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省卫生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3:1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山东省卫生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山东省卫生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第一篇:2012年山东省卫生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12年是实施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医改步入新阶段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各项卫生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全省卫生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及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着力增强落实各项改革任务的执行力,着力推进卫生强省和“健康山东”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加强卫生文化和行业作风建设,解放思想,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统筹做好各项卫生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㈠以体制机制创新和便民惠民服务为重点,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服务监管等综合改革。以实施医药分开、取消以药补医为突破口,开展30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动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年底前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甲水平;强化县级医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立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总结评估潍坊、东营、东

调解机制,鼓励开展医疗责任保险和意外保险。

㈡以提高农民受益水平和加强精细化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00元,其中,政府补助提高到人均240元。进一步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5%左右,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乡级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基本药物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90%。探索建立重大疾病保障制度,启动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障工作,从新农合政府新增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建立新农合大病补充医保基金,用于参合农民大病保障。全面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大力推行门诊总额预付和住院单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协调民政部门做好新农合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加强新农合信息化建设,争取年内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简化统筹地区外就医转诊手续和医疗费用补偿审批程序,进一步方便参合农民工就诊报销。加快推进新农合市级统筹试点工作,争取“十二五”末所有市实现市级统筹。

深入开展新农合精细化管理活动,从提升经办管理能力、优化补偿方案、规范补偿程序、严格基金监管、控制医药费用增长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化管理,提高运行质量。实施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分级分类管理,完善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将新农合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行为的监管。加强新农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防范基金风险,提高使用效率。认真落实《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违法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开展全省新农合基金安全监督检

理用药指导和培训。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政府投入政策,推行一般诊疗费制度。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落实绩效工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回头看”,巩固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

㈣以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和完善基层服务网络为重点,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出台《关于建立山东省全科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加快建立全科医生培养制度,通过开展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强化定向培养全科医生的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在岗医生的学历层次、鼓励医院医生到基层服务等途径,力争年内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加快推动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强化全科医生管理,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2011-2012年)》,加大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力度,落实并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任务。创新卫生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以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为主,制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及省级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推动全省医疗机构全面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各级医疗机构新聘用临床医师必须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培训过程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做好乡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加强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管理和培训质量控制,完成全省乡村医生第二周期培训任务。

制度。实施母婴安全、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妇女儿童疾病防治和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系统工程,努力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加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

㈥以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山东行动”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素养。进一步加强疾病控制工作,以防治结合体系建设、队伍建设、疾控文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疾控工作能力。开展疾控机构工作绩效综合评价和疾控机构示范岗位创建活动,启动疾控机构进医院、进基层试点,规范二级以上医院公共卫生职能科室设置。加强流感、手足口病、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感染性腹泻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完善疫情预警与处置机制,落实综合防治措施,确保疫情平稳。以慢性病、艾滋病、结核病、精神疾病为重点,探索建立疾控机构、医院、社区“三位一体”防治结合的疾病防治体系。开展“基层免疫规划管理规范年”活动,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以乡为单位保持在90%以上。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调查处理,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组织开展重点人群疫苗强化免疫,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以扩大艾滋病检测范围和提高抗病毒治疗率为重点,提高艾滋病发现能力,改善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推动艾滋病防控工作向基层延伸,加强社会力量艾滋病干预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拓展结核病诊疗服务政策,加强耐多药结核病筛查,完善患者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做好重点地方病病情调查、监测和防治工作,开展食盐加碘浓度调整试点,确保群众加碘食用盐健康安全。全面启动消除麻风危害工作,提高

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创建成果,进一步推进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㈦以提升工作能力和扩大监管覆盖面为重点,强化卫生应急、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深入开展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积极申报国家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进一步健全完善我省国家级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方案,确保2012年10月全面完成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级区域性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建设项目,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着手打造我省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培训演练基地。指导第三届亚沙会举办地完善医疗卫生保障相关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完成亚沙会的医疗卫生保障任务。在全省卫生系统开展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做好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组建卫生应急志愿者队伍,加强志愿者培训和管理。

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相关工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围扩大到全省17市,开展创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示范单位活动。进一步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及时向社会发布警示信息和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进一步健全完善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体系,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加强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工作,积极承担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跟踪评价项目。加强事故现场卫生处理、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水平。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和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技术队伍和业务骨干的培养培训。

依法做好卫生立法、卫生普法、行政许可、监督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工作,推动卫生法制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继

活动,加强中医医疗质量监测,强化中药临床应用的规范管理,评选10个省级示范中医医院。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工作,力争使临床基地数量占我省市级传染病医院的2/3以上。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中医药“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在全省所有县建立山东省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着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启动省、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遴选200名老中医药专家为指导老师,配备400名继承人。扎实开展中医医疗机构“西医学习中医”和第二批县级中医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工作。继续做好国家级和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认真实施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整理并推广一批安全有效的临床诊疗技术。做好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工作。继续评选省级名中医药专家。开展“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年”活动,打造齐鲁中医药文化品牌。

㈨以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切实增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后劲。认真落实卫生部和省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加快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的意见,加大招揽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结合部门职能积极做好卫生系统单位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和支持服务工作,力争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做好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设置规划与建设评估,力争年底前建设50-6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切实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实施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围绕影响我省居民健康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联合科技攻关,提高重大疾病

