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机插秧总结
2011年全椒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推广工作总结
2011年,我县为部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县,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相关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立足前几年打下的坚实基础,攻坚克难,奋力爬坡,做到服务多样化、运转市场化、技术多元化,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截止10月30日,全县新增插秧机104台(其中高速机8台),育秧流水线8套,育秧硬盘12.3万张,完成机插秧作业面积19.5万亩,圆满完成了市政府、县政府下达的工作指标。
一 坚持行政推动不放松
为了做好今年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县政府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准备充分,部署有力。以全政 [2011]34号文件形式,安排落实了今年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任务,要求各镇各部门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切实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议事日程,做到“认识不减、力度不减、扶持不减”,“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每个镇必须建立3个面积在500亩以上的示范片,要落实到田头、机头、人头。今年,县政府再次把水稻育插秧工作列入农村工作综合考评中,并设立水稻育插秧推广工作单项奖。提出四点要求:1.抢抓机遇,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工作打造成各级组织的社会事业和参与者的人生事业;2.狠抓关键,不断创造、培植、支持水稻育插秧工作的载体、平台和着力点,推动此项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3.健全机制,促进工作常态发展,成就“三农”伟业;4.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为做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各镇政府会后相继成立了机插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出台了奖惩措施,落实了示范片,工作开展有序。
在育插秧关键时间段,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曾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组织召开各镇、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协调会、调度会,实行每日汇报制:各镇将每天育插秧进度反馈到农机局,农机局汇总后上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县农村工作组领导;技术人员对示范点做到一天一巡查、一天一总结、一天一汇报。期间由督查局牵头,农机、农艺等部门参与督查各镇育插秧进度。分管县长杨勇多次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机插秧工作,亲自解决在机插秧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二 坚持资金扶持不减少
为了激励农民购买插秧机、运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鼓励农机服务合作社从事机插秧作业,县财政安排了70万元用于此项工作,各镇政府都相应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购置插秧机补贴、作业奖励等。
1.县财政对规范化合作社,2011年机插秧面积达3000亩以上的,给予每社20000元的资金扶持,2011年机插秧面积达2000亩以上的,给予每社10000元的资金扶持。2.对购置机械育秧硬盘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每张1.5元的资金支持。
3.对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购置插秧机继续实行优先支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安排。
4.各镇在中央、省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对推广好的典型,根据作业面积进行奖励,有的镇对购置育秧流水线给予3000元/套补贴,有的镇对机插秧农户提供种子补贴(5—15元/斤)、育秧软盘补贴(10—20元/亩,有的无偿提供软盘)、作业补贴(机插秧10—20元/亩)等。
三 坚持宣传培训不滑坡
农民对水稻育插秧技术的使用,往往取决于他们的接受程度。为了加快我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接受、实施这项新的水稻种植技术,我们充分利用农民赶庙会、上街下集等机会,支起桌子、摆上资料、竖起牌子,向过往的群众宣传机插秧技术。并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举办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详细讲解育秧技术、大田耕整技术、大田管理技术和机插秧操作技术。有时为了方便群众,总是利用下雨天、晚上,深入到农村,组织几个村民组的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播放宣传光碟、散发技术资料、讲解育插秧技术。今年全县共散发技术宣传资料2800份,举办培训班9期,培训农民420人。
四 坚持农机农艺不脱节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需要农机农艺做到紧密结合,两者缺一不可。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农委安排专门技术人员与农机局安排的农机技术人员组成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指导小组,在农机部门对农民进行插秧机操作培训时,给农民上课,讲解水稻的有关知识、大田水肥管理、水稻病虫害防治等;和农机人员一起走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选种、指导农民育秧,并及时帮助解决机插户遇到的问题。农机、农艺的紧密结合,让农户感到有了技术保障,增强了他们运用技术的信心。
