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9年全市标准化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2009年南京市标准化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09年是贯彻全市创新大会精神的一年。全市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双轮驱动”,按照国标委和省局的部署,紧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技术标准战略为新动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全市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发展后劲,为促进全市走在新一轮发展前列作贡献。2009年将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核心技术高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1、围绕全市四大支柱产业和八大新兴产业,重点在电子信息、新能源、重大装备、环保材料、轨道交通等领域,组织企业加快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建设步伐。年内,争取组建10个技术委员会,使在宁技术委员会总数达到40个;继续争取国家、省和行业部门支持,新批准筹建技术委员会5个。
2、围绕百强企业重大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企业主导制定一批国家和行业标准,形成有南京优势的核心技术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帮助南瑞继保、红太阳集团、工装集团等龙头企业新立项《数字化变电站》、《3-甲基吡啶》、《滚动圆弧导轨副》等国家标准20项;指导南高齿、汽轮电机、熊猫电子等企业加强与行业技术委员会的协调与合作,完成《风力发电机组 齿轮箱》、《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用汽轮机》、《卫星定位个人位置信息服务系统》等20项国家标准研制任务,力争使我市国家标准总数突
破500项;重点支持国电南自、普天通信、中船绿洲等一批企业拥有的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智能化光保护系统、碟式分离机等10项专利技术,通过技术标准加速产业化进程,推进产业向高端延伸。
3、加强部门合作,强化技术标准战略推进力度。会同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市政府文件精神,制定出台标准化创新奖励办法。会同市科技部门,继续组织开展重要技术标准科技专项,推进“卫星数据回传(RCS)通信技术”、“ 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和“塑木复合材料”等一批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会同市经委,继续在重大新产品项目研发、优秀专利新产品转化和企业技术中心创建中,建设一批重要技术标准研发基地,主导一批国家标准话语权。
二、实现标准国际突破,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4、继续引进国际标准化资源。帮助一批企业成为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成员,邀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专家来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全面与我市企业进行对接,为驱动高新技术产业向高端集聚、迈向国际市场提供技术帮助和实践支持。
5、贯彻市政府宁台合作协议精神,加强南京与台北两地技术标准交流,会同市台办举办驻宁台资企业标准化研讨会。积极推进南京和台北两地标准化机构往来与合作,开展电子、通信、新材料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对标”工作,提升我市产业技术标准水平。
6、会同市外经部门,以开发园区新型产业为重点,组织企业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鼓励企业开展标准创新政产学研合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核心技术标准,增强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7、指导老山药业组建国际专家小组,开展《蜂王浆》国际标准调研、论证和编制工作。同时,指导老山药业在取得国际标准话语权的基础上,积极向ISO TC34争取,承担国际蜂产品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工作。
8、继续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工作力度,确保全市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增加5%,食品、消费品等领域安全性能的标准100%采用国际标准,涉及人身安全的检测方法标准100%采用国际标准,出口产品100%采用国际标准。鼓励企业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创新。
三、深化循环经济试点,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9、牵头经委和环保部门,继续在石化、钢铁、矿山、水泥等重点行业推进南钢、化工园等10个单位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将先进技术及时转化为标准规范,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10、组织开展好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国家级试点工作,围绕吨钢综合能耗、废气、废水、废渣排放达标率、水重复利用率、吨钢SO2排放量等指标,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设备、流程、人员等管理标准为支撑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标准贯彻实施率达到100%。
四、实施服务标准创新,促进服务提档升级
11、开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标准化试点工作,落实国务院长三角发展指导意见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在商务、物流、金融、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一批标准化试点项目,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和对新型工业的支持能力。同时抓好旅游、文化、商贸等服务领域的试点工作,发挥标准化在改造、提升服务业中的引领作用。在贯彻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规范》和《服务品牌建设评价准则》两个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引导试点单位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打造服务品牌。争取出台南京市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长效管理机制和奖励办法,保障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12、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结合各区县服务业发展特点,做好省级服务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及新建标准化试点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根据民政局、交通局等部门的标准制订需要,研究制订和谐边界、交通稽查等地方标准。组织有关区县完成“和谐社区建设”、“阅江楼旅游景区”、“江心洲农业旅游”等服务标准化试点省级验收,抓好“汤山旅游”、“春牛首生态旅游”两个新增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13、针对当前存在的企业用工不规范、社会歧视、职业健康、环境污染以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发挥我市“全国和谐社区标准化研究工作组”资源优势,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研究和试点,获取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为我国制订《企业社会责任》国家标准和参与ISO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研制打下基础,并通过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为我市和谐社会建设添砖
加瓦。
五、推进农业标准战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14、从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对标准化需求出发,在抓好省、市级农业地方标准申报的基础上,会同市农林局,对全市重点推广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以及农产品分等分级要求,计划制(修)订市级农业地方标准15项,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标准体系的完善。
