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OK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事关党的事业成败、事关党的形象、事关发展的快慢。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用良好的作风营造干事创业、争先创优、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使领导干部在高度的自觉和严格的约束中保持良好作风,是各级党组织的责任,也起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我市抓建设、促发展、讲民主、促和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笔者---村主要是注重其主要启示有:
启示之一:抓源头,着力搭建高素质的党支部班子。一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班子。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带领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作用。
启示之二:强活力,切实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一是以“三制”为抓手,强化党员队伍管理。二是加强党员教育力度。三是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启示之三:促规范,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工作运行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是制定工作制度。二是推进民主管理。三是实行立体考核。村党支部每年开展一至两次较大规模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进行“个人述职、民主测评、百分制考核”等,支部内所有党员都要参加评议,接受群众监督,以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启示之四:夯基础,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是制定科学发展规划。二是按照市场化需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拓宽致富门路。三是建立健全困难群众的救济扶助体系。
二、当前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执政意识有所淡化,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当前“四个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受到很大的冲击。在农村,不少农村党组织认识不到自己的领导作用对党的执政地位的意义和影响,他们觉得“执政是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的事,与我们基层干部关系不大”。一部分党员干部认为,自己的身份离“执政”十分遥远,执政意识薄弱。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新当选的党员干部缺乏奉献精神,出现党性观念淡化,理想信念动摇等不良倾向,只顾自家发财致富,无心办理民事村务。少数农村干部思想僵化,在职期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应付上级交办的诸如计划生育等任务,而对农民群众生产、社会的发展却办法不多,既没有为民办实事的设想,更没有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能力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松动和削弱。
2、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制约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目前,农村党员所受的教育程度相对较低,造成了他们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差,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和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由于受党员的文化教育水平的限制,导致农村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能力差,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低,与群众盼望致富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难以在群众中树立党员的威信。而且,农村党员受教育水平低,依法行政能力弱,导致与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越来越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3、管理模式严重滞后,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有些基层党组织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习惯于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发号施令实施领导,喜欢凭个人经验办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改革精神。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大事小事一把抓”,不能做到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个别党组织由于准备不足,组织协调不够,特别是集体经济管理水平滞后,导致了农村集体资产增值不快,甚至出现闲置、亏损的现象,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突出问题。
4、群众工作能力弱化,导致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需求、各种利益关系的分配整合,必然引发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三、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五点建议
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也是当前各级党委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创新教育培训载体,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
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一要改进教育理念。要有效地推动党员干部学习,思想认识至关重要,只有从根本上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保持自觉学习的精神,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理念,才能自觉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二要丰富学习内容。结合近几年实施的“乡镇领导干部素质工程”、“千名新上任村干部上岗培训计划”等,真正培养出“学习型”、“复合型”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三要完善学习制度。要健全农村党员干部述学、考学、评学机制,加强干部的在职自学。
(二)深化干部选任改革,建设精干高效的基层党组织班子。
