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协会简介

时间:2019-05-14 07:4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少数民族协会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少数民族协会简介》。

第一篇:少数民族协会简介

云南农业大学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与发展协会简介

一、成立

云南农业大学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与发展协会是由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07级种子生产与经营(特有民族班)同学自发组织申请,于2008年3月14日正式批准成立,是共青团云南农业大学委员会领导的第一个在校园内以“学习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开展少数民族特有节庆日活动”为主的理论研究与活动实践相结合的群众性学生社团。

协会以“促进民族团结与交流,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为宗旨,遵循“突出民族特有文化特色,构建和谐校园”的社团理念,以“省内知名,校内一流”为奋斗目标。

协会指导老师系云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金江副教授,现主要负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课题。顾问系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党总支沙本才副书记。

我协会现已与云南大学纳西文化研习社、云南财经大学七彩之韵音乐协会、云南民族大学竹管乐协会建立兄弟互动合作关系。与我校勤工俭学会、六根弦协会、军事爱好者协会、花艺茶苑、历史文化研究会等社团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一)机构

协会会员110人,含汉、藏、壮、彝、苗、白、傈僳等20个民族。内部实行会长负责制,自成立至今,已到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会下设正会长一名,副会长两名,理事长一名,会长助理一名、理事常委六名,秘书长一名、组织机构为:秘书处、文化部、外联部、文艺部、活动部、宣传部六个部门。已成立协会团支部。

(二)制度(详见章程)

二、活动

在校内外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与指导下,理事会及成员积极创新协作,每年定期举办“云南农业大学少数民族歌曲大赛”、“云南农业大学少数民族风情文化节”及“云南农业大学少数民族模特大赛”,参加本校传统“元旦篝火晚会”等各类演出,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校园组织民族打跳活动,进行假期社会实践采风,编辑会刊,开展网站信息交流。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努力促进民族文化交流。让更多同学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精髓,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一)云南农业大学少数民族歌曲大赛

协会影响力最大金牌活动,给全校喜爱民族歌曲文化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优秀才艺的舞台。一般历时两周左右,校内重视,规模巨大,活动声誉好,知名度高,每年均有过万人了解,至少超1000人进场观看,并在昆明市乃至云南省各高校广为流传。

2008年11月中旬举办“云南农业大学第一届少数民族歌曲大赛” 2009年12月下旬举办“云南农业大学第二届少数民族歌曲大赛” 2010年12月上旬举办“云南农业大学第三届少数民族歌曲大赛” 2011年11月下旬举办“云南农业大学第四届少数民族歌曲大赛”

(二)云南农业大学少数民族风情文化节

2012年4月协会全新推出的大型校园少数民族文化展览会,涉及少数民族服饰、饮食、手工艺品、生活农耕用品、民间歌舞、语言文字、风景人文、节庆日体验、趣味运动竞技等9个民族文化风情,校外嘉宾、学校各级领导、省内主流媒体及众多在校师生现场观礼。

(三)“团结杯”系列活动(民族歌手大赛、民族模特大赛)

2010年4月至5月协会举办云南农业大学 “团结杯”民族歌曲大赛及“少数民族模特大赛”。并邀请到了花韵茶艺、勤工俭学会、乐舞协会等学校兄弟社团友情演出。此次活动由云南农业大学校团委、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与发展协会共同主办,由云南俊发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和云南天润商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协办。在此次大赛中,春城晚报,都市时报,信息报,大观周刊,加油周刊媒体均做了相关宣传。

(三)少数民族文化巡礼(研讨讲座、民俗宣传、节庆活动等)

1.2009年11月20日我协会与天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携手打造少数民族文化信息平台,推广民族文化信息。

2.每月在校内进行少数民族文化宣传交流大会,就少数民族风俗风情,包括服饰、语言、饮食、歌曲、舞蹈等文化以图片、实物及现场展示等方式呈现给大家

3.2010年5月6日举办“南诏根源文化巡礼” 4.庆祝彝族新年

(四)每(双)周四晚20:30校园内传统民族广场打跳;

(五)公益志愿者活动:

1.少数民族同学喜迎奥运圣火:2008年6月9日,我协会六十名会员身着少数民族服饰在云南民族村参加了由校学生处袁远老师组织的迎接奥运圣火志愿者活动;

2.“关注农民工(子女)”——社区广场舞:由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的“希望”公益活动,旨在关注城市农民工(子女)。每周六晚由协会轮流派遣十名成员到不同社区带领社区群众进行少数民族传统打跳,活动自2011年4月参与至今;

3.“希望行动——千人行走盘龙江”:由省文化厅、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青年联合会、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主办的“希望行动——满城关爱农民工(子女)”系列活动之一,也是2011首届云南文化创意周分会场活动,旨在保护母亲河,宣传盘龙江,市民参评盘龙江治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筹建志愿者艺术团,满城关爱农民工(子女);创新繁荣文化,创意助推发展,激发民间活力。2011年10月22日我协会70名会员作为志愿者参与了活动义演及服务工作;

4.敬老:自创会至今每月到黑龙潭敬老院进行敬老活动

5.支教:协会成员平均每月一次至昆明市或安宁市民族村(贫困村)进行义务支教;

• 6.云南希望行动志愿者艺术团科普进社区(2011年12月18日)7.云南希望行动志愿者艺术团五四晚会(2012年5月4日)

(六)少数民族自由歌舞晚会

1.2009年3月14日周年庆典

2.2010年10月15日迎新晚会

(七)元旦钟声篝火晚会;

(八)“三下乡”民族地区调研活动

1.2008年暑假会员随杨金江老师赴云南丽江宁蒗县就“民族大学生成长史”做文化调研

2.2009年寒假应大理市喜洲镇党委、人民政府邀请,我协会在校园内招募寒假调研志愿者赴大理市喜洲镇开展了有关白族教育、经济、文化方面调查研究

(九)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座谈会

1.2008年6月17日,我协会少数民族学生会员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习与研究中心参加由时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金江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座谈会。此次座谈会有我协会的十二个民族学生代表和课题组的全体老师参加。

