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创新工作案例获奖名单
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创新工作案例获奖名单 南昌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3 江西农业大学4 南昌航空大学5 井冈山大学 南昌理工学院7 江西师范大学8 江西中医学院9 华东交通大学10 赣南师范学院
一等奖
积淀底蕴、以文化之——打造“前湖”文化品牌 繁荣发展大学文化
目标化牵引、课程化建设、特色化服务、规范化推进 ——以“大学生村长助理服务团”为平台 创新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3+1”校企合作模式下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
树道德标杆、建精神平台,弘校园正气,谱感动之歌——记“感动昌航”魅力大学生评选活动
追寻先烈足迹,挖掘红色资源,弘扬井冈精神,唱响红色旋律—— “井冈山的红色传说”采风社会实践活动
八年兼程、军魂育人
实施“1+3”模式选聘辅导员,创新辅导员用人思路及方式
实践双惟、赢在终点、积极构建高校素质教育新模式 ——双惟实践班
孔目湖讲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新模式
立足赣南老区,扎根客家摇篮,坚持以“精气神”文化办学育人
二等奖
井冈山大学 2 南昌大学科技学院 3 江西理工大学 4 江西教育学院 5 江西师范大学 6 华东交通大学 7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8 南昌工程学院 9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10 南昌工程学院 11 宜春学院 12 景德镇陶瓷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 14 景德镇陶瓷学院 15 华东交通大学 16 江西财经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的好载体——音乐舞蹈诗史《井冈山》
建设网上党支部,努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建立学生工作“师生网络互动平台” 家庭生日party “感动师大”人物评选
建立互学互帮机制,实现共融互补目标 “爱心超市”搭起连心桥
创新文化建设载体 打造水文化品牌,营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运用“PDCA循环法”,创建“星级党员责任区”,实现“一名党员一面旗” “新闻热点课堂面对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闻教学”模式之创新实践“道德法制剧” 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的运用
网络面对面——构筑三位一体的绿色空间,创建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 一次特殊的家访
构建永葆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新机制 传承绿色梦想,引领思政新风—工商管理学院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案例
南昌大学 18 南昌大学 19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21 九江学院 22 江西理工大学 23 江西农业大学 24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25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26 南昌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28 江西师范大学 29 江西农业大学 30 江西蓝天学院 31 宜春学院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实施文化育人自助模式,培育有文化的国际使者—“周末之约•文化快车” 红为魂、诗为形——“红诗会”引领校园红色文化
国旗日日升、好事月月评、红歌年年唱——围绕主旋律构建德育长效机制
“四个一”特色活动,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形势政策网络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成长创新工作案例
一重身份、双重管理、多个舞台 “一联系一”模式创新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
沐浴经典,成才成人教育工程 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宗教信仰,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打造“昌海特色”国防生培养模式
让心灵阳光普照
创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站,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构建讲师团,夯实素质基础
全省首家心理沙盘的启用使心理咨询工作取得新突破
神奇的“优点轰炸”——基于寝室的团体心理辅导系列活动之一
建立三级预警干预网络,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南昌大学科技学院 1 江西蓝天学院 2 江西蓝天学院 3 赣南医学院 4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5 南昌大学 6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7 赣南师范学院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9 赣南医学院 10 南昌航空大学 宜春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唱响青春,歌颂祖国,以青年的名义——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
三等奖
以“特色示范楼”建设为载体,提升公寓文化品位,强化宿舍育人功能
组建全国首家残疾学生社团,为残疾大学生提供发展舞台
励志照亮人生、服务奉献社会——用红色苏区精神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 “133”模式探索
五项措施打造高素质专职辅导员队伍 以青年的视角走近青年,以青年的声音引领青年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契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开展辅导员读书活动方案案例 班级“挂钩”活动育人谱新篇
爱心传递,让生命更坚强—— “贫困大学生励志文化周 ”社团建设创新案例
聆听学者心语,感受思想魅力
做好主题班会教育,助飞大学生健康成才
建立心理委员工作站开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机制
江西农业大学 15 井冈山大学 16 江西师范大学 17 南昌航空大学 18 井冈山大学 19 江西中医学院 20 上饶师范学院 21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24 华东交通大学 25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26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27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8 江西师范大学 29 江西中医学院
新生入学教育学长辅导制度建设与实践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青年和谐成长——教育学院《大学生成长专题》课程案例 加强网络舆情机制建设,发挥网络思政教育功能
洞悉学生思想动态,引领学生时代潮流——记卧龙网网络思政教育 做特殊“减法”培育学生创新能力 打造学习法律知识的奇葩——“今月说法”特色创新活动
利用历史人物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浅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实践 全面启动“新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开展“六个一”活动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
公寓运作模式