要以“提高素质,改善结构,推进交流,增强活力”为重点,着力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一要创新选任方式。要冲破“台阶”、“资历”等条条框框,通过乡镇(街道)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形式,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事业心强、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特别是要把有“双带”能力的人选进村领导班子。二要拓宽选人渠道。要针对当前一些乡镇(街道)领导班子中30岁以下干部、经济类、工商财贸类干部偏少的现状,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班子,提高30岁以下干部比例,努力形成以40岁以内干部为主体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结构。要针对农村能人外出,干部选拔往往“矮中选长”的现状,通过外聘、实施“回归村官工程”等途径,注意从农民专业户、外出经商人员、复退军人、回乡知识分子中选拔合适人才。三要探索干部任期管理。要加大对在一地工作时间较长的一般乡镇(街道)干部的交流力度,交流途径可采取乡镇(街道)与机关部门、经济较发达乡镇与山区乡镇之间进行。要强化乡镇(街道)领导班子的任届意识,保持班子的相对稳定,确保乡镇领导和村级干部后备有人。
(三)严格落实“三真”政策,优化农村党员干部工作环境。
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对基层干部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三真”指示精神,进一步优化农村干部工作环境。一要进一步理顺关系。二要优化工作环境。三要关心农村干部。
(四)切实转变领导方式,增强农村党员干部服务意识。
随着农村规模调整、税费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深入,农村组织要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性政府转变,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农村干部必须转变角色意识,推进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的改变。一要转变领导方式。要从单纯的行政命令式转到行政、法律、科技、民主、教育相结合,由过去的组织推动转变为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市场服务,真正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着眼于工作职能的转变,把工作重心放在积极兴办各类协会、中介组织和创建示范的服务载体上,要通过党员干部领办、典型大户带动办、乡土人才创办、农民群众自发办等途径,创办“园区+服务”、“基地+服务”、“典型+服务”等多种模式的服务载体,增强示范、服务和组织群众的功能。要继续通过发展型班子创建、项目开发型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等活动,鼓励广大干部敢跑项目,敢于率先试验示范。二要转变工作作风。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主意识日益增强,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愿望越发迫切。尤其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后,乡村干部一下子从高高在上的决策者、指挥者变成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执行者。乡村干部必须彻底改变以往“高高在上”、命令式的工作作风,总结“蹲点”活动中访富问经、访贤问计、访贫问苦、开门纳谏经验,把听取群众意见的做法经常化、制度化,做到既“身下”又“心下”,真听、诚听、真改。要全面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下村服务日等便民利民活动和民主恳谈会、议事恳谈会、“党群议事会”等集中民智活动,听取民声,收集民智,提高乡村干部构建和谐乡村的能力。
(五)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对农村党员干部的规范管理。
一要健全农村干部工作责任制。乡镇(街道)工作点多面宽,繁琐复杂,目前的定量考核指标存在实际上的不可比性,考核乡镇领导工作实绩时,既有本人的能力、水平、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原因。二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在干部调配上要注意向农村倾斜,激励广大乡村干部,从而在乡村干部中造就一种“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勇于争先”的良好氛围。三要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通过及时公布、公开村民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增加工作透明度。
作风是标杆,是形象。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抓得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的成败与兴衰。尤其是在实现经济突破和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过程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从总体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工作和思想上自觉维护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是,和“三个代表”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学习放松。主要表现在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意识不强,有厌学情绪。对与自己提拔升迁有关的培训学习态度比较积极,很少错过。相反,对常规性培训学习却不够积极。甚至有的领导干部对上级党校接受培训、专门学习这样难得的机会也不珍惜,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是热衷于“认认人,养养精神,沟通沟通个人感情”。有的对机关正常的理论学习不重视,甚至应付了事。由于不注意学习,一些领导干部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缺乏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系统的理解,在执行上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
二是作风漂浮。少数领导干部不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服务基层、群众的自觉性较差,工作责任心不强,以小团体、个人利益为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不愿意联系和接近群众,遇事不走群众路线,靠主观做决策。把工作简单地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很少深入基层,对群众的真实想法不了解,呼声不倾听,甚至对群众疾苦视而不见。
三是缺乏民主。有些部门虽建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缺乏认真地坚持和落实。有的民主集中制制度规定得比较原则、笼统、伸缩性大,执行起来较困难。有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议论工作多、思想交锋少,和稀泥多、揭露矛盾少,自我批评谈现象、互相批评谈希望,致使少数领导干部不能顾全大局,在班子内部闹不团结,搞无原则纠纷,在权力上争大小,在利益上争得失,在用人上搞亲疏。还有的部门“一把手”我行我素,搞家长制、一言堂,把“民主”仅仅看成是形式,特别是对反对意见更听不进去。在研究重大经济问题和人事问题时,党委成员看一把手脸色行事,用形式上的民主进行掩盖,实质上一个人说了算。
四是为政不廉。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淡化了公仆意识,加之社会上腐败现象的影响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产生了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有的领导干部不能自觉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要求自己,公款吃喝,相互宴请。有的借盖房、搬家、过生日、子女升学、参军、婚丧嫁娶之机,搞宴请,借机敛财。虽然纪检监察部门制定了具体规定,加大了处罚力度,但仍有个别领导干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暗中以小规模、多层次招待的办法进行宴请,逃避检查。有的个别领导干部,不能发挥表率作用,不严格遵守工作时间,中午喝完酒下午不上班,工作时间坐公车到基层游玩,甚至到一些严禁领导干部出入的场所。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教育培训不到位。近几年,在党员干部队伍作风教育上,我们制定了许多制度,研究了许多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际效果还不够理想。
