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芜湖市顶峰美术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芜湖市顶峰美术学校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 史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总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鲁 B.齐 C.燕 D.宋
2.族规又称族训、家训、宗约家礼等。清朝《毗邻城南张氏宗谱•家规》记载:“王者以一人治天下,则有纪纲;君子以一身教家人,则有家训。纲纪不立,天下不平;家训不设,家人不齐矣。”家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A. 辅助国家法制之所不及 B. 维持家族血缘伦理 C. 用来祭祀家族列祖列宗 D. 强化族人对宗族的依赖
3.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4.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现是()A.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B.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
C.郡县与封国的并行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D.实现了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5.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世袭制 C.实行分封制 D.实行宗法制
6.《史记•秦本纪》曰: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邦、冀戎,初县之”;公元前350年,商鞅下令“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这说明秦国()
A. 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 B. 分封等级秩序消失 C. 县制从内地推广到边疆 D. 郡县行政组织出现
7.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 深受宗法影响 B. 突出皇权至上 C. 体现宗教色彩 D. 利于邻里和睦
8.《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 对后来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D. 是君主专制的体现
9.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秦丞相的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B.分管国家具体事务 C.协助皇帝管理军事 D.代表皇帝监察百官
10.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11.西汉统治者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行省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D.设通判 12.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
A.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 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 C.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 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
13.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滞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 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14.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A. 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 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 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 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15.唐代之后,随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文化明显高于北方,反映在科举上就是南北中试者人数相差悬殊。为此统治者实行“分地而取”的原则,在科举制中实行“南北卷”。这一做法()A. 是魏晋以来九品中正制度的延续 B. 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C. 是科举制客观公正性的生动体现 D. 是专制弊端在人才选拔上的表现 16.汉惠帝时期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监御史()A. 代替郡守执掌地方管理 B. 行使御史大夫的职能 C. 成功防止地方侯国割据 D.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17.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这一变化
A. 避免了决策失误 B. 有利于权力制衡 C. 削弱了宰相职权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18.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15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这表明()A. 专制皇权日益膨胀 B. 群臣思想保守顽固 C. 传统文化力量强大 D. 改革面临政治风险
19.清代行政区划一般采取省、府、县三级制。此外部分地区设州和厅,前者地位同于府,后者同于县,蒙古地区全被征服后,清室因其部落故俗,分其地为若干蒙旗,以理其政,并赋予高度的治权。对西南地区的外族首先沿用明朝的土司制度,后大多改土归流。材料说明清朝()A. 废除了元朝行省制 B. 地方行政制度因地制宜 C. 沿用明朝地方制度 D. 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
20.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分40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地图所反映的行政制度的名称。(3分)(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图片所示制度的核心特点。(3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三图片所反映的制度与前两个制度的关系。(6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贞观政要》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2分)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3分)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3分)(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5分)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唐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由御史、谏官、封驳官三大体系组成。唐朝前期,御史掌“纠绳不法”,监察百官;谏官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规谏皇帝;门下省掌审议、驳奏,监督决策,正如唐太宗所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宋初曾仿唐设谏官,如谏议大夫、司谏、正言。那时谏官多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至真宗天禧元年(1017)时,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并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言事的责任。谏官的职务得以确定,使谏院初具规模,仁宗明道元年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谏院开始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宋王朝分散监察权,在中央和地方上设各级监察机构,实行层层监督。
——摘编自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材料二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并逐步成熟的,基本标志是中央专门监察机构的出现和地方监察体系的初具规模。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副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宋时御史台内分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系统,在地方则建立起多重监察制。明清时,御史台易名为都察院,官员设置有所缩减,比较简约精干,大体与中央六部和地方十三布政使司行政系统相适应;分工比较明确,各司其职。
——改编自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相比宋代的监察制度出现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9分)
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D 2.B 3.A 4.B 5.C 6.A 7.A 8.A 9.A 10.D 11.C 12.A 13.B 14.B 15.B 16.D 17.D 18.C 19.B 20.C 1.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意思是说“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宋国为商朝贵族微子启的封地,鲁国、燕国为西周同姓贵族的封地;齐国为功臣的封地,A、B、C三项都不符合材料,宋国符合这一条件,故选D项;不选A、B、C三项。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王者以一人治天下,则有纪纲; 君子以一身教家人,则有家训”体现中国古代推行家国一体的政治特点,家训起到家族治理的作用。家训作为宗法观念的表现,主要起到维持家族血缘伦理的作用,故选B 项;A 项不是家训的主要作用,故不选;家训用来规范家族成员行为,主要不是起祭祀列祖列宗的作用,故不选C项;家训可以凝聚家族成员,但不能起到强化族人对宗族的依赖作用,故不选D项。
