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嘉善农业发展情况的汇报---20110712
嘉善县现代精品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嘉善县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七月十四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嘉善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围绕发展现代精品农业这条主线,主攻“两区”建设,深入开展“五个一批”行动,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布局区域化、产品生产标准化、产业经营集群化、农业环境生态化、农业保障体系化,实现了嘉善农业新跨越。
一、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我县切实发挥自身资源、区位和市场优势,全力克服农产品市场波动较大、自然灾害天气较往年偏多的不利影响,实现农业总产值14.48亿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收入8605元,同比增长12.2%,其中来自于一产的人均收入为1765元,同比增长9.3 %。
整体来看,上半年农业生产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春粮生产增势明显。春粮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量、总产值“四增”,全县春粮种植面积12.52万亩,同比增加4.0%;平均单产为259公斤,同比增加5.4%;总产量为3.24万吨,同比增加
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空间布局。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6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8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立项。
一是依规落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规划有关要求,坚持把 “两区”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工作之一来抓,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县级层面成立了由全县农业“两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农经局也专门设立了负责全县“两区”建设的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工作例会、领导联挂、情况通报、工作督查等制度,及时掌握面上情况,明确工作推进的时间点,推动工作落实。各镇(街道)均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确定了相应的运作主体,落实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二是依规落实,加快建设进度。坚持一手抓规划编制,一手抓组织实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目前,全县在“两区”建设中已修(改)建主干道10.4公里、支干道15.6公里、进排水渠道33.7公里、变压器34座、大棚1.6万亩;发展8米标准钢管大棚2700多亩,配套喷滴灌溉设施3700余亩,新建冷藏保鲜库1.4万立方米,温湿双控机械配套的菇棚10.2万立方米,扶持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初级加工点15个,完成总投资8500余万元。我县4个千亩以上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顺利用过了省级专家组的验收认定,天凝镇欣杨村等27个面积达到2.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也通过县级验收而成为县级功能区。
点已经全面启动,已建的48个精品示范点上半年共实现销售额1.12亿元,同比全县面上增效1480万元,增效率20.12%。
1、着力产业布局区域化,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科学合理规划。我们编制了我县“458”精品农业发展五年规划(2010-2014年),大力提升我县白(食用菌)、绿(蔬菜)、蓝(淡水养殖)、彩(花卉)“四色”产业带发展水平,建设千亩精品花卉、万亩精品水果、万亩精品水产、万亩精品瓜菜和千万平方尺精品食用菌“五大精品农业产业区”及80个精品农业示范点。二是突出建设重点。按照嘉兴市“五个一百”示范工程的建设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集中力量建设和培育30个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30个现代农业园区、30家农业龙头企业、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30个知名农产品品牌,做优、做大、做强、做精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三是提升服务能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日趋规范,2011年在大云镇开展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试点工作,3月底前顺利完成了全县村经济合作社的换届选举工作;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精心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2011年全县共培训3335人,完成计划的46.8%。
2、着力产品生产标准化,推进质量安全转型升级。一是注重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无标立标”的原则,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标准
一是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今年以来,切实突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这一核心,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速度。按照“培育发展、扶大扶强”的工作思路,重点培育和扶持直接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农业龙头企业,确认了嘉善县粮食收储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为县级农业龙头企业,浙江景明果品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县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推荐嘉善丁栅金鸿制丝有限责任公司等两家企业申报第十二批嘉兴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二是拓展农产品市场营销。实施农业接轨上海战略,加强与上海等长三角市场主体的合作,设立农产品销售窗口、开展农产品供沪推介、建立农产品供沪配套基地。组织开展供沪农产品产销对接,组织了上海市——浙江省嘉善县蔬菜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工作会议,促使嘉善县与上海方共有17个项目于4月23日进行了签约,签约金额达3.7亿元。组织25家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参加2011嘉兴市农产品展销会,现场销售额达89.5万元,杨庙牌雪菜等5只农产品获2011嘉兴农产品展销会金奖产品,水立方牌小香干等8只农产品获优质奖产品。三是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已经形成以碧云花园为代表的农业园区型,以浙北桃花岛为代表的基地拓展型,以汾湖休闲观光农业带为代表的资源景观型,以祥盛休闲农业园、龙洲休闲渔业园为代表的特色产品型,以西塘荷池村、陶庄渔民公园为代表的农家乐型等多种
