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展望(完整篇)

时间:2019-05-14 07:4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年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展望(完整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年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展望(完整篇)》。

第一篇:2017年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展望(完整篇)

2017年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展望(完整篇)

政策篇:三四线将成“去杠杆”主战场,长效机制或来得更快

2017年,调控政策不断加码,更多三四线城市加入调控行列。“限售”成为2017年房地产调控一大亮点,自3月份厦门率先落地个人限售令,限售城市现已扩容至46城,另有7城升级限售。与此同时,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严格限贷同时,热点城市严查“消费贷”资金流向,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在购房市场压制需求、遏制投资、降低购买力之后,三四季度开始全力推进租赁市场建设发展,12城首批开展住房租赁试点,各地方土地供应层面也纷纷予以积极支持,上海、广州、杭州等热点一、二线城市挂牌并出让多宗租赁用地的同时,集体建设用地改建租赁住房等加快制度性破冰。尤其是“十九大”明确定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相关具体措施恐将加快落地出台。阅读全文> 行业篇:2017行业销售冲16亿平或13万亿元,2018高位下滑

2017年,调控政策层层升级,范围已波及到更多的三四线城市,虽然政府颁布了严苛的“限价”政策,在土拍、预售证、销售备案等环节层层设卡,但商品房销售面积、金额仍双创新高,待售面积持续下滑;土地购置面积增速也由负转正,一、二线土拍火爆热潮蔓延至三四线城市,地价“水涨船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新开工面积增速都有放缓的趋势,商办库存风险依旧。随着当前调控主基调不变,各类政策力度不放松,政策叠加效果将在2018年继续加深,预计行业各项指标将全线回落。阅读全文> 城市篇:一线腰斩与三四线持续火爆,“新一线”地位再强化 2017年中国楼市整体规模稳中有升,一再打破各种所谓“天花板“,但随着调控政策不断加码和市场自身深入发展,各能级城市市场分化愈演愈烈。一线城市商品住宅交易规模几乎腰斩,而三四线城市在持续高温,成交占比持续上升,而二线城市市场分化严重,重庆、青岛、西安、沈阳等二线城市强势崛起并形成量价齐升之势,而2016年的热点城市如合肥、苏州等成交量急剧萎缩。从时间发展来看,上半年诸多项目开盘依旧屡屡”日光“,但进入三四季度之后,成交逐渐陷入疲态,开盘去化率逐渐降低,市场需求后劲不足,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也得到遏制。阅读全文> 土地篇:成交量回升溢价率下滑,租赁用地崭露锋芒 2017年土地市场高开低走,在2016年“地王年“的映衬下明显转冷,热点城市溢价率回落,“地王”销声匿迹。但在调控政策持续保持高压的背景下,房企整体拿地规模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不管是大型房企,还是中等规模房企,均加强了在土地储备上的扩张。阅读全文> 产品篇:

三、四房成主流与套型面积两极化,豪宅成交锐减近年来,房地产市场需求结构持续发生着显著改变,一方面是基本住房需求满足之后的改善需求上升,既有以小换大又有普通住宅换别墅或高档住宅,另一方面是政策限制带来的“一步到位”思路导致的首次置业产品更迭,与此同时,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因房价攀升,刚需客群被迫压缩套型建筑面积以控制总价,两房、三房等套型小面积化趋势依旧延续,成交占比明显提升。2017年,市场需求产品结构最显著的两大变化是,一个是四房住宅在各能级城市市场占有率直线上升。另一个是千万元级豪宅市场成交锐减,北上深仍是豪宅聚集地,而重庆、三亚和珠海等少数城市成为豪宅需求聚集新秀。阅读全文> 客户篇:中心城市客群加速外溢,“环新一线”成为投资热点

2017年楼市整体保持在高位运行的状态,前11月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上涨5.4%,市场热度由一线、热二线传导至三四线城市。各大热点城市前后均出台了程度不一的限购政策,刚需、首改成为市场的主力需求,但一线城市由于资产升值空间看涨,以资产配置为目的的购房者依旧为数不少。阅读全文> 营销篇:让利空间收窄,全年营销平淡 2017年,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未有松绑的迹象,各地楼市调控政策趋严之势明显。自从2016年“930新政”发布以来,全国一线城市及强二线城市限购、限贷、限价等调控政策趋严。在此背景下,为减少营销成本,房企今年整体营销表现显得较为平淡。虽全年营销力度减弱,但从整体来看,今年营销依然可以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主要以恒大、碧桂园等大型房企的活动营销为主,下半场是进入10月之后,政策放松无望同时又面临冲刺全面业绩,才开始有其他房企参与销售推广。当然,站在这个时间节点,基于“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严调控市场环境,对于即将到来的2018年,我们还是就营销策略从形式、推广及手段三个方面给予建议。阅读全文> 融资篇:融资环境收紧,海外债和融资创新或成破局关键 从2016年9月30日北京出台了“930”限购政策开始,黄金周期间有二十多个城市纷纷出台限购新政,房地产市场进入新一轮的政策调控。与此同时,房地产融资环境也开始收紧。2016年10月,央行召集17家银行开会,要求各行理性对待楼市,强化房贷管理。而后银监会、上交所、深交所、发改委等部门陆续发出新的政策,严控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信贷环境持续紧缩,包括严禁违规发放或挪用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竞买土地需使用自有资金、控制房企公司债发行审核等等。在此背景下,2017年房企融资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房企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呢?阅读全文> 战略篇:战略分化继续深入,长租公寓或被提至战略新高度 2017年标杆房企业绩规模和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但在土地价格不断走高、政府不断加码调控下,房企的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整体盈利能力继续降低。面对行业变革和市场挑战,不同规模房企战略分化加剧,中型企业依旧圈地跑马,持续规模扩张,抢占千亿门槛;已有一定规模的龙头房企在注重规模的基础上,开始将经营重点着眼于效益端,追求稳健的财务和有质量的利润增长。房企将继续谋求地产版图多元化布局,特别是长租公寓或将成为明年房企重点布局的业务,不排除有些房企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阅读全文> 格局篇:百强规模增长显著、房企分化格局持续

