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全区科技工作思路
2014年全区科技工作思路
2014年,是完成“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关键年,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科技体制改革年。全区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区委十一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面向全局谋科技,围绕创新抓科技,紧紧围绕“两步走”目标,全力推进创新型试点区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建设,按照“立足创新、重点支撑;立足产业、重点扶持;立足企业、重点培育”的要求,着力提升我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确保我区科技创新工作再现再上新台阶。2014年,研发投入占比2.4%以上、高新产值占比43.5%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新增省级以上平台载体1-2个,争取资金达7000万元。
(一)加强科技创新氛围营造,提升科技创新理念 一要加大科技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知识产权宣传周、送科技下乡等大型活动,展示现代科技魅力。组织编印科技政策汇编,深入企业宣传落实各级政府鼓励自主创新的科技政策,宣传企业依靠创新发展的先进典型,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积极推动科技在民生和社会领域的应用,完善和提升智慧城市、数字城管、物联网交通、科技强警等科技应用项目,发挥科技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全社会形成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
二要完善科技和人才目标考核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工作网络,加大培训基层科技工作者队伍。2014年通过科技创新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研究分析及通报各镇区园指标考核和项目实施情况。加强与人才工作的协作联动,为新引进人才项目中提供科技服务,扩大科技工作的覆盖面。充分运用省“双创”、市“江海英才”、区“510英才计划”等政策和平台,吸引和凝聚高层次人才;着力引进一批与我区“335”产业体系密切相关,在各学科、各产业技术领域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精锐团队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三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与多部门合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奖励等政策,引导全社会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督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不低于当年销售收入的3%,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达到3%以上。优化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鼓励银行提高对科技型企业贷款的比重,对市级以上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贷款支持。鼓励各类担保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切实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门槛。
(二)加强企业创新活力激发,提升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深入实施科技企业“1220”行动计划,即每年培育1家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江海),2家科技上市企业(华宇、四方冷链),2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民营科技企业,全力打造以创新型 2
领军企业、科技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为骨干的创新梯队,大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一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培育。组织在龙头骨干企业建设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创建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强化宣传培训,深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小组的协调联审机制,建立高企后备库,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等途径。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培育工作,扩大创新型企业规模。
二要建立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三大机制。全力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断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构建产学研合作联盟,加快引进大院大所,引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快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强化以政府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机制。加快发展通州区与高校院所的全面合作关系,积极组织开展与“335”产业体系密切相关的高校院所与我区产学研合作整体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攻克制约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内外著名高校院所共建企业协同创新研究院。二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动机制。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同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对接和整合。三是健全以中介服务机构为纽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体系。通过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加强我区各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引入一批熟悉科技创新与产学 3
研协同创新的专利与法律服务、管理咨询、技术经济评估等知识型服务企业。
三要推动实施国际科技合作创新示范项目。在南通高新区建立“中欧国际创新园”。积极与“欧洲商会”沟通,通过引入欧洲知名企业、研发机构,以及欧洲国家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开展对园区科技发展具有引领、辐射和示范作用的高水平国际合作项目。设立“通州区科技合作计划”国际科技合作创新示范专项,围绕船舶海工、新能源装备和交通运输装备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培育项目,并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国际合作计划,为申报认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夯实基础。深化与乌克兰国立造船大学的合作,在“中-乌(江苏)船舶与海洋工程跨国技术转移中心通州分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设立南通国家高新区国际转移中心,通过技术引进、国际人才引进、技术孵化、消化吸收、技术产业化等,支撑“中欧国际创新园”的发展。
(三)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提升知识产权工作的质态 一要促进专利申请的量质并举。一手抓专利申请总量的稳定,一手抓专利申请结构的优化。通过调整专利资助政策和加强引导服务,重点提高发明专利、PCT专利申请的比例,提高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明年全区专利申请总量达6000件,专利授权50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件。不断扩大专利申请的企业覆盖面,高新技术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要实现发明专利全覆盖。强化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导向,把获取自主知识产权 4
特别是发明专利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和验收、科技奖励评审的重要导向,鼓励企业加大知识产权投入,推进专利产业化,立足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推动企业成为专利申请、实施的主体。
二要加强知识产权的转移运用。支持企业加快发明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鼓励企业购买国外发明专利或专利许可,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建立通州区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作为快速维权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快速维权中心建设统筹推进。加强与上海联合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江苏佰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等技术支撑单位的合作,搭建“通州区知识产权网上展示交易平台”,同时充分发挥中国家纺画稿交易会的影响力,在家纺画稿交易的基础上,向其它知识产权交易拓展,搭建一个综合性的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为我区(重点是高新区和家纺城园区内)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的信息沟通和发布、展示和交易等服务。