2.2010年11月至今,我协会与协和医院合作每两月在校内举办一次大学生健康知识讲座

(十)交流

1.2009年3月14日邀请云南财经大学七彩之韵音乐协会到校交流 2.2009年11月12日赴昆明大学参加“服装创意大赛”

3.2011年4月20日邀请云南民族大学藏族文化研究会来校举办“香格里拉文化节”

4.2012年4月16日邀请云南民族大学壮族文化协会参加“首届少数民族风情文化节”

(十一)文艺节目

自排自演《剽牛》、《快乐拉祜》、《七月火把节》、《美丽的地方》、《摸你黑》、《竹林深处》等

(十二)篮球比赛:社联杯、协会内部(社团间)每月交流一次

(十三)积极参加每届社团文化节及社团嘉年华

(十四)社团联谊、协会内部户外活动

三、荣誉

云南省“十佳社团风采奖”

文艺节目《剽牛》荣获“云南教育艺术展演一等奖”

云南农业大学2010—2011年度“四星级社团” 云南农业大学2011—2012年度“四星级社团” 云南农业大学2008—2009年度“十佳社团” 云南农业大学2009—2010年度“十佳社团” 云南农业大学2010—2011年度“十佳社团”

云南农业大学第二届“规划未来,成就梦想”系列大赛“优秀组织奖” 云南省志愿者协会2011年“希望行动——千人徒步盘龙江”暨“希望行动——满城关爱农民工(子女)”系列活动优秀协作单位

第二篇:云南少数民族简介

云南少数民族简介

在云南这片红土高原上,生息繁衍着各族人民40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200万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有25个民族,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省独有民族,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

一、阿昌族

阿昌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有33519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阿昌族为氐羌后裔,唐称“寻传”。阿昌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分陇川、梁河、潞西3种方言,多通汉语和傣语。阿昌族男子喜穿蓝或白、黑素色上衣,黑色裤子。已婚女子穿裙子和窄袖对襟上衣,用蓝、黑布包头,上衣钉四组银扣,胸腰垂多股银链,链系小银盒,盛槟榔等物,手镯、耳环均银制;未婚女子则穿长裤,以长辫盘于头顶,喜佩戴各种银饰。住房以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居多,楼上住人,楼下为畜圈。历史上,婚姻一般为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一般同姓不婚,有“串姑娘”的情爱方式。此外,“对歌”是较为通俗的情感交流方式。妇女有嚼烟、嚼芦子的习惯,男女均有嚼槟榔的习惯,俗以齿黑为美。阿昌族普遍信仰鬼灵,崇拜祖先。阿昌族人死行土葬。

歌舞方面,阿昌族有耍灯、跳象脚鼓舞、猴舞、蹬窝乐、耍白象等多种形式。阿昌族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梁河水稻品种有“水稻之王”的美称。阿昌族工匠生产的“户撒刀”行销省内、青藏等地以及缅甸等国。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出洼”、“白柴”、“水节”。每年农历正月初四的“窝乐节”是传统民族节日。另外还有“关门节”、“开门节”等民族节日。

二、白族

白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白族有1505644人,主要聚居区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为白人。他称很复杂,有“民家”、“那马”、“勒墨”、“勒布”等60多种。白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一说为彝语支,一说应单独为白语支。

白族 住房坝区多为院落式土木或石木结构的瓦房,主要有“一坊一廊”、“两坊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婚姻自由,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丧葬在唐代以前行土葬,宋代至明代因受佛教影响行火葬,明末以后又改行土葬。主要信仰佛教和本民族特有的本主神,也有人信道教和原始宗教。白族男子一般穿白对襟衣,白色或蓝色长裤,外罩黑领褂,缠白色、黑色或蓝色包头,脚穿黑布剪口鞋。妇女身着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蓝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白色或蓝色宽裤,上衣右衽结纽处挂“三须”或“九须”银饰,腰系绣花飘带短围裙,足穿绣花“白节鞋”或“凤头鞋”,手上多戴纽丝银镯或玉镯、戒指,耳挂金银制或玉制耳环。未婚妇女编独辫,连同白缨穗的花头巾或彩色毛巾,用红头绳盘于头顶。

白族待客热情周到,请客通常招待“八大碗”。敬“三道茶”是白族的一种重要礼仪,常用于接待尊贵的宾客。传统大小节日有“三月街”、“绕山林”、“火把节”、“石宝山歌会”等70余个。

三、布朗族

布朗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根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布朗族有90388人,主要聚居地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打洛等山区。布朗族先民在先秦时为百濮的一支,汉晋时称“濮”,唐时称“扑子蛮”,先后受南诏、大理国统治。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分为布、阿尔低两种方言。布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傣文和汉文。

住房为干栏式房顶双斜竹楼,以草排覆盖。男子着黑对襟长袖衫,宽短裤,白包头,黑巾,有纹身习俗。妇女着两衽黑色窄袖紧身衣,双襟于胸前交合,左腋下双带打结,下着黑筒裙,白布缠腿,头包青布,喜带银饰,配以诸色彩线。男女都有抽烟和嚼烟的习惯。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谈恋爱有一种独特方式,叫“赠白花”。布朗山茶叶是制作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主要原料。布朗人有的信鬼神,崇拜祖先,有的崇信小乘佛教。丧葬方面,公共墓地按年龄排墓坑,80岁以上者行火葬。

由于长期与傣族杂居,布朗族喜好傣族的“赞哈”,歌舞时多以象脚鼓、小三弦等乐器伴奏。布朗族的“刀舞”,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舞姿矫健。“圈圈舞”是青年男女情感交流最佳方式。每逢佳节盛行“跳歌”,往往通宵达旦。布朗族民间曲调分为四种:索调,一人自弹自唱,多用来歌唱爱情和美好幸福的生活等;宰调,在劳动中独唱或合唱;甩调,节庆日用的曲调;甚调,跳舞时伴唱的曲调。

