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都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却依然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错位。究其本质原因,除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之外,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处于努力阶段,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学效益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本课题主要以中职学校选修课为切入点,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探索提高中职学校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这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定位越来越理性化,能适应岗位需求的都是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但由于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岗位变化需求,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符合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岗位技术的变化,避免人才培养质量的‘偏移’和教学实效的‘失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开展,需要中职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不容乐观,而且参差不齐。为了有效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质量,从总体上改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必须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越来越接近普通教育,突出表现为“普教化”的特点,绝大部分学校采用的还是“演示性”的方式,追求的还是普通教育的教育手法和模式,这使得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成为一对矛盾,阻碍了教学的效果体现和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从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来看,由于内容选择上的缺陷,使得教学内容的职业
教育特征也不明显,职业性和实践性不强,教学内容还基本沿用了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实践知识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和毕业后就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理论性较强,使得学生的实习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出现困难。本课题的研究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并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于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但实际上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技能水平不强的缺陷,对师资实施培训的效果也不尽理想,例如教师的职称愈来愈高移,而技能水平却没有明显提升。同时,一些具有相当丰富实践经验的、具有“双师型”特质的教师由于忙于自己搞项目,但未能将项目实施与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承接任务过多而自己分身无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完成。因此,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本质体现,是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心,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核心环节。教学的内涵众说纷云,至今理论界对教学一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人将教学看成一个联合词,它是指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有的人则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相当于教师的“教”。在分析的多种语义理解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其中一种定义作为引义,即,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著名的教育哲学家杜威说过“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1]教和学就象卖和买一样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虽然教主要是一种外化过程,学主要是一种内化过程,但两者互相依赖、互为基础、互为方向。随着教学观念的逐步更新,教与学出现融合性趋势,教如同学,学如同教,两者相融为一个整体。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教学的特征和实效性研究,特别是职业教育界,近年来针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对教育教学、课堂教学及教学有效性、实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可见的文献资料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校本研究方案”、“教学常规管理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提高韵律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网络资源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研究”等。从职业教育领域来看,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对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是日益丰富,其中不乏很多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例如,“职业教育现代教学特点研究”、“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取向”、“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产生、发展与现状研究”、“我国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专项研究”等。但不可否认,对职教教学的研究更多的是涉及教学改革、教学特点等中观层面的研究,散见一些关于教学有效性或实效性的微观层面的研究。
在国外,对教育教学、课堂教学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例如,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1996年欧盟委员会发表了《教与学:迈向学习化社会》,指出为适应信息化社会、贸易国际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要转变观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加强企校结合,发展各种形式的欧洲学徒制培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对于我国的教学研究而言,国外的教学及其有效性研究、教学策略研究更为成熟和先进,理论体系和实践进程都比较完善,它们的研究领域虽然更多的是涉及普通教育领域,但也有较多的研究是针对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而且,很多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学研究对职业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可见的文献资料比较多,诸如“论二战后国外的教学研究”、“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外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探微”、“国外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国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国外阅读理解教学与研究中的‘出声思考法’探析”、“德国‘探讨式’教学模式研究”、“德国‘四阶段教学法’在中职实训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的教学方法”、“美国中小学教学中的PBI模式研究”、“美国中小学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模式述评”、“现代美国市场营销教学与研究”、“美国对按能力分班(组)教学效果的研究”、“英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个案研究”、“澳大利亚体裁教学法述评”、“试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态——兼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等等。
长期以来,我们的职业教育教学基本上搬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和研究适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效率不高的问题。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因此,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无论对于理论构建还是实践操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标
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将以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基础,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将达到以下几个具体研究目标。一是疏理出我校经贸大类专业目前课堂教学现状、特征、问题;二是理清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特别是国外的先进经验或模式;三是提出适应我校经贸大类专业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四是提出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性思考与设想。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并最终促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我校经贸大类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现状研究
主要对目前我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现状,包括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各个环节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地分析与描述,疏理出我校教学改革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等,以及由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引起的一系列矛盾。
2.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经验探索和特征研究
借鉴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国外教育相对发达的一些国家进行的相关研究以及其它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模式以及教育新思路和新理念。
3.中职学校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研究(以经贸大类为例)
在摸清现状并对国内外教学的有益经验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我校专业特点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设计教学实效性策略框架或体系,这些策略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环节,还针对与教学环节紧密相关的其他环节,如资源、专业、课程、师资、教材、评价等等。
4.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性思考与建议
对实际运用这些教学策略的和谐度和可持续性提出战略性设想与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原则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梳理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中国的港澳台及内陆地区开展通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理清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目标,并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深入分析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发展需求,结合终极关怀的教育精神,研究高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高职通识教育的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以通识教育——素质拓展训练营为基地进行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提升,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和个案参考。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认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尽其才、人人成才”。基于人人都能成才的学生观,通过通识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品德和基础技能,帮助高职学生确立自信,树立自尊,找到希望,看到成功。