15、围绕都市农业、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需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标准+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标准+农户”等农业标准实施模式,继续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规模示范点建设,新建5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2个农业标准化规模示范点。同时,继续加强对已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长效管理,做好验收准备工作。
16、依照“选好一个产品、制订一套标准、确立一片基地、致富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对六合区大泉村、大圣村,高淳县东坝镇开展农业标准化帮扶工作,通过与超市对接,帮助大圣水芹和高固双孢蘑菇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17、积极争取国家总局支持,开展固城湖螃蟹和云锦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申报、发放和监管工作,强化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实施的监管,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销售。
第二篇:2022年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2年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2年全市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xx市标准化工作要求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主线,坚持“15678”工作思路,大力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不断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为助力迁安加快钢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开创“北方水城、美丽迁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实支撑。
一、认真落实《纲要》和我市贯彻落实《纲要》的具体措施。
各单位充分认识实施《纲要》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纲要》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围绕我市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研究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标准化事业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措施,将标准化工作与本地区、本行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协调,抓好贯彻落实。加强宣传,组织谋划相关宣贯培训。
二、完善标准化工作统筹协调机制。
按照“大质量、大标准、大服务”的理念,致力于建立运行高效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市标委办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各部门、各行业的标准化资源,提升全市标准化工作整体效能。积极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标准化工作。针对重点标准化工作,适时召开联席会议。
三、强化标准化工作激励机制。
落实上级和我市促进标准化工作资助办法等激励政策。对于制修订国际标准和国行标、制修订地方标准、建设标准化试点示范、发布团体标准等重点标准化工作给予资助,激励我市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家层面标准化活动,增强竟争力,获得话语权。
四、推动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
围绕市场监管总局等十部门印发的《“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的九大重点领域,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在我市优势领域积极参与国家层面标准化活动,引导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不断提升我市重点企业、重点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
五、加强地方标准制修订。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组织申报承担省级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围绕符合我市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的特殊技术要求以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等制修订市级地方标准,不断完善各行业各领域标准体系,增加标准有效供给。
六、推动团体标准发展。
聚焦市域特色产业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和规范我市社会团体加快先进团体标准研制,开展团体标准培优工作,发布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团体标准。加强团体标准化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指导和帮助,不断提升社会团体开展标准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七、加强企业标准管理。
推动全市企业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以高标准引领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提供高水平服务。按计划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强化企业自律,接受社会监督,营造市场类标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八、鼓励和引导标准“引进来”和“走出去”。
推动企业结合国情采用国际标准,对标国际先进,提升产品品质。指导企业在签订贸易合同中更多明示和应用中国标准,以产品、工程、服务走出去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促进贸易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标准联通。
九、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
发挥企业标准编制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提升企业标准可比优势。深入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积极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国家和省企业标准“领跑者”申报评选。
十、持续推进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
认真总结我市前期“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经验,巩固专项行动成果,进一步广泛发动企业开展标准比对分析、技术验证、比较试验、协同攻关和成果创新,指导企业发布对标产品技术方案,促进我市重点企业、重点产业拉高质量高线,提升质量水平。
十一、加快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
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实施流程再造推动技术创新。瞄准精品钢铁、现代化工、现代农业技术等领域,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创新和标准创新互融互促机制,同步推进技术研究、标准研制和产业推广,推动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加快技术产业化步伐。
十二、做好培育、申报、推进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积极推动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全域深度发展,覆盖乡村振兴、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多行业多领域。认真总结已建成的优秀试点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典型的标准化工作模式,提升标准化工作效能。指导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省级电梯维保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省级应急管理局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完成建设任务,通过终期考核评估。积极培育储备和组织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
