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淮阳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淮阳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
汇报材料
淮阳县人民政府(2009年9月29日)
2008年12月份,我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第一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省发改委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按照全省对试验区工作的总体要求,5月底前编制试验区的策划和规划,下半年重点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和项目建设,经过前一段的努力工作,试验区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汇报我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一、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各试验区工作的总体部署,我们委托省经济研究所为我县编制试验区的策划和规划,5月底全面完成了策划和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已于7月份通过专家组评审并获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联席会议批准。按照《规划》,我县将按照“羲皇故都、水城淮阳”的工作定位,围绕“一湖一陵两古城”作文章,划分为太昊陵景区建设、龙湖景区开发、陈楚故城复建、文化旅游配套、文化产业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六大功能区,22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预计32.6亿元,其中,近期项目14个,总投资12.7亿元;中远期项目8个,总投资19.9亿元。
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成立以来,我们一直把体制改革工作作为试验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并且从创新机制入手,整合现有资源,成立了“淮阳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任管委会主任,把文化局、旅游局、太昊陵管理处、广场管理办公室、龙湖公司等单位纳入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与原分管部门脱钩,有效解决了多头管理、管不好、管不住的问题;根据8月6日全省文化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政府【2009】51号文要求,我们成立了由县委组织部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牵头,发改、财政、人事、劳动、编办、文化、广电等部门参与的“淮阳县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全面负责我县文化体制改革事宜,目前正在制定改革方案。
我县现有9个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5个(县豫剧团、太昊陵管理处、电影公司、影剧院、电影院),其中自收自支单位4个、差额共给单位1个,在编干部职工人数319人。
我们的计划是:8月底前,全面澄清核实9个单位的人员和资产底子;9月份,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并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确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10月份,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要求,全面实施体制改革工作,年底前体制改革工作全部结束。
三、投融资平台搭建情况
为解决文化试验区建设的投融资问题,我县于今年4月份,筹资2000万元,成立了“淮阳县羲都文化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淮阳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担保中心”,初步建起了投融资平台。我们已通过这个平台融资2000万元,参与了《寻根淮阳》、《羲皇故都》、《史话太昊陵》、《陈州故事》、《包公下陈州》、《细说龙湖》、《寻访七台八景》、《龙湖诗抄》等系列丛书的出版、电影《人皇伏羲》的拍摄和东湖观光生态园项目的建设。
为壮大我县投融资平台,根据我县文化项目建设的实施情况,我们县政府常务会议已研究决定,将城建拆迁后征用的232亩土地(东关季庄岛荷花苑200亩地、老城四门32亩地)过户给羲都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用于壮大公司规模,增强公司实力。同时,公司将通过担保、资产抵押等形式融通银行资金,利用合资、参股等形式吸收民间资本。为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我县于近期认真筛选10个贷款项目,并且投入220万元,由县发改委负责做好了项目可研报告,由国土资源局负责做好了农业土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预审,由环保局负责做好了项目环评,建委负责做好了项目相关规划,其它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这10个项目已上报给省开行研究,为下步投融资打好了基础。
四、项目建设情况
上半年,我们围绕《淮阳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规划》确定的“四大计划”,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 元投入”原则,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了11个项目,总投资18.94亿元,累计已完成3.72亿元。详情如下:
一是陈风文化苑项目(新建)。总投资8亿元,已与周口瑞泰实业有限公司签约,完成投资2000万元,正在扎实推进。二是太昊陵景区保护和综合开发项目(续建)。总投资2.2亿元,已投资1.1亿元,新建西四观、综合服务区、办公区和万姓源商业步行街,扩建独秀园,开工整修寝殿。三是龙湖湿地保护项目(新建)。总投资2亿元,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拆除隔离网2万平方米、鱼塘38个,其中补偿资金1000多万元。四是东湖生态观光园项目(新建)。总投资8000万元,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完成左庄103户拆迁补偿,集中安置小区已开工建设。五是龙湖水上“一日游”项目(新建)。总投资5000万元,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编制了“一日游”总体规划,新植荷花、蒲苇3000亩,添置游船35艘,新建观荷栈道2000米。六是四星级羲皇宾馆和润德国际广场项目(新建)。总投资2.1亿元,已完成投资8100万元,其中羲皇宾馆大堂及地下停车场已建成;润德国际广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七是中华姓氏博物院项目(新建)。总投资1.2亿元,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前期的土地征用、拆迁补偿、项目可研和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八是“三馆一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群艺馆、艺术中心)项目(新建)。总投资8000万元,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明年6月份竣工。九是羲皇大道拓宽改造项目(新建)。总投资6200万元,已完成投资3100万元。已完成路基处理,埋设污水管网7848米。十是中国挂历博物馆项目(新建)。总投资6200万元,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十一是《人皇伏羲》电影拍摄项目(新上)。总投资1000万元,已完成拍摄工作,正在进行后期制作,保证春节前在央视播放。
