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

时间:2019-05-14 07:0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

第一篇:2018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

2018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

2018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立足于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工作要点》的要求,坚持“兜底线保基本、拉高线上水平、瞄准国际走出去”的工作思路,紧贴产业发展需求增加和优化标准有效供给,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我国标准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倒逼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主要预期目标是:制修订服务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所需的标准1800项以上,在10个以上重点领域推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提升5个百分点,确保在2020年实现重点领域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鼓励我国企事业单位制定100项以上国际标准项目。

重点工作任务是:

一、做好统筹规划,进一步强化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一)持续完善工业通信业技术标准体系。在现有工业通信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要求、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研究编制工业通信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2018年版)。进一步加强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合理界定好各级标准之间的关系,强化标准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的动态维护机制。明确未来2至3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目标、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指导标准制修订工作有序、成体系开展。

(二)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聚焦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信息技术服务等重点领域,打破传统的行业界限和领域划分,统筹协调产业链各方力量整体推进跨行业、跨领域的专项标准体系建设。重点满足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系统接口、安全环保和核心应用等方面的标准化需求,构建科学合理、协调配套和融合开放的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标准体系对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支撑和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军民通用标准试点工作,加强集成电路军民通用标准的推广应用,开展军民通用标准研制模式和工作机制总结。

二、兜底线保基本,抓好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三)抓好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依据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扎实做好现有强制性标准的整合修订。大力推进电动自行车、公共预警短消息等社会高度关注、影响面广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与审查。进一步提高工业通信业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信息公开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专业机构的作用,注重听取消费者和用户的意见,大力提升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质量与水平,充分发挥强制性标准的市场准入门槛作用。

(四)抓好重点领域标准的制定。以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为指导,加强产业链各环节标准之间的衔接配套,重点支持关键共性技术、原材料质量提升行动,以及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所需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计划项目,持续提升标准的供给质量和水平。继续推进工业基础、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三大标准化提升工程,扎实开展相关标准制定。加快推动行业标准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行业标准计划中重点标准和基础公益类标准的比例,逐步减少一般性产品类标准数量,优化完善行业标准体系。

(五)抓好重大标准的宣传与实施。推动建立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委托相关单位开展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宣传与贯彻,及时了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技术内容。推动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鼓励各行业协会、标准化机构等开展行业标准的宣传与培训,引导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等各环节对标达标,促使企业提高执行标准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探索建立重点领域行业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根据反馈和评估情况及时对行业标准进行复审修订。

三、拉高线上水平,大力培育发展先进团体标准

(六)深入推进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全面落实《培育发展工业通信业团体标准的实施意见》,围绕机器人、原材料质量提升等重点领域,鼓励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社会团体等积极参与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工作。按照“自愿申报、行业或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工作程序,遴选出100项左右应用效果好、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并向社会公布,引导相关产业提升品质、培育品牌。支持相关企业积极采用纳入应用示范项目的团体标准,推动建立先进团体标准符合性企业自我声明平台。

(七)探索建立团体标准的采信机制。组织开展团体标准转化为行业标准、行业标准中采用团体标准的机制研究,明确相关程序和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团体标准市场响应速度快、制定灵活的特点。鼓励将技术水平高、实施效果好、属于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团体标准转化为行业标准。探索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中引用先进团体标准,不断扩大团体标准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建立团体标准采信清单,组织做好采信清单和相关团体标准文本的管理工作。

四、瞄准国际走出去,持续提升标准的国际化水平

(八)组织实施国际标准对标达标行动。瞄准国际标准,按行业、分领域开展工业通信业国际标准转化情况统计调查,全面掌握各行业的国际标准转化率。针对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消费者关注热点领域,深入开展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比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优先安排国际标准采标项目,加快基础通用、试验方法、质量安全、节能环保等国际标准的转化工作,尽快缩小我国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之间的差距,提高国内外标准的一致性水平。

(九)积极参与重点领域国际标准制定。围绕我国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以国际标准提案为核心,支持我国企事业单位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标准制定,积极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鼓励国内标准化机构加强与国际知名标准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国际标准的“朋友圈”,积极跟踪参与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重大国际性标准的研究工作,共同树立全球标准。

(十)大力推动我国标准“走出去”。积极落实《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研究制定《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意见》。以制造业和信息通信业为重点,组织开展行业标准外文版编制,支持行业标准的海外市场应用。鼓励国内的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标准制定与实施。

五、夯实工作基础,加强标准化制度和组织建设

(十一)加强标准化规章制度和信息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标准制定管理暂行办法》《工业通信业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程序和要求》《工业通信业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工作,夯实标准化工作的制度基础。全面推行工业通信业标准制修订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信息化,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十二)强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和管理。研究启动相关领域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认可工作,探索建立年度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经认可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可以从事指定领域的行业标准制修订和技术归口工作。围绕新兴领域和重点领域,适时开展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建,负责指定领域内的行业标准制修订和技术归口工作。针对产业融合度高、涉及行业多的重点领域,加快建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

