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法律的温度润泽百姓心田
用法律的温度润泽百姓心田
——江苏宝应法院涉诉群众工作纪实
江苏宝应法院坚持把群众感情作为推进工作的原动力,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维民权,保民利,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荷乡人民的广泛赞誉。
积极倾听民意民声
做好群众工作,首要前提是把握人民群众的心声和需求。为此,宝应法院把畅通民意沟通表达机制放在重要位置,利用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的群众意见簿,在‚中国宝应‛门户网站设立的‚服务企业电子信箱‛,在和谐共建地区设置的‚法院信箱‛,随《联络专刊》一并寄送给辖区600余名代表、委员的征求意见表等媒介,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来宝应法院打官司,每一位当事人都会收到该院发放的四张表格:立案窗口服务态度意见表、案件质量效率意见表、判后答疑意见表和审判执行服务态度意见表。这就是该院自2009年开始推行的‚四表工作法‛,通过‚四表‛,请当事人对法院审判工作全程打分,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今年上半年,该院四表回收率达100%,满意率达95%。
有效满足民愿民求
朱某某是一位来自南京的老知青,早年曾在宝应农村插队。去年10月,朱某某遭遇了一场车祸,因赔偿事宜未能达成一致,1 与肇事方打起官司。在宝应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她,为其提供茶水,指导其立案,并根据其实际困难办理了诉讼费缓缴手续。不久后,朱某某寄来感谢信,衷心感谢该院的‚热情接待、优质服务‛,认为该院‚对得起人民法院的称号‛。
该院着力提升诉讼服务中心一体化‚门诊式‛服务功能,并在三个基层法庭建立诉讼服务站,拓展了诉讼服务的覆盖面。在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和各诉讼服务站,专门提供书面诉讼指南供当事人取阅,设置电子触摸屏供当事人自助查询,电子显示屏滚动公告案件开庭信息……处处体现便民利民的司法理念;开辟当事人休息区,配置饮水机、老花镜、便民伞、笔墨纸张……彰显司法人文关怀。今年上半年,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及各诉讼服务站为当事人提供诉前调解、诉讼引导、材料接转等各类诉讼服务2200余件次。
着力纾解民忧民困
去年年底,宝应法院受理了王某某等30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一案。因工程尚未完工承包方即逃离,致使该30名农民工工资领取无望,向法院提起诉讼。承办该案的宝应曹甸法庭庭长亲自带队,克服路难行、人难找等种种困难,10余次上门做被告发包方的工作,最终使发包方同意给付农民工工资。该院专门举行民工工资发放现场会,赶在春节前,将拖欠近半年的10万元工资款发放到30名农民工手中。王某某激动地说:‚老板跑了,工资却没‘跑’,多亏了人民法院、人民法官!‛该案的圆满解决,是宝应法院‚又快又好‛审理民生案件,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权益的 2 一个缩影。
在审判执行工作中,该院高度重视对交通事故受害方、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今年上半年审结交通事故等人身损害赔偿案件300多件,为受害人及其亲属追讨赔偿款1800余万元;调处用工关系案件45件,为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65万余元;依法向特别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和执行救助资金8万余元。
全力保障民权民利
公正的裁判是基础,及时的兑现才是保障。为此,该院充分运用执行威慑联动和快速反应机制,强化查封冻结、媒体曝光、评估拍卖、司法拘留等执行手段,抓住重大节日、重点时段、重要线索开展突击执行,特别是对涉及贫弱群体的执行案件,坚持‚快执快结、优先处理‛原则,切实保障贫弱群体合法权益。
盲人胡某是一起买卖合同纠纷的申请执行人,宝应法院执行局干警经过不懈努力,为其追回欠款4万余元,并专程前往胡某家将执行款交到胡某手中。为此,胡某选择在国际盲人节这一天来到宝应法院,向执行法官送上一面鲜红锦旗,盛赞宝应法院为‚弱势群体保护神‛。
第二篇:诗意课堂 润泽心田
诗意课堂 润泽心田
[摘要] 语文的突出特点是诗意,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更是诗意。语文教学要抓住“诗意”核心,鼓励学生创造,引导学生“诗意”地生活,用诗意润泽学生的心田,在学生幼小的心田播下“诗意”这颗创造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并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主题词] 语文教学;诗意;学生;创造
语文的突出特点是诗意,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更是诗意。何为语文的诗意?就是指在语文学习中营造出的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教学意境。语文教学要抓住“诗意”核心,鼓励学生创造,引导学生“诗意”地生活,在学生幼小的心田播下“诗意”这颗创造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并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一、以“尊重”为前提,呵护学生萌动的情感 一是尊重学生的独特反应。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这种“反应”其实就是学生内心“诗意”的萌动。
夏丐尊先生曾指出:“在语感锐敏的人心里,‘赤’不仅仅只解作红色,‘昼’不仅仅只解作的白天吧。‘田园’不仅仅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仅仅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感。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语文教育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多元的反应有机结合起来。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而学生反应的独特性、多元性则体现了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命体验、运动和成长的本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视野,在阅读过程中,就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这些感悟和体验,就是藏在学生内心的诗意,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它。
