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合水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甘肃省合水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狼烟四起,诸侯争霸。但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 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垄断被打破
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3.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道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说 D.大一统思想
4.汉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作用()①举贤良对策 ②重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③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④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6.理学成为南宋以后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对中华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特征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对宋明理学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属于唯心主义哲学,应该彻底否定 B.其思想有积极的一面 C.封建社会末期成为社会进步的思想障碍 D.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7.有一天,王阳明和一位朋友去郊外山林里游玩,有一段关于“花树的存在与否,与人内心感受有什么关系”的对话。在王阳明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下列观点符合上述对话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穷理然后足以致知 D.知行合一 8.“穿衣吃饭,即使人伦物理”,“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称赞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善择佳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李贽的这些
23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材料二: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请回答
(1)孟德斯鸠在关于国家权力方面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根据材料一,孟德斯鸠认为如何才能防止滥用权力?他的主张的提出有何实质意义?(15分)
(2)根据材料二,卢梭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这一主张的提出对法国社会有何影响?(10分)
第二篇: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2013-2014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死而立其弟;”上述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监察制度
2、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
A.周天子器重有望成为全国大宗的诸侯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非同姓亲族分封当以礼待之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典型体现
3、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
A.以姓氏为主B.以封地(国)为主
C.以居住地为主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4、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在周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陈兵示威,并“问鼎(周王权力的象征—引者注)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周朝的政治形势是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B.王权强大,分封制确立
C.诸侯国内乱,相互兼并D.王权衰弱,分封制破坏
5、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欢迎。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郡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科举制度
6、下列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7、2011年7月在建党90周年庆典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
C.统一度量衡标准D.首创郡县制度
8、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B、郡县制的确立C、“七国之乱”D、三省制的确立
9、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集权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10、“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B.中朝制度C.刺史制度D.察举制度
11、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
A.汉武帝贪财暴虐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12、《元史 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 1
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大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A、征收赋税B、监察官吏C、行政管理D、笔录政事
13、明太祖朱无璋认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做出的重
大调整是
A、设立内阁B、废除丞相制度C、实行行省制度D、设立枢密院
14、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
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15、“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表明古希腊广大公民群众空前高涨的参政意识,民主政治进人巅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出现在A.伯利克里时期B.克利斯提尼时期C.梭伦统治时期D.亚历山大时期
16、古代雅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发源地。为了维护民主,雅典人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此项活动使用一种特殊的“选票”(陶片),如果某人得票超过6000,就将会被放逐。下面对陶片放逐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其运作程序体现出民主精神,是保护新生民主政治的武器 ②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③难免会出现个人操纵的痕迹 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族,维护了公民的利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7、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
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D.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18、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19、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B罗马人一度用武力征服了整个欧洲
C罗马法对古代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D罗马帝国时期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20、从目的上看,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建设都是为了
A.维护所有公民的利益B.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
C.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根本利益D.确立起文明的典范