第二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

建设的实施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意见

工信部科〔2018〕2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联合会)、中央管理企业、标准化协会和标准化专业机构:

为全面落实《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提升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工业通信业领域“一带一路”建设及标准化工作实际,以提高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信息互通共享的质量与效益为重点,强化标准联通顶层设计,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标准化交流合作力度,促进我国与沿线重点国家标准体系的有机衔接与协同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标准实施应用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动实现标准合作共赢。政府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创新机制,营造标准化对接合作良好环境。

需求导向、工程牵引。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发展需求,多方协作,保障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信息互通共享有序推进。依托重大工程,提升标准化合作层次和水平,促进沿线国家产业共同提升。

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深入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体系分析,加快推动标准体系对接,运用实施标准外文版、标准互认等手段,提升标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保障能力。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开放包容、互联互通、成果共享的“一带一路”标准化合作新局面,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各国标准体系兼容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标准品牌效益明显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制定国际标准80项以上,成体系部署标准外文版研制计划400项以上;标准互认领域不断扩大,形成一批互认标准;一批先进中国标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应用;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的标准体系对接合作机制基本建立。

二、加强顶层设计,找准合作契机

(一)健全合作机制

积极推动将标准化工作纳入中非、中欧、中俄、中日韩、中国-东盟、中国-中亚等工业通信业领域双多边合作机制中,建立更加紧密的标准化合作机制,促进标准化战略、政策、措施和项目的全方位对接。支持行业协会、标准化专业机构等面向“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搭建联系双边政府与企业的标准化合作平台,组织引导企业链条式转移、集群式发展,推动标准有机衔接。鼓励领军企业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伙伴,探索以区域标准化创新联盟形式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推动先进技术标准国际化应用与推广。

(二)对接标准体系

围绕工业通信业领域的经贸往来与项目合作,支持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等针对“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以及国际、区域标准化组织,组织开展国际国外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及标准的比对分析,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我国与沿线重点国家和区域之间标准体系的协调性。鼓励领军企业联合标准化专业机构参与沿线国家相关重点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先进技术标准在沿线国家实施应用。

三、聚焦重点领域,深化国际合作

(三)推进制造业标准化合作

在优势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重点领域,鼓励国内领军企业与行业骨干企业加强标准化顶层设计,开展标准翻译、比对和适用性验证工作,在合作项目的设计研发、原料采购、生产加工、检验检测和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积极采用中国先进标准,提高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质量和效益。

——钢铁领域,重点加强先进钢铁材料、高端金属制品、铁矿石等领域国际标准制修订;鼓励我国冶金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印度等国家投资建厂和海外工程项目中,积极与沿线国家合作开展相关先进钢铁材料的标准研制,推动工程建设、产品生产、配套设备,以及节能降耗与“三废”治理等中国标准的本土化应用;充分发挥国内钢铁产能和技术优势,鼓励企业在钢铁产品出口合同中采用中国标准。

——有色金属领域,重点加强稀土、铜、铅、锌、铝、镁及镁合金、钛及钛合金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促进我国相关有色金属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畅通;推动与沿线国家合作开展相关新材料标准研制,推动《新材料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国家标准的海外应用,提升企业间合作实效。

——石油化工领域,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产能合作需求,以承接中亚、中东等区域海外石化园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石油化工工程数字化交付等相关标准有机衔接,支撑石化智能工程、石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外推广应用。

——建材领域,结合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泥、玻璃、陶瓷和墙材等行业生产线建设现状,推动我国该领域先进工程设计、技术装备和产品等方面标准成套、成体系“走出去”;加强玻璃纤维、工业陶瓷、绝热材料等行业的国际标准制定,促进产能合作和贸易畅通;探索建立“互联网交易平台+海外仓”与“互联网+全球化运营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支撑建材行业“网上丝绸之路”建设。

——农业机械领域,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制定和实施农业机械标准;加快推进我国拖拉机、植保机械、水稻插秧机、播种机、水稻收获机等产品标准的外文版研制工作,服务农业机械产品“走出去”和沿线国家农业机械工业园建设。

——工程机械领域,加强与欧美日等工程机械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标准方面的交流合作,积极转化国际先进标准;输出符合国际认证标准的工程机械装备,逐步扩展我国工程机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份额;推动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套化发展方面的先进标准实现海外应用。

——船舶领域,重点围绕绿色船舶和智能船舶技术,深化中国-丹麦绿色海事技术和造船领域的务实合作,进一步拓展与欧洲海事发达国家的标准化合作;加强与东盟国家、中东地区国家间的区域标准化合作,通过产品和服务标准的转化与示范应用,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力度,加快推进船舶行业重点标准的外文版工作,主动与国际接轨,助力船舶装备“走出去”。

——航空领域,强化中俄民机标准互换互认工作机制,深化推进中俄远程宽体客机标准比对及互换互认工作全面开展,发布标准互认目录;结合航空技术国际化合作需求,探索推进民用飞机、旋翼飞行器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相关国际标准或中外联合标准的制定工作,加快航空领域标准的国际化进程。