1健康卡试点工作。

㈩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为重点,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继续把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作为落实“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具体内容和重要载体,抓好“三好一满意”活动工作任务量化分解指标的落实,积极推进全省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服务、质量品牌创建工作,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争做齐鲁先锋”活动,以“党员更红、支部更强、窗口更亮、服务更优,以优异成绩为党的十八大添光彩”为主线,突出抓好 “信仰、信念、信心”教育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等四项重点工作,强化组织开展群众评议工作、开展新一轮“承诺、践诺、评诺”活动和开展创先争优专项表彰等三项推进措施,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卫生文化建设的意见》,大力宣传“厚德精医,护佑健康”的山东卫生行业精神,打造富有山东特色的卫生文化品牌。抓好文明机关、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卫生行业文明单位覆盖率,积极开展争创“文明窗口”、争当“文明服务明星”活动,推进和谐单位(机关)、平安单位(机关)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总结深化“学习年”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能力年”建设活动,严格落实《党建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大力推行党务公开。继续加强廉政建设,着重抓好对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扎实开展工程建

314-

第二篇:卫生工作要点

200x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卫生事业统筹发展,紧紧围绕保障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个中心,突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卫生改革发展三项任务,切实做好重大疾病控制、卫生执法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人才培养、爱国卫生和卫生行风建设六项工作。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创新机制,依法监管,不断提高全市卫生行政管理能力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进“药、水、游”三大产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一、努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的目标要求,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体系建设任务。正在建设的疾控中心务必于6月底前完成各项建设和装备任务;已完成基建任务的县(区)重点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平战结合、重在能力建设的原则,市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和10个县传染病区建设必须于10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切实做好非典、人间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落实防治措施,防止重大传染病流行和蔓延。以碘缺乏病和煤烟型氟、砷中毒为重点,全面完成“十五”地方病防治和95000户防氟改灶任务,组织考核和验收。实行计划免疫分片包抓责任制、定期检查表彰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计划免规范化乡镇和“达标”县区创建活动,首批岚皋、旬阳和平利三县达到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计划免疫技术服务,市、县疾控中心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完成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任务,提高接种质量,“七苗”有效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重点疾病的预测、预警和预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提高网络直报质量,杜绝谎报、迟报、漏报、错报现象发生。

按照“改革发展,依法监管,网络规范,住院分娩”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妇幼卫生“基层工作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网络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完善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管理率分别达85%以上。发挥各级医院妇产科、儿科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做好“降消”项目实施工作。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安康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力度和工作进度。继续创建卫生县城、卫生集镇、卫生示范村,做好已创建卫生县城荣誉的保持工作。组织实施农村改厕改水,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健全市级和十县区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赈灾和救灾防病工作中的作用。

二、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坚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比较薄弱的状况。切实落实农村卫生经济政策,对疾控中心、妇幼保健、卫生执法机构和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一长两干”、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对乡镇卫生院其余人员的人头经费暂达不到80%补助标准的,可分逐步达到;对村级“两员”报酬按照每月不低于600元的标准予以保证。市疾控中心和白河、汉阴、岚皋、宁陕县疾控中心要实现财政预算全额管理。

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人、财、物上划县区卫生局管理工作,制定管理措施和办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两个效益。对非建制的乡镇卫生院(所)实行撤并重组,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托管、拍卖等多种形式改制经营,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行院长公选制和防疫妇幼专干公考制,保证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以项目建设带动我市农村卫生快速发展的意识。组织实施好乡镇卫生院建设、贫困县医院建设、中医院建设、卫生专项建设、艾滋病示范县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做好卫生贷款项目的报帐、资金返还、人员培训和设备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提高中西部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做好旬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切实做好宣传动员、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参保率。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运行。

三、大力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各自特色,加强优势、强势专科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效益。做好市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以及急救、麻风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心的组建工作。做好铁路医院、卫生所移交地方管理工作。

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公立医院出资

第三篇:2012全市卫生工作要点

附件

2012年深圳市卫生 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总体要求:以“深圳质量”为新标杆,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人口计生综合改革为主线,推动公立医院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和医疗水平提升工程,实施医德医风建设和社会满意度提升工程,实施计划生育管理“五联创新”工程,创新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社区卫生便民利民机制,全面提升行业监管水平。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体制机制

(一)创新公立医院体制机制。

1.组建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实现“管办分开”。一是组建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实现“管办分开”。按照法定机构的设置方式,会同市有关部门完成市医院管理中心的组建工作,重构和完善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一体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职能。提请市政府制定《深圳市医管中心管理办法》,理顺市医管中心与卫生行政部门及公立医院之间的关系,保障其依法规范运作、协调高效运转。制定《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理事会章程》,明确理事会的功能、组织架构、议事规则,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二是推进部门职能的转变。着力促进卫生行政部门强化行业监管、业务指导,加强在公共卫生、社区卫生、重点学科、医教研方面的工作力度,提高其规划、政策、法规、标准 和监管能力。