21、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伤害一名来旅游的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
A.《十二铜表法》B.万民法C.《民法大全》D.公民法
22、英国历史学家约翰认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下列由古希腊创立,至今仍被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政治原则是
A、共和政体B、普选权C、少数服从多数D、直接民主
23、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于2007年6月27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
中接受玉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关于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实际上是统而不治
B.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C.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D.内阁如果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24、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25、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你认为他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B.“我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内阁制”C.“它是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的政治体制”
D.“它是总统制与联邦制相结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一种较为完美的政治体制”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
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
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
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
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材料四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
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五(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
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须灭私循
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六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
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
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26、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4分)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可看出,该制度最大特点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圣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6分)
(4)根据材料五和材料六,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分)
(5)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马法律制度刚刚建立时就带有某些民主色彩,其原因是战争需要平民源源不断的人力资
源,他们处于要求政治上得到进步的有利位置,在需要而不能得到满足时就采取罢工的形
式。他们通过平民大会选举保民官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包括写下法律条文,公诸于众,限
制任何公民拥有的土地数量。它还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用的条款,而且还规定了
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
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
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三英王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首相、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否决法律、宣战、缔结约大权。
但这些只是例行公事,国王实际上是一个“统而不治”的虚君。然而国王又是不可缺的,除
了礼仪方面的作用外,某个政治环节发生矛盾,国王可利用自己的声望进行调节。有人说,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舰船的原动力,但却是扬起风帆的桅杆。2007年6月27日,81岁的英国女王任命布朗为英国首相。至此,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这些首相来自不
同的政党,政治观点不同。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
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材料四“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
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 康熙皇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并概括说明“罗马法律制度刚建立时带有某些民主化色彩”的原因。(5分)
(2)材料二出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2分)所反映的政体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国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如何?(4分)
(3)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四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3分)其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2
分)
第三篇:山东省莱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阶段测试
要求: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其他题在答题纸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出的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其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古代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也。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亦礼也。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现在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 “寿”字,《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寿,即上酒。这是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又如“釂”字,《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釂,尽爵也。是说强迫人家喝干杯中酒。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古意;釂改称“干”“干杯”了。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尤其是其中的闲情和苦意,闲情之时,握杯享受,自有一番乐趣。这中间不需渲染,逸致自然。陶渊明“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缠琐事,不涉流俗,凸显了闲情。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更见闲趣,其诗句平淡,却透着一股深情。残杯,指装有剩酒的杯子。这剩酒或为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用一“残”字,多有伤感之情,几乎成为命运多舛、坎坷人生的倾诉,往往表现出当时凄楚的情景。酒文化中的“情”,多半在残杯中感人至深。杜甫曾在长安困守十年,其时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直抒胸臆,把误身受辱的遭遇和创伤写得极其悲慨,却又无可奈何。其中两韵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只杯,与白居易雪夜邀饮的杯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苏东坡、李清照等人写到残杯,有窘况,有怀念,却不像杜甫那样实实在在,使人难堪,而情感的起伏,则比杜甫深沉得多。这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种回荡人心的“情”,杯成了当时情景的见证,凄之,惨之,怜之,惜之,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摘编自朱启新《酒文化中的杯》,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酒文化中“杯”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饮酒器,杯在由酒生发出的日常生活的种种“情”与“礼”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与我国的酒共同使我国的酒文化举世闻名。B.杯在文人笔下反映出来的闲情和苦意成为中国酒文化中“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杯”在众多场合里被频繁使用,成了酒文化中的重要情感寄托。