——纺织领域,抓住中国-东盟、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通道、中国-中亚、中国-非洲的生产力布局合作机遇,支持中国纺织企业利用海外投资、并购与合作,加大国际先进标准转化与我国先进标准海外应用力度,对全球优质资源进行产业链垂直延伸,提高整个产业的附加值。

——家电领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家电标准化领域的合作,重点推进越南电压力锅、俄罗斯及中亚热水器等标准对接项目,推动侧吸式油烟机、家用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创新技术产品成为国际标准,促进贸易畅通。

——太阳能光伏领域,结合光伏产品出口、海外设厂及海外电站投资建设情况,推动我国光伏电池和组件等标准海外应用;联合重点沿线国家,共同制定和实施适用于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大型工矿企业以及商场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屋顶的分布式光伏产品标准。

——节能环保领域,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和清洁生产合作,推动我国重要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在海外工业园区与工厂实施推广;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南南合作”,加快先进节能环保相关技术和装备标准推广应用;推动与东盟、阿拉伯地区等区域重点国家节能标准的协调,开展制冷空调、照明产品等节能标准化合作研究。

——民用爆炸物品领域,推进民爆产品技术标准、工程设计标准、先进管理标准、一体化服务标准等重点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用,促进我国民爆行业先进生产技术、设备、产品、服务“走出去”。

(四)推进信息通信领域标准化合作

充分发挥我国在“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先发优势和产业实力,加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通信领域标准化合作,支持我国通信运营企业与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相关标准化机构推动信息通信领域重要标准在沿线国家应用,更好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和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紧跟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云计算、信息技术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技术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共同开展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加快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硬件标准的国际化进程;推动共建信息通信设备及产品的检测实验室,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和服务、网络设备、智能硬件等标准应用。

——智慧城市领域,在逐步完善我国智慧城市相关顶层设计及智慧成熟度分级分类评价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推动建立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对接合作沟通机制;加强与东盟、中亚、海湾等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化合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互认;加强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商务领域标准化合作,推动电子数据交换协议标准研制与互认,加快电子商务领域追溯体系标准建设,实现追溯数据共享交换。

——北斗卫星导航领域,推动终端模块化、低功耗、高集成度芯片设计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深化中俄北斗/格洛纳斯双模车载卫星导航终端研发合作与澜湄流域北斗卫星定位导航服务系统建设及民生领域应用合作,推动北斗应用终端标准“走出去”。

——通信工程建设领域,鼓励我国通信运营企业和建设工程企业协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涉及跨境陆缆和国际海缆、通信管道、光纤到户、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站、数据中心和室内分布系统等通信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以及配套设施与产品标准体系;积极推动我国通信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监理、设施及产品等标准海外应用。

——网络互联互通领域,加强下一代移动通信、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频率资源规划和使用标准的协调和统一;加强与各国开展长期演进语音承载(VoLTE)、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卡(eSIM)等新技术、新业务网间互联和业务互通标准的协商;加强与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合作,推动跨国陆地光缆转接电路结算等国际标准研制,加快推进构建陆上信息大通道。

——电信业务服务领域,鼓励我国通信运营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与运营,共同开展“互联网+”环境下电信新兴业务开发和应用规范、电信业务能力开放技术标准等研究;加强电信监管机构合作,逐步推广我国电信业务服务标准和质量标准。

(五)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领域标准化合作

抓住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机遇,聚合制造业与信息通信等领域标准化技术力量,加快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融合创新产业领域标准化合作,共同制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领域相关技术、产品、管理和服务的国际标准,支撑打造产业创新价值链。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领域,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市场化贯标模式、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加快形成管理体系标准市场化采信机制;探索在我国海外工业园区与新建工厂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试点。

——智能制造领域,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重点制定并推广识别与传感、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标准和智能工厂设计、交付、生产、集成等标准;探索开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制造行业和区域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建设标准化示范工程,逐步构建智能制造生态圈。

——工业互联网领域,鼓励相关产业联盟、标准化技术组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组织、国际组织的合作对接,共同研制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基础设施、标识解析、平台建设、评估测试、公共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国际标准;在沿线国家工业互联网建设过程中,推动实施相关标准。

——车联网领域,建立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联合开展车联网关键技术、产品和应用服务的国际标准研制,共同推进车联网技术与标准应用示范工作,提升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水平。

四、推动标准联通共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六)加强国际标准制定

鼓励行业领军企业或骨干企业围绕航天、航空、船舶、通信、信息化、化工、家电、建材、冶金、有色金属等优势领域,结合海外工程实施与项目合作,联合“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共同制定国际标准。结合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情况,支持具备相应基础条件的行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将先进团体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

(七)加快标准外文版制定

发挥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平台作用,深化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标准“走出去”需求分析,围绕化工、机械、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船舶、纺织、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车等优势重点领域,梳理形成急需标准外文版制定项目储备目录。支持地方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和领军企业等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成套成体系研制相关行业、产品领域的标准外文版。