建设工程已经提前完成;已完成各类造林5515.8亩,完成计划任务的90.4%,其中农村部分完成4765.8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8.3%。
5、着力农业保障体系化,推进管理服务转型升级。一是完善科技支撑体系。以完善“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户、推广高效生产模式和种子种苗为重点,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全县建设县、镇(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10个、村农业公共服务站103个,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5个,培育省级农业科技示范户29户,推广“千斤粮万元钱”等高效粮经型模式25万亩,建立种子种苗基地2.2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二是建立土地流转体系。建立县、镇(街道)、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精品农业。重点做好土地流转信息的发布工作,为土地流转做好牵线搭桥工作,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2011年上半年全县共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695亩,累计达到10.43万亩,流转率26.79 %。三是强化农业执法体系。以县、镇(街道)两级为主体,保持高压态势,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等五项专项整治。2011年全县共排查拖拉机及其驾驶人员350起、排查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人员78起、排查农机维修网点18家;共办结各类行政许可122134份,其中农业行政许可44件、林业行政许可29823件、植检许可44
第二篇:嘉善农业实现华丽转身
嘉善农业实现华丽转身
嘉善作为农业大县,曾被誉为“浙北粮仓”。然而,这种单一的纯粮型经济,终究未能为农民兄弟鼓起羞涩的钱袋,全县粮经比例一直徘徊在93:7左右。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嘉善农民身上前所未有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力,从“千斤粮万元钱”模式的生动实践到“一户一亩一万元”的倡导,从大棚设施栽培的规模扩展到农业龙头企业的异军突起,从“浙北粮仓”到“浙江米袋子”、“上海菜篮子”、“农民钱袋子”„„
建国60年来,从传统农业到效益农业,从效益农业到高效生态农业,嘉善农业实现转型升级“三级跳”后,又开始成为现代精品农业的引领者。“千斤粮万元钱”
—— 设施农业的嘉善模式 ——
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千斤粮万元钱”模式的发展,嘉善设施农业经历了一次次飞跃,从毛竹大棚到8米钢管大棚,从单膜覆盖到三棚三膜、三棚五膜,从拆棚翻耕到拖拉机进棚翻耕操作„„设施农业发展由此驶入了快车道。
农业设施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农作制度的大胆创新,全县摸索出了菜稻轮作、间作套种、一棚多茬、立体种植、延后栽培、隔年水旱轮作等六大种植模式60多种种植方式,不仅成功实现了蔬菜等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轮作,而且减少了土传病虫害,培肥了地力,真正实现“粮经双丰收”。
由于设施农业的大发展,嘉善农民开始自觉学习种植新技术,积极参加实用技术培训,逐渐从“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在马家桥村的1000多户农户中,就有250多位农函大毕业生,持农技证的农民有180多位。农民通过学习与实践,成了一个个“土专家”,带动了周边农民走上致富路。
之后,嘉善提出了“发展一万亩大棚设施栽培蔬菜,产生一亿元产值”的“万亩亿元”工程,也较快地实现了目标。全县大棚设施蔬菜面积达4.9万亩,居全省首位,年总产值达5.87亿元,设施农业成为了嘉善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培育壮大特色
— 打造现代农业“金名片” —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实施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经过多年的发展,果蔬、食用菌、水产、畜牧、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布局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逐步形成了“绿色”(大棚瓜菜)、“白色”(食用菌栽培)、“蓝色”(淡水鱼养殖)、“彩色”(花卉生产)“四色产业带”。“四色产业带”筑起了嘉善农业亮丽的风景线,在全县农业产业分布图上由南到北,依次展开,层次清晰、色彩斑斓。据统计,2009年四条产业带实现农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左右,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与此同时,嘉善还建成了大棚瓜菜、蘑菇、黄桃、蜜梨、鲜切花、甲鱼、沼虾等32个农业专业特色村,全县共获得了10个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之乡”荣誉称号。2008年,我县在蔬菜、食用菌种植方面还被命名为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单项强县称号,姚庄、魏塘等5个镇分别获得浙江省农业特色产业强镇称号。“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实施已成为全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一大亮点。农业特色块状经济的发展,也使嘉善农业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发展龙型经济
—— 发挥“火车头”作用 ——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我县采取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龙型经济,通过贷款贴息、政策奖励等方式,积极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共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其中,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7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5家。