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阅读的个性化,也就是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坚持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开放的、多元的、个性化的阅读观。
在我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有个最深刻的体验就是,我们的课文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我们一定不要自以为高明,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把教参的解读硬塞给学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用他们独特的视角来体验。如《社戏》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在讲课中,我们一直是从写作学的角度来分析的:用动词“踊跃”修饰“山”,赋予静物以动态,这种手法就叫做以动写静。但最近我在讲《社戏》这一课时,有个学生在交流阅读感受是这样理解的“‘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给人以阴森可怖的感觉”,讲了几次《社戏》了,我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独到的见解,暂且不说这个学生分析的有没有道理,但是这是学生从他们自己特有的视野来领悟的。再如“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许只有从儿童的视角,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佳妙之处的。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身上蕴藏着许多知识与智慧,如果我们没有从中学习到什么,那只是因为我们忘记了使自己变得谦虚一些,没有注意到小小生灵出现的奇迹,忽略了向儿童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讲,我们是应该向学生学习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萌动的诗意。
二、以“课堂”为阵地,营造“诗意”的情境
充满诗情的语文教育有着丰富的价值旨趣和精微的义理,它能更直接、更深邃的蕴涵语文教育的真义,更能使学生的情感趋于丰富、细腻、深沉、纯朴、明朗、美丽,同时知觉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乐于创造。课堂永远是我们传播诗情画意的主阵地。教材递给我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们不能把她们生硬地摔在孩子们的面前,我们必须用诗的语言去催发这一朵一朵欲放的花苞,让她们诗意地盛开在孩子们的心里。
一是诗意地引入。采用激情导入、音乐感染、绘画释情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的共鸣,为构建诗意的课堂提供良好的契入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寻找诗境,精彩的语言导引是构建诗意课堂,寻找诗境的手段,诗意的课堂,教师的点拨是学生灵感产生的源泉,巧妙的教学机智孕育着深层次的教育智慧。学生学习的欲望不断被唤起,新知识增长点不断生成,潜能被释放,个性被张扬,他们都主动地探究创造的真谛,一次又一次地体味运用智慧的乐趣。
二是诗意地品读。品读文本时,应巧设情景,让语文课充满诗意,就要让学生们在诗意的环境中学习,于此唤起学生对美的感悟和渴望,激发
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教师引领着学生进入审美的门户,去挖掘所有课程美的本质内核;点燃每一个学生热情参与的火把,让学生感受知识旷日持久的力量。学生不只是接受教育,更是在认识、感悟、选择、行动中达到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让自信、毅力、诚信、乐观等优良品质在这样的课堂生活中酿造并成熟。
三、以训练为补充,激发学生的情思
诗意需要感受。诗意地生活着,需要一双智慧的眼睛,灵性的耳朵和一颗诗意盎然的心灵。所以,我总是引领孩子们深入感受:感受大自然的日出和日落;欣喜早春萌发的嫩芽和嫩草;留心身边花儿的盛开和凋零;关注秋风的拂面和游走;捕捉痛苦的叹息和快乐的欢笑„„下雨的时候,我带着他们倚在栏杆前听雨打芭蕉;飘雪的时节,我和他们一起踏雪寻梅;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在校园里遍寻春天的踪迹;大雾弥漫的早晨,我们在操场上领略着浓浓的雾气带来的如梦如幻„„为了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我教学生调动一切感觉器官去诗意地欣赏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人生;一俯首一回眸,一顾盼一蹙眉„„
教学本应是充满诗意的。可是我们却常常感到教学的乏味、简单。今天重复着昨天,明天重复着今天,日子就在这枯燥的重复中悄悄地溜走了。然而,教学原本是多姿多彩的,对教学的厌倦不是教学本身的无味,而是我们不懂得如何去诗意地教学。所以,只有运用教学技巧,诗意地教学,才能体会到教学的乐趣,让我们的教学诗意盎然。当语文充满了诗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油然产生,他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活、学得好、获得较大的成功。从而,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由此可见,教学中充满诗意是何等的重要。可以肯定的说,诗意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现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没有对学生的诗意的培养,也就不可能做到“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达到最好的效果”。