此外,我们还积极谋划,力争年底前再启动3个项目: 一是伏羲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计划于10月底前完成产业园的选址、规划设计、前期手续办理及拆迁等工作。
二是陈楚故城复建“五年行动计划”项目。计划利用五年时间逐步恢复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陈楚故城历史原貌,首先修复城墙城门、历史街区和历史人文景点。目前,正在编制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
三是规划建设羲皇文化产业集聚区项目。我们已委托省经济研究所正在编制羲皇文化产业集聚区规划,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为试验区的建设拓展更大的空间。
五、招商引资情况
上半年,我们积极开展了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筛选储备招商项目44个,总投资48.05亿元。其中列入全省《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册》的项目15个,总投资13.85亿元;已落地招商项目3个,项目资金2.5亿元;正在洽谈的项目2个。
年底前,我们将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推介项目,争取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投产。一是国际易学联合会永久性会址项建设目。已与国际易学联合会签订合作意向,10月底前签订合同。
二是筹划“梦幻龙湖”大型水上实景演出项目。已与国家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签订合作意向。六、四点建议:
1、按照省政府《关于支持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豫政[2009]51号文)文件精神,省政府给每个试验区1000万元的支持资金已经到位,同时要求市、县两级各配套500万元。据省发改委检查通报的情况,其他试验区的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建议市政府领导尽快安排市级配套的500万元尽早到位;
2、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的工作既是淮阳的大事,也是我们周口的大事。建议市政府成立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领导小组,由一名副市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淮阳,办公室主任由一名正处级领导兼任,便于工作汇报和协调。同时建议市政府在机构改革中给我县的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一定数量的编制。
3、其他试验区所在的省辖市对试验区的建设工作在资金和政策上都给与了极大的支持和倾斜,我们建议市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特别是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
4、平粮台遗址在淮阳,而管理权在市文化局,建议市政府 同意把平粮台的管理权限划归我县,便于保护、开发和建设。
第二篇:镇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心得体会
近水楼台先得月,乘势而上正当时
自被确定为全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以来, 新县扎实推进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成果。作为新县县城所在地,新集镇近水楼台先得月,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谋划红色土地新时期发展,时不我待;借助新县文化产业,全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正
当其时。
“先得月”第一表现在新集镇占有新县大量的红色资源。新县投资3700多万元,完成的鄂豫皖苏区首府景区、烈士陵园和英雄山景区改扩建在新集;建成的古戏台、红心广场、豫南风情茶楼、红旗飘飘主题雕塑等一批精品工程在新集;投资1300多万元,建成的将帅馆和红四方面军将士纪念馆在新集;投资1100多万元,启动将军山景区开发建设在新集;金兰山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开发新景点18余处还是在新集。还有新集镇通过革命遗址普查工作最终确立了高敬亭故居、鄂豫皖省苏维埃石印科旧址、石佛冲红军田、黄光霞故居等共14处革命遗址。这些建设和资源,都必将成为新集镇文化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
“先得月”第二体现在新集镇具有文化经济发展的雄厚基础。新集镇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排序年年攀升,越居全市第二,稳坐全县第一,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推进新集镇试验区建设打下经济基础;新集镇历来是新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新县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方,新集人民勤劳勇敢,思想领先,懂技术,善经营,创办的经济实体多,经济实力强,发展势头好,兰河花园、中华园、品茗山庄、卧佛山庄、观佛山庄、农夫山庄、金兰湖度假村、金湖度假村等农家乐经济遍地开花。山野菜、山茶油等系列特色旅游产品率先进入新县市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推进新集镇试验区建设打下了社会基础。
“先得月”第三彰显在新集镇与新县的文化产业有效对接和协调发展能力。新县的红色旅游,带动了新集镇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今年元至10月份,新集镇接待游客37.3万人次,相关收入800多万元,同比增长21%、25.6%。新县歌舞团已在新集镇演出近10余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新县的广场文化,千斤“杨摆柳”,箭厂河舞狮在新集镇倍受青睐,这些文化活动不仅极大的丰富了新集镇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为新集镇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产生新的效益。