(八)推进标准的海外应用

围绕家用电器、车联网、太阳能光伏、北斗卫星导航、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推动领军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标准海外应用示范。围绕起重机、挖掘机、农业机械、水泥装备、超级电容器等重要装备,在白俄罗斯、印度、巴西、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国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展先进标准海外应用示范。推进中国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在巴基斯坦、老挝、柬埔寨等国家开展海外应用。

(九)提供综合性信息服务

支持相关行业协会、标准化专业机构,分行业和专业领域建设“一带一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国外标准化政策、标准文本、产品认证、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WTO/TBT)通报咨询及预警等标准信息服务。聚焦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信息互通共享等典型领域,适时发布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舆情报告。

五、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保障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对国际标准和标准外文版研制,以及标准海外应用示范等工作的组织协调,持续完善工作机制。鼓励地方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等为本地区、本行业内的企业开展标准海外应用工作营造有利环境,支持相关企事业单位做好国际标准和标准外文版研制,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标准“走出去”成效好的项目。

(十一)加大资金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大对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投入,对国际标准与标准外文版研制工作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对标准海外应用示范工作给予适当的培育和扶持。引导社会各方资源,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对标准在“一带一路”建设应用的支持力度。鼓励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标准海外应用示范工作。

(十二)加大培训力度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对标准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标准化专题培训,提升企业国际标准化工作水平。在涉外培训中强化标准培训,支持相关行业协会、集团公司、标准化专业机构开展相关培训,培养一批熟悉相关国家标准化政策法规、宗教文化、民风民俗和语言,懂技术、精通标准化业务的人才队伍。

(十三)强化宣传引导

多渠道、多层次宣传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经验,增进沿线国家对中国标准的认知度与认可度。鼓励地方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等单位,积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对相关工作政策、信息、成功案例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推介工作,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氛围。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8年11月5日

第三篇:2022年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2年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2年全市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xx市标准化工作要求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主线,坚持“15678”工作思路,大力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不断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为助力迁安加快钢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开创“北方水城、美丽迁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实支撑。

一、认真落实《纲要》和我市贯彻落实《纲要》的具体措施。

各单位充分认识实施《纲要》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纲要》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围绕我市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研究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标准化事业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措施,将标准化工作与本地区、本行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协调,抓好贯彻落实。加强宣传,组织谋划相关宣贯培训。

二、完善标准化工作统筹协调机制。

按照“大质量、大标准、大服务”的理念,致力于建立运行高效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市标委办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各部门、各行业的标准化资源,提升全市标准化工作整体效能。积极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标准化工作。针对重点标准化工作,适时召开联席会议。

三、强化标准化工作激励机制。

落实上级和我市促进标准化工作资助办法等激励政策。对于制修订国际标准和国行标、制修订地方标准、建设标准化试点示范、发布团体标准等重点标准化工作给予资助,激励我市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家层面标准化活动,增强竟争力,获得话语权。

四、推动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

围绕市场监管总局等十部门印发的《“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的九大重点领域,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在我市优势领域积极参与国家层面标准化活动,引导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不断提升我市重点企业、重点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

五、加强地方标准制修订。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组织申报承担省级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围绕符合我市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的特殊技术要求以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等制修订市级地方标准,不断完善各行业各领域标准体系,增加标准有效供给。

六、推动团体标准发展。

聚焦市域特色产业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和规范我市社会团体加快先进团体标准研制,开展团体标准培优工作,发布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团体标准。加强团体标准化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指导和帮助,不断提升社会团体开展标准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七、加强企业标准管理。

推动全市企业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以高标准引领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提供高水平服务。按计划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强化企业自律,接受社会监督,营造市场类标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八、鼓励和引导标准“引进来”和“走出去”。

推动企业结合国情采用国际标准,对标国际先进,提升产品品质。指导企业在签订贸易合同中更多明示和应用中国标准,以产品、工程、服务走出去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促进贸易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标准联通。

九、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

发挥企业标准编制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提升企业标准可比优势。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积极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国家和省企业标准“领跑者”申报评选。

十、持续推进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

认真总结我市前期“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经验,巩固专项行动成果,进一步广泛发动企业开展标准比对分析、技术验证、比较试验、协同攻关和成果创新,指导企业发布对标产品技术方案,促进我市重点企业、重点产业拉高质量高线,提升质量水平。

十一、加快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

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实施流程再造推动技术创新。瞄准精品钢铁、现代化工、现代农业技术等领域,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创新和标准创新互融互促机制,同步推进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业推广,推动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加快技术产业化步伐。

十二、做好培育、申报、推进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积极推动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全域深度发展,覆盖乡村振兴、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多行业多领域。认真总结已建成的优秀试点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典型的标准化工作模式,提升标准化工作效能。指导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省级电梯维保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省级应急管理局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完成建设任务,通过终期考核评估。积极培育储备和组织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

十三、加强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

做好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的监督工作,依法严肃查处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要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监督和行业监管有机结合,发挥强制性标准规范行业发展、促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撑作用。