3.【答案】A 【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项;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不符合史实,故不选B项;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不选C项;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不选D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得出,西周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诸侯有较大独立性,故不选B项;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不选;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分封制度,郡县还未实行,故不选C项;D项不能反映松散性,故不选。
5.【答案】C 【解析】“部落政治”是指地方管理,分封制在地方建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密切的诸侯国君取代部落首领管理地方,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故选C项。以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始于夏朝不是周朝;宗法制用于规范贵族内部统治秩序,而不是用于加强地方管理,故不选A、B、D三项。
6.【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春秋时期的秦国就存在设置县的地方管理办法,而商鞅变法推广郡县制,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的信息,而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有一个过程,故不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郡县制的地域分布特点,故不选C项;材料主要是反映秦国郡县制的发展沿革,故不选D项。
7.【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长幼有序”“男尊女卑”可得出土楼的结构特点与建筑布局体现的宗法的思想,故选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一个家族,谈不上皇权至上,故不选B项;材料中宗族与宗教是两回事,故C项排除;利于邻里和睦有其影响,但是反映不了题旨,故不选D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可知,秦帝国统一文字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A项;秦帝国统一文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但是与材料强调的作用“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不符,故不选B项;C不符合“统一的粘合剂”,故不选;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君主专制,故不选D项。
9.【答案】A 【解析】秦朝时期,丞相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分管国家具体事务属于“九卿”的职责。协助皇帝管理军事属于太尉的职责。代表皇帝监察百官属于御史大夫的职责,故选A项,不选B、C、D三项。
10.【答案】D 【解析】秦以前的分封制属于贵族统治,秦以后之郡县政治打破了血缘和地域制约,属于官僚政治,故选D项。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未加强中央集权,故不选A项;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未维护封建统治,故不选B项;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并非以血缘为纽带,故不选C项。
11.【答案】C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汉朝刚刚建立,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实行郡县制,没有实行分封。由此可判断,汉初采取的措施为郡国并行制度。实行行省制度的是元朝。设通判的是宋朝,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1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将军带兵光复幽蓟,驱逐敌寇所获得的荣耀,都比不上科举高中状元所获得的荣誉,反映了宋朝文人地位高于武将,这是宋代重文轻武观念导致的结果,故选A项;题干通过科举中状元与边关大将的对比,表现出的是重文轻武的观念,而不是文武并重的观念,也不能体现科举制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的繁荣,故不选B、C两项;武将专权表现最突出的是唐朝的藩镇割据,故不选D项。
13.【答案】B 【解析】各个朝代之所以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中央的紧急公文能够快速的送达地方,地方上的情况也能迅速地传到中央,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选B项;根据“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的驿置是以递送文书特别是紧急而重要的公文为主的组织,其传递方法以轻车快马为主,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是以政治目的为主,而不是为了经济交流,故不选A项;重视邮驿制度是为了保证政令畅通,不是为了推动交通网络的完善,故不选C项;从材料中只可以看出在邮驿制度方面的立法,没有其他方面的立法,不能说是为了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故不选D项。
14.【答案】B 【解析】元朝为实施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来管理地方,所以行省的设立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故选B;行省没有独立的民政权,所以没有地方政治的自主性,故排除A;行省是中央派出的行政机构,而不是监察机构,故C不符合史实;行省是用来管理地方的,故与中央政府的权力无关,所以排除D。
15.【答案】B 【解析】 “分地而取”的办法有助于不同地区的水平差异在考试中得以平衡,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国家的统一,故B项正确;科举制是按照才能选举,九品中正制度是按照门第录取,故A项错误;材料“分地录取”并不能说明科举制是真正的客观公正,故C项错误;材料中这一措施属于积极的效果,并不是专制弊端在人才选拔上的表现,故D项错误。
16.【答案】D 【解析】根据“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可知,设置监御史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D正确;监御史是检察官员,不掌握地方行政权,A错误;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负责监察百官,监御史负责地方检察,B错误;汉惠帝时期仍然推行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是地方侯国割据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
17.【答案】D 【解析】从唐代三省程序分工到宋代前期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可提高行政效率,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B项错误;材料的做法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但不能避免,A项错误;由材料“决策、执行一体化”,说明宋代前期在权力制衡和削弱相权方面做得不够,排除BC。
18.【答案】C 【解析】“国本之争”中明神宗最终妥协主要还是因为受到传统嫡长子继承制及宗法关系的影响,故C项符合题意。根据“国本之争”的最终结局可以得知,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与A项不符。大臣的思想是否保守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改革的问题,故排除D项。
19.【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清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蒙古、西南等地各不相同,主要是基于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制度,体现了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因地制宜,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相关废除行省制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清代的地方制度有其创新之处,如蒙古地区实行蒙旗制,西南地区后改行土司制度,因此不能说明是沿用明代的制度,故C项排除。清代少数民族只是推行不同于其它地方的行政制度,并没有实行自治,故D项错误。
20.【答案】C 【解析】据材料“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实质上是君权至上的后果,故B正确。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故C排除。君主权力受到制约,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故D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分40分。)
1.【答案】(1)分封制。(3分)(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分)
(3)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推行需要礼乐的保障,礼乐制度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权威。(6分)
【解析】(1)材料一图中标注了周都及各封国,故反映了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加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起初,分封的大多数是同姓子弟.并且占据重要地区。在辖境内,诸侯对卿大夫实行分封。卿大夫将士地和人民分赐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2)材料二图中的树状图上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故反映的是宗法制,由此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解答(2)的问题。
(3)问要求概括三则材料中的多种关系上的特点。解答本问首先要知道材料所涉及的主要政治制度和所示是西周权利分割与继承制度,这主要涉及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由此可以概括出两者在关系上的特点。
2.【答案】(1)包括了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2分)
(2)特点是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朝建立的历史背景。(3分)(3)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法律的权威占据上风。(3分)
(4)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们和法律的制约。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集权制,皇权至上,但在唐朝时期皇权并非是绝对的权威。(5分)
