获得一元的回扣,当事人以实物形式(“金色长城葡园干红”葡萄酒)付给批发商场,并且在双方财务帐册、帐簿里都没有记录。至被查处时止,该经销批发商场己销售了304件零3支,共获销售收入29050元。当事人共付给批发部回扣35件“金色长城葡园干红”葡萄酒,并获违法所得2500元。当事人为销售商品,采用财物贿赂对方单位,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所指的商业贿赂行为。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办案单位于2005年10月25日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2500元和罚款10000元的处罚。
案例
六、佛山市南海某家具板材有限公司商业贿赂销售板材案
佛山市南海区工商局于2005年6月30日查获佛山市南海某家具板材有限公司在销售板材的过程中,为销售更多的产品赢取利润,从2004年3月开始,以“返利”的名义对向其购买板材的客户支付回扣。当事人以“返利结算单”复印件作为客户收取返利金的凭证,该“返利结算单”中注明的返利额在该客户下次向当事人购买板材时充抵货款。“返利”的具体做法是:客户向当事人购买“B+C”板每月超过5000张每张返利0.1元,每月购买超过10000张每张返利0.2元;购买“A”、“2.5MM”、“2.8MM”三种厚度的宝丽板,每月购买超过3000张每张返利0.2元,每月购买超过5000张每张返利0.3元,每月购买超过10000张每张返利0.4元。至2005年6月30日被查获止,当事人共九次以此方式与佛山的四个客户(具体资料不详)进行交易,共销售板材67802张,支付给客户返利金合计10413.4元,共获取销售收入1411476.2元,获取利润8700.88元。当事人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将上述返利支出款项如实记入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收支情况的财务帐中。当事人帐外暗中给予客户回扣,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五条第一款所指的商业贿赂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办案单位于2005年9月2日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8700.88元和罚款10000元的处罚。案例
七、佛山市禅城区某贸易商行商业贿赂销售啤酒案
当事人于2005年6月8日经佛山市禅城区工商局核准登记成立某贸易商行,开始经营珠海市××啤酒有限公司生产的××啤酒。从2005年8月开始,当事人以给付现金方式向酒楼、餐厅服务员回收××啤酒瓶盖,鼓励服务员向顾客推销其销售的××啤酒。至2005年10月31日,当事人以每个瓶盖0.5元或1.2元的价格,向酒楼、餐厅服务员回收××啤酒瓶盖4358个,支付服务员瓶盖回收款4773.2元。当事人销售的××啤酒进销差价为2.99元/瓶。办案单位认定当事人通过回收瓶盖方式销售啤酒4358瓶,进销差价共计13030.42元,认定违法所得13030.42元。当事人以给付现金方式向酒楼、餐厅服务员回收啤酒瓶盖,诱使服务员向顾客推销其所售商品的行为,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以及《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商业贿赂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办案单位于2005年12月13日对当事人作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13030.48元、罚款60000元的处罚。
案例
八、广东某药业有限公司商业贿赂销售葡萄糖案
一群众于2005年3月3日举报广东某药业有限公司有商业贿赂行为。广州市工商执法人员于2005年3月22日,对当事人的经营场所、仓库、经营帐册进行了初步检查,发现当事人在经销国产葡萄糖、力尔凡注射液时,以白头单“赞助费”名义支付给阳江市某医院等多家医院现金的记录,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经查明,当事人在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间,为开拓广州市以外的医院,向阳江市某医院、阳江市某学校附属医院、肇庆市某医院推销葡萄糖、力尔凡注射液时,以白头单据形式,帐外暗中支付“赞助费”5万元。期间,当事人利用上述手段销售药品1379053.64元,获利20000元。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及《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第二条的规定,构成商业贿赂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之规定,办案单位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20000元和罚款180000元的处罚。
案例
九、赵某商业贿赂提供货运服务案
2005年4月27日,佛山市禅城区工商局对赵某无照经营快运业务和商业贿赂一案进行调查。经查:2005年1月初,当事人在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领取《营业执照》的情况下,擅自开业经营快运业务,主要从事货运业务。当事人在承接托运业务时,为了留住客户,争取到更多的交易机会,针对业务量大或有可能发展成长期业务关系的客户,给予该客户的具体托运经办人以运费20%—30%不等的“提成”,这批“提成”金额仅在其快运部内部记录用的货物验收卡上反映,而不在对外公开作为纳税凭证和客户报销凭证的货物运单上反映。当事人通过货物验收卡记录下每一宗托运业务给出的“提成”金额,每月以现金的形式支付托运经办人总“提成”。根据货物验收卡统计,当事人在2005年1月27日至2005年4月27日期间,对67宗业务给予客户托运经办人累计3965元“提成”,共获30418元经营额,获利2050元。当事人采用暗中支付现金贿赂客户托运经办人的行为,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所指的商业贿赂行为。当事人未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属《广东省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条例》第五条的无照经营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和《广东省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办案单位于2005年8月13日对当事人作出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2050元及罚款12000元的处罚。
案例
十、汕头市澄海区某摩托车行商业贿赂销售摩托车案
2004年9月21日,汕头市澄海区工商执法人员依法对汕头市澄海区某摩托车行进行检查,发现该车行涉嫌商业贿赂,遂立案调查。经查:当事人从2004年1月至2004年9月21日止,采用暗中以实物或现金贿赂介绍人的手段售出“江苏某摩托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女庄125C摩托车等5个牌子7种款式的摩托车共76辆,获售货款526750元,支付给介绍人现金和实物折价共38500元。当事人为销售商品,采用财物贿赂对商品购销有直接影响的其他人员,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商业贿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办案单位于2004年10月8日,对当事人作出罚款人民币50000元的处罚。
供稿:广东省工商局办公室