2.整体性原则。通识教育要以整体和谐为目标,做到全员、全程、全面育人。全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程: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突破重点;全面:面向全体,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爱好、需求和愿望;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托,根据企业的发展和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强化素质教育,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检索法、社会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定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文献检索法、社会调查法、定量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研究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的
基本现状。比较法主要用于研究国内外教学改革先进模式与经验探索,并根据各国的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等背景,选取可供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所借鉴的部分。专家咨询法主要用于课题研究的后期,通过对职业教育界一些专家的咨询访问,取得专家们的指导与建议,使得该课题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六、研究过程及成果经验:
本课题研究采用整体构思的方法,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证,不断积累创新,保证了本研究的有序、有效开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前期工作:(2014年3月)
1.选定研究课题,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全组的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摸清了中职经贸大类课堂教学的现状,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
2.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并健全了学习交流制度。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3.修改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请学校领导及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出了修改方案,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最终完善了实施方案。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
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5年3月)第一阶段:(2014年3月)
召开全组成员会议,审议开题报告,并进一步论证、完善了课题的研究方案,提出课堂实施初步策略。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讨论法及行动研究法。第二阶段:(2014年6月——2014年8月)
1.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展开活动,并对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效果进行互动点评和反思,对课题研究中产生的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2.如开全组会议,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检验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最后大组整体探研。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
课题组成员为全镇教师作了示范课,展示了课题研究的心得,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成果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召开课题组会议,商讨结题工作。课题组全体成员着手整理资料。总结经验:
(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开端引趣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导入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着眼于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可以使一个人超潜能的发挥,怪不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中公认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应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成为我们职业教育无可推卸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由新课导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1)巧设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2)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视频,动漫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3)故事激趣导入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把枯燥的专业课本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运用猜想导入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想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路,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
2.参与竞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中,由
于中职学校学生好胜好强,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回答得快又对”,“看谁的表达能力强”,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3.刻意求新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老师教得千篇一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使教学有新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带着微笑进课堂。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尊重,带着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蔼、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对话,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个体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喜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2)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经贸大类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必须建立和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经贸大类课程资源,为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力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具体地我们要从教材、教师、学生、家长等方面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主体性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产生的功能表现,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人的发展水平高低的根本尺度,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即在教师的“教”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生的“学”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制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工作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给学生制定合适的规矩,使每天的学习活动都有规可循,让学生知道规矩意味着什么。
(2).在目标、要求明确的情况下,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来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3).营造一个适合学生专心学习或集中精力做事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心情才会自然平静下来,自觉主动配合教师完成一次活动。
(4). 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不断调整要求,分类提一些明确统一的规则。(5). 提供经过认真设计的挑战,鼓励学生为自己哪怕是微小的成功而庆贺。(6).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努力和学习的过程上,而非成绩上。
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就能轻松地、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和善于提问题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做:
首先,是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让学生敢问。教学必须实行民主化的原则,对学生的回答不要一锤定音,只要有合理的一面,就应该肯定。对有主见的敢于跟教师争辩的同学更要大力表扬,课堂上要允许学生随时发问。教师一旦放下架
子,在课堂上营造了浓浓的民主气氛,学生就一定会活跃起来,敢于质疑课本和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会有力地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善问。鼓励学生多疑多问,并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乱问,而是要讲究实效。让学生在质疑提问过程中更深入理解各方面内容,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他们不迷信权威,努力探索真理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多疑多问,让课堂更加活跃起来,这是学生的强烈愿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2. 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效果分析
1.形成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有效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2.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改革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新课程改革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们虽然确立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到宏观层面提炼,再指导实践,再去提炼”这一研究思路,但近一年的课题研究还过多的停留在微观实践层面,策略提炼工作突出不够。
2.课题研究的关注点还没有最终回归与学生,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去评价课堂教学中操作的有效性。今后的设想:
1.进一步做好微观层面的实践,突出与教材有关的操作素材体例的构建工作。
2.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有效操作的策略性成果。3.加强课堂教学中有效操作的评价研究。
丽水旅游学校
吴 贵 二〇一五年四月