【解析】(1)意见:题干要求“据材料一”回答。由材料一中的“中书省”、“门下”、“尚书”可以得出唐初的一道旨意应该是包括了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
(2)特点:由材料二中唐太宗所说的“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可以得出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取决:需要结合所学唐朝建立的背景知识和唐太宗的相关史实来回答。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是在隋朝暴政而亡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唐太宗特别善于自我反省,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所以上述特点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朝建立的历史背景。
(3)权威:由材料三中的“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和“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可以得出所述故事实质上是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说明:由材料中的“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可知结局说明法律的权威占据上风。
(4)方面:由材料一、二可以得出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们的制约,由材料三可以得出唐初君主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认识:需要结合所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唐初的时代特征来回答。具体来说就是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集权制,皇权至上,但在唐朝时期由于采用了三省六部制和皇帝的虚心纳谏,所以唐朝的皇权并非是绝对的权威。
3.【答案】(1)变化:宋朝的监察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监察官的要求日益严格,监察官员日趋专业化;监察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监察制度日益完善。(4分)原因: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
(2)特点:中央、地方监察机构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形成与行政体制并行的监察体制(制度化、规范化);伴随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的发展而不断强化与完善。(6分)
历史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起到整顿吏治、督促官吏的积极作用;加强皇帝对官僚机器的控制。(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3分)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化:宋朝的监察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监察官的要求日益严格,监察官员日趋专业化;监察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监察制度日益完善;第二小问,原因: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点:中央、地方监察机构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形成与行政体制并行的监察体制;伴随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的发展而不断强化与完善;第二小问,历史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起到整顿吏治、督促官吏的积极作用;加强皇帝对官僚机器的控制。
第二篇:安徽省芜湖市顶峰美术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 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湖南湘江新区是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位于湘江西岸,包括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面积490平方公里。下图为湘江新区范围和产业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湘江新区
A.界线是模糊的 B.内部发展方向相同 C.具有一定的特色 D.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不同 2.设立并建设好湖南湘江新区
A.是实施沿海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 B.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C.有利于促进内陆地区成为外向型为主的经济区 D.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3~4题。
3.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海拔 C.水 D.热量
4.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A.地质条件稳定 B.年降水量增多 C.灌溉条件改善 D.黄河水量减少
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读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图,完成5~6题。
5.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制约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河网密布
C.土质黏重
B.雨热同期 D.红壤广布
6.该地区密集的河网对区域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提供工业原料
B.提供生活水源 D.提供丰富的水产品 C.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7~8题。
7.图示区域地形地势基本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以平原、丘陵地形为主
C.地表崎岖,起伏较大
B.中部低,北、东、南高 D.远看为山,近看山河相间
8.对图中农业用地景观的描述,可信的是
A.春季的旱地播麦忙
B.夏季的田野翻稻浪 D.冬季的牛羊转场忙 C.金秋的山区椰果香
下图为澳大利亚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岛略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甲地年降水量大于乙地,主要是原因是甲地
A.受沿岸暖流增湿作用明显 B.距海洋较近C.地处盛行西风迎风坡 D.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大 10.据自然条件推测,该岛区域内联系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A.管道运输 B.公路运输 C.内河航运 D.航空运输
减轻自然灾害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借助包括地理信息技术在内的现代化手 3 段,对自然灾害实施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价,采取防御措施,是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1~12题。
11.地方救灾办公室能迅速、准确地掌握洪涝灾害范围、受灾面积等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计算机网络
12.根据获取的信息,准确快捷地统计受灾情况并做出救灾决策,主要依靠
A.数字地球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读车载GPS导航监控原理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M表示
A.制作GPS接收机 B.分析交通状况 C.生成电子地图 D.计算三维坐标 14.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
A.车载GPS所在道路的拥堵状况 B.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C.车载GPS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 D.车载GPS规划的导航路线
精确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是实现农业低消耗、高效、优质、安全的重要途径。读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精确农业决策支持系统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16.为了制作农田的产量电子图,需要获取田间作物生长情况信息,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人口、面积和经济水平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据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不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是 A.吉林省 B.山西省
C.陕西省
D.湖南省
18.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西部地区面积广阔,环境承载力最高
C.中部地区人口、面积适中,经济发展条件最优
D.东部地区经济水平最高,发挥内引外联和对内对外两个辐射作用
下图为安徽省三个不同年份GDP总值及三大产业构成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
A.第一产业产值持续下降 B.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步入后工业化阶段 20.与1978年相比,目前安徽省
A.开放程度更低 B.资源输入量更少 C.区域竞争力更强 D.环境承载力更小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6分)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有可能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交通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4)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4分)
