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沈阳市第一七〇中学
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命题人:闫振宇审核人:钱丽雪
4.“被民族主义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而动员起来的新老社会利益集团,在高度一体化的政治体制中缺乏表达自身利益要求的合法性渠道,也难以找到可靠固定的集团代言人,于是就发生了间歇性的‘参与爆炸’。”按照这种观点,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具有“参与爆炸”意义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5.1877年清驻英大使郭嵩焘给李鸿章的信中说:“钟表玩具,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乡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办理洋务三十年,疆吏全无知晓。”以下解读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瓦解B.郭嵩焘主张社会全盘西化 C.江浙人的民族意识淡薄D.中国人亟需更新价值观念
6.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这样描绘旗袍的演变,是从“严冷方正”、“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向“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的转变。影响旗袍演变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近代思想解放的洗礼B.吸收欧美服饰的特点 C.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D.摆脱了宗教观念束缚
7.中共三大上,陈独秀和马林认为:全体共产党员、产业工人都应参加国民党,全力进行国民革命;凡是国民革命的工作,都应参加国民党组织进行,即所谓“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能够深刻地认识中国国情B.接受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 C.高估了无产阶级的作用D.致力于开展民族民主革命
8.为发展农业,中共中央于1978年决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和1993年,又两次做出延长土地承包期限的决定。下表包含了经济学家对此的研究成果,你可以从中确定的是
第Ⅰ卷
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
A.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B.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 C.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D.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
2.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
C.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D.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
3.日野开兰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雕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B.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 C.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D.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
A.应鼓励开垦荒地以增加土地供给B.延长承包期限的收效在逐步递减 C.新科技革命有利于农业机械投入D.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生产影响重大
【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 1页(共4页)】
9.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10.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是作战失败。芬利坦言:“如果这样的事情能发生在伯利克里身上,其他人还有谁能幸免呢?”这意味着
A.讨论战争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重要议题B.审判政治家的做法违背了雅典民主原则 C.民主政治有效运转需要高素质的参政者D.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鼎盛 11.主持制订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他主要想说明
A.两党制是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力保证B.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12.帕尔墨和科尔顿在《近现代世界史》中说:“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和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了道路。”作者的主旨是
A.强调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 B.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劳动人民团结起来革命是改善处境的主要方法 D.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利于劳动人民改善处境
13.列宁说:“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关系占优势,还是小农经济占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可能的。没有这种条件,向共产主义过渡在经济上是不可能的。”列宁这一认识
A.否认俄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社会B.为斯大林体制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C.推动俄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D.针对现实思考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14.20世纪前期,一位美国总统说:“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林肯为了反对落后的奴隶制度,与南方分裂势力进行战争 B.杜鲁门为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援助欧洲各国 C.富兰克林•罗斯福为应对经济危机,实行政府干预经济
D.富兰克林•罗斯福反对法西斯国家,美国加入同盟国,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5.图9为我国漫画家华君武1947年创作的一幅时政漫画作品。该漫画主要 A.强调战后西欧各国经济的悲苦无奈 B.说明西欧各国国际影响力江河日下 C.揭露美国援助西欧实质和真实目的 D.讽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貌合神离
16.下图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变化示意图。它反映出
1997年2006年
A.美国产业结构畸形发展B.高新技术发展推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 C.美国经济以外向经济为主D.美国丧失了世界制造业的优势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7~18题为必考题,考生必须做答。第19~2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对于英国外交,基辛格博士曾深有感触,认为其“具有适应环境变化而调整自己的不寻常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8年10月9日,在保守党的年会上丘吉尔正式抛出其“三环外交”的方针。他说:“当我展望我国未来时,我认为,在自由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对于我们来说,第一个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我国、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域以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大环是并存的,如果它们连结在一起,就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联合的力量足以推翻他们,或者甚至向它们挑战。……我们是在这三个大环中都占一大部分的唯一国家。事实上我们正处在连结点上。这个岛位于许多空中航线的正中心,我们有机会把他们全部连结在一起”。
——汉里德,奥顿《西德、法国和英国的外交政策》
西欧六国在建立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时,都没有忘记战后竭力鼓吹欧洲联合的英国,它们邀请英国参加进来,……但却被英国拒绝了。……丘吉尔曾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他说:“我们有我们的梦想,有我们的任务。我们与欧洲大陆相联,但并不包容在里面。我们是和欧洲在一起,而不是属于它。我们同它利益与共,但并不被它吸纳。”
——《论冷战时的英国与欧共体》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降到第五位,增长率直线下降。……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英国于1960年1月为了抵制六国经济共同体而组织的非欧共体国家的七国自由贸易区)也远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英国从七国贸易中得到的好处根本比不上它不参加欧共体所带来的损失。欧共体六国之间由于互减关税,实行了人员、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其经济迅
猛发展,远非英国所能比。美国对欧洲的投资的重点也转向欧共体。……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此时英联邦对英国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英国决定向欧共体寻找出路。1961年9月正式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