四、布依族

布依族人口有220万余人,主要聚居在贵州,云南、四川有少量分布。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布依族有54695人,主要居住在曲靖地区、文山州、红河州。布依族的来源,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越人。布依族来源于百越族系中骆越人的一支。布依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1956年创制了用拉丁字母拼写的布依文。

布依族古代的住房多为“干栏式”竹木建筑。现在由于竹木材料的减少和受汉族影响之故,多改为石木料平房或“吊脚楼”。男装穿对襟衣,大裤脚长裤,青帕、白帕或花格帕包头。女装穿右衽短衣,细长袖内衣,长裤,腰系绣花围裙或穿细裙长裙。在择偶习俗上,有 “朗绍”、“朗冒”(意为“赶表”、“玩表”)。婚姻为一夫一妻、寡妇可再婚、同宗姓不婚等制式,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择吉日、成婚四个步骤,还有“不落夫家”的习惯。布依族的丧葬,古代盛行二次葬,即停尸于墓,上以伞盖,二三年尸体腐烂后,再行火葬,骨灰装缸埋窖。历史上布依族信仰多神教,崇拜祖先,信土地神,近代天主教传入后,不少改信了天主教。节日以农历计算,有“春节”(“过年”)、“端午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节。

五、藏族

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藏族有128432人。云南藏族聚居区迪庆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的南段北端,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地理为三山夹两江。主要由唐代时期南下的吐蕃军队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卫藏、安多、康三大方言。云南藏语属康方言,有自己的文字。

云南的藏族生产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青稞面、酸奶渣和酥油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藏族的住宅主要是二层或三层的土墙碉楼式建筑,家中均设立经堂。女子衣着对襟长袍,加坎肩,下围七彩“邦典”,以彩色毛线系辫盘于头顶;男子上衣下裤,外套圆领长楚巴,足着靴子。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家庭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的个体小家庭,也存在一妻多夫、一夫多妻的现象。家庭里男女平等,一般是老大继承家业。藏族丧葬受喇嘛教影响,有水葬、土葬、火葬和天葬等。

明末清初,建起了康区十三林之一的噶丹松赞林寺,成为云南藏族“政教合一”制度的统治中心。德钦“弦子”、中勾“锅庄”、维西塔城“热巴”各具特色。云南藏族有自己的节日,如正月十五“祈愿大法会”、五月端午“赛马大会”、七月“旺果节”、冬月二十九“跳神会”等等。

六、傣族

傣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傣族有1142139人,主要聚居区在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有西双版纳的傣语和德宏的傣纳语两个方言区。傣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有傣泐文(西傣文)、傣纳文(德傣文)、傣绷文、金平傣文和新平傣文5种。

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一直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封建领主制经济形态。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又称南传上座部佛教),同时还信仰原始宗教。男孩到七八岁要过佛寺生活,识字念经,然后还俗回家,成为受尊重的人。傣族无论男女,喜欢在肩上挎上一个用织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图案形象逼真,每种图案都有其意义,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毫瓦萨”和“奥瓦萨”是两个重要的宗教节日,俗译为“开门节”和“关门节”,分别在傣历的九月十五日和十二月十五日举行。还有最隆重的“泼水节”,它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

七、德昂族

德昂族是云南独有的民族之一,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德昂族有17804人,主要居住于云南西南部,分布于德宏、保山、思茅、临沧地区。德昂族源于古代的“濮人”,公元前2世纪就居住在怒江两岸的广大地区,属于云南的土著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德昂族内部形成了不同的支系,有“红德昂”、“花德昂”和“黑德昂”3种。德昂语分布雷、若马、纳盎三种方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部分人会讲汉语、傣语和景颇语,通用傣文和汉文。

德昂族古歌《达古达楞格来标》叙述了德昂族起源。德昂族盛行“毫味尼别”(“串姑娘”)制度,喜好的乐器一般是象脚鼓、铓、钹、磬、葫芦笙、萧、小三弦、口弦等,多在唱歌和“串姑娘”时使用。德昂族有在重大节日中跳舞的风俗,较有代表性的是象脚鼓舞,由敲着象脚鼓、打着铓、钹的男子带头,其余的男女跟在后面绕圈而跳,也有男女分成两圈,男子在外、女子在内,由一个戴着直径3市尺草帽的男子,带头击象脚鼓,其他男子则提起大裤脚,露出腿上的花纹,兜圈而舞。

德昂族有纹身习俗,一般在手背、大腿和胸部刺以虎、鹿、鸟、花草等动植物图案或傣文经咒。德昂族有自己的宗教节日,其中“进洼”、“出洼”、“做摆”和“烧白柴”较为隆重。

八、独龙族

独龙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独龙族有5884人,主要分布在独龙江乡和贡山县境内怒江西岸的小查腊村。独龙族源于贡山北部的怒江地区和西藏察瓦龙地区,其迁徙路线也大致从上述地区到独龙江。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发展缓慢,保留早期面貌较多。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生产生活都靠刻木结绳记事。解放后,创制了适合群众使用的新独龙文字。

独龙族的妇女精于织麻,能在简易的织机上织出有彩虹般色彩条纹独龙麻布毯;男子擅长竹蔑编制,制作生产、渔猎、生活用具。在独龙族的文化特征中,文面曾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存在至上世纪60年代末,只限于女性。独龙人认为人死后其亡魂会变成一种色彩艳丽的蝴蝶,故文面时把整个脸庞文刺成似张开翅膀的蝴蝶。独龙族传统文化的另一个层面是其信仰上的万物有灵观念,认为世间一切事与物都有灵魂。此外独龙江下游的独龙族还信仰基督教。

独龙族一年只有一个节日,独龙语称“卡雀瓦”,意为年节。节日的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各个家族自己择定,一般都在农历的冬腊月,欢度二天或四五天不等。一年一度的“剽牛祭天”活动,既是对天的顶礼膜拜,又是独龙族群众辛劳一年后的族聚活动,具有浓厚的本民族文化色彩。独龙人过去用这种“剽牛祭天”的形式,祈祷上天保佑。如今,“剽牛”作为一种民族节日的传统仪式保留下来。