2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 年后工业稳步成长,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20世纪70年代后,底特律开始走向衰落。下图为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和世界三大区域汽车生产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根据北京新的战略定位,北汽集团在北京将重点发展整车、动力总成、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把北京总部建设成为北汽集团的技术创新、销售服务和高端汽车产品制造中心,而北汽汽车制造产业将整体移至河北黄骅港。(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底特律汽车产业兴、衰的原因。(4分)
(2)分析北汽集团规划将产品开发和技术研发、销售服务留在北京的原因。(4分)
(3)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河北黄骅港与北京相比在汽车制造环节的优势。(4分)
2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出事地点。为了提高出警率,许多城市在配备巡逻车的同时大量地应用地理信息技术。
(1)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巡逻车司机想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哪种设备?(2分)
(2)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一辆巡逻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并确定哪一辆警车离出事地点最近,需要利用哪些地理信息技术?(4分)
(3)由此案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活动?列举两例并简要分析。(6分)
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答案】 1.C 2.D 【解析】
1.湘江新区是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具有一定的特色,故C项正确。2.湘江新区是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范围主要是长沙市的部分区县。设立并建设好湖南湘江新区,是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加快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故D项正确。湘江新区位于中部经济地带,不属于沿海经济地带、也不属于西部大开发范围,中部地区也不可能成为外向型为主的经济区,故A、B、C项错误。【答案】 3.D 4.C 【解析】
3.河套平原属于中温带,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两地热量条件差异明显,导致两地耕作制度不同。
4.河套平原位于干旱区,能够进行农业生产,发展成为“塞外粮仓”,关键在于该地区可以引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答案】 5.B 6.C 【解析】 5.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因此,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制约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雨热同期。
6.工业化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密集的河网为生产提供了生产水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答案】 7.A 8.B 【解析】
7.从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及分布可判断,该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是中、东部低,北、西、南部高。
8.从图中信息判断,该地区位于亚热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种植水稻、冬小麦(秋种夏收)等;椰子属于热带的农作物,不是亚热带作物。【答案】 9.C 10.B 【解析】
9.据气候分布规律可知,该岛屿位于盛行西风带内,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甲地位于岛屿西侧,处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乙地位于背风坡,因此,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
10.读图可知,该岛屿多山,地势起伏大,河流水流急,水运条件差。由于面积不大,不适合航空运输。管道主要适宜液态货物运输。山区公路建设成本和难度相对较小,因此,该岛区域内联系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最有可能是公路。【答案】 11.A 12.B 【解析】
11.遥感具有高效地对地表物体进行感知的功能,可以迅速、准确地掌握洪涝灾害范围、受灾面积等情况。
12.准确快捷地统计受灾情况并做出救灾决策,需要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预测,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答案】 13.C 14.B 【解析】
13.纸质地图信息数字化处理,生成电子地图,电子地图可供GPS调用。根据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知,M为生成电子地图。
14.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地理坐标信息,从而实现定位功能。【答案】 15.B 16.C 【解析】
15.精确农业决策支持系统需要处理土壤状况电子图、产量电子图等地理空间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因此,该系统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
16.遥感具有高效地对地表物体进行感知的功能,因此,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答案】 17.C 18.D 【解析】
17.读图可知,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和江西省。陕西省属于西部经济地带。
18.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低;东部地区位于沿海,对外联系便利,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条件优于中、西部地区,且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对内对外起着辐射带动作用。【答案】 19.B 20.C 【解析】
19.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安徽省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但因总产值快速增长,第一产业产值并没有下降;第一产业比重变化幅度为35.8个百分点,变化幅度最大;非农业产业比重 持续上升,说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安徽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故B项正确。20.与1978年相比,目前安徽省产业结构更优,经济实力更强,区域竞争更强,C项正确。21.【答案】
(1)变化: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变成以城郊农业为主。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4分)
(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移动、集中,电子工业在西北方向的高校密集区聚集。(4分)
(3)交通运输方式增加,交通运输线路更密集,铁路移出城区,出现环城公路,交通布局更合理。(4分)
(4)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4分)【解析】
第(1)题,与阶段一相比,阶段二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因此,农业生产很可能以水稻生产为主转变为以城郊农业为主。第(2)题,对照图例可知,该地工业主要是钢铁、机械、化学等传统工业和电子工业等新兴工业两类。与阶段一相比,阶段二传统工业数量有所减少,出现了新兴工业,工业结构发生一定变化;同时工业布局也有变化,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移动、集中,电子工业则在西北方向的高校密集区聚集。第(3)题,对照图例可知,阶段二增加了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交通线路更加密集;铁路移出了城区,出现了环城高速,这说明线路布局趋于合理。第(4)题,对照图例可知,阶段二煤矿数量减少,压缩了传统工业,建立了湿地自然保护区,城区和铁路线之间修建了防护带,这些措施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22.【答案】
(1)兴的原因:钢铁等原材料丰富;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等。衰的原因:日本、欧洲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传统工业区环境污染重等。(4分)
(2)北京技术力量雄厚,有利于产品的研发;北京交通通信发达、服务业发展水平高,有利于产品的销售。(4分)
(3)河北黄骅土地等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海运便利;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实施,国家政策支持等。(4分)【解析】
第(1)题,该题明确要求指出材料一反映出的原因,因此,准确解读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分布图可以看出:底特律位于美国东北部传统工业区,煤、铁等资源丰 12 富,钢铁工业发达,因而钢铁等原材料充足;五大湖和铁路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部人口、城市密集,因而市场广阔;传统工业区工业污染重,则限制了进一步发展,成为衰落的一个因素。从世界三大区域汽车生产比例变化图可以看出,日本、欧洲等国家汽车份额不断上升,对美国汽车工业形成了强大的冲击,这也是底特律汽车产业衰落的一个原因。第(2)题,北汽将产业的研发和销售服务,也就是产业链的两端留在北京,是因为北京具有技术力量强和服务业发达的优势。第(3)题,与北京相比,河北黄骅港土地成本更低;具有海运优势;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实施,黄骅港还有政策优势,因此,北汽将汽车制造环节移至黄骅港。23.【答案】
(1)GPS信号接收机。(2分)
(2)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4分)
(3)运用GPS和GIS进行交通组织和管理;运用GPS和GIS进行物流组织和管理;运用GPS和GIS进行卫生救护;运用RS和GIS进行土地资源监测和管理;运用RS和GIS进行环境监测和管理;运用GIS进行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管理等。(6分)【解析】
第(1)题,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即空间部分——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巡逻车司机想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持有GPS信号接收机。第(2)题,全球定位系统可以让110指挥中心确定每一辆巡逻车在城市中的位置,要确定哪一辆警车离出事地点最近,则需要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第(3)题,在城市管理活动中,RS主要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GIS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GPS则主要是定位和导航。此题需要指出城市管理活动,并说出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此题为列举题,答案合理即可。
