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的研究》科研课题成果公报详解

时间:2019-05-14 07:1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的研究》科研课题成果公报详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的研究》科研课题成果公报详解》。

第一篇:《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的研究》科研课题成果公报详解

2014年度“卓越课堂建设”县级一般专项课题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课题批准号2014xy015

成 果 公 报

垫五中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组 2016年12月10日 1 / 8

重庆市垫江第五中学校县级科研课题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研究》

成果公报

课题批准号:2014xy015 课题类别:县级科研课题

课题负责人:刘青海(重庆市垫江第五中学校)课题顾问:杨正军

主研人员:张敏、夏于权、尹茂生、陶安波、唐中华、熊书祥 协研人员:石勇、张开华、程波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困生”是指由于各自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这类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可得到转化,他们属于“学业不良者”的一部分。我校是一所农村高完中,高中学生的基础差,物理学科也是高中各学科中较难的一门,因此在我校物理学困生在班级占比很高,优生班达到50%以上,平行班达到80%以上,为了实现课堂的高效,对这部分的学生的转变势在必行。我们物理高中学科组通过问卷、跟踪、分析问题、采取措施、付诸实践、形成方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让跟多的学生喜欢物理,让更多的学生的物理素养得以提高,尽可能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让物理课堂真的变得高效。我校高中物理组确立《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研究》主要研究的方向是:

/ 8

一、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调查学困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分析学困生的成因,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客观因素。

2.根据调查情况研究提出转化途径,针对各个途径的有效性程度进行评估提出有效性转化策略。

3.结合本校新课堂改革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转化策略。4.跟踪学困生成长经历,总结能有效地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经验。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即查阅相关文献,便研究边学习;

2、调查、问卷法:对学困生的类别和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3、用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法

4、行动研究:设计一系列教学方案,研究通过学困生辅导和转化过程中心理变化与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二、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物理学困生的成因:(1)与学习物理有关的相关学科基础较差学(2)习物理的方法不当(3)学习物理的动机缺乏(4)意志薄弱(5)被动偏科或有意偏科(6)成长环境中的家庭环境,父母文化程度低,父母的不良行为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气氛不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环境恶劣,家庭缺乏温暖,不当激励、过分期望等。3 / 8

班级环境。(7)学校教育方面,高考指挥棒,片面最求升学率,忽视学困生的发展;(8)教师的教学手段、观念陈旧,片面追求分数,对学困生没有因材施教;(9)教学要求过高,练习考试难度过高,学生难有成功体验而失去信心等。

(二)对策与建议

根据调查提出针对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从各个方面分别提出具体的转化策略

1、从学生在学校上物理课,学习新课的六个基本环节预习、上课、复习、作业、质疑、小结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转化策略

2、从学生学习掌握物理知识过程来提出了具体的转化策略(1)读透教材,落实基础知识⑵抓住课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⑶抓住网络建立,形成知识体系,联系生活实际⑷抓住题目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⑸掌握应试技巧,发挥最佳水平

3、从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思想和途径上来说学物理的策略

⑴改变观念 ⑵观察生活 ⑶大胆猜想 ⑷模型归类 ⑸解题规范 ⑹知识分层

4、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上来说学物理的策略

/ 8(1)重视三个基本(2)适量做题(3)熟悉若干种典型模型(4)学会作图(5)播放过程(6)多做比较(7)读书百遍,其义自现。(8)理清过程,数理结合(9)独立做题,建错题集。

5、从快速提高物理成绩上来说学物理策略

(1)早起自问:上学路上的十分钟

(2)睡前三思:睡前十分钟

6、从基础差如何提高物理成绩上来说学物理策略

⑴把基础巩固牢固 ⑵学会运用基础知识

7、从如何做物理习题上来说学物理策略

(1)要明确完成课后作业的目的:巩固课堂所学,进一步巩固考点。

(2)平时做作业学困生给自己限定时间,提高解题速度。

(3)注意前面知识点的复习。

(4)课下做作业有问题就要多与周围小伙伴们交流。

8、学物理看课本与做题要结合(1)从习题到课本。

(2)从课本到习题。

9、高三物理学困生学物理做题有讲究

(1)题量要适量(2)难度讲究“最近发展区”(3)题型要求典型

10、从如何应付考试上来说学物理的策略

/ 8 试卷答题的主要环节:正式答题前(拿到试卷)-----答题过程中---答题基本结束(检查阶段)分别提出对应策略

建议:

物理学困生的转化,不是光靠物理老师就能实现真的转化,学困生的转化过程是艰难和曲折的,会受到诸如社会、家庭环境、父母教育、班级的管理,其他相关学科能力的提升、社会学校的评价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从而提出以下部分建议:(1)教委学校领导的考核机制应该发生转变(2)学校要多开展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积极影响活动。(3)教师的教学任务不能太大,反务需,提倡务实。(4)学困生的转化要与班级的管理和制度的完善相结合。(5)学困生的转化是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提倡赏识教育。

三、成果影响与效益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一套对物理学困生转化行之有效的方案,其中包括学困生的成因、跟踪调查方案、实施转化策略等。为以后农村高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在转化物理贫困生提供了借鉴和理论指导。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对学困生的成因的研究,找到了高中物理学困生的很多共性,也为物理教师在学情分析中,常常忽略的部分做了更好的解释,让教师的教学更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通过实施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对学生影响明显。(1)扭转了学困生怕物理、畏惧物理的心理,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真正提高。(2)学困生的学习质量在不断提升,成绩喜人

/ 8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让教师在各个方面产生大的影响。(1)切实扭转了教师的物理思想和教学行为,重视了学困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通过试验,课题组的老师们初步探索了转化学困生的策略,使物理教学效果明显从而显示出教育教学的创新活力。(3)加强了合作研究,促进了研究的实效。(4)通过课题的顺利开展我校物理组从中获得巨大收获,由此也辐射到其他学科组,在全校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教师的教研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5、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明显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升。(1)学困生主动学习物理态度发生了转化。(2)活跃了课堂氛围,学困生参与教学的各项环节,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3)学困生体验成功快乐,逐步喜欢学习,学习兴趣得到提高。(4)学生展示彰显个性,学会合作交往,表现力普遍得到提高。

6、本课题的研究推动了学校的教学工作,班级的管理工作。通过课题的深入,被实验的几个班级体,班风正、学风浓,对比变化非常明显,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中,也存在对学生的好习惯的培养、心理问题的疏导、学习方法的培养,并非只是对物理学科有用,其实对学生的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有帮助。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是很有益的。

四、改进与完善

通过我校高中物理组全体教师经过长达两年的方方面面的研究,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基本成熟的学困生转化理论体系,通过实践,也体现出可行性,也表现一定的实际效果。但是无论从理论的成熟、实 7 / 8 践的难度、实施的有效性、等多方面都有不足。例如:

1、理论只是初步成型,还有很多的不成熟,和完善,一些策略需要还要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

2、由于调查对象和研究范围的局限性,采集的信息确乏广度和深度,要大面积的推广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研究过程可能粗糙,在实践中跟踪的学生较少,容易出现片面性。

3、物理学困生的转化中,没有能充分配合其他学科和班主任。物理学困生转化其他学科学困生的成因有很多的共性,转化还受到了诸如班风、学风、数学水平、语言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只有在共同作用下转变效果才明显等。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经过大家的积极努力,我课题组成功成功的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方案,在研究的过程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效果较好,学生教师得以共同提高,课堂效果得以提升,同时获取了很多典型案例,对我校全面推开课堂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真正的践行着新课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理念。

重庆市垫江第五中学校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课题组

/ 8

第二篇:《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的研究》科研课题工作报告(终稿)