第二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 机遇, 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形式的职 业技能培训, 都有了全面的发展。但是, 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却 依然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 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 业需求存在错位。究其本质原因, 除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之 外, 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处于努力阶段, 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 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 即教学效益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本课题主 要以中职学校选修课为切入点, 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 探索提高中职学校选修课 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 这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 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定位越来越理 性化, 能适应岗位需求的都是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但由于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原因, 使得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岗位变化 需求, 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因此, 中职学校应当加快 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以符合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岗位技术 的变化,避免人才培养质量的‘偏移’和教学实效的‘失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开展,需要中职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 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 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不容乐观, 而且参差不齐。为了有效 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质量, 从总体上改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 必须积极推 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 许多中职学校的 教学方法和形式越来越接近普通教育,突出表现为“普教化”的特点,绝大部分 学校采用的还是“演示性”的方式,追求的还是普通教育的教育手法和模式,这 使得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成为一对矛盾, 阻碍了教学的效果体现和职业教育的健 康发展。
从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来看, 由于内容选择上的缺陷, 使得教学内容的职业
教育特征也不明显, 职业性和实践性不强, 教学内容还基本沿用了学科体系下的 教学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实践知识的学习, 更不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和 毕业后就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同时, 由于缺乏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 理论性较 强, 使得学生的实习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出现困难。本课题的研究对于转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并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于师资培训和队 伍建设。但实际上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技能水平不强的缺陷, 对师资实 施培训的效果也不尽理想, 例如教师的职称愈来愈高移, 而技能水平却没有明显 提升。同时,一些具有相当丰富实践经验的、具有“双师型”特质的教师由于忙 于自己搞项目, 但未能将项目实施与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结果承接任务过 多而自己分身无术,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完成。因此, 教学实 效性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本质体现,是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心, 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核心环节。教学的内涵众说纷 云, 至今理论界对教学一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有的人将教学看成一个联合 词, 它是指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 有的人则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 相当于 教师的“教”。在分析的多种语义理解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其中一种定义作为 引义, 即,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 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 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形成一定 的能力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著名的教育哲学 家杜威说过“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 [1]教和学就象卖和买一样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虽然教主要是一种外化过程, 学主要是一种内化过程, 但两者互相 依赖、互为基础、互为方向。随着教学观念的逐步更新, 教与学出现融合性趋势, 教如同学,学如同教,两者相融为一个整体。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教学的特征和实效性研究, 特别是职业教育界,近年来针 对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对教育 教学、课堂教学及教学有效性、实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可见的文 献资
料有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校本研究方案”、“教学常规管理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提高韵律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网络资源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有效性 研究”等。从职业教育领域来看,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 势, 对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是日益丰富, 其中不乏很多关于职业教 育教学的研究,例如, “职业教育现代教学特点研究”、“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取 向”、“职业教育教学论的产生、发展与现状研究”、“我国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推 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专项研究”等。但不可 否认,对职教教学的研究更多的是涉及教学改革、教学特点等中观层面的研究, 散见一些关于教学有效性或实效性的微观层面的研究。
在国外,对教育教学、课堂教学及其有效性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例如,国 外从 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 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1996年欧盟委员会发表了《教与学:迈向 学习化社会》 , 指出为适应信息化社会、贸易国际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 要转变观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加强企校结合,发展各种形式的欧洲学 徒制培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对于我国的教学研究而言, 国外的教学及其有效性研究、教学策略研究更 为成熟和先进, 理论体系和实践进程都比较完善, 它们的研究领域虽然更多的是 涉及普通教育领域, 但也有较多的研究是针对职业教育教学发展的, 而且, 很多 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学研究对职业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可见的文献 资料比较多, 诸如 “论二战后国外的教学研究”、“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 趋势”、“国外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探微”、“国外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综述”、“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国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国外阅读理解教学与 研究中的‘出声思考法’探析”、“德国‘探讨式’教学模式研究”、“德国‘四阶 段教学法’ 在中职实训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的理论与实践”、“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的教学方法”、“美国中小学教学中的 PBI 模式研
究”、“美国中小学研究型多媒体教学模式述评”、“现代美国市场营销教学 与研究”、“美国对按能力分班(组 教学效果的研究”、“英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 教学整合的个案研究”、“澳大利亚体裁教学法述评”、“试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 研究形态——兼论日本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等等。
长期以来, 我们的职业教育教学基本上搬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因此, 我 们必须探索和研究适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效率不高的问题。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因此, 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 无论对于理论构建还是实践操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标
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将以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 以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基础, 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 以服 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 将达到以下几个 具体研究目标。一是疏理出我校经贸大类专业目前课堂教学现状、特征、问题;二是理清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特别是国外的先进经验或模式;三 是提出适应我校经贸大类专业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四是提出进一步提高专 业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性思考与设想。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能对切实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并最终促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我校经贸大类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现状研究
主要对目前我校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现状, 包括与教学紧密相关的 各个环节的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地分析与描述, 疏理出我校教学改革的特征、教学 过程
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等,以及由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引起的一系列矛盾。2.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经验探索和特征研究
借鉴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国外教育相对发达的一些国家进行 的相关研究以及其它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模式以及教育新思路和新理 念。
3.中职学校课堂实效性教学策略研究(以经贸大类为例