第三篇: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 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如果想到实地去考察南方古猿的遗址,则应该去 A.非洲 B。美洲 C。亚洲 D。欧洲
2、促使古猿向人进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劳动 C。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工具的改进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旅游、埃及开罗最吸引人们参观的古代遗迹是 A B C D
4、《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这部法典诞生于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中国
5、根据律奴法典>的记载,神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种姓之间等级分明,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等级越高授予的墓冢越大、上述现象出现在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罗马
6、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则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有
①民主政治时期的雅典没有国王 ②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 ③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④包括妇女在内的所有雅典人都享有民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8、右图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A.雅典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 B。斯巴达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 C.罗马共和国的征服与扩张 D。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9、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曾有过辉煌的上古文明、下面属于上古文明内容的是 ①金字塔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种姓制度 ④雅典民主政治 ⑤阿拉伯帝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10、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A。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B。民主政治 C、奴隶制共和国 D。资本主义制度
11、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世纪中叶建立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该帝国是
A.阿拉伯帝国 B.古希腊 C.古代波斯 D.奥斯曼土耳其
12、为了防止美国波士顿爆炸案在伦敦重演,英国副首相克莱格表示,政府将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证伦敦马拉松赛安全举行、马拉松不仅是体育赛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最早源自于
A.伯罗奔尼撒战争B.布匿战争C.亚历山大东征 D.希波战争
13、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合作和政治协商制之
一、他扫荡了小亚细亚和埃及,回师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波斯,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 A.伯利克里 B.屋大维 C.亚历山大 D.穆罕默德
14、唐明同学在学习拜占廷帝国灭亡一节时,作了以下笔记,期中正确的是、①东罗马帝国也教拜占廷帝国 ②14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兴起 ③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500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④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一个存在了千年的帝国终被攻陷,这给我们的启示有、①不断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民族的长处,才能使自己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②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实际上就是自取灭亡 ③保留祖先的遗产不利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16、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文明的冲撞与融合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17、欧洲城市的重要特征就是自治权、下列城市中,通过武力方式了取得最终的自治权 A.伦敦 B。琅城 C。热那亚 D。巴黎
18、世界三大宗教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19、下列属于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有
20、一部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书,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的向往、该书是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马可·波罗游纪》 D.《大唐西域记》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法典共282条,最初刻在泥版上,后来又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例如,如果奴隶对主人说一声“你不是我的主人”,就要受到割耳的刑罚。
材料二: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一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一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⑴材料一中的法律条文出自哪个国家的哪部法典?(2分)
⑵材料一中的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他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2分)⑶材料二是古代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1分)
⑷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存在着哪几个等级?此等级制度的名称是什么?(4分)⑸根据材料判断最高的是哪个等级?最低的是哪个等级?你判断的根据是什么?(3分)
22、(本题14分)
材料一: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材料二: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⑴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是哪两次改革的内容?(4分)材料一: 材料二:
⑵请分别说出与材料中改革有关的人物各一位、(4分)材料一: 材料二: ⑶这两次改革都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⑷请你结合中国的改革谈一谈改革给你带来的启示?(2分)
23、(本题12分)
材料一:“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拜占廷帝国以其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作为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加之位于亚欧两洲交界处的优越地理位置,拜占廷保持了帝国的稳定与繁荣、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廷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倍感惊讶,他们认为这就是天堂!”
材料二:“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 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材料三:“古代中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它的许多城市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但到了明清时期,天朝自居,闭关锁国,明显地落后了。”
(1)拜占庭帝国文化曾经有过辉煌,其艺术和建筑结晶的代表是什么?(2分)(2)请结合材料和课文想一想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4分)
(3)它与中国明清时期的衰落有什么共同点?(2分)这段材料能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
24、活动与探究题(本题12分)
材料一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材料二 一般说来,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大多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和平交往与暴力冲撞、它们共同贯穿于人类历史过程的始终,相互交织建构了不同文明的乐章、。
(1)材料一中是如何评价“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这些古代战争的?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为什么?(4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古代文明交往的两种类型是和平交往与暴力冲撞,请各举一例并阐述它们的影响、(4分)
(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往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往中我们应持有的态度。(4分)25、10分(1)你知道“阿弥陀佛”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哪一宗教的常用语?除此之外,还有哪两大宗教?分别说说三大宗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4分)。
