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云南文山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考点解读-注意

时间:2019-05-14 11:5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云南文山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考点解读-注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云南文山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考点解读-注意》。

第一篇:2018云南文山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考点解读-注意

wenshan.offcn.com

2018云南文山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考点解读-注意

2018云南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考点解读-注意;注意这一节课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与感知觉、记忆等区分开来,注意不同于其他的内容。注意是伴随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而不是心理活动。因为它并不反应任何事物和事物的任何属性,离开了心理过程注意就不存在了。

一、注意的涵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之一。

二、注意的特点(一)指向性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应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也就是说,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的对象,而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对象。比如说,迎面走来很多人,但是你只注意了其中的一人,这就体现了注意的指向性。再比如说,某个人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只指向所要购买的东西,而忽略了商店里的其他商品,这也是指向性的体现。

(二)集中性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也就是说人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除了目标物之外,对自己周围的其他事物就会变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注意的种类

注意的种类是考试当中比较爱考的一个知识点,经常以单选的形式出现,通过例子让你选出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注意。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会区分注意的类型。

根据是否有预定目的和需不需要意志来划分,可将注意划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一)无意注意

1、无意注意的概念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要注意的东西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明确的认识任务。注意的引起不是依靠意志努力,而主要是人的本能反应,是不由自主的。

例如:上课时听到教室外的歌声;老师走到教室后门突然咳嗽两声,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当你饿了的时候,问道饭菜香,引起了你对这家饭店的注意,是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

1、有意注意的概念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标,同时也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比如说,学生学习、听课需要的注意就是一种有意注意;背英文单词等行为需要有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才的维持能完成,所以是有意注意。

(三)有意后注意

1、有意后注意概念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但是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他一般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始时是有意注意,通过努力学习,既熟悉了学习的对象,又有了兴趣,这时即使不花费多大的意志努力,学习也能继续维持下去,这就成了有意后注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wenshan.offcn.com 意。比如说,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电脑打字盲打,一边骑自行车一边看风景等等都是有意后注意。

对于三者需要清清楚楚的分出来。例:

1、教师上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一起学生的()A.无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2、学生熟练地阅读课文,既有预定的目的,又不需要或节省意志努力,这种活动中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选择性注意

四、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品质部分的内容是考试当中常考的点,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记住每个品质的特点。

1、注意的广度

又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对象能够清楚的知觉出对象的数量。比如说,有人看书的时候能够一目十行,而有的人只能一目一行。注意的广度体现在数量上。

2、注意的稳定性

又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上保持的时间长短,保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1)注意的起伏: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注意会发生周期性地不随意的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2)注意的分散 也叫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事物吸引。是一种被动的而行为。

3、注意的转移

从一种对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的现象,而这种转移是主动地,带有目的,有一定的意识性。(从……到……)

4、注意的分配(一边……一边……)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现象。如:一边听课一变记笔记;老师一边上课一边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一手画圆,一手画方;边歌边舞。这就相当于一心二用,一心多用。

例:

1、一位司机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道路情况,同时操作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集中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wenshan.offcn.com

2、在感觉事物时,人们即使保持高度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出现周期性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A.注意的起伏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广度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文山中公教育信息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二篇:2018云南文山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讲解:想象的分类

wenshan.offcn.com

2018云南文山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讲解:想象的分类

【2018云南教师招聘考试即将来临,很多考生对2018云南教师招考充满期待,为了让大家顺利备考2018云南教师招聘,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2018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讲解:想象的分类教育心理学考点讲解:想象的分类】

根据往年的考情来看,想象的分类这一部分通常以选择或者判断题考察的方式为主,我们主要掌握的是,区分的类别以及区分的技巧。尤其是在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这一组的分类中,是很容易出现混淆的地方。这一部分的学习难度不大,但学生很容易出现知识点混淆,我们通过知识与技巧的结合,来为大家剖析想象的分类这一部分的考点!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比如:梦、白日梦都属于是一种无意想象。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一会儿觉得像山脉一会觉得像羊群,一会觉得像骆驼,这种属于是不知不觉产生的,没有预定目的的。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有一定的程度的创造性,但其创造性的水平较低。它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为基础,同时离不开词语的组织作用。