第二篇:**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进一步做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印发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国家工商总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和山西省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
组的组织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中纪委第六次全会、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印发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工商公字[2006]第59号文件)的要求,认真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坚决纠正在市场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严肃查处市场交易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商业贿赂行为,遏制商业贿赂的蔓延势头,使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促进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重点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治理商业贿赂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要内容,突出中央确定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和政府采购等治理重点领域和行业,加大对不正当交易、限制竞争、非法经营、无照经营等行为的整治力度,坚决打击在市场交易活动中给予、收受回扣和假借促销费、广告费、科研费等各种名义的商业贿赂行为,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环节的查处,依法从严查办商业贿赂大要案件。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省局成立由党组书记、局长王虎胜同志任组长,分管副局长王旭明同志和纪检组长涂国强同志任副组长,经检处、办公室、法制处、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市场处、企业注册处、外资注册处、广告处、财务处、商标处、合同与信用处、经检总队、新闻中心和纪检监察室负责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检处,负责日常工作。各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建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要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责任要求,并对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二)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对不正当交易行为特别是商业贿赂线索认真进行排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公布举报电话或者投诉网站,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系统“12315”行政执法网络体系的作用,畅通发现案件线索渠道,进一步扩大案件来源。对举报投诉的商业贿赂案件线索,要组织力量抓紧排查,并确定查处重点,做到件件有落实。各地对掌握的重大线索和正在处理的重大案件,要及时上报省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加强重点检查,严肃查办大要案件。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按照国家工商总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和山西省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并在当地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环节的检查力度。对顶风作案以及其他性质恶劣、影响面大、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大要案件,要严格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从严处理。严格办案责任制,建立健全大案联办协作机制。一般性商业贿赂案件,由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涉案区域广、情节严重、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各地要逐级上报,由省局组织协调市、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查处,必要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督办。省局要确定一批涉案金额巨大、案情复杂、危害严重、影响大的商业贿赂案件作为督办案件,加大督办和指导力度。各市、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要在本市、县范围内确定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面广的领域和行业作为查处的重点,狠抓大要案件的查处。
(四)坚持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健全“经济户口”管理制度,把好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关,及时了解和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的经营动向。继续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包括是否有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否有商业贿赂行为的企业信用档案,深化企业分类监管。充分运用激励机制、预警机制、惩戒机制、淘汰机制,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加大对严重商业贿赂行为的打击力度。
(五)紧密联系实际,切实抓好系统内的自查自纠工作。自查自纠是这次专项治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中央领导多次强调,各部门、各单位都要认真抓好自查自纠工作,确保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因此,全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既要按照职能分工,配合行业主管(监管)部门搞好自查自纠,同时也要在省局机关和系统内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要认真调查摸底,弄清系统内涉及商业贿赂
第三篇: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认定商业贿赂
理解三层含义,严格九个概念,分清三个区别
——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如何认定商业贿赂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商业贿赂的依据:一部法律,即《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法〉);一部地方性法规,即《河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一部规章,即国家工商(总)局第60号令,即《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60号令)。