2.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改革,实现“政事分开”。一是构建现代医院法人治理机构。提请市政府制定《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办法》,明确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范围、基本运行架构和运行机制、综合管理目标和监督考核方式,界定相关方责权和行为规范。制定《深圳市公立医院章程准则》,指导各医院依法制定机构章程,推进公立医院依法治理。完善公立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其运行和绩效的考核。完善卫生行业监管机制、职代会民主监督机制、社会公众外部监督机制,形成多元监管制度。二是改革十项治理机制。第一,改革医院管理体制。逐步在公立医院推行医院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医管会行使医院内部运行管理事务的决策权;保障医院领导班子在医管会领导下,落实其管人、管财、管物、管业务的自主权。创新市医管中心与公立医院之间的“合约制”管理关系。建立以服务业务一线为导向的医院内部管理架构,推进职业化医院管理队伍建设。第二,改革医院人事编制制度。会同市编办等部门在公立医院逐步取消传统编制管理方式,建立授薪人员员额管理制度;完善全员聘用、自主招聘和竞争上岗制度;改革职称评聘分开制度;建立学科带头人终身专家制度。第三,改革工资福利制度。会同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等部门逐步完善公立医院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建立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薪酬标准;完善重点学科特聘岗位制度和学科带头人年薪制度;聘用员工实行同工同酬制度以及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年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第四,改革财政补偿机制。协调市财政委等部门按照医院工作量、工作质量、社会满意度和落实政府指令等要素核拨财政补助。鼓励医院发展多层次医疗服务,提供多样化健康产品,加入国内外医疗保险体系,通过业务收入实现收支平衡。第五,改革医疗保障政策。协调社保等相关部门推行“定额、包干、预付”制度;解决外地医保居民深圳就医结算的问题;建立综合医疗保险参保人基层首诊制度;探索医保参与市民预防保健服务的模式。鼓励医院与商业医疗保险机构开展合作,逐步纳入香港以及其他境外医疗保险系统。第六,建立合理价格机制。建立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合理价格体系,实行分级收费和差别收费政策。第七,完善费用控制机制。采取行政管制、收付费制度改革、改革财政补助方式、加强服务行为监管等措施,促进医疗机构因病施治、合理用药,自觉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将次均诊疗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4%以内。加强对药品和耗材采购的监管;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试点,建立有利于控制药品、医用耗材进货成本的采购方式,减少高价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量。全面落实临床路径管理标准。完善阳光采购、阳光用药制度,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落实处方点评和处方公示制度;完善抗菌药物使用控制制度,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和门诊输液量。在公立医院普及全成本核算制度,试行总会计师制度。第八,完善优质服务机制。通过调整收费价格、调控人才引进规划等综合改革措施,提高护理队伍人员比例。大力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全面实施床边责任制护理,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完善医院门诊综合服务平台,优化医院门诊布局结构,改善服务流程,增加导医导诊力量。做好院内健康教育,加强出院后的随访工作,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水平和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推行实时满意度评价制度。第九,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卫生信息化建设二期工程,全面推广使用“居民健康卡集成系统”和“数字化医院集成管理系统”。第十,完善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机制。配合市司法部门在所有公立医院推广第三方调解机制。完善医患沟通机制,落实政务公开、院务公开、医务公开责任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的透明度;与本市主要新闻媒体联合开展医学科学规律、科学就医模式的宣传;推广医务社工制度;完善医院投诉管理制度。普及医疗责任保险。推进“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坚决打击非法行医和“医托”、“医闹”。

3.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在2012年底以前,会同发改、财政、社保等部门采取如下举措,在全市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制度。一是设立药事服务费。根据公立医院前三年的平均药事服务成本,测算每门诊单元(包括初诊、复诊)、每住院日的平均药事服务费,作为单列收费项目,纳入社会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二是推进医疗服务付费制度改革。按照卫生部发布的321个临床路径标准,参照本市社保部门推出的单病种付费测算方式,建立单病种“定额、包干”基准收费标准,对住院患者实行按病种付费;不能按照单病种进行收费的,实行混合型医保付费制度;推行单病种付费后,药事服务费作为单列收费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三是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适当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服务价格,特别是手术费、诊金和护理费标准。四是财政补贴政策性亏损。实行以上改革措施对医院造成的政策性亏损,由财政经费进行弥补,保障 公立医院实现收支平衡。

4.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一是解决民营医院发展瓶颈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民营医院土地使用、投资回报、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瓶颈问题。支持民营医院发展特需医疗服务,开发生物医药产业,促进高端体检、养生保健、医学美容、康复治疗等医疗服务业发展;规划新增6家由社会资本举办的三级医院,支持现有民营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到2015年,民营医院所占市场份额达到30%以上。二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卫生事业。引导社会资本发展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从资本运作向发展卫生事业转变。引导国家级专家团队来深举办高水平民营医院。对执行政府指导价的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安排财政补贴。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民营医院举办社康中心和承接公共卫生服务。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营利性民营医院纳入医保定点机构的政策。

二、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和医疗水平提升工程,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创新重点学科体系。

1.完善重点学科专业体系。制定《深圳市2012-2016年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以临床技术为主导,以新技术为支撑,以科研成果为促进,分层次、分重点建设80个重点学科,并通过资源优化整合,形成优势重点学科群;争取到2014年底,有30%的重点学科达到省级水平,2016年底有50%的重点学科达到省级水平,30%的重点学科达到国家级水平。2.完善重点学科人才体系。制定《深圳市2012-2016年医学学科团队和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养规划》,建立学科带头人审定制度;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引进10个左右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团队;在2012年引进1-2个团队。完善高级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将进修学习作为晋升职称前置条件。每年选拔30-40名高级专家到国内外一流医学机构培训进修。加大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组织实施力度,招考学员900名。

3.完善重点学科保障体系。健全重点学科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和检查评估制度,完善政策支持、财政保障机制。主动拓展与市内外高等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生物医药企业的合作,把优势重点学科群培育成为引领深圳医学进步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推进与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等单位共建国家级、省级重点医学专科。加强临床学科的软件和文化建设,以提高学术水平吸引病人,以提高技术水平悦服病人,以提高服务水平留住病人。

4.完善科研创新工作体系。增强卫生行政部门的科教组织力量。完善医药卫生领域科研奖励实施办法。开展研究型医院创建活动。协调有关部门适当增加医院科研人才员额。通过完善岗位聘用、工资分配制度,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课题、撰写学术论文、创新或应用新技术,以及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带教、带徒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完善重实效、重实绩的科研课题评审和科研工作奖励制度,全面改善医疗机构学术风气。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的建设。指导卫生机构深化院企、院校、院际合作,面向社会研究机构开放医学重点实验室,加大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建设。5.创新深圳医学科学研究院建设和管理模式。积极主动推动卫生部、深圳市合作举办深圳医学科学院,建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华南分院,将其办成区域性医学科学研究、医学研究生培养及医学先进技术、生物医药先进技术孵化平台。

