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农民教育问题 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07:0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视农民教育问题 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视农民教育问题 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第一篇:重视农民教育问题 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重视农民教育问题

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对当前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

党和国家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农村发展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必将带来新一轮空前的农村发展改革浪潮,三农工作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加强农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农村工作中十分薄弱的环节,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运用科学发展观对农民教育问题进行再认识,再思考,提出新标准、新要求,制定新部署,采取新举措,高度重视农民教育问题,全面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一、务必充分认识农民教育问题的现实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农民教育工作是现实需要。当前我们正处在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改的历史时期,农村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产能力得到极大增强,生活水平得到大极提高,农民深切感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远远落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导致农民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不协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加强农村经济发展这个硬件建设的同时,务必加强农民整体素质这个软实力建设,全面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同时,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也与现行农村各项改革政策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改革的推进和政策的落实。比如,农业政策性保险政策,部分农民只顾眼前利益,不愿投保或不愿全部投保,导致惠民政策难以全面落实。

加强农民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农民的主体意识大大 增强,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将极大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发展进程。在加强农民教育实践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认识农民,深入了解他们最需办的事情、最迫切的愿望、最关注的问题。从而,我们可以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调整工作部署,让工作更贴近实际,更贴近农民。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与农民交流,为农民服务,关注农民思想动态,解决农民实际困难,干部作风在实践中得到大转变,干群关系在实践中得到大融洽,鱼水深情在实践中得到大升华。

加强农民教育工作形势紧迫。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绝大部分农民物质生活有了保障,有了提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发展,运用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同步,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全面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新农村新农民。我们务必将农民教育问题提到十分重要的议事日程,认清形势,正视现状,分析原因,查找问题,认真研究,多措并举,真抓实干,真正落实。

二、务必正视农民素质农民教育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只有正视差距和问题,不回避差距和问题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通过走访调查的方式全面摸清农民的思想状况,了解农民整体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哪些较大差距,主要差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念还比较陈旧和保守,有求知求富的愿望,但创业创富的精神和思想不强;二是小富及安的思想十分严重,善于纵向参照,不愿横向对比,满足于已有物质生活保障,看重眼前利益,对再创业没有信心;三是文化技能素质普遍偏低,从南江县的情况看,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1%,初中占50%,初中以下占39%,外出务工占劳动力的60%以上(绝大部分从事体力劳动),从事个体经营的占6%,从事种植业的占24%,边种田边打工的占10%。四是创新创业的能力还十分脆弱,农村个体私营经济总量十分低下,大部分从事传统加工业,二三产业极少,且规模小;五是集体主义思想淡薄,不热心公益事业,小农意识浓厚;六是 文明意识淡薄,卫生习惯欠缺,影响了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农民整体素质存在的差距无不与我们农民教育工作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务必全面正视农民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对农民教育的现实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二是着眼点偏差。没有把握住农村和农民的脉搏,搞形式主义的东西过多,教育内容与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农民的现实思想不合拍,有的调子太高,有的口气太大,有的上下一般粗;三是工作不到位,特别承担基层农民教育工作的乡村两级在工作中脱挡断层现象比较严重。有的乡镇不召开群众会,召开不起群众会,更谈不上教育农民,有的农村支部自觉性不高,不抓教育工作,难以发挥骨干作用;四是渠道堵塞。当前农民教育工作呈逐级弱化趋势,往往是“市县作报告、乡镇听摘要、村里喊口号、群众不知道”。加之生产组织形式让农民“各自为阵”,很难召集在一起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传播渠道上的断流和工作上的断层导致农民教育工作举步畏艰。五是阵地萎缩,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单一简陋,长时期不更新内容,绝大部分村几乎没有文化设施,阵地不坚给农民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三、务必高度重视农民教育问题

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工作 毛主席曾经说过“最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结合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看,农民教育工作已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民教育工作,努力实现农村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

提高思想认识

增强做好农民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抓好农民教育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迫切需要。对此,各级干部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适应新形势,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教育引导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开放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法制观念,提高农民运用现代科技知识脱贫致富的能力。各级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感,切实做好农民教育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工作责任制。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一个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就是要形成政府推动、政策助动、干部发动、协会联动、典型带动的“五动”工作格局。同时,农民教育工作应作为县、乡、村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的一项政治职责,列入工作计划,提上议事日程,纳入考核范围。完善农民教育考核管理制度,逐步加大反映农民素质的指标,把农民教育与基层干部所得利益挂钩,促使他们有心思抓教育,舍得力气抓教育,敢于扎实抓教育。对重视农民教育并有明显成效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那些忽视农民教育,导致农民素质下降,出现各种问题的,要进行必要的惩戒。

