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计划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两个班数学教学工作,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如何学习数学,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和猜测的探索能力,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感性知识。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4.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第二章 有理数 1.通过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做到形数结合。3.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和运输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体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优越性,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初步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对所给的数,能根据所要求的精确度(或有效数字的个数)取近似值。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书写的注意事项。2.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初步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思维方法和食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3.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系数与项数、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幂或降幂排列。
4.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的合并同类项。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准确的去括号和添括号。能熟练的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5.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的运用数的运算,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过程。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理解对顶角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2.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4.掌握基本事实:(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5.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学会识别。6.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7.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8.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9.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三、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1.1与数学交朋友 3课时 1.2让我们来做数学 3课时 小结与复习1课时 2.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2.2数轴 2课时 2.3相反数 1课时 2.4绝对值 1课时 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课时 2.6有理数的加法 2课时 2.7有理数的减法 1课时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 2.9有理数的乘法 3课时 2.10有理数的除法 1课时 2.11有理数的乘方 1课时 2.12科学记数法 1课时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课时 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课时
2.15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便运算 1课时 小结与复习2课时 3.1列代数式 3课时 3.2代数式的值 1课时 3.3整式 3课时 3.4整式的加减 5课时 小结与复习2课时
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课时 4.2画立体图形 2课时
4.3立体图形与表面展开图 2课时 4.4平面图形 1课时
4.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 2课时 4.6角 3课时 4.7相交线 2课时 4.8平行线 3课时 小结与复习1课时 5.1相交线 3课时 5.2平行线 3课时 小结与复习2课时 小结与复习1课时
四、奋斗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有理数”这个重点内容;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的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第二篇: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兴东中学74、75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单卫华2013/2/27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进行解释与应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
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班情分析
74班本学期共78人,其中男29人,女生49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
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
高。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习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
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
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
发和进一步的发展。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
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
算,扩展思路。
三、教学内容、重点、难点。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
用。
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
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
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轴对称图形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感知确认最为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
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
变换的思想。
本章重点:轴对称中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
本章难点:数学说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了解解方程(组)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②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几种特殊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特征,并能加以简单的识别,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外角和,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索、归纳多边形的内角和秘外角和公式。③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线段、角和圆等图形的轴对称性,了解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会画轴对称图形并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其识别方法。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多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经历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消元的思想,以及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②体验探索、归纳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和画轴对称图形,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和探究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中通过体验成功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第三篇: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华东师 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羊凤小学刘周贤
一、指导思想
为了顺利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
程标准》的改革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进行解释与应用,使学
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
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班情分析
本班本学期共46人,其中男23人(食学生16人,通学生7人),女生23人(食学生
15人,通学生8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
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
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
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
关数学书籍的习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
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
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
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
手实践。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三、教学内容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
用。
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
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
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轴对称图形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感知确认最为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
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
变换的思想。
本章重点:轴对称中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
本章难点:数学说理。
第十一章:机会的均等和不等。简要地介绍了统计数据分析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抽样调查方法。
本章重点:使学生学会统计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合理使用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这三
个有代表性的数值,较为正确地描述所得到的众多数据。
本章难点: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随机事件存在的内在规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了解解方程(组)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②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几种特殊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特征,并能加以简单的识别,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外角和,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索、归纳多边形的内角和秘外角和公式。③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线段、角和圆等图形的轴对称性,了解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会画轴对称图形并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其识别方法。④让学生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是十分重要的,会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了解它们各自适用范围,体验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是否发生是不可预言的,但在大数次反复实验后是有规律的。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多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经历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消元的思想,以及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②体验探索、归纳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和画轴对称图形,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③通过实践体验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并学习用分析或实验的方法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和探究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中通过体验成功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
