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茂名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2-2016年)实施方案(一稿)
茂名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2-2016年)
实施方案
“十一五”期间,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通知》(国发„2008‟18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7-2020年)的通知》(粤府„2007‟88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11‟52号)的精神,大力推进国家和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工作,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事业对我市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提升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我市社会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的原则。在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政策统一、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的要求,加强部门协调,形成知识产权工作的合力,保障国家和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有效实施。
(二)坚持统筹全面发展、力求重点突破。认真贯彻“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知识产权工作方针,大力促进各项知识产权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并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集中攻坚,力求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三)坚持市县(市、区)联动、社会参与。市知识产权各职能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知识产权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战略纲要实施工作,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主要任务和责任部门
(一)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1、强化企业创造知识产权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指导和扶持企业开发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加大对支柱产业、重点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改项目的扶持力度,大力推动我市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国家、省级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加强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的培育和认定工作,发挥财政经费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2、加快推进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化,把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作为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的重要条件。(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负责)
3、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调整 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结构,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双提升”。(高新区管委会、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负责)
4、继续配合省知识产权局做好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和优势企事业单位的认定工作,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不断提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制度运用能力。(市知识产权局负责)
5、支持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大力推进商标发展。进一步营造培育、发展和保护商标专有权的良好法制环境,提升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工作水平,加大对著名商标的保护力度。积极实施省“千百亿名牌培育工程”。努力培育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企业和广东省名牌产品企业,推动我市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省名牌产品的申报工作。(市质监局、工商局、市经信局负责)
6、大力扶持注册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引导和帮助涉农企业运用商标战略开拓市场;挖掘、扶持我市名、特、优农产品,打造我市农业品牌。(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农业局负责)
7、大力发展版权产业,促进版权市场化。扶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化娱乐、广告设计、工艺美术、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版权相关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版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业协会、代理机构等中介组织在版权市场化的作用。(市版权局负责)
8、建立农业、林业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将自主知识产权作为 重点农林业科技攻关项目的考核指标之一,引导、鼓励申报农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和申请专利。(市农业局、林业局、市科技局负责)
9、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传统知识保护制度,开发具有粤西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重点抢救和保护频危项目,维护项目传承人的合法权益。(市文广新局负责)
(二)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1、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效应强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推动产业化和商品化。(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负责)
2、加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力度,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支持企业创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积极实施“专利技术实施计划”。(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负责)
3、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引导企业正确处理好技术秘密和专利保护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正确使用企业名称、包装装潢以及注册商标,避免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和违法违规行为。(市经信局、市工商局、市知识产权局负责)
4、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开展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引导其建立和完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机制,形成行业保护合力。(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版权局、市科协负责)
5、积极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 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掌握标准制定的主动权。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培植工程,树立“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有机结合的骨干企业,积极推动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专利技术形成技术标准,提高标准中自有知识产权的含量。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中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的推广和运用,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市质监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知识产权局负责)
(三)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1、落实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与公安、法院、检察等司法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形成保护合力,增强保护力度。(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知识产权局、市版权局、市质监局负责)
2、加强知识产权执法能力建设。健全市、县(市、区)两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体系,充实基层知识产权执法力量,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市县(市、区)编办、市县(市、区)知识产权职能部门负责】