增强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的增收、农村的稳定最终取决于农民自身,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是农村改革发展成败的关健。要引导农民切实增强主体意识,认清新形势,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本领,倡导新风尚,创造新生活,积极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当生产发展的创业者,生活宽裕的建设者,乡风文明的传播者,村容整洁的维护者,管理民主的促进者。

强化制度建设

确保农民教育工作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农民教育工作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始终,是一项庞大而繁重的系统工程。我们务必充分认识到它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农民教育工作只有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才能保障其稳定性和长效性。一是建立组织发动制度,乡村干部是发动者,群众代表是倡导者,农民是参与者,乡村干部人人有担子,人人有压力。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发动,对个别思想顽固不愿意参与教育活动的农民,要实行干部包户包人的挂联责任制,务必引导参与教育活动。二是建立信息进出制度,确定信息收集员,对形势政策、就业培训、法律法规等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开展定期汇报交流,及时向党委政府提供 最新信息。并通过发放信息资料、公示信息资料、讲解信息资料等多种办法及时反馈到农民群众中去。三是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实行定期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普通干部培训相结合,培训学习与考试过关相结合。同时,在培训内容上坚持现代管理、科学技术、思想道德并重。四是建立运用实践制度,农民只有将学习所得实践到自身的生活发展中才会达到教育目的。我们要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方法,为农民提供尽可能多的运用实践机会,以检验和提高教育成果。

改进教育方式

切实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寓教于服务之中,开展政策进农家、科技进农家、法制进农家、文化进农家、健康进农家、美德进农家的“六进农家”服务活动。寓教乐,组织土明星、土艺人成立相对稳定的宣传队,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进行普遍宣传。要特别注重最原始、最传统、最简单的方式方法,恢复完善农村广播设施,充分发挥喇叭的宣传效能。要通过乡村各种各样的评比,张贴各种各样快慢好坏的标致来促进农民教育工作。

加大经费投入

搞好农民教育阵地建设。农村文化教育阵地是理论进农村的重要载体,各地要加大投入,建设好基层党校、宣传教育中心、文技校、文化站及图书室等农村文化教育阵地,搞好村宣传栏、黑板报,同时要提升品味,添置电化教育、网络教育设施,以适应信息社会需求。

2009年11月18日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教育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一位镇党委书记介绍说,他们是严格按照中央的五句话、二十个字作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但问到他们发展教育的规划时。他就说不出来了。问他,发展教育应当放在五句话的哪一条?书记说,应当放在“乡风文明”一条中。在一旁的副书记说,恐怕应当放在“生活宽裕”一条中。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系统工程中,教育究竟应当放在什么样的地位?在全国上下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下,农村所需的建设人才空前短缺,除了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更多的需要广大的农民自力自强,改变陈旧的观念,在政府的支持下改变农村面貌,而这一切与农村教育密不可分,教育是一切的基础。但是在大力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客观地认识到当前农村教育中依然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育观念上仍旧受到旧时代的影响

农民是最讲实惠的,送子女到学校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跳农门。但现实却不容乐观,能否上大学还是个未知数,如今大学毕业找工作困难更抑制他们的求学热情,教育投资对于农村大部分家长视为是奢侈的,孩子们能早点为家庭分担重任最实在。因此初中一毕业或辍学外出打工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方面对于女孩子更是认为读书无用,识几个字就回家种田或早早嫁人改变家中境况。这些都体现了农民在教育观念上还没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观念落后,基础不稳,发展必然受阻。农村的成人教育更是简单地局限于识字教育和技术教育,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也对农村推行成人教育认识短视,种地的农民会识几个字,种自己的地就行了,这样一来,本来可以弥补受教育不足影响发展短处的农村成人教育也被忽略了,办学条件差、学习内容陈旧,完全不能满足新时期新农村教育的要求。加强农民教育不容忽视:

1、加强农民教育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长期偏低,人均只有城市居民的1/3,而且差距还在扩大。农民素质不高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2、加强农民教育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农民与城市居民的综合素质相差很大。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切实加强农民教育,用城市的教育资源覆盖农村,用市民的文化素养提升农民,逐步缩小城市与农村的文化差异,促进城乡文化自然融合,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3、加强农民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投入主体是政府,建设主体应当是农民。因此,必须把农民教育作为重要突破口,大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切实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4、加强农民教育是构建和谐农村的现实途径。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精神文化缺失,市场意识淡薄是造成群体事件时有发生,赌博成风,各种犯罪活动猖獗等不稳定现象的根源。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市场知识培训、法律法规教育、精神文明培养,真正提高农民的市场风险意识、依法办事意识、民主管理意