即根据一些词语或者符号的描述、示意,也就是你是读者,你是观众,根据自己所看到或者听到的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

比如:读古诗词、读剧本、看设计图纸、读小说,然后头脑中形成有关的形象,属于从有到新。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更复杂、更困难,它需要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在人脑中进行创造性的构思。你是作者,你是设计师,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比如:写古诗词、写剧本、设计图纸、写小说,这个时候是从无到有。(3)幻想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是人们寄托的东西。

当人们依据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时,这种想象叫理想。

比如:我想成为科学家,我想成为教师。这种属于根据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的,属于理想。

当人们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因而是不能实现的想象,这种想象是空想。

比如:我想学轻功,我想穿越时空。这种都是违背事物客观规律的,所以属于空想。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wenshan.offcn.com

【考题再现】

1.小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雷锋叔叔的模样,这属于()A.B再造想象

C.空想 D.创造想象

答案【B】解析: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雷锋的模样,属于是读者,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从有到新,根据课文的描述而产生的。

2.建筑工人拿着设计师设计的图纸,头脑中不禁浮现出不久之后这座大楼建成的模样。这属于()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答案【B】解析:在这道题目中,设计师设计出图纸属于创造想象,但是工人看设计图纸,属于再造想象,根据图纸头脑中出现新形象,从有到新的过程。

更多文山教师招聘考试信息关注文山中公教育信息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三篇:2018云南文山教师招聘考试:素质教育内涵

wenshan.offcn.com

2018云南文山教师招聘考试:素质教育内涵

素质教育内涵

这一块在综合素质考试当中属于“职业理念”模块,一提到“职业理念”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我们把它称之为“三观”。在考试中,考单选题的话,每年题量固定,“职业理念”单选题是4道,一共是8分,材料分析题一道,是14分,“职业理念”这一块内容一共是22分,单选题比较简单,重点是材料分析题备考。

今天,就主要带领大家学习教育观的内容。教育观包括两个方面:素质教育的内涵、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接下来学习素质教育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对于这一点需要注意是提高国民素质,而不是学生素质。这一点基本不涉及材料分析题。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对于这句话重点在“全体”。一说全体那就是指每一个学生,而不再是只关注一部分或少数学生。这个点在材料分析题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当材料中提及教师采用集体讨论、关注差生等时就要想到这一点。

正例——不因为某一学生差而放弃,关注所有学生 反例——只关注某个学生或某些学生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我们知道过去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其它方面。而素质教育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文化成绩,还关注德、美、体、劳,还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性格、行为习惯、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当材料中在围绕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何养成良好习惯等阐述时就要马上想到这一点。总之,一句话就是材料不在仅仅围绕成绩了,还关注到其他方面了。

正例——除了成绩,还重视德、体、美、劳 反例——只重视成绩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这一点与第三点并不冲突,素质教育是在关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学生的优点、特长等。发现他们的优点、特长,并去培养。在这里有个小误区就是:并不是说材料中提到了特长就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材料中还要体现发现特长并去培养。

正例——能够发现学生的独特之处,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反例——对个体差异视而不见,甚至抹杀个体差异 5.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不仅指教师的创新如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也指学生的创新,如学生给出的新颖的答案新想法,老师不要去遏制学生的这些想法,而是顺势去引导,这也是创新。

正例——鼓励创新、带学生去实践

反例——灌输式教学,学生不会应用知识于实践中

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也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答题理论。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wenshan.offcn.com

