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康市机构编制管理办法2003市委市政府范文
中共安康市委 安康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安康市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安发[2003]4号
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市委和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现将《安康市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中共安康市委 安康市人民政府
2003年1月22日 安康市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并加强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陕西省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机关,是指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等机关。
本办法所称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实现社会公益目的,由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本办法所称机构编制管理,是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管理。第三条 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应当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凡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事宜,统一由机构编制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一个部门承办,主管机构编制的领导“一支笔”审批,机构编制委员会一家行文批复。职能、机构和编制一经确定不得擅自变更。
第四条 市、县区机构编制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及其办公室(以下简称编办),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管理权限,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工作。县区编委及编办业务上接受市编委及市编办的指导和监督。
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应定期向本级编委和编办提供机构编制管理情况,配合其开展工作。
第二章 机构设置
第五条 全市各级机关必须按照《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严格履行职责,既不能超越职责,也不得推诿应由本机关履行的职责。凡是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关共同承担的职能,各方都要严格执行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规定的主次关系、职责范围、运行程序,不得随意变动。
第六条 全市各级机关机构的设置应当遵守国家的规定,做到职能明确、分工合理、规范高效,不得超越规定限额。
第七条 市委设立工作部门和派出机构,市人民政府设立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县区党委、人民政府一般只设工作部门,原则上不设直属机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只设综合性办事机构。街道办事处是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可以设立综合性办事机构。
第八条 市、县区党委、人民政府原则上不设立非常设议事协调机构或临时机构,确因工作需要设立的,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为处理一定时期内某项特定工作设立的非常设议事协调机构或临时机构,应当明确规定其撤销的条件或者撤销的期限。
非常设议事协调机构或临时机构一律不单设办事机构,不定规格、不专列编制,其职能由相关部门承担。
第九条 各种学术性的学会、协会、研究会及联合会、联谊会等社团性组织,一律挂靠在同类或业务性质相近的部门或单位,不另行配备编制。第十条 市、县区党委、人民政府机关及其内设机构名称应当规范、明确,并与该机构职能和规格相称。
市委、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一般称部、委、办、局,内设机构称科(室);编制定员在10名以下的原则上不设科室,设科室的,每科室人员编制至少在3名以上。市委、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内设科(室)以下不再分设机构。县区党委、县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一般称部、委、办、局,内设机构称股(室);乡镇党委、人民政府设立的综合性办事机构称办公室。街道办事处设立的综合性办事机构称办公室。
第十一条 全市各级人大、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设立机构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第十二条 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经批准设立、合并、撤销后,必须到同级编办办理印章刻制、启用、销毁登记及单位名称标志牌的制作登记。
第十三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提请审批机构设立、撤销、合并方案前必须进行调研、论证。
第十四条 设立事业单位应当遵循总量控制、因事制宜、合理布局、平衡发展的原则。禁止擅自设立事业单位和确定事业单位规格。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内设机构要按照各类事业单位编制标准确定。相当于县处级事业单位,其内设机构只下设一级;相当于科级事业单位,不设内设机构。
第十六条 事业单位的机构名称应当反映其机构的所属关系、地理位置、主要职责、任务和组织方式等。
事业单位一般称院、校、所、台、站、团、中心等,不能套用机关机构名称的称谓。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的举办主体负责办理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设立、撤销和合并的申报事宜。
第十八条 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的设立、撤销、合并有规定的,按规定办理。
第三章 人员编制