三要构建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加快建设中国南通(家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立快速授权通道、快速确权通道、快速维权通道、快速服务通道,促进行政保护、司法保护联手合作,版权、专利、商标保护齐头并进,建成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调解执法、司法诉讼于一体的家纺行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服务平台。利用快速维权中心的资源和条件,加强全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和法院合作,完善建设知识产权法庭。在此基础上,建 5
设知识产权法院,促进重点企业参加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协会,为企业提供相关专利的行政和司法保护。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正版正货”服务承诺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
建立企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引导、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贯标、专利数据库建设、知识产权预警分析等工作,定期发布重点技术领域、行业知识产权发展态势报告,对可能发生的知识产权侵权提出预警,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服务。
(四)加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提升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 以建设国家级高新区为契机,以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和省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围绕特色化、集约化、高端化建设创新平台载体,加快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按照国家高新区建设“四位一体”要求,努力打造高新区成为新一轮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标杆。力争2014年建成国家级创新载体1家(电容器及材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家(铝压铸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新技术企业8家,民营科技企业60家。
一要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质性推动产业研究院建设,重点完善服务功能和运行机制。一是快速启动家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运行。会同川姜镇完善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作班子,制订下一步计划措施,尽快签订创新团队入驻协议启动并运行纤维检测中心、专利快速维权中心、家纺设计中心。二 6
是推进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在着力建设现代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同时,以南通四建承担的“江苏省建筑设计及质量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引导南通四建与知名高校开展深层次合作,规划布局,统筹行业协会资源,突出主体、部门联动,引导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推动船舶海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组建。由江苏科技大学在我区建设海工装备研究院,牵头引进包括乌克兰国立造船大学在内的院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壮大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四是提升高新区压铸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水平。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协助高新区、平台建设发起人,高起点定位平台建设规划,利用创新资源,为建设单位提供咨询和决策服务。着力增强平台自身造血功能和公共服务能力,力争升级为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二要突出发展科技金融。落实《财政科技贷款利息补助和风险补偿暂行办法》、《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等现有科技金融政策,出台《区种子资金管理办法》,不断壮大创业投资中心,充分发挥创投引导基金的作用,加快引进一批知名创投企业。落实区中小型科技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与江苏银行南通通州支行沟通并开展合作,建立健全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和高新技术企业库共享机制,力争明年科技支行在我区挂牌运作。加快科技金融示范区建设,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小额贷款、科技保险等方式,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融资,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三要推动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抓好景瑞现代农业 7
科技园建设工作,启动培育“江苏南通东社农业科技园区”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规划建设。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省院士工作站,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提供科技示范和技术支撑。加快涉农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步伐,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组织申报省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型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认真做好江苏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建设和服务工作,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扩大科技超市覆盖面,提升科技超市的知名度。
第二篇:科技工作思路
科技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省、**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关要求,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强自主创新、推进成果转化、构建创新平台、引进高端人才和强化政策保障为抓手,全面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主要目标任务。坚持“一个
核心”,即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努力实现“八倍增”、“两提高”的目标任务,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两大体系”,即科技平台服务体系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创业创新和转型发展;主攻“三项任务”,既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完成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建设科技大市场;实施“四大工程”,即企业自主培育工程、成果合作转化工程、科技惠民工程和队伍建设工程,为我市新一轮的转型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努力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规上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1.4%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22%以上;建设省级农业科技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4家,每百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数25个以上;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00项以上,规上新产品产值率40%以上;专利授权量2200件,万人拥有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为2.5个以上,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开展各级各类科技合作对接交流活动30场次;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3家;科技创业园全面建成,完善服务体系,引进项目30个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坚持“一个核心”,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努力实现“八倍增”、“两提高”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二)构建“两大体系”,完善科技服务功能