思想碰撞,让廉洁在青春里扎根 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构建以区校共建为主要载体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问题解决取向心理咨询理念在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应用的案例报告
春风化雨引领校园舆论,润物无声创新思政教育
“5+2”学生党建工作法的科学实践 原创诗歌朗诵会
让民族之花开得更加鲜艳——大学生民俗文化艺术节活动 景德镇陶瓷学院 31 赣南师范学院 32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 34 赣南医学院 35 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37 江西蓝天学院 38 江西理工大学 39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40 南昌理工学院 41 赣南师范学院 42 江西蓝天学院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44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45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用典型引导大学生创业
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加强学生信息宣传员队伍建设,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武装当代大学生——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员全过程课堂参与教学法为例
班级本位心理健康教育的的新探索---班级心理保健员模式
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创新
在学生社团设立团支部书记(学生党员)创新典型教育,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典型教育见成效
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反映机制 寓教于乐,在快乐中成长
走出集体习得性无助的困惑——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案例报告
创新思政工作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精心营建心灵港湾
组建全省首家“爱心流动血库”,培养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精神
服务学生发展,厚德致用促进成才----我院“爱心社”的创立
用名家诗篇滋润学生心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活动创新案例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学生抗挫折教育新模式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47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
南昌大学 49 赣南医学院 50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 51 上饶师范学院 52 九江学院 53 江西师范大学 54 九江学院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56 江西中医学院 57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58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60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61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62 南昌航空大学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课堂时政教学”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开展“警民共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前湖诗会、海纳百川、感悟心灵:弘扬高雅艺术,构筑青年学生文化的人文高地
用论坛搭建平台,用团队凝聚力量——打造专家型辅导员队伍
以课堂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专题为形式构建特色鲜明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养成教育方式,构建素质培养途径 大学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创新实践 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活动的创新与实践 认识自我,寻找人生不灭的灯塔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教学创新 突出“高职”中心,承扬传统文化,丰富时代精神
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拓展思政教育新途径
用心指导、用爱奉献——学生的感恩教育
与团队意识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案例 大学生社交恐惧问题心理咨询个案一例 创新创业教育主导作用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江西中医学院 64 赣南医学院
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活动品位——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案例
感恩、成才、生涯发展:以人为本,构建“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第二篇: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专著)获奖名单
附件
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专著)获奖名单
一等奖(13篇)
1、《成才背后——江西省高校辅导员队伍状况调查报告》(南昌大学 程样国、舒涛等)
2、《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南昌大学 王德友、李晓路、舒 涛)
3、《新时期实现井冈山精神教育价值的新路径》(南昌大学 胡 松)
4、《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江西师范大学 冯 霞)
5、《部分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江西师范大学 何小平)
6、《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江西农业大学 何植民)
7、《浅析消费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危害及对策》(江西财经大学 王金华)
8、《列宁的国家观与社会管理思想的有机统一》(南昌航空大学 孙玉健)
9、《井冈山精神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井冈山大学 欧阳小华)
10、《井冈山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井冈山大学 李 忠)
11、《关于高校“两课”案例教学改革的探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勒系琳)
12、《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实现的动力机制》(宜春学院 钟添生)
13、《论传媒素养教育的特定性涵义与重点性运作》(上饶师范学院 郑晓燕)
二等奖(33篇)
1、《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针——学习《江泽民文选》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南昌大学 程样国)
2、《优化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主要途径》(南昌大学 唐国平)
3、《抓好学生公寓管理,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南昌大学 谢继荣、张雪萍)