教学本应是如诗如画的。但是很多人却在埋怨自己的教学的沉重艰涩。其实,这也不是教学本身的错误,而是我们对自己的教学失去了热情,忘记了从可爱的孩子们中注视神奇与美丽的眼睛,错过了教学中美丽的东西。永远保持一颗热爱教学的心吧!永远保持一颗诗情澎湃的心吧!只有你教学充满了热情,才能从教学中得到回报,才能从从教学中体会到很多温暖和乐趣。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著名论断,让我们想到“构建有诗意的课堂即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课堂即生活,生活是课堂。师生在诗意的课堂中不断创新、进步,在课堂生活中学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课堂,让每一个课堂都充满生活的诗意和诗意的生活。语文课堂因诗意而
变得浪漫,学生的思想也因浪漫而得以自由驰骋。
四、以生活为背景,培养学生的情怀 生活需要诗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人,诗意的安居。”是的,我们以万物灵长的骄傲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诗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的生活。
营造语文教学的诗意是一件美丽的事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法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生活,是一种对人间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情感的生活,是在生活中到处都能感受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我看来,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文化人,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带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
诗意传递快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语文应该是诗意永远的科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因能够领略这美丽的诗意并传播它而倍感快乐。为此,我们只能永不停息地阅读,因为惟有读书能让我们的心灵充满诗意,充满灵性。因为我们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让我们的课堂远离诗意,远离情感,远离审美,所以,把诗意的语文还给孩子们吧!
余生也晚,不能让自己深爱着诗歌的心灵在盛唐歌吟、宋词流转的时空里栖息,但我能尽情吮吸她们留给我的芳香余韵,并愿意以一颗纯洁的诗心、一片无邪的诗情,染我的语文教学以点滴诗意,还我的学生以一片充满诗意的天空。
但是,曾几何时,我们——一群古老的文明与古老的语言的薪火传承者,竟然失落了语文的诗意——生命的诗意。为了应付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各级各类考试,我们的课堂,我们——传教者与接受者的心灵不得不被一些毫无诗意的东西充斥着。
心理学家认为最直接持久的学习兴趣的获得在于学习目的的单纯化——抛开功利的想法,单纯地从学习本身而言,不断的充实自己是无比快乐的事。也就是尽量做到“学习成为人的一种本能需要,一种出于内心的喜好、渴望、向往而从事的活动”!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诗意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将自己发自内心的对文学的爱好传染给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把考高分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而事实上,一个真正热爱文学的学生又怎么会学不好语文呢?学生为什么怕学习古文,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已经没用
了,这就是一种功利的想法。如果教师能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自豪感及古文的独特魅力传达给学生,那时想要他不学古文都很难啊!《诗经》直率、大胆的情感,《离骚》忧国忧民的情怀,春秋的谋臣策士,战国的游侠门客,司马迁的发愤著述,李白的浪漫气质,杜甫的博大胸怀,苏轼的“大江东去”,柳永的“今宵酒醒”,李煜的“一江春水”,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无不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如果我们能将这一切贯注入学生的脑海,学生会不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呢?
我们应教会学生诗意的生活,用诗意润泽学生的心田。我相信即使学生在学校里未曾认真学习,但有朝一日“诗意”这颗创造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并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我想这就足够了。
参考文献: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
[苏]巴班斯基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教学论与生活》
[苏]赞科夫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大教学论》
[捷]夸美纽斯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 《给教师的建议》
[苏]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
[中]周小山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三篇:扎根百姓心田的金光大道
扎根百姓心田的金光大道——“德府路”
——中和镇中心校总支全体党员干部考察“德府路”
2014年3月30日清晨,天空下着濛濛细雨。为了更好地探寻党的群众路线真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和镇中心校总支全体党员、非党积极分子以及各村校长共60余人怀着对黄德府先生的敬仰之情,兴高采烈地畅游“德府路”。
“德府路”位于中和镇艾田社区,全程呈梯级人行道路面,自艾田小学至山顶观景亭,全长2000多米。踏上“德府路”可尽情饱览李花盛景,间或油菜花。道路两旁远山苍翠有力,近木郁郁葱葱,芳香扑鼻。途中偶有标志,牌上分明展示黄德府其人其事。待到山顶观景亭,不禁使人惊呼:偌大一个李子园,好一派南国风光!
