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云南文山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之事物的普遍联系
wenshan.offcn.com
2018云南文山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之事物的普遍联系
2018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之事物的普遍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公基考试中政治部分的拿分必备项目,其中唯物论告诉我们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而辩证法则说明世界是如何存在的,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本文就重要考点--事物的普遍联系而展开。
(一)联系的含义
作为哲学范畴的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表现。
【考题】当前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体现的主要哲学思想是()A、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B、世界是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C、事物之间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 解析: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表明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答案为B。
(二)联系的特征
1.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包括两重含义:
(1)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现象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和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的。2.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多样性是指在普遍联系中,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4.条件性是指任何一种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条件是指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影响的诸要素的总和。
5.系统性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可构成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考题】西汉著作《淮南子》中有言:“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从哲学角度来看,这句话启示我们()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 D、规律是事物活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解析:走路不用手走,但把手束缚起来便不能走快。飞翔的时候不用尾巴飞,但是把尾巴弯曲蜷缩起来又不能飞远。表明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的。答案为B。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文山中公教育信息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二篇:事物是普遍联系[范文模版]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板书)
大家都听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吧?自从这个故事传开以后,人们对于狼可谓是深恶痛绝避而远之,可是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却提出要把狼请回来做客,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啊在美国的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该自然生态保护区本来存在着鹿群与狼群,可当发的人们为了保护鹿群而大量捕杀狼,然而失去天敌的鹿群在舒适的生活中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从而导致了鹿群的大量死亡,最后只得引狼入室。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事物同周围其它事物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基本概念:联系
1、联系的含义(板书)
什么是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在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天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分步骤去把握它。首先联系讲的是一种关系,那么它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简称两互关系。那又是谁与谁的两互关系呢?它既包括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存在着这种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概括为两部两互关系。那个同学们能否举个联系的例子:(可适当提示学生:风扇,一个风扇是由发动机、扇叶等部件组成,这是风扇这一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风扇要给人带来清风,又必须插上电源,这是风扇与电源之间的关系。一个风扇的发动机与扇叶相互制约,不可分离,仅有其一,便不能构成风扇;而风扇与电源也是互相关系,仅有其一,便不能带来清凉。)好,同学们举得非常好,那我们既然知道了联系的概念,那大家再想想,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存在上些事物它同任何事物之间毫无联系,而绝对孤立着(学生讨论)。当然不可能有,这也就是说明了万事万物无不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联系具有普遍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板书)
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每一事物都外在普遍联系之中;二是指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
(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板书)这里我们可以拿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内部的事物来说明。手机举例。电池,手机屏,后盖等都是手机的一部分,缺任何一个部分,手机都不可能正常的工作。事物的内部缺少任何一个部分,该事物就不能构成有机整体,因此说任何事物内部和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事物内部是有联系的,那么事物与事物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是不是相互联系着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板书)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这些周物是该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失去了这些周围事物该事物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手机如果没有了电源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就不能持续工作也就是没有了发展的条件)
比如,大家如果想在一颗种子发芽你会怎么做啊!对,给它一定的土壤,每天还要给它浇水,并让其接受一定的阳光,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种子才有可能发芽,没有了这些周围的条件,种子也就永无出头之日,可见它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着。再比如,思维领域中,我们所学的各科理论知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反映,它不公与反映对象相联系,而且与人脑、实践活动等相联系,还一书本载体、印刷工人的劳动相联系。
在人类社会中亦是如此。孟母三迁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可见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当然我们上面所讲的只是事物横向联系,是左邻右舍的联系。事物的外部联系还表现为纵的方面古往今来的联系。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牛顿的名言,他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见,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与前人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在一起。同样学习也是如此,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将来的成功都是以现在所学的知识为基础,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事物都要受到以往事物的影响和制约,任何事都是从过去发展而来向事物的未来发展而去都与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存在联系。所以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看到历史联系就能知来龙去脉。正确认识事物,否则只能近视眼,睁眼瞎。
