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田林2018年上半年基础设施项目管理
田林县2018年上半年基础设施项目管理
建设工作总结
田林县扶贫开发办项目股
(2018年6月22日)
今年上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田林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第一机遇、第一责任、第一思考、第一考核的工作来抓紧抓实,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我县2018年上半年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8年上半年项目建设推进完成情况
(一)组织实施2017年建设项目。
1、实施2017年中央第二批财政专项资金1737.59万元。安排脱贫攻坚基础项目11个,其中通屯硬化道路10条39.7公里,溪桥1座12延米,覆盖农户1105户5406人,载6月22日止,通屯硬化道路竣工验收交付使用8条30公里,溪桥1座12延米,竣工率占计划81 %,资金拨付1300万元,拨付率75%;
2、实施2017年自治区第二批财政专项资金通屯道路建设情况,计划投入资金141万元。安排脱贫攻坚基础通屯硬化道路1条3.3公里,覆盖农户96户480人,载6月22日止,通屯硬化道路竣工验收交付使用1条3.3公里,竣工率占计划10 0%,资
金拨付110万元,拨付率78%;
3、实施2017年新增政府债券资金1867万元,安排脱贫攻坚基础项目18个,其中通屯硬化道路14条51.7公里,溪桥4座111延米,覆盖农户2129户7147人人,载6月22日止,竣工验收交付使用14条46 公里,溪桥4座111延米,竣工率占计划83 %,资金拨付1350万元,拨付率占计划72%。4、2017年自治区预留机动资金项目。安排旧州镇板坚村国道324线至坝坪硬化道路1条2.2公里,投入资金100万元。载6月22日止己竣工交付使用,拨付率占计划100%;
(二)组织开展实施2018年建设项目。
1、实施2018年第一批财政专项资金5410万元, 安排通脱贫攻坚屯硬化道路27条121.1公里, 溪桥2座111延米,载6月22日止,己完项编报、审批、外业内业设计、财评等工作,计划6月27日工程招投标开标;
2、推进开展实施2018年新增债务5233.8万元,安排2016乡镇实施脱贫攻坚基础设施项目缺口资金2678.65万元,2018年展脱贫攻坚通屯硬化道路资金2555.15万元,拟建通屯硬化道路13糸47.8公里、溪桥9座270延米,己初步完成前调查工作。
(三)组织开展实施2018年第二批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1、2018年第二批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彩票公益金类)135万元,安排通脱贫攻坚屯硬化道路条3.1公里,己初步完成前调查工作。
二、工作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实项目领导及骨干技术力量开展脱贫攻坚基础设施专项工作,由县扶贫办一名副主任主抓脱贫攻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具体负责组织协调项目区的实施工作。制定出台《田林县脱贫摘帽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田林县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田林县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方案》,制定了严格的责任落实制度,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压层落实责任,确保了项目实施阶段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项目协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摘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年内召开脱贫摘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协调会2次,督查会3次,指挥部专责小组和工作例会3次,现场推进会1次。
(三)摸清项目底数。组织各乡镇、县直单位对2018年需要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调查摸底,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进行筛选,建立全县2018年脱贫攻坚基础设施项目库。各乡镇也分别设立项目库。
(四)加强项目管理。制定出台《田林县“十三五”脱贫攻坚战政府投资50万元(含50万元)以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工作原则,严格实行项目建设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施工合同制和检查验收反馈等
制度。实行项目管理“三制”,即项目申报审批制、项目建设公示制、建设过程督办制。落实资金运作“五制”,即专户管理制、分段拨付制、验收报帐制、公开公示制、使用审计制,保证专项资金的高效使用,发挥良好的扶贫效益。
(五)加强督促检查。各联系县领导深入乡镇开展2018年脱贫摘帽基础设施督查工作。我县筛选抽调12名科级非领导干部担任扶贫工作督查专员,对各项目建设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专项督查,确保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全年共开展专项督查5次,印发督查通报3次。
(六)严把施工质量。脱贫攻坚项目实施的好坏关系到工程能否正常投入使用和发挥效益。而施工过程则是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阶段,也是监督管理的关键环节。一是严把材料进场关。所有工程使用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必须携带产品合格证书和出具相关的质检报告。二是严格施工技术标准。施工前进行认真的书面交底,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组织施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经技术部门和设计单位核定后处理。三是实行项目检测小组跟班作业制度。认真填写工作日志,要求各种施工的技术资料必须与工程形象进度同步,各种实验报告及时准确;砼浇筑工程要求做配合比实验。四是严格进行督导检查。督查组经常深入小村,逐一对每个项目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七)加强资金专项使用。按照《自治区财政报账制管理办法》、“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各负其责” 4 的资金原则,由县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明确各自任务,制定项目投资管理办法,确保中彩扶贫项目规划的顺利实施。
(八)项目宣传公告和投诉情况。为了扶贫项目理念家喻户晓,我县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具体措施有:召开县级工作会议3次、召开村级村民代表大会6次、制作宣传标语横幅10幅。目投诉电话信息20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薄弱,脱贫任务艰巨。多年来,虽然我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但由于县域面积大、经济发展底子薄等原因,贫困村基础设施依然落后。要全面实现脱贫摘帽,共需建设通屯道路、农村饮水工程、危房改造、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等6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计划1.8亿元,任务异常艰巨。
(二)贫困群众自我脱贫意识不够强。部分贫困户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对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缺乏规划,通过发展实现持续增收从而自我脱贫困难。
(三)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围绕县委提出的“六个全面完成,实现一个突破”目标任务。紧盯工作目标----到2018年底,全县实现减贫23个贫困村出列;返贫率控制在2%以内。