2014“卓越课堂建设”县级一般专项课题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课题批准号2014xy015

工 作 报 告

垫五中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组 2016年12月10日 1 / 13

2014“卓越课堂建设”县级一般专项课题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垫五中“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题研究组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于2014年9月23日被垫江教委确定为2014“卓越课堂建设”县级一般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2014xy015。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在各级各位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在县教育规划办的科学管理和大力支持下,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和课题组研究人员的潜心研究下,于2016年十一月结束了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一.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以及课题研究的管理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1.充分了解我县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现状,增强必要性。让课题组成员走进学困生、和学困生交谈、研究学困生。了解学困生的一些生活、学习现状,增强开展课题研究的紧迫感。

2.深刻认识本课题的意义,增强重要性。

课题组认识到,“物理学困生”是学校教育在特定环境下的产物,“物理学困生”的培养转化是教育人的责任。只有开展好这一工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开展好此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并带动其他工作。3.广泛调动参研人员激情,增强积极性。

一是针对农村高中学校的物理学困生展开研究,狠抓“物理学 2 / 13

困生” 学困成因这一薄弱环节。二是在常态下开展研究,找到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并在不断改进中实施转化策略。三是强化课题研究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参研人员的积极性。

(二)、健全机构,确保实施

1、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课题的领导。

组 长:谭克川(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成 员:夏于权(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教科处主任)

余小华(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教科处副主任)刘青海(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课题负责人)张 敏(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课题秘书)

夏于权任领导小组常务理事,负责协调,确保研究工作落实。2.成立指导小组,加强对课题的理论指导。组 长:杨正军(重庆市垫江县课题规划办专家)

成 员:邹咏华(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学校教学副校长)

夏于权(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教科处主任)余小华(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教科处副主任)通过指导组远程或面对面指导,确保课题研究方向正,目标明,方法好,效果优。每学期至少一次指导学习。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刘青海(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课题负责人)成 员:张 敏(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课题秘书)

陶安波(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一级教师)

/ 13 尹茂生(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一级教师)夏于权(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熊书祥(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初级教师)唐中华(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一级教师)

(三)落实管理,注重实效

1、搞好调查,确立研究目标。课题组深入教室、寝室、社区、家庭科研单位,了解物理学困生的学习现状,重点发现问题,确立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

2、组织培训,提高参研素质。一是邀请重庆市教科院、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的专家来县培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优化操作技巧。二是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三是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专题研讨会4次,就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做反复讨论。

3、确定研究对象,落实研究任务。为了确定研究观察点,课题组确定了研究对象,做到逐个落实任务,观测有的放矢。

4、积极开展活动,推动课题研究

①开展了“互帮互学”活动。让班上研究的对象(物理学困生)和物理成绩或物理兴趣特浓的学生结对,互帮互学。从活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②开展了“生活中物理的追寻”的活动。让他们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去体验物理。学习物理。老师们从活动中却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 13 ③开展了“物理学困生形成缘由大讨论”,这个活动不仅让老师参加,还让学生也参加。通过讨论,老师们在争论中明确了许许多多物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同时也凸显出许许多多改变学困生学习物理的策略;学生也明白了许多学习物理的方法和策略。

5、激励评价,促进研究深入。一是县学校以文件形式规定县级课题在学校工作质量考核制度和办法,教师个人职称聘任等方面有考核分值,教师和学校的积极性都高。二是课题组制定了考核奖励机制,在评职、晋级、考核、职称聘任等方面有优先。三是鼓励课题组成员大胆创新,特别鼓励出成果,课题组有专项经费奖励。四是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优先考虑课题组成员。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激发了参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研究效果。

6、总结经验,及时推广交流。在各阶段的工作中,课题组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亮点,并及时宣传推广这些活动,促进了课题组的成果形成。

(四)形成实验成果

课题组在全面调查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现状,认真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收集了大量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基础上,在应用与验证实践和创新中总结出了《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和《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方法大全》。经实验跟踪考核方法和策略都很适用,对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效果突出,经验、方法、策略在本校很快推广,并逐渐向校外延伸。

二.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5 / 13

1.召开开题会。2014年10月 日,在垫江五中学术报告厅举行了开题会。县教育科学规划办、教委部分领导、课题研究专家、学校校长等领导、课题组躯体成员等同志参加会议。出席了会议。

开题会上,县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田应海宣读立项文件;卢卫平、杨正军等专家作了课题论证。开题会隆重热烈,分别在垫江日报、垫江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2、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初步对策。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开题后,课题组马上召开了课题组会议,研究了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特别是安排了课题研究的第一步研究内容——现状调查。调研分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并在全校200名高中物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了20%作为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困难现状、形成缘由、以前教师和学生用了什么方式方法来改变学困生的现状等共计35条。

②教师问卷调查。对全校高中物理教师印制发放了13张调查问卷,问卷中对13个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

③召开座谈会。

对各类学生,按物理成绩、爱好、男女分别选了具有一定代表的学生和教师,召开了座谈会,讨论了研究的问题和畅谈了研究的意图和目的。

最后,课题组形成了六仟多字的调研报告,课题组共研究决策。根据调研报告的分析,2014年12月2日,课题组召开工作会,讨 6 / 13

论并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初步对策。

3、分解研究任务。

根据课题及课题组成员的具体情况,对研究工作做了适当的分工。具体任务见《实施方案》。

4、细化研究内容,保证研究实效。

(1)调查学困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分析学困生的成因,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交谈的方式)通过调查分析把握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真实、具体情况。

首先,由课题组研制一个开放式的教师问卷,对物理教师进行调查,要求他们写出一个他认为最典型的多个学困生,写出推荐的理由5~10条,分析他产生学困的原因。

然后,课题组编制出“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业情况调查表”,并在学生中进行调查。课题组经过分析归类后,再编制学生问卷,发给所调查“学困生”填写,主要内容是学困生自我总结学习物理困难的成因。再次范围扩大化,让班级中自我感觉物理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问卷,课题组确定哪些是我校学生所共同具有的。

然后,课题组进行分析,所得结论作为进一步实施学困生的转化的依据。同时还通过现有的资料对学困生进行研究;收集学生的成绩、班主任评语和德育处的档案进行分析。

最后,课题组确定出具有代表性的班级,和典型困难的学生名单,并建立成长档案,跟踪调查、分析、转化获得成果。

/ 13(2)根据调查情况研究提出转化途径,针对各个途径的有效性程度进行评估提出有效性转化策略。

掌握典型的学困生的材料。建立学困生的档案。对学生的学习历史、成长历史、家庭现状有清晰的了解,对学生物理成绩滞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该生的特长、爱好是什么,每一个学生学习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事件是什么。都要一一记于心中,为科学转化学困生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而提出有效性转化策略。

(3)结合本校新课堂改革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转化策略。①结构性预习评价单子中要体现基础性、方法指导性、层次分明性。课题组配合物理任课教师通过对评价单制作的研究,去寻找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和注重层次的平衡点。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制作出有效可行的评价单。

②优化教学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课题组为典型困难学生建立个人学科成长档案,结合小组评价结合自我评价结合教师评价。以肯定性评价结合意见性评价实施转化。找到一条具有可行性的评价方案。

③优化课堂结构。设立有利于学困生发展的学习要求,探究式教学。分层设计、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和同桌互助等等。对学困生,应提出层次感清晰的不同的分层目标、分层评价,以在分层施教中,达到分层提高,让学困生学有所得。课题组探讨出具备可行性的结构体系。