五 改变服务对象,促进作业组织做大做强
“市场运作”是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发展趋势,一家一户的小农作业,必将被专业化服务所替代。我们在推广服务过程中,不放弃一亩地、一台机的星星之火,同时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发展规模化作业上,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积极引导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合作社发展壮大。育秧流水线配套硬盘进行育秧作业,效率高、秧苗均匀、省工、省时。今年县政府在地方财政叠加补贴中,特别增加了硬盘补贴。目前全县已成立的22个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拥有插秧机135台(其中高速机14台),育秧流水线12套,硬盘180000张,成为机插秧作业的主力军和领头羊。同时我们积极帮助种粮大户和土地流转大户与机插秧公司、农机服务合作社对接,为大户找机械、为合作社找市场。今年农机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机插秧服务合同35000亩,作业收入达450多万元。今年水稻机插秧工作我们顺应农村发展趋势,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流转,坚持扶持农机服务组织抓大户、建大片、发展机械化流水线育秧,服务对象由过去的零散农户向承包大户作业方向转移,今年全县建立500亩以上的作业片56个,比去年增加了11个。
存在的问题
(一)推广力量单薄。推广站只有4名工作人员,其中一人还要留守办公室,而镇农机管理员由于被镇政府其他工作束缚,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农机工作上。另外,机插秧涉及很多农艺方面的知识,而农机人大多是外行,加强推广队伍的知识培训,更显必要。
(二)发展不平衡。各镇由于自然条件,领导重视程度,农民的积极性存在差异等因素,机插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三)插秧机价格偏高。尽管农民在购置插秧机时已经享受了一半以上的政府补贴,但一台机械依然要拿出八、九千元,高速机几万元,居高不下的价格,直接影响着农民的购机积极性。
(四)法律不完善。叠加补贴后的插秧机仍有流失现象。目前没有过硬的强制措施,应逐步完善相关法律,予以重拳出击整治。
2012年工作打算
1、立足当前工作基础,摸索创新示范推广工作新模式;
2、宣传工作上增加手段,加大力度,使机插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继续加强部门合作,充分发挥乡镇农机、农技人员的能动性,发展壮大推广队伍;
4、加大对机插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投入,促进水稻机插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5、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确保培训质量,提高机手素质;
6、做好镇村宣传发动工作,加速整村推进、成片发展。
全椒县农机推广站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第二篇:水稻机插秧工作技术总结
水稻机插秧工作技术总结提纲
――农艺技术方面研究
前言
(介绍我市农机化发展情况以及水稻机插秧发展情况)
一、发展机插的意义
二、介绍水稻机插秧试验示范的目的(对机插的产量、成本、效益和有关技术进行试验)
三、试验与调研
(一)不同熟制、不同栽培方式的研究(与当地一种主体技术(如常规手插、直播栽培等)比较增产效果、生态效应、成本效益、操作简易程度等,从而①正确评估机插技术应用价值和适应性;②向生产者直观展示机插技术的优势。研究明确机插水稻生长特点、生理特性,如秧苗素质、分蘖动态、穗粒结构、生育期变化等,从而①说明机插水稻增产或减产的原因;②为制定机插农艺配套措施提供依据。)
1、不同熟制、不同栽培方式的比例分析(从镇为单位试验点和示范点所在的县市进行比较)
2、不同熟制、不同栽培方式的产量对比试验
3、不同熟制、不同栽培方式成本核算
4、不同熟制、不同栽培方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二)不同熟制机插水稻研究(通过对各类技术因素试验结果的分析,明确育秧技术、播栽时期、播种密度、种植规格等技术指标和操作规程。)
1、不同品种机插的比较
2、不同播种时间、密度及移栽时间的比较
3、不同育秧方式的比较
4、不同发展规模的比较
四、结论和措施
第三篇:裕安区水稻机插秧工作情况汇报
裕安区水稻机插秧工作情况汇报
一、总体概况
水稻机插秧即标准化育秧与机械化插秧有效结合的农业新技术,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一种最优化的形式,我区水稻机插秧从2006年在区内首次试验示范以来,到2010年底已经发展到65台(其中高速乘坐式13台),覆盖全区一半以上的乡镇,2011年,全区新增插秧机21台,总量达到86台,落实机插秧面积2.3万亩。截止目前,举办各类育秧培训班9次,举行机具现场演示会3次,培训农民497人次,培训技术人员83人次,育秧35亩(其中工厂化育秧5.6亩),为我区今年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争取多方支持
今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工作,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作为一项示范工程来抓,成立了领导组和技术专家组。区政府办下发了《裕安区2011年农机化工作实施意见》,把机插秧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细化了机插秧工作任务,出台考评细则,并把机插秧工作纳入各乡镇年终农业考评范围。
2、加大扶持,促进有效开展
区农机局在制定我区购机补贴方案时,留足插秧机购置补贴资金,做到应补尽补,区农委专门切出部分项目资金,在江家店镇张墩村、徐集镇东方红村、新安镇陈集村、青山乡宋岗村建立4个机械化育秧工厂,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全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跨越式发展。
3、强化示范,抓好典型推广
首先从培育全区种粮大户、农机化服务组织入手,对流转500亩以上土地的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实行机插秧,每个乡镇至少建立1个示范点,制定机插工作计划,确定专人负责,加强技术指导,落实机插面积,做好机具、软硬盘的物资供应,把推广水稻机插各项工作做实做好,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4、突出实际,优化技术服务