4、《社会主义荣辱观探源》(南昌大学 郭秋光)
5、《网络心理咨询留言2177条分析》(南昌大学 陈建华、郑 霞)
6、《党在中央苏区农村工作的基本经验》(江西师范大学 王 员)
7、《浅论大学教授与大学文化建设》(江西师范大学 毛阳芳)
8、《高校管理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探析》(江西师范大学 肖接增)
9、《构建和谐校园六要素探析》(江西农业大学 李 明)
10、《研究生质量观及其保障体系构建》(江西农业大学 黄维柳)
11、《提高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江西理工大学 王小元)
12、《创新高校人才培训机制》(江西理工大学 朱湘虹)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向度及其现代启示》(东华理工大学 华启和)
14、《学校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途径的探讨》(东华理工大学 何建华)
15、《积极发挥高校民主党派组织智力集体团的优势》(景德镇陶瓷学院 刘翼慈)
16、《浅谈以人为本》(江西中医学院 吴 剑)
17、《论和谐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江西中医学院 吴晓明、吴寒斌)
18、《浅谈学生干部应培养的几种思维方式》(江西中医学院 刘 燕)
19、《试论中央苏区医学道德的基本精神》(赣南医学院 刘善玖)20、《论可持续发展与高校德育教育》(赣南医学院 刘仰斌)
21、《环境道德引论》(赣南师范学院 熊小青)
22、《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学意义》(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王 斌)
23、《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关于弘扬八
一、井冈山和苏区精神的思考》(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叶 按、胡云、舒 醒)
24、《关于大学生个人发展和职业选择的调研》(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熊 英、王 刚)
25、《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与引导对策》(宜春学院 邓 彦、王萍涛)
26、《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上饶师范学院 赖明谷)
27、《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伦理关照》(南昌工程学院 陈付龙)
28、《以水为涵,和谐共建,营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以南昌
※工程学院水文化建设为研究》)(南昌工程学院 李水弟、黄 华)
29、《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论》(南昌工程学院 杨艳春)30、《华北抗日根据地银行在“产业革命”中的角色转换》(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江旺龙)
31、《高校校园文化的活动功能》(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高 俊)
32、《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考与实践》(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邱瑞根、邱仁根)
33、《儒家的修身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启示》(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曾健生、孙斌)
三等奖(44篇)
1、《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南昌大学 卢忠萍、郜 影)
2、《关于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江西师范大学 陶风华)
3、《论邓小平的人力资本使用和激励思想》(江西师范大学 曾绍东)
4、《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中的作用》(江西农业大学 蔡海生)
5、《高等院校女学生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探析》(江西农业大学 胡军华)
6、《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长效机制探析》(江西农业大学 赵
※刚)
7、《探析高校校报“新闻不新”的原因及对策》(江西财经大学 胡文烽)
8、《论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江西财经大学 姜红仁)
9、《论道德教育的接受机制》(江西理工大学 胡龙华)
10、《大学毕业生违约心理浅析及应对策略》(江西理工大学 程喜中)
11、《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创”教学》(东华理工大学 李德平)
12、《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与教育对策》(东华理工大学 章国平、吴小龙)
13、《浅议“道德剧”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运用》(景德镇陶瓷学院 罗贤娇)
14、《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江西中医学院 陈丽旦、桂伟、郭业频)
15、《和谐社会视域下大学生感恩教育》(赣南医学院 邓小英)
16、《大学精神的阐释——以赣南师范学院“精气神”文化为例》(赣南师范学院 邹永华、肖灵)
17、《增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实效性的思考》(宜春学院 伍 忠)
18、《论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上饶师范学院 王秀章、余启全)
19、《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上饶师范学院 苗天慧、余国林)
20、《网络社会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影响及对策》(九江学院 吕龙菊)
21、《善待生命,善待自己》(九江学院 沈明明)
2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首席教师负责制”的探索》(南昌工程学院 何克祥)
23、《加强大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蓝天学院 陈庆省)
24、《从人的因素的角度看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演变》(南昌理工学院 刘剑松)
25、《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调查研究》(江西教育学院 胡小萍)
26、《共建共享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协调发展》(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林顺珠、吴维真)
27、《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徐松林)
28、《论学校组织凝聚力之隐性流失及其克服》(江西公安专科学校 张明海)
29、《浅析红色资源的精神实质及其现实意义》(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郭向荣)
※30、《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容的特点》(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姚中国)
31、《以人为本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价值体现》(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丁文胜)
32、《加强人格教育,防止与矫正大学生反社会行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张劲东)
33、《农民工权益缺失原因的多维审视》(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 廖志刚)