(2)你认为三大宗教产生的背景和影响有哪些相同点?它们的教义中又有哪些共同的内容?(4分)
(3)你认为三大宗教得以迅速传播的原因是什么?(2分)月考试题答案
21、(1)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
(2)汉谟拉比,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3)古印度
(4)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种姓制度、(5)最高等级婆罗门,根据:处罚最高,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最低等级首陀罗,根据:处罚最轻,杀一个首陀罗,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 母牛和1头公牛。
22、(1)材料一:日本大化改新,材料二: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改革。(2)材料一:孝德天皇,材料二:查理·马特
(3)材料一: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材料二: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4)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 经验、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证明,只有不断的进行改革,我们的国家才会国富民强。
23、(1)圣索菲亚大教堂(2)长期战争;一方面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集团内部内讧不断;外敌入侵;拜占庭沉醉于过去的荣耀,故步自封,也是其逐渐落后的原因。(3)故步自封,保守;开放包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
24、(1)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同意;因为虽然在征服和扩张这个过程中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加强。(2)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希腊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对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3)虽然暴力冲突客观上可促进文化的传播,但在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史主题,我们应该支持国际间的和平友好交往,反对战争。
25、(1)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和创始人分别是佛教: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基督教:1世纪、耶稣、巴勒斯坦地区,7世纪、穆罕 默德、麦加。
(2)都是在阶级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产生的、都变成统治阶级麻痹劳动人民的工具、忍耐、顺从,放弃斗争。
(3)初期作为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精神武器;后来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麻痹劳动人民的 工具。
第四篇: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八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7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2.中央电视台每年以“感动”为标准评选感动中国人物,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评选,你认为183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有资格当选的应是()
A.邓世昌 B.林则徐 C.李鸿章 D.詹天佑
3.右图是南京下关静海寺内悬挂的警世钟,其警世意义缘自l70多年前在此地订立《南京条约》。出自该条约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割台湾给日本
C.赔款白银4.5亿两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4.2011年夏天,失而复得的国宝——圆明园生肖兽首铜像(下图)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这四件国宝当年流失海外与哪场战争有关()
猴首猪首牛首虎兽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 6.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右图是被焚烧后的圆明园远瀛观和大水法的残迹,焚毁圆明园的西方列强是()
A.英美
B.英法
C.法美
D.法德
7.“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8.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杰出人物”包括()A.魏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詹天佑
9.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在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为解决“火器”问题,洋务派()
A.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C.创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海军
D.创办民用工业
10.下面四幅图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创办的一些工业企业,其中属于军事工业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湖北织布局
c.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 1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A.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2.近代化就是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13.《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公车上书 14.图3所示的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A.领导人民进行销烟
B.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
C.在黄海海战中,下令用自己的军舰撞击敌人的军舰最后壮烈牺牲 D.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时,自杀殉国图3 15.回望历史,海上的衰落无疑是中国人永远的痛,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北洋舰队曾经在哪场战争中全军覆没()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6.清末台湾诗人丘逢甲诗句“春悉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八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年今日割台湾。”中的“往事”和“割台湾”与下列哪一条约有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戊戌六君子中哪位在就义之前说的()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梁启超 D.杨锐 18.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9.《清议报》(1898年1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20.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列强侵入北京城有关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21.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2.191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甲说:“我的一个朋友参加过公车上书。”乙说:“我的朋友参加过义和团运动。”丙说:“我和很多朋友一直住在东交民巷。”丁说:“报纸上说孙中山已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四人表述的情况,不可能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3.某同学利用右边图片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题目应该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24.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主张()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
2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
A、主张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在资产阶级领导下进行
D、为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进行探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________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________译述《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27.清政府割领土给沙俄面积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___》,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是《_________________》。
28.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于年。
29.______________设立后,清政府有了专门的外交机构;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
30.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在________全军覆没;中国同盟会在_______成立。
三、材料分析题(31题6分,32题7分,33题9分34题7分,35题11分,共40分)31.(6分)读下面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虎门销烟浮雕图二致远舰冲向敌舰图三太平军作战图图四义和团的旗帜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1分)