既然我们说事物内部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事物外部间也是相互联系着的,那么我们其实可以归纳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一。(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板书)
世界是不存在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所有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纵横联系之中。我们打个比方,整个世界就好像一张巨大的网,我们说一个网结代表一个事物,每个网结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而周围的其它事物又与其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因此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上述三个方面,都已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可以说,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但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任意两个事物都有联系的呢?比如现在的我与美国某个大山上的一块大石头存不存在联系呢?当然不可能啦,这因为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3、联系具有客观性(板书)
那么什么是联系的客观性?它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说明了联系具有客观性,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固有的,龙绝不会生出凤,凤也绝对生不出龙,而我们也不会期望老鼠的子子孙孙会改邪归正帮我们捉害虫。正因为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所以我们必须反对两种倾向:(1)、反对凭空创造联系(板书)
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是一种用主观幻想的联系代替客观存在的联系的做法,利用8和4的谐音与发和死联系起来,主观确定8是吉祥4是恶兆。发财与8这个数字之间本来没有必然联系,是人们主观臆造了这种联系,所以,尽管人们到处使用这个数字,也不能保证人们一定发财。中央电视台播放的9.18大案侦破纪实说,1992年9月18日,一个盗窃团伙盗窃了开封市博物馆69件国家珍贵文物,当这些案犯被捕后,审讯人员询问他们为什么选择9月18日这天作案?他们回答说:因为9.18的谐音是就要发,他们是想借这个吉祥的日子发财。可悲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发,反而被正法。恰恰是1993年的9月18日他们被依法处决。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联系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虚假“联系”?(学生举例议论,教师进一步引入。)乌鸦叫丧,喜鹊叫喜;左眼跳灾,右眼跳福:耳朵发痒有人在背后咒我等。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做法,不仅不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吉利,而是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我们必须加以警惕与反对。
现实生活中,不仅存在着这种主观臆造联系的现象,更严重的是存在着大量无视客观联系、甚至破坏客观联系的现象。(2)反对忽视客观的联系(板书)
(显示胶片)今年在北方频频的发生沙尘暴这到底是为什么啊?这是由于人们无视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联系为了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产生的恶果。
这许许多多触目惊心的事例告诉我们,由于人们忽视了客观存在的联系,而遭到自然界的惩罚,人类如何对待自然,自然也将如何报答人类,所以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自觉的保护环境,地球是我家,环境保护靠大家。我们必须牢记,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教师一边归纳一边让学生看书第46页这一段。)上面我们分析了人既不能凭空创造联系,也不能任意消灭联系,联系是客观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在面对联系时候就束手无策呢?当然不是。
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板书)
就拿我们河南来说,河南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以前交通不是特别发达的时候,更多的富余劳动力都是闲置在家,种地之类的,现在交通便利了,人们在农闲之余不再是没事干,而可以外出务工,给家庭创收。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地区也铁路地带的联系,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样在网上发信、聊天也是体现了这一原理。异地人们的交往本来就存在,在以前是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利用网络的快速,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强化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说到这点,可能细心的同学就会问了,不对啊,教材一方面说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而另一方面说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这岂不矛盾?其实二者并不矛盾。这里指的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建立起来的具体联系,它并不否认事物的联系客观性。这是因为:第一、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的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事物自身所固的的联系。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能不能把碗里的水一滴不漏的抓起来(学生回答)不能,那么怎样才能把它抓起来呢?(学生讨论)其实只要改变一下它的具体状态不就行了吗?把水结成冰。而水与冰的固有联系都没有变,它们都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子组成。第二、当人们试图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时,只有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内容才能办得到,否则任何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都会失败。如人们发射的地球通信卫星,不仅与地球之间形成新的具体联系,而全不成为人们之间一种新的具体联系中介,但是要发射成功就必须按照客观事物的力的联系进行计算。如果忽视了事物固有的联系,出现不允许的误差,那卫星也就不可能发射成功,这种新的联系就建立不起来。其实人们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没有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
第三篇:2018云南文山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实事求是
wenshan.offcn.com
2018云南文山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实事求是
2018云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整个毛泽东思想的,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这一部分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个灵魂到21世纪的今天仍然不过时,被一代代共产党人弘扬、继承和发展。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涉及到的知识点,所以本文整理了相关核心内容以及相关习题,力求考生对此知识点有个清晰的理解与认知。
例1.下列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是()。
A.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建设 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解析】D。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活的灵魂有三个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地建设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例2.下列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是()。
A.六届六中全会 B.七届二中全会 C.十一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解析】C。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活的灵魂有三个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A项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B项,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D项,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第一次概括。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例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在下列()中正式指出的。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wenshan.offcn.com