从中央到省、市,政策环境春风化雨;从资源到条件,大力推进试验区建设正当其时。新集镇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但是,单纯地从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来搞新集镇试验区建设,不可取,一则文化产业需要独具个性的可塑文化,新集镇不具备,二则搞文化产业,新集镇涉足不多,“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新集镇要“善假于物”,来分得新县文化产业这块蛋糕,利用新县红色资源,用新县文化产业引领新集试验区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集镇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怎样发展,我建议要:
形象为牌。要树立新集对外新形象,形象就是力量,形象就是财富,必须把良好形象这一无形资源化为推动新集镇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核心是全力打造“实力、文明、平安、生态、和谐----五个新集”,提升城镇精气神,开启发展新征程,以活动展形象,以队伍树形象,以作风塑形象,以宣传扩形象,重点是开展一系列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培养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推行“责、细、快、实”工作机制促工作作风转变,利用网络、报刊、新闻宣传等现代技术手段扩大对外形象。
服务至上。服务县城发展大局,统筹协调,共谋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优质服务,筑巢引凤。一手抓协调配合,一手抓管理提高,一方面对县城的建设、管理、发展给予全力支持,充分认识“县城发展即是新集进步”的重要意义,县城的事情就是新集镇工作,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新集镇市场和经济发展环境的规范化管理和综合整治,将“六城联创”进行到底,抓好环境卫生综合治理。
三产主导。要把发展三产摆在十分突出位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涵养财源,富民强镇,重点是发展一大批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中心的服务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搞好规划,注重引导,培养一批骨干企业,打造旅游服务业精品工程。
项目带动。要充分用足用活两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发挥项目带动这“一抓手”作用,重点是大力吸收各方面资金,要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选择,全力以赴上项目,找准引进项目结合点,把跑项争资的重点放在村组公路、农村饮水、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来,以利用更好地发展第三产业,切实做好“百村万户”富民工程项目,让项目带动成为推动新集镇试验区建设的又一重要力量。
第三篇: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汇报
XX镇位于XX市南部,三县交界处,96平方公里,83个村,8.7万人,耕地7.8万亩,是XX的农业大镇。XX镇于10月份召开了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动员大会,下发了实施方案。我们紧紧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坚持先行先试、封闭运行等基本原则,紧密立足镇村实际,努力在农村土地产权、农村土
地承包、新型城镇化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积极实行“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业特色化、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和农民组织化步伐全面加快,“东有板鸭、西有香菇、南有瓜果、北有苗木”的四大特色农业片区已初具规模,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XX镇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的试验正稳步开展,全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6家(XX市级以上9家),注册资金3150万元,规模经营土地面积1.6万亩,合作社利用土地使用产权证贷款500余万元,利用三户联保贷款5600万元。
一、试验改革进展情况
1、深入开展了“三位一体”的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建立XX镇产权交易所,制订了工作制度、工作程序,推进土地使用权抵押担保贷款,目前从农商行抵押贷款500万元,规范土地有序流转,新发展种粮大户3家,进一步促进了农业规模和现代农业发展。
2、XX镇被XX市确定为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镇,修编了小城镇总体规划、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新农村建设。XX镇杨仓社区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建筑面积达6.6万平方米,明年将整体搬迁上房,将小城镇打造成产业中心、区域居住中心、社会服务中心。
3、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首先在白楼、苑庄、北李庄等村开展,3个村正在进行土地承包的资料的摸底登记。
4、农村资产产权化改革已对83个村资产资源进行清产核资登记,完善了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集体资产监管,对村集体各类资产、资源建立健全各项监督管理制度。
5、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创新试验,拟建立镇级三农服务中心1个,建立村级“三农网络直销服务超市”8家。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里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镇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管站,具体负责改革试验工作的组织实施。财政部门积极争取支农资金,加大对试验区建设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金融部门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创新涉农信贷办法,简化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抵押担保贷款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国土部门在调整城乡用地规划和用地指标及土地出让金使用上给予政策倾斜;工商、税务部门进一步强化服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低偿或无偿服务;农业办要落实好各项农业保险政策,努力化解改革试验的风险。
(二)切实加大政策支持。
1、切实增加财政投入。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的基础上,镇财政设立100万元的国家农村改革实验区建设专项资金。围绕改革试验区建设及时调整财政支农结构,整合涉农资源,争取各类支农扶持项目和专项补贴补助资金,集中财力推进改革试验区建设。