十四、加强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

发挥标准化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相关部门着力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美丽乡村建设等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各级各类标准的实施应用。

十五、加强先进制造业标准化工作。

紧跟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我市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最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的贯彻实施,加强钢铁、建材、化工等领域升级换代标准的实施,实施产业链现代化。

十六、加强服务业和社会事业标准化工作。

贯彻实施健康养老、政务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十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工作。

大力开展节能标准化工作,在节能降耗、给水限额、限值排放等绿色生产制造领域严格贯彻实施最严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加快节能增效降碳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实施重点用能行业能耗引导值、生态保护和修复、资源循环利用、节水评价等相关标准,促进绿色发展。

十八、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标准化人员培训,开展与京津和先进地区的标准化交流活动,提高业务能力,推动标准化建设。支持企事业单位通过承担标准制定、开展试点示范建设、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在实践中培养标准化人才。

十九、加大标准化宣传推广力度。

广泛利用各类媒体,采用多种形式,把握世界标准日、质量月等节点,有计划开展标准化宣传。注重挖掘、宣传重要标准实施应用、标准化试点示范的成功经验,提升标准化意识,传播标准化理念,营造良好的标准化氛围。

第四篇:工信厅安[2011]33号 2011年加强工业和通信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点

关于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加强工业

和通信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工信厅安[201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行业协会,部直属各单位:

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积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结合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促进两化融合等重点工作,以行业准入、标准、规划、信息化等为抓手,着力构建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安全生产行业管理,初步扭转了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弱化的局面,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战略目标的起步之年。为做好工业和通信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根据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工业和通信业安全生产实际,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加强工业和通信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重点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和苗圩部长在2010年全国工业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对2010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研究制定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抓好落实。对于组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反馈。

请于3月28日前将2010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联系电话:010-68205384)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1年加强工业和通信业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点

2011年工业和通信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安 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苗圩部长在2010年全国工业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突出行业管理特色和优势,依靠工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和信息化建设,完善组织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行业安全生产源头预防管理和对重点行业的政策指导,不断改善劳动者作业条件,提高工业安全保障能力和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促进工业发展路径向本质安全转变,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工业安全生产的良好开局。

一、切实抓好国务院《通知》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制定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实施方案。按照国务院《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国办函[2010]140号)要求,制定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措施、要求、步骤和时间节点,建立工作进展情况考核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指导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要求。督促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国家和本地区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的具体要求,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全力做好牵头以及配合开展的各项工作。

二、完善工业安全生产指导管理体系

(三)进一步落实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结合工业行业实际,理清指导和管理职责的具体内容,细化工作定位,明确重点任务。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落实必要人员和工作经费。建立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机制。

(四)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探索建立工作考评和激励制度,督促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落实工作职责,把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经费落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等情况,作为年终评优表彰的重点。指导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结合实际,依据管理职责,制定相关规定,明确工业安全生产工作指导与管理责任。

(五)推动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向基层延伸。指导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加强本地区安全生产指导管理能力建设,重点组织开展市、县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培训,明确职能定位,提升管理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指导工业行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六)加强行业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力量。进一步发挥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专家组技术支撑和政策咨询作用,引导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建设本地区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力量,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等基础研究,为安全生产决策、事故调查、隐患治理、安全咨询、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提供支持。

三、强化行业安全生产源头管理

(七)制定《工业“十二五”安全生产管理规划》。针对当前工业安全生产现状和突出问题,提出提升工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重点任务和措施。指导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制定本地区“十二五”工业安全生产发展思路、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有条件的地区要研究制定本地工业“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并把工业安全生产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行业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地方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八)加快工业行业安全标准建设。重点针对石化、化工、钢铁、有色、民爆等重点行业,继续开展清理、修订生产、安全技术标准,加大对高危行业标准制修订经费的倾斜和支持力度。督促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做好工业行业有关安全生产标准的宣贯实施和执行情况的督查,根据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提出标准的制修订建议,并针对当地实际和发展需要,制定地方相关标准。

(九)继续开展行业准入清理和修订。针对安全生产水平低、事故多发的石化、化工、钢铁、有色、民爆等重点行业,继续开展行业准入条件的清理和修订等工作,把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等要求作为必要条件纳入行业准入,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指导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准入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十)推动高危行业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将安全生产作为重要条件纳入高危行业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兼并重组工作,以危险化学品、建材等行业为重点,把安全保障性差的落后产品、工艺技术和装备列入《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争取淘汰一批条件差、难以满足安全生产要求、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生产能力、设备设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四、加强政策指导

(十一)培育安全产业。研究制定促进我国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相关政策扶持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先进适用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应用,加快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的换代升级和专业服务水平提升,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安全装备生产企业,培育和发展结构合理、规范有序的安全产业市场,促进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十二)开展工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重点做好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培训。鼓励、支持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工业和通信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抓好《关于指导工业领域中小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通知》贯彻落实,指导各地将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纳入工作重点,研究制定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培训计划,逐步推动。重点做好指导中小企业开展一线班组长安全技能培训。