C.自古至今,酒杯在我国有爵、觚、觯、角、觞、杯等多种不同的称呼,它们造型各异,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D.残杯指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之后存留剩酒的杯子,这种杯往往体现出当时的凄楚情景,倾诉着人生命运的坎坷崎岖,其情往住感人至深。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原思的一项是()(3分)
A.酒文化中的礼,常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先秦时地位尊贵的祭祀者用觯,地位卑微的祭祀人员用角。而贵贱长少饮洒有先后之分,都是“礼”的体现。
B.古人有一人一份的分食传统,在进食时要求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管子• 弟子职》中弟子事师,饮酒进食也有“左酒右浆”的说法。
C.《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起为寿”中的“寿”是指祝福时持杯一饮而尽,而《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载的“使之釂”中的“釂”则是指劝酒时强灌他人。
D.陶潜“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都是闲情时握杯的享受,与白居易《问刘十九》中透露出的情趣总体而言相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酒文化中的“礼“主要表现在古代祭祀和宴饮之中,其中讲究酒器有别、饮酒先后有序、洒食摆置有序,今天一些宴席上我们还能看到酒文化的某些遗风。
B.有些汉字特用于祭祀或宴饮时的行为动作,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上”“寿”“釂”等字,“釂”字,现在通俗的说法就是“干”“干杯”。
C.杜甫用“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写出了困守长安十年期间,追随权贵而误身受辱的遭遇,将实实在在的难堪与伤痛,写得极其悲慨。
D.苏轼和李清照等人写到的“残杯”是当时情景的见证,寓情于景,成为我国酒文化另一种晦涩委婉的深沉情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我是时代的幸运儿
王大珩
我的小名叫膺东,生于1915年。那年的大事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政府提出旨在独占中国的秘密条款——“二十一条”。5月7日日本提出最后通牒。25日袁世凯在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关于山东之条约》。当时激起全国人民大规模的反日爱国运动,把5月7
日称为“国耻纪念日”。父亲因此给我起了“膺东”这个小名,寓意是满腔义愤打击东洋——日本帝国主义。
我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在上世纪初曾留学日本,是早期的地球物理和气象学家。母亲极其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在军阀混战的时代,欠发工资,家里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父亲看我有点灵气,从小就引导我学,激发我爱科学的兴趣。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当看到筷子半截斜插入水杯中,出现挠折现象时,父亲就指出,这叫折光现象;在小学时,父亲就带我去看他亲自做地磁观测;在初中时,带我进行气象观测实习。在父亲的教育辅导下,我超前学完了中学数学和微积分。
1932年,我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在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等名师的教育熏陶下,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而且学会了从事科学工作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长辈们的道德为人、爱国思想、对事业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进取精神。在留学英国期间,我有很长一段时间过着几乎是工人和被雇佣者的生活,有机会洞察资本主义世界的形形色色。交往过德高望重的学者教授,也见到过市侩气十足的学术人物。同时还体会到一些处世之道,即只有通过自己的钻研实践,才能成为知识里手;只有做出贡献,并争取出人头地,才能被同行看得起,才能交上朋友,并在学问知识上得到互益。同时也理解到,在解决问题时,如何分清主次,洞察现象,发现分析问题而不受陈规约束,这也是科学发展和前进所必行的。这些思想上的认识和收获,对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1948年,我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正值国民党政权即将垮台的时候,经济上通货膨胀到天文数字。当时,英国的公司曾打电报来,欢迎我再回公司任职。与此同时,吴有训老师通过地下党组织,引导我到解放区去创办大连大学。在这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上,我选择了到解放区的道路,我的路子走对了。
在党的培养下,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的认识,更加理解了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和生产实践相适应的道理;要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并深感由于专业决定,个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事业要靠群策群力来完成。
这些思想引导我努力做到先公后私,不计个人名利,爱惜人才,培养后进,团结协作,以及顺应实际情况,因势利导等,同时也要敢于向错误做斗争。在多年的实践中,我认为一个人的机遇,是靠主观和客观多方面条件促成的。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因素。1994年,我荣获何梁何利科学成就首届大奖,在颁奖大会上致辞中曾谈到,我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同志们集体智慧的体现,同时还因为我的夫人在生活上和健康上对我的精心照顾,以及在教育、培养子女方面承担了主要家庭责任,使我得以全心致力工作。
现在我已年逾八旬,身体还算健康,愿以喜看祖国日益昌盛、迎接21世纪的欣喜心情,继续贡献我的微薄之力。
我是时代的幸运儿!
(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士自述》,有删改)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王大珩出生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年份,小名叫“膺东”,这起名体现了他父亲的爱国思想,也说明王大珩从小深受爱国思想的影响。
B.王大珩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他父母亲都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受到优良的家庭教育熏陶的他,为日后成为著名物理学家打下了基础。
C.日夜思念祖国的王大珩,在国民党政权即将垮台的时候回到祖国,便主动要求到解放区创办大学,后来他认为自己的路子走对了。
D.在多年的实践中,王大珩认为一个人的机遇,是靠主观和客观多方面条件促成的,也包括家庭因素这样的客观条件,他认为自己是时代的幸运儿。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 两项是()(4分)
A.王大珩的父亲曾留学日本,是早期的地球物理和气象学家,在国内工作且有不低的收入,这为王大珩的求学提供了优裕的物质条件。
B.王大珩的父亲善于激发小孩爱科学的兴趣,当童年的王大珩看到插入水杯中的半截筷子出现挠折现象时,曾告诉王大珩,这是折光现象。
C.在留学英国期间,王大珩所学到的知识超过了他在清华大学所学到的,并对他以后所从事的各项工作,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更大。
D在王大珩看来,由于受专业限制,个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事业要靠团结协作来完成,还要顺应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并敢于向错误做斗争。.