(二)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1.推进区域医疗机构均衡布局。完成《深圳市2011-2020年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优先安排卫生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推进并联审批,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工程招标和物资采购效率,加快宝荷医院、新安医院等9家新建医院和北大深圳医院外科大楼等8个改扩建项目建设。市滨海医院、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市康宁医院综合楼年内开业。推进华为科技城、龙城、龙华、沙井、大浪、平湖、葵涌等片区的6家新建医院的立项工作。协调有关部门逐步对市人民医院等新老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积极主动引进国内外著名高等医学院校来深举办附属医院。

2.完善中医药和专科医院服务体系。健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大力推广中医预防保健适宜技术。指导有发展优势的中医特色专科申报省级和国家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民营医院。创建1-2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开展深圳市第二批名中医遴选和培养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调整财政补助结构,支持现有医疗机构发展妇产科、儿科、中医科、创伤外科,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引导社会资本优先兴办儿科、口腔、康复、老年护理等专科医院。3.提高医院诊疗服务能力。支持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罗湖区人民医院和福田区人民医院等具备相应规模的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推动街道医院全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扶持民营医院达标上等;指导各区中医医疗机构创建二级甲等医院,鼓励有条件的妇幼保健机构积极申报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在卫生装备建设等方面向原特区外地区的街道医院倾斜,提高其适宜设备配置水平。制定三级医院结对帮扶一级医院的制度,对三级医院在人才、技术、教学等方面的帮扶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推动原特区外地区医疗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4.完善科学就医体系。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大型医院向基层医疗网络分流普通门诊,促进区域医疗中心的专科门诊与普通门诊分离;完善分时段预约诊疗制度,加强医生出诊管理,全面提高预约诊疗服务水平;完善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分级医疗、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模式。推动建立临床科学用血模式。完善阳光用药制度。以罗湖区、盐田区、光明新区、坪山新区为试点,设立联网理事会和联网总监,推进医疗机构联网运行,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医生多点执业、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跨区域分级转诊、分片转诊制度。

(三)完善行业监督管理体系。

1.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按照全行业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完善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评估体系,制定标准化、信息化评审评价流程,强化日常监督,形成深圳医疗服务行业认证标准,促进医疗机构实施质量经营战略。指导医疗机构健全质量控制组 织,严格监督其落实首诊责任、三查七对、手术分级、临床用血审核等核心制度。

2.完善行业标准化体系。实施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基本疾病诊疗服务标准化。开展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在中药饮片、中医适宜技术等方面制定一批行业标准。制定符合深圳实际的“绿色医院”建设标准和工作指引,推进医院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3.完善卫生行业法制体系。完成深圳经济特区人口与计生管理条例、控烟条例的立法工作。完成医疗服务违法行为处罚条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公民无偿献血及血液管理条例、健康促进条例、急救医疗条例等立法调研工作。总结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的部门共识、政策成果,推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立法。组织全市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开展政策法规、管理理论轮训。

4.大力发展行业协会组织。加强市医学会、预防医学会、卫生经济学会、社区卫生协会、中医药行业协会等行业社会组织建设,委托其开展行业评审评价等方面的职能。推动卫生人口计生领域专家体系建设,委托其组织开展政策法规、规范标准等领域的研究。指导非公立医疗机构行业协会组织建设,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支持市人口计生协会开展工作,组建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发挥人口基金会的作用。

三、实施医德医风建设和社会满意度提升工程,争创全国一流医德医风

(一)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年活动。1.开展专项教育活动。组织全市医务人员重温医务人员誓言、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八不准”要求、廉洁行医指引等医德行为规范;组织老专家向年轻工作者传授高尚医德精神和职业操守经验;组织专题研讨会、医患座谈会,深入查找医德医风建设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将每年的满意度调查中的问题制作成影像教材,对医务人员及时进行针对性提醒教育;开展深圳卫生人口计生先模人物、先进事迹评选活动,将先进事迹、先进人物编写成医德医风教育的生动教材,增强队伍教育的针对性。

2.完善医德医风制度。建立医德医风量化考评制度,完善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健全医德档案;将医学伦理学教育纳入全科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将医德教育纳入医德考评内容;考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挂钩,增强制度管理的约束力。

3.完善满意度评价制度。各医院要建立顾客服务中心,统一受理群众咨询、投诉等事务,开展出院后电话随访、医德医风调查工作;建立患者直接评价医疗服务的制度,在公立医院的服务窗口、门诊医生诊台设置“满意度评价器”;完善医院新闻发布制度,及时主动向社会发布医患纠纷事件经过;完善院务公开和医务公开、医患座谈会、院外监督员、医务社工等医患沟通制度,让患者“五明白”、“五知道”、“五放心”,增强社会监督的有效性。

4.改善医务人员职业发展前景。各单位要根据工作量,合理调配医务人员数量和结构,合理安排倒班和作息时间,解决工作繁忙影响质量和满意度的问题;发挥领导示范作用,切实控制行政后勤人员比例,提高服务一线的意识和能力;按照干好干坏 不一样、鼓励创新、同工同酬的要求,合理确定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待遇;通过公立医院改革尽快解决临聘人员待遇和管理问题;完善学科带头人激励机制,加大对科研教育的投入,解决好医务人员进修培训、科研课题申报、职称评聘等切身利益问题;完善竞争上岗制度,注重对年轻骨干的培养;落实科室选人用人和学科建设经费使用自主权,推进科室民主管理,调动医务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的积极性。