在摸清现状并对国内外教学的有益经验进行探索的基础上, 提出针对我校专 业特点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设计教学实效性策略框架或体系, 这些策略并不 仅仅局限于教学环节,还针对与教学环节紧密相关的其他环节,如资源、专业、课程、师资、教材、评价等等。
4.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发展性思考与建议
对实际运用这些教学策略的和谐度和可持续性提出战略性设想与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原则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梳理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中国的港澳台及内陆地区开展通识教育的 历史与现状, 理清通识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目标, 并从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 在的问题出发, 深入分析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发展需求, 结合终极关怀的教育精 神, 研究高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高职通识教育的模式提出自己的见 解, 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 以通识教育——素质拓展训练营为基地进行 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提升,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和个案参 考。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认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尽其 才、人人成才”。基于人人都能成才的学生观,通过通识教育,提高高职学生 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品德和基础技能, 帮助高职学生确 立自信,树立自尊,找到希望,看到成功。
2.整体性原则。通识教育要以整体和谐为目标,做到全员、全程、全面育 人。全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程: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突破 重点;全面:面向全体,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爱好、需求和愿望;要以就业为导向, 以市场需求为依托, 根据企业的发展和需求, 有的放矢地进行 教育教学, 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强化素质教育, 坚持以职业能力培 养为主线,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检索法、社会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比 较法、定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文献检索法、社会调查法、定 量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主要用于研究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的
基本现状。比较法主要用于研究国内外教学改革先进模式与经验探索, 并根据各 国的经济、文化、教育体制等背景, 选取可供我国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所借鉴的部 分。专家咨询法主要用于课题研究的后期, 通过对职业教育界一些专家的咨询访 问,取得专家们的指导与建议,使得该课题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六、研究过程及成果经验: 本课题研究采用整体构思的方法,逐步研究,及时总结,层层推进,分步论 证, 不断积累创新, 保证了本研究的有序、有效开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前期工作:(2014年 3月
1.选定研究课题, 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 通过全组的学习讨论和调查研 究, 摸清了中职经贸大类课堂教学的现状, 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本阶段主要采 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
2.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并健全了学习交流制度。本阶段主要采用讨论法。3.修改研究方案。方案制定后, 请学校领导及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出了修改 方案, 并进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分析, 最终完善了实施方案。本阶段 主要采用讨论法。
具体实施阶段 :(2014年 4月—— 2015年 3月 第一阶段:(2014年 3月
召开全组成员会议, 审议开题报告, 并进一步论证、完善了课题的研究方案, 提出课堂实施初步策略。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讨论法及行动研究法。第二阶段:(2014年 6月—— 2014年 8月
1.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展开活动,并对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效果进行互动点 评和反思, 对课题研究中产生的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 法。
2.如开全组会议,举行课题研究中期汇报,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一总结, 检验前期成果, 提出修改和调整的方案, 最后大组整体探研。本阶段主要采用行 动研究法。
第三阶段:(2014年 9月—— 2014年 11月
课题组成员为全镇教师作了示范课, 展示了课题研究的心得, 受到了与会教 师的一致好评。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成果总结阶段:(2015年 1月—— 2015年 3月 召开课题组会议, 商讨结题 工作。课题组全体成员着手整理资料。总结经验:(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 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 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要提升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主要从以下 3个方面入手:
1.开端引趣
在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对新课导入进行了一些探索, 主要着眼于从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可以使一个人超潜能的发挥,怪不得说:“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这是教育界中公认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 天, 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应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成为我们职业教育无可 推卸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由新课导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从以下几 方面做了尝试:(1 巧设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 追求的浓厚兴趣。
(2 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视频,动漫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3 故事激趣导入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 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 教者 可以把它当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把枯燥的专业课本知识寓于有趣的 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运用猜想导入
在众多引入新课的方法中, “猜想引入” 以它独有的魅力, 很快地扣住学生的 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路,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 地。
2.参与竞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中, 由
于中职学校学生好胜好强, 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组织各种比赛, 如 “看谁回答得快又对” , “看谁的表达能力强” , 等, 都能使学生 “大显身手”。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 之中参加竞争。
3.刻意求新
刻意求新, 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 好奇更是青少年 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老师教得千篇一律,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点点。抓住学生求新心理, 不断 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 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 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 性脑力劳动, 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 浓厚的学习兴趣。要使教学有新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带着微笑进课堂。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尊重, 带着微笑进课堂, 给 学生以美的享受,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蔼、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让 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敞开心扉与教师沟通、对话, 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感受到个 体存在的价值, 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喜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 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那种不民主的、压抑的教学气氛是窒 息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
(2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依据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经贸 大类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对于实现课程目标, 提高学校的教 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 施新课程
改革中, 必须建立和强化课程资源意识, 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经贸大 类课程资源, 为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力争为学生的成长 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具体地我们要从教材、教师、学生、家长等方 面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主体性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同客体相互作用时由自身一定的素质结构所 产生的功能表现, 是人的本质属性的最高层次, 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 体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人的发展水平高低的根本尺度, 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 要标志。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面 向全体, 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主体, 学生是客体。即在教师的 “ 教 ” 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知识是媒体;在学 生的 “ 学 ” 中,学生是主体,知识是客体,教师是媒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 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以真挚的情感, 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 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 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让学生一起制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 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 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 学活动联系起来, 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 越强, 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 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 去实现确定的目 标, 变 “ 要我这样学 ” 为 “ 我要这样学 ” , 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 教育的可接受性也 就越大。