34、《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教程》(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张雪黎)
35、《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初探》(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彭 勇)
36、《信息化条件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林木生、姚 伟)
37、《共谱和谐曲,情系新农村》(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郭 跃)
38、《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与对策》(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朱欣成)
39、《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郭志江、张玉荣)
40、《高职新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分析与对策》(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饶美娇、张斌才、周 玮)
41、《谈教师的心理压力与自我调节》(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钟
※慧明)
4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张晓君)
43、《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万云辉)
44、《民办高校“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调查报告》(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 谭传铭)注:打※号的为专著
第三篇: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案例(新)
将熟未熟的红苹果
——大学生恋爱分析
有人说,大学是恋爱的季节。然而,正值青春韶华的大学生,对于爱情的理解并不是很全面,甚至有些存在很大的误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大学生又应如何对待爱情、追求爱情,这是每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大学生恋爱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恋爱现状调研
经过我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以及工作期间进行的系统调研,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了解到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基本现状,具体内容如下:
1、爱情至上,且公开化。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极点,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然处之。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而且一旦失恋以后就悲观厌世,精神萎靡,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在恋爱中,一些同学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拥抱,或者亲吻。这种表现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恋爱周期短,频率高。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恋爱中的“短平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数大学生把在大学里恋爱视为在经营“实验田”,“恋爱专业户”也出现了。频繁地更换恋爱对象成为了一种时尚。甚至有人以计算自己在大学期间交往了几个朋友为乐。
3、在爱情问题上追求不切实际的浪漫与完美。受电视电影、言情书籍等的影响,大学生虽然基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但仍然为了追求浪漫挥金如土,曾有案例,有同学为博女朋友一笑,大办生日宴,一晚上花掉2000多块,而其一个月的生活费也不过600。
4、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据调查统计,以最终结婚建立家庭为目的而谈恋爱的大学生只占30%,恋爱目的多种多样,有觉得别人都谈恋爱自己没有谈没面子的,有为了摆脱寂寞的,甚至有为了打赌去追求某个女生的。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体验。现代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此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这种缺乏责任感的恋爱其实十分危险。
5、恋爱悲剧增多。恋爱缺乏责任感,导致恋爱走入婚姻的机率较低。有很多大学生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厌学、旷课现象增多,严重的甚至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也有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弱,而期望值又高,易冲动,一旦失恋或受到打击,往往造成爱情悲剧。
如上所述,我院恋爱的学生比例也不低。在这些学生中,不乏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情侣。但是,也存在较多因为没有处理好恋爱问题,而导致学习、生活一塌糊涂,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以至于想要退学,远离校园的个案。当然,最后在学院领导,辅导员的关心帮助下,问题得到了基本圆满的解决,但是,这些案例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做为辅导员,应该怎么去为学生在感情问题上,做一个好的导向,在学生遇到感情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其排忧解难。
二、案例分析
1、人物:我院木木、另一学院女生琳琳
2、基本情况
我院学生木木来自四川宜宾一个偏远的山区。木木成绩较好,口才也不错,算得上一个帅小伙。进校的时候,木木本来有满腔的抱负,准备在大学里大展鸿图,并且加入了学校学生会,然而,在一次学生活动中,木木认识了其他学院的一个城市女生琳琳。琳琳主动向木木表示了好感,没有多长时间,两人就手拉着手,一起吃饭,一起上自习,成为众人眼里甜蜜的情侣。
然而,两人时有小吵小闹,木木家住农村,上大学其父母只承担了基本的学费,生活费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奖学金和平时的助学金,琳琳对这个就有很大的意见,总觉得自己的男朋友不够潇洒,比如琳琳生日,就希望木木能够请自己寝室的姐妹办个生日派对,然而,这笔开销对于木木而言,无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木木为了让琳琳开心,跟同班同学借了1000块钱,请琳琳寝室所有姐妹吃饭、泡吧,自己则啃了一个月馒头。还有,琳琳家境较为优越,也没有为以后的工作发愁,在大学期间,根本没有考虑以后继续深造,也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英语等方面,因此,琳琳空出了一大把时间,希望木木能够多陪她,而木木进校伊始,就为自己定下了大一过四级,大二过六级,考研等等目标。经常因为木木要去自习室,而琳琳要求去逛街,造成两人之间的争吵,到最后往往是木木妥协。以至于到大三,木木才勉强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临近毕业的时候,矛盾更加突出。琳琳因为家里的关系,早早签了一家条件较好的公司。而木木却因为大学期间落下了很多功课,不但要补修,也成了找工作的瓶颈,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此时,琳琳家里也得知了他们两人的情况,本就对木木的农村人身份不太认同,再加上木木连找工作也成了困难,立马提出反对。而琳琳此时,也开始改变了对木木的看法。木木在她眼中的光环渐渐褪去,不再是那个口若悬河,神采飞扬的学生干部,用琳琳的话来说,连工作都找不到,怎么值得信任与托付终身?