第十九条 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的原则。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审批编制时,不得突破总量限制。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建立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协调的约束机制,加强对机构编制的管理监督。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所称人员编制是指全市各级机关使用的行政编制、专项(单列)编制和事业编制。
第二十一条 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根据职能配置、业务范围、编制定员标准等条件,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确定。
第二十二条 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流动、任免和财政部门拨付经费,应以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的人员编制为依据。
第二十三条 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增加人员必须坚持首先办理编制手续的原则,凡未经同级编制管理机关审批同意,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为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第二十四条 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必须坚持在编制限额内增加人员。为了有效控制人员盲目增长,应在单位编制总数内预留10%以上的空缺,以解决急需人才进入。增加人员应有计划的按照人员结构比例控制。第二十五条 市、县区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领导职数要从严控制,要按照同级编制部门规定的限额配备。
第二十六条 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对所辖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标准,科学合理地划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工勤人员所占比例。
第二十七条 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长期借调人员,凡违规借调半年以上的,基层单位有权拒绝向其借调人员。
第四章 管理机关 第二十八条 市县区设置机构编制委员会,是同级党委、政府负责机构编制的综合、协调、监督机构。机构编制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是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既是同级党委的工作机构,又是同级政府的工作机构,负责编委的日常工作。
各级编委实行委员会工作制度,委员会主任由同级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同级党委、政府主管领导担任副主任,同级党委、政府办公室和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机构编制的重要问题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委员会会议根据工作需要由主任或主任委托副主任主持召开。特别重大问题,由委员会提请市委同意后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有权向有关部门和单位索取或了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任务、业务范围、经费收支、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资料,参加有关会议,有权对机构编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章 审批权限
第三十条 全市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设立、合并、撤销,必须按照审批程序进行,专项呈报,专项审批。严禁非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擅自审批设立机构或者提高机构规格。
第三十一条 市级机关部门的设立、增减或合并,由市编委提出方案,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后,报请省编委审批。
县区机关部门的设立、增减或合并,由县区编委提出方案,经县区委、政府同意后报市编委审批。乡镇综合性办事机构的设立、增减或合并,由乡镇党委、政府提出方案,县区编委审批后报市编办备案。
街道综合性办事机构的设立、增减或合并,由区编办提出方案,区编委审批后报市编办备案。
第三十二条 市、县区设立非常设议事协调机构或临时机构,必须严格控制。由牵头部门提出方案,报同级党委、政府审批。
第三十三条 市、县区机关需要调整机构、职能或者改变机构级别的,由本级编办提出方案,按照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和程序报批。
第三十四条 市、县区同级机关之间因职能配置不当或职责分工不明确等引起的职能争议问题,由争议方提出申请,本级编办提出协调处理意见,报本级编委审定。
跨县区或县区与市级机关之间发生的职能争议,由争议方提出申请,市编办提出协调处理意见,报市编委审定。
对没有协调一致或正在协调之中的问题,有关部门不得各行其是,下达易引起争议的文件。
第三十五条 全市各级机关内设机构的增设、撤销、合并以及机构之间职能的调整,由本级编办提出意见,送请分管领导审批。
上级党委、政府和机构编制部门明文批复设立、撤销、合并的机构由同级编办审核,提请编委主任审批。
第三十六条 市直属县级事业机构及市级相当于县处级事业单位的设立、撤销、合并、更名、增挂牌子、改变隶属关系、规格、人员编制、人员结构比例和处级领导职数,由市编办提出方案,市编委审核后,报市委审批;内设机构由市编办审批。市级各部门独立设置的科级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申请由全额拨款改为差额拨款,由差额拨款改为自收自支,由自收自支改为企业的报市编办审批。
县区直属副科级以上事业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更名、增挂牌子、改变隶属关系,由县区编办报市编办审批。
第三十七条 全市各级机关行政编制总额,由市编委统一下达;事业编制由市、县区编委分级核定;上级编制部门指令下达的专项(单列)编制和明文规定的增编由同级编办直接下达、办理。
第三十八条 全市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确定后,财政预算、人事计划、人员调配均必须在编制限额内安排。
第三十九条 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需要增加人员,应向同级编办提出申请《控编通知单》。凭《控编通知单》和《编制管理册》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调出、自然减员要及时到编办办理核减手续。第四十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循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的规定,不得违反规定增加编制和安排人员。