二、管理监督不到位。在干部管理监督上,我们也研究了一些制度,但还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尤其是在执行上缺乏应有的力度。
三、干部制度改革不到位。近年来,我们在干部制度改革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行了公开选拔、公推直选等,但是改革的力度不够大,步子比较慢。
针对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纪检监察机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一解决。
一、打破体制,改善作风建设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体制性障碍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庇护了干部不良作风。一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实行政务上墙、运行程序上墙、收费栏目和标准上墙,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克服干部的衙门作风。二是积极探索改革机构改革,结合换届,进一步理顺职能关系,精减干部队伍,促进党员干部作风改善。三是加区乡会计核算中心和政务中心监督力度,对各部门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从源头上遏制个别干部铺张浪费的不良作风。
二、坚持创新机制,改进作风建设方法。建立学习教育互动平台。紧密结合各部门行业特点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制定《党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培训计划》,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体培训、书本教育与电化教育、理论灌输与开展实践活动相结合等形式,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检查、督促、考核。联系点和挂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制度,建立目标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注重监督防范,确保作风建设质量。一是健全行风评议工作体系。调整充实部门行风和干部作风评议领导小组,完善评议考核制度,组建干部作风督查组,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二是定期进行干部作风评议。召开征求意见会,开展问卷调查,发放征求意见卡,完善群众来信访制度,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三是拓宽监督渠道,发挥好多层面的监督作用。对因监督不力、下级出现问题的,要追究领导责任,以增强各级领导抓班子、带队伍的自觉性。
第二篇:关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思考
----学习胡锦涛同志讲话的体会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黄建国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讲话,阐述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强调要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倡导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践行讲话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更好更快地把新的伟大事业和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勤奋学习学以致用
学习是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理性作为、搞好工作的重要基础。毛泽东说过:“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诸多实例证明,贫因书而富,富因书而贵,贵因书而智,智因书而乐。“富不读书暂时富,穷不读书永远穷。”中国人是否读书,将决定世界跟着我们走,还是我们跟着世界走。领导干部是否阅读,将影响着为官的资格、执政的成效。
阅读求知当“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希钦斯指出:“检验一个人所受教育的标准,就是看看他对自己无知的程度心中有没有数。”老子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知道自己无所知,是高明的,不知道自己无所知又表现得好象知道,这就是缺点。要了解和正视自己的不足,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知识更新,丰富知识储备。科学家霍金说:“如果不是因为生病,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其母也讲:“如果不生病,他可能不会这么专注,因为一个健康人兴趣是广泛的。”思维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否则就难以聚焦和穿透。求知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不失去别人所具有的,便很难获得别人所没有的。
有人曾将人和动物作过区分,认为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动物只有两只眼睛,而人却有三只眼睛。人的“第三只眼睛”,实际上就是内省和思考,比另外两只眼睛看到的更多更远更深刻。苏格拉底讲:“一个人的生命如果不经由一种批判性的自省,这种生命是不值得活的。”读书旨在通过体味、领悟,通过静思、省察,获得超越时空的思想和智慧,获得指导实践的理念和方法。王夫之说;“所以要读书,为明理也;所以要明理,为做人也。做人是主,读书是宾。”领导者担负着责任,读书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做人上要成为表率,在做事上应惠及民众。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总结和升华,努力增强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心系群众 服务人民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解决民生问题,是执政为民之要。爱民要有真感情,为民要有真举措,利民要有真实效,人民才会拥护党、跟党走。“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赫鲁晓夫在位时失误不少、政绩不佳,如内政上实行中亚开荒,造成土地沙漠化,农业遭受惨重损失,对外关系上恶化了苏中关系。有一次他视察某文化商店,见里面挂满了自己的肖像,便故作谦虚地说,不要只挂我的,马恩列的也要挂。商店领导回答说:他们的都卖光了!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还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这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也是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进行取舍的关键点。
服务群众,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尤其要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为困难群体雪中送炭。陈云同志讲过:“我们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是要吃饭的,不能天天靠吃马列主义过活,一天不吃饭,肚子就饿得哇哇叫。”还有安全问题,活着是硬道理。“幸福就是马上要出井的时候”,这是矿工对生命的渴望。寓言讲,学者同渔夫渡船,问渔夫懂哲学否,渔夫摇头。学者叹息:那你已经失去一半的生命。忽然一大浪打来,小船即将翻沉。渔夫问:你会不会游泳?学者急摇头。渔夫叹息:那你就失掉了全部的生命。渔夫的话,道明了人生安全比什么都重要。安身才能立命,安居方可乐业。孟子云:“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德斯鸠讲:“财产权是道德之神。”社会越是以人为本,关心民众的衣食住行,民众才越是以社会为本,把天下兴亡作为自己之责。