(十三)加大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工作力度。研究制定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技术改造方向和项目指导目录,鼓励地方积极组织安全技术改造项目申报。组织对技改项目进行检查评估,选取部分安全技改效果较好项目进行宣传、示范和推广。督促各地设立安全生产技术改造重点专项,落实专项资金,加大项目和资金支持 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实施安全技术改造,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五、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十四)将信息化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两化融合相关政策和规划中,研究相关支持措施。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确定一批示范企业和试点项目进行示范推广。适时组织召开两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加强交流。

(十五)积极探索和开展信息化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途径和做法,指导各地推进本地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成果改造传统产业,支持安全生产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在实现危险作业场所的人机隔离、远程遥控操作、监测报警和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建成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项目。

六、做好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安全生产指导工作

(十六)积极参与行业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督促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履行事故报告职责并积极参与相关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同时针对事故反映出的突出问题查找行业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在行业政策、规划、准入、标准和技术改造等方面,提出加强和改进行业管理的工作措施。

(十七)加强对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督促企业、直属单位结合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及极端天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特点,认真开展安全自查、隐患排查,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值守,切实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保障重点时段安全生产。

(十八)认真研究化工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等突出问题。积极配合安全监管部门解决城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足问题,制定落实危险化学品布局规划、提高行业准入条件、推动现有安全风险大的化工企业搬迁调整进入园区、加大安全生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督促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将本地区安全监管部门排查明确存在爆炸、有毒有害气体液体泄漏等风险且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城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作为重点项目给予安排,明确搬迁进入园区或关闭等支持计划,逐步加以解决。

(十九)认真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大对工业和通信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安全巡讲、中小企业安全巡诊等有特色的活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提升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效果。督促各地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七、做好民爆和通信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二十)强化民爆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按照加强民爆行业2011年安全 生产工作通知要求,明确工作方针、要求及目标,继续通过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监管、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大安全技术改造力度、推动技术进步、强化质量管理、淘汰落后产能和产品,不断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促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二十一)严格落实各基础电信企业、各相关承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好《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通信机楼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通信网络供电系统运行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通信业安全生产监管政策的宣贯和落实。开展通信网络运行安全整治和检查专项工作。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落实责任,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二十二)加强通信建设施工现场管理。督促各电信企业、施工企业在建通信工程开展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和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严格落实《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通信监理企业安全责任,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二十三)加强对通信建设工程承包单位资质管理。继续开展通信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活动,有效遏制招投标违法行为,防止无资质参与工程建设、资质挂靠、层层转包等造成安全管理漏洞。保障建设工程安全投入。加强对通信建设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素质。加大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追究力度,特别是对违法违规建设、不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不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情况,依法从重处罚。

(二十四)开展通信运维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研究建立加强通信运维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的相关规定,组织开展通信线路、基站、电源、空调、铁塔、网优等专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提高一线操作工人安全技能和意识,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素质,推动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治和减少运维安全事故。

八、指导所属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二十五)督促指导部属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部属高校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意见》,组织对部属单位及高校进行现场督查和安全评估咨询,促进部属高校全面落实教学、科研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推进安全责任落实到院系、课题组和科研项目负责人。

(二十六)督促所属单位加强安生生产管理。指导所属单位开展重点部位和重点时段的安全巡检和隐患排查治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督促其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第五篇:2018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

2018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标准化建设的开启之年。今年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战略引领、法治先行、改革创新、协同推进、科学管理、服务发展,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赢三大攻坚战为重点,以支撑引领质量提升为着力点,开启全面标准化建设新征程,以全面标准水平提升引领全面质量发展,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支撑。

一、全面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

1.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标准化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金融风险防范标准化专家咨询组作用,做好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风险评价、第三方支付信息安全等领域标准制修订,强化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团体标准的实施,促进金融系统良性循环。

2.制定并实施精准扶贫标准化工作指导意见,研究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精准扶贫标准体系和标准化服务体系。在精准识别、产业开发、扶贫保障、扶贫成效等领域开展标准研制,下达一批精准扶贫标准化试点。

3.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部署,抓紧出台一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加大重点行业节能节水标准制修订力度,不断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标准水平。

4.大力推进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和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等标准制修订工作,不断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

(二)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实施新产业标准领航工程,围绕培育发展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新业态、新动能,有效建立新兴产业标准制修订“直通车”机制,增强政府标准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发展的适应性。发布实施新材料标准领航行动计划,加大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及前沿新材料标准的有效供给。

6.落实《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推进航空航天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机械装备、汽车、船舶、农业机械装备等重点领域标准研制和国际标准转化,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

7.落实《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持续开展消费品安全标准“筑篱行动”,创建消费品标准示范基地,在家用电器、纺织服装、食品化妆品、儿童用品等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坚持以消费者需求和满意度为导向,兼顾安全性、舒适性,增加个性化、高端化、高品质标准供给。

8.提升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平板玻璃、煤炭等传统产业质量标准水平,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9.推动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物流等重点领域标准研制。