四、2018年下半年项目建设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是大力争取上级支持。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对我县扶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大力支持。上级财政、发改、扶贫办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我县扶贫攻坚基础设施建
设项目的审批、招标、采购、设计、施工等业务方面进行专项指导;二是整合筹措资金,向我县倾斜。围绕2018年脱贫摘帽攻坚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继续向金融机构争取更多的融资,统筹整合各级涉农资金投入到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希望上级在计划下达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切块下达到县方面向我县倾斜;三是创新财政资金投入。大力推行扶贫项目资金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和民办公助的补助方式,逐步扩大补助项目范围、提高补助资金比重,对技术要求不高的贫困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尽量采取民办公助方式给予补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调动贫困地区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第二篇:田林2017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
田林县2017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指导帮助下,我县应急管理工作认真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及县情实际,以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转变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工作成效较往年进步明显,呈现一些新亮点。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今年以来,面对年初易发突发事件的态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动员会、部署会、专题会,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工作再部署、再落实,从预案建立、机制建设、队伍建设、经费落实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措施,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增强时刻保持“警钟长鸣、稳定第一”的高压态势和危机工作意识,切实纠正和改善了部分乡(镇)和单位应急管理工作中“思想麻痹、反应迟缓、行动敷衍”等方面的软肋和薄弱环节。
(二)加强应急值守工作。今年以来,我县认真吸取往年应急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通过建立健全各乡(镇)、各单位24小时领导带值班、信息报送、值守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单位领导带班、干部值班、带班县领导巡查、县政府总值班和抽查、定期通报、年终考核”的应急值守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上级关于应急管理工作“在事发后1小时内电话报告、2小时内书面报告、来不及报告详细情况先初报,然后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理情况及时续报”等要求和制度,建立
—1—
了沟通协调机制,统一口径,同步上报,杜绝了信息瞒报、谎报、漏报和迟报的现象,进一步保障了信息报送及时准确,应急值守工作有条不紊。在年内发生的几起突发事件中,我县均能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快速、有效开展处置工作,使突发事件均能得到及时妥善处置。
(三)扎实开展应急演练活动。为切实发挥好各类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县应急办定期会同各相关部门深入各乡(镇)、基层单位和厂矿企业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各有关单位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今年以来,各乡(镇)、单位结合职能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学生防震逃生、卫生救援、消防救援、山洪地质灾害、防空疏散撤离、燃气泄漏事故、水上交通搜救等应急救援演练,演练活动实现乡(镇)和重点部门全覆盖,不断提高我县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
(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根据县领导及各乡(镇)、部门人员变动情况,我县及时调整充实了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专家组及防汛抗旱、公安消防、地质灾害、林业灾害、农业灾害、矿山安全、环境污染、特种设备、建筑施工、供水供气、卫生安全、物资运输、志愿者等14支应急救援队伍,并调整充实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应急专家队伍,进一步加强了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同时,加强指导各乡(镇)、各厂矿企业和中小学校等有关单位立足实际,整合各种应急人员,组建、扩大专业或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有关部门积极向社会公开招募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义务消防队、义务抗洪抢险队等志愿者服务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应急救援实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森 —2—
林防火专业队、消防专业队等队伍在今年我县开展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开发专项整治行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五)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我县进一步完善了应急物资储备、购买、更新、借用、调运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管理有序、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强县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工作,对民政、水利、林业、消防、粮食、农业等部门物资储备工作加大投入和强化管理,使各项应急工作物资得到有效保障。如县民政局的应急储备物资有蚊帐400床、棉被1000床、毛巾被840张、棉衣590件、裤子2300条、上衣750件、席子250张、保暖内衣890套、T恤衫880件、毛巾毯190张、童装960套、鞋子500双;消防大队现有应急救援专用车辆11辆、防护装备756件、抢险救援器材72件、灭火器18件;森林防火应急物资有扑火服、砍刀、水壶、灭火器、割草机等共3901件;储备粮食526万公斤。各乡镇、其他部门也按照要求储备相关的应急物资,应急物资能满足应急救用。二是救灾物资主管部门与物资生产商、经销商签订了相关应急物资供应协议,提高了应急物资储备能。三是制定完善物资管理制度,每年均按照市应急办要求开展一次应急救援物资普查,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在与区市连通了应急会议视频平台,为工作人员培训和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提高了应急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五是将应急管理经费列入年初本级财政预算,其中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算20万元,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预留10万元,自然灾害救灾应急专项资金153万元。