琳琳开始避开木木,开始说要补习英语,后来干脆回了家。并且,与其另外一个男同学有密切的接触。木木一方面因为找工作不如意,另一方面,也因为琳琳的态度开始心慌意乱。木木认为,他跟琳琳之间是有深厚感情的,因此,对于其他同学告之他说琳琳与另一个男生有较多接触时并不相信。然而有一天在校园里,木木终于发现琳琳与该男生手挽手散步,而不是之前跟木木说的去自习。木木冲动的跟该男生大打出手,差点把对方的牙齿打掉。
木木说对这段感情付出了太多,他努力想挽回,然而琳琳拒绝再见他。木木心灰意冷,每天除了在寝室睡觉,就是到琳琳寝室下等琳琳,寝室同学不给其打饭就不吃,疯狂地给琳琳打电话,终于有一天,当琳琳在电话里骂他孬种,并关机以后,木木一口气喝了一整瓶白酒。
发现木木昏迷以后我们立即把其送到医院。当时已经是酒精中毒,医生立即对其进行了抢救,不幸中的万幸,木木终于清醒过来。然而,木木拒绝与我们交谈,沉默,还是给琳琳打电话,然而琳琳还是拒接。
在这种情况下,学院领导以及辅导员用真心去关怀木木,在其住院期间,为木木熬粥,每天到医院看望木木。木木终于在一次大哭之后跟辅导员道出事情原委,辅导员没有立即批评或指责木木。等木木出院,心情较为平静以后,才与木木进行了多次细致的谈话。先是从木木的观点去分析琳琳的想法,告诉木木,他们的爱情没有坚实的基础,是经不住考验的,一旦遇到现实的问题,立即会土崩瓦解。并且举了很多现实的例子,让木木明白,这么些年来,为了这段感情,木木已经失去了很多机会,现在面临毕业,木木更应该考虑的是就业,只有有了现实基础,才有可能盛开爱情之花。
3、结局
最后,学院领导与辅导员为木木争取了了一个较好的就业机会,木木也及时的调整了心态,在笔试与面试中展现了较好的一面,最终如愿获得OFFER。签约以后,木木跟辅导员说:因为这段不成熟的爱情,使他失去了很多,但是,因为学院领导的关怀,让他及时的走了出来。他很感谢学院,感谢辅导员。他会努力的学习与工作,并且也会期待日后找到真正属于他的爱情。
三、创新思路与建议
这个个案有点极端,所幸的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校园里还有很多谈恋爱的情侣,当然不是说每一对都造成了不好的后果,但是,大部份的校园恋情,都对学生的学业,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针对大学生恋爱问题,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思考,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和管理,使学生们对恋爱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大学生活中去,争取早日成材。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意导向引导,尤其是婚姻法知识教育。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和前途。其次,要教育恋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彼此间以诚相待,忠贞专一。再次,要引导他们恋爱应格调高尚,行为端庄,一方面促使他们把恋爱化作激励机制,督促自己进取向上,一方面教育他们文明恋爱,给别人以清新愉快的感受。
2、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校园文明行为。大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但是其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一是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等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二是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开展性道德、性健康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在普及生活和心理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正在成长的大学生的健康。同时,要重视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重要作用,对个别因恋爱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4、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恋爱行为。对大学生谈恋爱要加以教育、管理和约束,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不能只是当有的大学生恋爱越轨时,才加以处理和强调,平时则放任自流。要制定出规章制度、处理措施,做到有章可循,而且严格执行,严肃纪律。
正值青春妙龄的大学生对爱情充满了浪漫和憧憬,随着人们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恋爱问题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态度、理想等各方面。大学生谈恋爱已成了校园内现实的问题。没有爱情的学业固然有点枯燥乏味,但离开了学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少坚实的根茎和内容,迟早会枯萎的。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做好该完成的事情,才能使人生更加丰富、充实和有意义。大学生们,发奋发图强吧,事业爱情双丰收定在我们奋斗后的明天!