一、搭建新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实施科技金融体制改革。出台科技金融结合的实施意见,完善科技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提高单笔贷款额度,减少对担保机构补贴。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在原有基础上拓展业务品种和范围,开展信用贷款和专利权质押等贷款形式,探索“分类服务”机制。
二是建立科技金融结合机制。建立科技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科技金融结合中的问题;建立科技金融专项基金,增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完善科技金融有关政策,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拓展新型金融服务体系。探索成立科技支行,培育融资担保中介,鼓励企业通过股权交易中心等公开市场融资,降低企业私募融资的交易成本及风险,不断完善科技金融的市场运作体系。
二、完善平台综合服务体系。
一要推进综合孵化平台建设。一方面科创中心要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立足高桥新区,吸纳高端人才,引进高端技术,培育高端产业,创建引领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一代科创高地。抓好科创中心入孵企业的管理,帮助企业加快项目研发、转化、产业化进程,培育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另一方面尽快完成场地等配套建设,力争新科创园区在明年初正式启用。科学规划国际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定位,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 的完整培育体系。
二要发挥行业创新平台功能。完善毛衫和皮毛两大省级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的服务能力,加强设计、创意、检测、电子商务等服务机构引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人才、服务保障。打造濮院毛衫、崇福皮草时尚购物景点与创意设计基地,助推全国第一旅游大县的发展。
三要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培育。制订全市企业研发机构培育方案,引导企业建设各级各类研发中心。指导现有各级研发机构提升研发能力,积极创建省级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联合大院名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载体,提升企业自身研发能力。
三、主攻“三项任务”,既完成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着力营造创新氛围,建设科技大市场。
(一)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完善创新政策体系,督促落实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表彰先进,树立典范,激发全社会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热情;以“八倍增、两提高”的目标落实为重点,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的使命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完成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根据《**市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工作实施方案》(桐政发〔2012〕38号),明确职责,细化分工,督促相关部门完成资料收集和台账管理,确保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三)建设科技大市场。一是对**科技网进行改版升级,扩大“阳光科技”实施范围,开展各级项目的网上申报管理,及时对立项信息公开。加强对企业研发经费管理使用的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企业研发经费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形成跟踪服务监管机制。同时深入企业调研,优化项目申报程序,积极向上争取科技经费支持。二是积极筹划与高校院所、科技中介等合作共建网上技术市场,提高企业技术市场交易额。通过与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的合作,向我市企业提供文献检索、技术难题征集、科研成果发布等服务。三是在科创中心建立办事大厅,为企业提供技术难题受理、科技金融贷款、专利申请、科技咨询等服务;在科创园区设立成果展示厅,吸引项目、人才入驻。
四、实施“四项工程”,即企业自主培育工程、成果合作转化工程、科技惠民工程和队伍建设工程。
(一)实施企业自主培育工程,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一是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培育和扶持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知识产权明晰,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创新型企业。积极做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创新试点示范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推荐申报工作。重点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根据全市97家后备企业实施梯度培育计划,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家。
二是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全年开展不少于6场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培训,培育各级专利示范企业20家以上,指导、帮助不少于5家企业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探索建立考核评价和奖励激励机制,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时调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二)实施成果合作转化工程,集聚优质创新资源。
一是完善难题收集与解决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难题及需求收集机制,分行业征集重大(重点)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定期汇总有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信息向有关高校院所发布并寻求合作。加大财政投入,集中优势资源,着重解决当下制约我市产业经济发展、社会影响较明显的一两个重点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提升各行业整体科技发展水平。
二是深化国内外科技合作。进一步发挥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工作站、**理工大学**工作站等公共创新载体作用,解决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技术瓶颈。争取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省生物炭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共建合作平台,助力我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对全市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进行一次深入调研,摸清现有创新载体建设状况,为推动创新载体健康有序发展夯实基础。
三是引育创新人才和团队。继续组织各项大型科技人才对接交流活动。通过“招才引智”平台吸引海内外人才及项目落户**,重点培育和引进国家、省“千人计划”和市级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继续做好大院名校科技特派员聘任和名校硕博进企业活动,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启动**理工大学、**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入企锻炼工作,为企业搭建各类引智平台,让企业真正走近人才,挖掘人才,储备人才。
(三)实施科技惠民工程,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增强科技惠农力度。与涉农部门联动,进一步扩大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将符合我市三农实情的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转化;派驻第六批科技特派员,以个人特派员驻点、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和团队科技特派员对接三结合提升服务能力;通过国家星火、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市本级重点科技计划等项目的实施,突破几项共性关键技术;以项目为示范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好、研发能力强、对外具有影响力的示范基地;以省级、**市级科技示范村建设为平台,在农村生态环境、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推广一批新技术,逐步提升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