2.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 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 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 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
条, 既有民主又有集中, 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 该静的时候控制 得住。我们都知道, 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 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 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 实践 ”。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 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在工作实践中, 我们采取了以 下方法:(1.给学生制定合适的规矩,使每天的学习活动都有规可循,让学生知道 规矩意味着什么。
(2.在目标、要求明确的情况下,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 思维来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3.营造一个适合学生专心学习或集中精力做事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 的心情才会自然平静下来,自觉主动配合教师完成一次活动。
(4.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不断调整要求, 分类提一些明确统一的规则。(5.提供经过认真设计的挑战, 鼓励学生为自己哪怕是微小的成功而庆贺。(6.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努力和学习的过程上,而非成绩上。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就能轻松地、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 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 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 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 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 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 式的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 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 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 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 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学问学问,又 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和善 于提问题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做: 首先,是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让学生敢问。教学必须实行民主化的原则, 对学生的回答不要一锤定音, 只要有合理的一面, 就应该肯定。对有主见的敢于 跟教师争辩的同学更要大力表扬, 课堂上要允许学生随时发问。教师一旦放下架
子,在课堂上营造了浓浓的民主气氛,学生就一定会活跃起来,敢于质疑课本和 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会有力地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善问。鼓励学生多疑 多问,并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乱问,而是要讲究实效。让学生在质疑提问过程 中更深入理解各方面内容,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他们不迷信 权威,努力探索真理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多疑多问,让课堂更加活跃起来,这是学生的强烈愿望,是提高教学 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2. 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 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 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 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 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的效果分析 1.形成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有效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批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2.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校园人,校园文化建设不在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 是一种涵盖了学校教师共性与个性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 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 师发展。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12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 对新课程改革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宏观上能够用辩证的目光来看待传统与现 代、封闭与开放、学科与课程、教与学等关系,在微观上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 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结合新课 程改革实践,课题组成员勤于总结,不断反思,撰写了许多有质量的课题论文、随笔反思。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 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 的低效因子,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 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们虽然确立了“从微观层面实践,到宏观层面提炼,再指导实践,再 去提炼”这一研究思路,但近一年的课题研究还过多的停留在微观实践层面,策 略提炼工作突出不够。2.课题研究的关注点还没有最终回归与学生,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去评价课 堂教学中操作的有效性。今后的设想: 1.进一步做好微观层面的实践,突出与教材有关的操作素材体例的构建工 作。2.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有效操作的策略性成果。3.加强课堂教学中有效操作的评价研究。丽水旅游学校 吴 贵 二〇一五年四月 13
第三篇: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化学
2013XKT-立项号
ZXHX087 负责人 结题报告 廖战军
所在单位 课题名称
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研究 西安经发学校
化学教学
校本研修
编写校本教材
关键词
小课题的研究,使得我校化学教学工作在研究与实践等多个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既增强了理论的指导性,又增多了教学实践中的操作性;既是一次探索与研究的过程,也是一次实践与总结的过程。
通过小课题的研究,不仅使我们每个参与者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技结题
能,提升了个人业务能力,更使我校化学备课组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报告
力,为我们今后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摘要
通过一年的研究和全组的努力,我们成功的编写并使用了中考复习备考的《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资料》,探索并实践了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这次小课题的研究是成功的、及时的、必要的,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次研究是高效的。
《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探索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结实践,真正做到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用到教学第一线,真正使教学策略在提题高教育质量上发挥了作用。在学校教研处的指导下,在全体备课组教师的共报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学校化学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告
作用。现将课题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努力改善教学活动,探索教师有效教学的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
3、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文献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研究准备和启动阶段(2013.6~2013.8)
成立课题组;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课题组成员培训、交流,收集资料;研究文献综述;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制定总的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参与人员:廖战军、来智超、任佳、田力
(二)、第一阶段:(2013.9~2013.11)负责人:田力
主体目标: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有效性的探究
(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9月-10月,a、培养九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与课前预习习惯,用时一个月,并随堂检查;
b、强化作业规范化,通过不定期的优秀作业的评比和展示,加强训练,提高化学素养。
C、培养科学完成随堂笔记、课后整理笔记的方法、能力。撰写实施报告。
(3)11月调查了解当前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教师负责设计调查问卷,在九年级全年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汇总统计,撰写调查报告。
(4)整理教学中,对学生强化记忆的教学案例,总结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与原因,完成实施报告。
(5)定期,进行汇总。
第二阶段:(2013.12~2014.2)负责人:来智超
主体目标:对化学知识教法有效性的探究
以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教研活动为依托,在教学中,对知识规律化、框架化、体系化,韵味口诀、顺口溜,技巧化等方法的探究。开展 “如何有效导课”、“如何优化作业设计”等的探究。
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2014.3~2014.5))负责人:廖战军
主题目标:对“还课堂于学生,实施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
(1)对照前期的课题研究,进行自查自纠。
(2)通过“我要做老师”活动,完成对“记中说,说中练”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开展“设立梯度性、探究性问题情境”的课堂探究活动。
(4)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进行汇总,撰写实施报告。
(三)、研究总结阶段(2014.4~2014.5)
(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并展示研究成果,组织现场展示活动。