2、落实土地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宅基地、废弃地、空闲地整理、复垦和农村土地治理、合村并居等,在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或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项目范围后置换出的用地指标,除优先用于新农村社区建设外,主要用于小城镇产业聚集区建设,保证用地指标出让收益全部用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优先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小城镇产业聚集区兴办社办企业所需要的非农建设用地,促进合作社做大做强,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用地手续,主要用于兴建农业用仓(机)库、生产管理和加工用房、晒场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保证合作社农业规模经
第四篇:建设生态农业发展改革引领试验区规划资料
安阳市龙安区规划建设城区生态 都市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实施方案
(2010—2015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设立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决定》(豫发【2009】15号)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安阳市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引领示范区实施方案》的意见,结合龙安区农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亮点、探索机制为目的,紧紧围绕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探索推动农业工作机制创新、提升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的新路子,为全区农业工作争创一流业绩、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积累经验、探索模式、作出示范。
二、实施范围
按照关于《安阳市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引领示范区实施方案》的意见要求,龙安区生态都市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核心区设在龙泉镇、彰武办事处,核心区位于安阳市龙安区西部,2
6.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立一定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信息交换平台以及农业技术人员培训组织网络,大力开展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培训、针对农业生产服务业从业人员(包括科技示范户、村级动物防疫员、植保员、农机手、沼气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种养大户等)的技术培训和针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培训。计划培训农村劳动力1万人(引导性培训8800人,职业技能、服务业、加工业1200人),7.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按照安全、优质、环保、高效的要求,建立1套标准推广管理工作体系,做到市有专家指导、县有标准推广、乡有技术服务、村有示范大户,制定2项生产技术规程;培育有2个叫得响、销得好的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个无公害产地。全区优势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二)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2015年)
1.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完成原野激扬、(可利用风格迥异的古朴建筑,冬雪枣基地,开发农家乐旅游;利用荒山荒坡可供开发的资源,在荒坡荒沟地带建造山地白行车、汽车拉力赛、CS、定向运动等时尚运动场所。抓住市动物园搬迂的机遇,在此建造野生动物园);水上渔家、(利用彰武水库资源,在水库边建造游船码头,在长岛、废弃煤窑土地资
源优势,建设宾馆、酒店供游人休闲渡假、水上游玩、会议公务等)项目建设。办好第四——八届中国腊梅文化节;带动桂花精品园、果树盆景园的规模发展;完善阳光冬雪枣基地配套建设,提高樱桃、李子、石榴、柿子等名优果树产量和扩大采摘范围;较好发挥矿业农庄果-草-禽等循环农业,提高百亩温室大棚蔬菜无土栽培采摘区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2.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充分发挥龙泉镇、彰武办事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功能。引领区内乡镇土地流转面积要占到本地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0%以上,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要占到土地流转面积的50%,培育各类土地流转典型20个(其中精品农业、生态休闲景观农业典型10个)。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龙泉花卉和省级森林公园、腊梅园、金线柳烟等精品园打造豫北最大的花卉交易基地品牌,整合现有的花卉资源,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引导,建立产供销一体的大型花卉交易市场;建设规模化的瓜菜种植区,打造以东上庄高效日光温室百亩园、高北河无公害胡萝卜千亩方为中心的蔬菜种植区,打造以吴家洞、梨树场为中心的农家乐休闲区,不断完善配套建设,达到行业规定标准;围绕矿业农庄、东方水城、彰武无公害水产养殖建立特色休闲基地,打造市区后花园;充分发挥特色农业的增收带动优势。
要达到10个,质量认证产品达到l0个以上。
8.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通过引领示范区建设,区域农机总动力达11万千瓦,机耕8万亩,机播9万亩,小麦机收7万亩,玉米秸秆还田5万亩;解决农村安全饮水5000人;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000亩;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到2015年,区域农机总动力达12万千瓦,机耕8.3万亩,机播9万亩,小麦机收7.7万亩,玉米秸秆还田5.5万亩;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5个;实现区内灌溉管网配套建设,使引领示范区内的抗旱、灌溉、排涝系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促进生态休闲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