识,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农村长治久安、和谐繁荣。

(二)农村各级学校的办学物质条件普遍较差

原先很多偏远农村地区,能保证一人一桌一凳的条件都比较难,在许多新闻片中,我们还看到几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一间教室上课,一个教师轮流教授全校学生的情形。更别说教学用具了。现在,许多农村地区由于计划生育,孩子特别少。有次回家,妈妈给我说邻居家的黄昆考试排名第十,我说:恩,看他整天玩,学习还挺好。而我妈却说他们班一共十个人。我当时是哭笑不得。现在想想学生这么少,学校更不会添加教具了。

(三)农村教育一直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农村的许多学校课本利用率特差

例如买的体育课本根本就用不着,强迫买的作业本那么多,我都上大学了还没用完呢。

二、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明确农村教育办学方向是农村教育改革的重点。

农村教育改革的实践证明,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只有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使农村教育切实由单纯的升学教育转到主要为当地建设服务同时兼顾升学的轨道上来。在对农村地区进行新思想新观念的宣传工作的同时,还要综合利用各级文化事业单位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和教育的文化功能,使广大农民及时更新观念、扩大视野,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是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发家致富最合理的选择。积极宣传教育理念,转变农村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习惯,走出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发展的陈旧误区,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好风尚。

(二)依靠社会各方力量改善农村各级教育的办学条件,加大教育的投入。

首先是国家政策的支持。现阶段我们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但与城市教育的投入差距还很大。虽然更多的农民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重返了校园,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完整完善的管理和实施系统,真正能把国家政策落实在实处。

其次是农村成人教育要充分发扬自给自足的精神。机会总是给有所准备的人,特别是在农村的成人教育阶段,这一点尤其重要。

(三)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改革农村教育内容

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教科书没有必要全国上下一套书,现在许多城市学习都独立选择更适合本地学生发展的教科书,或是选择更切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广阔的农村有着城市的孩子看不到的生机万物,这一笔财富可以提供给孩子们丰富的自然课程。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管理和控制的监督机制,防止教育经费的浪费和流失,克服教育执法检查过程中的搞形式、走过场等等的应付现象,应加大群众的监督力量,把工作重心落到实处。

在农村的成人教育阶段,更是有的农村的特点。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除了需要高

等专业人才,更需要的是大量受过训练的技术人才和熟练的劳动者。在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当今中国,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对转换农业富余尤其重要。除了扫盲教育,应开设农业经济、农业工程、农业食品的科学、畜牧、环保等丰富多彩的富有现代化气息的课程。

(四)加强农村教育中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参与农村教育改革

不论是在农村的基础教育阶段还是在农村教育的成人阶段,要建设新农村,推选新农村教育,培养新人才,都离不开一支具有时代感并一专多能的农村教师队伍。这要求在农村教育中发挥能量的教师要具备精深的文化业务知识、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强。然而现实中有很大部分教师都达不到要求。因此广泛动员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与农村的各级学校加强联系,帮助提高教师层次,多找机会办讲座和报告。这样既提高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效益,也促进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改革。另外农村各级骨干教师的流失问题一直存在,这与农村的经济自然条件密不可分,因此还要鼓励优秀的教师及志愿者支教轮岗,既可以为偏远农村带去新思想新理念,也能帮助该地教师队伍相互学习提高。对农村相对发达的地区选拔教师要严格执行制度,公平竞争,能者为上,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在现阶段,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第二次飞跃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有文化、掌握技术、懂得经营的新型农民,而新型农民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因此,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于培养数以亿计的观念新、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可持续发展的依托。要提高农民素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是关键。[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因此,加强农民教育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

一、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现状

农民教育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有近8亿农民,4.8亿农村劳动力,农民是最大的人口群体,但同时也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全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3%,初中占50.2%,高中占9.7%,中专占2.1%,大专及以上占0.6%.秀山县农村劳动力的文化层次则更低,经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在全县31.8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7%,初中占40.0%,高中以上只占9.3%.由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下,组织化程度不高,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瓶颈。一是制约了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技术的快速推广,影响生产的快速发展;二是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进程,影响农民增收,难以实现生活宽裕;三是农民接受爱国主义、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公民道德、公共卫生等教育较少,农民普遍对营造文明乡风、建设整洁村容、加强民主管理缺乏认识,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热情不高。