第六章 责 任
第四十一条 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调入的人员,组织、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财政等部门不得办理任用、调配、社会保障、户口迁移等手续,财政部门不予拨付经费。
第四十二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如发现机关或事业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其限期纠正,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同时,建议有关部门或其上级机关对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一)越权审批机构或擅自增减机构的;
(二)擅自改变机构规格、名称和隶属关系的;
(三)违反职能配置规定,超越职责范围行使职能的;
(四)擅自增加人员编制或者领导职数的;
(五)擅自超过核定的编制使用人员的;
(六)对擅自给超编人员拨付行政经费、办理调配、任用、社会保障、户口迁移手续的;
(七)违反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的;
(八)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
第四十三条 上级各业务主管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强求下级对口设机构和增加编制,更不得以人财物分配权力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下级有权拒绝执行并有权向上级检查、监督机关举报,要求查处。有关检查、监督机关要严肃查处并按组织纪律规定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第四十四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违法失职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在具体实施中的问题,由市编办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以往规定与本办法规定不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篇:市委市政府感谢信
市委市政府感谢信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X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最紧迫的任务来抓,团结带领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时间赛跑、与疫情斗争,谱写了共克时艰的战“疫”之歌。
奋战在一线的“抗疫”勇士们,你们是好样的!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危急时刻,全市医护人员临危不惧、冲锋在前,X名白衣战士挺身而出,紧急驰援湖北黄冈,生动诠释了“最美逆行者”的坚毅与担当;X支党员突击队、X名网格员、广大基层干部、公安民警、环卫工人等守土担责尽责,将防控措施落到每一个村组、每一个小区、每一道关口、每一户、每一人,以“连轴转、白加黑、就地躺”的作风阐释了最坚强的守护。你们用执着与坚守践行着初心使命,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是决战决胜疫情最硬挺的脊梁、最有力的保证。
心怀大爱的X人,有你们真好!身处困难局面,全市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勠力同心、共同战斗,演绎了一个个奉献社会、大爱无疆的感人故事。面对医疗物资紧缺难题,X春节期间紧急行动,克服重重困难,开足马力、扩大生产,为全市乃至全省疫情防控物资保障供应作出了突出贡献。许多市民朋友情牵一线、倾力相助,X岁的老党员X在生日当天捐出省吃俭用的X万元,“希望能尽绵薄之力”;一名不留姓名自称“火炬学校X班小学生”的小朋友将X元压岁钱拿出来,并留言“希望叔叔、阿姨们多买口罩、好吃的,打败病毒”;还有很多人无偿为防疫工作者提供爱心食品、休息场所,许多志愿者在公共交通停运之时主动接送医护人员,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上下战胜疫情的斗志。全市企业、个体工商户主动配合,暂停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广大群众高度自觉,以闭门自律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无声支援。你们的守望相助、善行义举,绘就了X最美的精神底色,让这座城市更具温情、更有温度、更感温暖。
战“疫”路上,我们不会忘记,来自各方慷慨济困、雪中送炭的珍贵情谊。友好城市日本彦根市捐赠疫情防控物资并致信慰问,传递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深情厚谊。湖南省海外联谊会、阿联酋湖南商会、美国湖南联谊会、泰中东盟经贸促进会、X市侨商会、X市海高会、X市留联会、南宁X商会、X市民盟各支部、X市青年企业家商会、X市莲城志愿者协会等各类社会团体踊跃捐款捐物,倾情助力X疫情防控。湖南省第四工程有限公司、X农村商业银行、人保财险X市分公司、湖南天士力民生药业、湖南老百姓大药房、上海医药公司、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邦盛集团、湖南华银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勇担社会责任,开辟绿色通道,积极纾难解困。还有一些一时还没有纳入统计或未留名的单位、团体和人士,都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团结的力量无穷大!正是你们,一次次担当、一双双援手、一个个行动,构筑起了英勇战“疫”的“桥头堡”,汇聚成了坚强有力的“大后方”,为全市上下战胜疫魔、共克时艰注入了信心和力量!我们对这份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真情,铭记在心、深怀感激。此时此刻,我们代表300万X人民,向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向关心支持X抗疫工作的广大爱心企业、各界爱心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尽管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总体趋势持续向好,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战胜疫情。目前,全市上下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我们坚信,有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支持,有社会各界的戮力同心,有全市上下的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守护好伟人故里、大美X!
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会到来!
X加油!X必胜!