——《论冷战时的英国与欧共体》(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提出“三环外交”方针的背景及其主要目的。(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欧共体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在五四之后其刚萌生为一个学科时就有不同观点。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学者注重从近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近代化就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是整体的社会运动和社会飞跃,革命以及政权鼎革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研究》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19、20、21三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9.(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夫民之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不用辩说私门而功立矣.故民之喜农而乐战也。见上之尊农战之士,而下辩说技艺之民,而贱游学之人也,故民壹务:其家必富,而身显于国。……治国能抟(tuán,集聚)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商君书〃壹言第八》
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
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1)概括材料中商鞅的观点。(5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商鞅的观点。(10分)
20.(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第十五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
第十八条: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
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百官。第二十三条: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军。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第四十四条: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第四十九条:参议院应大总统之咨询,审议重要政务。
——《中华民国约法》
(1)根据材料一,《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根本原则和政体是什么?这具有什么进步意义?(8分)(2)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的认识。(7分)
21.(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在英、俄支持下入侵新疆,并建立政权悍然称王。残酷压迫各族人民,掠夺财富。……1876年左宗棠抬棺西征以示决心,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根据实际制订了“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战术,并指示各军:“回部为安酋驱迫,厌乱久矣。大军所至,勿淫掠,勿残杀。王者之师如时雨,此其时也。”清军所到之处,当地人民“望风授命”,“……携酒酪,献牛羊,络绎道左”……1878年1月清军收回除伊犁外新疆领土。
——摘编自《中华百年祭〃军事卷》
材料二
针对“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的严重被动局面,1864年,左宗堂在闽浙总督任上,积极筹备自造轮船。1866年,设立马尾船政局,以便“师其长以制之。”正式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的新式造船厂。但因分辨不清兵船和商船的区别,以为轮船平时可供运漕,战时则可供战阵,所以船政局所遣轮船系半兵半商式样,企图兼顾兵商“两用”,结果是“运货不逮商船之多,战阵不若兵船之劲,是欲求两便而适以两误也。”出任陕甘总督后,对洋务运动仍然抓得很紧。1871年,在兰州建立甘肃制造局,制造枪炮等新式武器。1880年,他又创设兰州机器织呢局,他还鉴于西北地区旱灾频仍水利不修的严重情况,多次托人在上海购置西
洋开河、凿井等新式机器,运到甘肃,以发展甘肃的农田水利事业。
——摘编自《左宗棠与洋务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左宗棠的西北军政活动。(9分)
第二篇: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
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中国&世界古代史
一、单选题
1.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棉花种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家人的穿衣需要,材料中的“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就是明证,这体现的是自己自足的特点。
2.清代,除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官窑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 D.官窑生产完全被民窑生产取代
3.《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著作,题干中认为皇帝治理国家需要与天意相符,如果与天意不同那么天下就会打乱,所以作为统治者,必须与天意相同,这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对皇帝行为具有一定的束缚作用。其余三项均与题干意思不变。
4.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这说明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是()A.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B.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的作用 C.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地位 D.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
二、解答题
1.中国是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系成为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夺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
——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三》
(1)秦朝汉初,“三公”具体指的是哪些职官?据材料一,指出魏晋以来“三公”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制度原因。概括宰相制度的演变特点。
解析:秦朝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材料“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可以看出三公权力逐渐的被剥夺,原因即在于皇权不断地加强,重用身边文职人员以限制相权。我国封建社会君权和相权的变化趋势是相权不断地削弱而皇权不断的加强。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变化:“三公”的权力由实变虚。
原因:宰相权力不断转移到皇帝的近臣手中,宫内官发展为正式的朝官(皇帝起用中书、尚书等近臣担任宰相)
演变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
材料二 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2)指出材料二、三的观点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解析:从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可以看出作者不认同中国古代的皇权绝对的专制,举例子可以举唐代三省六部制说明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从材料三“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可以看出皇权至高无上。可以举例清代的军机处等加以说明。
材料二观点是中国古代政治不是君主绝对专制。
例如:秦朝实行廷议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制度对皇权有一定制约;“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的制约。
材料三观点是中国古代政治是绝对君主专制。
例如:汉武帝设内朝取代外朝;明朝设内阁制度,加强皇权;清朝设置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国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1)据材料一,指出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
特点:以使用伙计为代表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野蛮的生产方式并存。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正处于新旧社会形态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2)材料二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逻辑关系。
现象:清政府广设关卡,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征收重税。关系:因果关系。
(3)材料三提出了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这一观点,并归纳出其论证的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观点: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依据:商人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科举入仕,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即以财产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和抽签选官,虽然只是实现了财权政治,但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1)材料一中的“人民”主要指什么人?为什么说“唯财是举”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 成年男性公民。