有人讲,群众至少有“四最”:最可亲、最可敬、最可怜、最可畏。既然最可亲就当主动联系群众,最可敬就当自觉尊重群众,最可怜就当真情关爱群众,最可畏就当诚心依靠群众。中医讲:不通则痛。民众若无表达诉求、释放情绪的途径,矛盾淤积起来,就易出现不和谐。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要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及时排忧解难,防止小事酿大。老子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对待群众的态度,折射出领导干部有没有为民思想,有没有济世情怀。我们要有很强的群众观点、宗旨意识、平等观念,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同和拥戴。真抓实干 务求实效
从社会活动的效果看,有的人留下脚印,有的人描述脚印,有的人解释脚印。前者是实干家,中者是文学家,后者是理论家。领导干部应当是解决问题的实干家,既要坐而言,更要起而行。因为人们并不在乎你知道多少,他们只想知道你在乎多少。老庄思想最大的特点,就是反对人为的雕饰,尤其反对人为扭曲事物的本性,认为天鹅不浴而白是其本性,乌鸦不染而黑是其本色,名声和荣誉不应播散张扬。柳宗元说:“言而不实,罪也。”克林凯尔说:“真正的伟人常常是平凡的,他们的行为既不做作,也不虚饰。”现实中,有的人沾染了作秀恶习,热衷于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华而不实,形多实少,既劳民伤财,又有损形象。
霍英东慈善捐资达数十亿元之多,自己的名字却“深居简出”,少有人知。他“讲话不多,但每一次都谈到要点,有自己的见解”。他平时也“不去出风头”,尽管身为香港望族,但“在媒体上抛头露面的机会不多”,赢得各界人士的钦佩。在当下浮躁的社会氛围中,霍英东的低调务实,宛如一股春风,催人振奋,发人深思。发展要硬而实、持而久。加黎讲:“真实,万事之根本,为一切才力最大之要素。”政声人去后,百姓闲谈中。计利要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喜好张扬,急于求成,难免贻笑大方,还是务实低调的好。
谋发展、促和谐,既要讲精神、讲苦干,还要重智慧、重方法。“会道者一缕藕丝牵大象,盲修者千钧铁棒打苍蝇。”会议不是越多越好,有时候是“开大会解决小问题,开小会解决大问题,不开会解决关键问题”。做事不是官越多越好,“十羊九牧”,定会出事,多者甚于虎狼。工作不是越繁琐越好,最复杂的问题,往往有最简单的答案。道理不是万能的,一个完善的制度,比一万次说教都管用。柔软有时也能胜过坚硬,应注意推行柔性领导。“恩怕先益后损,威忌先紧后松”,重在把握好度、贯彻始终。管理要分层次,防止越俎代庖,“如果给猫以更多的自由,逮耗子的目标更容易实现”。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
古人讲:“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这是一种辛苦,想得多、愁得多,自然就很累、很苦;这也是一种境界,不光是为自己,还要为别人、为后人,人因此而伟大;这还是一种智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仅为当下,还应顾长远。我们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只是因为目前还不富裕,即使将来进一步发展了,也不能丢掉节俭的好传统。西方哲学家博洛尔说:“简朴和适度的饮食,一种正常的生活和庄重节制,这是防止政治腐败最好的防腐剂。”政治腐败的原因,与疯狂纵欲和奢侈浪费的习性以及追求过度娱乐的冲动密不可分。剪除赘物,是节约第一经言。简单是一种朴素的自然法则,体现着客观事物的本相之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很简约,从物质设施到精神话语都很简单。吃的是清茶淡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煤油灯,领袖亲手写讲稿、拟电文,文风朴实,言简意赅。“大道至简”,最深刻、最重要的道理往往是朴实简洁的。令人遗憾的是,现代人却抛弃简单,制造复杂,吃越来越高档,住越来越宽敞,穿越来越漂亮,报告越做越堂皇,办事程序越来越繁琐,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结果是心为物累、情为欲伤,得到许多享受却不幸福,拥有不少方便却不自由。卢梭讲:“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大名医。”简单是福气、是睿智。人生欲过“万重山”,同样应当要轻装。
英国诗人布莱克说:“在一粒砂中,我看到世界;在一朵花中,我看见天堂。”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的本源是一。”无论多和少,都是从一开始的。生命,是一点点形成的,幸福,是一点点聚成的,好人,是一点点塑造的,时间,是一点点流失的,衰老,是一点点开始的。世界上的一切,都离不开“一点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应从“一点点”做起,节约“一点点”,珍惜“一点点”,集腋成裘,建设节约型社会。顾全大局 令行禁止
要增强全局观念。诸葛亮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当前。”全局与局部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局部,全局就会出现战略空白、失去发展基础;离开了全局,局部就会迷失前进方向、改变自身性质。黑格尔说:“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按照名称,仍可以叫做手,但按其实质来说,已经不是手了。”领导干部不论在地方还是在部门工作,都负有维护大局的政治责任,都必须自觉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注意多谋大事。古希腊有个故事,是说所罗门王在判决两个妇女争夺一个婴儿的案子时,为断定哪个妇女是婴儿的真正母亲,把婴儿劈成两半,分给她们各一半。人们称之为“所罗门的判断”。这里面告诉我们的直接意思是,半个婴儿不如没有婴儿。引申过来,也可以说,没有重点不如没有工作、不做工作。陈云同志说:“事情很多,如果抓不住重点,那就如同在大海航行中把握不住方向”。发展是第一要务,是主旋律,要牢牢把握住。如何发展,要有新的观念。“观念不及格,其他全部是垃圾,”就可能“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坚持科学发展观,好字当头谋发展,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要善于抓好结合。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追求创新,追求真理,是一种时代精神,是一种生存之道。贯彻上级的决策,必须做好结合的文章,富于创造性。不把上情与下情结合起来,不勇于开拓创新,就会使大政方针束之高阁,与中央保持一致的要求就会落空。要增强改革意识,把创造作为工作的常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大胆探索,敢于标新立异,激发事业进步的动力和活力。
要坚持令行禁止。“命严方可肃兵威,令重始足整纲纪。”领导干部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党和国家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严格遵守纪律和法律,决不能借口地方和部门的特殊性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发扬民主 团结共事
和谐是一种重要的思想资源,但它是多样性的统一,并非千篇一律。相反才需要和,相异才需要谐。地球因差异而存在,世界因多样而丰富。“天下一色,反而无色”。不同的信息风云际会,不同的技巧繁花荟萃,不同的武器争锋比锐,不同的国家展其所长,世界才充满生机活力。一个班子里,只有充分发扬了民主,才能更好地团结共事。有了浓厚的民主空气,各种意见才能充分发表。在不同意见的讨论中,才便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共识,才能激发领导成员在工作上九牛爬坡、个个用力,达到团结共事的目的。柏扬说过:“凡是夫妇不吵架的家庭,准是一块阴森之地,既没有冲突,故也没有快乐。”意见一边倒的群体,是很危险的。犹如大海中的一艘船,人们都往一边站,岂能不翻船?