第二篇:中国房地产市场2013总结 2014年展望

中国房地产市场2013总结 2014年展望

2013-12-27 06:48中国指数研究院| 分享 扫描到手机

[摘要]中国房地产市场2013总结 2014年展望

中国房地产市场2013总结2014年展望

一、201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总结

1.政策环境:中央着力深化改革、调控以稳为主,不同城市政策分化

2013年,“宏观稳、微观活”成为房地产政策的关键词,全国整体调控基调贯彻始终,不同城市政策导向出现分化。年初“国五条”及各地细则出台,继续坚持调控不动摇,“有保有压”方向明确。下半年以来,新一届政府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维持宏观政策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政府工作重心明确为全面深化改革;不动产登记、保障房建设等长效机制工作继续推进,而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更多交由地方政府决策。不同城市由于市场走势分化,政策取向也各有不同,北京、上海等热点城市陆续出台措施平抑房价上涨预期,而温州、芜湖等市场持续低迷的城市,在不突破调控底线的前提下,微调当地调控政策以促进需求释放。

2.新房:百城价格指数持续上涨,重点城市供需两旺创近四年新高,全国销售创纪录,投资开工上行

价格方面,百城价格指数环比连续18个月上涨,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0.74%,同比连续12个月上涨,涨幅扩大至10.98%,十大城市涨幅明显高于百城平均水平,北京、广州、深圳尤为突出。成交方面,重点城市住宅成交量同比增长16%,总量为近四年同期最高,一二线城市由于上年成交量回升力度较大,今年同比增速略低于三线城市。供应方面,重点城市新批上市面积总量同比增长15%,为近四年最高,“金九”为年内高峰,即使在11月季节性低点,多数城市供应量仍在高位,多数城市库存水平止跌上扬,出清周期略有延长但仍处于近年较低水平。全国来看,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明显好于去年,规模创历史新高;投资额增速高于去年;新开工面积止跌反弹,规模有望超越2011年高点;资金来源整体增速有所回升,总体高于同期开发投资增速,企业资金状况处于历史较好水平。

3.二手房:十大城市量价创新高,上半年尤为突出,下半年渐趋平稳 价格方面,2013年1-11月,十大城市主城区二手住宅均价累计上涨18.5%,涨幅超过新房2.5个百分点,三季度以来涨幅渐趋平稳,11月价格达26484元/平方米,创历史新高。成交方面,受3月成交量激增带动,1-8月十大城市二手住宅总成交量已超过去年全年,之后几个月总体平稳,前11月共成交94.13万套,同比增长64.5%,为近四年最高;上海、北京月均分别成交2.3万套和1.6万套,规模最为突出,占十大城市比重近五成。

4.土地:全国量价明显好于去年,一线城市增长最为显著,地王频出

供求方面,2013年1-11月,全国300个城市住宅用地推出及成交量同比分别增长17.9%、34.2%,总出让金同比大幅增长69.8%,一线城市成交面积和成交额分别增长73.8%和139.5%,增长最为显著。价格方面,全国300个城市住宅用地楼面均价同比上涨25.9%,溢价率达19.5%。今年以来地王总价水平明显提高,约为去年的1.8倍,楼面均价突破1万元/平方米,创历史新高。

5.企业:销售业绩再上新台阶,拿地回归一二线,融资渠道多样化

销售方面,2013年1-11月,龙头企业销售业绩再上新台阶,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十家代表企业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同比分别增长32%和26%,均有望超额完成目标,千亿俱乐部中新增中海、恒大、碧桂园3家。拿地方面,十大企业拿地规模和金额均大幅增长,分别同比增长47%和87%,品牌房企回归一二线城市,一线城市拿地占比明显提高,拿地金额占比由去年的22%上升至29%,导致企业平均拿地成本提高近30%。资金方面,全行业整体偿付能力有所提升,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债券、票据等直接融资方式明显增多,优质企业融资成本降低。