十三、加强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
做好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的监督工作,依法严肃查处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要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监督和行业监管有机结合,发挥强制性标准规范行业发展、促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撑作用。
十四、加强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
发挥标准化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相关部门着力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美丽乡村建设等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各级各类标准的实施应用。
十五、加强先进制造业标准化工作。
紧跟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我市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最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的贯彻实施,加强钢铁、建材、化工等领域升级换代标准的实施,实施产业链现代化。
十六、加强服务业和社会事业标准化工作。
贯彻实施健康养老、政务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十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标准化工作。
大力开展节能标准化工作,在节能降耗、给水限额、限值排放等绿色生产制造领域严格贯彻实施最严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加快节能增效降碳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实施重点用能行业能耗引导值、生态保护和修复、资源循环利用、节水评价等相关标准,促进绿色发展。
十八、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标准化人员培训,开展与京津和先进地区的标准化交流活动,提高业务能力,推动标准化建设。支持企事业单位通过承担标准制定、开展试点示范建设、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在实践中培养标准化人才。
十九、加大标准化宣传推广力度。
广泛利用各类媒体,采用多种形式,把握世界标准日、质量月等节点,有计划开展标准化宣传。注重挖掘、宣传重要标准实施应用、标准化试点示范的成功经验,提升标准化意识,传播标准化理念,营造良好的标准化氛围。
第三篇:2012党委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关于“2012年党委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的通知
各党支部:
现将2012年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发给你们,请阅后提出修改意见,周二(3月6日)下班前提交电子稿报系部。
2012年3月5日
2012年学院党委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12年学院党委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第十六次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吉林省高校工委2012年工作要点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主线,以构建和谐校园、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为重点,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扎实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巩固示范校建设成果,为促进学院内涵建设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1.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学院各项议事制度,坚持学院重大事项党委集体决策制度。修订和完善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
2.抓好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抓好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坚 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创建“学习型、实干型、和谐型、创新型、廉洁型”领导班子。
3.学习并全面落实吉林省纪委、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监察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开展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学院健康和谐发展。
4、依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章程》,全面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二、落实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创新管理体制,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1.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定岗定编定职责,完善激励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2.召开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建设,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抓好抓实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基本技能训练这两项主要环节,延续并发扬具有“吉林工业”特点的教学传统,巩固和扩大社会影响力。在面向化工行业的同时,拓展新的行业服务领域,增强学院发展后劲,为区域经济建设输送各类技能人才。
4.加强与全国化工类高职院校的交流与协作,重点培育特色专业,提高行业竞争力;加强与全省高职院校交流与协作,重点增强通用工科专业实力,提高省内竞争力。5.在示范建设基础上,培育学院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创建精品专业、精品课程、优秀课程,推进专业和课程教学改革。继续建设和利用好教学资源库,改进教育教学手段。
6.加强实践性教学。抓紧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整合校内实验实训体系,重点抓好示范性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财政专项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尽快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7.进一步健全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院系教学监督机制、督导机制,建立教学工作的科学评价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8.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突出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强柔性引进和聘请兼职教师工作。
9.发挥吉林化工职教集团的作用,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拓宽行业服务领域,提高技术培训能力,努力构建特色培训项目。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做好学院第二届党员大会各项筹备工作,召开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届党员大会。
2.认真贯彻落实省高校工委《关于在全省高校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总体要求,突出活动主题,分解各项任务,抓好“五个结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加强和落实党员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育“双育”计划,坚持和完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改进学习方式,增强党性观念。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组织党员开展既丰富多彩又凝心聚力的各项主题活动,提高党内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中的先锋作用,富有成效的开展党内创先争优活动。
4.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落实2012年学院发展党员计划。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四、加强学院干部队伍组织和思想建设。
