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一、前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不断开放国内市场,拥有雄厚资金、成熟管理模式的国外知名物流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在如此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如何提高中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问题的关键。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的利器,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中国物流企业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关键性力量。
【文中的插图是挂图大师精心设计的企业文化标语,点击图片可查看详细图文内容】
二、我国物流企业文化的现状
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与国外优秀物流企业的竞争的加剧,我国许多大型物流企业逐步建设起自己的企业文化并努力完善实践。
我国物流企业文化的现状大体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文化继续发扬。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多为传统运输企业转型而来,保持着我国特有的“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和“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特色。中远现在世界各地有五千多个外国雇员。这些人与中远的国内员工一样,都以被评上中远劳模为荣。中远形成了“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行动氛围,是我国国企特有的劳模企业文化特色,对国企员工的行为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企业文化标语(卡通)—勇敢面对
企业文化标语_团队
企业文化标语_诚信
企业文化标语_爱拼
企业文化标语_执行
2.克隆文化有所成效。我国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各种各样,更多成功的例子是在借鉴国外成功物流企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建设而来。如:在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宅急送”从日通公司“宅急便”的发展中寻得成功经验,公司从成立到战略目标、市场定位、业务模式、网络结构等,都借鉴日本“宅急便”这个原型,同时它也不断吸收了像UPS、联邦快递、中外运等先进企业的基因。这一模式的成功要点在于,企业发展战略要有前瞻性,在体制上、机制上确保战略自标的一致性。
企业文化管理人员五项准则之人梯
企业文化管理人员五项标准之激情
企业文化管理人员五项标准之实干
思路决定出路(3D人物版)
成绩只说一遍,问题要讲十遍(3D人物版)
3.品牌建设执行不到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据不完全统计,企业总数已达几十万家,但真正能够在世界上叫得响的牌子,却是屈指可数。而国际上的物流企业,诸如DHL、UPS、FedEx、EXEL、TNT等品牌却在我国市场上已经有了极高的知名度;相较于这些外来品牌,在国内已经经营了几十年的老传统国有企业转型过来的像中外运、中远物流和中海物流、中邮物流以及新兴的宝供物流等本土品牌,普通民众却陌生得多。
服从企业
尊重企业
理解企业
危机意识
发展意识
4.文化独创性不强。由于体制、传统的关系,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市场竞争主体地位不强,企业领导者的主观能动性不高,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表现出独创性不足,企业文化雷同化的程度十分严重。如职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企业精神大全》,收集了北京33家企业的企业精企业服务 www.xiexiebang.com 神表述,它们几乎都是用大同小异的标语口号表述出来的。20家使用了“团结”一词,14家使用了“创新”一词,12家使用了“求实”一词,分别占总数的%,%和%。
三、对我国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如何才能建设好有独特个性的企业文化呢?笔者认为,好的企业文化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经过长期的不断积累,在企业领导者的组织、引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参与下,遵照一定的原则和策略逐步建立起来的。针对我国物流企业文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下面从品牌文化和人本文化两方面来详述我国物流企业文化的构建:
(一)品牌文化的建设
品牌是物流企业与客户沟通的工具,是客户认识物流企业最主要的途径,所以,对客户来说,物流企业的品牌文化就是客户眼中的物流企业文化。
相信人人有才,引导人人成才(3D人物版)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3D人物版)
狼文化之专注
狼文化之团队
狼文化之谋略
1.强化品牌意识,树立正确的品牌理念。UPS的“最好的服务,最低的价格”、中铁物流的“向社会提供高效率的专业物流服务”、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的理念给其品牌注入了强有力的前进动力。正确的品牌理念是创建品牌,占领市场的向导,不致使企业盲目地前进。同时正确的理念还应该符合时代和顾客心理的要求。
2.品牌定位准确、有个性。一般来说,企业品牌的创立关键在于企业定位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企业要对目前和未来市场有个准确的定位。只有把握了市场的发展动脉,才能制造出发展空间。定位策略的运用,即在于创造和渲染企业和产品的个性化特色。
3.重视品牌的命名和企业标识的确立。要在对品牌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颖生动的新品牌名称,方便识别和记忆的商标符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众多的对手,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借助于一个个性鲜明的商标,以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独树一帜。
(二)人本文化的建设
“企业即人,人为企业之本”。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在物流企业内部体现为全面理解人,尊重员工的人格,重视员工的价值,发挥员工的才智;在物流企业外部表现为以客户为中心,全心全意服务于客户。
1.物流企业要完善“求才”、“留才”机制,留住优秀人才。企业实施“求才”机制,旨在吸纳优秀人才为我所用,因此企业要制定优惠的人才吸引政策,以吸引国内优秀人才的加盟;在目前国内优秀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企业要把眼光投到国外,即引进企业急需的国外高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以加快物流企业由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提高其现代物流运作水平。
2.物流企业要进一步重视“育才”工程,培养自己的人才:
(1)企业要加大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投入,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物流企业应重视物流基础理论和先进物流技术研究,尤其要重视普及现代物流知识。
(2)企业要重视员工的职业再教育,即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以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物流专业人才。培训是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环节。企业不仅要转变观念,重视员工培训,更要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使企业的培训投入真正落到实处。
3.物流企业要完善“用才”机制,用好企业人才:
(1)建立健全人才配置机制。使人才能够在企业内各个部门,如仓储部门、运输部门、配送中心等合理流动,合理配置,使人才与岗位尽可能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安排,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2)建立健全人才竞争机制。通过人才竞争,企业可以更好地发现潜在人才,“识才能用才”;“人才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更能实现人才自身的价值。
(3)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加重视激励机制在人才管理中的巨大作用。作为竞争力较弱的国内物流企业,更应通过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把企业各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人才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个人价值是通过对企业奉献实现的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配合他人工作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人人创造品质,人人享受品质
人人品管做的好,顾客抱怨自然少
四、结语
只有所有的物流企业都能够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并建立起属于企业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成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只有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现代物流企业群体,才能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物流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现代物流的灵魂。
查看实物图,请猛戳【客户订购的企业文化挂图实物展示】 本文来源:/?id=983
第二篇:我国日用玻璃行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日用玻璃行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发布时间: 2009年12月31日 发布人: 静候轮回
日用玻璃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以来快速发展,行业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高兴地看到新型窑炉技术得到广泛应
用,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一批骨干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经营主体、以集团化为发展模式、以循环经济为发展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行业氛围和发展格局。就行业整体而言,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日用玻璃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当前,日用玻璃行业的外部发展环境较好。原因有二:一是日用玻璃行业对外依存度较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较校2009年上半年日用玻璃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76.2亿元,同比增长17%,月工业总产值环比逐月提升,6月份又有大幅提高,其运行轨迹不仅与金融危机前大致相同,而且6月份实现了新的突破,发展势头强劲,说明日用玻璃行业已经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二是日用玻璃行业的下游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今年以来,医药业、酒制造业、饮料食品业、化妆品业在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的推动下,表现都比较抢眼,酒制造业、饮料业、化妆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了17.2%、22.8%和6%,玻璃包装市场需求增加,为日用玻璃行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煤等原材料价格下调,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有一定的帮助。
当前,日用玻璃行业又面临严峻的竞争。一是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日用玻璃传统产品市场受到冲击。近年来,国内不锈钢真空器皿发展迅速,已经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出口创汇4亿美元的新兴行业。不锈钢真空器皿产品的兴起,将蚕食传统的保温瓶市场,其产品以自重轻、防爆裂、抗挤压等优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同时,金属包装、新型塑料包装也在向玻璃包装挑战,替代了部分传统的玻璃包装市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二是下游的集团化企业将产业链向上游延伸,投资兴办玻璃包装企业,打乱了原有的市场布局,这些企业一般都具有规模大、技术装备新的特点,又有投资企业的包装需求作保证,表现出很大扩张性。这些企业的加入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也加速了行业的竞争。
二、日用玻璃行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日用玻璃行业近十年来快速发展,2003年以来其年产量每年以百万吨的速度递增,产业
规模不断扩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行业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整体水平还不高,一些企业追求短期效益,低水平重复建设,低价格冲击市场,行业正常的发展环境受到威胁。可以说,就行业整体而言,我们还没有摆脱传统发展方式的束缚,过度的价格竞争削弱了行业的赢利水平,使很多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行业的面貌没有得到太大的改观。
上述问题具有普遍性,是束缚各行业发展的一个共性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特别是生产包装制品的玻璃企业,不仅有同业竞争,还承受着下游企业转嫁生产成本的压力,生存环境一般都比较差。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整顿行业秩序,一要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二要加速淘汰行业落后产能,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创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环境。行业的主要任务:一是要努力争取产业政策的支持,争取把淘汰落后产能列入政府工作目录,提高工作力度;二是现有企业加速转变发展方式,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上寻求突破;三是加强企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树立环境友好、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形象。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一定要把日用玻璃行业的发展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循环经济体系中进行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产业政策支持,行业才能够赢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发达国家已经把控制碳排放作为经济评价指标,由此产生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原则是,将各种生产活动的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实行总量控制。这个崭新的理念将节能环保摆在了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必将带来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上面我提到的要“把日用玻璃行业的发展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循环经济体系中进行规划”就是要把握住这个发展趋势,超前做出部署,赢得先机。