(2)图二中与敌舰同沉的是谁?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2分)
()图三和图四共同体现了中国人民怎样的精神?起了什么作用?(2分)
(4)根据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1分)
32.(7分)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英国炮轰广东海面图二黄海海战图三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请回答:(1)请分别说出这三次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每次战争各一句话)。(3分)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三个条约?(3分)
(3)对于三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你有哪些感慨?(1分)
33.(9分)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中国近代化的先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提出: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超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19 世纪 70 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李鸿章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材料二 :李鸿章大事年表摘录
1863 年,奏准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人才。1865 年,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1871 年,与曾国藩会奏陈兰彬选聪颖子弟赴美国留学。1872 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5 年,奏设开平矿务局。受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开始着手组建北洋海军。1879 年,奏设上海机器织布局。1888 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请回答:(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部哪一派别的主张?这个派别的主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3分)
(2)写出材料二中李鸿章所创办的军事、民用工业各一个。(2分)(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写出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做出的重大贡献。(3分)(4)这个派别进行的探索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34.(7分)观察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
请回答:
(1)图甲、图乙分别是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哪两位维新志士?(2分)
(2)拉开这场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光绪帝支持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何在?(2分)
(3)维新派的改革措施触犯了谁的利益?这场运动的影响怎样?(2分)
(4)戊戌变法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历史教训?(1分)
35.(11分)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他一往无前,愈挫愈奋,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八年级(3)班的同学以“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为主题进行了总结学习。【资料回放】
材料一:“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孙中山早年在香港学医,毕业后做医生。他擅长外科和治疗肺病。孙中山对待病人,真诚亲切,有求必应。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计借行医来积极结识不满清朝统治的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互相议论时政,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开始从事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运动。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场革命是什么?有人认为这场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巨变,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放弃从医生涯走上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请你列举孙中山从事革命后的重要活动(列举两个即可)(3分)
【知识辩论】
(3)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同学们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4分)
【情感升华】
(4)通过上述材料和知识辩论,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孙中山先生?(1分)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6页(共6页)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八年级历史答案
1-5 ABABD 6-10 BABCA 11-15 BBDCB 16-20 CADCD 21-25 BCADA 26.魏源 严复 27.瑷珲条约 天朝田亩制度 28.1840 1912 29.总理衙门 三民主义 30.威海卫 东京
31.(1)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2分)
(2)邓世昌;民族英雄。(2分)
(3)体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对反抗外国侵略起了一定的作用。(2分)(4)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侵略与反抗;中国人民的抗争。(1分)(言之有理即可)
32.(1)图一: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二: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图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3)清政府腐朽,软弱无能;落后就要挨打。(言之有理即可)
33.(1)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技;自强求富,维护清朝统治。(2)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3)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34.(1)图甲:康有为。图乙:梁启超。
(2)《马关条约》的签订(或甲午中日战争)。维护封建统治。(3)封建顽固派和大部分旧官僚。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4)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35.(1)辛亥革命;因为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历史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活动:创建兴中会,组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创立中华民国等。(3)观点①正确,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观点②正确,理由: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观点③正确,说辛亥革命成功,主要是从其历史作用、功绩方面而言的;说它失败,是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言之有理即可)八年级历史试题第7页(共6页)
(4)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
2017----2018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八年级历史答案卷
二.填空题(10分)
26.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9.30.三.材料解析题(31题6分,32题7分,33题9分34题7分,35题11分,共40分)31.(6分)(1)
(2)
(3)
(4)
32.(7分)(1)
(2)
(3)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8页(共6页)
33.(9分)(1)
(2)
(3)
(4)
34.(7分)(1)
(2)
(3)
(4)
35.(11分)(1)
(2)
(3)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9页(共6页)
(4)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10页(共6页)
第五篇: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2013-2014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死而立其弟;”上述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监察制度
2、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
A.周天子器重有望成为全国大宗的诸侯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非同姓亲族分封当以礼待之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典型体现
3、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
A.以姓氏为主B.以封地(国)为主
C.以居住地为主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4、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在周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陈兵示威,并“问鼎(周王权力的象征—引者注)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周朝的政治形势是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B.王权强大,分封制确立
C.诸侯国内乱,相互兼并D.王权衰弱,分封制破坏