二、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趋势展望

1.宏观环境:经济合理增长,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调控政策日趋分化

宏观经济方面,2014年经济工作的核心是坚持稳中求进,不再单纯重视经济增速,稳中求进与改革创新两者并重,结构优化是关键。货币政策方面,央行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短期内信贷和社会融资仍将平稳增长,但利率市场化、汇率改革等金融改革也将稳步推进,中长期货币信贷环境不再宽松。房地产调控方面,随着不同区域市场表现分化进一步加剧,调控政策取向进一步差异化。随着土地、财税制度改革和住房供应体系的稳步推进,以市场为决定作用的调控机制将逐步形成,行业中长期环境日趋明晰,有助于社会经济和房地产业的健康理性发展。

2.市场趋势:整体继续向好但增速放慢,上半年增速较高下半年趋缓 根据“中国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动态模型”,在宏观经济和货币信贷平稳增长、房地产调控政策整体平稳的背景下,201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销售量价继续增长但增速放慢,投资新开工增长平稳”的特点。成交方面,明年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额增长继续推动商品房需求增长,但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信贷扩张放慢和高基数导致增速放缓,预计201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5%-7.8%,增幅明显低于2013年;市场惯性使得明年上半年同比增速相对较高,同比增长7.9%,下半年总量高但同比增速放缓至6.1%。供应方面,土地成交回暖推动新开工面积继续增长,但在多数城市潜在供应充足、销售增长趋缓、货币政策稳健的背景下,全国新开工和投资增速放缓,预计明年全国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6.0%-8.0%,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长15.0%-17.5%。价格方面,供应加大及信贷投放趋缓,减缓房价上涨势头,预计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同比上涨7.0%-7.6%,但热点城市受供求矛盾突出和高地价推动,房价上行压力依然较大。

表:201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各项指标预测 指标 绝对量 同比增速 特点

商品房销售面积 13.7-14.0亿平方米 5.5%-7.8% 销售面积继续增长但全年增速放缓,上半年增速较高下半年渐趋平缓 商品房销售价格 6705-6746元/平方米 7.0%-7.6% 全国价格涨幅收窄,热点城市价格上行压力依旧突出 房屋新开工面积 20.9-21.3亿平方米 6.0%-8.0% 新开工面积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9.8-10.0万亿元 15.0%-17.5% 开发投资额平稳增长,增速略有回落

3.关注点:分化加剧与风险积聚促使行业转型,市场逐步回归理性

1)分化加剧:不同城市量价走势和政策导向分化继续加剧,企业马太效应日趋明显 不同城市量价走势和政策分化进一步加剧,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供不应求压力持续,虽然2013年新开工项目将增加2014年供应,但高地价使得当地房价上涨压力依然突出,政策有加码可能;多数二线城市供需均衡价格平稳;大多数三四线城市供应充足,部分城市需警惕供应过剩和价格下行风险,少数城市或将继续松绑政策鼓励需求,而毗邻核心城市的三四线城市量价仍有空间。企业马太效应日趋明显,大企业领先优势继续扩大,中型企业不进则退,小企业边缘化。

2)风险积聚:经济降速、制度变革、需求透支等风险进一步积聚,高速增长后回归理性势在必行

经济方面,中长期来看经济增速和货币信贷投放将趋缓,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落地也将加大短期经济波动,支持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减弱;政策方面,税收、土地、金融等关键要素改革逐步落实,长效机制完善促进行业环境转变;需求方面,过去多年量价快速增长使得需求透支,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速度放慢等行业风险进一步积聚,在2013年商品房量价创下历史新高后,成交量已接近潜在上限,未来理性回归势在必行。

3)行业转型:消费升级、政策支持促使更多企业转向旅游地产等新领域,但去化周期长等风险亟待关注近年来,在消费升级、政策支持下,更多企业转向传统领域之外的旅游地产、文化地产等,品牌房企拓展力度尤其突出。对规模在100万平米以上的300个样本项目统计发现,总规模接近8亿平方米,海南、山东等东南沿海地区最为明显,规模在500万甚至1000万平米以上的项目时有出现。但是,旅游地产项目资金投入大、去化周期长、供应规模庞大可能超过潜在需求、同质化竞争等风险亟待关注。

第三篇:2011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

2011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

于泽远

2010年最能搅动中国各方神经的当属房地产市场。从年初房价飙升,到4月中旬“国十条”出台抑制房价;从9月房价再度上扬,到9月底官方祭出第二轮调控措施;从11月楼市量价齐升,到官方将进行新一轮调控的传言,中央高层、地方政府、房地产商、境内外投资投机者,及普通消费者在混沌的中国楼市博弈混战,一时杀得难解难分。楼市风起云涌

由于房价最能吸引普罗大众的眼球,今年中国各路媒体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程度前所未有。风起云涌的楼市也为媒体提供无尽的刺激素材:高层希望调控房价、地方政府指望卖地生钱、央企纷纷圈地赚钱、国内外炒家抬高楼市捞钱、刚性需求的普通人没钱,加上经济学家种种分析、地产大嘴屡屡放炮等等,房地产市场隔三差五就会成为各路媒体的封面或主打。如果要盘点2010年中国最热门的话题,房地产市场轮番上演的涨价与调控当能拔得头筹。