二、农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教育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长盛不衰,关系到农村社会能否繁荣稳定,关系到全面小康能否顺利实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始终做到任何时候都不忽视、不放松农民教育。

1、加强农民教育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长期偏低,人均只有城市居民的1/3,而且差距还在扩大。农民素质不高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技术水平差,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难以快速推广。有关资料表明,一项先进农业技术在发达国家全面推广只需2年,我国需6年,秀山则更长。二是就业技能差,农村富余劳动力接受过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的比重不到20%,秀山还不到10%,而随着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来了就业结构的相应变化,出现了劳动力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民工荒”现象,这种表面上的“民工荒”,实际上是“技工荒”。三是营销能力差,优质农产品难以实现高价值。单家独户的提篮小卖,没有真正进入市场,大部分利益被中间商攫取,农民在农产品价值链条中没有获得应有利润。解决这些问题,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必须把农民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

2、加强农民教育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农民与城市居民的综合素质相差很大,城市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年,农村居民只有8年;城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占到70%以上,而农村只有39%.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切实加强农民教育,用城市的教育资源覆盖农村,用市民的文化素养提升农民,逐步缩小城市与农村的文化差异,促进城乡文化自然融合,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3、加强农民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投入主体是政府,建设主体应当是农民。因此,必须把农民教育作为重要突破口,大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切实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4、加强农民教育是构建和谐农村的现实途径。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精神文化缺失,市场意识淡薄是造成群体事件时有发生,赌博成风,各种犯罪活动猖獗等不稳定现象的根源。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市场知识培训、法律法规教育、精神文明培养,真正提高农民的市场风险意识、依法办事意识、民主管理意识,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农村长治久安、和谐繁荣。

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新农村的建设,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农民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为此,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大批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并着力培养和建立以下五支队伍。

一是培养产业工人队伍。主要是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培养一大批电子、轻纺、手工、建筑及服务业等行业的产业工人,使他们掌握某一特长或技能,在满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有组织地向外输出,并逐步把他们从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

企业、个人和社会民间组织参与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多元化的智力投资保障机制。要通过改革现行的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将各类面向农民开展教育培训的社会资源纳入财政支持的范围,鼓励各类培训资源公开平等竞争,凭能力获得支持。要建立政府、市场和培训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和平衡机制,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优势互补、平等竞争、市场导向的良好局面,最大的限度提高农民教育的整体效益。

6、创新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监督检查是确保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建立健全对农民教育的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办法,加大对农民教育工作的监管力度,确保农民教育质量和效果。

7、创新激励机制。建立持续有效的农民教育的激励机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手段,引导政府部门、培训机构、企业和农民等积极主动参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当前,尤其需要调动培训机构和农民两方面的积极性。对从事农民教育的培训机构,要根据培训规模、培训质量等指标,从减免所得税和营业税、降低贷款条件或者予以贴息,在土地利用、财政直接补贴等方面进行扶持,也可以直接对培训机构进行奖励。要通过对农民参加教育培训进行补贴、降低收费标准、制定培训计划与使用相结合的配套优惠政策、开展表彰奖励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等方式,鼓励农民自觉参加教育培训,使农民真正做到参加教育培训与不参加教育培训在个人收入、社会待遇和权益保障等方面大不一样,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从要我培训变为我要培训,成为农民个人的自觉行为。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教育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教育问题

职称论文发表网

职称论文发表网:职称论文免

费推荐发表,职称论文免费指

导写作;...《华商》杂志征稿

biaoti

1还是打开发生地方都是发生

大幅度是否撒 是非得失发生

地方司法...摘 要:“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农民的教育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素质和社会主义农村的面貌。本文阐述了当今我国农民的现状,探讨了解决农民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民 农村 教育 途径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说透了是农民素质问题。现阶段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特别是西部边贫地区的农民受教育少、文化层次低,只知道享优惠政策,却不遵纪守法,认真履行各项义务,整体素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不匹配。为此,教育农民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应该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把教育农民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这项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的伟大政治工程,作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和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我国农民的现状