五、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成立安阳市龙安区生态都市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面负责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解决必要的人员、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和经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引领示范区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为主要责任人,农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具体责任人,对涉及引领示范区规划建设的重大问题、重要决策,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主管农业工作的副书记、副区长、乡、镇长要亲自安排、亲自部署煮好知道和服务,区农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具体抓好落实,切实指导和帮助基层做好引领示范区规划建设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生态都市农业引领示范区建设工作,加强领导,一是实行目标责任制。将工作目标层层分解,逐级细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强化督促检查,实行月季、半年、督查,进行督查通报。三是严格奖惩。建立工作项目台帐,出台考核办法,结合考核情况进行奖惩,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形成争先恐后的工作氛围。
(二)落实政策措施、加大农业投入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力度,每年财政预算100万元用于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奖补。坚持集中农口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坚持全方位,拓宽引资纳贤渠道,扩大引资规模,发挥区域内有山、水、林、果、花资源优势,吸引、鼓励、引导、支持国内外客商以独资、合资等多种投资方式参与生态农业、特色农业、都市农业的开发与建设,坚持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和高效机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步伐,促进生态都市农业引领示范区全面建设。
(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生态都市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原则,一是抓好布局结构的调整,搞好分阶段实施。二是抓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农林牧渔,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形成以龙泉花卉林木、生态休闲、高效蔬菜生产、彰武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生产布局,发挥出各自的比较优势。三是抓好
(六)发挥科技创新带动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市场的竞争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一是要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二是诚聘和培养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人才,搞好科技示范带动;三是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应用高新技术,重点推广生态家园富民沼气工程技术、高效日光温室生产规程、秸秆青贮过腹还田和机械还田技术,建立标准化体系,推广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设施农业、保护地栽培的反季节生产技术,果品、蔬菜、食用菌的贮藏保鲜、加工配送技术。
(七)抓好农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是激发农业活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要重点抓好改革和创新。一是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土地流转。二是中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坚持责、权、利相统一,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可实行租赁、承包、股份合作,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参与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三是加快“四荒”拍卖造林体制改革,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谁购买、谁绿化、谁受益”的原则进行竞争拍卖并限期治理。四
0
关于成立安阳市龙安区规划建设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直各有关部门:
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规划建设安阳市农业发展改革引领示范区实施方案,根据我区实际,现成立安阳市龙安区规划建设生态都市农业引领示范区领导小组:
组 长 王建国 区人民政府区长 副组长 祝振玲 区委副书记
张 萍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黄维社 区人民政府区长助理
成 员 朱世民 区委办公室副主任 区新农办主任
张立新 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张玉军 区农业畜牧局局长
赵社文 区财政局局长
刘 博 区林业局局长
李红军 区水务局局长
赵焕庆 区农机局局长
张忠祖 区畜牧服务中心主任
李友成 区交通局局长
213-
第五篇:商丘市梁园区文化改革发展工作汇报材料
梁园区因地制宜践行文化体制改革
商丘市梁园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进一步深化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市委宣传部文产办的指导下,梁园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和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了一系列的切合实际的改革措施,在“两局合一”的行政管理和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改革经验