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以农机(农艺)技术为依托,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签订机插作业合同,明确各自职责,推行有偿性经营服务,利用育秧工厂为周边农户代育代插,实现统一育秧,连片作业,大大提高插秧机的使用效率。区农委、农机局抽调以农技、农机技术人员成立6个机插秧技术指导小组,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从3月份开始,进村入户指导农民做好机插育秧各项工作,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让每个机插农户都能熟练掌握机插育秧技术。
第四篇:2012年孝昌县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方案
2012年孝昌县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方案
水稻机插秧技术是当前和“十二五”时期农机推广工作的重点,也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根据省市要求,结合孝昌实际,特制定2012年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水稻生产方式为主线,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坚持典型示范与因势利导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农机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原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促进我县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县推广插秧机150台(其中手扶式145台,乘坐式5台),水稻机插秧推广面积10万亩。结合国家实施优良工程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立1个万亩水稻机械化示范区,5个千亩水稻机械化示范区和1个现代化育秧工厂,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全县。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挂帅,县委办、县政府办、财政、农业、农机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协调全县水稻机插秧推进工作。各乡镇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县农业局、农机局联合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专班,对全县水稻机插秧技术加以研究,提出适合我县的育秧技术路径及插秧机操作规程;建立育秧栽插指导、机具供应调度、机具维修保养、机插应急保障等工作专班,开展技术服务,确保机插成功、不误农时。
(二)层层落实责任。各乡镇要把落实机插秧任务和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列入重要工作,年底结硬账,对育秧环节、大田管理和机械插秧技术负总责,确保技术服务到位。
(三)强化舆论引导。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进行舆论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认识,调动广大农民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的积极性。鼓励社会能人、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基层服务中心创办水稻机插秧专业队,加快全县水稻机插秧进程。
(四)开展技术服务。以科技入户为载体,帮助农户掌握技术要领、克服畏难心理;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传授技能、解答疑问、开展服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挂钩结对到户,形成“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应用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通过举办技
术讲座、召开现场观摩会、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
(五)实行扶持政策。为推进水稻机插秧工作,我县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2012年新推广插秧机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1、县财政在每台手扶式插秧机省补贴9000元的基础上,县财政追加补贴3000元;每台乘座式插秧机在省补贴50%的基础上,县财政追加补贴10000元。
2、对新购机具的用户,免费曾送软盘和壮秧剂,每亩机插大田作业补贴机插秧机主10元。
3、新增每台机具安排工作经费500元,其中县级每台工作经费200元,乡镇基层服务中心每台工作经费300元。
4、鼓励乡镇基层服务中心购买乘座式插秧机,县级财政另每台增加补助10000元。
(六)严格督查考核。由县财政、农业、农机等部门联合成立水稻机插秧目标考核小组,主要考核机具购置、育秧面积、栽插面积、机具管理等情况,考核后按实兑现新购机具的各类补贴;对所购置的机具严格按照省有关文件要求,不得转手倒卖,否则,一经查实,除收回各项财政补贴外,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附件:2012年孝昌县插秧机推广计划任务表
第五篇:镇“五到位”做好机插秧技术推广
镇“五到位”做好机插秧技术推广
一是重视到位。镇政府及时召开机插秧推广工作会,安排布置今年的春耕生产工作。
二是责任到位。镇与各村签订责任书,将任务分解到各村,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各村的农村工作综合考核任务。
三是宣传到位。镇政府组织10个宣传队,深入各村组、院坝宣传机插秧的好处和加强技术指导。
四是培训到位。镇政府组织各村书记、主任、村负责农技推广工作人员、育秧技术骨干、种粮大户、各村驻村干部参加镇组织的机插秧育秧现场培训会。
五是机制到位。镇每年评选出机插秧推广先进集体4名,设奖金500元/个,机插秧推广先进个人5名,设奖金500元/人,机插秧科技带头人10人,设奖金200元/人,提高农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