【解析】B。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活的灵魂有三个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1)1930年5月,毛泽东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2)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
(3)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科学的解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例1.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科学的解释,他指出()。
A.“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B.“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D.“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解析】ABD。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科学的解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D。
2.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它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3)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项重要内容。3.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方法,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的活的灵魂,是党的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例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的精髓()。
A.独立自主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群众路线 D.实事求是
【解析】D。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方法,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的活的灵魂,是党的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例2.下列对实事求是的说法正确的有()。
A.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方法 B.实事求是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的活的灵魂 C.实事求是是党的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D.实事求是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
【解析】ABC。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方法,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全部内容的活的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wenshan.offcn.com 灵魂,是党的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D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文山中公教育信息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四篇:《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柳州高中 罗 匀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本节课也是联系教材第一、三、四课的关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表现在:
第一,从马哲理论体系来看,联系的观点贯穿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揭示了矛盾内部错综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把握这一点,是开启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第二,从教材结构安排看,本框内容既是从唯物论向辩证法转变的思维节点,也是辩证法各部分的枢纽,在全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密切关系来看,能否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关系到全书教学的效果。在下册人生观部分,许多内容都是以这些基本观点为指导去展开分析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2)理解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3)理解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
2、能力目标:
(1)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不仅懂得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更重要的是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的有机联系。
(2)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认识事物内部联系到认识事物外部联系中学会全面的分析方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认识社会和人生的能力。
3、觉悟目标:
以生动有趣的图片、故事、古诗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有效地改造世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难点:联系的客观性与条件性。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3、思想教育重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通过这一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二、说教法
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在实际生活中随处都会遇到,学生比较熟悉。而且,教材讲述采用事例归纳法,通俗易懂。为了使学生认识更深刻、更全面。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方法,贯穿“读--议--讲”的基本程式,多种教法综合运用,来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具体方法有,例证法、讲授法、讨论分析法等等启迪学生思维。
1、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运用电教多媒体展示形象的多媒体素材,通过生动故事、画面,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形象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哲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领悟生活的情趣,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认识到生活处处皆哲学。
2、用讨论法,澄清认识盲点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施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热点”、澄清“盲点”,本课时对“联系的客观性”这一教学内容安排了讨论,以训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而言,一定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表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具有对知识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理论联系实际法:这一方法是政治课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生态系统图、长江洪灾的原因等多个实例的分析,将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2、思维训练法:在本节讲课,我在每一部分都引用了一些事例,要学生由事例归纳出观点,用观点统帅事例,既分析又综合。培养自已思维的主动性、独立性与灵活性,学会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读--议--讲学习法:“读”就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文段,阅读材料,领会其精神实质。“议”说是让学生对材料展开分析讨论。“讲”就是让学生尝试提出自已观点,发表自已的看法。养成自学习惯,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本节课对设计了一些思考题、议一议、想一想、讲一讲等小问题,来引导学生读材料、分析知识点,实现自学达标。