3、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的行为,加强联合执法,形成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版权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负责)
4、加强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海关备案,开 展进出口货运渠道和行邮渠道专项执法行动,大力打击进出境侵权行为。(茂名海关负责)
(四)强化知识产权管理
1、充分发挥市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增强知识产权工作合力,逐步形成统一管理、协调有序、联动发展的知识产权工作格局。(市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负责)
2、加强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贸易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在制定出台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吸引人才等政策中体现知识产权导向,建立健全与我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政策和制度,建立政府采购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制度,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市有关职能部门、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3、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情况作为各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和验收、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技术创新项目扶持、科学技术奖励、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推荐认定的重要条件。(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负责)
(五)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
1、构建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建设高质量的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技术标准等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库。充分发挥石化产业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的作用,提高企事业单位分析运用知识产权信息的能力。(市经信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版权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质监局负责)
2、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代理、信 息服务和许可转让业务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推进中介服务机构创优建设和品牌建设,鼓励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完善服务功能,形成服务特色,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向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负责)
3、大力培育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健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深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并重,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市人社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委党校负责)
(六)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氛围
1、坚持日常宣传与专项宣传、普及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大力宣传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宣传知识产权知识和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市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各成员单位及特邀单位负责)
2、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活动。将知识产权知识纳入公务员和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内容;加大知识产权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实施“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工程”;开展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知识产权业务培训,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市人社局、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工商局、市知识产权局、市版权局负责)
3、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文化。把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纳入普法宣传、道德教育、诚信建设、文明创建等全民思想文化宣教活动中,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发明创造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创新跨越、竞争合作、保护发展”的知识产权发展观。
4、推动中小学及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知识产权教育,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市教育局、市知识产权局、团市委、市少工委负责)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各级知识产权职能部门及各有关单位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将知识产权工作列入经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各自职责,明确工作目标,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工作推进力度,做到认识到位、人员到位、投入到位,确保工作意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县(市、区)政府要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纳入地方年度财政预算,主要用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逐年增加,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对技术研发、专利技术与标准融合及知识产权运营的资金投入。支持金融机构通过评估、质押和担保,加大对知识产权的风险投资和借贷资金投入。
(三)加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鼓励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加强对本区域知识产权发展的状况及趋势的研究,推动区域内外的知识产权学术交流,为我市知识产权战略性、政策性和现实性等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咨询。
第二篇:镇江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镇江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提升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一、引言
1.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资源和竞争能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科技、经济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经过多年发展,全市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明显提高,综合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稳步增长,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突出,2008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为镇江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较少、专业人才匮乏、管理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我市亟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3.当前,我市正处于跨越发展、后发先至的关键时期,在新一轮发展中,坚定不移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树立法治、诚信的城市形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4.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以创建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市为抓手,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增强知识产权制度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和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为突破,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环境为基础,以优化知识产权政策为导向,为我市建成创新型城市,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5.5年发展具体目标(2010—2014年):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提升。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增长15%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以上,专利密度、百亿元GDP专利授权量以及百亿元GDP发明专利申请量保持省内先进水平。