④加强学法指导,开展物理学法介绍和名人学法故事讲座;采取 8 / 13 个别辅导和集体帮教相结合的措施;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据物理学困生的不同类型,制订学生的基本学习常规,通过严格的训练,认真的检查落实,达到优化学习方法的目的,课题组定期组织总结转化效果。

(4)跟踪学困生成长经历,总结能有效地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经验。

①注重数据。课题研究中注重数据的手机,第一手材料的收集。研究过程中就尽量事实说话。不能用教师的主观臆断来作为依据。课题组要认真准备、精心安每次的分析调查,不能草草做一下,走过场,②注意分层次推进中的过程总结。体现到在过程总的收获、效果、规律问题、存在的必要性、遇到的困难等因素。

③注重对比性的探讨,横向的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注重总结出转化学困生的手段和措施。

5、召开各阶段工作会,落实研究工作。2014年12月5日,课题组召开第一阶段工作会,标志课题研究正式启动。此次会议,一是布置了调研工作,二是组织学习了课题的实验方案,三是安排了调研活动,四是通过了第一阶段工作计划。2015年4月,课题组在学校教科处的统一安排与指导下进行了课题中期总结会,会上课题组总结了前半段时间的研究工作中所做的研究,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了后期研究工作的具体事宜等。在2016年5月,召开了课题后期研究工作会,指出后期该研究工作的重点以及结题相应准备工作。

6、设立物理学困生服务站。目的及时是解决学困生面临的问题。

/ 13

7、召开中期成果报告会,及时调整思路。

在课题研究进入到2015年4月时(课题实施中期研究阶段)课题在学校教科处的组织下,发出了召开中期报告会的通知,课题组认真准备。于2015年4月,中期报告会在学校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来自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学校其他课题研究人员、学校领导等4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展出了部分课题资料,课题组宣读了中期报告,教科处主任余小华、校长谭克川对本次中期报告会的成功举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课题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大家的建议,课题组庚即召开工作会,及时梳理了前阶段的工作成绩,调整了后续研究的新措施。

8、召开结题工作布置会。

2016年11月14日,学校问天楼五楼召开了结题工作布置会。会上,由课题组负责人刘青海总结了前几个阶段的工作,组织学习了垫江县教育科学规划的结题具体要求。提出了课题组的工作目标。使结题工作规范化、系列化。

三.研究成果

(一)最终成果

1、摸清了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学习物理有关的相关学科基础较差、学习物理的方法不当、学习物理的动机缺乏、意志薄弱、被动偏科或有意偏科等等诸多因数。《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调查分析报告》对此有详细的说明。

2、研究总结除了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策略。是研究成果 10 / 13

的重要和主要部分,他分八个不同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各种情况下,物理学困生如何学习,应掌握的方法。这些策略以论文《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和《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方法大全》的形式表现出来,详细叙述了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途径和较为具体的策略。

(二)阶段成果: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采纳、转载、引用、实践情况等。

1、《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

《井边教研》

课题组

2、《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方法大全》

《井边教研》

课题组

4、《新课程背景下一道错解题的教学思考》 夏于权

重庆市教育科学院 2016.04.15

5、《综合解决课设计的实践探索》

夏于权

垫江教育委员会网站

6、《教师是一只青蛙》

夏于权

《今日教育》2012.04 ISSN 1009-9867 CN 50-1131/G4

7、《巧解抛沙袋问题》

唐中华

《学习方法报〃〃理化周刊》2008.3.10

8、《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困惑与实现途径》

唐中华 2016年4月十二届基础教育论文大赛获三等奖。

9、《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要点及考点》

唐中华

2009.7.28 《考试报》51-119 刊号:cn46-0008

10、《浅谈物理电学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

刘青海

2016年4月十二届基础教育论文大赛获二等奖。

11、《如何提高物理课堂凝聚力》 陶安波 《创新教育导刊》 2010.09

12、《谈课改模式下的高中物理课堂中学生的高度参与》 尹茂生 《井边教研》2015.04

13、《从物理高考试题中看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物理思想》 张敏 2015年04月十一届基础教育论文大赛获二等奖。

四、研究的体会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在各级各位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在县教育规划办的科学管理和大力支持下,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和课题组研 11 / 13 究人员的潜心研究下,于2016年十一月结束了研究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找到了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找到了农村高中学困生转化的对策;在不断的追踪调查和验证中对策略的优化和改进,使得对策有了一定的普适性和推广性。这对与我们的教师来说,可以从中得到教学依据,使他们有法可依,有距可用。当然,成因和对策可能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约有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用这些对策时,不要死板硬套,具体问题也要具体分析,灵活应用。这同时也要求我们,成因分析和对策的不断深化和完善是不能因结题而停止的。

五、研究变更情况

1、课题负责人:无更改

2、课题主研人:原 石勇 现 熊书祥

3、研究内容:无更改

4、成果形式:无更改

5、管理单位:无更改

6、完成时间:原结题时间2017、06 现 预计结题时间2017、03 六.经费决算 为了保证课题的研究的顺利进行,县教委对该课题进行了投入,学校也制定并投入了形影的政策和经费,为课题的正常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后勤保障,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对本课题的高度重视。

经费开支项目如下:

/ 13

1、咨询论证费:4000元

2、考查学习费:4200元

3、文印资料费:4200元

4、会议开支费:3600元

5、资料费:3600元

6、管理费:3500元

7、其他2700元。

整个课题研究的费用合计:25800元。

垫五中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组

2016.11.10

/ 13

第三篇:《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的研究》科研课题工作报告(共)

2014“卓越课堂建设”县级一般专项课题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课题批准号2014xy015

工 作 报 告

垫五中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组 2016年12月10日 1 / 12

2014“卓越课堂建设”县级一般专项课题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垫五中“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题研究组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于2014年9月23日被垫江教委确定为2014“卓越课堂建设”县级一般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2014xy015。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在各级各位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在县教育规划办的科学管理和大力支持下,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和课题组研究人员的潜心研究下,于2016年十一月结束了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一.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1.充分了解我县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现状,增强必要性。让课题组成员走进学困生、和学困生交谈、研究学困生。了解学困生的一些生活、学习现状,增强开展课题研究的紧迫感。

2.深刻认识本课题的意义,增强重要性。

课题组认识到,“物理学困生”是学校教育在特定环境下的产物,“物理学困生”的培养转化是教育人的责任。只有开展好这一工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开展好此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并带动其他工作。3.广泛调动参研人员激情,增强积极性。

一是针对农村高中学校的物理学困生展开研究,狠抓“物理学 2 / 12

困生” 学困成因这一薄弱环节。二是在常态下开展研究,找到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并在不断改进中实施转化策略。三是强化课题研究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参研人员的积极性。

(二)、健全机构,确保实施

1、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课题的领导。

组 长:谭克川(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成 员:夏于权(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教科处主任)

余小华(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教科处副主任)刘青海(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课题负责人)张 敏(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课题秘书)

夏于权任领导小组常务理事,负责协调,确保研究工作落实。2.成立指导小组,加强对课题的理论指导。组 长:杨正军(重庆市垫江县课题规划办专家)

成 员:邹咏华(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学校教学副校长)

夏于权(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教科处主任)余小华(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教科处副主任)通过指导组远程或面对面指导,确保课题研究方向正,目标明,方法好,效果优。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刘青海(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课题负责人)成 员:张 敏(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课题秘书)

陶安波(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一级教师)

/ 12 尹茂生(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一级教师)夏于权(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熊书祥(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初级教师)唐中华(重庆市垫江县第五中学校 中学物理一级教师)