(二)开展卫生文化建设年活动。

1.营造卫生文化氛围。凝聚卫生文化内核,以“博学行医、业务精湛,情操高雅、与人为善,博爱救人、敬业爱岗”为深圳卫生文化核心价值观,各医院根据卫生文化核心价值观提炼本院的“院训”。树立以人为本心态。建立医护人员经常温习卫生文化核心价值观和院训的制度,以文化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以文化熏陶员工职业素养。通过文化熏陶,培养年轻医务人员职业自豪感,树立“治疗一个患者、结交一个朋友、树好一个口碑”的诚心服务心态。塑造良好职业形象。实施住院医疗服务“五要五不得”便民举措,开展“五坚持、五制止”服务。组织对全市服务窗口的医务人员进行礼仪集中轮训,掌握“六个一句”、“十个一点”,努力营造“因为周到让你温馨,因为专业让你满意”的文明服务氛围。以塑造卫生品牌为重点,宣传推广一批深圳名医、名科、名院。宣扬医务人员良好职业道德形象。

2.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卫人委系统每年举办全系统的文艺汇演和运动会,通过文化影响力,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创造追求成功阳光心态;各医院要根据自身实际,创建和谐医院,开 展“中层干部EMBA课程”、“职业生涯设计”、“学术沙龙”、“星级文明岗位”评选、岗位练兵、业余文体、带徒学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创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示范岗”等创先争优活动。

3.优化便民服务环境。以简洁实用和人性化设计为原则,增加便民服务设施,营造文明、温馨、和谐的服务环境。办好各医疗卫生单位的门户网站,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导航、就医导诊等服务。定期公告群众关心的重大疾病、公共卫生监测结果,组织经常性健康教育社区行活动,让市民体验公共服务就在身边。建立医院开放日制度,组织市民体验医务人员工作、体验优质服务,增强社会宣传公信力。

4.推进廉政文化进医院。各医院要实行廉政责任制和公开承诺制,在显目位置标识本院医务人员廉洁行医承诺和举报电话,通过手机短信、科室晨会、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廉政诫勉谈话等方式,开展经常性廉洁行医警示教育。强化对高价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采购和使用情况的监管。聘请社会人士担任行风建设和廉洁从医监察员,严处触犯“红线”的从业人员。

四、实施“五联”创新模式,落实计生基础管理

(一)强化责任,全面落实“一网联管”。

健全分片包干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将每一户家庭的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任务落实到人。规范基层计生工作例会制度、副处级以上干部挂钩管理和兼职单位挂钩帮扶制度,完善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强化对日常工作的管理,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完善以房为单元、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口计生信息数据库,与社 区人口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对接;建立匿名举报制度,让基层人口计生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管辖对象的动态信息。完善卫生、人口计生统计工作规范,建立数据监控系统,重点核查异常变动数据,确保统计口径上下一致、横向可比,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数据。

(二)突出重点,积极推进“两地联控”。

1.实现两地信息互联互通。按照全国“一盘棋”要求,启用新的人口计生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全省、全国联网,与人口户籍所在地实时交换信息。

2.为流出地来深管理搭建平台。将流动人口作为工作重点,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流出地的区域协作和双向服务管理,鼓励各区、各街道按照当地外来人口特点,主动邀请主要的流出地来深开展集中服务,严格控制流动人口政策外生育。

3.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促进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提升服务,大力开展“三优联防”。

推进“计卫联手”,整合妇幼保健、计生技术服务资源,整合相关服务项目,提高“优生、优育、优教”综合服务水平。

1.提高优生服务水平。抓好孕前孕期优生宣教和产前筛查,预防出生缺陷。

2.提高优育服务水平。抓好“儿童早期发展”工程,预防发育缺陷。

3.提高优教服务水平。抓好家长的针对性培训和教育,预防早期教育缺陷。

(四)争先创优,扎实开展“四级联创”。

1.市级层面。结合深圳人口计生工作特点,积极主动做好创建国家、省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工作。

2.区级层面。巩固各区创建国家级、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的成果。

3.街道层面。指导和监督各街道创建依法行政和无政策外多孩出生街道。

4.社区层面。指导和监督各社区创建居民自治无政策外出生社区。

(五)发挥优势,努力实现“五资联合”。

1.整合卫生人口计生系统健康教育资源,拓展宣教平台,构建卫生人口计生宣传大格局,推进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

2.整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生育文化中心资源,构建集医疗、卫生、计生等功能的“十位一体”的社区一体化服务模式,建立为居民提供综合性健康管理服务的“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网”。

3.整合妇幼保健机构和计生技术服务机构资源,以预防出生缺陷为重点,构建卫生人口计生“三优”(优生优育优教)综合服务基地。

4.整合卫生人口计生执法资源,以打击“两非”为重点,利用卫生行业监管和执法力量,加大人口计生执法力度,构建新型的卫生人口计生综合执法体系。

5.整合卫生人口计生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的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管理互动,服务互补,信息互通”的卫生人 口计生综合管理与服务体系。

五、巩固公共卫生水平,推动健康城市建设

(一)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1.规范基层公共卫生机构运作。完善原特区外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慢性病防治、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卫生应急体系,提高其规范化管理水平。推进市、区、街道公共卫生机构分级分类管理,明确各自职能,完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检测资源共享。完善光明、坪山新区公共卫生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

2.强化重点传染病的防控。推进街道预防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维护其公益服务行为。坚持防、治、管相结合,完善艾滋病、结核病、肝炎、SARS等重点病种的预防控制模式。抓好经常性健康教育,向市民普及疾病防控基本干预措施,抓好季节性疾病的监测、疫情分析和预报预警工作。完善慢性非传染性社区管治模式,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管制覆盖率。深入推动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