梁园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是在市委宣传部的具体指导下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文化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全区文化产业“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大力实施“136”工程,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全区文化产业项目、品牌、重点企业培育和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文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体制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
1、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组织谋划和具体指导,发挥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职能和作用。全区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主抓副区长为副组长,由25个成员单位组成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时召开了全区 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区文化产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2、宣传动员。为确保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区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宣传部长亲自带队,深入体制改革的主体单位做了大量动员工作,向改革单位的干部职工、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宣传实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做法,积极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老干部、老同志要带头响应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做到了“改革未施、人心先定”,为进一步实施文化体制改革铺平了道路。
3、深入调研。为了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梁园文化体制改革自己的道路,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织专门人员,听取老同志、老艺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专家的论证和调研,制订出了《梁园区“十二五”文化发展纲要》和《梁园区文化发展实施意见》,确定了“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打造品牌、优化机制、创新发展”的工作方法,提出实施“136”工程,即建设一个文化大市场,打扫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发展六大文化品牌项目,进一步优化全区文化产业布局。为加快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全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4、制定方案。按照省、市加大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力度的要求,全区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 2 了《梁园区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推动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稳步实施。
5、分步实施。结合全区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际,我们采取成熟一个、改革一个的策略,根据改革的对象不同,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逐步对改革的主体实施。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如期地完成了文化局与旅游局的机构改革和商丘市四平调剧团与商丘市豫剧二团的合并划转等工作。尤其是在两个国有院团体制改革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二、具体措施
1、文化局与旅游局的机构合并。
从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来看: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是文化驱使的结果。而文化既是旅游业的物质资源基础,又是它的精神动力支撑。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文化与旅游的合并,必定存在着强大的优势。从合并的优越性来看:文化局与旅游局是两个高度关联的职能局,两个局合并可以增加原属两个局业务的统筹协调性,减少机构、人员、会议与相关的运转成本,实现资源共享,在提高部门决策能力的同时增强部门的责任意识。从根本上说,文化局与旅游局的机构合并有利于规范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2010年,按照梁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商丘市梁园区文化旅游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商梁政办﹝2010﹞69号)文件精神,梁园区将文化局 3 与旅游局进行了机构合并,确定了梁园区文化旅游局的政府职能、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等内容,顺利的完成了两个局的合并工作。现梁园区文化旅游局内设办公室、人事股、文化艺术股、旅游规划股、文化市场管理股、文物管理股6个科室,下设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文物工作队、图书馆、文化馆、文艺创作室、豫剧二团、四平调剧团、电影公司、豫东影剧院、人民电影院11个单位。
通过近3年来的实践证明,文化局与旅游局的合并,进一步整合了全区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一方面减少了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横向协调困难,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文化旅游工作的持续、稳步、健康发展,也能够更好地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做出更大的贡献。
2、商丘市四平调剧团与商丘市豫剧二团的合并与划转。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关于加快国有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文政法发﹝2011﹞22号)和河南省文化厅《关于转发<文化部关于做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豫文人教﹝2011﹞92号)文件精神,四平调剧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商丘市四平调剧团,机构规格相当于正科级,编制人数20名,在地方戏曲、曲艺等国有文艺院团中,演出剧(曲)种属濒危稀有且具有重要文化遗产价值的事业单位,经批准可不再保留文艺院团建制,允许转为公益性的保护和传承机构,专门从事戏曲研究、传承和展演。按上述文件精神,商丘市豫剧二团与商丘市四平调剧团的职能相近、情况相似,属于重复设置 的机构,应核销其院团建制。但由于在人员分流等问题上存在诸多不安定因素,我区将该团问题报请区委、区政府研究,按照特殊问题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核销了商丘市豫剧二团机构编制,并将商丘市豫剧二团的人员编制55名,整建制转入商丘市四平调剧团,与商丘市四平调剧团合并后划转为“商丘市梁园区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转型后的“商丘市梁园区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机构规格相当于正科级,领导职数1正2副,人员编制75名,经费形式为事业差供。