(三)落实管理,注重实效

1、搞好调查,确立研究目标。课题组深入教室、寝室、社区、家庭科研单位,了解物理学困生的学习现状,重点发现问题,确立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

2、组织培训,提高参研素质。一是邀请重庆市教科院、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的专家来县培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优化操作技巧。二是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三是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专题研讨会4次,就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做反复讨论。

3、确定研究对象,落实研究任务。为了确定研究观察点,课题组确定了研究对象,做到逐个落实任务,观测有的放矢。

4、积极开展活动,推动课题研究

①开展了“互帮互学”活动。让班上研究的对象(物理学困生)和物理成绩或物理兴趣特浓的学生结对,互帮互学。从活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②开展了“生活中物理的追寻”的活动。让他们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去体验物理。学习物理。老师们从活动中却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 12 ③开展了“物理学困生形成缘由大讨论”,这个活动不仅让老师参加,还让学生也参加。通过讨论,老师们在争论中明确了许许多多物理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同时也凸显出许许多多改变学困生学习物理的策略;学生也明白了许多学习物理的方法和策略。

5、激励评价,促进研究深入。一是县学校以文件形式规定县级课题在学校工作质量考核制度和办法,教师个人职称聘任等方面有考核分值,教师和学校的积极性都高。二是课题组制定了考核奖励机制,在评职、晋级、考核、职称聘任等方面有优先。三是鼓励课题组成员大胆创新,特别鼓励出成果,课题组有专项经费奖励。四是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优先考虑课题组成员。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激发了参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研究效果。

6、总结经验,及时推广交流。在各阶段的工作中,课题组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亮点,并及时宣传推广这些活动,促进了课题组的成果形成。

(四)形成实验成果

课题组在全面调查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现状,认真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收集了大量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的基础上,在应用与验证实践和创新中总结出了《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和《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方法大全》。经实验跟踪考核方法和策略都很适用,对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效果突出,经验、方法、策略在本校很快推广,并逐渐向校外延伸。

二.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5 / 12

1.召开开题会。2014年10月 日,在垫江五中学术报告厅举行了开题会。县教育科学规划办、教委部分领导、课题研究专家、学校校长等领导、课题组躯体成员等同志参加会议。出席了会议。

开题会上,县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田应海宣读立项文件;卢卫平、杨正军等专家作了课题论证。开题会隆重热烈,分别在垫江日报、垫江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2、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初步对策。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开题后,课题组马上召开了课题组会议,研究了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特别是安排了课题研究的第一步研究内容——现状调查。调研分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并在全校200名高中物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选取了20%作为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困难现状、形成缘由、以前教师和学生用了什么方式方法来改变学困生的现状等共计35条。

②教师问卷调查。对全校高中物理教师印制发放了13张调查问卷,问卷中对13个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

③召开座谈会。

对各类学生,按物理成绩、爱好、男女分别选了具有一定代表的学生和教师,召开了座谈会,讨论了研究的问题和畅谈了研究的意图和目的。

最后,课题组形成了六仟多字的调研报告,课题组共研究决策。根据调研报告的分析,2014年12月2日,课题组召开工作会,讨 6 / 12

论并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初步对策。

3、分解研究任务。

根据课题及课题组成员的具体情况,对研究工作做了适当的分工。

4、细化研究内容,保证研究实效。

(1)调查学困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分析学困生的成因,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的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交谈的方式)通过调查分析把握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真实、具体情况。

首先,由课题组研制一个开放式的教师问卷,对物理教师进行调查,要求他们写出一个他认为最典型的多个学困生,写出推荐的理由5~10条,分析他产生学困的原因。

然后,课题组编制出“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业情况调查表”,并在学生中进行调查。课题组经过分析归类后,再编制学生问卷,发给所调查“学困生”填写,主要内容是学困生自我总结学习物理困难的成因。再次范围扩大化,让班级中自我感觉物理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问卷,课题组确定哪些是我校学生所共同具有的。

然后,课题组进行分析,所得结论作为进一步实施学困生的转化的依据。同时还通过现有的资料对学困生进行研究;收集学生的成绩、班主任评语和德育处的档案进行分析。

最后,课题组确定出具有代表性的班级,和典型困难的学生名单,并建立成长档案,跟踪调查、分析、转化获得成果。

/ 12

(2)根据调查情况研究提出转化途径,针对各个途径的有效性程度进行评估提出有效性转化策略。

掌握典型的学困生的材料。建立学困生的档案。对学生的学习历史、成长历史、家庭现状有清晰的了解,对学生物理成绩滞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该生的特长、爱好是什么,每一个学生学习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事件是什么。都要一一记于心中,为科学转化学困生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而提出有效性转化策略。

(3)结合本校新课堂改革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转化策略。①结构性预习评价单子中要体现基础性、方法指导性、层次分明性。课题组配合物理任课教师通过对评价单制作的研究,去寻找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和注重层次的平衡点。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制作出有效可行的评价单。

②优化教学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课题组为典型困难学生建立个人学科成长档案,结合小组评价结合自我评价结合教师评价。以肯定性评价结合意见性评价实施转化。找到一条具有可行性的评价方案。

③优化课堂结构。设立有利于学困生发展的学习要求,探究式教学。分层设计、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和同桌互助等等。对学困生,应提出层次感清晰的不同的分层目标、分层评价,以在分层施教中,达到分层提高,让学困生学有所得。课题组探讨出具备可行性的结构体系。

④加强学法指导,开展物理学法介绍和名人学法故事讲座;采取 8 / 12 个别辅导和集体帮教相结合的措施;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依据物理学困生的不同类型,制订学生的基本学习常规,通过严格的训练,认真的检查落实,达到优化学习方法的目的,课题组定期组织总结转化效果。

(4)跟踪学困生成长经历,总结能有效地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经验。

①注重数据。课题研究中注重数据的手机,第一手材料的收集。研究过程中就尽量事实说话。不能用教师的主观臆断来作为依据。课题组要认真准备、精心安每次的分析调查,不能草草做一下,走过场,②注意分层次推进中的过程总结。体现到在过程总的收获、效果、规律问题、存在的必要性、遇到的困难等因素。

③注重对比性的探讨,横向的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注重总结出转化学困生的手段和措施。

5、召开各阶段工作会,落实研究工作。2014年12月5日,课题组召开第一阶段工作会,标志课题研究正式启动。此次会议,一是布置了调研工作,二是组织学习了课题的实验方案,三是安排了调研活动,四是通过了第一阶段工作计划。2015年4月,课题组在学校教科处的统一安排与指导下进行了课题中期总结会,会上课题组总结了前半段时间的研究工作中所做的研究,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了后期研究工作的具体事宜等。在2016年5月,召开了课题后期研究工作会,指出后期该研究工作的重点以及结题相应准备工作。

6、设立物理学困生服务站。目的及时是解决学困生面临的问题。

/ 12

7、召开中期成果报告会,及时调整思路。

在课题研究进入到2015年4月时(课题实施中期研究阶段)课题在学校教科处的组织下,发出了召开中期报告会的通知,课题组认真准备。于2015年4月,中期报告会在学校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来自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学校其他课题研究人员、学校领导等4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展出了部分课题资料,课题组宣读了中期报告,教科处煮热余小华、校长谭克川对本次中期报告会的成功举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课题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大家的建议,课题组庚即召开工作会,及时梳理了前阶段的工作成绩,调整了后续研究的新措施。

8、召开结题工作布置会。

2016年12月14日,学校问天楼五楼召开了结题工作布置会。会上,由课题组负责人刘青海总结了前几个阶段的工作,组织学习了垫江县教育科学规划的结题具体要求。提出了课题组的工作目标。使结题工作规范化、系列化。