九、哈尼族

哈尼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哈尼族有1424990人,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红河、思茅、玉溪和西双版纳等地州市。哈尼族渊源于古代的羌人族群,在千百年的历史岁月里,经过漫长的迁徙历程,最后定居于滇南的群山峻岭之中。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分为哈雅、碧卡和豪白三种方言,各方言中又包含若干个土语。哈尼族在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创制了拼音文字。

哈尼族创建村落时,村址的选择必须具备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从根本上讲,迁徙历史和梯田稻作是哈尼族文化赖以萌芽、生长和构建的两大基础。哈尼族服饰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有100多种不同的款式,适应于梯田农耕劳动。哈尼族以黑色为美、为庄重、为圣洁,将黑色视为吉祥色、生命色和保护色,所以,黑色是哈尼族服饰的主色调。哈尼族有一整套系统的生态伦理思想,对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哈尼族的节日大致包括三种类型,代表性的节日有“扎勒特”(“十月年”)、“昂玛突”(“祭寨神”)、“苦扎扎”(“六月节”)等等。节日庆典活动既是一年四季不同历月更替的转折点,又是不同季节梯田稻作耕作程序交替过渡的标志。

十、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回族有643238人。云南是继宁夏、甘肃、河南、青海、新疆等省区之后,回族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全省各县(市、区)几乎都有回族居住。汉语为回族群众的日常用语,在回族用语中,仍保留着一些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词汇,如“穆斯林”、“朵思梯”、“色俩目”等等,并形成了一些特殊的词汇,如“归真”(“逝世”)、“知感”(“感恩”)等。宗教活动中则使用阿拉伯语、文。

阿拉伯、波斯等地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商人进入云南最早始于唐代。大批回回人迁入云南是在元代。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回族除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遵奉《古兰经》、圣训,履行五大功课外,还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不吃动物的血液和自死动物以及凶猛禽兽的肉,尤其禁食猪肉。回族的男性普遍戴白色的无檐小圆帽,俗称“小白帽”,它是回族男性的装饰和标志;回族妇女一般都戴披肩盖头。

在回族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里,人人穿上洁净的衣服,家家炸好香甜的“油香”、“馓子”,男人们洗净全身,到清真寺集体礼拜。大家互道:“色俩目”,祝生活幸福、阖家安康、节日愉快。

十一、基诺族

基诺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是上世纪70年代末才被确认的古老民族。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基诺族有20685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的基诺山和景洪、勐海等地。“基诺”属本民族自称谓,“基”为舅舅之意,“诺”为后边、后面、后代,“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表示尊敬舅舅的意思。在汉文献中记载为“攸乐”或“攸乐人”。基诺人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但无本民族的文字。

基诺山的基诺族由乌热、阿哈和阿西三个胞族组成。历史上基诺族从事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刀耕火种”,将村社占有的耕地划为13片,每年耕种一片,13年为一个轮歇。主要种植旱谷,其次也种植棉花、花生、芝麻、瓜果等经济作物。基诺山是“普洱茶”的故乡。各村寨历史上实行“左米尤卡”(即长老管理村寨)制度,村寨长老由各村寨中最古老氏族的男性年长者担任(传说最初担任村寨长老的是女性年长者)。村寨长老的组成因各村大小或其他原因分别是“七老制”、“五老制”、“三老制”和“一老制”。

基诺族一般居住在平缓的小山之巅,以“干栏式”的竹楼为其住所。有的以一个父系家庭全部成员住在一起,也有同一父系氏族数代人居住在一起。基诺人有悠久的种茶史,善射猎、围猎。他们喜爱两耳穿孔,孔内塞有木塞或小管,并以耳孔大为美。字数不够,

第三篇:各族少数民族简介

各族少数民族简介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傈僳族

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13、怒族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於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14、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15、鄂伦春族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16、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17、门巴族

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18、白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19、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21、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

(崩龙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崩龙”是他称,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称“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23、东乡族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

24、侗族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25、独龙族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26、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归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27、哈尼族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28、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29、基诺族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1979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的第55个少数民族。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30、京族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1958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31、景颇族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32、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33、拉祜族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新一年的五谷丰登。

34、黎族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于唐代末期,沿用至今。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35、珞巴族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人口只有2300多人,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隶制。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居住在墨脱、米林一带的珞巴族沿用藏历,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惯。

36、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传统节日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

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37、毛南族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史籍记载称毛南族为“茅滩”、“毛难”,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今称。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38、仫佬族

仫佬族,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39、普米族

普米族的族源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普米”意为白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如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40、羌族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羌族居住的山区产有世界上稀有的熊猫、飞狐、金丝猴等。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41、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通用汉文。撒拉族男儿,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为生。此外,养蜂是撒拉人最喜爱的副业生产,园艺也是他们的特长。撒拉族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

42、畲族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1984年6月30日建立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亦称“乌饭节”。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

43、水族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据考水族是从其中一个叫做“骆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清代人们称其为“水家苗”、“水家”,解放后正式定名为水族。水族的节日中最隆重的是端节(借端)和卯节(过卯),端节是水族民间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端节水语叫“借端”,是水族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最初的端节在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进行。

44、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虽然有欧罗巴人种的特征,但从远古时代起,他们就生息繁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现百分之六十的塔吉克族人聚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沙东、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1954年7月17日建立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族的节日与当地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基本相同,其节日食品也大致相似。每年斋月前的一个月,塔吉克人都要举行巴罗提节。奇地前笛尔节是塔吉克族人最重视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多在三月举行

45、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古称鞑靼。“塔塔尔”一词原意为“茅舍”。塔塔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现一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主要经营商业和手工业,信仰伊斯兰教。塔塔尔族节庆、礼仪食俗同当地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相似。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多在春天风景优美的地方举行,有歌舞,还有摔跤、拔河、赛马等集体活动。

46、土家族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四川。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重阳节打粑粑,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48.土族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甘肃天祝等地。土族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旧称“青海土人”,藏族称之为“霍尔”。土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尤其精于养羊。“七日会”是土族庆祝丰收的狂欢节。土族许多节日与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节日期间要伴有各种祭祀活动,并备有节日食品。