E.作为杰出人才的王大珩回国后,英国公司打电报来,欢迎他再回公司任职,可王大珩明确拒绝了英国公司的邀请,这体现了一位爱国科学家的本色。
6.除学习科学知识外,王大珩的思想认识有若干次大提升,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晁错者,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封壖①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②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节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注]①壖(màn):宫庙内墙以外、外墙以内的空地。庙蠕:庙门外的隙地。②此文段未选晁错欲除袁盎,而景帝采纳袁盎诛晁错以谢天下的建议等内容。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善错计策
善:使„„善,改进。
B、错乃穿两门南出
穿:开凿
C、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难: 反对。
D、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道:取道,从
8.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B、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C、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D、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9.下列对这篇传记的写法和太史公赞语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善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晁父坚决反对儿子削藩,劝说不果而自尽,反衬了晃错政治改革的坚定;邓公为之辩护,更突显了晁错竭诚为君的忠心。
B、作者围绕晁错“峭直刻深”的性格特点,选择多个材料加以表现。其中最具表现力的是晁错始终坚持“削地收郡”的改革主张、遭再大的阻力也不退缩的情节。
C、作者对晁错其人并不赞赏,但在传文中仍然对晁错出众的才能和改革的坚定决心作了如实记述,体现出作者“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的史家风范。
D、太史公赞语中对晁错颇有微辞,主要是批评他专权自用、欲报私仇,认为正是因为晁错执意削藩才酿成七国之乱,而他“反以亡躯”,则是势所必然。
(二)古代诗歌阅读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
唐
薛稷 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西登咸阳途,日暮忧思多。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
注:1纡郁;幽深;嵯峨,险峻。2京,指长安。陕西十里,即河南陕县以西十里的长亭,供行役者途中暂息。此诗是 诗人从陕县西回京时作。咸阳:即都城长安。3傅岩、首山是诗人家乡山西的两座山。傅岩,相传为商朝奴隶傅说筑土墙之处,后傅说被商王武丁重用,国政大治。据《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周初殷朝遗民伯夷、叔齐两兄弟义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作《采薇歌》,最后终于饿死在首阳山。
10、下面分析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四句,写自己奔波在外,眺望家乡,表现的是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倩。一个望字,活画出诗人引颈翘首,深情注目故土的情景,触发出无穷的乡思。
B中间四句,由于望家乡而不见,一片乡思萦绕不去,日暮之时,诗人想到了家乡两座名山,并因山及人。用典故,写已无傅岩、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表现出作者仰慕贤士、高人的思想,但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今朝廷的不满。
C诗人先从思乡写起,到西登二句时,突然作一顿挫,这样,即使乡情显得强烈,又为下文表现从乡情生发开去的复杂思想作了铺垫.D驱车四句,纯是散行,在气势流转中,极为自然地抒发思乡情怀。而傅岩四句,却是工丽的对偶,使语言显得十分精美,自然直白地传达了不易言喻的隐衷。这样,在变化中,感情得到了丰富的体现。
E诗的最后想到自己已经多年客游在外了,时间像轮回般地不断前进,一生不知还有多长的时间。于是诗人把思乡之情,扩展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表现了更为深长、悲凉的意味,使得全诗至此充满了一种令人回肠荡气的思想感情。
首句“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一句中的动词富有表现力,请试做分析。4分
12名句默写(24分)
①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大学》中“修身为本”一章阐述“知止” 的五个程序及功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④黄庭坚《登快阁》中,用白鸥用典,表现作者归隐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列传》
⑥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⑦《山居秋暝》中用动静结合手法描写景物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 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⑨欲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身为本》)
⑩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鲜矣。(《齐家在修身》)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
这是一座富于挑战性的高山,站在山脚抬头望,大片山石林立,高山仰止的感觉扑面....而来,胸中不禁肃然。
②
各种各种品牌的汽车展销商津津乐道自己的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向人们展示、讲....解这些因环保要求和技术创新而出现的新款汽车。③
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④
王经理告诫年轻员工不要三心二意,得陇望蜀,应该珍惜当前的工作机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⑤
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阔天空地畅聊....一 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⑥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漫画发展方兴未艾,一批执着追求漫画艺术的漫画家们,努力....寻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漫画创作之路。
A ①③⑤ B ①②③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画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_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②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___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③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B.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C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防患未然
D.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15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斯诺登通过英国《卫报》报道表示,他“从未向中俄政府提供情报”,中俄“也没有从其笔记本电脑里提取信息”。