三.研究成果

1、摸清了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学习物理有关的相关学科基础较差、学习物理的方法不当、学习物理的动机缺乏、意志薄弱、被动偏科或有意偏科等等诸多因数。

2、研究总结除了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策略。是研究成果的重要和主要部分,他分八个不同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各种情况下,物理学困生如何学习,应掌握的方法。这些策略以论 10 / 12

文《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和《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方法大全》的形式表现出来,详细叙述了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途径和较为具体的策略。

四、研究变更情况

1、课题负责人:无更改

2、课题主研人:原 石勇 现 熊书祥

3、研究内容:无更改

4、成果形式:无更改

5、管理单位:无更改

6、完成时间:原结题时间2017、06 现 预计结题时间2017、03 五.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采纳、转载、引用、实践情况等。

1、《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

《井边教研》

课题组

2、《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走出困境的方法大全》

《井边教研》

课题组

4、《新课程背景下一道错解题的教学思考》 夏于权

重庆市教育科学院 2016.04.15

5、《综合解决课设计的实践探索》

夏于权

垫江教育委员会网站

6、《教师是一只青蛙》

夏于权

《今日教育》2012.04 ISSN 1009-9867 CN 50-1131/G4

7、《巧解抛沙袋问题》

唐中华

《学习方法报〃〃理化周刊》2008.3.10

8、《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困惑与实现途径》

唐中华 2016年4月十二届基础教育论文大赛获三等奖。

9、《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要点及考点》

唐中华

2009.7.28 《考试报》51-119 刊号:cn46-0008

10、《浅谈物理电学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

刘青海

2016年4月十二届基础教育论文大赛获二等奖。

/ 12

11、《如何提高物理课堂凝聚力》 陶安波 《创新教育导刊》 2010.09

12、《谈课改模式下的高中物理课堂中学生的高度参与》 尹茂生 《井边教研》2015.04

13、《从物理高考试题中看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物理思想》 张敏 2015年04月十一届基础教育论文大赛获二等奖。

垫五中

/ 12

2016.12.10

“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组

第四篇: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沂南县双堠镇初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校地处沂南县西南山区双堠镇,205国道旁,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普通初中,近年来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我们农村中学,大量优质生源被县城学校抢走,生源质量较差,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孩子”增多,从而不可避免地使相当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行列。学校现有班级18个,学生800余人,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延伸,这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困难,各年级中“学困生”的人数明显增长,“学困生”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从近两年的调查表明,有20%左右的学生在学习上跟不上教学进程,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学习不得要领,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奇差,达不到教学要求。“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不仅影响这一群体学生自身的成长,而且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难度,“学困生”问题已成为学校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学困生”的研究对于教育者而言是一个大课题,其针对性和解决问题的现时性是我们教育者必须面对的。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等生和优秀生的层面上的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关心“学困生”,充分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对“学困生”的帮助,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中学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前提,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优秀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就更有其重要意义。如何转化好学习困难学生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难题,也是教师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可以说,转化好“学困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实现“教育公平”,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学困生”的涵义

1、“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仅限于学业方面,专指那些学习困难或学业失败或偶尔有些不太规矩的学生。本课题组假定“学习困难”,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学困”是相对的、可变化的。“学困”的鉴定具有直观性和综合性的特性。在新课程视野下,我们对初中“学困生”的界定:(1)初中学生智力水平正常,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达不到“新课程标准”之基本要求。(2)在学校组织的历次考试中各门功课不几个或单科成绩在50分以下的学生。

2、学科发展不均衡的优秀学生也应纳入“学困生”范畴。

很多研究者认为,“学困生”只是学生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不属于“学困生”范畴。我们课题组在讨论“学困生”概念时也一度产生困惑。我们注意到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各门学科均处于落后状态。这类学生基本不能顺利完成初中学习任务,难以通过初中学段毕业水平测试,而且往往伴随有行为不良、思想不端甚至心理异常等问题。对这类学生界定为“学困生”大家没有异议。但我们发现,总成绩合格以上,但某学科相对于各学科总成绩而言呈落后状态的学生,也是教师要转化的对象,并且这一类学生在数量上要多于前一类学生。他们的特点是有跛腿学科,跛腿学科成为该生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如果该生能在跛腿学科上有所作为,那么他的总体成绩将有一个大的飞跃。对这类学生是否纳入“学困生”的范畴呢?经过慎重思考,课题组达成一致意见:把有薄弱学科的学生纳入研究范畴。即:总成绩达到合格标准,但有某一学科的成绩相对于各学科总成绩而言呈落后状态,明显低于自身发展的正常水平,这类学生也需要教师进行转化。由于学生不可能都全能全才,他们总会在某一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即使优秀学生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学困生”。因此,我们课题组对“学困生”这一概念的理解比较宽泛,拓展了“学困生”的范围。其定义为:总成绩没有达到合格标准以及总成绩在合格以上但某学科成绩相对于总成绩而言呈落后状态的学生。

(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学困生”转化的策略是指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或发挥其特长带动相关学科发展的策略和方法。通过探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寻找学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发展过程,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探索形成“学困生”的原因,在“学困生”的管理、教学两方面形成系统的教育模式。纠正教师不良的育人观,挖“学困生”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探索“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探求转化“学困生”的根本途径,并且使“学困生”尽可能地转化,使之在学校内留得住,学有目标,学有信心,发挥出自己最大潜能,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找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搞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使“学困生”尽可能达到:能正视自己,找出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学习上树立目标,初步建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树立“我能行”及“能学好”的信心。

2、根据”学困生”不同类型特征,寻求转化他们的不同方法策略,使“学困生”找出自己知识断层的症结,尽量做到个人主动去学,能找老师、同学帮助自己,完成自己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些学生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例如合作学习法、四维学习法、全脑学习记忆法等,以更先进的方法,使他们更快地转化。

3、在实验班级内的“学困生”,争取转化成功率在达80%左右,使这些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学困生”在学习上有大的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班级内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失时机地主动去表现自己,真正融入班级大集体之中,以达到不以人人升学,而使人人成才的教育目的。

4、初步形成农村初中“学困生”教育转化的理论框架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学困生”成因研究

通过调查法、访谈法等形式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有哪些类型,分别呈现哪些特点,寻找转化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在理论层面找主客观因素的着眼点,形成《农村中学“学困生”成因分析研究报告》,以揭示形成“学困生”的内在规律。

(1)从学习过程方面的研究

学习过程作为一个系统,由非智力系统、知识系统、智力系统和能力系统组成,四个系统应相互促进,任何子系统的有序都将影响和决定学习系统的有序程度。所以我们将对这四个系统进行研究,如何使“学困生”的四个系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使系统有序化。

(2)对“学困生”形成主观原因的研究

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观原因很多,诸如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意志和毅力等方面,所以主观原因的研究主要有:“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学困生”学习动力的研究;“学困生”意志和毅力研究;“学困生”情绪研究。(3)对形成“学困生”客观原因的研究

导致学习困难的原因,除了学生主体之外,当然不排除客观存在的许多因素,诸如学校环境,课程体系、教师因素、家庭的变故、社会的不良影响等等,所以客观原因的研究主要有:学校教育现状的研究;教师教育思想及教育行为对“学困生”影响的研究;新课程对“学困生”影响的研究,对家长的研究;对社会各方面的研究。

2、“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在研究“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分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寻求转化他们的不同的方法策略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本课题的核心,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教师的主要策略研究

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学校所采取的对策显得尤其重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A、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缩小“学困生”群体,同时面对学习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教师对他们应该采取什么策略,给予什么样的帮助等;