1、居住环境条件差,接触外界新生事物少

我国是一个具有高山、平原、海滨、河谷、丘陵等复杂地形貌类型及气候特征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居住环境条件千差万别。既有高楼大厦、又有平房、毡棚、窑洞等。特别是西部地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地域偏僻、地广人稀,现有相当一部分乡镇交通道路不便,部分农民既听不到广播,又看不到电视、电影,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较少。由于受自然环境条件及诸多因素制约,致使农民信息闭塞,接触外界新生事物少,思想僵化不解放,默守陈规老一套。

2、文化层次低,接受再教育能力差

占我国总人口70%的9亿农民中,农村劳动力占4.8亿,这些人口中文盲10%,小学文化程度占30%,初中占48%,高中仅占12%,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不足1%,整个文化层次中东南沿海及中部较高,而西部偏低。尤其是西部边远山区的广大农牧民文化层次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国家近年来想尽一切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杜绝适龄儿童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还有部分儿童失学,出现新的文盲。

3、法律意识薄,造成不稳定因素较多

我国农民文化水准低,学习法律少,法制观念淡薄。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民文化

教育,科技适用技术培训教育较多,而忽视了法律法规学习教育,使农民对一些涉及自己切身利益和常用的法律法规都不了解,成为法盲,在一些日常事务中无故触犯法律,因而受到严厉制裁。相当一部分农民,特别是西部边远贫困山区的农民由于长期赌博,吸毒等造成经济危机,致使入室盗窃,坑蒙拐骗,屡见不鲜。个别农民与邻里因为一些鸡毛蒜皮小事,故意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报复杀人、制造混乱、人心惶惶,给局部地区社会治安造成不稳定因素,危害整个社会。

4、道德意识弱,乡邻和睦欠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注重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忽视了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西部地区及一些边远贫困山区农民的道德素质与东南沿海和中部发达地区农民素质相比,差距较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思想道德素质出现了两极分化,发达地区人们的道德水准越来越高,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而贫困地区人们的道德素质越来越低,甚至一些常规性的传统美德也被践踏,经常因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引起家庭矛盾,引起邻里纠纷,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不良的道德习惯得不到彻底纠正和转变,世代相传,遗害无穷,导致邻里和睦欠佳。

5、科技意识弱,科技致富难度大

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是4%,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低了20个百分点。现阶段,我国一少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低,受传统农业粗耕滥种的影响,科技意识差,不接受新型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绝大部分农民自愿接受科技推广应用,但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条件差等原因,家庭收入低,国家扶持少,经济困难,无力承担昂贵的科技推广费用,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少部分农民手中有钱,因农业投资风险较大,回报率低,就把投资转向二、三产业。发达国家科技投资经费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30-50%,而我国仅占7%。特别是在全球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直接面对农民,服务农民最基层一级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七站八所),从1993年三权下放以后,基本上不搞农业服务工作,而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行政上,导致了基层农业综合推广服务体系瘫痪,农民科技意识弱化,科技致富难度大。

6、小农意识重,不求进取过懒汉日子

我国现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由于受传统自给自足小农意识影响,不思进取,不愿奋斗,过懒汉日子。个别农民好吃懒做,游手好闲,怕务农吃苦,而另谋不正之道,想以清闲换来不义之财养家糊口,不务正业,这样不但没有致富,而且导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个别农民借助党和政府对“三农”的优惠政策,彻底躺倒不干,直接等待国家扶持救助,常吃救济常不干,常吃救济常捣乱,成为扶不起的刘阿斗。部分农民思想解放,接受新科技新事物比较快,积极上进,勤劳致富,步入了小康走向富裕,和谐发展。

7、整体素质较差,致使新农村建设步伐缓慢

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和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农民素质相比普遍偏低。这主要表现在生存的环境条件差,文化水准低,法律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道德意识弱化,违法乱纪的行为较多,邻里关系疏远,接受农业科技知识较差,一些新型农村用技术派不上用场,相当一部分脱贫农户一遇灾年继续反贫,我国现有4800万贫困人口,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148万,相对贫困人口2652万。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稳定解决温饱问题,严重影响城镇化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致使步伐缓慢。

二、教育农民的有效途径

1、加强国家立法,出台《农民教育法》

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法是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是在1986年义务教育法基础上修订的,它是目前我国唯一的教育大法,共八章六十二条。从总则、学生、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经费保障、法律责任、附则等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建议国家在全力抓好义务教育法的同时,专门制订出台农民教育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都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各自具体实际,制订出台农民教育条例,各县级人民政府都要从实际出发,出台教育农民的具体规划和办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开阔农民视野