49、佤族

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原称“卡佤族”,196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称。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节”上,佤族人都将旧火熄灭,然后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钻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预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每年凡遇重大节日和祭祀活动,佤族都要举行“剽牛节”,以此来表达渴望丰收、祈求平安的心愿。

50、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过生活的“丁零”人。融合了汉人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节日大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是用回历来计算的。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

51、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克族人最早居住在中亚各地,元朝时称为“月即别”、“月祖伯”等,15世纪,逐渐形成民族。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信仰伊斯兰教。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

52、锡伯族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现多数居住在新疆、东北,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锡伯族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抹黑节”是锡伯族人民另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53、瑶族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瑶族人自称“勉”、“金门”、“布努”、“拉珈”、“炳多优”等,因经济生活、居住地区和服饰的不同,又有30多种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瑶族除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还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传统节日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有盘王节、仁王节、赶鸟节。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是瑶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它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庆。

54.裕固族

裕固族聚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肃南地区,其余居住在酒泉黄泥堡地区。裕固族自称“尧乎尔”、“两拉玉固尔”。裕固族起源于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明初,陆续迁至祁连山一带,逐渐形成了裕固族。裕固族的节日习俗反映着本民族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裕固族的幼儿剃发仪式别具特色,按照传统,裕固人家的小孩长到3岁时才第一次剃发,届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剪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节日习俗。

55、彝族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自称繁多,因地而异,有“诺苏”、“密撒”、“罗罗”、“撒尼”、“阿细”等。建国后,以“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

第四篇:少数民族节日简介

少数民族节日

彝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彝族火把节;苗族在这一天祭“土地”神;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为白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这两个少数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焚香、祭祖、喝酒吃肉,村中扎一大火把,有的高 12 米,根据平、闰年扎 12 或 13 道麦秸,插满香、糖、果,以示丰收和吉祥。

苗族的主要节日

龙船节

汉族的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龙船节却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龙船节苗语叫“咋瓮”(意即划龙船),又名“娄瓮”(意即吃龙肉)。龙船节一般在清水江上举行,清水江穿过凯里又名龙头江,每年农历五月,居住于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这里欢度龙船节。

跳花节

跳花节是安顺苗族最为隆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跳花”一词仍汉名,因坡上栽有花树而得名,与苗语意思不尽相同,苗语称跳花为“欧道”,意为“赶坡”。跳花日期全都在农历正月间举行,现仍有24处固定跳花坡。节日期间,苗族人民尤其是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未婚男子背上十几床甚至几十床精美的背扇扇面,如是未找到对象女子可请兄弟代替,女子则用包裹包上银铃、银珠、银链等装饰品。男子吹笙舞蹈,女子摇铃执帕起舞附合,围绕花树翩翩起舞。有爬花杆比赛,有比射弩、比针线手艺,有武术表演、倒牛、斗牛等文体活动。

四月八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的贵阳、黄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宜发展而来的。每逢节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糍米饭,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对唱情歌。现在,在北京的苗族也过四月八节。....六月六

湘西土家族节日特别多,几乎月月有节,有时—月几节,但最有影响的民族节日是六月六“覃后晒皮”。为防虫蛀霉烂,每年六月初六要翻晒覃后皮一次,故这天又叫 “覃后晒龙袍”、“覃后晒皮”。《永顺县志》记载说:“六月六日晒书及衣服,俗传明茅岗土司覃后以是日被诛,血溅其衣,附近居民暴衣以吊之,名曰„晒龙袍‟。”

在少数民族地区,如布依族、壮族、苗族、瑶族和畲族的农历六月六,同样举行具有其自身的民族特点各种活动。

[苗族“赶歌节”]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的赶歌节是湖南凤凰、贵州松桃等地苗族的传统节日。届时,苗族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汇集在歌场,尽情唱歌跳舞。

[瑶族“半年”]半年是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藏族“响浪节”] 响浪节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民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六月初四至十七举行。“响浪”是藏语,意思是“在一个地方转,求神保佑”。

[满族“虫王节”]虫王节是满族传统节日,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瑶族“晒衣节”]

晒衣节是广西桂平盘瑶地区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土族“花儿会”]花儿会是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土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为期5天。

回族的主要节日

开斋节

开斋节 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回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习惯称它为“„莱麦丹月”。这一月,回族等穆斯林在东方发白前,吃饱喝足,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斋戒是伊斯兰教规定的每个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功”之一。

斋戒期满,就是回族等民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棗开斋节。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回族人民的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这个节日属于穆斯林朝觐功课的仪式范围。伊斯兰教历每年十二月上旬,穆斯林去麦加朝圣。朝觐的最后一天—十二月十日,开始举行庆祝活动。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亦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的意思就是“节日”,“古尔邦”和“阿祖哈”都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含有牺牲、献身之意。新疆的回族还称古尔邦节为“库尔班节”。

藏族主要节日

□ 正月

藏历年:传统节日,藏历正月初一,节期三五天,藏语称“洛赛”节.祈愿大法会(传大召):正月初三,初四至十五日举行,纪念释迦牟尼,藏语称“莫朗钦茂”.摆花节: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青海,甘肃两地的藏民居聚地称为“酥油花灯节”.□ 二月

送魔节:二月初七日,将化装成魔鬼模样的人赶至大夏河对岸,七天内不准返回.亮宝会:二月初八日,晒大佛像,展示各种宝物.“充曲”:二月下旬,也称小祈愿法会或传小召,展示唐嘎佛像和三大寺的珍贵宝物.□ 三月

世轮金刚节:三月十五日,纪念藏历第一个绕回的第一天(火兔年----公元1027年).□ 四月

萨葛达瓦节:藏历四月十五日在龙王潭畔举行,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圆寂和文成公主进藏的日子.拉卜愣地区僧俗男女不吃,不喝,不说话一天两夜,曾“娘奈”节.浴佛节:四月八日举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地区的转山会,祭神祈福拜佛.□ 五月