B、课堂上进行转化。课堂上进行分层转化研究;课堂上进行信心转化的研究;课堂上进行反馈转化的研究;课堂上进行培养兴趣的转化研究;课堂上进行培养能力的转化研究;课堂上进行学法指导转化的研究。

C、教师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特别要热爱每个“学困生”,充满信心,科学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研究内容主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研究。

D、优化校园文化,为“学困生”创造良好环境的研究。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学习进步不可缺少的条件,噪杂的环境,枯燥的学习生活都会使学生学习效率降低,确保“学困生”进步,主要研究内容有:课外活动的丰富性研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2)学校管理对“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从学校管理和年级管理入手,通过学校对“学困生”管理的相关措施与奖励制度来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改善“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形成有推广价值的《学校管理对“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研究报告》。优化学生学习系统的主要策略的研究。优化学生的学习系统,使“学困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进步,主要研究内容有:补缺补差,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的研究;排除情感障碍,使非智力系统有序化的研究;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研究。

(3)班级管理对“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通过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等多种形式,从班级管理入手,创建班级评价激励制度,适时适度,形式多样地激励评价“学困生”。确保与“学困生”家长的密切联系,制定计划并落实。加强学风建设,及时做好“学困生”教育工作。制定“学困生”的跟踪培养措施。通过班级对“学困生”管理的相关措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班内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班级学习成绩。形成有推广价值的《班级管理对“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研究报告》。

(4)学科教学、辅导对“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入手,通过测试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以教研组为纽带,分析、总结“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和教育对策。包括如何分层导学、如何个别辅导、如何布置作业、如何巩固提高等。各学科对“学困生”学习方式转变前后学习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形成经验总结,提炼成果。分别形成《“学困生”教学艺术、辅导方法个案集》。

(5)综合家庭、社会的主要策略的研究

家庭是教育的发源地,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且具有终身教育意义,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思想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学困生”除了受家庭的影响,还受所处的社会影响,所以家庭和社会两方面的教育也显得非常重要,研究内容主要有:家庭教育氛围的研究;家庭结构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的个案研究。

(三)主导课题的主要子课题

1、学生分化问题的研究

2、“学困生”学习动力开发研究

3、“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研究

4、“学困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5、“学困生”转化的案例研究

6、“学困生”自信心培养研究

7、学校管理对“学困生”转化有效策略研究

8、班级管理对“学困生”转化有效策略研究

9、家庭教育对“学困生”影响的研究

10、社会环境对“学困生”影响的研究

11、课堂教学与“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因材施教”理论

1、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

(二)现代课堂教学理论

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组合优化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该理论是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三)哲学观点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新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四)心理学观点

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有两点独特之处:其一,它所提倡的学习理论,多半是根据经验原则提出观点与建议。其二,它所提倡的学习理论,不限于对片面行为的解释,而是扩大到对学习者整个成长过程的解释。

1、强调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

2、坚持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

人皆有天赋的学习潜力;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习目的时学生才会产生学习;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景下才会有效学习;主动、自发、全身心地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自评学习结果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力;除知识外还应重视生活能力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3、重视价值、态度、情感等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就是要引导他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自己教育自己,最终成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1)教学上对自由学习与合作学习的重视(2)教学中对学习动机的重视(3)开放教育的推行(4)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推行(5)学校教育中对情意教育的重视(6)以学生为中心学校辅导工作的推行

五、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实验的目的是培养人才,提高人的素质。研究的一切过程与方法应以人为本,从“人”的利益出发,而不能为追求实验测量的准确性而损坏儿童健康成长。

2、因材施教原则

对“学困生”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促使他们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3、激励引导原则

激发、勉励学生去努力,促使学生和自己的过去作比较,发现进步的一面,相信自己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仔细、认真观察问题,摸清问题存在的因素,也就是应对学生现状做周密的了解。

(二)研究的方法

1、观察调查相结合

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找出学习困难、厌学的原因。

2、实验法

实验前,为每个“学困生”建立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学困生”个人资料、家庭情况、实验前测验诊断分数、综合诊断结果及归因、教师转化工作跟踪记录、学习成绩记录表。要求教师根据“学困生”个案情况随时调控自己的方法和行为,并对产生的效果做好记录。

3、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人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理论框架。

4、案例研究法

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5、教育观察法

分析课内外各种情况,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

6、文献研究法 从各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生教育转化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经验教训,补短教育与扬长教育共进,全面发展,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六、研究的步骤

(一)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1、课题组核心成员就课题研究的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研究总体思路、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方法、研究的时间安排、研究的预期成果进行研讨,为制订研究方案提供依据。制定研究方案,报请教育局指导小组,接受专家指导,申报立项主导课题。开展教师培训,明确主导课题精神,教师个人确定子课题,制定方案,申报立项。

2、学校抽样调查访问

①“学困生”问卷调查,调查范围:初中段的“学困生”。②教师问卷调查,选取“学困生”所在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③“学困生”家长调查问卷。

3、撰写《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4、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论证、修改实施方案

5、各班提交“学困生”名单,并建立“学困生”档案

(二)第二阶段:课题实验阶段(2011年6月—2012年6月)

1、确定实验学校和班级

2、撰写《农村中学“学困生”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3、实验研讨会。实验班进行研究和实践,积累归纳材料、进行分析提炼;总结实验结果。

4、课题组组织课题交流和现场研讨,总结分析实验情况,写出研究阶段总结报告,根据实验校收集的资料撰写《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5、聘请县内外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提出推进和调整意见。

(三)第三阶段:实验及检验修改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2月)

1、各实验校根据前阶段的成果继续进行研究和实践。

2、各实验校材料归纳、提炼;分析,总结阶段实验成果。

3、召开交流和研讨会,分析实验情况,写出阶段总结报告。

4、根据前期实验结果,改进实施方案

5、征收实验学校阶段工作总结。提炼经验,找出不足。

(四)第四阶段:深入实验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6月)

1、依据修改后的实施方案,深入实验。提出新的方案,进一步探究实际效果。

2、分课题,分学科专项培训、研讨会

3、征收两期课题研究成果

4、召开“学困生”阶段工作总结会

(五)第五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1月)1、6月,召开课题研究工作会,总结研究成果,布置结题资料编写工作。2、8月,汇编课题成果,筹备课题结题工作。3、10月,对课题研究情况和阶段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结题鉴定。

七、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课题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大部分都是中、高级职称、年富力强,部分同志参加过县、市级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有完善的组织机构。

2、制度保障

学校形成了完善的科研机制,有《课题组成员学习制度》、《课题组成员管理办法》、《教科研制度》、《教科研奖励制度》等。这些制度将有效地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行政支持和财力保障

校长高本营领导并担任课题组组长,副校长张恩全领导课题组工作,学校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证,预计资金投入1万元。

4、技术保障

课题组将邀请县教科室专家组的指导。同时,学校也将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组织教师加强相关学习资料学习。建立校园网,这方便了我们在教育教学研究中与外界的交流和学习,随时接受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保持这与国内专家的长期沟通和联系。

(二)操作措施

1、理论指导实践,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学习有关“学困生”转化方面的理论,尤其是学习方法方面的理论。以个人的成才之路做现身说法,取得学生的信任,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化。

2、积极取得领导与教师们的支持协作,协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以减少内耗,为课题研究铺平道路。