“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实现方式是循环经济,资源再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日用玻璃行业要进入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循环经济体系就要解决废玻璃回收,构建循环产业链,这是一个战略选择。现在业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如深圳华晶玻璃有限公司,他们生产原料中废玻璃比例达到了8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此还不够,要把现在的企业的行为变为全行业的行为,全面提高原料再利用率,还要变为国家的产业政策。在座的各位代表中有一些是业内的技术专家,希望大家结合日用玻璃行业实际,做一些“低碳经济”方面的研究,按照生产过程能源消耗和原材料循环利用后的碳排放水平进行评估,研究应对策略,突出玻璃物理性能稳定,保质保鲜安全可靠,可再生重复利用等特点,扬长避短,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策划,为行业的发展造势。
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造纸行业的成功经验。大家知道,造纸行业是耗能大户,也是污染大户,长期以来背着高污染的坏名。在节能减排中,经过行业自身的努力,由国家发改委发布了
《造纸产业发展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证,由此行业发展进入了快行道。近年来,淘汰了3万吨以下的小造纸厂和落后产能,行业的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同时,他们把推广林纸一体化发展模式取得的促进林木种植,增加林木覆盖的成果进行总结,大张旗鼓地宣传,在社会树立了绿色环保的行业形象,赢得了更多的产业政策的支持。
三、日用玻璃行业的发展建议
我国日用玻璃行业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是我国的石英沙储量丰富,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国内日用玻璃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与国外的差距在不断缩校二是世界发达国家由于环保、劳动力成本等原因,加快了产业转移的速度,我国资源和市场优势明显,成为主要的承接地。三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对玻璃制品的需求加大,玻璃制品的物理性能稳定、安全卫生,性价比好,其他材料无法替代。四是日用玻璃应用领域很广,开发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是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些地方的玻璃器皿产业集群式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区域优势,发展势头强劲,出口市场潜力很大。目前的问题是工艺水平不够高,缺乏品牌影响力,渠道建设也落后于产业的发展。如果仅凭企业的力量去做,显然是不够的,没有发挥产业集群应有的作用,借鉴其他行业产业集群建设的经验,产品创新、品牌建设和渠道开发都可以纳入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由地方政府和协会组织,集中力量办大事。产品开发,要研究产品出口国的文化,在产品中融入更多的文化要素,贴近当地市场的需求。玻璃在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的开发空间也很广阔,目前主要是市场开发的力度不够。玻璃包装行业的竞争早已进入了微利阶段,扩大生产规模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手段,但是玻璃包装制品受制于下游企业的需求,并受到运输半径的限制,扩大生产规模不能解决全部问题,需要在改变产品结构上做文章,根据企业区域特点改变产品构成,实现产品多样化。
促进日用玻璃行业的发展,需要拓展发展思路。就市场而言,不同行业的产品应用领域总是相互渗透,互相争夺,而行业最活跃的部分往往是新开发的市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对传统产品领域深度挖掘,更要培育新兴市常现在的情况是业内企业在传统产品市场上拼杀得刀光见影,利润越来越薄,而新兴市场偶有涉足,原因很简单,就是市场风险大。
当行业从竞争发展到竞合的阶段,仅靠企业单枪匹马在市场上打拼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的发展已经把行业紧紧地连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行业的发展水平和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决定了企业的生存状况。我们的企业家要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上审视问题,把促进行业的发展作为己任,在促进行业发展中谋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在座的都是行业骨干企业的代表,是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借鉴其他轻工行业的经验,建立企业间的联系机制,共同研讨行业发展中的问题,承担起共同促进行业发展的责任。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轻工业的负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从轻工业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轻工产品出口下滑,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延续,保增长的任务还很重。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轻工业中的多数行业上半年产值(量)逐月增长,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整体上进入了恢复性增长阶段,预计全年可实现10%以上的增长,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低谷,进入新的发展周期。
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我们强调,要客观地看待当前行业存在的问题,不要把出现的问题全部归咎于金融危机,而忽视了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的总结和对错误的修正。特别要加深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重要性的认识,争取对经济发展规律有更加科学的把握。当前,轻工行业遏制经济下滑的目标基本实现,行业整体进入恢复期后,工作的侧重点将会从保增长逐步转移到调结构上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会随之加大,我们要认清这个形势,安排好工作。
第三篇:我国物流行业企业调查报告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本科调查报告
我国物流行业企业调查报告
作者:周宁
院系:电大宁河分校
专业:物流管理
年级:09秋
学号:0912001256849
日期:2011年9月
我国物流行业企业调查报告