3.提高妇幼卫生服务水平。在妇幼保健机构与计生技术服务机构资源整合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提高计生技术服务水平和出生缺陷干预水平。提高社区妇幼保健工作质量,提高早孕建卡、产后访视率。加强与民政、教育部门的协作,提高婚检率和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水平。完善妇女常见疾病普查普治、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缺陷干预体系。以非公立医疗机构为重点,拓展助产技术规范化培训项目。

4.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全面贯彻落实《深圳经济特区 心理卫生条例》,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心理卫生服务。推广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模式,推进心理卫生服务进社区,落实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综合管治。完善“企业-社区-精神卫生机构”协调工作机制,大力推广企业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制定群体危机事件心理干预应急预案,提高处理群体心理危机事件应急能力。

5.提高卫生应急指挥协作水平。完善市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分步建设与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各区卫生行政部门互联互通,兼备综合指挥、异地调度、视频会议、远程会商、快速处置等功能的卫生应急决策指挥平台,提高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完善由市急救中心和医院院前急救队伍组成的“120”急救指挥网络,加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的有效衔接,提高急诊就诊能力。

(二)完善公共卫生防控机制。

1.完善职业卫生监管机制。健全政府部门联动协作机制,落实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审核制度。完善基层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实施基本职业卫生服务项目。完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哨点和重点职业病监测体系。探索职业病防治基金模式,将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与其缴纳的费用挂钩,形成职业病风险分担机制。

2.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开展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坚持失信惩戒与诚信褒奖相结合,逐步在我市食品行业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行业自律机制。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机制,完善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食品安全监测数据库,完 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实施食品安全舆情信息通报机制,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3.完善其他公共卫生的监督机制。建立卫生监督协管员队伍,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卫生日常监督。改革公共卫生巡查制度,实施重点监控、有奖举报、违法重罚,提高监管效率。建立公共卫生风险管理制度,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在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监督及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中全面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现卫生监督管理模式从事后处置向风险管理转变。

六、巩固社区卫生体系,完善便民利民机制

(一)优化社康中心布局。

根据城市规划调整、旧城旧村改造、产业园区转移以及新区建设,逐步落实十二五期间优化社康中心网点建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政府主导下的院办院管体制,强化区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康中心的统一管理,落实政府对社康中心的支持保障职能;在举办医院内设社康管理中心,完善内部管理机构,增强管理力量;督促举办医院建立健全专账管理、成本核算、科学规范的财务核算体系。以创建示范社康中心为抓手,推动社康中心分类管理和标准化建设,解决队伍力量和能力不足、卫生装备水平不匹配的问题。

(二)提高社区队伍质量。

完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将培训与职员招聘、职称评聘以及医师注册挂钩。改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福利待 遇和工作环境,稳定社区人才队伍。按照每个社康中心6-8个编制的标准落实人员编制。增加的人员编制,主要用于招聘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争取明年招收200名,确保2015年每个社康中心配置2名全科医师,初步形成全科医学服务体系。

(三)推广社区标准化服务。

完善医院与社康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落实分级诊疗责任制、引导机制和奖惩机制,促进医疗机构自觉落实转诊指征,提高医院与社康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率。以信息技术为抓手,制定《深圳市全科医学服务标准》、《深圳市社康中心基本诊疗常规》,指导社康中心分类推进适宜技术进社区。完善以工作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导向,与公立医院综合目标考核相衔接的社康中心绩效考核标准。以老、幼、病、残和青少年、育龄妇女为重点对象,适当增加学生常见病防治等低成本、高产出的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四)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

以健康管理为核心,以慢性病人群为重点,建立家庭医生责任制。2012年,开展为居民提供家庭病床、自费疫苗接种、医疗转诊转介等个性化服务项目。发挥连锁药店作用,保障居民非基本药物需求。探索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治疗必须的非基本药物的途径。名词解释: 【八不准】:

1.医疗机构和科室不准实行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检查及其他医学检查等开单提成办法。

2.医疗机构的一切财务收支,应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内部科室取消与医务人员收入分配直接挂钩的经济承包办法,不准设立小金库。

3.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活动中,不准接受患者及亲友的红包、物品和宴请。

4.医务人员不准接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5.医务人员不准通过介绍病人到其他单位检查、治疗或购买药品、医疗器械等收取回扣或提成。

6.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准在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之外,自立、分解项目收费或提高标准加收费用。

7.医疗机构不准违反国家有关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规定,对中标药品必须按合同采购,合理使用。

8.医疗机构不准使用假劣药品,或生产、销售、使用无生产批准文号的自制药品与制剂。

【五明白、五知道、五放心】:

1.患者明白诊疗收费标准、药品价格、自己的病情、做何种检查项目、自己的主管医生姓名。

2.患者知道诊疗程序、诊治专家、手术应履行的手续、诊治项目和价格、服务承诺。

3.患者对检查、诊疗、用药、收费、服务放心。【五要五不得】:

1.对住院患者的检验标本和检验报告,要由医院安排专人按照有关规定送取,不得让住院患者或家属自行送取。2.对需要到检查科室进行检查的住院患者,要由病房安排专人陪送,对危重患者要全程陪护,不得由患者自行到有关科室进行检查。

3.对转科的住院患者,要由转出病房派专人护送到转入病房,并做好交接的各项工作,不得由患者自行转科。

4.对住院患者临时医嘱及一次性使用的贵重药品,要由医务人员领取,不得让患者或家属自行领取。

5.对需要到其他科室或院外会诊的住院患者,要由医院派人陪护,不得让患者自行前去会诊。

【五坚持、五制止】:

1.坚持规范诊疗,制止乱检查。落实基本疾病诊疗常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实行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2.坚持科学用药,制止大处方。落实处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用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和使用品种,减少门诊输液量。