3、严格实验规则,课题组教师应一丝不苟做好实验的诸项工作。

4、加强对研究工作的组织管理,加强课题组人员的思想教育,树立起敢为人先,不畏困难,甘于为教育事业奉献的良好心理品质。

八、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一)课题研究报告

《“学困生”基本状况调研报告》、《学校管理对“学困生”转化有效策略研究报告》、《班级管理对“学困生”转化有效策略研究报告》等。

(二)课题研究论文及个案集

《农村初中“学困生”个性心理辅导的策略》

《提高“学困生”英语成绩有方法》教学艺术、辅导方法个案集、《提高“学困生”语文成绩有方法》教学艺术、辅导方法个案集、《提高“学困生”数学成绩有方法》教学艺术、辅导方法个案集、《提高“学困生”理化生成绩有方法》教学艺术、辅导方法个案集、《提高“学困生”政史地成绩有方法》教学艺术、辅导方法个案集、《提高“学困生”音体美信成绩有方法》教学艺术、辅导方法个案集等。

(三)学生进步奖状、证书及家长意见、学校鉴定等

(四)促进农村初中教师的专业发展

九、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一)课题指导小组

王绪合(沂南县教体局初中教研室主任)徐以山(沂南县教体局教科所主任)葛纪福(教科所教研员)

(二)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高本营

副组长:张恩全

成员:戚建常

高元亮

崔茂奎

王志克

张成友

万仁成赵文栋

(三)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高元亮

副组长:崔茂奎

王志克

高玉伟

成员:各班主任

教研组长

教学能手

教学新秀

学科带头人

任课教师

第五篇: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万州教科所初中室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自颁布《义务教育法》以来,九年义务教育已在我国大力实施,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大面积普及,并取消小学升初中毕业选拔考试,学生划片就近入学,给小学的师生减轻了压力,同时也为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扫清了障碍。

但是,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基本上消除了留级现象,学生以完成九年年限的教育。如此带来的“学困生”的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困扰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的发展,有些学生在小学时学习就已经感到吃力或学习跟不上,而当直升到初中后,学习科目的增多,知识的难度增大,教学的容量增加,学习任务的增重,第一年还勉强跟得上,可到初二(八年级)时产生两极分化,学习困难的学生总数较多,特别是有的农村中学更为严重,同时造成部分学生辍学流失,为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带来新的障碍,严重制约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严重影响我区高中和职教生源质量。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关注“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使之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已成为一项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课题,努力转化并尽最大可能地消除“学困生”,关系到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2、初中阶段是普及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现在初中学习困难的学生数量不少,尤其是在农村中学辍学者大部分就是这部分学生。转化农村初中“学困生”,是关系到普及义务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技兴国战略的落实的大事。

3、初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大都是智力潜能未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是大器晚成者,只要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或是帮他们渡过学困期,这些学生大都可以成才,有的可能成为杰出人物。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及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又可为初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所以说其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较大。

4、关于“学困生”问题本来就不是一个新问题,过去叫“低差生”或“后进生”。有了教育就有“学困生”,不论什么时候和什么学校都会有“学困生”的产生,只是不同时空的“学困生”在界定和数量有所不同罢了,在深入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成才发展,“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就更凸显出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5、关于“学困生”转化的课题研究,全国一些地方和学校也有所关注和研究,我区一些学校也做过一些尝试和努力,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办法和模式。今年区教委提出了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大力控制新形势下学生辍学,我们针对“学困生”转化这一课题作出探索,为在农村初中的“学困生”转化问题寻找理论依据,并找出切实有效的转化途径而研究。

6、我区初中“学困生”情况。全区高完中17所,单设初中3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民办学校2所。共有在校学生6万多,从我们视导调查和检测统计分析中看到,我区“学困生”问题在近几年也特别突出,在有的学校、有的学科可以说是非常严峻,尤其是农村部分初中尤显得更为严重。

二、学困生的定义及形成原因

所谓“学困生”就是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学困生”,过去又称“低差生”、“后进生”。对于“学困生”的界定,我们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及其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

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不能完成初中阶段的基本学业,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或“医疗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们逐渐学习跟不上,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出现知识断层、学习效果差。寻其根源,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有:

1、志向性障碍。学习无目的性、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的日常学习抱自暴自弃的态度,把接受在校教育教学的活动看作是加在自己身上的精神负担。

2、情感性障碍。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成天无精打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课有自卑心理,不敢举手发言;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欠帐日益增加,成绩每况愈下。班集体生活中存有自卑感和恐慌感。久而久之成为学习困难学生。

3、不良的学习习惯。“学困生”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把学习当作完成父母、教师交给的苦差事。他们一般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听讲,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袭、拖拉作业现象常有发生,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很少请教他人。不能用正常的逻辑思维和合理的推理分析来对待学习。他们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单纯为应付老师、家长,学习并没有变成他们内在的需要。

4.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是家庭教育因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突出因素。大多家长缺乏辅导、指导能力,对子女的学习往往是放任自流;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妥,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缺少关心关爱;特别是近年来新的读书无用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与不读,读好与读坏无所谓,这极大挫伤了孩子的上进心;二是不少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留守无人管束,农村“留守儿童”现象非常普遍;三是网络负面东西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是

造成“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5、教育自身的因素。一是教育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二是有部分学校的管理不到位,学生德育工作不力,造成学习风气氛围不正不浓;三是部分教师工作责任心较差、教学能力不强、教学方法不对路等等。

三、转化“学困生”应坚持的原则

以教师特别的爱奉献给特别的学生。“帮学生一把,带他们一同上路”。对差生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和恒心补出成效。、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给学生以无限的期望,给自己以莫大的鞭策,凡事向前看,处理问题不武断。、可接受性原则。中学生是活泼发展的个体,他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可接受性、可塑造性,他们的思想尚不完全正确,知识有待进一步吸收,接受性极强,他们更多的需要外界的指导、帮扶与关爱。、科学、民主、平等的原则。讲究科学正确的方法,采用民主的方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放弃师道尊严,蹲下身来与孩子谈话,走进学生的内心,让灵魂触动。、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同的学生情况不一样,需要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样,这需要施教者有高明的洞察力,如医生看病一般,找准症结所在,从而因材施教。、情感性原则。转化学困生,要以理服人,要以知识育知识,要以情感人,要以行导人,在这诸多因素中,我们觉得情感是基础,要贯穿始终,情感是对学生的爱,情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帮扶,学困生也才会在内心真正接受。

四、研究内容和措施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转化学困模式,从而促进全区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农村初中“学困生”现状研究。

调查研究全区农村初中教师教学现状、学生学习状况,摸清全区“学困生”的数量、分布,把握好课题研究与实施的起点。

2、“学困生”转化教学的理论研究(1)“学困生”教育特点研究。(2)转化思想研究。(3)转化策略研究。(4)转化模式研究。

3、学困生成因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自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知识断层、脱节等。“学困生”的心理分析等等.4、学校教育管理和教育方式如何适应“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教育管理及教育评价的研究对策。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学困生”转化策略。

5、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设以下子课题:

班主任:如何关爱“学困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政治学科:教师在“学困生”转化中的作用研究。

语文学科:如何培养“学困生”阅读与写作兴趣。数学学科:如何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英语学科:“学困生”思想转化措施研究。

理化生学科:运用实验手段,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历史地理学科:运用情感策略,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其他学科的“学困生”的转化和兴趣特长培养的研究。

学科教学过程中怎样针对“学困生”。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怎样分层教学。课堂上进行转化,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发挥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学习方法对“学困生”转化的作用。

6、“学困生”心理辅导及家庭教育的研究对策,特别是农村“留守学生”中的“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教师对学生关爱,情感作用于“学困生”,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学科,喜欢学习。

7、学校、社会和家长如何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策略。

(二)研究措施

1、落实培训。加强课题组人员和教师的理论培训,系统学习有关学困生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提高认识,始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工作。