真题:正上课时,两个男生打了起来。老师先做一个体育裁判用的“暂停”动作,接着用诙谐的语言加以评判:“嗬,打起来了。看来矛盾够激烈的。不会比巴以两国之间的矛盾更大吧?巴以矛盾还是靠谈判解决的呢,你们同学之间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这么着,你们现在别打了,免得影响大家上课,下课后,你们觉得确有必要一决雌雄,我去给你们当裁判、定输赢。现在为了全班同学包括你们两个的学习,你们愿意暂且忍耐一下吗?”两位同学不好意思地坐下了。下课后,在教师的简单引导下,两位同学互相道歉,解决了冲突。

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梁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育观的相关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梁老师的行为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材料中,梁老师问明情况后,并没有直接训斥李,而是耐心地帮助李在他的“杰作”上加了标点,改了错别字,重新组织了那段话,以此为突破点,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其次,梁老师的行为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表现。材料中,梁老师能够不放弃、不呵斥李亮同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体现了素质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最后,梁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材料中,梁老师并没有因为李亮在数学卷中写“诗句”而斥责,而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坚持发展 性评价,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实践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总结升华)【解析】:首先要审好题,是从职业理念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教师行为;其次要把素质教育内涵五大点知识从头脑中提取出来,符合题中的有哪几点;最后落笔写答案,要理论加材料,用总分总的形式。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文山中公教育信息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四篇:2018云南文山教师招聘面试礼仪之如何着装

wenshan.offcn.com

2018云南文山教师招聘面试礼仪之如何着装

2018云南教师面试即将到来,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在教师面试备考中取得好成绩,小编为大家带来教师面试备考资料,今天分享的是2018云南教师招聘面试礼仪之如何着装;教师招聘面试着装是很重要的,那么教师面试穿什么衣服比较合适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师招聘面试着装原则:

自然,洁净,青春,协调,与教师职位、所处氛围相适应。

女性:淡妆;不穿吊带、无袖衣服;不穿太响的皮鞋;发型自然干练,最好扎起来;尽量少带或不带饰品。

男性:穿纯色且深色的西服,浅色衬衫;短发;不带任何饰品;不要过于休闲。着装六忌:忌异、忌短、忌露、忌紧、忌透、忌脏。这些不能穿:牛仔裤, 短裤, T恤, 运动鞋, 非常随意的鞋。

二、教师招聘面试的着装:

女生来讲,可以穿一些偏职业化一点的套装,就是大家爱看的青春偶像剧当中的白领那些看起来很职业但又不是很板的衣服,这些衣服的特点就是一般搭配起来显得很干练、这几年都流行无袖的衣服、裙子。建议大家尽量挑选一些有袖的、有领的,符合老师形象,衣服也不一定都要是白色,可以选择淡色一些的衣服、浅黄、红、蓝等都可以,面料是雪纺的也可以,款式和图案以简约为主,显得大方得体,蕾丝、印花、花哨、轻浮这些风格的衣服是不合适的。

如果不是套装,下半身可穿裙子也可穿裤子,裙子则要及膝左右的长度,在款式方面可以参照正装的裙子,颜色倒是可以多些选择,与衣服要搭配,一般以较深的颜色为主,如深蓝、卡其色,如果是裤子的话,则是在一般的裤子的基础之上可以选择时下大家穿得比较多的小脚裤,但是款式也不能太过于花哨,颜色可以参照裙子;另外如果是套装也是较职业一点的,而不是蓬蓬裙和很小女生的那种可爱的,大家要记得自己是要当一名老师的人。

男生方面穿得要成熟些,相对来讲,男生可以选择的范围不大,也是衬衣搭裤子的标准样式,只不过衬衣的选择可以休闲一点,但是也不能太过,那种晃眼睛看起来很多颜色块组合的那种就不太合适了,也是简单大方,裤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变成那种小脚挽裤腿风格的休闲风,以棕、蓝色为宜,也不应该太花哨,男生方面也要注意活泼不失稳重。