第四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05年福建高教论坛交流材料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郑淑红
(莆田学院初教系,福建莆田 351100)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不少问题,学校必须正视社会和大学生的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方法、内容和途径,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Problem Faced in University’s Idcology andPolitics Educational Wolk
at Preesent and Countermeasure
ZHENG Shu-hong
(Elementary Education Department, Putian University, Putian 351100, Chian)
Key Words:university;university stud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stract:university’s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al wark facees much problems at present, the school must fa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ety and university student, innorat ideologicai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a、methos、contendamd、educationalmedanism,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当今世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突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面临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不少老问题依然存在,许多新问题又迅速出现,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困境。本文依据学生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措施,希望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禆益。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时代性不强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生机和活力,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能力,更需要有相应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也必然因之变革和发展,这种变革和发展除了使原有的内容被赋予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外,还必须增加一些崭新意义的内容。例如,科教兴国就使爱国主义带上了时代特征;合作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就体现了时代的要求。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跟不上形势变化的需要,还没有形成一个既体现时代特征又具有深厚历史意蕴的高度有机统一的理论体系。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容上重政治教育轻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强调,忽视大学生的个体利益和个性的要求。根据我校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60%以上的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针对性不强,相对偏狭和滞后,难以引起共鸣。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较简单
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刻苦学习,奋发成才,已成为当代大 1
学生的追求。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体制的确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必然带来利益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社会组织形式多元化。社会政策对个人利益的承认和肯定,物质文化高消费的诱惑,社会分配不公以及不正之风的影响,再加上异质文化的渗透,东西方价值观的冲撞,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其思想和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时代特征。大学生政治上趋向成熟,他们期待祖国强大,关心国家建设,拥护改革,愿意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但理想存在功利化倾向,当他们感到祖国的发展未能符合个人的愿望时,常常可能因具体问题而冲动,牢骚满腹,有的同学对中国社会注意的认识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甚至有片面和错误的认识;价值取向的主流是健康向上,但价值取向中消极因素呈增长趋势,一些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问卷中,有73%大学生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实现自我;大学生参与意识强,但集体观念弱;大学生心理素质有所增强,但在学习和生活中还存在许多困惑和不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带来的思想负荷,社会问题带来的思想困惑,使大学生心理压力加大,伴随着愿望的落空,对未来前途的担忧,随之出现消极情绪,使之心理失衡,甚至极少数有厌世和反社会等不良的心理,影响学生的成长。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大都采用灌输式,具有明显的强制性,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片面地视为对学生的行为的限制和规范,不善于从大学生视角进行心理分析,不善于做深入细致,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问卷“你赞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是什么”时,52%的学生选择“实践体验”,35%的学生选择“谈心沟通”,16%的学生选择“观看材料”,10%学生选择其他。他们都反对静坐说教,认为这种空洞的说教和强制性的管理,是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希望高校少一些空洞说教,多一些引导、启发和实践。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缺乏现代化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很自然地成为学生的主要伙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充满时代气息的传媒深受青年学生的欢迎,它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宽了生活空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发展机遇。互联网所具有的新颖高超的技术特性,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都无法比拟的,它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阵地。目前,学校却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很好采用“多媒体”、“虚拟 ”、“三维动画”等先进技术和利用网上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来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弊端。58%以上的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个既有时代气息又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手段,教学媒体较传统。希望学校能利用现代化手段给学生比较感性的教育,效果会更好。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解决策略
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高校必须正视社会客观现实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不断探索新思想、新方法,切实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
位,关注学生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化。
1.要努力营造理解学生、关怀学生的氛围。要细致入微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将被教育者置于和教育者平等的位置,以交流为途径,以沟通为方法,真正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树立主体性教育思想。过去我们过分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政任务,强调认同,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价值和个性培养。如今面对一个强调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世界,我们必须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确立主体性教育思想。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思考,指导他们在对各种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的社会价值进行比较、分析和鉴别的基础上,结合个人道德状况,自主地、合理地选择个人所应确立或改变的道德取向和道德规范。