一、发展现代物流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发展现代物流,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日益改善,制造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大,而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第三利润源”。据测算,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高达20%(超过2万亿元),发达国家一般只有10%左右。物流成本降低1到2个百分点,将产生社会效益1000到2000亿元。2001年,我国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平均每年为1.6次,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商业企业平均为2.8次,而日本企业平均高达15次以上,一些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公司更是高达20到30次。浙江省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但社会存货占GDP的比重高达8.2%,而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不超过5%。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不只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问题,还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现代物流发展很快。特别是我们调查的六省三市,是我国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活力强的地区,也是我国物流发展迅速的地区。2002年,六省三市GDP超过6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超过60%;工业增加值接近
2.5万亿元,占全国54%,物流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六省三市物流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级政府重视物流的发展,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普遍加强了现代物流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一些省市领导都亲自抓物流工作,还建立了现代物流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物流发展纲要或规划,以及配套的扶持政策。
(二)一些制造企业开始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对企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对企业内部物流流程进行改造。青岛海尔集团从1999年开始,将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统一整合,成立海尔物流推进本部,实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每年降低采购成本5%,仓库面积减少88%,库存资金减少63%,覆盖全国的配送时间不超过4天。不少制造企业还把物流业务从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实行业务外包或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加强核心竞争力。江苏小天鹅实施主辅分离,与中远、广东科龙电器联合组建了安泰达物流公司,把物流业务外包出去,物流成本下降了20%以上。
(三)商贸企业以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为核心,以整合商业物流为重点,努力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山东三联商社以发展家电连锁经营为核心,与家电产业链上游的22家家电生产企业,如海尔、联想、西门子、伊莱克斯等,以及下游的120多家销售商和多家金融企业,建立了家电电子商务联盟。天津物资集团积极探索“贸易加物流”的发展模式,与30多家生产、流通和金融企业之间建立了互信共赢的供应链战略联盟关系,2002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2003年可达250亿元。
(四)交通、邮政企业逐渐摆脱传统业务模式,整合物流服务功能,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广东交通集团、河南豫鑫交通发展有限公司、青岛交运集团通过整合内部物流资源,成立了专业物流公司,从事商品配送、仓储服务、干线货运及货运代理等全方位现代物流服务。中国邮政2003年成立中邮物流有限公司,发挥邮政网络和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拓展以“一多(多批次)”、“二高(高附加值、高时效)”、“三小(体积小、重量小、批量小)”为特征的“精益物流”市场。目前,中邮物流与雅芳、戴尔、联想等多家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广东邮政、南京邮政为中外大型企业积极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大力拓展超市进货、配送和补货业务。外向型经济发展是港口吞吐量增长的主要动力,以进出口国际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口岸物流发展迅猛。集装箱吞吐量香港稳居全球第一,上海、深圳超过高雄,跃升全球第四、第五位。
(五)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都得到了发展。国有物流企业经过转型,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现代物流企业,象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诚通中储、招商局物流集团、中海物流、天津物资集团发展都很快。一些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广州宝供、天津大田、上海炎黄在线物流等逐渐崭露头角。外资物流企业如马士基、联邦快递、香港嘉里物流等较早进入我国,这对国内物流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六)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逐渐加强。长三角是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在物流规划和发展方面,各城市强调地区之间协调发展,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积极推进
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广东与香港、澳门三地按照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在物流服务方面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打造珠江三角洲三位一体的国际性物流中心。
二、当前发展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
我国物流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一)物流管理体制分散。物流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物流的发展涉及到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及交通、铁道、民航、邮政、海关、质检、信息等相关部门,各部门都抓物流工作,各行其是,政出多门,缺乏统筹规划和整体协调。尽管不少地方制定了物流发展纲要,但全国性物流发展纲要还没有形成,以至出现一些各自为战、盲目发展的现象。这是当前我国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二)现代物流观念薄弱。一些工商企业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大而全”、“小而全”,没有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对企业内部物流进行整合和重组,或者实行业务外包。由于缺乏现代物流理念,物流企业普遍发展较慢,存在“小、散、乱、差”现象,大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很难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有的地方一个仓库、几部车都自称为物流企业。全国工商注册有即使几十多万家物流企业,仅天津市物流企业就达2万多家。
(三)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据北京市调查,商业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的比例不到一半,服务业和运输业的比例更低,分别只有24.3%和18.3%。除了POS和条形码技术外,其他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普遍较低。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规范标准大多不统一。集装箱运输在整个货运量中的比例我国只有20%,而世界平均高达65%。我国目前托盘总数约为7000万个,但规格、标准都不统一。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导致物流资源浪费严重,效率和效益普遍不高,很难实现物流多功能、一体化运作,也难以与国际物流活动接轨。据调查,全国仓储设施资源利用率平均不到40%。