“桑吉曼拉”节:五月初五日,传说这一天药圣要撒下圣水灵药,上山采药游山.逛林卡(又称“赞朗结桑”):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日,传说为世界神灵降临之日,十五日这天达到高潮,设帐野餐,尽情歌舞,观赏自然风光.“智达得钦”节:五月初十日,莲花大师的降生日,山南协扎和洛扎卡曲等地举行庆祝活动,每年举行一小庆,十二年为一大庆.□ 六月

“丹伊得钦”(又称朝山节):六月四日,是释迦牟尼口授“四大真经”之日,朝佛,诵经,点灯.□ 七月

雪顿节: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节期四五天,雪顿意为“酸奶宴”,又叫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所以又称“藏戏节”.沐浴节:藏语叫“嘎玛日吉”(洗澡),在藏历七月六日到十二日举行.□ 八月

望果节:西藏人民渴望丰收的传统节日,在秋收前择吉日举行,历时一到三天,节日一过,便开始秋收.□ 九月

降神节:九月二十二日举行,人们朝佛,行善,诵经.□ 十月

仙女节:藏语称“摆拉旦珍”,十月十五日举行,有多种宗教活动.燃灯节:藏语称“葛登阿曲”,十月二十五日举行,这天是宗喀巴圆寂日,晚上各地俗家和寺院都在屋顶上点灯,寺院内举行宗教仪式.□ 十二月

驱鬼节:藏语称之为“古突”,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这一天各地寺庙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家家户户打扫卫生,驱鬼销灾,迎接新年.□ 除以上正规节日以外,藏历称每月初八,十五,三十这三天为“聂当杰松”,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唱哈节

唱哈节为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京族群众为了表达对海神和祖先的敬仰之情,在固定的活动场所——哈亭以“唱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的形式拜神祭祖。京族三岛各村举行节目的时间不尽相同,有的在农历六月初十,有的在八月初十,有的则在正月二十五,但都分迎神、祭神、唱哈、送神四个过程。

吃新节

吃新节是广西仡佬族和部分苗族、瑶族、壮族喜庆丰收的传统节日,有的在每年农历六月早稻抽穗将近成熟,也有的在晚稻黄熟时,按各地群众的习惯选择一天来过节。

端节

端节,水族群众又称借端、过端、吃端,是水族最大的节日,与汉族的春节一样隆重,广西境内大多数水族群众都过这个节日。

分龙节

分龙节又叫庙节,是毛南族一年一度盛大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五月间,过节的日期有两个,以毛南山乡的铁坳为界,南部的上南乡和中部的中南诸村,取亥日过节,北部的下南乡取辰(龙)日过节。

花炮节

花炮节是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融水和湖南通道等地侗、壮、苗、仫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五月十五、二月初二等。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主要活动是抢花炮

苗年

苗年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东南部分地区苗族的传统节日,融水苗族习惯以农历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二月十五日为过年期,一般从西北部的大年、拱洞等乡开始,沿东南方向各乡轮流举行。

牛魂节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乐业、隆林等地的壮族农民都要隆重庆祝牛魂节,罗城仫佬族和融水、资源等地苗族则叫“牛生日节”,时间提前到四月初八,但过节形式大同小异。

盘王节

盘王节是流行于广西、云南、湖南、广东等地瑶族群众纪念先祖的盛大传统节日,现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举行,一般三天三夜,也有长达七天七夜,可以独家独户,也可联户或同宗共放进行。坡会

坡会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各举行一次,最著名的地点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古龙坡。三月三

农历三月初三,是广西壮族群众一年一度的民歌盛会,百色、河池、柳州、南宁四个壮族聚居的地区,歌节活动丰富多采。

跳公节

跳公节,也称“跳弓节”,是广西那坡、云南富宁一带彝族最大的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古时凯旋而归的勇士;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各村屯过节的具体时间相差不多,都在农历四月上旬,内容有祭祖天地、神、祖先,宣讲本民族历史,跳舞唱歌、表演娱乐等。

跳坡

跳坡是苗族人民进行娱乐活动的节日;盛行于广西、云南、贵州的苗族地区。

鄂温克族的火神节

侗族林王节

我国许多地区都兴五月五日过端午节吃粽粑,为的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然而也有例外,贵州景屏县的寨母一带的侗家,就是六月辰日吃粽粑,为的是纪念当地的一个侗族农民起义领袖林王。寨母过节不仅包有一般大小的粽粑,还包有粗如大碗、两尺多长的大粽粑。传说当年林王领兵打仗时,常以粽粑作干粮,所以将粽粑包得又长又大。

拉祜族的节日

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主要的节日有葫芦节、春节、火把节、祭祖节、新米节、中秋节及清明节、端午节等

哈尼族矻扎扎节

我们红河州农历的6月中旬,也就是现在举行的红河哈尼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矻扎扎节。如同汉族过春节一样热闹隆重。

纳西族火把节

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起,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兴。

第五篇:协会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证券协会以深入学习、研究探讨证券知识和证券业发展为宗旨,召集广大喜爱证券方面学习研究的学生,共同学习、科学研究、积极探讨,牢固掌握证券理论知识,开展科学研究及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兴趣和社会活动才干,更多更好更全面地熟悉证券业,武装自己,服务社会。

目录

协会简介

协会宗旨

协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会员制度第三章 组织机构第四章 活动内容和场所第五章 资产管理

第六章 章程修改程序第七章 附 则

协会组织

组织关系内部组织

协会活动协会简介

协会宗旨

协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会员制度第三章 组织机构第四章 活动内容和场所第五章 资产管理