3.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必须积极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坚持“立足于教育,辅之以管理,寓教育于管理”的原则。在通过规章制度等约束人的行为的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柔性导向融入其中,把自律和他律想结合。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的内容
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陈旧问题,我们应该树立创新思想,注入新内容。
1.加强“两课”教学。面对世界各种政治势力的影响和争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认识现实问题,逐步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增加当代素质内容的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和工作对象的实际情况,改变以往单纯的政治教育方式,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转移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来,突出现代意识培养。面对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人才竞争,大学生要有竞争的勇气和创新精神,不盲目、不从众、不唯书,敢于冲破陈旧观念的束缚,勇于创造新事物、新理论和新技术。生活在开放的环境中,大学生要有开阔眼界、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态。学校要增强大学生合作意识的教育,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做人之道,培养学生具有开朗、乐观、进取的健康心态。
3.专题教育要有层次性。问卷调查反映,学生年级越高,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越低。这是因为不同年级学生所关注问题不同,大三学生面临的问题更多是生活和就业,他们要求学校更多关注这些方面的问题,并给予指导,而不是从大一开始就进行的没有针对性的重复内容教育。学校要加强大学生年级心理研究,针对不同的需求,有重点地进行思想教育,体现内容的层递性。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信息渠道的拓宽,过去老方法是行不通的,必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注重教育内容的新颖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学生期望有广博的知识,渴望提高社会认知能力和自身修养。虽然他们很重视形式,十分喜欢生动活泼的形式,但他们真正注重的不是什么形式,而是内容。为什么高水平的报告学生爱听?为什么高质量的课学生爱上?就是因为内容,听了有收获。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考虑多种多样方法的同时,要认真考虑教育内容是否有针对性,有没有吸引力,信息量是否丰富等。否则活动形式再新颖独特,也会变成形式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思想性与知识性融为一体,强调以知识为载体,从“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向“寓教于文”扩展。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自律能力。“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个体理智选择的结
果,道德的发生、发展与个体智慧的发展是平行的,是相互制约的、相互影响的。”
(1)现代教育的理论及实践证明,道德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借助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建构,从而达到自主、自觉的过程。如果学生被迫顺从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其行为不可能持久,更不可能把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品德。所以我们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组织成为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的活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学校“两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由“满堂灌”向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转变,针对社会上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引导和启发,增强学生的道德能力。学校可结合教学,组织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如组织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竞技比赛、社团文化艺术等活动。也可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社会考察、科技服务、智力扶贫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提高认识,锻炼能力。
3.细化教育和管理方法。随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模式化、生活化转变,教育和管理方法就不能大而化之,必须坚持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居高临下地训人,不能采取强制的办法。教育中必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生随时保持心灵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态、情绪和思想,精心疏导,做到润物无声。
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重要指示,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原则,主动迎接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1、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网络文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环境,使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确实受到了巨大冲击,因此,我们必须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占领,必须抢占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构筑网上精神家园。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新格局的有效途径。
2.开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利用网络,交换、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激励和引导。在校园网设立网上党校、网上团校、新闻时事、素质教育、专家论坛、心理健康教育、普法园地等一流板块,借助网络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的优点,使学习效果远优于普通课堂教学。
3、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是一把“双面刃”,它给大学生带来了种种好处,也伴随着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错误的信息和不良的思想对大学生得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由于他们的阅历有限,好奇心强,求知欲望旺,接受新事物快,容易受到影响,由欣赏到认同,有无意模仿到有意识的追求。一些大学生自控力弱,往往出于好奇和冲动的心理,刻意寻求色情暴力信息,长期沉迷于互联网中,导致道德意识弱化,形成人格发展障碍,甚至走上不归路。现实生活中的大量事实让我们认识到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也意识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在充分利用网络手段的同时,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管理,保证网上资料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政治性。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知识,担负起网络
(监控的责任。督导青年大学生健康上网。
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是未来社会中十分重要的群体,他们的素质对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凝聚力的加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既有创新的能力和较高的科学人文素质、又有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有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崇高志向、有辨别是非、抵御腐朽思想文化能力的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学校的战略任务,也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为把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孙峰.现代化进程中道德教育的世纪走向[J],教育学,2000,(5):104.