《反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务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帐。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帐。”正确理解《反法》第八条是认定商业贿赂的关键。笔者结合《条例》和60号令对《反法》第八条进行解析。
理解三层含义:
第一层——指《反法》第八条第一款的前半部分:经营者不得采用财务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这是对一般商业贿赂的规定。
第二层——指《反法》第八条第一款的后半部分: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这是对商业贿赂的典型形式------回扣的规定。
第三层——指《反法》第八条第二款: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帐。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帐。这是直接规范折扣和佣金的,但其目的显然是对商业贿赂与折扣、佣金的法律界限的划分。
严格九个概念:
第一个-----商业贿赂:60号令中“本规定所称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
第二个----财物:60号令中“前款所称财物,是指现金和实物,包括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
第三个----其他手段:60号令中“第二款所称其他手段,是指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等给付财物以外的其他利益的手段”。
第四个----回扣:60号令中“本规定所称回扣,是指经营者销售商品时在帐外暗中以现金、实物或者其他方式退给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条例》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本条例所称回扣是指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在账外暗中以现金、实物或者其他方式退给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或者服务费用”。
第五个----帐外暗中:60号令中“帐外暗中是指未在依法设立的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行政事业经费收支的财务帐上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明确如实记载,包括不记入财务帐、转入其他财务帐或者做假帐等”。
第六个----折扣:60号令中“折扣即商品购销中的让利,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以明示并如实入帐的方式给予对方的价格优惠,包括支付价款时对价款总额按一定比例即时予以扣除和支付价款总额后再按一定比例予以退还两种形式”。《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折扣即商品购销或者提供服务中的让利,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以明示并如实入账的方式给予对方的价格优惠。”
第七个----明示和入帐:60号令中“明示和入帐是指根据合同约定的金额和支付方式,在依法设立的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行政事业经费收支的财务帐上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明确如实记载”。
第八个----佣金:60号令中“佣金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给予为其提供服务的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中间人的劳务报酬”。
第九个----视为商业贿赂:60号令中“经营者在商品交易中不得向对方单位或者其个人附赠现金或者物品。但按照商业惯例赠送小额广告礼品的除外。违反前款规定的,视为商业贿赂行为”。
分清三个区别:
第一个区别------商业贿赂与回扣的区别:商业贿赂和回扣属于种属关系,回扣是商业贿赂的一种。主要区别:一是回扣的对象只能是对方单位或个人,而商业贿赂不只是对方。二是回扣是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而一般商业贿赂是商品价款之外给予对方的财物。三是回扣是在帐外暗中给付的,表现为不上帐、做假帐、转入其他财务帐,而一般商业贿赂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不是明示的。四是给付时机不同。回扣发生在交易之时或完成之后,交易之前不可能发生。一般商业贿赂在之前、之后或之中都有可能发生。
第二个区别----折扣与回扣的区别:一是折扣是合法行为,法律不禁止;回扣是违法行为,法律禁止;二是回扣是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而折扣是商品购销中的让利。三是回扣是帐外暗中,折扣是明示方式和如实入账。
第三个区别----佣金和回扣的区别:一是佣金是合法行为;回扣是违法行为。二是回扣是一定比例的商品款,佣金是劳务报酬;三是回扣是帐外暗中,佣金是明示并如实入账;四是回扣是给付对方单位和个人的,佣金是给付中间人,而且这个中间人是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
第四篇: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体会
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体会
商业贿赂已成为当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的顽疾。多数商业贿赂行为,行贿和受贿双方是在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双方从中获得了各自所需的利益,行贿者和受贿者所用的财物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侵害的还是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现就我局在开展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专项行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具体办案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仅在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经营者销售或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账。”该条没有明确回扣和一般商业贿赂行为以及折扣、佣金、附赠行为的特征和性质,且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1996年11月,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属于部门规章,法律效力不高,不能满足执法和诉讼的需求,还有就是规定商业贿赂的主体过窄,致使查处非国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员的受贿行为存在法律盲区。另外我国现行法律中将账外暗中和明示入账作为回扣和折扣的本质区别并不恰当。竞争者并不一定都是单位,在实践中很多个体户和承包户都没有自己的账户,也就没有入不入账的区别,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建帐,而他们不建帐又不归工商机关管,法律很难确定其行为究竟是属于折扣还是回扣。所以,仅把账外暗中与否作为判断折扣和回扣的主要根据而无其他实质标准,在实践中很容易导致许多表面上取得合法形式的所谓“折扣”又往往会产生与回扣同样的后果,对社会的公平竞争秩序造成妨碍。