二是促进民生科技发展。在完成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目标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实施一批示范亮点,在森林**、水环境治理等中心工作中嵌入科技因素,积极开展科技示范与合作,发挥前沿示范作用;大力开展农村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公益技术研究等涉及民生科技服务的各类项目,推进民生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是保障防震减灾工作。以防震减灾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落实防震减灾宣传普及和应急保障机制,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做好国家级地震监测台站的日常管理,确保数据正常传输;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助力平安县市建设。
(四)实施队伍建设工程,提升组织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群众路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省机关效能建设“四条禁令”、**市机关工作人员“六条禁令”,在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推动科技管理人员转作风、强执行、优服务、促发展。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队伍。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责任制,完善镇、街道、部门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把“实现八倍增,促进两提高”作为考核的核心内容,把财政科技投入作为考核评价的关键指标,提高各级领导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与支持力度。
三是加强科技管理员队伍。设立镇街道专门“科委办公室”并挂牌运作,合理调整科委机构人员安排,切实保障科技管理队伍不断档、不缺位。将经发中心、农经中心、统计中心等各条线具体负责科技工作的人员统筹纳入,确保基层科技管理有专门机构、有专职人员、有工作制度、有具体分工。
第三篇:科技工作思路
科技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次党代会精神,以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狠抓落实,大干快上,努力把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热情激发出来、创新能力提升起来、创新活动规范起来、创新成果应用起来、创
新业绩体现出来,全面提升全市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工作目标
创建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4%;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00项以上;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特色产业基地2个;专利申请量3000件,专利授权量2000件;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开展各级各类科技合作对接交流活动25场次;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3家;科技创业园全面建成,引进项目20个以上。
三、工作措施
做到四个结合:科技与经济工作相结合;科技与金融工作相结合;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相结合;工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社会民生科技创新相结合。
(一)依靠创建带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科技创新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家的摇篮,也是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要联合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加强与省厅的沟通协调,争取以最快的节奏、最短的时间、最强的合力开展创建工作,并同步启动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各项工作。
二是抓好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创建。重点争取创建浙江省联合应用技术研究院(暂名),统筹整合我市创新平台科技资源。通过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促进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良性互动,促进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机衔接,协调管理创新平台,解决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从而实现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向融合”。增强现有毛衫、皮草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功能,提供技术对接与人才支撑,组织开展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攻关;鼓励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挥巨石玻璃纤维研究院、新凤鸣新型化学纤维企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的作用,有效集聚、配置和激活各类创新要素。
三是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今年是我市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的第二年,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之年,要按照《**市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工作方案》,加快实现四个“突破”:一要在激励创造、提质扩面上取得新突破;二要在推动转化、促进运用上取得新突破;三要在依法保护、营造环境上取得新突破;四要在科学管理、强化服务上取得新突破,确保创建工作按期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同时组织开展全市专利发展状况专题调研。
(二)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一是加强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狠抓质量和安全,大力推进工程建设,全面建成并启用科技创业园。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重点,整合科创平台各项资源,吸引一批国内外高端人才和优质项目落户;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加大考核和培育力度,完善优胜劣汰机制,加快孵化企业成长。创新思路,科学规划,落实措施,努力打造集孵化功能、加速功能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科技孵化器。
二是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引导企业建设各类研发机构,加大机构、人员与设备投入,支持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自身研发能力。鼓励企业联合大院名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载体,重点推动规上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提升龙头骨干企业研发中心水平,有条件的企业要建设企业研究院,使企业尽快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帮助企业向上申报项目,争取国家、省级科技专项资金支持。
三是全面促进农业和社会科技发展。抓住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的契机,全面促进农业和社会科技发展。重点培育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支撑引领作用的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继续推进现代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园和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增强科技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引领作用。抓好防震减灾工作,加强对全市重大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管理。重视社会民生科技发展,提高我市公共卫生、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方面的技术水平。
四是加大内外科技合作交流力度。征集、解决重大(重点)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深化与沪杭科技交流与合作,争取引进上海有关转制科研院所落户**,联合经济开发区推动国际科技创业园规划编制与项目落地。落实科技合作奖管理办法,编制在外**籍专家目录,推动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大院名校和浙商交流合作,引进更多科技项目与人才。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联盟
**工作站的作用,联合浙江理工大学建立**工作站。组织开展“百名硕博进**”等活动。
(三)凝聚科技发展要素,强化创新保障措施
一是政策环境保障。抓好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科技扶持政策的修订与落实,逐步完善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大力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