“唯财是举”即按照财产多寡来划分公民等级,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有利于“人民”中的新兴工商业奴隶主等参与政权,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
材料二 著名希腊史学家汉森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具有民主、自由和平等三个基石。”这一结论是很难让人信服的。„„雅典的民主带有相当强烈的不宽容性。中国学者对此进行的剖析可谓是入木三分:“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倪学勇《雅典民主的多元解读》(2)材料二中,作者对汉森的说法持怎样的态度?结合史实说明理由。作者认为汉森的说法是错误的。
理由:汉森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一样,两者都是建立在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的。实际上,雅典的民主制并不具备现代民主包含的民主、自由、平等。①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广大奴隶是没有民主权利的。②雅典民主容易造成集体暴政。③雅典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而现代民主主要实行间接民主。
材料三 我们只需把它们与任何其他古代政体比较一下,便会毫不踌躇地宣称它们具有无可怀疑的优点。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希腊史专家格罗特(3)材料二、三对雅典的民主制度的看法有何不同?为何会形成这种差异?
材料一认为:雅典的民主带有强烈的不宽容性,容易形成集体暴政,着眼于其局限性。材料二认为:雅典的民主具有不可怀疑的优点。
形成差异的原因:评价的立足点不一样。材料一把雅典民主制度与现代民主制度相比较,前者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需要推进议会改革,扩大资产阶级统治的基础,这使得英国的古典史研究打上了为雅典民主辩护的烙印。格罗特将雅典民主制度与古代其他地区政体横向比较,得出肯定的评价。
第三篇:2013届高三文科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3届高三年级文科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命题人:邵筱洲
温馨提示:
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2、本试卷命题范围:必修一;
3、正式开考前,请在规定位置填写姓名、班号,正式开考后才允许答题。
4、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否则视为无效答案。
第Ⅰ卷(客观性试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只有一项是最佳选项)(共48分,32×1.5=48分)
1、《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2、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3、2011年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孝子。早在汉代,政府就大力推广《孝经》,以孝德为推选官吏的主要标准。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其真实意图的是
A.家齐而后固治,国治而后天下平B.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C.忠臣之事君,尤孝子之事父也 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4、清朝时期,某地方官府倡导乡饮酒礼,酒礼由州官担任主持人,行礼致辞为:“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该致辞所包含的中国古代传统观念有①宗法观念 ②忠孝观念 ③等级观念 ④神道观念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秦朝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A.开辟了沟通南北的水陆交通
B.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攻打匈奴,夺回河套地区 C.统一了度量衡
D.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6、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指的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7、《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C.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8、《宋史纪事本末》卷二载: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太祖)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耶?”普曰:“„„熟观庶人者,皆非统御之才,恐不能制伏其下,则军行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而耳。”帝悟。赵普的意图是必须
A.制钱谷 B.收兵权 C.任能人 D.分相权
9、下列关于汉唐明清中枢的演变图例正确的是 A.御史台——内朝——军机处——内阁 B.内阁——中书省——内朝——军机处 C.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 D.丞相——三省六部——中书门下——内阁
10、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11、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地方权力与中央集权的消长图,正确的一幅是
12、公元前594年,对中西方而言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年份,这一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在经济上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雅典开始了著名的“梭伦改革”,在政治上引导了西方的民主方向。这一年属于()
A.公元前5世纪末
B.公元前5世纪初
C.公元前6世纪末
D.公元前6世纪初
13、“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C.选举制
D.代议制
14、下图中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二者最大区别在于
A.决策形式不同 B.人员选拔不同 C.行政方式不同 D.机构性质不同
15、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权力。下列具有此特点的文献或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度 ②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6、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一直为西方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所津津乐道。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被称之为“革命”,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它 A.推翻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C.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保证了工业革命的进行
17、“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受资产阶级的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所说的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18、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20、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21、红歌是当代对革命年代或者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社会主义歌颂的歌曲代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就是一首典型的红歌,其中歌词中有“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
A.国共合作进行的国民大革命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收复长江以南地区
22、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3、、2008年5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演讲时 指出“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这一应该牢记的历史时,最有力的证据是()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2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5、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26、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周总理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A.就朝鲜半岛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