第六章 章程修改程序第七章 附 则

协会组织

组织关系内部组织

协会活动

展开 编辑本段协会简介

作为金融行业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证券业是金融领域最活跃的分支。纵观国外,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证券业源远流长。在上世纪随着工业化步入鼎盛,证券业获得迅猛发展。今天,以证券业为主要代表的世界金融业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一股巨大的力量,并逐渐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与国实力较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世界经济步入新的世纪,证券业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广泛的、甚至于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视,并将未来的国家实力较量和国民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山先生言: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应着全球金融业的不断进步和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在最近的十多年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速崛起,成为经济领域一支中坚力量,肩负起经济资源高效协调和民富民生的重要使命。顺应着全球证券业的繁荣,中国的证券业必将融入世界大势,并走向不断完善、大力发展的康庄大道!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中不断交替、至关重要的新兴力量,中国的证券业的各方面必将由大学生广泛参与进来,多数大学生的未来将不可逃脱地与证券业产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大学生将作为证券业引人瞩目、奋发有为的生力军走向这一绚烂的历史舞台。在中国,证券业被广泛著以高难度、高风险。由此,中国证券业的发展要求客观上向证券行业未来重要的参与者大学生提出了要求。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崇高的责任感和开拓精神,积极学习,努力进取,促进证券业,迎接证券业。编辑本段协会宗旨

协会接受共青团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团委学生工作委员会领导,接受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实验信息中心指导。协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学校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努力树立新时代新青年阳光活泼、自强不息的健康形象!编辑本段协会章程

北京科技大学证券协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一、本协会中文名称为北京科技大学证券协会,英文名称为USTB Securities Union,缩写形式为USTBSU。根据团市委学生社团的分类办法,属于学术研究型社团。

二、本协会接受北京科技大学校团委、团委学生工作委员会领导,接受经济管理学院实验信息中心指导。协会日常活动和管理由协会理事会负责。

三、协会宗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团结会员及广大同学深入学习金融证券理论知识,开展科学研究探讨及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兴趣,丰富校园文化,服务社会。

第二章 会员制度

一、入会条件和入会程序(1)凡对证券有兴趣、希望学习并付出努力,自愿接受本协会章程并同意遵守其规定的在校全日制学生均可向本协会提出入会申请;(2)填

写入会申请表,经协会理事会的审议讨论通过后获取会员资格;

二、会员的权利(1)会员有参与协会活动的权利;(2)会员在协会内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3)会员有对协会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进行监督的权利;(4)优先获得参加协会举办的各种活动的权利;(5)退会自由。

三、会员的义务(1)遵守协会章程,执行协会决议;(2)维护本协会的合法权益和声誉;(3)参加和支持协会的各项活动,承担并完成协会委托的工作;(4)积极、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协会需要的信息和资料;(5)积极向协会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四、会员退会(1)会员退会自由,退会应以书面形式向协会管理委员会提出;(2)对严重违反协会章程,损害协会名誉的会员,经协会理事会讨论批准,予以除名并取消会籍;对取消会籍和除名的会员,在协会内部进行通报。

第三章 组织机构

一、会员大会会员大会为本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会员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会员大会与会人员超过协会成员总数的半数,会议有效;决议须经与会人员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会员大会的职责:(1)通过或修改协会章程;(2)决定协会的工作方针、任务、活动项目;(3)审议并通过协会理事会工作报告;(4)选举、罢免协会理事会成员。会员大会于每学年年末召开一次,由上一届理事会提名,采用投票表决方式选举产生下一届会长、理事会委员;(5)研究决定其它有关重要工作。

二、理事会(1)理事会作为协会常设管理机构,拥有并承担对协会的各项活动的研究决定、监督、指导的权力和职责;(2)理事会会长由协会会长兼任并负责主持协会日常各项工作;(3)协会的副会长,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研讨实践部部长、副部长,外联部部长、副部长,宣传部部长、副部长在理事会内部产生;(4)由会长提名,由理事会决定副会长、部门第一负责人。(5)部门副职由该部门会长任命或第一负责人举荐并经会长任命。(6)会长、副会长及部门负责人若严重失职或滥用职权,由理事会四分之一以上人数提议,经协会理事会三分之二以上人数表决通过,可以撤销其任职资格。(7)在会员大会休会期间,理事会成员辞职或退会,由理事会会长指定代理委员,行使该委员职权。(8)协会理事会决议必须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之多数通过方有效。(9)理事会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三、会长和副会长会长对会员大会负责。会长任期一般为一届;特殊情况下可以连任,但不得超过二届;每届任期为一学年。副会长一般由3人组成,任期为一届,其主要职能是分管相应部门并协助会长完成相应的工作。会长的职能:(1)主持召开会员大会;(2)召

集和主持协会理事会日常工作例会;(3)检查会员大会和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4)提名并任命副会长、部门负责人;(5)在部门负责人出现空缺时,任命代理负

责人;(6)代表本协会签署重要文件。

四、部门设置为了充分体现协会的专业特点,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协会成立若干部门。办公室:负责协会内部各个部门的协作沟通,财务管理,会议组织工作,会议记录 以及协会各种资料的存档更新。实践研讨部:负责证券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并定期组织会员开展研讨和交流活动;联系有关专业老师和证券、基金、银行、期货等公司及其他相关单位,组织举办讲座、知识竞赛、辩论等;组织会员参加校内外实习培训、社会调查等学习实践活动。宣传部:负责协会的对外宣传工作、负责协会活动的宣传任务。外联部:外联部主要负责协会与本校和外校其他协会或组织部门的联系,协会运作资金的筹集,协会大型活动的运作。在必要时,协会邀请对协会发展有帮助的人担当顾问。

五、指导教师协会邀请专业教师,指导协会开展活动,包括开展相关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活动、为协会活动担任评委嘉宾等,为协会活动开展提供有效协助。协会邀请富有专业经验的专家教师等担任协会名誉主席。

第四章 活动内容和场所

(1)通过信息收集、整理,定期开展定期研讨和交流活动;(2)通过举办讲座、辩论、知识竞赛等提高会员的专业学习兴趣和水平;(3)不定期开展理论创作,出版理论成果,并积极参加各级相关竞赛活动;(4)鼓励有条件的个人进行证券投资。

(5)以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组织开展有关证券的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6)鼓励支持会员以组织或个人进行深入研究。(7)通过与校内外同类社团的交流以促进协会发展。

第五章 资产管理

一、经费来源(1)学校拨款以及特别经费支持;(2)社会及校内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赞助;(3)其他合法收入。