到达山顶,时近中午,艳阳高照,队列中不乏年轻力壮者,也有老人、小孩和哺乳妇女,一个个兴致勃勃,群情振奋,热汗淋漓。满头银丝的黄德府先生却不累不喘,平静地介绍着有关种植李子的科学方法。
在观景台稍事休息,我们来到乌龟石烈士墓,大家静静地缅怀60多年前为盐津全县解放而牺牲的烈士,静听德府老人讲述一九五零年五月解放军在这里剿匪的战况,人们刚才的喜悦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郁起来,几位年轻党员自言自语:我的妈,这幸福日子还真不容易,是应该好好工作,好好学习了。
峰回路转,我们又回到观景亭侧的一户农家,借用“盐津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集中学习会议”场地,召开了“群众路线学习报告会。”
在会上,黄德府先生简要讲述了他“退而不休,为民谋利”的经历,以及今后的一些打算。天宁村支部书记谢永华代表七位支书作了表态发言。中和村校长蔡贵元代表九位校长做了表态发言。年轻女教师——非党积极份子王艳花代表年轻教师发言。王老师声情并茂的精彩演讲,深深地打动着与会人员的心灵,黄德府的先进事迹再一次渗透人们心底。
黄德府先生说:“十五年前,我退休时已儿女成才,吃穿不愁,颐养天年,理所应当。但我不打牌,不好酒,也无文学爱好。中和镇党委、政府叫我发挥点余热,为他们分担点工作,我想想,闲着也是闲着,干就干呗,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也应该不负众望。于是就干到了今天,一路走来,精气神儿越来越好。”
想想我们的许多老前辈,退休之后无所事事,终日愁眉苦脸,埋怨自己的老部下抑或学生不理不睬。精神的空虚带来了身体一天天的下降,晚年幸福,其实难寻。
再看看我们一部分在职干部,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工作上得过且过的现象,对照黄德府老先生的所作所为,倍感汗颜,恨不能掘地三尺把自己躲将起来。
甩开膀子,大着胆子,拽起步子,淌着汗珠子走完陡峭的“德府路”,听完报告会,身体异常轻松,心灵更加澄净。黄德府不愧昔日焦裕禄、昨日杨善洲,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第四篇:2020文明新风浸润百姓心田
文明新风浸润百姓心田
大黄山街道三孔桥社区党建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
文/徐报融媒记者
季芳
通讯员
李雪
“师傅,这个酱油袋子是其他垃圾,要跟厨余垃圾分开来放的……”
“小朋友,玻璃瓶是可以回收的,你记牢哦!”
6月5日下午,在徐州经开区大黄山街道三孔桥社区内,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正忙着引导大家做好行垃圾分类。
“根据街道党委的部署,我们在基层村居实践党建品牌战略引领,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下沉’到底。”三孔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春胜告诉记者,三孔桥社区着力探索创新模式,整合资源,以社区为单位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了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小区治理新模式,营造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文明实践好氛围。
党员带头
志愿者
“菜单式”服务群众
“多亏了这些志愿者,停车有序了,小区干净卫生了,感觉人也精神多了。”三孔桥社区居民孙艳告诉记者,小区停车乱、卫生差问题不仅导致生活环境变差,还导致邻里纠纷增多,有了志愿服务队,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加入服务队的居民也越来越多了。
为让文明实践活动更接地气,三孔桥社区党支部党员带头当志愿者,并招募了部分热心居民,组建了共计120多人的8支志愿服务小队,共有包括矛盾调解、清洁家园、政策宣讲、文体表演、道德教育、扶贫助困、体育健身、关爱青年小队。居民有什么样的需求,服务小队就能及时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百姓点单——实践站派单——服务小队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新模式,让基层党支部更加接近群众,了解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有了这样的服务模式,居民基本上有什么合理需求都有相应的服务。例如想知道怎么申请低保、退休工资怎么计算等,政策宣讲小队可以随问随答;社区里年纪大的独居老人收拾不动屋子了,只要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反映,清洁家园小队立刻上门打扫;如果想学广场舞了,文体表演小队就派上了用场……
“社区设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工作室,8
支志愿者服务队就是在这里认领服务、接受任务。”刘春胜表示,志愿者工作室从群众的真正需求出发、解决群众最闹心的难题,是开展服务活动的主阵地;通过这种模式,让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了“菜单式”服务、“精准化”对接、“常态化”推进。
建强阵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全面开花
夏日时分,三孔桥社区的便民广场上,老人孩子们怡然自乐,志愿者们穿梭其中,或倾听居民诉求,或调解纠纷。公园般的便民广场俨然已成为最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载体。
三孔桥社区党支部始终坚持
“党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健全完善社区软硬件设施,着力打造“绿色、舒适、公园式”广场,全力打造理论宣讲区、教育服务区、文化休闲区和体育健身区四个区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开展各项文明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间将文明新风浸润百姓心田。
刘春胜表示,三孔桥社区党支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服务中心、综治平台、道德讲堂、大舞台等载体,已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共计20余次,参与群众上万人次。下一步,三孔桥社区将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拓宽充实党建品牌内涵,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面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点上开花,面上铺开,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飞入寻常百姓心”。
第五篇:用阅读润泽数学教学
用阅读润泽数学教学