B.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27、2010年农历春节到来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看望台商时说:“现在两岸正在商谈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是一件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双赢的好事。在商谈过程中,我们会充分考虑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农民兄弟的利益,把这件好事办好。”这表明()A.海峡两岸统一市场已经形成 B.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和平发展时期 C.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D.祖国统一障碍彻底扫除28、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197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届七次会议一致通过该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的决定。这反映出中国政府()A.积极推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政策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贯彻“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9、2011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19日晚巴黎峰会上,欧盟及美国等与会各方决定对利比亚进行军事干预;其后,英法美等多国出动战机、巡航导弹对利比亚政府军地面军事目标进行轰炸。10月20日,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被抓获后因伤重不治身亡。以上材料表明了
A.联合国在当今世界的作用越来越弱 B.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缓和与动荡并存 C.平等协商,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 D.美国强权政治完全操纵国际政治格局 30、2011年10月4日,中俄否决了有关制裁叙利亚的决议草案。中国此举的目的是捍卫《联合国宣言》,维护叙利亚的领土和主权及中东地区的和平。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的稳定与世界和平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1、2011年11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圣彼得堡出席了某组织成员国第十次会议并发表讲话“该组织成立十年来,朝着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共同发展的既定目标稳步迈进,为我们今天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挑战、维护共同利益奠定了基础。”该组织应是
A B C D
32、俄罗斯总统普京有句名言:“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2006年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多数民众认为苏联解体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68%的人不相信各加盟共和国可以联合。苏联解体的历史参与者在回望那段岁月时,竟都宣称自己当时之举是要挽救联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人的普遍想法是:①俄罗斯人为苏联解体而惋惜,想恢复昔日的苏联 ②苏联解体是一个历史悲剧,原本可以避免 ③俄罗斯人不相信各加盟共和国可以联合 ④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最重要原因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33.(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期间,英、美、德、法四国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四: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 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再煽动民族情绪,挑起对外战争,结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材料二三四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19世纪70年代,美国和德国各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3)19世纪70年代以后,代议制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4)材料四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3分)
(5)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4分)34.(14分)阅读下列图片
左图一《共产党宣言》
右图二巴黎公社
左图三攻占冬宫
右图四革命根据地建立
请回答:
(1)图二事件对图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图三和图四事件的背后反映了怎样不同的革命道路?(4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不同革命道路出现的主要客观原因是什么?(4分)
(4)综合上面四幅图片,从唯物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的史学角度可看出一个怎样的历史发展进程?(四种史学观点选答二种观点)(4分)35.(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的回忆录
材料三 “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四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9月13日
(1)材料一、二、三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理解中美关系的改善?对当时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3)请举出两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4分)(要求:以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3届高三年级文科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只有一项是最佳选项)(共48分,32×1.5=48分)
(机读卡填涂)
二、非选择题(共52分。33题20分,34题14分,35题18分)
33、(1)(3分)
(2)(3×2=6分)
(3)(2×2=4分)
(4)(1+2=3分)
(5)(2×2=4分)
34、(1)(2分)(2)(2×2=4分)(3)(2×2=4分)(4)(2×2=4分)
34、(2分)
(2)(4×2=8分)(3)(2×2=4分)
(4)(2×2=4分)
2013届高三年级文科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只有一项是最佳选项)(共48分,32×1.5=48分)1-5: DCCCD
6-10:DCBCD
11-15:CDADB
16-20:BBBBD 21-25:BDDAD
26-30: BBCBC 31-32:AA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33题20分,34题14分,35题18分)33.答案:(1)《权利法案》的颁布。美国确立了共和政体,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3×1=3分)
(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3×2=6分)
(3)积极作用:使政治民主不断扩大;从而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2×2=4分)
(4)容克(贵族地主)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由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1+2=3分)(5)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2×2=4分)
(或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的民主形式可以根据国情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34.(1)影响:巴黎公社的实践活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2分)
(2)道路:图三是走城市中心的道路;(城市中心的武装暴动的道路)图四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2=4分)
(3)道路不同的原因:俄、中两国国情不同(或俄、中两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当时敌我力量对比不同(2×2=4分)
(4)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发展壮大(或走向胜利)的过程;(2分)
革命史观: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胜利;(2分)
全球史观: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两种制度长期交织着斗争;(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2分)现代史观: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2分)35.[答案](1)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2分)
(2)中美关系由“冷战”到开始走向正常化。(或由敌对的紧张状态到开始缓和);(2分)
美国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苏争霸的需要;(2分)中国方面: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2分)
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3)①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②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1997年为缓解东南亚经济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③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1年中国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4分)(4)观点一:“多极合作时代”能够实现。(2分)
理由: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2分)观点二:“多极合作时代”不可能实现。(2分)
理由: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有些国家以战争解决一些地区矛盾。(2分)