人和才能政通。大厦非一木所撑,大业靠众人共举。大量事实证明,内耗是地狱,合作是天堂。领导干部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团结,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和谐。在班子团结中,正确处理正副职关系至关重要。有道是,只有正副相安,才能皆大喜欢。正副不合,对双方都不利。上级会认为正职器量不够,驾驭力不强;会认为副职个性太盛,相容性太差。所以,多半是以两败俱伤而告终。聚散离合本是缘,不为浮云遮望眼。领导干部要谨慎处理各种关系,力求防患于未然。领导干部团结共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境界。古人说:“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君子不争,小人不让;君子和气,小人斗气;君子助人,小人伤人。”量大,才能受人敬重,聚集人才,“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得利己的根基。”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该争的即便争到手,其实失去的更多。和气,认真办事,大度待人,处事智圆,内心宽平,“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禅言”。助人,乐于成人之美,善于促人之成。真正聪明的人,是那种能够从别人身上发现深藏着的智慧的人。培根说:“人可以容忍一百个陌生人发迹,但绝不能忍受一个身边人的上升。”领导干部应有甘为人梯、成人之美的品格,摆脱“既生瑜、何生亮”的病态情绪。一个人在讲述别人品格时,最能暴露出他自己的品格。有这样的境界,何愁不能共事? 秉公用权 廉洁从政
唐代柳宗元提出“官为民役”的命题,法国思想家卢梭有“主权在民”的思想,均强调当报民恩、为民办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认为,权力来源于人民,是人民授予的;权力是“公器”,使用方向是为公;权力运行应具有公众认可的规范性,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我们党的性质、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运用权力,真心为民谋利益。
领导权力是神圣的,同时又具有两重性,弄得不好还会出现异化。有人讲:“资本就像一只苍蝇,只要有肉,不管你打算拍死它或要药死它,它都会毫不犹豫地飞来。错不在苍蝇,也不在肉,而是看肉的人。”权力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慎言慎行。毛泽东曾赞赏诸葛亮一生谨慎,把“惟谨慎”与“成大事”联系在一起,值得我们深思。邓小平也说过:“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人民,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国外有一气象研究所敦促员工尽力完善工作的口号是:“当我们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这都是出于对权力的高度责任和内心敬畏,而提出的自律要求。
为官者、掌权者,一定要重修炼、戒贪欲。人的欲望是一座火山,控制得好,可以获得动力和财富;控制不好,既损人又害己。金钱不能带进坟墓,却能把人带进坟墓。古人讲:“给你送礼的人还没有离开,为你送葬的队伍已经出发了。”我们应当警惕。“万分廉洁只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为官不可贪婪。如果领导干部搞权钱交易,这就不仅毁了官员本身,而且泯灭了大家本应共同追求的理想信念。罗高说:“谁能够比这种人更痛苦呢----?他们虽然在世,却已经亲自参加了埋葬自己名声的丧礼。”
领导者不能满足于有话语权,更要追求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只来自于讲话的质量,更取决于讲话人的品格。如果言行不一,所说的怎么能让人振奋起来、进步起来?一个人,当财富失去时,什么都没有失去;当健康失去时,有些东西就失去了;当人品失去时,一切就都失去了。领导干部应珍惜值得珍惜的,放弃必须放弃的,不要舍本求末,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了官德、官品。生活正派 情趣健康
生活情趣不是小事,反映着人的境界和追求,影响着领导干部乃至党的形象。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看得穿。明于是非者敢涉是非之地,囿于得失者惑于得失之间。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曾国藩认为,古人修身的理论中,关键的一条是“不忮不求”。除去“忮”心和“求”心,方能获得成功。道德修养是一辈子的事,不因为你有知识、有地位而终止。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能够在宠辱面前神闲气定,必须经过长期的锤炼。
想得透。世事常因心情而改变。同样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想开了,即可“是非窝里,人用嘴,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向后,”即可“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慈颜常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懂此理便会多行善、多积德。中国传统倡导内圣外王,内圣就是修身养性,外王就是政治实践。人皆可为王。欲王者不可贪,贪一点,“王”就变为“玉”,成了玩物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明此道方知防纵欲、防无度。“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战胜自我,遇事才能想得透。
忍得住。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面对五光十色的诱惑,要忍得住。“一忍可以抵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领导干部的业余生活多样一点,本无可厚非,但应把握好度,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切勿大意。尤其不能降低格调,沉溺于声色犬马。须知“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乾谷”,“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所以“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得意的时候朋友认识你,失意的时候你认识朋友。”应慎重对待朋友交往,防止失去原则。领导干部应看重自己的责任、身价、健康,防止滋长奢靡之习。
放得下。《红楼梦》中的妙玉认为范成大的两句诗最好:“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有再多财富的人,最后都还是归于土。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权力、金钱、美色,最为人生考验之关键,能闯过这三关,则得大自在。这方面放下了,就能一身轻、一生安。“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明代福建某知府针对行贿受贿,公开挂联警示:“宽一分则民可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宋代某县令在审判偷窃一文钱的金库保管小吏时说:“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领导干部既要能把握大势,又不应当忽略细节。“门上有针眼大的孔,就能进斗大的风。”“作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作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不便宜。”放得下,“致虚极”,就能够“守静笃”、担重任、获成功。
第三篇: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对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特别是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对党的作风建设又提出了明确要求,由此可见,党风问题是关系执政党成败的大问题,对于全面加强我们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从我市的具体情况看,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重创新,求实破,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
改进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而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现在,有的党员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不注意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注意汲取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不尊重客观规律,思想脱离实际,严重地制约着我市经济的发展。所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要善于根据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和条件,不失时机地开展工作,努力在“创”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做文章。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分析实情相结合。对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把握,是解放思想的基础。要看到优势,看到优势才能坚定信心,把握机遇;要承认差距,承认差距才能改变落后,缩小差距;要加快发展,加快发展才能赢得人心。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在工作比较顺利的时候不头脑发热,忘乎所以,在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妄自菲薄、悲观失望,始终牢记党的历史使命,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加快发展相结合。要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作为解放思想的主题,贯穿于解放思想的全过程。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是否促进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作为衡量思想解放的根本标准。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和发展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相结合。思想解放程度决定改革开放的力度。要以解放思想统领改革开放全局,把“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作为判断思想解放程度和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重实干、不争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千方百计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四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推动工作相结合。加入世贸组织后,已将我们融入到全球化的竞争之中,要求我们思想解放的程度要更深、更广。所以,思想解放要着眼于当前工作,着眼于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创新观念、谋新思想,推动工作开展,要靠思想观念的解放,带动和促进各项工作登上新台阶。