30家龙头企业在全县共建立和联结种养殖生产基地面积10.51万亩,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年消耗农产品19.93万吨,相当于全县农产品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与农户签订订单农业合同17427户(份),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1.7%,带动面上农户63725户,占农户总数的73.68%。
“农企合作,龙头带动”的农村经营新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嘉善还加快推进农业组织化程度,大力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挥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的作用。
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10家,已覆盖了全县所有农业产业,并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经济收入为目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格局。
走出去请进来
—— 外向型农业加快发展 ——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农业接轨上海、对接世博的有效途径和实践形式,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培育接轨上海生力军、设立在沪销售窗口等途径,供沪农产品保持持续走高的销售态势。随着世博脚步的日益临近,嘉善农业不断创新接轨上海的思路和手段,加快农产品供沪配套基地建设,积极与上海加强农产品配送合作,全方位服务世博。今年上半年,全县供沪农产品销售额达4.28亿元,同比增长25%。嘉善已成功充当起上海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
如何让嘉善的农业项目走出“深闺”,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嘉善坚持以农业招商为突破口,通过搭建节会平台、举行农业投资洽谈会、农业项目推介会、经营者见面会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嘉善农业的知名度,引进优质农业项目。同时,县农业部门积极同省内外农业项目进行对接,专门安排招商人员,赴厦门等地蹲点招商。
据统计,2008年,全县农业利用外资项目16个,合同利用外资11133.28万美元,同比增长40.04%,实到外资4336.46万美元,同比增长197.87%,并引进浙江景明果品有限公司等7个省外农业项目,协议资金12080万元,实际利用资金7770万元。2008,县农经局被省农业厅授予“2008外向型农业工作先进单位”。发展精品农业
—— 走转型升级之路 ——
现代农业在发展进程中,由于受环境、土地、市场等方面的制约,已不能单纯通过数量规模的扩张来满足农民增收的愿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县提出了以大力发展“精品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重点建设精品农业示范点,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层次。
今年我县确立了涵盖粮油、蔬菜、水果、畜牧、花卉、水产、食用菌等7大产业的16个精品农业示范点,并以“产业布局区域化、产品生产标准化、技术应用专业化、产品形态精品化、产业经营集群化、生态环境无害化、农业保障体系化”为目标加快建设。目前,部分示范点已经显现出较好的效应,与全县面上产品相比,魏塘精品甜瓜
净效益增加1410元/亩、精品地蒲增加2732元/亩,丁栅精品番茄净效益增加920元/亩、精品甲鱼增加500元/亩。
据了解,我县要用3年的时间,在全县建成80个精品农业示范点,并通过示范点的辐射和带动,到2011年,建成千亩精品花卉产业区、万亩精品水果产业区、万亩精品水产产业区、万亩精品瓜菜产业区和千万平方尺精品食用菌产业区等五大精品产业区,最终形成各具优势、特色鲜明、错位竞争的区域化农业产业布局和农业“块状经济”发展格局。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发展汇报材料范文
农业产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把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现代化建设、农科教结合等工作结合起来,加快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建成与重点龙头企业加工产品相适应、具有区域特色的葵花、小麦、瓜果菜、肉类、奶牛、饲草料等绿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创立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市场竞争力强和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名牌农畜产品,实现农业在较高水平上跨越式发展。
一、葵花加工业
以潘胖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大葵花加工转化力度,通过对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培植一批技术先进、品牌优良、综合利用程度高的大中型加工企业。积极发展休闲食品和食用植物油的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
二、瓜果菜加工业
重点发展瓜果菜保鲜、果菜汁、果酒、果菜粉、切割蔬菜、脱水蔬菜、果蔬脆片等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招商引资、融资建厂。使农民从瓜果菜加工中获得收入在现在基础上实现较大增长。
三、肉类加工
依托草原兴发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肉羊、肉牛、肉猪的肉质品质,发展肉类副产品的深加工制品,提高肉类加工附加值和综合利用率。
五、乳品加工业
以伊利、蒙牛、等大型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奶牛规模化养殖,建设优质化奶源基地。狠抓奶牛品改良,开发多层次、多样化鲜奶和乳制品的新产品。
六、饲草饲料加工业
大力开展以玉米和紫花苜蓿牧草为原料的专用化、特种化、保健化、颗粒化复合饲料加工及青贮饲料、草捆、草块、草粉、草颗粒加工,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龙头企业建设
以潘胖食品公司为示范,依托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八、市场建设
以晏安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建立辐射面广、规模大、信息化程度高的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引导市场搭乘信息网络平台,逐步实现农畜产品市场网络营销。使农副产品在市场上集中流通,形成龙头找市场、市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九、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步伐,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新格局,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农民在交易中的谈判地位,较好地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办而难以办到的事情,减少中间环节对农民的盘剥,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后,农资有来源,种植有计划,销售有渠道,发展有目标,较好地保护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第四篇:农业工作发展调查汇报材料