10.积极推动支撑城市建设的标准制修订,完善绿色建材标准,加快城镇燃气、供热等领域标准研制,助力工程建设质量提升。

(三)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

11.落实《“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促进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

12.开展量子技术、纳米技术、空间技术、集成电路、传感器、电磁兼容等基础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标准研究,支撑前沿领域技术创新。

13.推进智慧城市、车联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关键领域标准化工作。

14.加强能源互联网、新能源利用、电能替代、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燃料电池、电力储能等标准制定。

15.推进“华龙一号”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项目,开展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加快技术、标准和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16.全面优化知识产权标准体系,支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四)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7.制定标准化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

18.以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等领域为重点,着力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多层次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19.修订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扎实做好示范区绩效考核,探索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效益评价。

20.完善现代农业标准化服务与推广体系,推动国家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建设,创新农业标准化服务,推动农业标准化整体水平提升。

21.建立和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和乡村治理标准体系,加强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标准制修订。深入开展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2.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重点,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标准化协调发展新机制。

23.围绕雄安新区建设,探索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加强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雄安新区能源互联网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

24.推进深圳、杭州、青岛等城市积极开展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试点,深化北京未来科技城中法商务区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合作。推动青岛、珠海、包头等城市开展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建。

二、全面推进标准化领域拓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加快完善生态文明标准体系。

25.编制生态文明标准化发展行动指南,指导重点地区探索开展地方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建设。

26.开展节能标准化示范、生态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以标准化支撑绿色、低碳发展。

27.加大节能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标准制定力度,继续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加强产品能效和重点行业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

28.抓好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研制。推动绿色化工、海洋、绿色矿山、石油天然气、清洁能源等领域标准制修订。

(二)增加民生标准有效供给。

29.落实《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要求,加快养老服务质量、服务评价标准制定。加强残疾人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残疾人服务和辅助器具标准制修订。推进社会保险服务、评价、管理等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30.加强文化活动场所、文物保护、数字文化、新闻出版、移动多媒体等文化领域标准研制,提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竞争力。

31.落实“健康中国2030”,编制《健康中国标准化行动方案》。制定体育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促进体育市场繁荣有序发展。加强卫生检疫标准化工作,有力支撑口岸公共卫生安全。

(三)推动社会治理标准创新。

32.落实《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发展规划(2017-2020年)》,加强劳动就业、交通运输、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开展政务服务、城市管理、公共专业技术服务等标准化提升工程。

33.修订《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

34.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准化工作,完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应用标准体系,加快推动《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实施应用。

35.组织编制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推进矿山、化学品、消防、交通运输、特种设备等领域安全标准研制。

36.加强国家应急管理基础标准研制。

三、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释放发展新活力

(一)发展壮大市场标准。

37.拓展团体标准试点范围和领域,总结提炼团体标准发展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培育一批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制定机构。

38.完善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大力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引导和支持中介机构发布企业标准排行榜,在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重要产品领域率先形成一批具有公信力、市场认可的企业标准“领跑者”,营造“生产看领跑、消费选领跑”的市场氛围。

(二)精简优化政府标准。

39.落实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和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结论,加快废止、转化、整合、修订步伐。

40.在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下,建立标准争议的协调裁定机制。

41.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完善强制性标准管理制度。按照各级推荐性标准的定位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将推荐性标准限定为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

42.建立健全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全面清理备案标准数据,加强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备案协调性审查,推进标准备案电子化,提高标准备案效率。

(三)深化地方标准化综合改革。

43.制定《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加强对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44.推广浙江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支持山东、江苏、广东、山西等地推进标准化综合改革实践,开拓标准化综合改革新路径、新模式。

45.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问题,制定具有地域特色、资源禀赋优势,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地方标准。

46.推进设区的市开展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建立健全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

47.加强基层标准化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

(四)扎实推进标准化军民融合。

48.强化标准化军民融合制度建设,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军民融合政策,明确军民通用标准制修订程序。

49.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加强北斗导航、物联网、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军民通用标准制定。

50.推进标准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力度。

51.依托现有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汇聚军地专家资源,推动军民技术队伍共建共用。

四、全面推进标准国际化进程,助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建立我国国际标准化协调新机制。

52.建立中国国际标准化工作会议机制,召开首届中国国际标准化工作会议,系统布局和整体推动我国标准国际化工作。

(二)提升标准化开放合作水平。

53.深入参与质量基础设施国际交流合作网络搭建,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标准体系对接兼容,为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积累共识和成果。

54.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化务实合作与交流,继续加强与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在双多边经贸合作机制下的标准化合作,提升与东盟、东北亚、南亚、拉美、非洲、金砖等国家标准化机构交流与合作水平。

55.加强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等国在民用核能、石墨烯、铁路、智能制造、农业食品、电子医疗、老年经济、城市可持续发展、未来工业、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三)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56.推进国内外标准互认工程,在食品农产品、消费品、铁路等领域拓展多双边互认范围,聚焦“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推动重点领域标准互认。