商标注册量年均增长10%以上,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总量达到220件。版权登记量年增长10%以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年增长20%以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量、植物新品种授权量显著增长。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全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协调机制、组织战略实施的功能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文化、教育、科技、产业、金融、商贸、人才等政策措施与知识产权制度的衔接更加紧密。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建成面向企业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一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明显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知识产权投入大幅度增加,知识产权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企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40%,版权产业和计算机软件产业销售额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管理制度健全、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强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普遍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主体意识明显增强。知识产权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维权援助机制、预警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进一步健全,盗版、假冒等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6.10年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与保护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流转顺畅、运行高效的知识产权运用体系;诚信守法、执法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学规范、协调有力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国内外竞争能力较强的优势产业和企业。形成一个对促进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繁荣创新文化的知识产权制度。
三、重点任务
(一)推动知识产权创造 7.推进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围绕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做强,实现高端化,创造一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围绕新兴能源、功能纤维、智能电网设备、生物医药、软件产业等新兴产业做大,实现规模化,创造一批形成跨越发展优势的核心知识产权,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围绕汽车零部件、船舶及配套设备、眼镜等特色产业做精,实现品牌化,创造一批行业领先的知识产权,提升“产业集群”的发展内涵。
8.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在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以上普遍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发挥龙头企业品牌和技术优势,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和检测中心,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知识产权创造上取得突破。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以自有核心专利技术为基础,参与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加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机制。
9.促进其它领域知识产权创造。实施“品牌兴农”工程,鼓励地理标志的申请,推动地理标志的开发。引导具有一定产销规模和镇江特色,具有原产地地理标志特征的农产品申请注册商标,扶持发展具有镇江地方特色的老字号品牌。开发具有镇江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在挖掘整理民间文化资源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时,注重创新,有效利用并积极保护其版权。
10.调动全社会知识产权创造积极性。在全社会倡导创新文化,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团体参与和实施知识产权创造,支持企业开展技术革新等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发明创造热情。
(二)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11.推动专利技术成果的实施和产业化。引导企业采用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引导高校、科研机构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或以无形资产入股或作为注册资本创办企业。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专利、品牌等为纽带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加大市级各类专项资金对自主知识产权转化应用项目的支持力度。
12.促进商标应用。加强商标培育工作,建立品牌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大引导、培育和扶持力度,支持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形成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发挥商标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推动涉农企业和农户注册和使用商标。引导涉外企业开展涉外商标注册,拓展国际市场。鼓励拥有商标的企业开展利用商标权对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提高自主商标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13.推动版权产业化。扶持发展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文化娱乐业等核心版权产业。加快软件园区建设,做强做大软件产业,培育拥有自主版权、多元投资主体的企业集团,形成特色版权产业优势。发展动漫游戏、网络传媒、广告设计等现代创意产业和工业品设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技术版权产业,促进版权兴业,带动经济发展。鼓励版权登记,开展版权贸易,加大版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
14.促进其他领域知识产权应用。加强对植物新品种的培育与利用,发展我市丘陵地区的特色高效农业。积极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植物新品种的研究培育和专有权的申请。制定地理标志产品扶持政策,挖掘和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提高企业及相关机构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和运用能力,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发挥商业秘密在企业发展和商务合作中的特殊作用。加强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承保护。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1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健全举报投诉、维权援助、司法保护、行政执法和海关备案等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完善市、县两级行政执法体系,加快辖市、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与效率。
16.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流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开展联合专项执法,查处盗版、假冒专利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探索建立统一受理审判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知识产权法庭,积极推行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审合一”的试点工作。加大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行为的制裁力度,降低权利人的维权成本。研究和完善网络域名、生物技术、地理标志产品、民间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殊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完善展会监管机制,加强对各类展会的知识产权监管。
17.建立知识产权预警与维权援助机制。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开展重点领域或者重点企业知识产权预警分析以及对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及规则的研究。成立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设立维权援助资金,完善维权援助工作机制,重点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和中小企业给予援助。成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维权意识和水平。
(四)优化知识产权服务