农业工作发展调查汇报材料
农业工作发展调查汇报材料
市委农工办系统各部门、单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和市纪委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办事于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大局,充分发扬纪检监察组织作用,精确处置惩罚改革、生长、稳固的关系,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为优化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生长环境发扬了重要作用。
一、落实责任,片面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市委农工办系统各部门、单元高度器重纪检监察工作,将其列入部门整体工作的重要日程,抓紧抓实。一是落实领导班子岗位责任制,在各部门构成了主要领导片面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其
他班子成员分头抓的纪检监察工作体制和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二是努力做好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各部门、单元按照与市委、市当局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结合业务工作现实,逐级细化分解责任,明确目标任务,与领导班子成员、科室和下属下层单元层层签订责任书,下层单元把责任量化到个人,构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逐级落实责任、层层设防把关的责任网络。三是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培训,强化纪检监察干部的中心意识、办事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整体本质,以不停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生长新形势的必要。四是在干部职工队伍中大力开展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教育党员干部树立精确的人生观和代价观,特别是通过开展向郑培民同志学习和通报我市今年处置惩罚的少数党员干部案件,教育警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同时,结
合半年工作总结和召开民主生存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上级要求和工作现实,找准差距,看清不足,达到整改、提高目标。
二、认真履行职能,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生长环境
市委农工办系统纪检监察组织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把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生长环境和办事经济生长作为开展工作的动身点和切入点,充分发扬职能,增强软环境建设,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生长发扬了重要作用。
1、发扬监督监察作用,促进依法行政。规范部门和行业行政执法行为,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正常的市场次序,保护农民利益。农业局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从源头上打击生产制售假劣农资行为,很好地维护了农资市场次序。农机局专门出台《关于增强文明监理、规范执法行为的关照》,下发到各下属单元。畜牧局增强对兽药、饲料的办理,提高对畜禽及其产物的监测、监管力度,从根本上保证我市畜禽及其产物的健康、安全。经管局对村级财务公开监督检查做到每月一次,并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增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办理。
2、加大纠风力度,转变工作作风。各部门、单元结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不停增强自身建设,提高办事质量,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刺耳、事难办的衙门作风,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办事程度。同时,认真查处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作风粗暴、执法不规范,以及吃、拿、卡、要、报等腐败行为,最大限度地为农民和下层提供优质办事。农业局建立和完善了农业执法职员的学习培训、测验考核、执法考评、持证上岗、监督约束等制度,农业执法队伍的办事和执法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农业开发办公室牢固树立为三农办事的思想,从领导班子成员动手,结合召开民主生存会和领导干部述职,摆题目、找不足,提高全体工作职员的本质。
经管局专门编印《农村经济办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农经职员十项守则》小册子,下发到市、乡、村三级农经职员手中。农机局围绕内强本质,外树形象的引导思想,规范了农机监理和农机化学校两个窗口单元的制度办理,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丝绸公司在生产关键季候,领导干部带头深化下层,与公司职工和蚕农孤芳自赏,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3、加快政务提速,提高工作效率。水利局不停缩短取水、采砂、水保允许审批期限,严格水事案件处置惩罚时限,加快汛情雨情传递速率。林业局将林业行政职能全部移交行政审批中心,简化了审批手续。农机局完善了一系列联动办事承诺制度,并设立了一站式办事大厅,规范和充实了办事内容。畜牧局对所有收费项目进行了细化汇总,并制成公示栏、公示牌,全部对外公开,实行阳光收费。景象局对我市建筑工程的防雷图纸全部收费考核,并为部分建筑收
费安装了防雷电涌保护器。烟草公司下发了《关于推行企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大宗物资采购和基建工程招投标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
三、深化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增强为经济生长办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市委农工办系统各部门纪检监察组织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市委、龙州市委三级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开展了如何更好地为实现全市农业农村超常规、跨越式生长办事大讨论,更新思想观念,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同一到各级党委关于加快生长的重大决策下去。
一是深化学习,领会实质。继续深化学习各级党委关于加快生长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进一步领会实在质,明确纪检监察组织在经济生长中发扬职能作用的新要求。采取会合学习、召开会议、个人自学、交换体会等多种形式,不停把学习引向深化。
二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密接