三、教师资格证面试细节修饰: 头发:干净, 整洁, 不能挡住脸。香水:可选.如果要用,不要太浓。除味:经常洗澡, 尤其是面试当天。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wenshan.offcn.com

手:手和指甲干净,女士可以使用透明或传统的指甲油。嘴:确保口腔没有异味。衣服:干净, 熨烫整齐无褶皱。

更多文山教师考试信息关注文山中公教育信息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五篇: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考点整理

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招聘考试考点整理

桑代克 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2、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1、少年期(11、12岁-

14、15岁,初中阶段)

2、青年初期(14、15岁-

17、18岁,高中阶段)

一、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

1、代表人物:皮亚杰

㈠感知运动阶段(0-2岁)㈡前运算阶段(2-7岁)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 关于最近发展区 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联)

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一)人格的发展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见书P20-21)

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③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2、认知差异表现:

①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 ②沉思型与冲动型 ③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美国)

3、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 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 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 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3、我国:

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P34-43)

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P37)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P39)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P41)

3、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P43-44)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P45-47)(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学习分类:

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51-53)

2、基本观点:※ 知识观※ 学习观 ※ 学生观

第四章 学习动机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2)学习期待与诱因:

3、种类:

①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按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

②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按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③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按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

1、提出者: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

二、需要层次理论

1、提出者: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观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 关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三、成就动机理论

1、提出者:阿特金森

分两类:力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四、成败归因理论

1、提出者:维纳(美国心理学家)(1)三维度:

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②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③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2)六因素: ①能力高低;②努力程度;③任务难易;④运气(机遇)好坏;⑤身心状态;⑥外界环境

五、自我效能理论

1、提出者:班杜拉

强化:三种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期待:结果期待、效能期待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2、种类(P72-74)①正迁移与负迁移; ②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③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④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

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3、经验类化说(贾德)

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4、关系转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

2、知识学习类型:

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②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3、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获得 → 知识保持 → 知识提取

4、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2、知识直观

(1)类型: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

3、知识概括:

(1)类型: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瞬时记忆 0.25-2秒

短时记忆 5秒-2分钟 7+2 组块 感觉记忆(直接记忆)长时记忆(工作记忆)

解决问题

长时记忆 1分钟一终生 无限度 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充分、深度加工,提取

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1、遗忘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P99)

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遗忘理论(P100-101)--遗忘原因

①痕迹衰退说(最古老 亚里士多德、桑代克): 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消退随时间推移自动发生。②干扰说(占统治地位):前摄抑制、后摄抑制 是由于在学习和加快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③同化说(奥苏伯尔):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④动机说(弗洛伊德):遗忘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压抑理论)①操作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②心智技能:能力技能、认知技能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P108-113)

一、理论

1、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加理培林 前苏联)

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安德森)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我国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P117-119)①原型定向:4注意点 ②原型操作:4注意点 ③原型内化:4注意点

第八章 学习策略

3、分类: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来源:考试大

一、认知策略

2、常用的几种方法: ①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②排除相互干扰; 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④多种感官参与; ⑤复习形式多样化; ⑥画线。

(二)精细加工策略

2、常用策略:

①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决、谐音联想 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②做笔记; ③提问; ④生成性学习;

⑤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三)组织策略

2、常用策略: ①列提纲;

②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③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

二、元认知策略

2、常用策略: ①计划策略、②监视策略、③调节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

1、学习时间管理: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学习环境的设置:注意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自我激励

4、学习工具的利用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

一、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②内化性原则、③特定性原则 ④生成性原则、⑤有效的监控、⑥个人自我效能感

二、方法:

1、指导教学模式

2、程序化训练模式

3、完形训练模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

5、合作学习模式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1、问题:

①定义: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 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 ②分类:有结构问题、无结构问题

2、问题解决:

①定义: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②问题解决的特点:目的性; 认知性; 序列性;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

2、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

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算法式、启发式)