第三篇: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选拔管理办法》的通知
通办发„2004‟20号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市各人民团体,市各直属单位:
《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南通市委办公室 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4年3月10日
—1—
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的要求,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本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认真贯彻党的人才政策,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大力选拔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重点领域中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他们的培养与管理,加速建立有利于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积极作用的激励机制,为他们在各条战线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条件,促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良好社会风尚的进一步形成,激励全市各类人才为我市跨越发展、争当全省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条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的范围为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单位、非公有制企业中直接从事自然科
—2— 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和直接从事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选拔重点为在工、农业生产中直接从事科研、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第四条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应坚持好中选优,优中拔尖;确保质量,宁缺勿滥的原则。
第五条 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人选应同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事业心强,专业技术成果突出;
(四)自主创新,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五)奉献社会,在同行业中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
(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年龄在55周岁以下。
第六条 符合前款基本条件,近3年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推荐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人选:
(一)获得过省(部)三等或市(厅)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科学技术奖)和哲学社会科学奖的主要完成人;
(二)获得过国家发明专利或三项(含三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要完成人,其成果转化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在引进、消化、开发、推广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中,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其技术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并取得显著效益;
—3—
(四)被列为市级以上重点工程、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技术完成人或负责人,研究成果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五)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显著,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在全省教育系统中有较高知名度,所创建的教育教学方法取得良好效果且在同行中产生较大的影响,承担省级以上的课题,并有两项以上相应的成果,获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等部门荣誉称号的人员;
(六)主持市以上医学重点科研课题研究,医疗技术精湛,多次成功诊治疑难病症,成绩突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在全省同行中有较高知名度,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的人员;
(七)在文艺、体育、新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工作中,专业技术造诣较深,作出较大贡献,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在省内有较高知名度;
(八)在经济管理(包括财政金融管理)等工作中有重大改革和创造,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所领导管理的企业,经济效益在全省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本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人员;
(九)在其他专业技术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在全省同行中有较高知名度,并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人员。
已被评为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员不再作为市拔尖人才推荐人选。
—4—
第七条 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推荐人选可优先从作出显著成绩的省、市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县(市、区、局)级拔尖人才中产生。在本市工作1年以上的外地(外籍)人才符合条件的,也可推荐。
第八条 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科学技术局具体组织实施。选拔程序为:
(一)公布条件。下发通知,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推荐条件、办法和程序。
(二)逐级推荐。人选的产生,一般首先由个人向所在单位申请(自荐);所在单位核实材料,征求单位职工意见;经单位党政领导集体研究确定推荐人选后,在本单位显著位臵公示3天;如无异议,由推荐单位和被推荐对象填写《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人选呈报表》,连同被推荐者的成果证书复印件、实绩材料等,由单位报主管部门(单位)审议,同意后上报。县(市)区的推荐材料报县(市)区委组织部,由当地组织部会同人事局、科学技术局组织考核、审议,报县(市)区委讨论,将同意推荐的人员材料报市委组织部;市区主管部门、直属单位(包括省部属单位)的推荐材料经考核审议后直接报市委组织部。
(三)资格审核。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科学技术局,对上报的推荐对象进行资格审核。
—5—
(四)组织考察。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专家组成考察组,对经审核符合资格条件的人选进行考察,了解其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实绩和业务技术水平等情况。
(五)专家评审。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审委员会对参评人选进行分组评审,评审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评审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能召开,人选获得评审专家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方为通过。
(六)社会公示。专家评审后入围的初选对象名单经市分管领导审定后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公示中反映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