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六、课时安排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1课时
6.2解一元一次方程6课时
方程式的简单变形2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
6.3实践与探索3课时
7.1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7.3实践与探索
8.1认识不等式
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简单变形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9.1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9.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9.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
10.1生活中的轴对称
10.2轴对称的认识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画图形的对称轴
画轴对称图形
设计轴对称图案
10.3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认识与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11.1可能还是确定
11.2机会的均等与不等
11.3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1课时 6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3课时2课时1课时1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4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3课时2课时1课时2课时2课时3课时
第四篇: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李建敏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如何学习数学,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注意观察、实验和猜测的探索能力,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感性知识。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4.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第二章 有理数
1.通过学生实际的生活体验,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做到形数结合。
3.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和运输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体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的优越性,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初步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对所给的数,能根据所要求的精确度(或有效数字的个数)取近似值。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2.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初步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思维方法和食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3.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单项式系数与项数、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幂或降幂排列。
4.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的合并同类项。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准确的去括号和添括号。能熟练的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5.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的运用数的运算,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过程。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
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 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2.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3.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理解频数、频率、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必然发生的概念。借助频率,正确区分“不太可能”、“很有可能”、“必然发生”在数学中与日常语言中的不同用法。借助频数或频率的大小,初步体会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内容 课时
1.1与数学交朋友 3课时 1.2让我们来做数学 3课时 小结与复习1课时
2.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2.2数轴 2课时 2.3相反数 1课时
2.4绝对值 1课时 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课时 2.6有理数的加法 2课时 2.7有理数的减法 1课时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 2.9有理数的乘法 3课时
2.10有理数的除法 1课时 2.11有理数的乘方 1课时2.12科学记数法 1课时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课时 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课时
2.15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便运算 1课时小结与复习2课时 3.1列代数式 3课时 3.2代数式的值 1课时 3.3整式 3课时 3.4整式的加减 5课时 小结与复习2课时
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课时 4.2画立体图形 2课时 4.3立体图形与表面展开图 2课时
4.4平面图形 1课时 4.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 2课时 4.6角 3课时 4.7相交线 2课时
4.8平行线 3课时 小结与复习1课时 5.1数据的收集 3课时 5.2数据的表示 2课时
5.3可能还是确定 2课时 小结与复习1课时
四、奋斗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有理数”这个重点内容;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的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第五篇: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华东师 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顺利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进行解释与应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班情分析
本学期带七年级两个班,共100人,其中男51人,女生49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很少有学生具有课外阅读相关数学书籍的习惯,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 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
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
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轴对称图形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让学生感知确认最为简单的变换——轴对称中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给学生一定的理性训练与图形变换的思想。
本章重点:轴对称中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关系,同时辅以数学说理
本章难点:数学说理。
第十一章:机会的均等和不等。简要地介绍了统计数据分析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的
数学方法——抽样调查方法。
本章重点:使学生学会统计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合理使用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这三个有代表性的数值,较为正确地描述所得到的众多数据。
本章难点: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随机事件存在的内在规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了解解方程(组)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②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及其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中线、高线和角平分线,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几种特殊三角形与多边形的特征,并能加以简单的识别,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外角和,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探索、归纳多边形的内角和秘外角和公式。③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探索线段、角和圆等图形的轴对称性,了解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会画轴对称图形并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其识别方法。④让学生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是十分重要的,会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了解它们各自适用范围,体验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是否发生是不可预言的,但在大数次反复实验后是有规律的。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体会并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有关多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经历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从而初步体会消元的思想,以及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②体验探索、归纳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体验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和画轴对称图形,探究轴对称的性质,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③通过实践体验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并学习用分析或实验的方法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和探究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识;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图案,体验数学美,提高审美情趣;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中通过体验成功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六、课时安排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1课时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
6课时
方程式的简单变形
2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
4课时 6.3
实践与探索
3课时 7.1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1课时 7.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7.3
实践与探索
8.1
认识不等式
8.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的简单变形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8.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9.1
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9.2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9.3
用正多边形拼地板
10.1 生活中的轴对称
10.2 轴对称的认识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画图形的对称轴
画轴对称图形
设计轴对称图案
10.3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认识与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11.1 可能还是确定
11.2 机会的均等与不等
11.3 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
6课时 2课时 1课时 5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4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3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