新技术企业减税等政策的宣传、落实,鼓励企业加大开发投入。
二是研发投入保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兑现各项科技投入的政策。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由“多而散”转向“少而精”的转变;完善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管理,提高科技经费支出使用效益;探索开放多元的投入机制,拓宽科技发展融资渠道,进一步发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专项基金的作用。推动专利质押贷款工作。
三是科技管理保障。加快形成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发挥科技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形成“一张皮”、“一条心”、“一股劲”,从而实现“1+1>2”的效果。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责任制,完善镇、街道、部门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
四是人才资源保障。深入实施**“精英引领计划”和**“金凤凰”计划,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的科技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和社会各界,带领和参与创办科技企业,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进一步改进作风。杜绝“庸懒散”,打造勤政、能政、廉政“三合一”干部队伍;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效率,团结协作。加强镇、街道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好企业科技管理队伍,切实为企业解决难题,打响科技服务的品牌。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恪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执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程序。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各项规定,把科技创业园工程打造为“优良工程”、“廉洁工程”。三是深入实施“五联五助”活动。以科技服务团为载体,以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抓手,通过多种服务形式,加强科技宣传与普及工作,提升全民科技素质。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大力宣传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自主创新先进典型,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局科技工作思路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及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改革发展暨科技奖励工作会议等各级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部门职能职责和分管工作情况,围绕“2011年科技工作干什么,科技工作怎么干”这一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通过激烈讨论,最终敲定了明年的科技工作思路。
1、提高全民科技创新意识。通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等活动加大科技宣传普及力度,营造科技创新氛围;科学编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并切实抓好落实,推进科技进步;制定政策,完善奖惩机制,细化目标责任状,严格考核兑现,激发科技创新热情,全面提高科技创新意识。
2、明确科技扶持重点。加快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着力培植五个重点科技型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后劲。“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即肚倍、茶叶、蔬菜、郧巴黄牛、竹山大鸡等特色产业基地。“五个重点科技型企业”即天新医药化工公司、林产化工实业公司、中强钒业公司、鑫源皂素公司、秦巴钡盐公司等科技型企业。
3、抓住有力时机加快项目建设。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大好时机,加大科技项目的调研、申报、争取、实施力度,加快科技项目建设,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全年力争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个,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个,组织实施县级科技项目20个以上。
4、强化科技成果管理。进一步加大专利执法力度,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增强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全年力争组织申请国家专利50项以上,登记科技成果2项以上。
5、大力实施产学研结合专项行动。力争在保持与原有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鼓励企事业单位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新的科技合作项目。
6、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计划。积极配合省派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的同时,抓好县选派的20名科技特派员的服务、管理和考核工作。
7、努力完成县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任务。
第五篇:2011工作总结2012工作思路(科技)
科技型中小企业2011年工作总结
积极贯彻市、区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做好基础工作,强化专项帮扶,使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上不断扩展,质上不断提升,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全镇已通过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79家,有6家企业达到科技小巨人标准;申请认定高科技企业4家;申请专利73件。一是抓注册认定,迅速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年内帮助35家企业进行了网上注册认定,目前已有27家获得通过。积极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搞好技术对接,协助10余家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同时着力抓好科技招商,加大王稳庄高端金属示范园的优势宣传,吸引科技含量高的高端金属加工项目前来投资建厂,目前在建科技项目13个,签约科技项目9个,成为重要的增长点。二是抓专项帮扶,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对于认定通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市、区优惠政策,加大专项帮扶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步入加快发展的快车道。筛选了14个企业的科技项目,帮助申请科技型中小企业“天使”专项基金扶持,帮助1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科技型中小企业“周转资金” 贴息贷款项目。
2012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深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坚持“三个结合”,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式发展,帮助部分优秀企业实现“顶天 1
立地”式扩张。一是坚持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相结合,进一步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与规模。帮助现有50多家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企业转化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科技招商引进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调动各层次干部积极性创办领办一批科技型企业。同时,对一部分富有潜力的企业强化帮扶措施,尽快成长为科技“小巨人”。二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含量。在积极引进科技项目和科研机构的同时,主动走出去,通过召开推介会、说明会及参加展览会等形式,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搞好对接,帮助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三是坚持机制建设与载体建设相结合,进一步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制定完善鼓励和帮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真正延伸进入企业的科技兴企工作机制。注册成立王稳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筹备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搭建服务平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大量出现并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