洽纪检监察工作现实和个人思想现实,对照上级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生长意识、中心意识、市场意识、软环境意识,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在加快生长、扩展开放、连结稳固的大局中来把握。在工作中,要精确区分工作失误与渎职的边界,对大胆改革、开拓创新的要为其撑腰壮胆,对诬告陷害改革者的,要从严查处,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驻足办事,优化环境。继续加大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的力度,深化开展双评活动,对经济生长中出现的侵害群众切身利益、阻碍经济生长的题目,要进行重点整治。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严格追查责任,进一步优化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生长的外部环境。
四是增强教育,未雨绸缪。切实加大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廉政、勤政教育,资助他们在经济生长大潮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始终连结清醒头脑,经得起各种庞大情况的考验,更好地适应经济生长的必要。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发展汇报(人大)9.18
关于鹰潭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报告
(2009年9月23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七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近几年来,我市围绕“两个增强”(即增强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致富能力),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收入与效益同步增长,企业与农民共同进步,科技与品牌比翼齐飞的良好局面,为全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发挥重要作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情况
当前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企业实力增强、基地规模扩大、企业品牌增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农民增收成效明显、粮食加工企业集群效应显著。
一是龙头企业总体实力明显增强。截止目前,我市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4家,比2003年新增4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3家,江西中穗、贵溪金沙、贵溪竹辉、贵溪宏友、余江大地蔬菜等五家企业列入省2009年“双百”
工程。2008年省市级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12.3亿元,实现产值23.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9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利润1.5亿元,上缴税金0.9亿元,同比增长12.8%,出口创汇1300万美元,带动农户数12.2万户,农户从事产业化增加收入1.35亿元,户均增收1106元。
二是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我市围绕优势产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了基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现在已初步形成贵溪30万亩绿色大米基地、以雷溪为代表的万亩蔬菜基地、以塔桥为中心的5万亩早熟梨基地、龙虎山的万亩天师板栗基地、康丰葡萄、小英葡萄为代表的万亩葡萄基地、锦江灌田万亩杨梅基地、刘垦5万亩花生基地、余江70万头良种猪基地等10个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
三是龙头企业品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全市省市级龙头企业共获江西名牌产品4个、江西著名商标11个、江西名牌农产品5个、国外食品药品认证2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8个、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28个。企业品牌意识明显增强,对科技投入不断加大。余江天师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夏天无产品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贵溪金沙蔬菜加工厂研制开发的水煮金针菇罐头生产新技术国内领先,通过省科技厅鉴定,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是“一村一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成效明显。截
止7月底,我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10家,与龙头企业建立联系对接机制的合作社达88家,其中列入“双千”工程的“一村一品”示范村3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2个。据统计,至2008年底,从事产业化经营人员达4.5万人,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95亿元,人均年纯收入6555元,高出当地平均水平27.8%。正逐渐形成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一村一品”为切入点、以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的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网络系统。
五是粮食加工企业集群明显。我市地处鹰厦、浙赣、皖赣三条铁路交汇点,地理位臵优越,成为了周边县市通往福建、广东、浙江的粮食中转站。中转站的地位也促进了我市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粮食加工集群,全市共有规模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5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拥有日产大米50吨以上的加工线130余条。
二、我市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一)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近几年,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鹰潭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优惠税收金融优惠政策。明确提出:
1、对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采取“一