(七)组织审批。经公示后的人选名单,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批准。
(八)命名表彰。市拔尖人才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并颁发《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证书》。
第九条 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有下列待遇:
(一)参政议政。各级党代会代表中专业技术人才代表,应优先从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的党员中遴选,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知识界、科技界代表,应优先从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中遴选;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对拔尖人才要量才重用,对适合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要大胆提拔;积极组织拔尖人才建言献策,发挥
—6— 其在规划管理、项目论证等宏观、微观决策中的咨询作用。
(二)参与学科建设、学术活动和人才培养。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发挥人才群体优势,提高组织程度,让拔尖人才直接参与重要科研课题、技术攻关的具体指导,发现并培养一批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加强重点行业、学科人才队伍建设。
(三)拔尖人才申报的科研项目,在同等条件下,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应优先安排,科研经费确保专款专用。有关部门和所在单位对其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应在政策、经费等方面予以优惠和支持。
(四)保证拔尖人才办公、科研开发等必需的场所和设施。根据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单位可以为他们配备工作助手,提供必备的办公设施及图书资料。在管理期内,可以优先申报南通市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科研项目(课题)资助和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带课题研修计划。
(五)拔尖人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可不受本单位指标限制,破格参加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六)工人、农民身份的拔尖人才,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意愿,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可由市有关部门办理吸收录用为国家干部的手续。
(七)拔尖人才在管理期间,每人一次性发给技术津贴6000元,市财政负担1/3(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发放),用人单位负担
—7— 2/3。符合《关于鼓励优秀知识分子读研深造的通知》(通委知[2002]5号)规定的,可以获得读研奖励。
(八)拔尖人才在管理期内, 由单位每月补贴100元电话费和每月60元宽带上网费,可以享受市委组织部、市科学技术局免费提供网上科技期刊查询服务。
(九)拔尖人才享受不低于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标准住房补贴。
(十)对拔尖人才实行医疗保健和休假疗养制度。由所在单位为其办理有关医疗保健手续。市有关部门在3年管理期内组织他们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因病需要疗养的要优先安排,费用由所在单位支付。每年安排2到3周的学习考察及休养时间。
(十一)连续3届被评为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市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0元。
(十二)本市引进的外地拔尖人才,报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认定,享受相应级别拔尖人才同等待遇。
第十条 每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期为3年,其主要管理措施为:
(一)协调服务。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人事局、科学技术局对市拔尖人才进行综合管理服务,包括提出拟订和修改有关政策的建议,检查、督促、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有关待遇,组织推荐、选拔、考核、报批等工作。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8— 财政局、公安局、卫生局等部门及各县(市)区协助做好有关管理服务工作,所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服务。
(二)建立档案。市委组织部建立市拔尖人才业绩档案和计算机信息库。业绩档案包括:人员登记表;从事专业工作简要情况;获奖情况(证书影印件);著作及论文目录;组织、人事部门考核材料;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情况;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及奖惩等情况。并将所在部门和单位上报的其政治思想、业务工作、进修学习等方面情况,及时存档,更新计算机信息库。
(三)目标管理。组织市拔尖人才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结合所从事专业和单位、个人实际,在单位党政组织的指导下,制定个人3年工作奋斗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措施;所在单位应为他们完成奋斗目标提供相应的保障条件。
(四)跟踪考核。市委组织部对市拔尖人才进行日常跟踪考察,了解掌握其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和工作目标完成等情况,管理期满时,对拔尖人才进行全面考核。各单位、各部门每年对拔尖人才进行1次工作目标考核,对完成工作目标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奖励,并以书面形式向市委组织部报告。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要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拔尖人才及其所在单位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走访联系。建立联系卡,完善市领导联系专家学者制度。市委组织部、所在主管部门和单位领导也要与市拔尖人才建
—9— 立联系制度,经常交流思想,掌握情况,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市委组织部要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把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工作列为领导干部科技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内容。
(六)宣传表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大对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学习、宣传。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市拔尖人才,宣传新闻部门及所在单位要及时组织总结采访,采取多种形式及时表彰奖励,宣传他们的事迹,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
(七)培训教育。市拔尖人才的政治理论教育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3年内至少轮训1次,时间不少于10天。组织他们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开展多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引导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求实、创新、协作、献身的良好职业道德,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所在单位每年为他们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脱产业务学习或参观考察。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国内外的学术、技术交流。在安排出国考察或选派出国留学进修人员时,优先从中挑选。
(八)动态管理。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期满后,保留荣