但涨价与调控谁胜谁负,目前还很难给出答案。有人将房价的上涨与调控戏称为“强强博弈”。“强强”指的是主导官方调控政策的常务副总理李克强与代表房地产商利益的“名嘴”任志强。任志强向来对官方调控房价的努力嗤之以鼻,认为房价只能是越调越高。虽然他今年劝告地产商“从了”调控政策,象征性降些价格配合官方动作,但今年11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仍然同比上涨7.7%,环比上涨0.3%。这说明,在“强强之争”中,任志强们并未处于下风。

在房价坚挺的现实面前,曾对调控楼市抱有厚望的人开始失望。他们认为,在权力大于市场的中国,官方应该有能力、有办法让房价回归理性。但大半年过去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房价不仅没有明显下跌,甚至还略有上扬。这说明官方调控房价的意愿并不强烈,或是调控的手段不大对症。

用降价多少来衡量官方调控房市的成败,多少有些片面或误读。因为,在地方政府仍依赖土地财政、国内外热钱随时可能涌入房地产市场的大背景下,官方能摁住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已属不易。

降价并不是官方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目标,官方也没有提出过房价应该下降多少。按照李克强的说法,官方的目标是要完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满足普通民众的住房需求,要通过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调节,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

多数人买不起

这些调控措施如果落实,泡沫明显的中国一线城市房价应该有所下降,至少不会再快速上涨。但对于广大中低收入者来说,房价的涨跌已经和自己关系不大,因为即使城市的房价大幅下降,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买不起,有些人甚至也租不起。

中国实行住房市场化10多年来,巨额收益让地方政府不愿把土地、尤其是位置较好的土地投向保障性住房,广大中低收入者也被抛入市场去寻找住所。在权贵和富有阶层因楼市繁荣而迅速积累财富的时候,中低收入者要么当房市的看客,要么沦为“房奴”。房价与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不相干,早已不仅是经济或民生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能否稳定的政治问题。高层近来之所以不顾一些地方政府和任志强们明里暗里的推诿干扰,强力整顿房地产市场,主要目的是让大多数人能住有所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这远远超出了“两强博弈”的利益纠葛,而回归到政府的良知、职能和责任等基本政治理念。

要让大多数人住有所居,抑制投机、调控房价其实只是规范房地产市场的一方面,官方更重要的工作是为广大中低收入者提供保障性住房。李克强十分清楚,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不仅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最终理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治本之道。由于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往往都欠账巨大,且缺乏还债动力,中央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才能推动他们承担这部分责任。这是今年8月以来,他频繁在各地考察、督促地方政府按时按量兴建保障房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兴建保障性住房才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最为艰巨的部分,因为与任志强代表的逐利地产商相比,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中央调控房市面临的更“强”的对手。因此,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强强之争”不仅是李克强与任志强,也是李克强所代表的中央与地方“豪强”之间的博弈。

在今年建成580万套保障房的基础上,中国近日宣布将明年的保障房建设规模从680万套大幅提升到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工程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约2000亿新元),达到全国房地产投资规模的20%。看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强强博弈”中,李克强的砝码在增加,胜算也在增加。

第四篇:2014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结与展望

2014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结与展望

当前业内对于行业进入调整期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有分歧的主要在于导致市场调整的原因以及调整时间的长短。我们认为今年市场的调整与以往几次调整不同,更多是出于市场自身内因所致。因为2013年的市场发展过快、部分城市房价上升过于迅猛,一方面提前透支了部分需求,另一方面也导致购房者购买力难以为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房地产市场正逐步走出紧缺的格局,除个别一线城市外,我们看到多数城市目前市场供应较为充足,部分城市甚至已经暴露出供应过剩的风险。市场的这些内在变化是本轮调整的核心原因所在,当然按揭贷款的收紧、媒体的渲染也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市场何时走出调整期,我们认为这取决于各地市场房价的调整幅度以及供应的调节力度。对多数城市来说,这些因素的调整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因此我们预计下半年整个行业以及多数城市房地产市场将是一个反复“筑底”的过程,对企业来说,也将是一段比较难熬的时期。

政策展望——“微刺激”将是常态,地方多样化“救市“手段和力度将加大

为保证全年实现7.5%的经济增长目标,中央不断通过定向降准等“微刺激“的手段刺激经济的增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李克强总理最近的表态来看,我们预计下半年“微刺激“还将持续,并有可能成为近几年经济结构调整期间的常态。而房地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我们预计下半年中央政府的调控措施依然会在总体稳定、分类调控的原则下,通过市场自身的调整来化解市场本身的供求矛盾。当然中央政府不会任由市场自由发展,舆论、信贷、税收等手段预计会穿插于市场调整中,持续“微刺激“将是中央政府调控的策略。在土地出让收入、房地产税收减少的情况下,迫于财政压力,预计下半年地方政府根据中央“分类调控“原则,尤其是近期住建部再次重申了楼市调控的地方主导权之后,出台多样化的调整政策的可能性被加大,包括取消或调整限购政策、购房落户、公积金贷款政策、土地投放和房地产税收减免等,出台的进程将会加快、力度也将更大。