(2)申请结题验收,出成果集,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课例光盘等。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有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即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在研究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的围绕“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这一目标,通过运用大量的经典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然后再进行反思,再进行课堂实践,再对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通过一年来的研究和探索,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了随意性、盲目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一共撰写了五篇较高质量的论文,分别获得了省、市、县的各级奖励。获奖情况如下:
教学设计:《制取氧气》
田力
《金属的化学性质》
来智超
《溶液的酸碱性》
廖战军
《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如何促进课堂教学》
任
佳
《自制教具在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任
佳
《西安经发学校2014届中考复习备考一轮校本资料》
《西安经发学校2014届中考复习备考二轮校本资料》
《西安经发学校2014届中考复习备考三轮校本资料》
《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要求》
作者:风林雪海【来自于网络】
化学家不在沉默——央视科教片《化学的秘密》
《论化学问题解决》
参
作者:夏本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文
作者:王延芳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4).献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透视》
作者:张克龙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9).《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沈幼波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7).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第四篇: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化学
2013XKT立项号 ZXHX087 负责人 结题报告 化学教学 关键词 廖战军 所在单位 课题名称
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研究 西安经发学校
校本研修
编写校本教材
小课题的研究,使得我校化学教学工作在研究与实践等多个方面有 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既增强了理论的指导性,又增多了教学实践中 的操作性; 既是一次探索与研究的过程,也是一次实践与总结的过程。通过小课题的研究,不仅使我们每个参与者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技 结题 能,提升了个人业务能力,更使我校化学备课组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 报告 力,为我们今后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摘要 通过一年的研究和全组的努力,我们成功的编写并使用了中考复习备考的《一轮、二轮、三轮复习资料》,探索并实践了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这次小课题的研究是成功的、及时的、必要的,当然,更重要 的是这次研究是高效的。《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 开题工作,整个探索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 结 实践,真正做到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用到教学第一线,真正使教学策略在提 题 高教育质量上发挥了作用。在学校教研处的指导下,在全体备课组教师的共 报 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学校化学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 告 作用。现将课题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努力改善教学活动,探索教师有效教学的 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升教师教 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
3、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 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 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文献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研究准备和启动阶段(2013.6~2013.8)成立课题组;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课题组成员培训、交流,收集资料;研究文献综述;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制定总的课题研究 方案,开题报告。参与人员:廖战军、来智超、任佳、田力
(二)、第一阶段:(2013.9~2013.11)负责人:田力 主体目标: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有效性的探究(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9月-10月, a、培养九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与课前预习习惯,用时一个月,并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努力改善教学活动,探索教师有效教学的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
3、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文献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研究准备和启动阶段(2013.6~2013.8)
成立课题组;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课题组成员培训、交流,收集资料;研究文献综述;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制定总的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参与人员:廖战军、来智超、任佳、田力
(二)、第一阶段:(2013.9~2013.11)负责人:田力
主体目标:完成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有效性的探究
(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9月-10月,a、培养九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与课前预习习惯,用时一个月,并随堂检查;
b、强化作业规范化,通过不定期的优秀作业的评比和展示,加强训练,提高化学素养。
C、培养科学完成随堂笔记、课后整理笔记的方法、能力。撰写实施报告。
(3)11月调查了解当前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教师负责设计调查问卷,在九年级全年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汇总统计,撰写调查报告。
(4)整理教学中,对学生强化记忆的教学案例,总结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与原因,完成实施报告。
(5)定期,进行汇总。
第二阶段:(2013.12~2014.2)负责人:来智超
主体目标:对化学知识教法有效性的探究
以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教研活动为依托,在教学中,对知识规律化、框架化、体系化,韵味口诀、顺口溜,技巧化等方法的探究。
开展 “如何有效导课”、“如何优化作业设计”等的探究。
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2014.3~2014.5))负责人:廖战军
主题目标:对“还课堂于学生,实施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
(1)对照前期的课题研究,进行自查自纠。
(2)通过“我要做老师”活动,完成对“记中说,说中练”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开展“设立梯度性、探究性问题情境”的课堂探究活动。
(4)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进行汇总,撰写实施报告。
(三)、研究总结阶段(2014.4~2014.5)
(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并展示研究成果,组织现场展示活动。
(2)申请结题验收,出成果集,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课例光盘等。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有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即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在研究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的围绕“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这一目标,通过运用大量的经典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然后再进行反思,再进行课堂实践,再对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通过一年来的研究和探索,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了随意性、盲目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一共撰写了五篇较高质量的论文,分别获得了省、市、县的各级奖励。获奖情况如下:
教学设计:《制取氧气》田力
《金属的化学性质》来智超
《溶液的酸碱性》廖战军
《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如何促进课堂教学》任佳
《自制教具在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任佳
《西安经发学校2014届中考复习备考一轮校本资料》
《西安经发学校2014届中考复习备考二轮校本资料》
《西安经发学校2014届中考复习备考三轮校本资料》
《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要求》
作者:风林雪海【来自于网络】
化学家不在沉默——央视科教片《化学的秘密》
《论化学问题解决》
参作者:夏本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考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文作者:王延芳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4).献《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透视》
作者:张克龙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9).《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沈幼波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7).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第五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教材认真钻研、思考,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有效预设课堂问题等,才会有精彩纷呈的有效课堂教学;“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此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改变教师“只见教材、教案,不见学生”的倾向;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运用水平,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关爱学生,才会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尽全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2001年新课程改革大潮席卷中国大地,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但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是“穿着新鞋子,走着老路子”。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细细讲评”,学生被动地、无奈地“听练”,真是“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总的说来,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下面浅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有效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点
《中国教育报》曾刊登一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一位历史老师讲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得这样好,请问您备课用可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您,只有十几分钟。”
这位老师的回答,让我们感到:有效备课——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有效!