—10— 誉称号,但不再享受有关待遇。对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符合再次选拔条件的,可以继续作为下届人选。在管理期内,犯有严重错误造成不良影响,或因个人责任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或考核不合格,不宜继续作为拔尖人才管理的,经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后,取消其称号和待遇。管理期内调离本市的不再享受有关待遇。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以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二条 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县(市)区和本部门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主题词:专业技术人才
管理
办法
中共南通市委办公室
2004年3月11日印发
(共印340份)
—11—
第四篇:根据市委市政府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市直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的要求,我局在月份开展了机关作风整顿“对照检查,查摆问题”阶段活动,通过自查自找、帮查帮找等形式,深入查找,深刻剖析,查找出了我局机关作风存在的五个方面突出问题。为有效整改好存在问题,把我局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引向深入,切实转变局机关作风,建立起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特制订如下整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局机关作风存在问题整改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发展是第一要务思想,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四型机关”,形成“五以风尚”的要求,针对活动前两个阶段我局查摆出来的机关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于体制创新,积极转变管理职能,努力完善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完善局机关和财政工作的各项管理监督制度,以整改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树立财政机关和财政干部的良好形象。gongwen123.com免费提供
二、总体要求
全局干部职工特别是副科以上干部都要从经济发展和财政工作大局出发,进一步增强加强作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三个第一”为根本要求,针对我局机关作风查摆出来的问题,从制度上认真查找局机关各项管理上的漏洞,抓重点,抓关键,切实解决好当前服务对象和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从制度上巩固整改成果,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建立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
三、具体整改内容及分工
(一)建立完善有关规章制度问题
⒈制定科学的全市财政发展长远规划
规划的制定要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科学预测发展前景,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财政“十五”发展规划来制定。规划要突出财政如何支持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努力培植财源。这项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⒉制订局机关考勤办法
考勤办法主要是针对干部职工上下班纪律情况,办法应切实可行,便于操作。这项工作由人事教育科负责。
⒊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根据干部职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质量、工作过错、群众投诉和违纪违法等方面的情况建立责任追究制。责任追究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的责任要细化、明确,制度要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要与其它有关制度相结合。这项工作由监督检查办公室负责。
⒋完善学习制度
①根据新形势发展需要和新的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干部职工学习制度》;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全市干部培训规划。学习和培训要体现形式的可行性、多样性和学习培训效果的显著性,要强化考核监督,确保学习培训成效。这项工作由人事教育科负责。
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
严格按照“为民、便民、利民”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制度,落实政务公开责任,提高局机关办事透明度、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政务公开包括两个方面:①通过政务公开栏公开。由各科室按照《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具体实施方案》规定的公开内容每季度定期向办公室报送政务公开事项,由办公室统一更换政务公开栏内容;②通过触摸式电脑公开。由各科室将本科室的职责、服务承诺和对外办事指南(包括办理各有关事项所需准备资料、具体要求、办事流程、办理时间等)报送办公室,由办公室统一输入触摸式电脑对外公开,方便群众办事。这项工作由办公室牵头负责,各科室密切配合。触摸式电脑于××年月底前安装完成。
(二)关于当前财政改革问题
⒈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对如何加快我市部门预算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提出方案。
⒉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要对理顺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的关系,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快县区政府采购工作等问题提出方案。这项工作由政府采购中心负责。
⒊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
由综合规划科负责拿出方案。
第五篇:市政府法制办机构编制核查报告
市政府法制办机构编制自查报告
市编委会:
根据《泰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泰安市机构编制核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泰编【2012】1号)要求,对照核查内容,认真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内容报告如下:
一、机构编制管理总体情况
我办现有编制15个,其中行政编制14个,工勤编制1个。实有人员15人,公务员14人,工勤人员1人。县级领导职数4人,实际配备4人;科级领导职数7人,实际配备7人;县级非领导人数3人。我办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上均按照规定管理。同时,认真及时执行市委、市政府、市编委研究决定的机构编制事项,没有违反管理权限和程序设立机构,没有擅自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无机构编制违纪违规情况发生。严格执行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调配及管理。
二、行政和事业单位改革情况
严格执行上级批准的行政改革方案,落实“三定”规定,按时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按时间完成实 1
名制信息录入、核对、报送工作及公示、登记工作,没有违反规定的行为。
三、机构编制日常管理情况
我办在编在岗人员全部纳入实名制管理,并在编制册和台帐中进行实名登记管理。机构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按照规定进行配置,并及时办理入编手续。另外,及时完成机构编制统统计工作。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办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单位公务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队伍老化比较严重,亟需补充年轻的公务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建立并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二○一二年三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