B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日抵京,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C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的安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政府机关、军队、金融等重要部门,其网络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D感动中国人物刘盛兰老人,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他用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用感人的行动,弘扬着中国力量。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全国公安机关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不仅强力推动了公安系统改革向纵深的发展,而且明显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B.全球首颗量子卫星自从发射升空后,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成功构建,标志着中国星子科学研究已处于领先地位。
C.中国手机上网平均连接速度只有50kbps,名列全球倒数第二,原因是各方而造成的,无论是运营商还是监管部门,都需要反思。
D.在新课改形势下,教育工作者要经常看书、读报,不断参加培训学习,否则就会对许多新事物感到陌生,说话做事也就难免贻笑大方。
17、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勿内诸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令将军与臣有郤
D、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18文言文翻译:
①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3分)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4分)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④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3分)
19作文(60分)
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就像照相的底片,随时可以再现。
请以“回望岁月的痕迹”为题写一篇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阶段测试答案
1.【答案】C【解析】“造型各异”针对的是“古代的酒杯”,而“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针对的是“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属于礼器的饮酒器。2.【答案】C【解析】“寿”是指斟酒祝福,“釂”则是指满杯以后持杯一饮而尽。3.【答案】D【解析】“晦涩委婉”之说无中生有,原文只说“回荡人心”。
4.C(“主动要求”有错,原文是“吴有训老师通过地下党组织,引导我到解放区去创办大连大学”
5.B、(A“提供了优裕的物质条件”有错,原文是“在军阀混战的时代,欠发工资,家里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C原文没有进行这样的比较,其实也是难以比较的。“王大珩明确拒绝了英国公司的邀请”属无中生有)(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
6.①在清华大学时,学会了从事科学工作的思想方法,名师的道德为人、爱国思想、对事业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进取精神;②在留英期间,洞察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形形色色;体会到一些处世之道;理解到解决问题如何分清主次,洞察现象,发现分析问题不受陈规约束。③归国后,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的认识;要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个人的知识能力有限,事业要靠群策群力来完成。(答到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
7.A(认为„„好,称许)
8、C 9 D(错在“专权自用”,文中“擅权”只是“执掌权柄”的意思;“认为正是因为晁错执意削藩才酿成七国之乱”,也不符合原意)10 B D 11“驱”、“越”两个动词的连用,开篇就给人一种马不停蹄、车轮滚滚、行色匆匆之感,写出了诗人奔波的辛苦和飘忽无定(2分)“顾”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留念之情。(2分)13D 14 B 15 C
16、D。A.不合逻辑。B、中途易辙。C.句式杂糅。17D 【参考译文】
晁错,颍川郡人。晁错为人严峻刚直,酷烈苛刻。孝文帝的时候,下诏先后任命他做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因他善于论辩,得到太子宠幸,太子家号称他是“智囊”。在孝文帝时多次上书,论述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改定的地方,上了几十次书,孝文帝虽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但称赞他的才能,提升他做中大夫,当时,太子称许晁错的计策,而袁盎等各个大功臣多不喜欢晁错。
景帝登位,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经常请求皇帝个别听取他的进言,皇帝总是听取,宠幸晁错胜过九卿,法令多由他改定。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却无力加以伤害。内史府处于太上庙内墙外的隙地上,门在东边,出入不大方便,晁错就在太上庙南面的外墙上开了两个门,由南面出入。丞相申屠嘉知道后,非常愤怒,想以这个过错写成奏疏,请求诛杀晁错。晁错听到风声,当夜请求皇帝单独召见,详细地说明情况。丞相奏上这事,陈述晁错擅自凿开庙垣为门,请求交给廷尉杀掉。皇帝说:“这不是庙垣,而是外墙,不算犯法。”丞相谢罪。退朝后愤怒地对长史说:“我本当先斩后奏,却先奏请,被这小子出卖,实在错误。”丞相很快发病而死。晁错因此更加显贵。
晁错升任为御史大夫,请求根据诸侯王的罪过,削弱他们的封地,收回他们的枝郡。奏上之后,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议论,谁也不敢反对,只有窦婴争议,因此同晁错有了矛盾。晁错所改定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都喧哗疾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了消息,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帝刚刚即位,你当政办事,侵削诸侯势力,疏远人家骨肉,人们纷纷议论而多埋怨你,为什么呢?”晁错说;“本当这样。不这样,皇帝不被尊贵,国家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这个样子,刘家的天下安定了,而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随即饮药自杀,临死时说:“我不忍看着大祸临头。”死了十多天,吴楚七国果然以诛晁错为名举兵反叛,等到窦婴和袁盎进宫,皇帝就命令将晁错穿着朝服斩于东市。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做了校尉,讨伐吴楚军时任将军。回朝来,上书报告军事情况,进见皇帝。皇帝问:“你从军事前线回来,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罢兵了没有?”邓公说:“吴王谋反已几十年了,因被削封地而恼怒,以诛晁错为名,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况且我担心天下的人都将闭口不言,不敢再进言了。”皇帝问:“为什么呢?”邓公答:“晁错担忧诸侯强大不能控制,所以建议削弱诸侯的封地,以尊崇京师,这是万世的利益。计划刚刚实行,竟然遭受斩杀,对内杜塞了忠臣之口,对外替诸侯报了仇,我以为陛下不该这样。”景帝沉默了好久,说:“你说的对,我也为这事悔恨。”就任命邓公做城阳中尉。太史公说: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奏事不被采用;后来掌握大权,进行不少变革。诸侯发动叛乱的时候,不赶紧挽救国家的危局,却企图报个人的私仇,反而送了性命。俗话说:“改变古法,扰乱常理,不是断命也要垮台。”也许说的就是晁错这种人吧!