二、抓落实,促发展,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
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把全市经济和各项工作搞上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恪尽职守,真抓实干。当前,在我们的部分干部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浮躁浮夸的风气,这是阻碍发展的大敌,必须痛下决心,坚决制止。
一是要鼓实劲,大力营造干事业的良好环境。领导干部都要端正思想,谈就要谈经济,说就要说发展,议就要议实干,要在各级干部中形成一股劲,一股气,形成昂扬向上的氛围,朝着既定的目标共同努力。
二是要谋实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级的决策和部署,对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来说,是基本原则和要求,不可能为我们解决一切具体矛盾和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不吃透上情,就可能迷失方向;不了解实情,就会违背客观规律,贻害事业。因此,我们在贯彻上级决策和工作部署的同时,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努力找准上级精神和本地、本部门实际的结合点、贯彻落实的突破点、解决关键问题的着力点,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招,狠
抓落实,从而使各项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
三是要干实事,把精力用在为群众谋利益上。要真正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制定计划,确保每年干成几件让群众称道的实事、好事。考察一名领导干部,不仅要听他讲了什么,还要看他干了什么;不仅要看他干了什么,更要看他干成了什么。真正鼓励和重用那些“干净、干事、干成事”的人,彻底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以此来引导各级干部克服形式主义的歪风,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四是要求实效,把加快发展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行之贵在于果。作为领导干部,谋划是否对路,干事是否实在,最终要通过实效来反映。要以工作实绩作为衡量一个部门一个干部工作好坏的标准。坚决反对说大话、说假话、说空话,搞虚假繁荣、虚假政绩。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力求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察民情,解民忧,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证。当前,一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滋长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宗旨观念淡薄。为此,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带头摒弃“官本位”意识,坚持群众观点,永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常办利民之事,恪尽为民之责,克服官僚主义,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切实体现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
一是要重民意。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凡是做出重大决策之前,都要广泛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听取民意,集中民智,求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要察民情。在思想上要解决好在新的历史时期依靠谁、维护谁的利益和向谁负责的问题,把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在行动上要切实加强与群众的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注意随时了解群众的愿望、要求和困难。要经常的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之中,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深入群众要讲求实效,不要增加基层和群众的负担,坚决反对搞花架子。领导干部要利用当前在农村广泛开展的“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带头驻村蹲点,征求群众对干部的意见,与农民群众做面对面的沟通,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三是要解民忧。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妥善处理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切实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本着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生产、生活上的问题。
四是要帮民富。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最根本的是要善谋富民之策,使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的同时,要根据本地实际,积极想办法,谋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相关的政策,带领人民群众发家致富。
四、严要求,塑形象,在廉洁自律上下功夫。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必须围绕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思想,经不起权、钱、利、色的诱惑,蜕化变质,甚至违法乱纪,不仅引起了群众的不满,而且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对领导干部必须要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不断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一是要加强学习。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切实解决“人生为什么,入党做什么,掌权干什么”的问题,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是要强化监督。缺乏有效的监督是领导干部违纪违规的根本症结。要充分发挥人大、纪检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作用。特别是纪检、监察以及其他专门机构,一定要切实负起监督职能,提高监督的有效性,要主动发现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和纪律的行为,使领导干部始终处于组织的监督之下,造成不让违纪者逍遥法外的条件和环境,做到违纪必究,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弘扬正气、抵制歪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要健全制度。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制度,包括考核制度、检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要通过具体可行的制度,把责任落实到每个领导班子,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单位,落实到每个领导干部人头上。这样才能使得每一个腐败分子永无藏身之地。
四是要严肃执纪。反腐败问题,制度是关键,但有了制度不去执行,制度就失去了它的应有意义。在反腐败斗争中,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有坚强的党性原则,毫不留情地同不正之风作斗争。要敢于拉下脸来,该教育的教育,该批评的批评,该查处的查处。对违法违纪的,不管是什么人,都不能放过。在执纪执法上,不能有私情,不能讲关系,不能留情面,不能护短,不能手软。要坚决克服和扭转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状况。使领导干部时刻能够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真正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中共长春市委常委、榆树市委书记 李伟
第四篇:纪检监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