4、检验假设--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检验、间接检验)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P141-142)

1、问题的表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个体的个性心理特性。

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P142-144)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的知识的概括 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及其特征

1、概念: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①流畅性、②变通性、③独创性

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环境;

2、智力: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

3、个性: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

①具有幽默感、②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④喜欢幻想、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⑥具有独立性

三、创造性的培养(P148-151)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态度

1、定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实质:

①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②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③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3、态度的结构

①认知成分、②情感成分、③行为成分

(二)品德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相同点:实质相同、结构一致

2、区别:

①范围不同:态度大;品德小。

②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态度有五种水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品德是价值观念性格化时的稳定态度.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P156-161)

(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1、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 瑞士)①10岁以前,他律道德 ②10岁以后,自律道德

2、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

柯尔伯格 美国 三水平六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②习俗水平: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③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②自我意识增强

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P162-165)

(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依从 →认同 →内化

(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家庭的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个体其他因素)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P165-171)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P172-179)

一、概念: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心理健康标准(六条):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①焦虑症、②抑郁症、③强迫症、④恐怖症、⑤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⑥性偏差、⑦进食障碍、⑧睡眠障碍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第二节 心理评估(P179-182)

一、定义: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资料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二、参考架构:健康模式、疾病模式

三、心理评估的意义

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四、常用方法:

1、心理测验

2、评估性会谈

技术: ①倾听、②鼓励、③询问、④反映、⑤澄清、⑥面质

3、其他方法 :观察法、自述法 三 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⑥小组辅导

2、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3、心理辅导目标

①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基本目标 ②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二、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理性情绪辅导(艾里斯提出)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P188-194)

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1、概念: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2、意义:

①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②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 ③指引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

1、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3、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P193)

1、行为目标

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四、任务分析:是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第二节 组织教学过程

基本要素: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环境

一、教学事项: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加涅)

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展现学习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二、教学方法

1、定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2、基本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

三、教学媒体

使教学遵循:经验的直接动作表征、经验的图像表征、经验的符号表征

四、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物理环境

课堂社会环境 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

一、定义: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师生相互作用设计

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一)发现教学

1、定义: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2、教学设计四原则(布鲁纳):

①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②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 ③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④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二)情境教学

含义: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三)合作学习

1、定义:指学生们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2、设计实施五特征:

①分工合作、②密切配合、③各自尽力、④社会互动、⑤团体历程

四、个别化教学:

1、基本环节:①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

②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③引入有序的和结构货摊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

④容许学生以自己速度向前学

2、经典模式

①程序教学(创始:普莱西,贡献最大:斯金纳)、②计算机辅助教学、③掌握学习(布卢姆)

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一)定义:

课堂管理: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二)功能:制约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三)影响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直接影响)

2、班级规模(重要因素)

3、班级的性质(情境因素)

4、对教师的期望 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

(一)群体: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1、正式群体:是有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指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2、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二)群体动力(勒温

最早研究)

1、群体凝聚力

2、群体规范

3、课堂气氛:考试大(www.xiexiebang.com)①概念: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综合状态

②影响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情绪状态 ③影响途径:接受、反馈、输入、输出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①吸引与排斥;②合作与竞争

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P212-216)

一、课堂纪律的性质:

1、概念: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2、类型:

①教师促成的纪律

②集体促成的纪律

③任务促成的纪律

④自我促成的纪律

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1、定义: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这课堂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

2、两部分:

①课堂情境结构:

②课堂教学结构

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

(一)问题行为的性质

(二)问题行为的类型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2、测验的计划(略)

3、自编测验的类型(客观题 主观题)

4、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①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②效度--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③区分度--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5、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

(四)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1、案卷分析

2、观察

3、情感评价

(五)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1、评分

2、合格与不合格

3、其他报告方式:个人鉴定、定期的综合评价等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

二、教师的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下载2018云南文山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考点解读-注意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云南文山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心理学考点解读-注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