第四篇:山东省夏津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夏津一中2018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思想政治试题 2018.10 本卷共分I卷和II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I卷 选择题
本卷每题都有四个选项,但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共有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18年安徽省政府决定继续围绕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理一批重要实事,实施33项“民生工程”。这归根到底是由
决定的。()A.我国的政治制度 B.我国的国家性质 C.我国政府的职能 D.我国政党的阶级性
2.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各个方面,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妇女、村干部、解放军、归国华侨、少数民族、“80后”、“90后”等都有一定的比例。这表明在我国()A.民主主体是最广泛的 B.人民当家作主有制度保障 C.民主权利具有广泛性 D.人民当家作主有法律保障 3.右面漫画表明()①国家尊重并保障人权 ②人民民主具有正义性
③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④人民民主具有阶级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让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获得保障既是个人的基本权利,也是国家的根本任务。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党和政府一定会继续努力,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生活改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这一要求是基于()①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③平等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④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应有之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漫画《合力》形象地表明()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民主与专政是密不可分的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④在新时期国家的中心任务就是依法惩治腐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合力
6.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保护和发展人权方面成果丰硕:解决了13亿多人的温饱问题,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最大规模的社保体系、最大规模的基层民主选举体系……从生存到发展,从健康到自由,种种努力皆为人民得到应有的权利和尊严。这表明()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在我国,公民可以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④国家确保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中国公民在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受法律保护,中国公民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发表言论。这说明()①我国公民可以在互联网上任意发表言论 ②我国公民在互联网上充分享有言论自由 ③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④互联网是实现言论自由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我有这两样就足够了》这幅漫画的寓意是()A.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的 B.公民可以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 C.公民应先享受权利,后履行义务 D.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9.近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恐怖行径。这要求我国公民()①依法对相关犯罪人员进行严厉处理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④积极行使监督权,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报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近年来,微博成为公民表达民意的途径和方式。但法治社会不容公众“微博先审判”犯罪嫌疑人,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这告诉我们应()①正确行使自己的基本民主权利 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和有序政治参与 ③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制度的作用④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观察漫画可知,政务微博的出现()①增加了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畅通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③创新了政府社会管理的方式 ④形成了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国各级政府就养老金“双轨制”问题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听取民众意见。我国各级政府也应“听计于民”是因为()A.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是民主国家的本质要求 B.民主监督是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
C.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D.公民具有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自由 13.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①县及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③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④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⑤县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A.公民对决策享有监督权 B.公民对决策享有知情权 C.公民对决策享有决定权 D.公民对决策享有建议权
15.教育部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通过电子邮件、信件、网站等多种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A.公民直接行使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 B.国家依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C.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D.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16.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网民通过互联网发表意见建议,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使虚拟的网络变成现实监督的平台。这表明网络监督()①成为有力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民主进步的平台 ②成为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切实消除腐败现象的关键 ③为公民直接参与民主监督,提供更为有效的渠道和方式 ④成为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防止权利受过多约束的途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7.国家环保部经过20多次修改完成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并正式向各部委、地方环保部门等215家单位发函征求意见,并通过网站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样做()①体现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有利于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推动民主法制建设 ④能够保证公民通过网络渠道有序参与民主监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是()①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②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克服右边漫画中的现象,需要()①尽量保证结果符合每个听证代表的意愿 ②严格规范听证程序,重视市民意见 ③注重代表的广泛性,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④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交予群众直接决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协商民主指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时,需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从参政协商到立法协商,从市民论坛到电视问政,从价格听证到专家咨询,协商民主的形式日益丰富。发展协商民主()A.属于政府的“阳光工程” B.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C.提高了政治决策的公众参与度D.旨在强化公众对政治决策的监督