市场展望——市场调整还将继续,年内都将是一个“反复筑底”过程

住建部明确地认为当前市场确实进入调整期,但并没有出现转折性的发展态势。既然是正常调整,就不存在“救市”的可能,只有通过今年这样市场化的调整,行业才会回到正常健康的发展道路,只是行业和企业目前还不太适应这种没有行政干预、通过市场内在自身调节的市场态势。

下半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还会继续,目前成交量、房价还尚处在不断下行探底的阶段,如无外力作用,短期不可能出现根本性地逆转,但调整方式不太可能出现急速崩溃式的下行,而是一种阴跌震荡式地回调。

另一方面,就当前市场成交量看,主要城市成交量基本处于“地量”,需求继续大幅萎缩的空间也不大,诸多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也已与2011、2012年甚至2013年除1、2月份之外正常月份的成交量最低值旗鼓相当。从“量”的调整来看,已经处于底部区域,但不是说量到了底部了就必须会上升了,可能会在底部区域“盘整”一段时间。

调整何时结束,我们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价调整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出现了“地价”才能刺激成交的回升。从最近几月城市项目降价表现来看,近半数的降价并没有带来成交量的回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数项目和企业依然没有进入实质降价阶段,降价力度有限,多以特价房或者暗折的面目示人,购房者认为价格还没降到其心理价位或能够承受的价位,城市供求严重失衡以致市场对区域未来趋势继续看跌或者认为还有下跌可能,仍然保持观望。

在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一、二线城市调整期预计在今年年底、明年一季度结束。如果货币放松,则更短。

一、二线城市对外来需求的吸附力较强,需求依然大量存在,城市市场基本面的发展趋势没有根本性变化。只是因为房价过高、购买能力受抑等因素延缓需求释放。以往的经验表明,调整期基本在6-12个月,最长不超过15个月。

部分二、三线城市将会是中期调整,尤其是供求严重失衡的“问题城市”。三线城市多供求关系的问题,与政策关系不大。购房需求以本地自住需求为主,数量基本恒定,而巨大的土地出让量必然带来巨量的新增商品房供应,个别城市的土地消化周期远超警戒线。三线城市市场的调整不应该被短期结束,不经过一次充分的市场调整,只恐怕未来再调整的程度会更加剧烈。

土地展望——土地市场将继续分化,底价、流拍进一步扩大

2014年上半年土地市场跌宕起伏,年初市场延续之前火热的成交态势,竞争激烈地王频出。但是随着整体市场进入观望态势,企业拿地态度愈发谨慎,3月份土地市场也开始降温。一季度经营性用地成交建筑面积1921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3.8%。进入二季度,土地市场表现愈发低迷,二季度我们监测的100个城市经营性用地成交建筑面积1038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1.4%,降幅较一季度有明显扩大。年初的火热态势难掩后期的颓势,在房地产大环境下行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土地市场将有以下趋势:

上半年政府推地较少,下半年或迎来供地高峰。

5月份,国土部宣布暂停对外公布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改由地方自行公布。目前不少城市已经公布全年供地计划,而截至上半年多数城市已实现供应尚不足计划供应的五成。考虑下半年房企销售将进入高峰期,资金相对较为充裕,拿地意愿有所抬头,再加上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下半年各地政府的土地供应量势必增加。此外,6月国土部发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未来集约用地是大势所趋,据统计在已经公布2014供地计划的城市中,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存量用地供应占比分别达到39%和32.5%。预计未来各城市还将继续积极盘活存量用地,同时加强闲置土地管理。

底价成交、流拍现象将继续扩大,溢价率可能走低。

5月开始各城市频频出现多幅地块集中出让底价成交的情况,导致五六月份溢价率出现连续显著下滑。6月份至今经营性用地成交溢价率仅3.85%,达到2013年以来最低水平。由于目前楼市处于调整期,且国家倾向市场自行调节,预计下半年不会出台政策进行干预。在此背景下,下半年整体市场观望情绪将有所减缓,刚需有望带动销售回暖,房企拿地积极性会有所回升,但拿地态度势必依然谨慎,整体溢价率将走低。同时,随着下半年土地的集中入市,流标及底价成交的情况将继续上演,土地市场难复2013年的荣光。

各能级城市继续横向分化,二线城市之间纵向分化也将加剧。

目前楼市已进入转折期,政府也在逐步放开行政干预,市场的自行调节将促使城市分化加剧。对于土地资源紧缺,市场需求旺盛,消化能力强的一线城市,市场形势仍然比较乐观,与二线及三四线城市之间的差距也将更加突出。二线城市之间纵向分化也将加剧,合肥、成都、厦门等二线城市虽然上半年成交规模和溢价率都有所下滑,但是土地消化周期较短,在需求的刺激下,具有很强的回调空间;而宁波、大连、天津等二线城市则有较大存量过剩的风险,现有土地消化周期较长,企业需谨慎。三四线城市市场容量普遍较小,需求有限,抗风险性较弱,房企拿地积极性大受影响,下半年土地市场也难有大作为。