我国是一个地形地貌复杂多变的多民族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普遍落后。就国内而言,也存在较大差异,东南沿海较好,中部与东北部次之,西北部最差。可以说西部有相当一部分国家级贫困县和省级扶贫县农民的吃水用电没保证,行路靠三轮,种地在山坡。首先,国家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扶持力度,特别要向西部12省市倾斜,利用3年时间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彻底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农村人饮水安全问题,使每个人都能用上干净安全的卫生水。2009年前实现全国农电户户通工程,彻底解决农民照明、加工、看电视等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利用5年时间到2012年前实现西部12省市柏油路通乡、砂砾路通村工程,彻底解决农民行路难问题。在结合西部各省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的实施,采用国家投资与农户自筹,机械平田与人工整地相结合的办法,加大整地力度,再利用5-8年的时间,使全国所有农户都能种上规范平整的“三保田”(保土、保水、保肥),彻底改善人居环境。其次,国家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抓好全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力度。特别要抓好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1569.12km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防止西部地区74.36万km2土壤继续沙化,212.8万km2土壤荒漠化。加大退耕还林种树种草力度,对生态脆弱区和暂不适宜人类居住区,全面实行整体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行封山禁牧,恢复生态。把所有荒山、荒滩、荒沟、荒坡、滩涂、及部分戈壁、沙漠的边缘地带全部实行有偿承包到农户、到个人,采用国家扶持,个人出资,投工投劳,乔灌草工程一并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全部收益归个人所有,国家和其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干涉。加大环境保护监测力度,特别要防止环保设施较差的中小企业的废气,废水,尤其是一些重金属造成土壤、大江、大河、湖泊、水域、大气等污染,给人类生存带来危机。减少干旱、大风、沙尘、暴雨、霜冻、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惩罚,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三,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以县为单位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工程,使9亿农民,特别是边远贫穷地区的农民都能看上电视,听上广播,随时看到和听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音,增进农民与党和政府的密切联系。

3、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农民整体文化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首先,国家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要把各项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现有7 %的基础上提高到10%,逐步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投入水平,彻底改善办学条件。要通过两级攻坚、危改工程、中英项目、欧盟项目、民间捐赠、社会捐资等多种方式加大中西部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快西部边远山区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彻底改变孩子上学难、上学贵的现状。其次,要全力抓好适龄儿童入学,彻底杜绝新的文盲出现。要高度关注各级上报的适龄儿童入学率的真实性,做到挤干水分,打假求实。特别要对一些贫困儿童和残疾儿童,国家在免除所有学杂费及书本费的基础上,适当补贴一些生活费,帮助他

们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部学业,既为家庭脱贫打好基础,又为国家减轻负担。第三,要加大九年义务教育力度,彻底杜绝小学毕业就回家务农的农村陋习,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要无条件支持子女读完高中或职业中专,经济条件差的西部贫困学生,国家要彻底免除两费,给予困难补助和设立奖学金,支持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部学业。第四,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要向发达国家看齐,在全力抓好现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全面普及高中教育,把普及高中教育纳入“十一五规划”,结合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并加以实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县级人民政府都要制订规划,纳入工作重点,进一步抓好落实,先进行试点示范,随后尽快全面推广。中东部有条件的地区也要逐步推广,西部边贫地区要分步实施,逐年分期分批抓好落实。第五,国家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积极扩大中等专业技校招生比例和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比例。将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的初中毕业生,按1:1的比例升入普通高中和各类中等专业技校培训学习。下大决心将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技校)招生比例按1:1调整分配,尤其要把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录入高等职业院校深造学习,毕业后优先安排就业,一切待遇从优。鼓励普通高校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积极报考各类职业院校。这既可缓解目前我国技工严重短缺的现状,尤其是各类高级技工奇缺的现状,又可缓解各类完全中学和普通高等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这一现状。同时又全面普及了高中以上教育,做到一举多得。第六,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和农民夜校的扫盲作用,结合实际,因地因人制宜,按照整体计划安排,选用工作认真负责的夜校教员,帮助全国现有1亿文盲,近3亿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利用农闲季节开展扫盲活动,不断提高他们基础文化水准。