21.某市一些高中生走上街头征集市民签名,反对政府花巨资改造地铁站。该事件被媒体广泛报道,有关部门一周之内连作三次回应。这件事说明()①“签名”方式是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②公民的理性监督有助于规范政府公共权力的行使 ③媒体监督是公民实行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④重视基层话语权有助于推动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2.新出台的《民政部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指出,要切实保障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的权利。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①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②是农民工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和标志 ③能够提高农民工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④有利于农民工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3.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不同情况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为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与深化开拓了新的视野,也为各地进行村民自治实践探索指明了方向。村民自治,变的是实现形式,不变的是()①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 ②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基本职能 ③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扩大基层民主的目标 ④村务公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4.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千帆以快递的方式向国务院、教育部以及北上广的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了“异地高考”建议方案。该方案由30名专家学者联合签名。专家联名建议()①是通过专家咨询制度行使民主决策权 ②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表明其有强烈的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 ④表明其履行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的意识不断增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5.2018年5月12日,小杨发现公园里的路灯控制系统坏了,白天也亮着,他想将此事告知市政部门,并想提出关于普及推广应用LED照明产品的意见,但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你可以建议他选择()①信访制度 ②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③社会听证制度④电话、信函、电子邮件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6.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就《广东省食品地方标准清理建议》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大民众纷纷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体现出()①公民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民主监督权 ②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基础 ④政府决策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7.截至2018年1月31日,中国网民人数已达7.72亿。网民参与的普遍性和不受控制性,使得网络监督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形成一张群众监督的“天网”。网民通过这个平台发表意见和建议,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这表明网络监督()①成为有力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民主进步的平台 ②成为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切实消除腐败现象的关键 ③为公民直接参与民主监督,提供更为有效的渠道和方式 ④成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防止民主权利受过多约束的途径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28.假如,让你以我国检察委员会启用举报电话和举报网站为背景,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时政论坛里发言论述这一事件的意义,可以选用的观点是()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可以根除腐败,保证国家机关清正廉洁 ③有利于激发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为守望公共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④有利于创新民主监督的新形式,促进社会民主的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9.为进一步强化司法公开,保障当事人在立案受理阶段陈述和申辩的权利,某法院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立案听证制度。立案听证,主要围绕案件受理要件展开询问,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并进行释法答疑。可见,立案听证制度()①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②通过监督听证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 ③使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④是创新司法工作方式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0.巡视监督是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监督方式,巡视组是党中央的千里眼、顺风耳。2018年以来多名省部级官员落马,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员,是中央开展巡视过程中,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由此可见()①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公民享有知情权是决策机关进行决策的基础 ③公民可以通过信访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④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惩治腐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II卷 非选择题
(本卷共有四道题,共40分)
31.在我国“公推公选”的干部人事改革正在各地逐步深入。在 “公推公选”中,候选人不再是指定,只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条件,通过审核,就可以成为候选人参与竞选。在竞选过程中,候选人向选举群众作了庄严承诺。当地群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很高,有些地方对候选人提问时,百姓参与十分踊跃。当地政府还提供一定的物质和资金保障。上述事实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哪些特点?(6分)
32.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严肃查处腐败分子。无禁区、零容忍、全覆盖、“老虎”“苍蝇”一起打、猛药去疴、刮骨疗毒、反腐没有“铁帽子王”、“塌方式腐败”等新提法,伴随着反腐败的雷霆之势,伴随着一桩桩案件的查办,从高级领导干部,到街头巷尾,人人熟知。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中央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的原因。(9分)
33.近年来,雾霾天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大困恼。专家称控制交通碳排放是治理雾霾的重中之重,要从根子上解决汽车尾气,一方面要通过补贴或交通政策促进节能小汽车的使用,另一方面要采取一些吸引人乘坐公交的措施。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的知识说明“治理雾霾,为什么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试举两例说明作为公民应该采取的具体办法。(14分)
34.材料 农民工是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某省某中心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求各社区充分发挥社会融合功能,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治、同历决策过程,促进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和睦相处。
结合材料,说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社区自治和决策体现“公民的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道理。(11分)
夏津一中2018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思想政治 参考答案 2018.10
一、选择题
1--5 BABCB 6-10 BBDCB 11-15 CDCBC 16-20AAACC 21-25 BDBBD 26-30 BDCBD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1)“公推公选”候选人不再是过去的指定,只要符合条件,通过审核,就可以成为候选人参与竞选,可见我国人民民主的主体是广泛的,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3分)
(2)“在竞选过程中,国家提供一定的物质和资金保障”,表明国家为人民民主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3分)
32.答案(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央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严肃查处腐败分子,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3分)
(2)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的职能。中央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严肃查处腐败分子,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履行专政职能的要求。(3分)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中央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严肃查处腐败分子,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3分)
33.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应该以主人翁态度参与到环境治理中。
②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有享受优美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③公民要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公民在享受生态文明的同时,必须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④公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民主决策,为解决雾霾难题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智慧。⑤公民要敢于同无视环境污染的行为作斗争,采用合法方式行使自己的监督权。(每点2分共10分)
举例:公民可以通过电话、信函、传真、邮件等途径向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建议;公民可以通过信访制度、舆论监督等方式对有关部门进行监督;公民可以采用低碳出行方式,如乘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每条2分,共4分)