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绝大多数教师将20%的精力用在钻研教材上,将80%的精力用在写教案上,殊不知没有有效的课前准备,就没有有效的课堂实施,也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觉得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中之重,每个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要学会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不仅要用好现有的课本,更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备出有效、高效的课,自有这样老师上课时心里才有底,也便于老师在讲课中遇到问题,该肯定的敢于肯定,该否定的敢于否定,也才会有精彩纷呈的有效课堂教学。如果在钻研教材时,缺少了广度,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没有拓展,没有延伸,那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吸取的信息量少。鉴于此,有效备课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充电”,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也需要有效的备课方式。
法国启蒙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卢梭这样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又提醒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全盘托给学生,还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设想进行艺术化的处理。
《落花生》中,教材只是让学生明白“要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不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样一个道理。我在备课过程中并没有就教材讲教材,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赋予老教材以新的涵义,在课堂上随机开设了一个“实话实说”栏目,让学生辩论你是要做像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做苹果那样的人。从学生精彩的辩论中感到,学生对做人的理解是深刻的,并且富有时代感,他们在向我们展示着心目中理想的自我形象,而且每一个都是那么鲜活,充满着朝气。
当然,有效的备课方式很多,关键是教师要投入热情,善于总结和创造。开辟出一条“备而能用,有利于教,有利于学”的有效备课之路,让教师得以成长,让学生得以受益。
二、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泰勒语)”有专家指出:“考察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达成状态等。从活动到状态,意味着要反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从过程到情境,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预设,更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生成,关注教师的实践性智慧。以此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改变教师“只见教材、教案,不见学生”的倾向。
“差生一开始的状态差可能是假性的,就像近视一样,时间长了,也就变成真性的了,无法再矫正过来了。所以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状态,学习状态,成长状态。学生是不是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自己充满自信,他的人生态度是不是乐观,精神面貌是不是积极向上,这才是学校教育要着重关心和塑造的。”我觉得这是非常经典的论述,我想只要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良好的,对他的学习结果就不需要苛求。
三、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需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教育手段。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运用水平,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每年的青歌赛我一直都很关注,对歌手我倒是没有太多的印象,把中心放在了评委身上。一个不经意的镜头推向了 赵易山老师,他担任大赛视唱练耳的评委,赵易山老师绝对外表并不是有多么出众,他的样子并不是属于帅气型的,但他的和蔼可拘的笑容与温柔、舒服的语言,让每一位选手都得到心灵的慰籍。
为什么那么多选手与观众,还有他的学生,特别迷恋他的话语,因为他的话语充满了爱的灵光与智慧的温暖。每位选手听到了他的点评之后,都不会感到被忽略与自卑,比如:“你已经唱的很完整了,这是一个歌唱人的基本修养,你已经做到了,非常好。如果放松一下、不那么紧张,你一定会把这个曲调的感觉唱的很完美,我相信你会做的更好。”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话语。而一句嘲讽与攻击的恶语,往往就毁灭了一个艺术家的诞生。
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因此,教师评价语言中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和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好,勇敢地站起来读吧!”“老师相信你一定是我们班声音最响亮的同学!”“请你把你的想法写在黑板上好吗?”。这些激励性的话语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学生们也正是在这些语言中体会到自信的快乐,他们大声地读,快乐地读,向老师展示着“我能行。”老师的一句句激励的话语,唤起了学生心中的憧憬,点燃了学生自信的火花。
当然,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性也要适而有度。评价语言使用不能公式化,例如:不论学生回答的好坏,总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表扬:“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老师很喜欢你!”“你真了不起!”弄得听课老师和学生心里都不是滋味。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无愧于接受这个奖赏。如果对他们解决了一些过分容易的任务而大大赞扬,尤其在中高年级,则不仅难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因为这会被同学认为是无能的标志。所以,赞扬要适而有度,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不竭的动力。
四、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必备前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于教师自身素质要求的最好诠释。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即:师德和学识。我们应从这两个方面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教师,不管学校工资待遇如何,生活环境如何,顺不顺心,都应该对所教的学生负责。不要因为个人原因,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要么不教,要教就要教好。只要有了这种强烈的责任感,教师才会关爱学生,才会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尽全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只要有信念,相信一定会在这条路上创出辉煌。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是教学的生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的低效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们学校的领导及大多数老师都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将此作为校本研究的重点。一学年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多了;探讨如何提高课堂质效、培养学生能力的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老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注重教学的有效生成;更加注重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当然,这种改变还不够显著,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制约课堂有效性提高的因素和行为。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随意的教学,是注定不能成功的教学。成功的教学是从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开始的。我们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很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他们善于将课标中大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小目标,使之的操作性更强,指导性更明确。依据这样的教学目标,他们有效地设计了教学环节,保证各个教学环节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因而他们知道在课堂中哪些内容应该精讲,哪些内容应该深讲,哪些内容学生可自主学习。这样的课堂有效性自然就高。
相反,我们有些老师对什么是教学目标还不是很清楚,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认识也不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比较随意,没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这样的课就可能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的老师教学目标的制定形同虚设,与课堂教学脱节。