18.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和引进,鼓励创办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知识产权代理、法律服务、资产评估、风险投资等紧缺的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区域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鼓励中介机构做强做大,拓展服务领域,开展连锁经营。引导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引导金融机构进入知识产权转化利用领域,开展知识产权的质押贷款等服务。
19.构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及重点领域,建立包括专利、品牌、版权等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全面、快捷、便利的服务。指导企业制定实施专利战略,建立专利文献等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机制。推进知识产权市场建设,建立专利展示交易中心。指导辖市、区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在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普遍设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提供集知识产权代理、维权援助、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
(五)强化知识产权管理
20.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辖市(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管理,提倡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强化失信惩戒。
21.推进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及制度。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程,引导企业加强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管理。
22.发挥驻镇高校在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中的支撑作用。支持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文献资料丰富,人才集中以及学科种类齐全的优势,建设面向企业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将高校知识产权创造优势转化为地方产业发展优势。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支持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面向全市开展知识产权研究。
23.加强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的知识产权管理。加强科技、经济、贸易、知识产权部门工作协调,推进知识产权审议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的知识产权审议及风险评估制度,强化政府支持的重大技术和装备引进、技术改造等项目知识产权前置审查制度,防范和降低知识产权风险。加强和完善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的管理,避免重复研究和侵权。加强公共领域知识产权管理,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事业单位的改制、兼并、破产和重组过程中,加强知识产权监管,避免无形资产的流失。
四、保障措施 24.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具体承担战略组织实施工作,制定专项行动计划,及时研究解决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承担战略组织实施的日常工作。市各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本系统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各辖市(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或领导小组,将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本地区知识产权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25.强化政策引导。各级政府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建立财政对知识产权工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完善专利申请的资助和奖励政策,对本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重大发明专利以及向国外申请专利所需申请费、实审费给予补贴。允许企事业单位将当年实际发生的知识产权经费支出全额计入管理成本。政府项目资金优先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或产品倾斜,重点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实施和产业化。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从事技术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和教育费附加,代收代缴的国家各类规费,在计算营业税基数时予以扣除。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贯彻《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扶持重大知识产权的推广应用和核心专利技术的实施与转化,引导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加强相关政策的衔接和落实。
26.完善奖励机制。对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中取得重大成就、知识产权保护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组织“市优秀专利奖”的评选,对获得国家和省专利金奖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对新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以及优秀版权作品给予表彰或奖励。对被新批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按相关政策和规定予以一次性奖励。加大职务发明奖励力度,专利权所有单位对外转让专利权取得的税后收益,可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奖励发明人或设计人。自行实施的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实施后可每年从税后收益中提取不低于5%、外观设计专利实施后可每年从税后收益中提取不低于1%作为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报酬。
27.建设人才队伍。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和人才培养,形成由政府推动、需求导向的多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引进步伐,鼓励企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面向国内外招聘高层次、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建设“113”工程,培养1000名具有较强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能力的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100名具有较高知识产权专业知识的后备人才,培养或引进30名具有较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28.提高全民意识。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并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将知识产权法制宣传纳入普法教育五年计划,在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培训中增设知识产权课程。发挥新闻媒体在知识产权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典型案例、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第三篇: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8-2009年)实施方案
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8-2009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通知》(国发〔2008〕18号)和《印发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7-2020年)的通知》(粤府〔2007〕88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进一步提高我省知识产权发展质量,增强知识产权制度运用能力,促进知识产权商品化和产业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稳步推动我省由知识产权大省向知识产权强省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服务大局、创新思路的原则。
坚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将创新作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推动力,在创新中实施战略,在战略实施中寻求创新,逐步形成以创新促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坚持承上启下、循序渐进的原则。
把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与实施我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相互衔接,紧紧把握工作的重点、难点,寻找突破口,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扎实推进工作,高质量完成战略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
(三)坚持省市联动、合力推进的原则。
省知识产权各职能部门、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及其知识产权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确保圆满完成战略纲要目标。
三、主要任务和牵头部门
(一)努力创造自主知识产权。
1.实施十大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专项,加快国家、省和地级以上市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及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加强我省重点领域与支柱产业的科技攻关,推进省部产学研联盟和示范基地建设;发挥政府各类专项资金导向作用,努力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科技厅、国资委以及各地相关部门负责)