—3—
另外还在,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应急业务培训方面加大了投入,确保了我县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全县应急保障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六)强化应急培训工作。我县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列入学习计划,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学习和部署,精心组织贯彻实施,对全县科级领导干部431人次进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知识培训;11月份举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应急业务培训会,邀请市应急办领导来授课,对县政府办全体人员开展应急业务培训,有效提高了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实际,今年以八渡瑶族乡、八渡瑶族乡福达村、乐里二小、水利电业公司作为本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在全县建立一批覆盖乡(镇)、村、企业、学校以及其它不同类型基层组织的应急管理示范点。在各示范点的示范带动下,使全县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更为完善,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广大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遍提升,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七)加强监测预警工作。一是预警信息发布方面。我县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对各类突发信息及时、准确予以发布预警信息。二是加强风险隐患排查。今年来,我县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开展了相关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数据库,对较大以上隐患报市人民政府备案。三是做好风险评估。建立了风险分析制度和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商会,每季 —4—
度均召开一次会商会议,研判各类风险。四是加强风险隐患整改。风险排查做到有整改领导小组、有整改实施方案、有整改工作计划和小结,风险隐患整改率超85%以上,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避险、早处置的目标,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八)加强科普宣传工作力度。一是根据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年内举办两次领导干部、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队伍应急管理业务知识培训,有效提高了领导干部和应急队伍的业务知识水平。二是结合“防震减灾日”、“消防日”等主题宣传日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载体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救助能力。三是将应急管理宣教与干部培训相结合,在县委党校设应急宣教中心和场所;将人武部民兵训练场地指定为应急队伍训练场地,配备相关训练设备;在县电视台、县门户网站开设应急知识宣传专栏。
(九)加强与周边县的交流与合作。我县积极与周边县加强交流沟通相关应急管理工作,增进了解,加强合作,有力促进全县应急工作开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急管理重视度不够。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繁重,需要各乡(镇)、各部门共同加强管理。但部分乡(镇)、部门对应急管理工作业务还不熟悉,对应急管理台账建设、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等主动性有待提高。
(二)应急管理基础薄弱。受条件限制,我县的应急管
—5—
理基础仍较为薄弱,救援队伍建设、业务培训、应急演练等工作有待加强。
(三)应急管理资金紧缺。我县财政困难,对应急工作投入有限,一些硬件设施尚未得到建设完善。
三、2018年工作思路
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区、市人民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部署精神和要求,结合本县实际,进一步抓好应急管理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加强应急管理基层工作。继续探索、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深化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工作。全面推进应急管理进乡镇、进村(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不仅使基层应急管理机构有机构、有牌子、有档案等,切实让乡镇、村(社区)、企业、学校的应急机构发挥作用,让居民、员工、学生都了解应急工作,积极学习和掌握各类应急常识。
(二)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平台功能。根据区、市关于应急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引入公共安全应急值守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服务功能,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完善指挥调度和决策支持系统,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科技化程度。
(三)加强预防、演练和应急保障工作。一是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大力开展对各类突发事件风险隐患的排查工作。各乡镇及各部门认真开展风险隐患的调查、登记建档工作,全面掌握本地区、本行业的各类风险隐患,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为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隐患治理提供基础信息。二是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监测网络系统。各乡 —6—
镇及各部门逐步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监测网络系统,掌握事件的发展动态。增加灾害监测点,提高预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三是完善应急演练常态化机制。要通过部门单独常态演练和部门联合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工作人员和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协调配合能力,不断检验各项预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理顺应急预案之间的关系,加强各预案之间的衔接,强化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之间的协调,并对预案进行修订和更新。四是提高应急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明确应急物资储备部门的责任,督促防火、防汛等专项仓库建设和相关物资的购入。强化专业应急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响应和处置能力。