34.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积极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管理,体现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3分)②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管理,有利于农民工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3分)③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农民工共同经历决策过程,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3分)④实行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区自治,有利于保障他们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社会和谐。(2分)
第五篇:【新课标版】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2013-2014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新课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死而立其弟;”上述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监察制度
2、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授土”,司徒“授
民”。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
A.周天子器重有望成为全国大宗的诸侯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非同姓亲族分封当以礼待之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典型体现
3、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徒、司马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 A.以姓氏为主
B.以封地(国)为主 C.以居住地为主
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4、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在周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陈兵示威,并“问鼎(周王权力的象征—引者注)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周朝的政治形势是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B.王权强大,分封制确立 C.诸侯国内乱,相互兼并
D.王权衰弱,分封制破坏
5、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欢迎。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
6、下列有关秦始皇“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7、2011年7月在建党90周年庆典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统一度量衡标准
D.首创郡县制度
8、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B、郡县制的确立
C、“七国之乱” D、三省制的确立
9、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集权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10、“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11、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
A.汉武帝贪财暴虐
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12、《元史 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大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A、征收赋税
B、监察官吏
C、行政管理
D、笔录政事
13、明太祖朱无璋认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做出的重大调整是
A、设立内阁
B、废除丞相制度
C、实行行省制度
D、设立枢密院
14、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15、“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表明古希腊广大公民群众空前高涨的参政意识,民主政治进人巅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出现在
A.伯利克里时期
B.克利斯提尼时期
C.梭伦统治时期
D.亚历山大时期
16、古代雅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发源地。为了维护民主,雅典人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此项活动使用一种特殊的“选票”(陶片),如果某人得票超过6000,就将会被放逐。下面对陶片放逐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其运作程序体现出民主精神,是保护新生民主政治的武器 ②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③难免会出现个人操纵的痕迹 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族,维护了公民的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18、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19、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B罗马人一度用武力征服了整个欧洲
C罗马法对古代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D罗马帝国时期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20、从目的上看,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建设都是为了
A.维护所有公民的利益
B.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
C.维护奴隶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D.确立起文明的典范
21、公元六世纪晚期,一位罗马公民因故意伤害一名来旅游的外邦自由民,被宣判有罪。法官对其量刑的依据,最有可能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
C.《民法大全》
D.公民法
22、英国历史学家约翰认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下列由古希腊创立,至今仍被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政治原则是
A、共和政体
B、普选权
C、少数服从多数
D、直接民主
23、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于2007年6月27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玉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关于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实际上是统而不治
B.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C.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D.内阁如果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 24、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25、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你认为他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B.“我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内阁制” C.“它是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的政治体制”
D.“它是总统制与联邦制相结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一种较为完美的政治体制”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材料四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五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六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26、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
“贬其爵”后“削其地”?(4分)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可看出,该制度最大特点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圣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6分)
(4)根据材料五和材料六,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分)
(5)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法律制度刚刚建立时就带有某些民主色彩,其原因是战争需要平民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他们处于要求政治上得到进步的有利位置,在需要而不能得到满足时就采取罢工的形式。他们通过平民大会选举保民官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包括写下法律条文,公诸于众,限制任何公民拥有的土地数量。它还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用的条款,而且还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三
英王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首相、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否决法律、宣战、缔结约大权。但这些只是例行公事,国王实际上是一个“统而不治”的虚君。然而国王又是不可缺的,除了礼仪方面的作用外,某个政治环节发生矛盾,国王可利用自己的声望进行调节。有人说,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舰船的原动力,但却是扬起风帆的桅杆。2007年6月27日,81岁的英国女王任命布朗为英国首相。至此,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这些首相来自不同的政党,政治观点不同。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材料四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 康熙皇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并概括说明“罗马法律制度刚建立时带有某些民主化色彩”的原因。(5分)
(2)材料二出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2分)所反映的政体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国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如何?(4分)
(3)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四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3分)其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