只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并依据课时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才能确保目标不虚设、过程不落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保证。
二、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上课总免不了设问和提问。设问是搞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认知基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著名教授肖川老师就主张在课堂中要“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以问题引导教学的进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而进行学习”。他的学生是这样评价他的课:“肖川老师上课之时,常常讲述正酣之际,猛然打住,突然发问,本来抱着来轻松听课的心情猛地紧张起来,思维高速运转如同因特尔公司最新版的奔腾处理器,开始讲述时思维还显混乱,语调也结结巴巴,但讲着讲着思路逐渐清晰,似乎对所提问题有了一种新的理解,顿时有豁然开朗之感。”由此可见提问的艺术和功效。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老师对问题的设计却不尽人意,常常是问题很随意或很生硬,不能起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或是提的问题太大,不利于学生思考;还有的是问得过于简单,对学生思维构不成挑战。这样的问题与其问,不如不问。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即时教学活动和学生思维状况,从不同的角度以相应的方式提出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进入课堂活动状态,减少无效教学行为的产生。
三、关于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多媒体进课堂趋于正常化。由于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创造出一个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且信息量大,课堂容量高,因而受到不少老师的青睐。在我们学校,上课使用课件的老师也比比皆是。相当一部分老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能正确意识到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因而他们能将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但在使用中也有些老师走进了以多媒体代替板书、代替思考、代替实验、代替学生活动的误区,老师成了电脑操作工和解说员。我曾经听过这样的课,课堂上老师从头到尾一字板书都没有,所有的东西都在多媒体体课件中。虽然老师有时会提醒学生要记些笔记,但多数学生记笔记的速度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特别是基础差的同学。而且,人的记忆需要多重刺激才会牢固,一晃而过的刺激远不如老师一笔一划在黑板上写出来的字、画出来的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容易出现“当时清楚,过后模糊”的现象。著名学者朱正威教授就曾严厉批评过此现象,并形象地比喻这种课留给学生的印象“尤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发展的关系,该板书时还是要板书,挂图、模型等传统简单实用的教学手段也不能抛弃,不能一个U盘、一台电脑就完事。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实现有效教学值得讨论。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一、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的有机结合。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最直接、最稳定影响的因素。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坚持做到如下三点:
第一,给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独立人格的空间,即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人格独立性的一席之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因为某个学生性格孤僻而歧视他;独立思维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不能回答的,也要循循善诱,不能包办代替。
第二,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选择是多方面的。一是认知过程中的选择。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让他把相关材料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他得以超越现象,发现规律和联系,使信息不致于流失,从而获得新的领悟。二是参与过程中的选择。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做到人人参与,双向交流,教学共振,听、说、读、写相结合,论(讨论)、演(演示)、作(操作)、板(板书)相统一。
第三,给学生一个展现的机会。一是展现个性,如开设“学科沙龙”;二是展现能力,如编导课本剧;三是展现学业成果,如举办小发明、小制作展等,让学生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认识、规范、评价和发展自我。
总之,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其独特性,因而,不注重个性差异,没有对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培养和发展,是显示不出高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三、活用教学方法,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上的知识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其实,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注意,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体现:一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如认知领域的目标,一般说来,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质疑法、探索法和启发讲授法等。二要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同时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发现法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就会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三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出发。即使是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不同,具体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不一样。例如,同是为了培养操作能力,理化生学科一般采用实验的方法,而音体美学科则常用练习的方法。四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一方面要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以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并重视选用适合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四、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教师为达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表面上热热闹闹,学生也非常活跃,但这样的参与往往流于形式,而其有效性究竟如何,对学生的发展作用究竟有多大,都需要引起人们的思考。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应着力于以下几点:
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程标准中渗透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
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再次,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虽然不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但积极参与引导、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讲边说以及演示)、中介(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提供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五、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营造教学的和谐性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师—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教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各种互动方式有效地运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绝对权威,不能以尊长的姿态与学生交往,而应以平等的姿态加入学生的交往。二是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互动,因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方面的层次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充分利用多层次的教学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学的互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