应对策略建议——降价走量是上策,四季度或迎最佳拿地时机

2014年上半年,内地上市房企并未延续去年的强劲走势,在利空环境下已显现疲态。冷酷的行情加剧了企业竞争,整个行业从此进入新的大整合时期。对于下半年企业的策略,我们提出五个建议:

适当提升刚需、首改产品推案比重有助更快去化。

行情越是低迷,刚需和首改产品越是受到市场欢迎。在下半年的产品策略上,企业应该加大这类产品的配比,这样的产品去化能力更强,更具风险抵抗力。对于已经拿地但还未动工的项目,房企应更多考虑提高“刚需”和首改户型产品的比重。在推案上,适当增加考虑刚需和首改产品的入市力度,抓住下半年的这个窗口期,快速收割各个区域的刚性和首改需求。

降价走量是上策,抓现金才是王道。

从目前的市场形势来判断,预计三季度各城市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价格松动,房价底部有望基本探明,市场需求将出现明显释放,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可能会出现跑量的窗口期。对房企而言,三季度开始应加大促销力度,降价销售回笼资金,补充现金储备的大好时机。

但同时,降价也讲究策略。降价要取得预期效果,可从四方面入手:一是市场还比较平稳的城市,率先降价效果极佳。目前房价还比较稳定的城市,需求比较坚挺,客户观望情绪较重,此时房企降价很容易刺激大量需求释放。二是降价要一步到位。有句俗话说“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卖不掉的价格”,一旦降到位了,达到或者接近购房者的心理预期,应该不愁市场需求。三是去化过半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楼盘不适合直接降价,适合用暗折或特价房形式进行促销。

财务稳健房企四季度或迎较佳拿地时机。

从去年11月开始,各城市一手住宅成交量开始下滑,二季度以后,住宅市场的量价进入低谷。而从一季度开始,全国土地市场成交量也开始大幅缩量,底价成交、流拍现象明显增多。一般而言,土地市场的量价调整会滞后商品房市场3-6个月。另外,一般来讲,由于地方财政的压力,下半年政府土地供应的意愿很强,入市价格也会比较合理。因此,今年四季度,土地价格或将跌入谷底。这或许是企业抄底拿地的较佳时机。

提高股权融资比例,关注境外资本市场机会。

目前调整行情下,房企保持资金充足、现金流通畅,是当前的第一要务。为此,房企应更多关注低风险和低成本融资。比如更多采取股权类融资,因为相对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更有利于降低风险,在分享利益的同时实现更快增长。大型房企可更多采取小股操盘,凭借自身专业优势,以一个较小的杠杠撬动大项目运作,将风险控制到最小的同时大幅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应该是最高效的一种融资模式。

还有是关注境内外资本市场机会。随着影子银行去年年底开始被规范,房企国内融资环境变得更差。但同时在国内证券市场再融资开闸后,更多A股上市房市将享受到低成本的股权融资。当然,更重要的是低成本的境外上市和发债,近两年很多内地中小房企实现成功赴港上市,对此中小房企应积极关注和推进。

第五篇:关于贵阳市房地产市场现状与中国房地产趋势展望

关于贵阳市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与中国房地产趋势展望

一、贵阳市房地产市场现状

(一)宏观政策

1、全国性政策

1)温总理两年内五次提“房价合理回归”短期内调控仍以“巩固”成果为主导思想。一方面,2012年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基调显然并未改变;但一方面,从具体内容来看,从中央到地方对于调控的表态来看重在“巩固”的指导思想已得到确立,短期内再出台新的调控政策的可能性非常小。

2)国土部:今年保障房已落实80%,做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严从紧投放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此政策的释放出拿地难的信号。

3)央行称:下一阶段继续加强房地产金融的风险监测。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8月下午发布《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报告》指出,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和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和居民首套自住普通商品房消费,抑制投机性购房。

2、地方性政策

从2012年10月起贵阳持《居住证》可购保障房;《贵州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贵州省流动人口管理将实行“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制度,持证人可享有租购保障房、就业、医疗等12项权益,其子女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从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多部门表楼市调控决心,稳增长与楼市调控双手抓,楼市未来给稳增长让道,房价反弹受抑制。

(二)贵阳楼市

1、贵阳商品房市场分析(以下以2012年8月的数据作为依据)

1)供应

从2012年7月以来,贵阳住宅新增供应量同比持续下滑,市场以去存货为

2主。今年8月的数据显示,贵阳市整体供应2630套,32.92万m,环比分别下降

18.70%和36.95%,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滑88.63%和89.92%,目前市场主要以存货为主。

2)成交

8月,贵阳市成交量走高,城市运营大盘支撑市场,市场整体成交9930套、295.84万m,环比分别上涨47.59%和38.18%,与去年同期的4328套,51.38万

2m相比,分别上涨129.44%和88.53%。

3)成交均价

2近期,贵阳市场整体成交均价稳定,8月成交均价为4374元/ m,环比上涨

0.8个百分比。

2、贵阳市区域分布及房价走势

贵阳市区域划分为以下几个区:

1)金阳区2011年价格较为平稳,保持在6500元/㎡左右,2012年4月大幅提升,价格上涨至7400元/㎡,2012年4月-6月,价格持续回落到6500元/㎡水平。

2)云岩区2012年2月价格从7100元/㎡开始提升,4月价格达到峰值7900元/㎡,4月-6月小幅回落。

3)南明区2012年3月价格从7500元/㎡开始提升,5月价格达到峰值9900元/㎡,6月小幅回落。

4)小河区2012年价格一直在下降,均价为5500元/㎡。

5)乌当区2012年价格一直在下降,均价为4800元/㎡。

6)花溪区2012年价格3月达到峰值,为6800元/㎡,3月-5月持下降趋势。

7)白云区2012年价格基本持平,为5200元/㎡。

8)清镇区2012年价格呈上升趋势,均价为3600元/㎡。

3、市场存量

截止8月底,贵阳市场整体已拿预售证累计存量约988.55万㎡,今年1-8月贵阳市场整体备案成交828.48万㎡,月均去化78.58万㎡计算,余货去化需12.33个月。从区域上看,云岩、乌当去存压力大。

二、我国房地产行业趋势展望

从贵阳市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房地产去库存是开发商要面对的首要问题。2012年下半年,我国的在“稳增长”的背景下房地产调控的大方向不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政策依然以“稳”为先,“抑投资”与“保刚需”仍将是下半年调控的两大主题。多方压力下投资和开工将延续回落趋势。成交量则会随着供给和刚性需求的双重释放而持续温和回暖,但在依然从紧的调控政策下房价难以出现大幅反弹。此外,保障房建设仍将是年内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

(一)调控政策明显分化,总体仍将以稳为先

今年以来,政策层面对投资投机需求的打压和对合理自住需求的支持呈现出空前的分化:中央多次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坚决贯彻实施调控政策,部分城市放松政策一经出台即被叫停;同时,发改委、住建部、央行明确表示支持合理购房需求,多城市出台政策鼓励居民购买首套自住房,部分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也持续下调。

预计下半年在“稳增长”的背景下,房地产调控的大方向不会改变,政策仍将以“稳”为先,力度基本保持不变。

1、“稳增长”政策不会使房地产调控发生根本性逆转

随着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加大,多部委相继密集出台政策,促进宏观经济探底回升。这些“稳增长”政策将有利于带动投资和消费增加,但并不会使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发生根本逆转,主要原因有四个:

第一,中央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同时,仍强调“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表明房地产调控维稳仍是大势所趋;第二,本轮货币政策放松和基建投资的力度远不及“4万亿”投资计划,相应地,对房地产市场的刺激并不强烈;第三,国家“稳增长”政策意在引导资金向“铁公基”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侧重,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行业的可能性较小;第四,目前存准率仍处于高位,商业银行存贷比也普遍较高,信贷大幅扩张受到明显制约,开发企业资金偏紧的现状短期难以改变。

2、房地产调控依然以“稳”为先,“抑投机”与“保刚需”仍是两大主题

中央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上的总基调未发生变化,温总理仍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也相继澄清政策放松传闻。遏制市场投资投机和鼓励刚需合理释放仍将是下半年调控的两大主题:

在“抑投机”上,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等各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仍将继续严格实施,合力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在“保刚需”上,居民合理购房需求将继续得到政策支持,首次购房家庭贷款将获优先保证,多数城市仍将通过放宽公积金贷款额度或年限、减免首次置业税费、调整普通住宅标准等方式鼓励首套购房需求,多部门也将进一步完善首套自住房优惠政策。

应该看到,2012年二季度特别是5、6月以来,在信贷环境趋于宽松的利好影响下,政策见底、房价看涨的预期有所抬头,部分城市住宅成交量回升明显,多地再现购房热潮。一些地产商顺势提价,导致价格止跌回升预期进一步增强。若楼市升温过快,房价持续上涨,中央将可能出台新的调控措施,阻止市场大幅反弹,维持政策稳定预期。

(二)市场温和回暖但价格难有大幅反弹

1、开发投资持续探底,回落趋势将延续

2012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探底,前6月同比增长16.6%,延续了2011年8月以来增速连续下滑的态势。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2.0%,增速明显放缓;办公楼与商业营业用房同比分别增长31.9%和26.3%,增速持续保持高位。(数据来源:CREIS,中指数据房地产数据信息系统)。

预计下半年,库存和调控压力仍将迫使开发商谨慎拿地,投资扩张冲动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延续回落趋势。

2、去库存仍是首要问题,新开工将继续回落

受房地产调控和上一年高基数的影响,上半年商品房累计新开工面积连续负增长,前6月同比下降7.1%,降幅持续扩大;其中,住宅和商业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呈现“一负一正”的局面,住宅同比下降10.7%,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同比则均有所增长。竣工面积增速尽管自年初高位持续回落,但总体仍高于去年平均水平,前6月同比增长20.7%。