二、协会财务支出范围本协会经费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发展。经费支出包括(1)召开会议、举办活动的费用;(2)编印刊物、资料及宣传费用;(3)办事机构的日常办公经费;

(4)奖励各优秀协会成员;(5)协会工作所需要的其他经费开支。

三、协会财务制度(1)协会财务由办公室主任负责,两名财务人员具体负责;(2)协会任何支出需要凭票报销,并记录在案,原始票据要至少保留一年;(3)票据丢失需要向会长说明,由会长签字的票据证明代替原始票据存档;(4)超过二百元以上的支出须向理事会说明;(5)额度较大支出须报请理事会讨论通过;(6)资产来源属于学校拨款或者社会及个人捐赠资助的,必须向协会成员公布;(7)协会的资产属协会所有,任何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8)协会换届之前须接受团委学生社团工作委员会的财务审计;(9)协会的资产管理接受会员大会和团委学生社团工作委员会的监督。

第六章 章程修改程序

一、对本协会章程的修改,须经协会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大会审议;

二、本协会修改后的章程,在会员大会通过后,提交校团委相应管理部门审查,并报团委学生社团工作委员会登记备案。

第七章 附 则

一、本章程的解释权属协会理事会。

二、本章程自协会成立之日起生效。北京科技大学证券协会2008年06月01日编辑本段协会组织

组织关系

:协会接受共青团北京科技大学委员会、团委学生工作委员会领导,接受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实验信息中心指导。

内部组织

:办公室:负责协会内部各个部门的协作沟通,财务管理,会议组织工作,会议

记录 以及协会各种资料的存档更新。实践部:负责证券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并定期组织会员开展研讨和交流活动;联系有关专业老师和证券、基金、银行、期货等公司及其他相关单位,组织举办讲座、知识竞 赛、辩论等;组织会员参加校内外实习培训、社会

调查等学习实践活动。宣传部:负责协会的对外宣传工作、负责协会活动的宣传任务。外联部:外联部主要负责协会与本校和外校其他协会或组织部门的联系,协会运作资金的筹集,协会大型活动的运作。在必要时,协会邀请对协会发展有帮助的人担当顾问。编辑本段协会活动

一、定期组织会员,进行证券知识学习、讨论,并指定若干人对所学内容进行讲解和发表个人见解。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组方式有两种:1.分全体会员成15~20人的小组,每期指定3~5名会员对个人的学习研究成果进行讲解;2.由协会提出或会员提出若干学习研究课题,分配成组,会员自由选择课题小组,每期指定3~5名会员讲解所学内容。在讲解人个人讲解发表完毕,对于其讲解内容,小组其他人可以提出问题、个人看法,并且大家广泛参与讨论。个人讲解可以充分调动大家学习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每期活动尾段,可适当安排娱乐活动。

二、利用网络论坛、QQ群、证券沙龙和其他可利用平台,召集会员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并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对于QQ群频繁出现的问题话题可以移至网络论坛供大家广泛讨论;对于网络论坛的不足可部分由QQ群弥补:实现两者有益互补。个别次要会议,在条件许可前提下,可以放在QQ群召开,方便大家参与,节约大家时间,并且可以鼓励大家会议讨论的积极性,畅所欲言。

三、以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组织开展有关证券的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我,服务社会。暑期社会实践是每位学生必须完成的实践活动。会员们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针对广大股民的调查研究活动,熟悉中国股市现状;鉴于新股民投资的盲目性以及证券知识的缺失,可以针对不断涌现的新股民开展证券知识宣讲活动;其他切实可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四、组织会员积极参加股票网上模拟交易等实战训练,熟悉交易过程,体验行情发展。

五、对于在经济、时间、心理素质等方面有条件的会员,不反对其参与证券投资。

六、邀请教授、专家、知名人士开展证券专题讲座。协会尽力邀请包括首都各个高校,证券公司研究部门等单位的专家莅临,举办面向全校或全体会员的讲座,以拓展视野、提高学习研究水平。

七、鼓励支持会员以组织或个人形式进行深入研究,支持其申请创新研究项目等。

八、其他可实现的合法活动类型。

下载少数民族协会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少数民族协会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协会简介

    学习爱好者协会简介 我协会成立于2005年,这是一个为广大的积极进步的工职院学生提供的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几年来,协会在学院和学院老师的支持、辅导下,已经形成了适合自身特点......

    协会简介

    协会简介 中国艺术品收藏协会(英文名称:China Artwork Collection Association,缩写:CACA)是由国内多家收藏性企业、艺术品金融投资公司、画廊,艺术馆及艺术家等共同发起注册,是具......

    协会简介

    校棋艺协会简介 棋艺协会成立于2005年5月18日,原属于计科系(电子信息学院)的一个社团,在几届会长的带领和全体会员的努力下,本协会于2010年3月26日成功的晋升为校级社团,这一成就......

    少数民族用品协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

    少数民族用品协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年工作总结 (一)行业活动 1、对山东胶州特色经济区域的多家企业进行调研; 2、就宁夏轻工业发展规划及招商引资政策进行研究并与宁......

    少数民族文化节活动方案简介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化节之民族风情歌曲选拔赛活动方案按照校团委以及校学生会2010年工作安排,为了加强民族间历史渊源、自然情况、民族习俗以及歌曲艺术等方面的......

    红河县世居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简介

    红河县世居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简介 在云南省红河县,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祭祀活动有很多,每个节日、活动的来历,都有一个美丽神奇的传说,都与信仰,万物有灵相关。 一、哈尼族 1、姑......

    同乡协会简介

    河北工程大学同乡协会简介 河北工程大学同乡协会,是河北工程大学校团委领导下的一个独立的学生组织。由河北工程大学协会成员组成的一个非营利性团体。其宗旨是①为大一新生......

    动漫协会简介(范文大全)

    动漫协会简介 共青团齐齐哈尔大学委员会 齐齐哈尔大学社团联合会 动漫协会 齐齐哈尔大学动漫协会 动漫协会是由热爱动漫的爱好者在校园、城市中组织的有关于动漫周边的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