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自觉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侵蚀,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形成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才能永葆先进性,才能切实把反腐倡廉工作引向深入。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肩负着重要职责,更要带头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以优良的作风,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纪检监察机关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纪检监察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对于加强整个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我县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走访等多种形式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目前纪检监察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纪检监察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思想作风方面: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2、工作作风方面:有畏难情绪,不能大胆的,理直气壮的开展工作。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纪检监察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其中既有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等客观因素,也有一些领导干部自身思想上放松要求和个体素质不高的主观原因,但更多的是与现行纪检监察体制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抓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教育不够扎实、制度不够完善、监督不够到位等问题。在目前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纪检监察领导干部身上滋生不良风气的现实危险性在增加。因些,必须切实把加强纪检监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地抓紧抓好,努力实现纪检监察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三、加强纪检监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纪检监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它的特殊性。加强纪检监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建议从以下四个重要环节入手,抓紧抓好。
1、加强领导。
加强领导,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加强领导,不仅仅是指加强领导的力度,而是要更多的从领导体制和机制上入手,要按照中纪委七次全会“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的要求,进一步改革现行的纪检监察体制。从调查中更多的反映出纪检监察部门的干部有畏难情绪,不敢也不愿大胆的、理直气壮的开展监督工作,致使作为监督主体的纪检监察机关作用弱化。这不能说与现行的纪检监察体制无关。在现有体制下,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所处的位置无法使监督作用有效发挥,正如群众中反映的“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因此,要从体制上打消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顾虑,使其想监督,敢监督。
(1)、纪检监察系统实行垂直管理。综上原因分析,纪检监察系统实行垂直管理有利于纪检监察部门更好的履行监督职责,使其在工作中有更多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从调查中反映,多数大要案是群众反映了或反映了多次,引起了上级机关甚至是更高一层的机关的高度重视才得以被揭露出来的,这不能不说明纪检监察部门在查办案件特别是大要案中的被动性和协调的难度。垂直管理的实质是赋予纪检监察部门更大的权力。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大措施就是以权制权。没有绝够的权力作保障,监督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2)、部门(系统)纪检监察组织实行统一管理。现正在推行的部门纪检组(监察室)实行统一管理是较好的探索,但这一体制还要进一步完善。调查中更多的被调查对象建议要实行人、财、物的完全独立,以便更好的监督所驻在部门(系统)。有共同利益的两个对象之间是难于发挥监督作用的,如果不完全独立,会出现派驻人员依附所派驻部门,共同享受利益,会使监督作用弱化,甚至会形同虚设。
2、加强教育。
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其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素质的外在反映。加强作风建设必须首先抓教育,打牢思想道德基础。要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中,建立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及考核机制,推动领导干部学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加强教育,认真解决好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党性和道德修养这三个根本问题。要建立健全加强教育的各项制度,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教育载体,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3、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能一劳永逸,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实践证明,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结构合理、设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长效机制,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根本途径。
(1)、强化责任机制。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强化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的责任
意识,履行“一岗双责”。通过落实作风建设责任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主要领导既要做好表率,又要认真负责,带好班子,管好下属,切实负起所辖范围内的作风建设的责任,班子成员要分工负责具体抓,层层抓落实,努力形成良好风气。
(2)、创新评价机制。作风建设的成效如何,要让群众来评价,以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为标准。要研究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作风考核评价体系,把作风方面的表现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全面了解和掌握干部践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要求的情况,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素质的重要方面。要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真正把作风过硬的干部选拔上来,形成好的用人导向,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3)、创新工作机制。有的之所以工作上出现形式主义和不注重实效的问题,多数与监督者和被监督者长期处在同一环境中,使监督者打不开情面,又受体制的制约,以致影响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要从制度特别是工作制度上解决监督者的思想问题,使其大胆的开展工作特别是查办案件工作。这方面可实行交叉办案,同时,对派驻纪检组(监察室)人员实行定期交流制度。力争从制度上促进纪检监察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从制度上为纪检监察干部发扬良好作风提供可能性和现实基础。
4、加强监督。
(1)、要敢抓善管。一是要把对纪检监察领导干部的监督纳入对干部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二是要以敢于碰硬、敢于动真的态度和勇气抓好对纪检监察领导干部的监督。三是要善于抓住重要和关键环节进行监督。
(2)、要积极拓宽监督渠道,形成监督合力。坚持党内监督、群众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多渠道实施对纪检监察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纪检监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当前,推进纪检监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就是要以“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为目标,把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健全教育、管理、监督的各项制度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更好的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第五篇: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在新的历史时期,作风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要把学风搞好,做到学以致用;要把抓落实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改进领导作风;要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改进干部生活作风,做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纵观我们党八十年的历史,作风建设始终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一项“基本功”。在新的历史时期,作风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针对当前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以优良的作风,良好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创造性地开创工作新局面。