3.坚持物价监督,制止乱收费。实施医疗收费价格公开、门诊收费清单和住院收费日清单制,提供物价查询服务。

4.坚持温馨服务,制止冷硬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营造温馨服务环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便民服务活动。

5.坚持廉洁行医,制止收回扣。推行廉政文化进医院,实行廉洁行医责任制、拒收回扣和贿赂承诺制。

【六个一句】:

1.入院时多介绍一句;2.操作时多说明一句;3.查房时多问候一句; 4.手术前多解释一句;5.手术后多安慰一句;6.出院时多关照一句。【十个一点】:

1.微笑多一点;2.语言美一点;3.行动快一点;4.效率高一点;5.做事多一点;6.理由少一点;7.胸怀宽一点;8.架子小一点;9.说话轻一点;10.责任重一点。

第四篇:2011卫生工作要点

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

按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操作手册》《各级疾控机构基本职责》和《疾控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及河北省卫生厅颁发的《河北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考评指标》之要求,结合沧州市疾控中心的工作安排,考虑到卫生科的实际情况,对卫生科2011年的工作初步制订工作计划,提请中心专家委员会进行审议。

一、突发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工作。

1、在2011年年初,对《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与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重新调整、更新、充实;然后报中心办公室;

2、与沧州市卫生局应急办公室协商,争取在2011年二季度举办全市范围的关于核与放射事故应急工作的培训班,把核与放射事故应急工作落实到位。

3、与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协商,拟定本中心的核与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内容的演练方案,并择日进行演练。对演练进行科学的分析、归纳、总结,发现问题,找出解决对策,为更新《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与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提供科学依据,使预案更具有可操作性;及时、规范地处理可能发生的核与放射事故或事件。

二、基础数据管理工作。2011年初,给各放射工作单位发函/通知,要求按照卫生部和省疾控中心的网络报告内容,上报本辖区的放射卫生基础资料。并尽快上报省疾控中心放射防护所。

三、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1、提升个人剂量检测能力。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有了飞跃性的认识和提高,为了保障广大放射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要不断提升个人剂量监测能力,做到及时、准确、规范;继续加强与国家计量科学研究院专家及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的交流,创造条件参加和个人剂量监测有关的业务培训及学术活动;积极参加省疾控中心和国家疾控中心组织的比对活动。

2、重新整理数据库。卫生部要求从2010年起,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必须在卫生部的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网络直报系统进行网络直报;这样一来,不得不对全市200多个放射工作单位、1000多名放射工作人员的信息重新录入,以符合该报告系统地要求。

3、按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操作手册》《各级疾控机构基本职责》和《疾控工作绩效评估标准》之要求,计划积极主动地完成350人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并按要求进行网络报告。

四、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视卫生科其它工作完成情况,计划监测100台射线装置及机房,其中包括40台乡级卫生院的射线装置,以了解和掌握乡级放射工作单位的放射防护工作现状;承接2-5个放射工作单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要求进一步全面、完整、规范。

五、配合本中心计量认证工作,对卫生科的监测仪器进行检定或比对,具体时间以质管科的安排为准。

六、职业卫生:

1、保障职业病网络报告的畅通。从去年的情况看,职业病网络报告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大疫情网络报告不同的是,职业病网络报告的督导职责在监督部门,要想下去督导,必须是卫生局或者得到卫生局的授权,2011年要克服困难,主动下乡,加强网络报告工作的督导检查。

2、职业病网络报告培训工作。职业病网络报告已经进行了四年,个别单位的网络报告员出现频繁交替,造成业务不熟练,报告中出现低级错误,影响全市得网络报告工作;针对2010年职业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省疾控中心对于职业病报告的新的要求,计划在第二季度,对各疾控中心的职业病网络报告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进一步强化、规范职业网络病报告工作。同时,如果可能,对2010年职业病报告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通报。

3、急性职业中毒调查处理工作。化学性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紧急处置,目前还不能按省卫生厅的要求进行;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都打了报告,要求政府批准购置快速检测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用于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都是泥牛入海。目前,我疾控中心没有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快速检测仪器,对于比较复杂的或者严重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我们不能按照要求到达现场履行责任;现场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不能进行,只能从现场外边看着或者事后做做阶段性汇报。但我们作为技术支持部门不能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

七、为了提升疾控中心工作的内在的质的含量,同时把业务工作的结果变成“产品”,为行政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计划结合卫生科的工作实际,把近几年农药中毒报告情况,申报

市级科研成果,暂定为“沧州市农药中毒现状及防制对策研究”,发表论文两篇,“沧州市农药中毒现状分析”、“沧州市农药中毒防制对策”。

八、对下基层进行业务指导工作要有重新认识。这项工作是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原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新的一年,充分利用到基层监测、评价、督导的机会,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实际上,基层医疗机构对某些政策、法规、标准以及具体实施了解的不是很多,把握得不是很到位;作为市级“专家”式的疾控人员,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工作;2011年在这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

第五篇:09年全市标准化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2009年南京市标准化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09年是贯彻全市创新大会精神的一年。全市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双轮驱动”,按照国标委和省局的部署,紧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技术标准战略为新动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全市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发展后劲,为促进全市走在新一轮发展前列作贡献。2009年将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核心技术高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1、围绕全市四大支柱产业和八大新兴产业,重点在电子信息、新能源、重大装备、环保材料、轨道交通等领域,组织企业加快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建设步伐。年内,争取组建10个技术委员会,使在宁技术委员会总数达到40个;继续争取国家、省和行业部门支持,新批准筹建技术委员会5个。