57.与相关国家联合制定国际标准,推动开展标准比对分析。

58.结合目标国家的适用语言和技术水平,分阶段、分步骤开展中国标准外文版的翻译工作。

59.打造一批中国标准海外应用示范工程,扩大中国标准的品牌效应。根据不同国家和产业的特点,寻找共同利益契合点,成体系地推动我国标准在海外的实施推广。

60.建立国际标准孵化库、中国标准海外应用数据库和主要产品性能指标国际标准对比数据库,推动我国更多关键技术成为国际标准。

(四)加大与国际组织标准化合作力度。

61.发挥ISO/IEC常任理事国的作用,积极关注、影响国际标准组织治理新模式、重大政策新发展和规则程序新变化。

62.承办好2018年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杭州全会。推进中国专家竞选IEC主席,继续向ISO新加坡办公室派员。

63.推动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和国际标准化会议基地(杭州)的建设。

64.进一步拓展与更多的国际组织开展标准化合作,积极参加世贸组织(WTO)、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兽疫局(OIE)、国际植保组织(IPPC)等国际组织在标准领域的相关工作。

五、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提升,增添发展新动能

(一)强化标准制修订管理。

65.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无纸化、专家投票电子化、标准编审一体化。

66.严把标准技术审查关,把握标准的产业适用性、行业引领性,确保材料的完整性、程序的合规性、内容的协调性、法律法规的符合性以及重大问题处理的一致性,不断提高标准质量。

67.严控标准制修订进度,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周期控制,建立标准制修订周期通报制度,开展标准报批无纸化试点,开通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68.优化创新标准立项评估模式,优先制定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标准。

69.健全国家标准样品管理制度,研究建立国家标准化技术文件制度。

(二)规范技术委员会运行。

70.加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宣贯培训,加快出台配套政策文件。

71.合理布局、严格审查新组建技术委员会。规范技术委员会日常工作业务。

72.做好2018技术委员会考核,严格做到坚决整改一批、整改不合格的坚决暂停一批、存在重大问题的坚决撤销一批,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三)加大技术标准科技创新。

73.推进科技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同步。

74.加快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研究支持创新基地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培育一批创新基地。

75.开展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建设,逐步建立完善重要技术标准的试验验证和符合性测试机制。

76.组织开展2018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

(四)夯实专业人才教育培养。

77.加强标准化教育培训顶层设计,开展国内外标准化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基础研究,分类组织编制标准化教育培训系列教材。

78.加强标准化学科建设,支持和鼓励更多高校开设标准化课程、方向或专业。

79.深化国际标准化教育合作,筹备组建“一带一路”国际标准化教育高校联盟。

80.推动标准化课程更多走进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

81.拓展标准化职业教育,特别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为手段开发在线教育课程。探索标准化中小学科普教育。

六、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82.突出抓好标准化战略研究。委托中国工程院牵头,针对实施标准化战略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前瞻性、全局性、根本性战略课题研究,为编制《中国标准2035》提供支撑。

83.突出抓好新标准化法贯彻。配合新标准化法实施,加强新标准化法普法宣传,抓紧对现有法规制度进行梳理,加大立改废工作力度,加快完善配套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标准制定、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

84.突出抓好“百千万”专项行动。配合质量提升年活动,动员首批城市组织企业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主动对标国际,开展比对分析、技术验证、比较试验、协同攻关和产品创新等工作,运用先进标准助力产品和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85.突出抓好“一带一路”行动计划。落实《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抓好九个重点任务和九个专项行动。结合实际,制定细化措施,发挥标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机制保障作用。

86.突出抓好基层党建标准化实践探索。积极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为全国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探索经验、提供标准。开展以标准化手段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课题研究,开展党建标准化人才培养,建设党建信息化平台,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提供标准化支撑。以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标准化队伍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下载2018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北京市标准化工作要点((模版)

    2012年北京市标准化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和全国标准化会议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09年全市标准化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2009年南京市标准化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09年是贯彻全市创新大会精神的一年。全市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双轮驱动”,按照国标委和省局的部署,紧跟全市......

    2010年北京市标准化工作要点

    关于印发《2010年北京市标准化工作要点》的通知【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京质监标发〔2010〕116号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集团公司(总公司),各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市质量技......

    工业会计要点

    工业会计的主要生产经营过程大体可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其中供应过程试生产的准备过程。在供应过程中,企业用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等的采购成本。生产过程即使产品的......

    2013年度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

    2013年度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为全面落实市委、市......

    县工业和商务局2020年工作要点

    县工业和商务局2020年工作要点今年,全县工业发展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高质量发展要求,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机遇,既重视量的发展,更注重质的提升,加快从“有没有”向“好......

    标准化监理要点

    1.24 重点二十四:城市区域内本项目标准化建设成为重点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速公路的施工管理,促进本项目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确保优质高效的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通过......

    标准化管理要点(合集)

    〃项目标准化管理要点 说明:根据2014年技术管理工作会议议程安排,将对参会人员进行《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为便于复习,整理部分要点,供大家参考。 铁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