4、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增强农民遵纪守法意识

国家要把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学校教学范畴,设置法律课目,编制教学书籍,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根据小学、中学、大学不同阶段设置不同教学内容,与其它科目同等教授,进行严格考核,使学生从小学习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条例及各地方性法规,从小养成良好的法律道德素养,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在彻底杜绝文盲的同时杜绝法盲出现。其次,要利用农闲季节在安排文化扫盲、科技培训的同时安排农民法律培训学习,选用公检法司及有关法律工作者,特别是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基层司法工作人员任教,培训内容要涵概宪法,法律、法规及一些地方性法规。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常用法律,如教育法、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农业法、水土保持法、婚姻法、环境保护法等要逐一认真辅导讲解,要选用一些违法犯罪典型事例,以案说法,用事实教育农民学法,懂法、守法。要突出各项法律赋予农民的权利与义务,使他们在行使权利的同时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培训结束时要逐人考试考核造册登记,发给培训证书,作为农民法律培训依据。第三,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农民法律培训学习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制订计划,认真实施,狠抓落实。

5、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农民弘扬传统美德

加强全社会道德教育,尤其是9亿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道德教育要从小做起,从家长做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也是终身老师,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孩子从小做人,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美德,社会道德,伦理道德的熏陶,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纯洁美好的道德印象,从小树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帮贫济困、助人为乐、尊敬师长、和睦相处、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意识。其次,要把思想道德、传

统美德教育纳入大、中、小学政治课目的教学内容范畴,适时编写良好道德素养和传统美德教材,通过引用典型事例认真解讲,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牢记道德新理念,树立道德新观念,实践道德新宗旨,弘扬道德新风尚。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第三,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以农民道德素质、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的全民教育活动,从中央到地方,特别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制订出详实具体的中、长期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和计划,成立组织机构、组建办公地点,配备办公设施,确定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此项工作,抓好落实。经费开支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可适当按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提取,用于教育培训开支,做到专款专用,实行报帐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下基层深入农户,选用典型事例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道德和传统美德宣传教育,教育成果要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范畴。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奖优罚劣。同时对农户中涌现出的遵纪守法,遵守社会道德,传统美德,邻里家庭和睦的模范户,五星级文明户要挂牌并给予现金奖励,并在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合作医疗、大病救助、农村低保、孩子上学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中优先给予安排,以此教育和鼓励广大农民弘扬美德、和睦相处,构建和谐社会。第四,把农民文化素质教育、法律法规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科技培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农闲时一并进行,这样不仅给各级政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给农民也带来许多方便和实惠,使他们能够系统学习、合理掌握、灵活应用,达到一举多得。第五,组织文艺活动下乡演出,大力弘扬传统美德,要充分发挥县域内剧团、大中小学、乡镇文化站、民间演出团体等单位的主力军作用。

6、加强农村科技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

农民的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键是加强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整体劳动力技能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首先,国家要在保证给农民各项惠农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彻底转变思路,给一口不如教一手,要变给农民输血为农民自身造血,让农民经过科技教育培训学习,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并能熟练操作应用,根据自己爱好,自选职业、自己创业、自我发展、不断进取,同时国家给予适当扶持,使农民通过科技致富快步小康奔向富裕,达到富民强国目的。其次,要在抓好普九教育的基础上,普及高中及中等专业教育,将现阶段考不上高中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全部录入县级职业技术中学进行中长期培训学习,毕业后发给中专毕业书,直接回原地服务农业生产。对在农村劳动锻炼两年以上,具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往届初、高中毕业生,采取考试、考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择优录取纳入国家整体招生计划,进入农、林、水、牧、农机、水产等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或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培训学习,毕业后哪里来哪里去,直接面向农村服务农民。所学专业要根据各省、市、自治区不同地域类型设置,种植、养殖、加工、维修、汽驾等。费用开支,采取国家承担全部学费,个人承担生活费及其它费用的方式。让他们毕业后返回农村,组建各类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施展自己的聪明才华,成为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科技致富带头人和领头雁,带领周围农户科技致富走向富裕。第三,要加大对农村现有劳动力科技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全体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各级科技、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农机、水产等部门都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重任,特别是县乡两级农业服务中心“七站八所”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制订和编写具有本县实际的各类农业实用新技术读本,要扑下身子,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结合法律、法规培训,思想道德教育,全力抓好种养栽驾等农村适

用技术培训。采取发放技术资料与培训讲解相结合,专门培训与以会代训相结合,田间培训与现场练兵相结合,农民探讨研究与外出参观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确保每户至少有1个科技明白人,能够掌握1-2项农业适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第四,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不能强求农民一定要记住多少理论,而关键是要农民学会掌握熟练的劳动技术操作技能,用的得心应手,提高劳动效率。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注重实效性,确保每一项新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效果,增产增收明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共赢。