2、围绕百强企业重大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企业主导制定一批国家和行业标准,形成有南京优势的核心技术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帮助南瑞继保、红太阳集团、工装集团等龙头企业新立项《数字化变电站》、《3-甲基吡啶》、《滚动圆弧导轨副》等国家标准20项;指导南高齿、汽轮电机、熊猫电子等企业加强与行业技术委员会的协调与合作,完成《风力发电机组 齿轮箱》、《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用汽轮机》、《卫星定位个人位置信息服务系统》等20项国家标准研制任务,力争使我市国家标准总数突

破500项;重点支持国电南自、普天通信、中船绿洲等一批企业拥有的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智能化光保护系统、碟式分离机等10项专利技术,通过技术标准加速产业化进程,推进产业向高端延伸。

3、加强部门合作,强化技术标准战略推进力度。会同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市政府文件精神,制定出台标准化创新奖励办法。会同市科技部门,继续组织开展重要技术标准科技专项,推进“卫星数据回传(RCS)通信技术”、“ 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和“塑木复合材料”等一批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会同市经委,继续在重大新产品项目研发、优秀专利新产品转化和企业技术中心创建中,建设一批重要技术标准研发基地,主导一批国家标准话语权。

二、实现标准国际突破,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4、继续引进国际标准化资源。帮助一批企业成为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成员,邀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专家来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全面与我市企业进行对接,为驱动高新技术产业向高端集聚、迈向国际市场提供技术帮助和实践支持。

5、贯彻市政府宁台合作协议精神,加强南京与台北两地技术标准交流,会同市台办举办驻宁台资企业标准化研讨会。积极推进南京和台北两地标准化机构往来与合作,开展电子、通信、新材料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对标”工作,提升我市产业技术标准水平。

6、会同市外经部门,以开发园区新型产业为重点,组织企业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鼓励企业开展标准创新政产学研合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核心技术标准,增强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7、指导老山药业组建国际专家小组,开展《蜂王浆》国际标准调研、论证和编制工作。同时,指导老山药业在取得国际标准话语权的基础上,积极向ISO TC34争取,承担国际蜂产品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工作。

8、继续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工作力度,确保全市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增加5%,食品、消费品等领域安全性能的标准100%采用国际标准,涉及人身安全的检测方法标准100%采用国际标准,出口产品100%采用国际标准。鼓励企业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创新。

三、深化循环经济试点,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9、牵头经委和环保部门,继续在石化、钢铁、矿山、水泥等重点行业推进南钢、化工园等10个单位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将先进技术及时转化为标准规范,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10、组织开展好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国家级试点工作,围绕吨钢综合能耗、废气、废水、废渣排放达标率、水重复利用率、吨钢SO2排放量等指标,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设备、流程、人员等管理标准为支撑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标准贯彻实施率达到100%。

四、实施服务标准创新,促进服务提档升级

11、开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标准化试点工作,落实国务院长三角发展指导意见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在商务、物流、金融、科技、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一批标准化试点项目,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和对新型工业的支持能力。同时抓好旅游、文化、商贸等服务领域的试点工作,发挥标准化在改造、提升服务业中的引领作用。在贯彻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规范》和《服务品牌建设评价准则》两个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引导试点单位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打造服务品牌。争取出台南京市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长效管理机制和奖励办法,保障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12、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结合各区县服务业发展特点,做好省级服务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及新建标准化试点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根据民政局、交通局等部门的标准制订需要,研究制订和谐边界、交通稽查等地方标准。组织有关区县完成“和谐社区建设”、“阅江楼旅游景区”、“江心洲农业旅游”等服务标准化试点省级验收,抓好“汤山旅游”、“春牛首生态旅游”两个新增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13、针对当前存在的企业用工不规范、社会歧视、职业健康、环境污染以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发挥我市“全国和谐社区标准化研究工作组”资源优势,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研究和试点,获取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为我国制订《企业社会责任》国家标准和参与ISO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研制打下基础,并通过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为我市和谐社会建设添砖

加瓦。

五、推进农业标准战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14、从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对标准化需求出发,在抓好省、市级农业地方标准申报的基础上,会同市农林局,对全市重点推广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以及农产品分等分级要求,计划制(修)订市级农业地方标准15项,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标准体系的完善。

15、围绕都市农业、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需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标准+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标准+农户”等农业标准实施模式,继续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规模示范点建设,新建5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2个农业标准化规模示范点。同时,继续加强对已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长效管理,做好验收准备工作。

16、依照“选好一个产品、制订一套标准、确立一片基地、致富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对六合区大泉村、大圣村,高淳县东坝镇开展农业标准化帮扶工作,通过与超市对接,帮助大圣水芹和高固双孢蘑菇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17、积极争取国家总局支持,开展固城湖螃蟹和云锦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申报、发放和监管工作,强化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实施的监管,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销售。

下载2012年山东省卫生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山东省卫生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党委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合集五篇]

    关于“2012年党委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的通知 各党支部: 现将2012年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发给你们,请阅后提出修改意见,周二(3月6日)下班前提交电子稿报系部。 2012年3月5日 2012......

    2011年全省地税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2011年全省地税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2011年全省地税工作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总目标,认真落实“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

    二○一二年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

    石棉县人大常委会二○一二年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12年,县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石棉县委领导......

    全县卫生监督工作要点

    2011年卫生监督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管理,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着力提高卫生监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推......

    2014年卫生工作要点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进入马年,广安市卫生战线呈现出新的气象。2月28日,市卫生局印发《2014年广安市卫生工作要点》,要求全市卫生系统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当......

    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

    一、努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的目标要求,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体系建设任务。正在建设的疾控中心务必于6月底前完成各项建设和装备任务;已......

    市卫生工作要点

    市卫生工作要点 市卫生工作要点 卫生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贯彻落实国家医疗卫生......

    卫生妇幼保健工作要点

    *年,我省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工作,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贯彻意见,加大“一法两纲”实施力度,落实新一轮初级卫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