(二)取证难,查证难。主要是受执法手段和权限的制约,及一些潜规则的影响,导致直接取证难。例如,我队调查某超市收受三鹿奶业代理商堆头费、进场费、上架费的案件时,在三鹿代理商取超市所要费用的收据或发票时,代理商非常不情愿提供,原因就是如果我们对超市处理不了,造成的后果就是超市不会再销售他的产品,最后是细致的做工作才取得证据,拿着证据到超市检查其帐目时,超市以经理不在或是会计不在为由不提供帐目,而办案人员又不能采取任何的强制手段,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有劲使不上致使案子一拖再拖,从而给对方提供再作一套帐或者活动的机会。又如,检查某小学强制给学生上保险非法收受保险公司给予的“保险代办费”的行为时遇到的问题也是取证难,如果要体现出“强制”的字样就得从学生或是家长入手,而学生或是家长考虑还得在学校学习等原因不予提供,造成取不到证据从而没法去学校查证,而保险公司现在又是网上报帐制,要想看帐就得到市公司,另外我们没有其他的强制措施只能是表面的了解一下而已。还有就是一些行业已形成“潜规则”,查处的一些案件中的药商向医院推销药品都是采取“两笔扣”方式:“明扣”给医院的小金库,“暗扣”给药房的工作人员或是主治医师。经查,目前这种手段已成为医药购销领域的“行规”,“圈内人士”都直接按“程序”办理,操作更加隐蔽。类似的领域还有存款信贷、工程发包、车辆保险等,这些行业“潜规则”已经根深蒂固,给取证工作带来了不小难度。
(三)执法主体交错,各自为政,形不成执法的合力。按照法律法规,对于商业贿赂案件,除工商局外,检察院、公安局、法院、海关缉私局、税务局、纪委和审计等部门也都有调查取证乃至立案查处的权力,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导致执法不力、打击不力的后果发生。我个人的观点认为执法主体交错导致各个机关各自为战,各自执行各自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都在自己的那个框框内执法决不跃雷池一步,是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直接原因。要知道打击商业贿赂不单单是某个部门的事情,这就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有机配合,形成一个执法的合力。向上面提到的超市不配合问题,如果公安机关介入控制住财会人员或是搜查相关的帐目的话就不会有后事发生。为什么公安机关只是简单的配合呢?就是因为这个案件不够它们立案的标准,所以它们只是象对待普通防碍执法机关依法执行公务的案件那样来处理,这样就伤及不到当事人的筋骨,也就没能形成一个合力的拳头。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几点建议
第一,规范商业贿赂案件办理的各个环节。目前,我国的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有涉及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条款,但规定比较分散,对一些重要环节的界定不够完善和明确。对此,一要明确商业贿赂的主体和客体,对不同行业、领域内不同性质和形式的商业贿赂行为规定统一的判定依据,让办案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也就是给各个执法机关制定出相应的条例或办法;二要明确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主管机关,建议将检察机关确定为主管机关,由公安、工商、海关等部门协助配合,形成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合力。象上面查处超市收受“堆头费”的案件,如果公安的经侦部门带着搜查证依法对该超市的财务科进行搜查的话,当时就能拿到第一手的证据,就能够给案件一个准确的定性。学校收受“保险代理费”案件,如果纪检部门、检查机关与工商共同办案的话就可以轻松地取到证据,因为检查机关有司法强制措施,他们可以对学校相关的财务和人员予以控制,而我们可以对保险公司进行检查,这样采取“双管齐下两头堵”的办法就解决了没法取证的难题。
第二,完善相关行业规范和财务制度。对当前普遍存在“吃回扣”不良风气的领域和行业,出台行业规范,健全财务制度,从源头上加大打击力度。
第三,多种渠道治理商业贿赂,形成打击合力。商业贿赂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多方面的,因此也应该从多种渠道入手,形成打击的合力。一是检察机关应当大力查办职务犯罪。在惩治受贿人的同时,不能放松对行贿人的打击。二是平等的市场竞争者可以对不正当行为提起民事诉讼。应当出台明确规定,鼓励平等经营者通过法
律途径对商业贿赂者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损害赔偿。
第四,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当务之急是充分唤起全社会对商业贿赂行为危害性的清醒认识,形成“民要举官要纠”的氛围,由此建立起以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为核心,以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舆论为辅助的社会信用体系,从而更有效地对商业贿赂行为进行预防和打击。
第五篇: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难点
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难点
2012-09-17 09:48
1.现有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
目前,工商机关查处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但《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贿赂违法行为的主体及表现方式的规定比较简单,对于交易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利害关系人收受商业贿赂的问题缺少明确规定。另外,商业贿赂违法所得的计算方式也存在争议。
2.商业贿赂行为隐蔽性较强,调查取证存在一定难度
商业贿赂行为多为“潜规则、暗箱操作”,经营单位多以做假账、账外账、不入账等违法方式进行,给调查取证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同时,由于商业贿赂案件涉及点多面广,贿赂双方作为利益共同体,串案、窝案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也使得调查取证工作存在一定困难。
3.商业贿赂案件专业性比较强,案情的认定较复杂
认定商业贿赂行为,需要从违法的主体、主观、客体、客观等方面考虑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违法,其给付或收受财物是否影响正常的公平交易秩序,商业贿赂与正常的商业模式、规则有什么区别,“账外暗中”如何理解等,准确把握这些问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业务分析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相应的会计知识和丰富的办案经验,对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
4.协作机制不健全
工商机关在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中,由于缺乏案源、取证等方面的有效协作,往往使案件陷入僵局。而且,在现有体制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上银行、保险、招投标等领域商业贿赂管辖权的争议,给办案人员造成了一定的执法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