7、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多方配合,多管齐下,全力抓好农民综合素质教育。各有关部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不推诿、不扯皮、多方积极配合、多管齐下,狠抓落实。既要抓好基础文化教育,又要抓好法律、法规、科技推广和传统美德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遵纪守法、竞争有序、合法经营、科技致富、共同富裕、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文明进步的良好社会环境。其次,党和国家在现行政策的基础上,要进一步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这个核心问题。在积极教育引导农民的同时,给农民更多的优惠扶持政策,要多方建立一些合理的激励机制,采取以奖代补政策措施和办法,充分调动9亿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和劳动成果,鼓励他们为全社会多做贡献。第三,全社会都要关爱民生、关爱农民、尊重农民,不断提高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各级广大干部职工都要伸出援助之手,时刻惦记农民,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帮农民之所需、解农民之所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稳定协调和谐快速发展。„„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于培养数以亿计的观念新、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可持续发展的依托。要提高农民素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是关键。因此,加强农民教育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

一、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现状

农民教育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有近8亿农民,4.8亿农村劳动力,农民是最大的人口群体,但同时也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全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3,初中占50.2,高中占9.7,中专占2.1,大专及以上占0.6.秀山县农村劳动力的文化层次则更低,经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在全县31.8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7,初中占40.0,高中以上只占9.3.由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下,组织化程度不高,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瓶颈。一是制约了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技术的快速推广,影响生产的快速发展;二是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进程,影响农民增收,难以实现生活宽裕;三是农民接受爱国主义、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公民道德、公共卫生等教育较少,农民普遍对营造文明乡风、建设整洁村容、加强民主管理缺乏认识,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热情不高。

二、农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教育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长盛不衰,关系到农村社会能否繁荣稳定,关系到全面小康能否顺利实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始终做到任何时候都不忽视、不放松农民教育。

1、加强农民教育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长期偏低,人均只有城市居民的1/3,而且差距还在扩大。农民素质不高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技术水平差,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难以快速推广。有关资料表明,一项先进农业技术在发达国家全面推广只需2年,我国需6年,秀山则更长。二是就业技能差,农村富余劳动力接受过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的比重不到20,秀山还不到10,而随着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来了就业结构的相应变化,出现了劳动力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民工荒”现象,这种表面上的“民工荒”,实际上是“技工荒”。三是营销能力差,优质农产品难以实现高价值。单家独户的提篮小卖,没有真正进入市场,大部分利益被中间商攫取,农民在农产品价值链条中没有获得应有利润。解决这些问题,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必须把农民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

2、加强农民教育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农民与城市居民的综合素质相差很大,城市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年,农村居民只有8年;城市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占到70以上,而农村只有39.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就必须切实加强农民教育,用城市的教育资源覆盖农村,用市民的文化素养提升农民,逐步缩小城市与农村的文化差异,促进城乡文化自然融合,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3、加强农民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投入主体是政府,建设主体应当是农民。因此,必须把农民教育作为重要突破口,大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切实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4、加强农民教育是构建和谐农村的现实途径。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精神文化缺失,市场意识淡薄是造成群体事件时有发生,赌博成风,各种犯罪活动猖獗等不稳定现象的根源。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市场知识培训、法律法规教育、精神文明培养,真正提高农民的市场风险意识、依法办事意识、民主管理意识,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农村长治久安、和谐繁荣。

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新农村的建设,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新型农民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为此,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大批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并着力培养和建立以下五支队伍。

一是培养产业工人队伍。主要是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培养一

下载重视农民教育问题  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视农民教育问题 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视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

    重视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

    文章标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面对新时期提出......

    关于构建和谐村落,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构建和谐村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梁润冰文章提要:构建和谐村落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环节,但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性,以及农村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偏差,我国村落的发展不尽......

    推进新农村建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村镇规划调研——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一、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规划调研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迅速改变农村......

    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的经济发展靠农民,农民的素质决定农村发展的速度,决定农村的文明程度,决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农民接纳新事物、新科技的能力才能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渠......

    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优秀范文5篇)

    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当前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重点从以......

    重视交通安全建设和谐校园

    安全教育讲话之重视交通安全建设和谐校园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重视交通安全建设和谐校园》。目前,交通事故正在夺去很多人的生命,为唤起人们关注......

    建设和谐新农村(竹板)

    建设和谐新农村(快板儿)诸城市枳沟初中管清军李术高打竹板,响连天,咱们大步走上前,手拉手,肩并肩,以德治国记心间;手拉手,肩并肩,百尺杆头再登攀,党政军民齐携手,祖国万岁到永久;心爱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