预计下半年消化快速攀升的库存水平仍是开发商经营策略首选,新开工同比将继续回落,竣工则将处于较高水平。由于工程开工建设需要约一年半时间,前两年大规模增长的开工项目在今明年开始逐渐完工,上半年商品房竣工面积同比保持高位,表明在建项目完成进度加快。但由于市场销售整体低迷,去库存是开发商首先要面对的问题,预计下半年市场供应量仍会随着开发商推盘力度的加大而持续增加,但开发企业将根据市场成交量调整入市节奏,不会盲目释放供应而招致政策调控,因此上市高峰将较为平缓。

3、成交温和回暖将持续,房价难以大幅反弹

上半年自3月起主要城市成交量回暖势头明显,前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尽管同比仍分别下降10.0%和5.2%,但降幅持续缩窄。价格亦出现止跌回升势头,2012年1月-6月中指院百城价格指数显示,6月全国百城住宅均价为868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05%,这是自2011年9月以来连续9个月环比下跌后的首次上涨,同比仍继续下跌,跌幅为1.90%;十大城市 住宅均价为15429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预计下半年成交回暖的局面仍将持续,原因有四:第一,政策面支持首次置业,并将继续完善引导合理需求释放的优惠政策;第二,货币政策微调环境利好首次和改善型置业者获得信贷支持;第三,部分开发商的库存压力要求下半年增加推盘;第四,目前房价虽止跌回升但整体趋于稳定,刚性需求特别是首次置业需求在被抑制较长时间后,将随着供应量增加和开发商合理定价而逐渐入市。

(三)推进保障房建设仍是目前工作重点

目前保障性安居工程仍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除了在建设模式和分配制度方面将得到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外,保障房建设特点还将表现为:

第一,保障房基本建成进度的稳步推进,将有助于消化部分刚需。2012年首次将竣工指标全面纳入考核的制度下,保障房建设将更易落到实处,这将有助于分流部分刚需,促进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合理释放。

第二,中央财政投入的加大和融资渠道的拓宽,将有助于缓解保障房建设资金趋紧状况。2012年中央财政计划投入保障房建设的资金为2100亿元,同比增长23.1%,补助力度进一步加大。

第三,保障房建设重点的转变,将有助于质量和配套的提升。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

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强调对质量问题要“零容忍”,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表示今年开始安排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资。

三、总结

在“稳增长”的背景下房地产调控的大方向不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政策仍将以“稳”为先,力度基本保持不变,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如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等仍将继续严格实施,合力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另一方面,居民合理购房需求也将继续得到政策支持。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我们不难看出未来的房价将在政策与市场的博弈中趋于稳定,整体出现大幅反弹的可能性较小。从供给角度看,主要城市库存压力依然明显,价格将趋于稳定,部分供应压力大的城市和区域,价格还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从政策层面看,若楼市升温过快,房价出现反复,将对房地产调控全局目标产生不利影响,中央将可能出台新的调控措施,以巩固前期调控成果,阻止市场出现趋势性反转的风险进一步扩大。即在调控政策不放松的背景下,若成交回暖带动房价持续上涨,即“量价同升”,则可能招致调控,成交量活跃的状况将难以持续;若成交回暖的同时房价保持平稳,即“量升价稳”,将不会触发调控政策加码,这也有利于成交延续温和回暖的态势。

下载2017年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展望(完整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年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展望(完整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房地产市场2017总结 amp 2018展望(小编整理)

    中国房地产市场2017总结 amp 2018展望 01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总结 1. 政策:地方调控深化,长效机制加速推进,积极引导预期 2017年,房地产政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

    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

    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回调的影响,住房销售 低迷,房价涨势逐步回落,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调整程度 逐步加深。208年下半年,作为扩大内需、......

    2013年房地产市场展望

    2013年房地产市场展望 作者:房地产管理专家-李豪2012年房地产市场依然在“新国八条”政策之下渡过,整体市场情况明显好于2011年,尤其是下半年。那么即将到来的2013年,房地产市场......

    201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展望(本站推荐)

    201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展望 2013年上半年飞逝而过,房地产市场延续去年的回暖走势,行业呈现出“一冷四热”的局面:在“国五条”调控政策遇冷的同时,行业投资环境全面......

    2011年房地产市场总结及12年市场展望

    2011年,在“调结构、稳物价”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继续加强房地产调控,全国投资、新开工增速高位回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再创新高,但调控效果在限购城市显现,成交量下降,百城价......

    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结及下半年展望

    谈论这个话题,首先应该把楼市的走势放在我们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发展大环境下来看。国内方面,从XX年国家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来,目前国家仍在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

    2011中国房地产新政分析及市场展望研讨会

    2011中国房地产新政分析及市场展望研讨会时间:3月17日周四下午2:30 地点:大华宾馆28楼 主持人: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分院唐明 主讲人:中国指数院研究员张伟 盈科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

    2014年房地产行业总结分析及2015年展望(市场篇)

    2014年房地产行业总结分析及2015年展望(市场篇) 2014柳暗花明,2015稳定前行 2014年的中国楼市,可谓是一场前抑后扬的大戏,二季度以来各地方政府虽陆续出台救市政策:公积金贷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