摘 要: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是影响数学课本阅读的主要因素,所以低年级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需要教师的帮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是强化数学学习效果的基础。基于这个因素,作者在数学教学中做了一定的尝试,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决定利用课前预习做以铺垫,课堂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再通过课后巩固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 数学教学 数学课本 阅读能力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别小看课堂,它有一万篇文章好写。我想说:别小看数学课本,它可缔造数学奇才。在平时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用心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放飞孩子自由的心灵,他们会尽显个性,我们的数学教学会百花盛开。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是影响数学课本阅读的主要因素,所以低年级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需要教师的帮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是强化数学学习效果的基础。基于这个因素,我在数学教学中做了一定的尝试,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决定利用课前预习做以铺垫,课堂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再通过课后巩固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一、创造预习近平台,激发阅读
数学课文不同于语文课文,数学课本比较抽象。让低年级学生自学数学课文,阅读上有一定困难。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课本的教学特点,积极创设让学生读书的境界,使学生对需要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编拟自学提纲。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一年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课本的能力。例如教学第四单元《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时,课前设计自学提纲,放手学生阅读,让他们带着要求、问题去读,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动手、动脑,帮助学生自觉地把握教材的重点,找到难点。
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示小朋友喜爱的“小猴采桃”的情境图,让小朋友和小猴先打个招呼,再播放小猴叙述的“已经采了23个桃,树上还有5个”的有用信息。紧接着跳出另一只小猴,并通过声音展示小猴的心理活动:“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在小朋友产生疑问的情况下,再通过茄子卡通提出:“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这时候,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思考,列出算式,通过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当学生完成计算时,我继续利用课件,通过番茄卡通说出:“树上原来有28个桃。”对问题做了回答,为以后口答问题做以铺垫。我认为,设计课前预习中的阅读,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激活课中设疑,重视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对教师有一种依赖,特别是数学,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听,这样就妨碍着学生的发展。高明的老师引导学生走路,笨拙的教师牵着学生走路,无能的老师代替学生走路。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放手,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分析、总结。因此,教师充分利用课本指导学生看书学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例如一年级数学《退位减》教学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把知识讲授和阅读结合起来,从旧有知识出发,巧妙设疑,把难点分散,带着疑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揭示问题的本质。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性质的认识,又加深了对数学语言的科学性、精练性的理解,从而激起学生再次阅读课本的兴趣,解决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教学《十几减6、5、4、3、2》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独立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并学会正确计算。教学中,我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两只卡通兔在蘑菇房子前采蘑菇”的情境。学生对例题中出现的条件和问题十分感兴趣,他们不由自主地就阅读起教材来,通过课件的阅读,我引导学生比较这节课的内容,与前面学习的退位减有什么不同?这时,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上,学生通过认真阅读,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前面出现的求剩余的情景不同,这里出现的是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情景。虽然两者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实际都是减法意义的具体应用。从阅读课件到阅读课本,学生知道了小白兔说了什么,并数数地上采集到的蘑菇是不是一共11个,想想这些蘑菇可以分成哪两类。根据例题图下的两个问题,学生独立解答,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融合课后整理,巩固阅读
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形成后,尚未达到掌握的程度,课后整理归纳每学完的一小节或一单元,把主要知识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形成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练习编排意图,紧密配合例题,围绕重点,有计划地安排巩固练习,也可布置些课外阅读。如教学“年、月、日”后,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不仅能巩固已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不断攀登数学高峰的兴趣。
总之,用阅读润泽数学教学,我们要凭借数学课本,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阅读学习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进而升华他们的内涵。如此数学教学,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更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与钻研教材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