(四)缺乏配套的支持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亟待发展的产业,需要有个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由于物流管理存在部门分割,还缺乏配套的支持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急需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物流发展环境。
(五)物流人才短缺。当前尤其缺乏实用型物流人才,缺物流管理师和物流工程师。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将达15万人左右。据北京市调查,物流企业学历在大专以上的职工只占19%。
三、发展现代物流的几点建议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要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亟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尽快成立全国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协调小组,建立协调会议制度。可考虑由综合部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牵头,商务部及交通、铁道、民航、邮政、海关、质检、信息、财政、税收、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吸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参加,以形成全国物流发展部门协调制度,研究我国物流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我国物流的发展。
(二)抓紧制定全国物流发展纲要。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物流发展规划。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制定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纲要。重大物流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必须加强统筹规划,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鼓励整合、改造和提升现有物流资源,不能都搞新的,打破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鼓励物流企业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整合现有物流资源。
(三)加快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物流现代化。建议由国务院信息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研究电子认证、电子支付问题,尽快推动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高度融合。要把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加以扶持发展,享受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同等的优惠政策。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采取引进消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办法,加快推进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装卸设施、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装备和技术标准化建设,以及物流服务规范标准的建设,形成一整套既适合我国物流发展需要,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全国物流标准化体系。
(四)进一步改善我国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1.税收政策。关于统一营业税税率问题。
由于物流企业开展业务既有运输业务,又有仓储业务,但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中,交通运输业按3%税率征收营业税,仓储业按5%征收,不利于物流企业开展一体化运作。建议国家对物流企业的营业税税率统一按3%的税率征收。关于物流企业重复征税问题。由于现代物流企业发生大量物流业务外包,在运输环节可以抵扣外包收入后纳税,但在仓储环节(约占营业额的15%到20%)不能抵扣,存在重复纳税问题。建议在规范物流业市场准入的基础上,对营业税税基,比照旅游和联运业,实行扣除外包营业收入后计税的原则。关于物流企业发票抵扣问题。由于物流企业不是专业的运输企业,其对客户开出的发票,客户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建议在规范物流业市场准入的基础上,对物流企业开具专用运输发票,准予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关于物流企业所得税合并纳税问题。很多物流企业都实行跨区经营和建立物流服务网络,对凡由总机构统一核算,财务系统联网的物流企业,建议比照连锁经营企业享受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由总机构统一合并企业所得税。2。投融资政策。长期以来,国家对物流设施投入少,物流基础薄弱落后,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而物流基础设施一般投入大、见效慢,物流企业普遍利润率较低,只有3%左右,仅靠企业投入显然是不够的。建议国家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给予财政贴息扶持。企业自建物流基础设施,银行应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给予融资支持。3.规范用地价格。在物流用地价格政策方面,各地做法不一样,有的按商业用地计价,有的按工业、交通或仓储用地计价,价差很大,管理混乱。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等地考虑到物流产业特殊情况,统一按工业用地计价。建议其他地方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参照这个做法,以规范物流用地价格。
(五)加强和规范物流人才教育与培训工作。要采取物流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尽快培养现代物流人才。物流教育与培训要注意结合我国物流发展的具体实践,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培训方法和培训教材,着力培养物流实用型人才。要进一步规范物流培训和认证工作,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特别是资质证书教育。
(六)要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推进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政府要通过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自律,牢固树立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服务观念,在推广物流行业标准、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物流技术交流、物流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物流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篇:我国企业内控现状及改进建议
我国企业内控现状及改进建议
摘要: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保证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目标。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 整体目标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部控制管理基础薄弱,控制环境欠佳