2、定期研讨。每期各学科组织1-2次专题教学研讨或教学观摩,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3、加强指导。定期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了解教师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校和教师的有效开展研究工作。

4、分步推进。课题组将以塘坊初中等10所农村初中作为研究的样本,在点上先行探索,检验相关措施的有效性,不断积累指导大面积教学的经验,然

后将相关经验在各片区推广。

5、专项评比。每年对教师和学校开展一次学困生转化教学经验成果专项评选,对在研究中形成的有效经验及时总结和推介,激发广大教师和学校的积极性。

五、研究策略和方法

(一)研究策略

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困难,从而使这些学生自卑自暴自弃。但是,他们真的是不想上进吗?不是。有句格言说得好: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因此,针对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学习困难学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坚持不懈的学习努力。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以利于取长补短,摆脱学习困难的困境。

2、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

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教育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困难学生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的关键应该是掌握学习策略。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帮助他们掌握控制自己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活动的普通认知策略、解决本学科问题的特殊策略、反省认知策略和学习努力程度调控策略等.让学习困难学生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5、激发好奇心,引发求知欲

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为学习困难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并有适当的难度,使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引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也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差,只有当某一知识领域内的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使他们对这一领域的知识产生求知欲望。

6、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个别辅导的质量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照顾到这些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补缺。为了补缺补差,要利用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二)研究方法

促进农村初中“学困生”有效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需要教师参与、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过程。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法、对比法、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

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开展教育技术研究的一种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基本方法——抽样。要求做到两点,一是基本原则:所选的调查研究对象必须总能代表总体。二是抽样的概念:就是从总体中抽去样本的过程。抽样的目的和作用在于科学的挑选总体的部分作为总体的代表,以便通过对这局部的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靠的资料,准确的推断总体的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性。

(2)案例研究法,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案例的结构(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① 主题与背景——每个案例都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

② 情境描述——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当然,具体情节要经适当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显了讨论的焦点。

(3)实验观察法,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即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于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方法。也有研究者认为,观察法是人们通过感官,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要遵循如下基本要求:第一是观察的自然性,即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第二是观察的

客观性,即在观察中,观察者要力求避免主观和偏见,防止有偏向的态度和情绪介入,如实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内容。第三是观察的细致性,即观察要严谨细致,不仅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现象,而且切不可疏漏细节及偶然出现的现象。在观察中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一是观察的目的性,做到观察的整个过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二是观察的客观性,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观察研究;三是观察的全面性,即要全面地、系统地、动态地观察研究对象;四是观察的典型性,即要从各种类型的观察对象中选择能代表一般的典型进行观察;第五是观察者的训练。观察法的途径有如下几条:一是参观;二是听课;三是列席学校的各种会议;四是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观察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一是制定观察计划;二是进入观察领域;三是开始观察和记录;四是结束观察。

(4)文献研究法,他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需要,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相关资料,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中发现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是课题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几乎所有的课题,都要先进行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法在语文探究学习中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研究现状,从而为我们确定课题提供参考。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

(5)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揭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教育实验研究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活动。教育实验涉及三个基本的要素,即实验要改变的教育要素或教育条件、要控制的不被改变的相对稳定的要素和条件、要观测的结果。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就是由这三个具有逻辑联系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在教育实验方法论上,三个基本要素分别被称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是指由研究者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即采取的教育方

法或措施等),是研究者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教育实验的自变量一般是根据研究目的来设计的,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材内容、课程结构、师生关系、德育方法、管理制度等等,都能作为一项实验的自变量。

因变量,是指由自变量的作用而导致的被试变化的结果。因变量是对自变量的刺激作出的反应,是一种结果变量。在教育实验中,因变量往往与被试身心发展的水平、程度、状况有关,如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能力发展、思想品德的发展程度、情感的发展、教学质量、学校效能等等。

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无关变量对实验并不是真的“无关”,它只是研究者在实验中未作为自变量的、不打算研究的变量。

(六)对比分析法, 也叫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教学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选好样本

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广泛吸收各校先进经验,采取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转化“学困生”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不断加深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本环节。促进有效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需要教师参与、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过程。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同时将运用调查问卷、量化分析等辅助方法。

六、课题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 余明华

课题组成员: 张晓琴 袁小明 向诗清 王本江

程 静 张德跃 屈克沙 唐 彩 向明放 姜有志 罗 翔 何宏太

张世海 熊国成 孙为民 周月英

主要参研学校:塘坊初中、高峰初中、走马初中、柱山初中

响水初中、长岭初中、新乡初中、丁阳初中赶场初中、驸马学校

七、课题过程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其进程如下:(1)准备阶段:(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教学质量摸底,建立“学困生”名册及档案,并对“学困生”成因进行分析,制定出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

3月,拟订研究方案,组织召开课题动员会,成立研究组织机构。5月,10所研究学校提交“学困生”名单,并建立“学困生”档案库。6月,学生问卷调查。对“学困生”成因进行定性分析。向区规划办或区教育学会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至20011年8月)实施研究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转化“学困生”措施,召开教师及“学困生”的座谈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形成阶段研究报告和转化“学困生”模式。

(3)结题阶段:(20011年2月至20011年8月)检测研究成效,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编写课题研究资料集。

八、研究目标及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探索形成“学困生”的原因,探求转化“学困生”的根本途径,形成阶段研究

报告和转化“学困生”模式,并且使“学困生”尽可能地转化,让他们在学校内留得住,学有目标,学有信心,发挥出自己最大潜能,学业有所进步合格,都成为社会有用的之才。

1、找出“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弄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使学困生尽可能达到:能正视自己,找出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目标,树立“我能行”“能学好”的信心。

2、根据“学困生”不同类型特征,寻求转化的不同方法策略,让“学困生”找出自己知识断层的症结,尽量做到个人主动去学,能找老师、同学帮助学,完成自己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3、在实验研究中,争取转化成功率在达80%左右,使这些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学困生”在学习上有大的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班级内找准自己的位臵,不失时机地主动去表现自己,真正融入班级大集体之中,以达到不求人人升学,而使人人合格成才的教育目的。

4、初步形成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的理论框架、实施策略、操作模式、转化方法等。

5、学校、教师、学生在研究实践中形成自身的经验和成果。

总之,“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既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学校、同时更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大好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需要教研部门的认真研究,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得事,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学困生的转化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耐心又恒心才能完成,这是一项关系到义务教育的普及,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大事,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才能做好。

二00九年三月

下载《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的研究》科研课题成果公报详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的研究》科研课题成果公报详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中学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农村中学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在英语学科上的差距逐渐扩大,势必出现一批智力正常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困难的学生。然而,新课程要......

    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研究

    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研究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总目标,这也是学校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然而,当前农村中学大量存在的学困生却严重地影响和阻碍......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小升初阶段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卜洪涛 摘要:学困生转化问题在小升初阶段的各科教学中是一个比较尖锐和突出的问题,在农村数学教学中尤为突出。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要......

    农村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

    农村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 王东亮一、个案研究背景 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其时每个班都存在着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关于如何转化农村学困生的初探

    学科:管理及综合 题目:单位:株洲县平山乡华石中学 姓名:周鑫 关于如何转化农村学困生的初探 关于如何转化农村“学困生”的初探 摘要:“学困生”是校园内最娇嫩的花朵,需要老师倾......

    浅谈农村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农村学困生的转化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09-8-4 10:35:00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论文大全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民工队伍越来越庞大。他们为我国经济......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梁山县徐集镇教办课题组 2012年9月 1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 开 题 报 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镇《农村小学学困......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江山市上余镇上余中心小学 徐艳秋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