(四)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机制。一是完善应急能力评估机制。要建立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指标体系,对突发事件事前、事后开展全面评估,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动性、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和有序性。二是完善应急管理工作绩效考核机制。我县已经把乡(镇)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要继续结合应急管理自身特点和我县实际,将县直重点部门纳入绩效考评对象,扩大和规范全县应急管理工作绩效考评机制。三是完善突发事件快速处置机制,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现场指挥能力。加快建立有效的现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相关的专业应急机构和事件主管单位的现场处置作用,做到多部门分工有序合作,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相关类别专家的参谋咨询作用,制定科学的现场处置方案,提高救援工作的科学性;配备完善的专业救援装备,提高处置效率;培养
—7—
各类现场专业指挥人员,逐步替代行政领导现场研究、指挥的局面。
(五)深化应急宣传培训。充分利用电视台、户外广告视频、收集短信等载体,广泛开展应急常识的宣传,提升应急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提高公众应急自救、互救能力。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将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县、乡党校和党政会议视频平台,开展应急管理专题培训和应急管理知识大讲堂培训活动,定期对全县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
(六)开展跨省应急管理联建工作。立足田林县与云南、贵州多边接壤的实际情况,加强与接壤省周边县(区)兄弟县区开展应急管理联建工作,加强和维护双边边界社会和谐稳定。
田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2月20日
—8—
第三篇:湖南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规定
湖南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规定(试行)
湘交基建字〔2003〕166号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交通建设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是:国家和各级政府投资(包括财政拨款、金融组织贷款、有偿集资等)及其它经济组织投资建设的公路、汽车站场及水运建设工程,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渡口、道路防护、排水、交通工程、收费站(点)和附属设施、公路水路客货站房、车坪、物流中心、航道、港口、航运枢纽及附属设施等工程。
第三条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必须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行分级管理。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权限审批交通建设项目。国道主干线、国家、部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和省重点交通建设项目,省立项的路网改造项目、县乡及农村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汽车站场建设项目(一级站)及水运建设项目由厅负责审批或报部审批;其他项目由各市(州)交通局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实施工程中有关批复文件抄送相关厅属二级管理局(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省公路管理局、省公路运输管理局、省航务管理局、省湘江航运建设管理局等),并报厅核备。
第四条 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及其评审结果、招标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由相关厅属二级管理局审查后报厅审批,其中国道主干线、国家、部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报交通部核备。施工图设计、施工、监理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应在十五日内按项目管理权限将评标报告报厅或交通部核备。
第五条 开工报告由建设单位向相关厅属二级管理局或市(州)交通局提出申请,经厅审批或厅审查后报交通部审批。建设单位在提出申请《开工报告》的同时,应填写《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申请书》,到省交通质量监督站办理监督申请手续。
项目建设已按设计规模建成并具有独立使用价值后,由市、州交通局向厅提出交、竣工验收申请,厅委托相关厅属二级管理局、厅质监站等单位按交通部相关规定进行检查,在确认已具备交、竣工验收条件后,交工验收由建设项目单位组织,其交工验收报告报厅核备;竣工验收由厅组织或报请交通部组织。
第六条 建设单位应依照有关交通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规范,并认真贯彻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合理划分标段、确定合理工期、控制工程造价,通过招标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工程开工前应做好施工图设计审查、设计交底和开工报告的审批工作。项目开工报告未批准前,不得擅自开工建设。工程完工后应及时组织交、竣工验收,并做好后评价工作。未经交工验收的工程,不得投入运营。
第七条 施工中应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健全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责任制度。
第八条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施工图设计是项目控制投资、编制施工招标文件、组织施工、质量控制和交、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为加强施工图设计管理,招标人与勘察设计的中标单位签定勘察设计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工程名称、技术标准、建设规模、线路走向及主要控制点、路面结构类型及主要构造物类型等,同时应明确设计周期与设计质量要求。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厅属二级管理局应根据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和基本建设程序对勘察设计合同的实施情况加强监督管理。
第九条 勘察设计单位必须依照初步设计批复文件,按合同要求,精心设计施工图,保证设计质量。要按照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和《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水运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和《水运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及省交通厅有关规定,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图预算应严格控制在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内。建设单位将勘察设计文件按基本建设程序报批