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会导致企业监督执行不力。由于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内部控制实践经验,企业自行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大多停留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多数企业已经习惯了粗放式管理,再加上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以及人员素质等因素,导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础普遍薄弱,单位内控制度明显弱化。另外,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基本处于自我积累、自由放任的形成阶段。
(二)会计信息失真
部分企业未完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披露信息,导致财务报告信息违背真实性原则,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内部审计制度形同虚设
一些企业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虽建立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缺少评价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好坏,缺乏合理的监督机制,无法肩负起监督职责来做出公正的判断和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低,使得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管理、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可有可无、可好可坏,难以真正实现内部控制,从而提升管理水平。
(四)缺乏风险控制意识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的风险态度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但目前,我国不少企业管理者还受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采取经营政策时,往往很少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和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这在企业生产经营投资中经常可见,比如有些企业在进行投资过程中,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结果举步维艰,负债累累,有的甚至导致破产。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风险,企业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只有企业意识到了风险,才会主动采取措施,加强内部控制,防患于未然。
二、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一)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相关规章制度,提高管理与业务等内部资源的协同效率,同时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利用信息化系统对管理与业务流转进行管控,使公司内部风险控制达到设计目标。企业可按照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两个层次来构建:基本规范应是概念性的制度框架,具有强制力。具体规范是参照性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遵照执行,这两个层次缺一不可。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的运营管理体系、明晰的责任监督体系,达到管理制度健全、各岗位责任明确、监督考核完备、内部控制有效、运营生产规范、数据统计真实,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从内部控制具体方法看,基本的、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如职务分离和授权审批控制,在企业中得到较好地运用,而先进的、非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如绩效考评则有待进一步推广运用。
(二)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并对其他因素起制约作用。控制环境不完善,管理制度就难以发挥作用,从而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导致控制活动中相关政策与程序难以实施。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础,如果存在极大的缺陷,其他因素即使是构建得再完美,也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企业要构建积极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一系列流程,使企业内部控制由单一的执行制度转变为体系的整体运转与企业文化引导。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充分挖掘人的创造潜力,推行“人人成为经营者”的管理模式,创建以人为本的内控体系即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使整个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成熟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成员的行为。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行为的导向、激励以及协调上。通过各种途径对全员进行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全体职工认识到自己在内部控制中所负的责任及内部控制对于公司和自身的重要意义,从而使所有的人都处于制度的控制之中,保证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实现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确保其有效实施。实现权责分配,即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机构的权限和责任,使各机构明确清除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和拥有的权利,使每位员工不被忽略也不会滥用职权。
从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看,大多数企业内部控制的决策权掌握在管理层手中,因此,管理者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应将企业内部控制最终责任落实到最高管理层,这样可以强化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并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励管理层建立并传达正直品行及正确价值观,优化企业文化,使企业员工正确理解相关政策,树立全体员工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并以管理层的实际行动影响下级员工。当前,我国的职业经理市场刚刚启动,现有的管理者大多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认识,其知识及执业能力具有局限性,加之管理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不足,造成了管理者整体素质偏低。因此,加快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推进进程,实行持证上岗,是提高管理者素质的必由之路。
(四)借助于财务工程体系,财务控制与业务控制有效结合1.内部控制需要和财务治理紧密结合。内部控制虽然是包括会计、财务、业务控制和内部审计监督在内的全面、全方位、全过程控制,但在最终操作上,离不开财务控制。而财务控制以财权的配置为核心,其中授权控制及集权和分权管理等思想也是指导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原则之一。