[2]温立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03,(12):50-51
[3]严耕,陆俊,孙伟平.网络伦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第五篇: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摘要] 针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浓厚氛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本文拟通过方式的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改造做出初步的探讨,从而积极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和政治优势。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但随着新形势新情况的出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研究,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内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
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育内容所采用的方式或手段,它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青年大学生之间双向交流的渠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1
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传统的灌输方法。虽然也会运用新的方法,但是仍不能在新的思路指导下给人以亲切、生动的感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往往过于形式化,难以深入。没有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作用,过多的理论教育和文件学习,偶尔的实践活动也是按着固定的要求和计划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这让受教育者难免产生厌倦情绪。
2、隐性课程不够完善。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显性课程为主,大部分的教育信息都是通过理论灌输传递给受教育者,隐性课程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和改进,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种有利于教育实施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得隐性课程变的形式化,没有实际的内容,自然也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3、教育者自身水平有待提高。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者虽然接受过专门的课程学习,取得了相应的学历和学位,但缺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素质,有些人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知识水平不高,且缺乏人格影响力。个别教育者自身不能端正态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偏见、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不能正确认识,这样就很难为受教育者树立榜样,传达正确的教育信息,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4、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教育者往往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认定自己所灌输的观点和道理正确无疑, 并以他人需要自己所授的道德为前提, 以自己能够完成道德灌输为己任, 这显然是一种虚妄的假设。灌输教育忽视甚至是蔑视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 试图以片面的外部道德灌输作为促进受教育者发展的根本动因, 而不考虑受教育者的主观道德需要。灌输教育为了完成道德灌输的任务, 又只有采取机械重复的简单化方式来进行。这就必然导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5、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区”增多。近些年高校对学生管理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淡化班级管理,推行学分制、导师制、选课制等,原有的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新的管理制度正初步实施或在磨合之中,因而容易造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盲点。因此,如何尽快解决这些“盲区”和“空白点 ”的问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的对策:
一要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灵活地利用多种方法,充分用好三大课堂,即教学活动(第一课堂)、校园活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第三课堂),将这三大课堂内在优化、相互补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实践性。
二要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和谐浓厚氛围。一是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和谐关系。二是构建人与校园文化的和谐关系。良好校风和学风,不仅能给学生教育和熏陶,也能促使整个学校师生员工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三是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即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关系。
三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1、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教师一方面要精通自己的专业,形成广博的知识结构,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拓宽教学的新视野,开辟教学的新思路,不断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把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要改进教学方法,把过去单向“注入式”教学引向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
四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高校要积极利用网络这一渠道, 切实开拓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把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首先要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 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实现网络的内容与学生需求相统一,以提高其生命力和教育力。其次,把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网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结合,推动网络进思想政治教育,用网络这一手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再次, 加强网络监管, 引导学生文明用网。
五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要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做到规范化、程序化,做到有管理、有制度、有考评、有激励、有监督,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载体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感染力和示范性,以人文精神和价值关怀为铺垫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发展能力。
六要重视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塑造人类灵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协同进行,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正是这种结合的最好形式。大学生通过与社会接触,在实践过程中去看、去问、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的真谛,知晓乡情、民情、世情、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自觉拥护党的政策,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也自然提高了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高校还需着力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保障大学生实践教学工作持久健康开展。建立健全大学生实践教学工作管理运行机制,把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晓民.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的源泉[J].教育与职业,2005.[2] 蔡亮,周丽娟.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