5、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欢迎。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度
6、下列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7、2011年7月在建党90周年庆典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
C.统一度量衡标准D.首创郡县制度
8、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B、郡县制的确立C、“七国之乱”D、三省制的确立
9、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集权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10、“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B.中朝制度C.刺史制度D.察举制度
11、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
A.汉武帝贪财暴虐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12、《元史 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 1
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大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A、征收赋税B、监察官吏C、行政管理D、笔录政事
13、明太祖朱无璋认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做出的重
大调整是
A、设立内阁B、废除丞相制度C、实行行省制度D、设立枢密院
14、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
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15、“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表明古希腊广大公民群众空前高涨的参政意识,民主政治进人巅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出现在A.伯利克里时期B.克利斯提尼时期C.梭伦统治时期D.亚历山大时期
16、古代雅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发源地。为了维护民主,雅典人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此项活动使用一种特殊的“选票”(陶片),如果某人得票超过6000,就将会被放逐。下面对陶片放逐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其运作程序体现出民主精神,是保护新生民主政治的武器 ②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③难免会出现个人操纵的痕迹 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族,维护了公民的利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7、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
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D.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18、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19、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B罗马人一度用武力征服了整个欧洲
C罗马法对古代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D罗马帝国时期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20、从目的上看,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建设都是为了
A.维护所有公民的利益B.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
C.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根本利益D.确立起文明的典范
21、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伤害一名来旅游的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
A.《十二铜表法》B.万民法C.《民法大全》D.公民法
22、英国历史学家约翰认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下列由古希腊创立,至今仍被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政治原则是
A、共和政体B、普选权C、少数服从多数D、直接民主
23、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于2007年6月27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
中接受玉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关于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实际上是统而不治
B.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C.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D.内阁如果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24、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25、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你认为他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B.“我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内阁制”C.“它是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的政治体制”
D.“它是总统制与联邦制相结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一种较为完美的政治体制”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
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
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
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
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材料四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
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五(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
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须灭私循
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六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
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
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26、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4分)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可看出,该制度最大特点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圣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6分)
(4)根据材料五和材料六,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分)
(5)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法律制度刚刚建立时就带有某些民主色彩,其原因是战争需要平民源源不断的人力资
源,他们处于要求政治上得到进步的有利位置,在需要而不能得到满足时就采取罢工的形
式。他们通过平民大会选举保民官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包括写下法律条文,公诸于众,限
制任何公民拥有的土地数量。它还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用的条款,而且还规定了
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
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
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三英王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首相、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否决法律、宣战、缔结约大权。
但这些只是例行公事,国王实际上是一个“统而不治”的虚君。然而国王又是不可缺的,除
了礼仪方面的作用外,某个政治环节发生矛盾,国王可利用自己的声望进行调节。有人说,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舰船的原动力,但却是扬起风帆的桅杆。2007年6月27日,81岁的英国女王任命布朗为英国首相。至此,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这些首相来自不
同的政党,政治观点不同。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
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材料四“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
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 康熙皇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并概括说明“罗马法律制度刚建立时带有某些民主化色彩”的原因。(5分)
(2)材料二出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2分)所反映的政体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国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如何?(4分)
(3)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四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3分)其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