改进思想作风,要在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下功夫。能不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进一步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方面要大胆开拓创新。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和自己的实践,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当代国际国内局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强化战略性、前瞻性和开放性思维,不断进行观念更新、体制创新、结构创新、科技创新,使我们党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中国先进文化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必须强调脚踏实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要求在实践中创新、创造。但创新、创造离不开实事求是,脱离实际就无所谓创新和创造,也不是真正的思想解放。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本质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贯彻好、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自觉地、经常地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地反映社情民意,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改进学风,要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是解决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把学风问题称之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键是掌握其理论实质,善于把基本原理运
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勇于创新。”把学风搞好,做到学以致用,这是全党都要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当前,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既存在着理论学习不够的问题,也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结合得不好的问题。掌握理论实质,用于指导实践,在二者结合上做文章,就能创新。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决摒弃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要按“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勇于冲破旧框框、旧模式的束缚,敢闯敢试,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理论的创新源于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要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在实践中创新,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以指导新的实践。
改进工作作风,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指出:“现在,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最大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这必须引起全党上下的高度重视,必须痛下决心把这两股歪风刹住,越快越好”。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工作不落实、不扎实、不切实。江总书记严肃指出:“这种风气如果不纠正,不仅会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落实,而且必然会出乱子,甚至出大乱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抓落实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荀子曾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行善,身行恶,国妖也”。言行一致,崇尚实干,这是历代贤明政治家所推崇的。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会说,更要会干,会抓落实。从根本上讲,抓落实就是抓发展,也是模范实践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抓落实,必须苦干实干。实践“三个代表”离不开苦干实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苦干实干。对一个地方来讲,只有苦干实干,一届接着一届干,才能干出一个新天地。抓落实,还必须建立健全落实的机制。落实的关键在干部,抓落实首先要在用人机制上下力气。抓落实的过程,是考察和识别干部的过程。对在工作落实中涌现出的踏实肯干、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要注意重用,使实干者荣、空谈者耻、造假者辱,从而促进工作作风的根本好转。
改进领导作风,要在强化宗旨观念上下功夫。领导作风问题的实质,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问题。改进领导作风,就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干部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甘当人民的公仆。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必须强化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中去。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取决于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感情深厚,则关系密切;感情浅薄,则关系淡化。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体察民情,听取民声,顺乎民意,真正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的富裕作为“第一目标”,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谋实惠。
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还必须掌握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能够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就是说,既要有爱民之心,还要有助民之才,富民之技,安民之策。也只有广大干部真正具有了服务群众的过硬本领,领导作风才能有实质性的变化。
改进干部生活作风,要在防腐拒变上下功夫。干部的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是紧密关联的。改进生活作风,是改进工作作风的必备前提。生活作风不端正,必然成为剥削阶级腐朽生活方式的俘虏。作为领导干部,只有保持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保持奋发有为、坚忍不拔的良好精神状态,才能不断在工作中开拓创新。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领导干部要着重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一是严守道德防线。作为领导干部,首先应加强理论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修养和文明程度。同时,应自觉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做起,于细微之处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在思想上高筑拒腐防变的大堤。二是乐于奉献,甘于吃苦。作为人民公仆,就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党的形象和威信的树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的奉献精神。古人说:“上能同甘苦,下能共安危”。现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还存在着贫困现象,我们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干部在生活上更不能搞特殊。只有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群众才会从心底相信党,拥护党,各项工作才能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三是保持清正廉洁。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掌权用权必须为民谋利,而不能以权谋私。如果忘记了权力是人民给的,私欲膨胀,以权谋私,必将堕入腐败的深渊,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自己也会身败名裂。要从完善组织机制入手,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严肃法纪,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约束和促进每个党员干部做到清正廉洁、勤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