第十条 经批准的施工图文件是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和工程决算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擅自修改和变更。
第十一条 在项目建设中如存在不可预见的自然因素、工程外部环境的变化及设计等原因,确需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变更的,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技术标准;
2)有利于深化设计,确保工程质量;
3)有利于节省工程投资,控制工程建设规模; 4)有利于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十二条 工程变更等级分为一般变更、重要变更和重大变更。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变更投资在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为一般变更;单项工程变更投资在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含500万元)为重要变更;单项工程变更投资在500万元以上,为重大变更。
其他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站场建设项目及物流中心:单项工程变更投资在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为一般变更;单项工程变更投资在1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含200万元)为重要变更;单项工程变更投资在200万元以上,为重大变更。
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或交通部立项的项目,单项工程变更投资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为一般变更;单项工程变更投资在3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含200万元)为重要变更;单项工程变更投资在200万元以上,为重大变更。其它项目,单项工程变更投资在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为一般变更;单项工程变更投资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含100万元)为重要变更;单项工程变更投资在100万元以上,为重大变更。凡涉及施工图设计主要内容的变更都属重大变更。如线路的主要技术指标、走向、交通工程、工期、大中桥桥型、桥位、桥长(宽)、孔径、基础类型及路基路面结构、类型、宽度(厚度)和站场、航道、港口、航运枢纽的主体工程的变更等。
第十三条 工程变更审批程序及权限
工程变更由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提出,事先应进行周密调查和方案比较,同时备有工程变更资料,并详细申述变更理由。交通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由市(州)交通局审批的,其工程设计变更仍由市(州)交通局审批;其他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变更审批程序如下:
(一)一般变更审批程序
工程变更提出后,经监理、设计单位审查报建设单位审批后方可实施。建设单位按《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水运工程施工监理规范》中《工程变更一览表》(站场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填报其变更内容,分月份报送相关厅属二级管理局和市(州)交通局备案。
(二)重要变更审批程序
工程变更提出后,原设计单位会同监理单位进行周密调查和方案比较后,出具设计变更资料。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经项目建设公司审查,省高速公路建设总公司审批后实施;其他公路建设项目经建设单位审查,市(州)交通局审核后,由建设单位报省公路管理局审批实施;站场建设项目和水运建设项目经建设单位审查,市(州)交通局审核后,由建设单位报相关厅属二级管理局审批实施。
(三)重大变更审批程序
工程变更提出后,建设单位会同监理、施工单位与设计代表进行周密调查研究和方案比较后,原勘察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文件,国道主干线、国家、部重点交通建设项目由项目建设公司提出变更申请,相关厅属二级管理局初审后,经厅审查批准。凡涉及线路的主要技术指标、走向、交通工程、工期、大中桥桥型、桥位、桥长(宽)、孔径、基础类型及路基路面结构、类型、宽度(厚度)和站场、航道、港口、航运枢纽的主体工程的主要内容的重大变更,由项目建设公司提出变更申请,相关厅属二级管理局初审后,经厅审查后报交通部批准;其他公路工程建设、站场建设项目和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向市(州)交通局提出变更申请,市(州)交通局审核后专题报厅。厅委托相关厅属二级管理局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专家及勘察设计进行技术评审,经厅批准后实施。第十四条 交通建设项目应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对项目资金进行动态管理,不允许突破工程概算。确需超过工程概算的,超过后的所有工程变更均应经市(州)交通局和相关厅属二级管理局审核后,报厅审批。
第十五条 凡违反工程变更审批程序的设计变更不予承认。由此造成的概算突破、工期延误和工程质量事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第十六条 工程变更费使用顺序:先使用批准概算建安工程费与签订施工合同总额之间的差价,然后再使用预留费。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一定要切实加强建设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符合规定,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挪用、截留和转移项目建设资金。
第十八条 省承诺贷款资金由相关厅属二级管理局和市(州)交通局负责承贷,按照建设项目分级管理原则和厅下达的计划要求,建设项目的地方自筹资金均由市(州)自行负责筹措,厅和相关厅属二级管理局不提供担保。第十九条 在交通工程建设期限内,凡需动用预留费用时,属于交通部门投资的项目,需经建设单位提出,报相关部门审批。国道主干线、国家、部重点交通建设项目由相关厅属二级管理局或市(州)交通局向厅申请,经审核后报交通部审批;省重点建设项目、省立项的路网改造项目、县乡及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汽车站场建设项目(一级站)和物流中心、省交通厅立项的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由相关厅属二级管理局或市(州)交通局向厅申请审批;其他项目由各市(州)交通局负责组织审批后,抄送各相关厅属二级管理局,报厅核备。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第二十条 交通部、厅、相关厅属二级管理局拨款与地方自筹资金使用原则:先期使用地方自筹资金,按定额包干完成征地拆迁,然后部省投资与地方自筹资金按工程进度同比例拨付。
第二十一条 工程建设期间相关厅属二级管理局、市(州)交通局必须按有关规定定期报送建设项目的进度报表。厅定期或不定期对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需追究行政责任的,由有管辖权的行政管理机关依照相关法规和规章进行处理,处理结果报厅备案。第二十三条 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贷款方、资金提供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但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省交通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3年4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基础设施管理规定
基础设施管理规定