2.继续开展省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及试点事业单位的认定工作,探索培育自主知
识产权企业,不断提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制度运用能力。(省知识产权局负责)
3.做好广东省著名商标的认定和管理工作,推进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管理和运用,扶持各类经济主体发挥品牌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省工商局负责)
4.制订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对职务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人的奖酬力度;继续重奖获得中国专利奖的单位;做好广东专利奖评选和国内外专利申请资助工作。(省财政厅、知识产权局、人事厅负责)
5.推进“版权兴业工程”,扶持、资助版权作品创作项目和“版权兴业”重点企业,认定一批广东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省版权局负责)
6.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规范和完善广东省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实施“千百亿名牌培育工程”,培育和发展上百亿乃至超千亿元名牌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创建。(省经贸委、工商局、质监局、农业厅负责)
7.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为其在出口通关、国内市场准入等方面提供便利,增强其在国内及国际市场影响力。(省农业厅、质监局、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
8.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传统知识保护制度,开发具有岭南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重点抢救和保护濒危项目,维护项目传承人的合法权益。(省文化厅、版权局负责)
9.健全各类科技园区、产业化基地以及开发区管委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相关规定和配套政策。(省科技厅、外经贸厅、知识产权局负责)
10.建立政府采购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机制,实施政府首购政策。(省财政厅、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知识产权局、科技厅、版权局、信息产业厅、质监局负责)
11.加强商业秘密特别是企业技术保护工作,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及商业秘密内部管理制度。(省工商局、科技厅、知识产权局、国资委负责)
12.制订《广东省植物新品种权申请资助办法》,鼓励新品种选育单位申请品种权保护,推进植物新品种培育和种质创新。(省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局负责)
13.对在专利发明创造和运用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妇女授予“省级巾帼发明家”荣誉称号;认定一批青少年发明创造特色基地;开展“南粤青少年发明之星”评选活动。(省知识产权局、妇联、教育厅、发明协会负责)
(二)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1.健全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三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体系,充实基层知识产权执法力量,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各级编办、知识产权职能部门负责)
2.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各类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查处情节严重、影响重大的侵权案件;建立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的定期沟通和重大案件会商通报制度,推动执法联络室的运作,形成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和纠纷快速解决机制;建立保护知识产权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加强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工作;推进“正版正货”承诺活动和会展、行业协会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工作。(各级知识产权职能部门负责)
3.加强和规范商标执法工作,重点开展对大型市场的监管试点工作,减少商标侵权行为。(省工商局负责)
4.严厉打击伪造产地、假冒名牌标识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积极推进植物新品种权维权工作。(省质监局、农业厅、林业局负责)
5.健全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加强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进出口货运渠道和行邮渠道专项执法行动,大力打击进出境侵权活动。(海关广东分署负责)
6.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诉讼调解,加强知识产权审判监督和业务指导,强化案件审判和执行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加强知识产权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优化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深化知识产权审判“三审合一”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省法院负责)
7.建立中国(广东)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构建知识产权涉外信息采集系统,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及知识产权涉外应对工作。(省知识产权局负责)
(三)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1.实施国家和省级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推进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等核心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信息产业厅负责)
2.推动我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进入国家创业风险投资项目试点范围,争取国家和社会创业投资资金的支持。(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负责)
3.开展我省“十五”以来重点产业知识产权状况及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状况和管理制度建设的研究。(省科技厅、经贸委、知识产权局负责)
4.开展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及培育优势区域,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园区、企事业单位及知识产权强县(市、区);继续实施“广东省专利技术实施计划”。(省知识产权局负责)
5.逐步建立具有广东特色的技术标准运行、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的推广和运用;实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培育工程”,培育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有机结合的骨干企业。(省质监局、知识产权局负责)
6.推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大力提升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的运用能力。(省知识产权局、经贸委、国资委负责)
7.实施“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培育计划”,培育一批服务质量良好,市场信誉度高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省知识产权局、财政厅负责)
(四)强化知识产权宏观管理。
1.加快提请立法机关修订《广东省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启动《广东省标准化监督管理条例》的制订工作。(省知识产权局、工商局、质监局、科技厅、法制办负责)
2.进一步完善省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逐步形成统一管理、结构合理、协调有序、联动发展的知识产权工作新格局。(省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负责)
3.各级政府制定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创投融资、科技进步、吸引人才等政策时要充分体现知识产权导向,加强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贸易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
4.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及管理情况作为省市级科技立项、科技奖励,工程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园区和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认定和复审的重要条件之一。(省科技厅、经贸委、发展改革委、外经贸厅、知识产权局负责)
5.加强国防知识产权创造和管理,促进国防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省国防科工办、科技厅负责)
6.探索建立广东省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查制度。(省知识产权局、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厅、外经贸厅、国资委、工商局、版权局、林业局、质监局负责)
7.建立专利及版权产业发展状况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制度;建立专利申请分析监控系统;培养知识产权统计调查队伍。(省统计局、知识产权局、版权局负责)