第四篇: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月考试题的范围是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5单元,所涉及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两个部分。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了考察。试题覆盖面较广,注重考察学生对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年代的及材料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由于本次考试虽然闭卷考试,但是死记硬背的题很少,试题要求学生在记住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能力考察。既是学生对历史人物、年代、事件要求记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分析、总结等方面综合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试题难度稍大了一些。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选择题。选择题中第1题,学生没有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基本含义。第6题学生应先分析出尼罗河是埃及文明,其次要对每一选项内容进行分析最终找出正确的答案。第7题学生对试题分析不到位没有从题干中找出有效信息。第12题“以下历史人物中,抗击过同一殖民国家的民族英雄是”学生对历史人物掌握不够。2.选择题。第14题学生对材料分析不够。15题第3问学生对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去后,颁布的法律文献,学生只答革命中的文献,读题不够认真。第4问认识对法律文献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学生对本题认识不够分析不到位。第16题第3问应答蒸汽机火车或火车机车提供动力,学生也知道但是就是表述不清楚。第4问根据这些机器发明者的国籍、身份及机器的应用等,分析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学生不能能够根据要求答出正确答案。
三、教学改进
1.教学过程中注重课标和教材,结合课标和教材进行有效备课要。2.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
3.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学中关注更多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中。
第五篇: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第一次月考九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内。)1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按种姓制度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2、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A.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
B.把一切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
3、当你参观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如右图)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该法典应该是用哪种文字刻写的?()A.象形文字 B.拉丁字母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
4、一本历史书中对某帝国有以下描述:“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非洲运来黑奴,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可能是()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神圣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5、小勇放假后想去探寻西方文明之源,西方文明之源主要是指欧洲哪个国家?()A.意大利 B.英国
C.希腊
D.西班牙
6、罗马共和国同迦太基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三次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布匿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称霸意大利半岛 B.称霸欧洲
C.维护民主制度
D.争夺地中海霸权 7、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现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这场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A.日耳曼民族的大量入侵
B.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C.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D.拜占庭帝国被外族所灭
8、一部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书,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的向往。该书是()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马可·波罗行纪》 D.《大唐西域记》
9、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自都形成了严格的宗教教规,以下对宗教活动的描述符合教规的是()A.佛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 B.伊斯兰教徒在寺庙里拜佛 C.基督教徒在教堂里诵读《古兰经》 D.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里供奉着耶稣像
10、莎士比亚说过:“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宣扬的核心思想是()A.理性主义 B.启蒙运动 C.人文主义 D.民主共和
11、有学者认为,“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对“远航探险”的正确理解是()A.打破了人类长期以来相对隔绝的状态 B.此前从未出现大规模的远航活动 C.宣扬了罗马教廷的声威
D.巩固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12、2011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出访英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以国宴宴请,但国家的最高权力却掌握在国会而不是女王手中,这种政治制度源于哪一法律文件()
A.《宅地法》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8分,第14题8分,第15题10分,共2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等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1)材料中提到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指的是什么?这一变革的性质是什么?(4分)
(2)请至少举出材料中所指的两位“巨人”。(2分)
(3)谈一谈你从这一变革时期的文化名人身上学到了什么?(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
材料二
图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图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图一 图二
(1)依据相关知识回答,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做出了什么贡献?材料一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4分)
(2)材料二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4分)
15、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
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1)材料一中“我们的政治制度”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请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2分)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2分)其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3)上述文献的颁布使该国的政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西方民主政治从产生起就存在局限性,请举例说明。(2分)
第一次月考九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2、C
3、C
4、B
5、C
6、D
7、C
8、C
9、A
10、C
11、A
12、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8分,第14题8分,第15题10分,共26分。)
13、(1)、文艺复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4分)
(2)、但丁、达·芬奇(2分)
(3)、不畏强暴,勇于探索的精神;追求真理,为科学献身精神。(2分)
14、(1)发现美洲大陆。追求黄金(发财致富)。(4分)
(2)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分)美洲: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侵略亚非拉地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2分)
15、(1)表现: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
(2)文献:《权利法案》。(2分)
核心思想:限制王权(或议会高于王权)(2分)
变化: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转变。(只答到“君主立宪”得1分;完整答出变化过程得2分。)
(3)古代:希腊雅典的政治权力只掌握在少数公民手中,奴隶和妇女没有政治权力。
近代:英国保留了封建君主(任一例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