事一议”的办法商议有关优惠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达5亿元以上的项目,政府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专题研究,特事特办给予优惠。
2、采取梯度累进的办法,对纳税比上年增长的企业实行奖励,鼓励企业稳定发展、做大做强。从企业投产起,十年内,按增值税地方实得部分给予奖励(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和奖励后):企业当年缴纳税收总额在500万元(含)以上的,按 10 %奖励;总额在1000万元(含)以上的,按15%奖励;总额在2000万元(含)以上的,按20%奖励;总额在5000万元(含)以上的,按25%奖励。
3、规费减免,对入开发区企业实行收费“一单清”,列入《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企业收费目录》的按优惠标准收费;未列入收费目录的地方行政事业性其他收费项目,一律不得征收。
4、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优先安排项目建设用地,在计划内用水减半征收水资源费,实行大工业电价政策。
(二)在资金上给予扶助
全市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300多万元,其中市本级200万元,重点用于扶优扶强,扶持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特色农业基地,对企业扩大规模,新上项目给予奖励。2008年通过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为我市龙头企业争取省级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资金360余万元,为龙头企业度过金融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在服务上加大力度。为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我市各级各部门切实加大服务力度。
一是项目服务,指导并帮助企业制定和申请项目,以项目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和升级;对在建项目加大资金的规范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和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定期组织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察和考评。
二是调研和宣传服务。各级政府分管领导每年都组织一次调研工作,就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模式、龙头企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等方面进行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服务工作。
三是示范指导服务。积极开展对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和“一村一品”示范点的指导服务工作,通过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引导“一村一品”示范村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提高“一村一品”示范村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形成“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生产格局。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发展快的兄弟设区市相比,我们还有差距:
一是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我市龙头企业发展虽初具规模,但总的来讲经营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目前,全市还没有一
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008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总额为23.6亿元。
二是缺乏竞争力强的优势品牌。我市农产品品牌虽然不少,但真正叫得响,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很少。企业大多数产品停留在粗加工阶段,精深加工产品不多,产业链不长。部分产品有特色,无规模。如:贵溪灯芯糕、小英葡萄、灌田杨梅等很有地方特色,但规模不大。
三是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完善。我市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小、社员人数少,覆盖面不宽、服务能力弱,组织化程度低。不少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关系还停留在简单的买卖关系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总体思路。2009年,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主线,全力抓好农业产业化“六个十”现代工程,实现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2、主要目标。继续组织实施好农业产业化“双百双千”工程,抓好“六个十”现代农业产业工程:即力争培育1个销售收入超十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10个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10个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培育创建10个省级以上优质农产品品牌;扶持发展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抓好10个“一村一品”示范点。
3、主要措施。一是加强领导,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推动力。把农业产业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摆到与工业化、城市化、旅游化同等重要的位臵来抓,建立市、县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调查研究,现场解决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二是通过实施“六个十”现代农业工程,提升一批特色基地,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做响一批农产品品牌,使产业基地的规模更大、龙头企业的带动力、辐射力更强,农产品的知名度更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切实兑现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各项奖励、税收减免、财政扶持、信贷优惠等政策。四是加大引资力度,多渠道增加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投入。用好用活财政支农资金,充分发挥好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围绕我市优势产业,选准项目,建立项目库,利用各种项目洽谈会、展销会、博览会,把鹰潭的优势产业、特色产品推出去,把大型的龙头企业引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