(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1.建立专利代理行业奖惩制度,加强行业监管;发挥广东省专利代理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开展查处取缔非法从事专利代理行为专项行动,推动专利代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各级知识产权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
2.加强和完善政府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备、共享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广东省重点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分析和运用工作;实施“知识产权综合交易平台扶持计划”,重点支持建设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省知识产权局负责)
3.建设和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广东省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和防护体系。(省质监局负责)
(六)建设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1.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活动,实施“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工程”,建设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适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人才队伍。(省知识产权局、各级知识产权职能部门负责)
2.支持省内有条件的高校创办和建设知识产权学院及研究机构,继续推进知识产权学历教育,将知识产权课程列入省内高校专业必修课程或公共选修课,加快培养知识产权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省教育厅、知识产权局负责)
3.加大知识产权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培训力度;研究和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从业人员职称评定体系。(省知识产权局、人事厅负责)
(七)促进知识产权事业区域协调发展与对外交流合作。
1.实施“广东区域知识产权发展计划”,促进区域知识产权事业协调发展。(省知识产权局负责)
2.加强粤港知识产权合作,落实粤港保护知识产权专责小组确定的合作项目。(粤港保护知识产权合作专责小组负责)
3.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健全并完善泛珠三角区域专利、商标、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合作机制。(省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版权局、海关广东分署负责)
4.加强与外国有关机构和组织的沟通交流,促进知识产权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研究国外知识产权制度及发展动向,编写知识产权维权手册,提高重大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应对能力。(省知识产权各职能部门、外办负责)
(八)大力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
1.坚持普及宣传与专项宣传相结合,不断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广东”作为“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主题,大力宣传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对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各级知识产权职能部门、省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负责)
2.逐步建立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知识产权培训骨干队伍,在各类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班中加大知识产权培训力度。(省委党校,省人事厅、知识产权局负责)
3.推进中小学及职业技术学校知识产权教育;建立知识产权普及状况指标体系,开展公民知识产权意识调查。(省知识产权局、教育厅,团省委、少工委负责)
(九)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推进与考核。
1.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工作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工作的重要日程,完善和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重点、分步骤地制定和推进本地区的战略纲要实施方案。各级知识产权职能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职责,将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作为本部门重点工作,增强责任意识,加强推进力度,确保各项战略任务顺利完成并取得实效。省知识产权局负责战略实施方案执行情况的统筹、协调和指导。
2.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经费投入,为地区知识产权工作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省知识产权战略工作经费列入省级预算。
3.开展战略实施的考核评估。省知识产权局牵头制定战略实施评估指标体系,对本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考核及监督指导。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对本地区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督指导。
第四篇: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现在各个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普遍不高,知识产权制度没有在企业普遍建立起来;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数量较少。
现在一种全新的知识产权托管形式呈现出来,知识产权托管是一种服务模式,是基于知识产权的法律界定性和长期持有、非货币性、创造经济效益不稳定的无形资产特性,提出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企业在根据管理需求与托管服务商,签订授权托管协议下,托管服务商在授权范围内,代为管理企业知识产权相关的业务。有效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帮助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协助企业实现名牌的经济价值等等。实行企业托管。
知识产权中商标也是重中之重的,是企业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法宝之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进一步提高商标意识,及时注册商标,加大商标的广告宣传力度及商标管理工作,积极实施商标战略。
商标战略,是指企业将商标工作及商标手段运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以带动和影响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企业经营战略的组成部分,并随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而调整。商标既是经营者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质量象征,又是经营者独特个性、文化品位、商业信誉等因素的综合载体,是为经营者创造财富的无形资产。商标战略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商标本身所拥有的功能和它为商标所有人开拓市场所具备的作用,使其服务于经济发展。实施商标战略有利于树立产品和服务的良好声誉和信誉,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有利于将产品的品质和性能优势、服务的质量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增强产品和服务开拓、占领、巩固市场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名
牌产品、名牌企业聚集。商标战略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之一。
商标战略是要以商标为工具,塑造企业形象;
以商标为商战利器,求生存,求发展,开拓市场,占领市场;
以商标为广告宣传的焦点,让更多的经营者和消费者认识商标所代表的企业和商品;
从一般角度来认识,商标战略具有几个方面的特性:商标战略集中规划商标方面的长远的基本方向;商标战略是从企业领导人为实现企业长期总目标所进行的商标方面的谋划。
企业商标战略的最高目标是驰名商标。驰名商标是指拥有良好声誉、商品或服务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为相关公众熟知的商标。企业拥有了驰名商标,不仅拥有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而且还拥有了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有力武器。在我国《商标法》和《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的驰名商标认定条件中,商标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包括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的方式、地域范围、宣传媒体的种类以及广告投放量等是必备条件。因而,企业在使用商标时,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企业商标的知名度,为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把商标作为企业广告宣传的重点,成功的广告,都是围绕企业商标进行宣传,才能效果显着,使企业的形象、产品定位深入人心。
广告创意要新颖,独具特色,这样才能把本企业的广告宣传与其它企业同类产品的广告区别开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说商标注册后,如何运用也是有为重要的。
然而专利方面,企业积极主动的开发出来的技术及时申请专并取得专利权,利用专利权保护手段抢占和垄断市场。它是企业利用专利制度建立并并扩大自己的专利阵地取得市场竞争主动权,避免受制于人的前提和条件。专利战略是企业是基于企业对发展方向的预测,为保持自己新技术、新产品竞争的优势。将其核心技术作为或基础研究作为基本专利来保护,并控制该技术领域发展的战略。