1.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加强和完善以政治素质、工作业绩和品行为重要标准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认真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制定有关方案,切实做好学院中层干部换届工作,为学院发展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2.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理论素质、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
3、注重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
五、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以加强师德教育和爱岗敬业教育为重点,抓好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激励广大教师自觉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增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用雷锋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为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教师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的教育机制。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创新宣传工作方法、提升宣传工作质量,加大学院形象宣传力度,扩大学院知名度,为学院深入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编修校史,回顾学校发展历程,提炼学院的文化和办学特色。
5.建设和谐校园,推进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关心关爱教师,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努力打造学生爱校的自豪感。
六、做好招生和就业工作。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抓好单独招生;完善大学生就业网络,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协调,提高就业率。
七、加强教研、科研工作。完善科研运行机制、科研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发挥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动作用,提升教职工的学术水平和教研、科研能力,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努力创造和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
八、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会及群团组织工作。
1.做好统战工作,进一步完善统战工作制度,落实统战工作各项任务和要求,充分尊重和调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知识分子的工作热情。
2.全面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继续发挥女工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及时为教职工提供服务和帮助。
3.加强对团委和大学生社团组织的领导,调动大学生积极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4.进一步落实老干部工作各项方针政策,提高为离退休职工服务质量,使离退休职工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九.加强校园基本建设的管理和监督,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1.加强学院基础设施建设,保质保量完成实训大楼的建设。2.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工程,创建良好校园环境,突出学院数字化、生态化、花园式校园的特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3.抓好安全稳定工作,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完善学院安全稳定工作制度,形成维护校园稳定综合防控体系;加强校园维稳队伍建设,抓好经常性的安全稳定工作检查和专项治理工作;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第四篇:2011年全省地税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2011年全省地税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2011年全省地税工作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总目标,认真落实“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两提两抓”工作思路,努力推动地税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十二五”地税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开好头、起好步。全年工作要点是:学好“一个精神”,落实“五个文件”,抓好“两项措施”,突出“三个重点”,确保“一个中心”。
学好“一个精神”。就是认真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重点要做到四个方面:一是要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统领干部职工的思想。要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全会的精神实质,以全会精神实质统领广大干部的思想,促使广大干部切实做到方向正、目标明、思路清、措施实,推动地税工作在“十二五”时期继续又好又快开展。二是要切实掌握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思想精髓。要切实掌握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主题”、“一个主线”这一思想精髓和理论创新,做到在“主题”的指引下,围绕“主线”深入研究税收科学发展的问题、税收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好务的问题。三是要全面把握“十二五”规划对未来税收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要全面把握“十二五”税收改革的动向,重点要明确健全完善地方税体系的重点,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增强信心、鼓舞干劲,做到情况清、目标明,使税收更好地服务于甘肃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四是要在总结“十一五”的基础上谋划好“十二五”税收发展规划。要在总结“十一五”税收发展成果、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学习领会甘肃省和国家税务总局“十二五”规划精神,科学谋划全省地税“十二五”发展蓝图,确保“十二五”税收发展目标既高瞻远瞩、又切合实际,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既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又进一步做大收入规模服务好地方发展。
落实“五个文件”。就是落实好中央和国家出台的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意见、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甘肃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5个政策性文件。重点要在认真研究“五个文件”、切实吃透上情的基础上,结合省上制定的贯彻实施意见,在落实上下好功夫。一是要教育引导干部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五个文件”的责任感。“五个文件”是推动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针对性、目标性很强,涉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地税部门作为政府的经济职能部门,抓好落实责无旁贷,地税干部必须增强落实“五个文件”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税收职能抓好落实。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研究税收如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问题,重点要突出三个层面,即:要采取送政策上门、送政策进户等多种服务方式,不折不扣落实好现有各项税收政策,确保应收尽收;要针对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积极研究争取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到应免尽免、培植好长远税源;要进一步细化落实好各项税收政策的措施,确保各项税收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三是要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抓好落实。要研究探索如何配合当地政府,如何与发改委、财政、城建、国土、国税等相关部门联合抓落实的方法和途径,形成合力抓好“五个文件”的落实,为推动甘肃跨越式发展服好务。