商丘市四平调剧团与商丘市豫剧二团的合并与划转,即挽救和保护了稀有文化,也减少了很多改革成本,更妥善解决了存在的不安定因素。我区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中,率先完成了两个国有院团的合并转型,认真履行了社会责任,树立了我区规模实力和市场影响力较强,在本行业居于领先和骨干地位的文化企业。
三、意见和建议
在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要逐步建立起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于保留事业体制的文化单位,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个方面加大内部改革力度,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
1、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制改革不能一刀切。虽然商丘市豫剧二团按照要求整建制划入商丘市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但是两个单位所保护和传承的戏曲种类不同,河南及周边省市的多数地区的观众口味都偏重于喜爱豫剧,商丘市豫剧二团在豫鲁苏皖和华北等地区知名度较高,有豫东“红脸王”刘忠河及其弟子的支撑,剧团常年在外演出,每年演出达280余场次,观众达50余万人次。而四平调属于全国稀有少数剧种,曲调、唱腔与豫剧不尽相同,将商丘市豫剧二团转入商丘市梁园区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后,将来是否要豫剧演员改唱四平调?四平调传统剧目现正在挖掘复排,目前可上演的剧目较少,在大规模、多场次展演过程中是否穿插豫剧展演?独属于商丘的“豫东红脸王”文化品牌是否要因此取消?这些都是需要深思的问题。且商丘市豫剧二团在我区属于经营效益、市场前景好的单位,建议恢复保留该团建制,加强完善其经营机制,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刘派豫剧能够在中原大地扎根、发芽,不断壮大,成为我区、市,甚至河南省的一大文化品牌,也更利于四平调自己曲调、唱腔体系的专门保护和传承。
2、要逐步建立起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议借鉴商丘市豫剧院的改革特点,对于保留事业体制的文化单位,在编制、人事、收入分配三个方面加大内部改革力度,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一是在人员编制方面。剧种要传承和保护,剧团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新鲜血液的补充,目前剧团存在着演员青黄不接的状态,但全区当前的人员编制紧张,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剧团的后备人才补充,建议为其增加人员编制,便于更好地吸收艺术人才。二是在人事制度方面。可以将以前的“终生制”变为“聘用制”,也可对外公开招聘具备专业特长的文艺人才,与所有演职人员签订双向合同,合同上有明确的聘用年限,期满后 若演职人员仍想续约就要参加岗位考核,达标后方可续约;有效消除了演职员坐等工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存在,当然,演职员在合同期满后也可根据自身意愿选择去留。三是在工资方面,将原来差额拨款的单一方式,改为差额拨款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方式。即:财政拨付给单位100%的全额工资,但每月除正常70%的差额工资外,剩余的30%由单位控制发放,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将剩余的30%与演出场次、演出质量挂钩。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制,根据演员的演出场次、多元化角色扮演和观众欢迎度,通过专人专场记录和量化考核评比来确定奖金分配标准,从而有效的激发演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演职员都明白一个道理: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为剧团努力创造效益,是提高自己收入的根本途径。
3、在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创造出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经营模式。公益性文化单位如果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整合辖全区及周边地区的民营演艺剧团,组建成立起在经营范围上规模空前,扩展到包括艺术生产、艺术研究和辅导培训、演出营销、演出中介、文化艺术衍生产品的开发和经营、音像出版、发行,承办社会各界委办的各项大型艺术活动等为一体的区级文化艺术中心或演艺公司,经验管理上推行市场化运作机制。其次,组建专门的演艺公司,积极拓宽演出市场的渠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改变现在被动演出的局面,主动到市场推销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自己,让剧团有更广阔的发 7 展空间。要抱以满足大众需要为导向的市场经营理念,力求用一流的服务和一流的艺术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争取实现艺术产品多样化、艺术管理规范化、艺术人才高端化、艺术服务多元化、艺术方位多向化的经营目标,努力实施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广发展的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4、建立优质、高效的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建议加大对文化公益事业支持和保障力度,通过抓好区级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工程,通过走产业兴文化之路,开展“以文养文”、“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盘活文化资产,建设成标志性的文化设施梁园区文化艺术中心,使各门类文艺都能够有更好地演出阵地,使广大群众能够享受到最根本的文化权益。
总之,下一步梁园区将通过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带动梁园的文化发展生产力、创造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力推进梁园文化生态旅游区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