2.科学设置财务组织结构,为“控制活动”奠定基础。建立并完善逐级财务工作核验制度,从会计信息质量、资金资产安全、预结算控制等各方面进行逐级考核、监控,从而强化财务管理控制力度。采用信息化财务控制手段,将业务控
制要求嵌入到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搭建信息沟通的快捷渠道。
3.建立有效的预算考评机制。一是考评时要运用“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市场化+内部化”、“结果+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使企业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均衡。二是确保被考评单位责任与权利对等,即在预算控制中要对各预算执行主体的经济责任、经济权力和经济利益加以规范,做到责任明确、以责定权、奖惩合理,建立起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的预算控制机制,充分调动各预算执行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要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一致,即考评引导执行主体的行为,实现整体利益一致,确保决策目标实现的持续化与高效率性,使得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五)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
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严格依赖于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质量的认识上。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要有充分认识,给予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和有效性。内部审计机构应该严格按照内部审计的规范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严格执行。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整体全面地熟悉并了解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定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专门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已落实,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否已达到。通过内部审计,增加经济效益、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经济监督的职能作用。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更新观念,而且需要提高知识和技能,加强业务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道德素质的提高,具备较高的行业操守和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实现经营者风险管理目标。
总之,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其变化难以预测与控制,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更加重要。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相适应,提高应对各项风险的能力,对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增强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金珠: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J】现代商业,2009
【2】勇晖:《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解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0
第五篇:浅析我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战略发展
浅析我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战略发展
摘要:我国加入了WTO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本文对照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中国企业物流的现状,提出了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关键词: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发
摘要: 我国 加入了WTO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本文对照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中国企业物流的现状,提出了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发展战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1、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发布。对于适合 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2、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3、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4、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 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二、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1、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
科教育方面,我国 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 我国 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2、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3、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
4、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综合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极具重要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企业除调集自有资金外,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
5、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 我国 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6、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7、企业要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只有那些物流活动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才有必要成立物流服务部或物流子公司。但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将物流给第三方经营。而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依据国际的经验,仍值得认真思考。所以在不需多大投资的情况下,整合内部物流,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会获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