抓好“两项措施”。就是继续抓好队伍建设、继续抓好征管改革。
在抓队伍建设方面,要做到“三个坚持”、抓好“五个注重”。“三个坚持”,即:坚持“两提两抓”的工作思路和推动税收科学发展的“12破12立”理念不动摇;坚持提高领导班子的四个能力建设、衡量各级一把手的四个方面和评价一般干部的六个标准,以及考取“三师”的干部培训方式和确定的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不放手;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九项措施”和做好群众工作的“六条保障线”不松劲。“五个注重”:一要注重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重点要在执行落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九项措施”、做好群众工作的“六条保障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把群众工作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二要注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继续加大干部培训考取“三师”的力度,制定和落实针对不同层次干部的奖励办法,进一步调动干部自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要结合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积极开展各类专业化培训,着力提高岗位工作技能;要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大对市(州)、县(市、区)局班子成员、科所长(分局长)的培训力度,促使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增长见识、提升素质。三要注重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力度。要注重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寓于预防和服务”之中,重点要落实专兼职纪检监察员监督工作制度,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廉政文化建设、行业作风建设,确保继续实现违法违纪案件数量低于上年、职务犯罪案件数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四要注重开展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文明创建活动。要进一步创新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参加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大群众参与面,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树立好行业文明形象。五要注重用地税精神来凝聚鼓舞干部。要结合总结“十一五”、总结提炼出
甘肃地税精神,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确保以地税精神来凝聚、鼓舞干部,切实增强干部的职业自豪感、荣誉感,进而激发干部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在抓征管改革方面,要做到“两个坚持”、做好“十项工作”。“两个坚持”:一要继续坚持把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细化为“严密监控税源应收尽收、着力培植税源应免尽免”的科学征管原则;二要坚持把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具体化为“税源有限、管理无限”的征管方法。“十项工作”:一要加强对大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进一步提高大企业的纳税遵从度,重点要提高管理大企业税收人员的业务素质,做到征管实、服务好;二要加强综合治税工作,争取各市州政府都能出台综合治税保障办法、考核办法,着力解决好内外信息不对称、不共享的问题;三要加强征管质量考核,尽快出台系统的征管质量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提高征管的质量和水平;四要加强对教育劳务业、旅游业营业税的征管,研究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外出经营管理证明文书格式,进一步提高营业税的管理水平;五要加强对分支机构企业所得税的预征管理,进一步加大高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征管力度,积极研究探索对中、低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管理的新方式,本着富民的原则研究起征点以下个人所得税管理的新思路;六要参照周边省份的做法,研究提高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适用税额标准,修订印花税管理办法,规范契税、耕地占用税日常管理,做好资源税改革和环境保护税开征准备工作,着力提高地方税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进一步做大地方税收规模;七要进一步强化“两比对、两完善”的“以票控税”办法,重点要以发票使用量的纵、横向比对来查找、堵塞征管漏洞,确保“以票控税”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八要切实强化“以查促管”工作,重点要通过稽查来规范行业税收管理、总结出行业税收的征管规律,进一步促进税收征管;九要完善减免税管理办法、规范减免税程序和工作流程,切实提高减免税管理工作水平;十要继续研究探索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后出现的一些新兴行业、新兴产业和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开发区的税收征管问题,进一步拓宽税基增加税收。
突出“三个重点”。一要突出抓好“信息管税”工作。要充分利用征管数据省级大集中平台,切实挖掘、利用好数据资源,进一步加大对征管数据的分析、应用,重点要做好专题分析、重点分析和日常分析工作,通过分析、应用,不断提高税源管理、税政管理水平,提高防范税收收入风险、税收执法风险的能力;要研发税源监控分析平台,鼓励各地积极开发各类单项软件,进一步补充完善综合征管系统,力争把“大征管”范围内的所有信息、所有工作都纳入到一个平台,充分发挥大集中平台成本低、效率高的作用;要进一步提高处理和防范系统故障的能力,确保系统安全高效运行;要进一步提高全员操作、应用综合征管系统的能力和水平,使征管数据大集中平台切实发挥好应有的功能。二要突出抓好纳税服务工作。要进一步加大纳税评估工作力度,确保以约谈等简便、快捷、高效的方式,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要加大标准化办税服务厅建设力度,真正为纳税人提供好个性化、人性化服务;要进一步深化、实化多元化纳税服务方式,重点要加大网上申报办税服务的力度,切实拓宽多元化纳税服务渠道;要在国地税整合12366服务热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协作和联合办税的方式、方法、途径。三要突出抓好税源管理工作。要对当地在建、拟建重大建设项目的数量、规模等切实做到心中有数,把征管力量集中到对大项目和重点税源的管理上,实行重兵保重点,确保以项目税收的增长拉动地方税收规模的全面做大;要对税源进行分类管理,切实将一些中型企业的税源管实、管好,确保做到均衡入库;要对税源进行行业管理,将一些小税源切实管细、管到位,确保做到应收尽收。
确保“一个中心”。就是确保税收增长%、力争增长%;社保费增长%。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准确核实实有税费源,合理确定收入计划;二要继续确定税收收入奋斗目标,激励组织收入工作积极性;三要做好税费收入进度的预测,加大对项目建设动态税源的监控力度,盯紧项目进度,牢牢掌握组织收入工作主动权;四要加大计划考核力度,增强组织收入责任,保进度、保均衡、保增长,确保全年税费收入任务全面完成;五要在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步伐,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推动组织收入工作快捷高效开展。
第五篇:二○一二年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石棉县人大常委会二○一二年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12年,县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石棉县委领导下,按照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断开创新时期人大工作新局面,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建设四川省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山区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服务发展大局
1.把党的领导作为人大工作的根本和工作政治保障,坚持在县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加强人大常委会党组建设,发挥党组集体领导和常委会集体行权作用,保证县委决策在人大工作中的贯彻落实。