四、课堂设计
导入新课:引用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导出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1、什么是联系?用“秦山核电站为什么要买羊”引出联系的含义,让学生谈谈对联系含义的理解,以及在含义中找出它的特点――普遍性。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先请学生自学课本内容,然后归纳联系普遍性的三个主要表现,然后让学生分析一张生态系统图,相互讨论,从这张图中理解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3、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提问:是不是人想有什么样的联系就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围绕课本第46页的议一议“人们为什么喜欢买带8的号码?”,展开讨论(略)。得出结论:人不能主观臆造联系。然后通过一段有关长江洪灾的分析,得出结论:人不能消灭联系。学生可以自己举例,例如:非典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毛泽东50年代提出除麻雀等四害导致广大农村虫害增加;无锡经济发展不注意环境导致太湖水质变差。
4、人能够认识并利用客观事物的联系。分析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到我国神舟六号发射成功,说明这个问题。
最后,进行课堂讨论,设计两个情境,一是“在坐的同学与英国某个名叫琼斯的人毫不相于,没有任何联系,何以说联系具有普遍性?” 二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世界进一步连结成为一个整体,以致于有了‘地球村’之说,这难道不能说事物的联系是人们主观创造的吗?”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一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然后请学生小结,并进行课堂练习,布置课外小论文。
第五篇:《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案.doc
学习资 料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几节课我们已学完了第一课,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它主要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这个物质的世界是怎样的呢?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是静止不变的还是变化发展的?如果是变化发展的,那么这种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于这些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我们这课书就是与同学们一起来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好,今天我们来学第二课,本课内容一共包含三地,第一节是坚持联系的观点,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而第三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堂课我们学习坚持联系的观点的第一框题:事物的普遍联系的。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的(板书)
大家都听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吧?自从这个故事传开以后,人们对于狼可谓是深恶痛绝避而远之,可是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却提出要把狼请回来做客,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啊在美国的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该自然生态保护区本来存在着鹿群与狼群,可当发的人们为了保护鹿群而大量捕杀狼,然而失去天敌的鹿群在舒适的生活中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从而导致了鹿群的大量死亡,最后只得引狼入室。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事物同周围其它事物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基本概念:联系
1、联系的含义(板书)
什么是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在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天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分步骤去把握它。首先联系讲的是一种关系,那么它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简称两互关系。那又是谁与谁的两互关系呢?它既包括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存在着这种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概括为两部两互关系。那个同学们能否举个联系的例子:(可适当提示学生:风扇,一个风扇是由发动机、扇叶等部件组成,这是风扇这一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风扇要给人带来清风,又必须插上电源,这是风扇与电源之间的关系。一个风扇的发动机与扇叶相互制约,不可分离,仅有其一,便不能构成风扇;而风扇与电源也是互相关系,仅有其一,便不能带来清凉。)好,同学们举得非常好,那我们既然知道了联系的概念,那大家再想想,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存在上些事物它同任何事物之间毫无联系,而绝对孤立着(学生讨论)。当然不可能有,这也就是说明了万事万物无不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联系具有普遍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板书)
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每一事物都外在普遍联系之中;二是指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第44页到46页第一段,看看书中主要用几方面说明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学生看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书回答)课文主要从事物的内部联系、事物外部联系以及世界总体联系这三个方面来概括说明。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
(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板书)
这里我们可以拿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内部的事物来说明。我想请三位同学来回答。回答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参照第44页的小字部分。好由谁来回答?(学生回答)非常好,在同学们上面所举出的各事物的内部缺少任何一个部分,该事物就不能构成有机整体,因此说任何事物内部和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事物内部是有联系的,那么事物与事物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是不是相互联系着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板书)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这些周物是该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失去了这些周围事物该事物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比如,大家如果想在一颗种子发芽你会怎么做啊!对,给它一定的土壤,每天还要给它浇水,并让其接受一定的阳光,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种子才有可能发芽,没有了这些周围的条件,种子也就永无出头之日,可见它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着。
再比如,思维领域中,我们所学的各科理论知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反映,它不公与反映对象相联系,而且与人脑、实践活动等相联系,还一书本载体、印刷工人的劳动相联系。
在人类社会中亦是如此。孟母三迁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可见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当然我们上面所讲的只是事物横向联系,是左邻右舍的联系。事物的外部联系还表现为纵的方面古往今来的联系。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牛顿的名言,他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见,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与前人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密切联系在一起。同样学习也是如此,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将来的成功都是以现在所学的知识为基础,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同学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学习为以后打下扎实的基础。总之,任何事物都要受到以往事物的影响和制约,任何事都是从过去发展而来向事物的未来发展而去都与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存在联系。所以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看到历史联系就能知来龙去脉。正确认识事物,否则只能近视眼,睁眼瞎。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既然我们说事物内部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事物外部间也是相互联系着的,那么我们其实可以归纳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一。(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板书)