企业通过申请基本专利享有强而有力的专利权,这种法律赋予的垄断权既可以转化成排除竞争对手和最大限度的占有市场。所以说一个企业如果拥有强劲的技术研究开发能力和雄厚的资本,从研究入手,首先获得基本专利是十分必要的。为避免企业基本专利战略的孤立运用,企业应采取基本的技术战略。专利发明人应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阻止在技术周围残留未开发的领域被他人获得专利;由
于专利有一定的保护期,为长期占据垄断优势,应当对产生专利的技术作一定的技术存储,以便在专利期满时,通过取得改进专利仍能起到保护作用。
一个企业不能顾全所有知识产权这方面的问题,所以托管才更为重要,首先要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平台
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和中介机构力量,建立企业托管信息网络共享平台,方便企业随时查询、跟踪和监督托管事务的进度,提高中介服务机构托管工作的服务效率,指导企业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开展技术创新。
知识产权产业化是企业创新、发展和壮大的基础,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助推器,托管工作的重点是协助企业推动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充分利用有关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以及网络等渠道,提高知识产权交易的成功率,为企业发展持续不断的增加动力。
建立知识产权托管制度的目的在于激发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创新意识,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生存发展和参与竞争的长远目光投向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实现多方共赢:政府有效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得到免费的知识产权方面咨询、培训服务,促进知识产权意识增强和申请量增长;中介机构拓展了业务范围,培育潜在客户。
第五篇:2011年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总结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2011年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实施推进工作总结及2012年实施推进计划
四川省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年来,按照《2011年四川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推进计划》要求,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知识产权素养,创新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举措,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丰富“充电内容”,在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知识产权素养上下功夫。坚持把知识产权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作为继续教育的基本课程,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次,内容广泛涉及到知识产权法规应用与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高级人才专题培训、现代企业基层管理等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培训人数达到了5000余人。6月,我厅把四川省委党校申报的《知识产权法规应用与保护》高研班培训纳入了专业技术人员省级重点项目班,给予了高度-1-
重视。6-10月,在行政学院主体培训班次中,又专门设置了知识产权专项课程,并邀请相关专家教授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专题讲座。3-11月,在干部短期培训班中,还为学员们提供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供他们自由选学。此外,在四川公务员教育培训网上载有知识产权课程,以便供全省公务员进行在线学习。同时,我省各地也结合本地实际,广泛开展了《权益保护》、《高新科技知识》、《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公需科目继续教育。截止目前,我省共举办1990期培训班,68.3万人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参加了知识产权公需科目继续教育,占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68.3%。
(二)创新“充电形式”,在丰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产权学习载体上下功夫。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抓住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的契机,以“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知识更新工程”、“智力转化工程”、“科技创新研究团专项工程”等为载体,采取承办国家培训班、省重点高研班、行业部门班、行政学院主体培训班、联合市(州)办班等办班形式,把知识产权知识纳入到专业技术人员培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中。同时,指导各市(州)通过脱产培训、研讨会、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培训,保证培训内容、参训人员和培训时间
做到“三落实”。此外,省上直接举办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培训班、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讨班、省级工业园区知识产权培训班等,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我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创新型四川建设,为全省造就一批能够支撑和推进知识产权发展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三)搭建“转化平台”,在落实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待遇上下功夫。在实施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尊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维护和发展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合法利益的制度机制。在知识产权有关事业单位实施了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研究解决了其在设置和岗位聘用中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实现了知识产权类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平稳入轨。在今年初印发的《四川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管理办法(试行)》(川人社发(2011)6号)中,我们将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中国专利奖金奖获得者纳入了聘用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的人员范围,搭建了拔尖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成才、成功的平台,并及时兑现了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用人员的工资待遇。
(四)畅通“绿色通道”,在推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为川服务上下功夫。认真贯彻落实我省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文件精神,继续将自然科学奖、发明奖、重大
发明专利作为资历破格条件之一。积极选拔、培养和资助知识产权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2011年,培养资助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06人,资助经费178万元,自筹招收博士后日常补助经费600万元。截止目前,我省已选拔培养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592人,省优秀专家1870人。同时,大力推动海外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智力回国服务。2011年,共收集了240余条引进人才需求信息,为四川大学、西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5名引进人才协调办结了永久居留证、特约医疗证、海关通关、落户手续,以及协调解决了相关引进人才子女就学问题。
二、2012年工作要点
(一)与专技人才继续教育平台相结合,把知识产权知识的纳入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继续围绕我省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把知识产权内容作为省重点高研班、行业部门班、行政学院主体培训班等班次的常设课目,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应知应会的重要内容,着力提升我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产权知识素养,努力培养一批能够支撑和推进我省知识产权发展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与专技规划实施相配套,加快推动我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的智力转化工作。与《四川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的实施相配套,与推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智力转化工程”、“科技创新研究团专项工程”等工程相结合,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知识产权类事业单位岗位聘后管理,积极推动我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的智力转化工作。
(三)与省知识产权局加强协调,会同省知识产权局举办1-2期知识产权高研班。按照《2012年四川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推进计划》,努力开拓创新,夯实基础工作,尽心尽力服务,积极为我省知识产权战略的持续实施,全省经济结构调整,构建经济发展高地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