一、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综合配套服务水平,根据省人民政府和国家计委、财政部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二、本《办法》所称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和零星建设形式进行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民用建筑工程按新建或扩大的建筑面积缴纳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
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用于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供气、供热等设施工程建设和城市规划道路的改造、铺装等工程的配套建设。
四、按国家规定取消现行各级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水、电、气、热、道路上加收的以及其他各种名目的专项配套费、增容费等,将其统一规并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五、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费标准由省物价局会同财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和城市公用事业价格改革、调整情况,分不同档次制定。
收费标准控制在下列标准以内:
(一)兰州市(不含市辖县)每平方米___元;
(二)其他地级市(不含市辖县)每平方米___元;
(三)县级市每平方米___元;
(四)其他县每平方米___元。
具体收费标准和用于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道路建设等的比例按下列程序报批:
(一)地级市及州、行署所在地的市(县)由物价、财政部门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上述收费标准内提出意见并经市、州人民政府和行署同意,报省物价、财政部门审批;
(二)县及县级市由物价、财政部门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上述收费标准内提出意见经县、市人民政府同意,并报地(州、市)物价、财政部门审批,报省物价、财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个别地方要高于上述标准的,地级市由同级物价、财政部门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报省物价、财政部门审批;
县及县级市由当地政府提出意见,报上一级物价、财政部门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物价、财政部门审批。六、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应按规定缴清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未缴清的建设项目,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提供供水、供气、供热等设施。
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收取,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执收单位收费前应向同级物价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凭证收费,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票据。
八、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属预算外资金,实行财政专户、收支两条线管理。
按城市人民政府的计划安排,分项目使用,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年终结余全额结转下,继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九、下列建设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一)敬老院、孤儿院、社会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
(二)医院门诊、住院用房,大、中、小学教学用房;
(三)为残疾人就业兴办的建设项目及生活服务设施;
(四)纳入计划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六)远离城市建成区且生产生活配套设施自成系统的建设项目。
享受免征配套费的项目,由建设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持有关证明文件,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按配套费收费标准审批权限报物价、财政部门核准。
十、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费执行情况和收支使用情况定期向同级物价、财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各级物价、财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十一、违反本办法,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的,按《价格法》、____《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___第___号)和《甘肃省价格管理条例》的规定查处。
十二、本办法由首物价局会同省财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十三、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格式
一、总论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新建项目指筹建单位情况,技术改造项目指原企业情况)
3、拟建地点:
4、建设规模:
5、建设年限:
6、概算投资:
7、效益分析:
二、市场预测
1、供应现状。(本系统现有设施规模、能力及问题)
2、供应预测。(本系统在建的和规划建设的设施规模、能力)
3、需求预测。(根据当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系统设施需求情况,预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系统设施需求量分析。)
三、建设规模
(一)建设规模与方案比选
(二)推荐建设规模及理由
四、项目选址
(一)场址现状(地点与地理位置、土地可能性类别及占地面积等)
(二)场址建设条件(地质、气候、交通、公用设施、政策、资源、法律法规征地拆迁工作、施工等)
五、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1、技术方案选择
2、主要工艺流程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二)主要设备方案
(三)工程方案
1、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结构方案(附总平面图、规划图)
2、建筑安装工程量及“三材”用量估算
3、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建设投资估算(先总述总投资,后分述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安装费等)
2、流动资金估算
3、投资估算表(总资金估算表、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二)资金筹措
1、自筹资金
2、其它来源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2、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表和分项成本估算表)
3、财务分析
(二)社会效益
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度;各级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
3、社会风险分析
4、社会评价结论
八、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