世界是不存在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所有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纵横联系之中。我们打个比方,整个世界就好像一张巨大的网,我们说一个网结代表一个事物,每个网结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而周围的其它事物又与其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因此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上述三个方面,都已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可以说,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但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任意两个事物都有联系的呢?比如现在的我与美国某个大山上的一块大头存不存在联系呢?当然不可能啦,这因为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3、联系具有客观性(板书)
那么什么是联系的客观性?它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说明了联系具有客观性,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固有的,龙绝不会生出凤,凤也绝对生不出龙,而我们也不会期望老鼠的子子孙孙会改邪归正帮我们捉害虫。正因为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所以我们必须反对两种倾向:(1)、反对凭空创造联系(板书)
请同学们看书第46页“议一议”: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是一种用主观幻想的联系代替客观存在的联系的做法,利用8和4的谐音与“发”和“死”联系起来,主观确定8是“吉祥”4是“恶兆”。发财与“8”这个数字之间本来没有必然联系,是人们主观臆造了这种联系,所以,尽管人们到处使用这个数字,也不能保证人们一定发财。中央电视台播放的“9.18”大案侦破纪实说,1992年9月18日,一个盗窃团伙盗窃了开封市博物馆69件国家珍贵文物,当这些案犯被捕后,审讯人员询问他们为什么选择9月18日这天作案?他们回答说:因为“9.18”的谐音是“就要发”,他们是想借这个吉祥的日子发财。可悲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发,反而被正法。恰恰是1993年的9月18日他们被依法处决。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联系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虚假“联系”?(学生举例议论,教师进一步引入。)乌鸦叫丧,喜鹊叫喜;左眼跳灾,右眼跳福:耳朵发痒有人在背后咒我等。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做法,不仅不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吉利,而是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我们必须加以警惕与反对。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现实生活中,不仅存在着这种主观臆造联系的现象,更严重的是存在着大量无视客观联系、甚至破坏客观联系的现象。(2)反对忽视客观的联系(板书)
(显示胶片)今年在北方频频的发生沙尘暴这到底是为什么啊?这是由于人们无视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联系为了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产生的恶果。
这许许多多触目惊心的事例告诉我们,由于人们忽视了客观存在的联系,而遭到自然界的惩罚,人类如何对待自然,自然也将如何报答人类,所以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自觉的保护环境,地球是我家,环境保护靠大家。我们必须牢记,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教师一边归纳一边让学生看书第46页这一段。)上面我们分析了人既不能凭空创造联系,也不能任意消灭联系,联系是客观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在面对联系时候就束手无策呢?当然不是。
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板书)就拿我们温州来说吧,温州本来就与外地存在着联系,而在梧田建立了火车站建成后,更加强化了温州与外地的联系,温州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火车运往世界各地增加了温州的知明度,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地区也铁路地带的联系,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样在网上发信、聊天也是体现了这一原理。异地人们的交往本来就存在,在以前是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利用网络的快速,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强化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说到这点,可能细心的同学就会问了,不对啊,教材一方面说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而另一方面说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这岂不矛盾?其实二者并不矛盾。这里指的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建立起来的具体联系,它并不否认事物的联系客观性。这是因为:第一、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的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事物自身所固的的联系。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能不能把碗里的水一滴不漏的抓起来(学生回答)不能,那么怎样才能把它抓起来呢?(学生讨论)其实只要改变一下它的具体状态不就行了吗?把水结成冰。而水与冰的固有联系都没有变,它们都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子组成。第二、当人们试图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时,只有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内容才能办得到,否则任何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尝试都会失败。如人们发射的地球通信卫星,不仅与地球之间形成新的具体联系,而全不成为人们之间一种新的具体联系中介,但是要发射成功就必须按照客观事物的力的联系进行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计算。如果忽视了事物固有的联系,出现不允许的误差,那卫星也就不可能发射成功,这种新的联系就建立不起来。其实人们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没有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
好,上面就是人们这节课所讲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所讲的内容。我们可以概括为:一个概念,两个特征。一个概念指的是什么啊(学生回答)联系的概念。而两个特征呢?(学生回答)一是指联系具有普遍性,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二是指联系具有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好为的巩固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点,我们做几道练习:
(l)下列观点、作法中正确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A、C、D)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八月将有灾难 C.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会使世界进一步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了地地球村,这说明了(A、C)A、人们可以根据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B、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们创造出来的
C、随着科学的发展,事物的联系会出现更多的新形式 D、这种说法违背了客观性
〖布置作业 〗:(投影)请同学列举有关联系方面的成语、谚语并分析是怎样联系的。例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失火的条件下,城门——水——鱼发生联系。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