二、围绕中心,决定重大事项 2.深入贯彻县委决策部署,抓住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事项,适时作出决议决定。继续督促“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县创建、文明城市创建等实施进展情况,推进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等贯彻实施,确保目标如期实现。
3.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推进地方政权机关的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的统一,严格任免程序,依法做好人事任免工作。坚持和完善任前资格审查、法律知识考试、任职承诺、任后监督等制度,增强被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和法律意识。
三、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实效
4.按照“突出监督重点,完善监督方式,健全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实效”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加强对县人代会和县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及各项审查、审议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加大跟踪督办力度,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推进“一府两院”工作的落实。常委会全年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9项专项工作报告,开展3部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组织10次专题视察和检查活动,开展调研6项。
5.突出对产业发展工作的监督。注重产业园区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工作等工作的监督,视察旅游产业发展、核桃产业发展,开展农民专业经合组织建设调研,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6.重视对公共财政工作的监督。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有关资金安排使用情况的审查,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审查批准2011县级财政决算,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财政预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6月执行情况等报告。
7.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监督。听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的报告,开展中高山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城镇体系规划与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城乡集贸市场建设与管理情况视察,推动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把信访工作纳入常委会监督内容,认真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坚持常委会领导批办重要信访件、参加信访接待等制度,建立完善重点信访督办报结制度。
8.强化对社会事业发展的监督。开展《宗教事务条例》执法检查,进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职业教育情况调研,推动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9.加强对执法和司法行为的监督。对“一府两院”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开展法院信息化建设视察,进行社区警务工作调研,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积极探索,创新代表工作
10.坚持常委会领导走访、联系代表制度,邀请代表和乡镇人大主席、公民列席和旁听常委会会议、参与常委会组织的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活动,完善向代表通报工作情况的制度,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
11.强化代表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依法履职意识。围绕常委会监督工作重点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通过视察和调研,提出议案和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乡镇人大主席团和代表培训。
12.深入开展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在各级代表中深入开展“三个一”活动,争当“五员”,每年为群众办一件好事实事、提出一个建议、反映一个问题,使人大代表成为法律政策的宣传员,法律执行的监督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为民办事的服务员。
13.进一步加强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办理工作。坚持把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与推动“一府两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跟踪督办,提高办理实效,努力实现办理结果代表满意。
14.继续做好优秀履职代表和代表先进事迹的宣传工作。在电视台等媒体开设“走进代表”、“代表风采”等栏目,加强代表履职尽责的宣传和报道。
五、提高能力,加强自身建设
15.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坚持常委会学习制度,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常委会议事规则,依法集体行使职权。加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注
重基层人大工作理论研究。
16.进一步加强常委会作风建设,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切实抓好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工作。
17.加强人大工作联系。加强与“一府两院”的联系,完善联席会议制度,互相通报工作;加强工作协调,互相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市人大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争取市人大的工作指导和支持。加强与兄弟县区人大的联系和交流,学习借鉴人大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升我县人大工作水平。
18.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人大和主席团工作的指导,积极开展乡镇人大主席团规范化建设,提高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依法履职的能力。
19.切实加强机关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抓好机关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抓好群团、老龄等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和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水平。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机关干部队伍。
2012年常委会主要工作安排
第一季度
1.拟定《石棉县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要点》;
2.健全完善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各项议事规则和机关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机关各委室工作目标任务;
3.石棉县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情况检查。第二季度
1.开展《宗教事务条例》执法检查;
2.石棉县中高山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工作视察; 3.石棉县草科鸡产业发展视察;
4.石棉县基础教育服务管理工作检查; 5.石棉县核桃产业发展情况检查; 6.人大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7.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生态县创建工作情况的报告; 8.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六五”普法规划。第三季度
1.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