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试题(附答案)
2018年闵行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 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诗经·________·采薇》)(3)王驾《雨晴》中有“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两句。将蜂蝶拟人化,富有情趣;周邦彦《苏幕遮》中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1)小强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有些低沉,你作为好朋友想送他一句话。下面最合适的一句是()
A.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B.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上比赛的计分板上。C.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时,就变成一座桥。
D.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关于思维形式和规则的科学理念。它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它具有无限的科学理论和魅力。
①揭示事物世界的本质 ②形成概念、判断、推理
③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演绎、归纳等方法 ④反映实践现实
⑤依据人类在认识过程中的客观实践的事实
A.①⑤③④② B.④①⑤②③ C.⑤③②④① D.③⑤②①④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网络文艺处在“雅化”关键期
董阳
①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53亿,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铺天盖地。据清华大学课题组发布的《2016中国IP产业报告》,中国IP影响力排名前100位,网络小说就占了61部。这意味着,无论你读不读网络小说,将来你看的电影、电视剧,听的歌曲,玩的游戏,很可能都跟网络小说有关。可以说,我们正处在“网络文学+”——一个由网络文艺“接管”大众文化的时代。..②这不是危言耸听,从文化发展史角度看也并不奇怪。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网络文学其实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通俗文学。今天被我们奉为经典的元杂剧、明清小说,都是通俗文学,都是在底层文人大量的民间创作基础上,于勾栏瓦舍的频繁演出中涌现出来的大众文艺精品。远的不说,金庸武侠本来就是在报纸上连载的通俗小说,它继承了晚清民国以来通俗文学传统,最终融入主流文化,而我们看到的许多武侠小说衍生的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网络游戏、漫画,其核心的创意正是通俗小说本身。今天我们将《西厢记》、四大名著奉为经典,把金庸小说放在很高的位置,将来某部网络小说被奉为新名著,某部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被奉为新经典,完全是有可能的。
③有人说,网络小说怪力乱神、子虚乌有,怎么能够担当这样的重任?在我看来,网络小说在发展初期,有过放任自流的阶段,确实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有的还很严重。但“风物长宜放眼量”,今天正是包括网络小说在内的网络文艺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转换的关键阶段。对此,我们既要有信心、有心胸,也要对问题和难度有足够的清醒意识。
④目前,“网络文学”在数量上已经“+”得够多了,“IP”主要是指网络小说的授权改编和衍生。中国网络文学体量实在是太庞大了,中国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量投入网络文学中,其规模在全世界首屈一指。而且随着网络视听和传统影视市场不断扩容,各路资本纷纷介入,大量收购IP,网络小说身价水涨船高,据说有的网络小说IP估值几个亿。之后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现象,海量网络小说改编项目上马,大有“狂轰滥炸”之势。
⑥我们还要认识到,相比于网络小说,影视和游戏作品影响更为广泛,网络小说改编过程中,要在价值观表达上具有清醒意识。一部网络小说动辄上千万字,更新速度极快,文字水平参差不齐,价值表达未经深思,此类问题普遍存在,即便所谓“大神级”作品也不能免俗。影视改编不能停留在照搬的层次,而应当在文化品质和价值内涵上做出有效提升。
⑦网络小说读者主要是青少年群体,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并不具有成熟判断力,而且由于这个群体相对封闭,小说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往往不容易察觉和公开。一旦推送到大银幕和小荧屏上,其价值观冲突就格外激烈,比如某些“宫斗”作品所宣扬的“丛林法则”,某部“穿越”作品出现的“乱伦”问题,等等,都曾引起社会舆论激烈争议。要强调的是,这种争议并不意味着社会不宽容,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网络小说在“+”的过程中,不但需要艺术表达形式的优化与提升,同时也需要改编者在思想表达上应当具有底线意识,给人以积极健康的思想影响。
⑧大众文艺的兴盛是文艺高峰形成的广大基础,对大众文艺进行吸纳和提炼,正是文艺高峰形成的必由之路。我们不仅要从产业的角度去看它的体量之“庞大”,更要从文化的角度看它的影响之深刻。事物发展往往“起于青萍之末”,这个事实越早看到,我们就越有文化自觉,就越能顺势而为,引导创作,从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筑就新时代文艺高峰。(选自2017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3.解释第①段中“接管”的含义。(2分)
4.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2分)
5.第④段中作者提出“‘网络文学’在数量上已经“+”得够多了”的观点,并用“IP”的例子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4分)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6.下列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作者否定了“网络小说怪力乱神、子虚乌有”的创作状况。B.文中的“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我们看到网络小说的发展未来。C.作者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否定了那种“得IP者得天下”的观点。D.结尾的“起于青萍之末”就是要我们看到网络文艺发展的未来。
7.本文标题是“网络文艺处在‘雅化’关键期”,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雅化”的建议。(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轻盈的浮动的 朱以撒
①站在自家的院子里就可以看到徐缓的山坡上一大片的芦苇正在迎着来风。一个人对于居住的选择,有时是游移在具体的房屋之外的,面积、质量、形制这些可以测量的部分被忽略了,而感觉、视觉站出来说话。我看上这套山居,正是因为在一个蜻蜓乱飞的黄昏,我与满山坡的芦苇相遇。它们在夕阳下闪动着银子般的光泽,使人下定决心不再犹豫。..②芦花是柔软之物,一阵风起,芦花悠悠,有的就飘进了院子,落在案上或者我的肩上。宋人黄庭坚曾说兰花之香是国香,生于深山里,不为人知却照样芳香。看来天下万千植物都是如此,顺天适性,和人是毫无关系的。它们与人不同的就在于自然而然,何所来何所去,尽随风来雨往。一朵芦花落在我的袖子上,不是因为它的重量,而是它的柔软被我感受到——柔软往往是使人感到温暖的一种形态,毛茸茸的、蓬松的,使人放心。那些敛约的神情,优雅的姿势,朴素的色调,都在人们乐意接受之列,只是后来坚硬越发突兀,放纵恣肆,攘袖瞠目,也就离柔软渐渐远去。一个人老迈时,坚硬的牙齿全脱落了,又以坚硬的假牙来替代,而一条柔软的舌头却完好如新——道理是可以讲得通的,可是在现实中,大多数人还是争当牙齿,以坚硬面对世界。
③自然之力也难以摧折一丛芦苇——这是台风过后的景象,纤细之秆的韧性显露出来,在随势俯仰中成为一道委婉的弧线。芦苇就是野草一般的植物,与荆榛莽葛一样,由于过于野而有贱气,人们会在院子里种一片竹子以示高洁,却不会种一丛芦苇。由于不为人栽种,它的野性形成的内部力量越发有劲道,只是向来重外表的人浑然无知。
④让芦苇入画的人当然有。这也预示着这个人要有与之相契合的心性,有野的一面,也有细如牛毛的一面。以工笔来再现一丛芦苇,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或者更长——人们往往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劳作的难易,不仅是手上功夫,更是内心的契合,能否把这种植物,从秆的坚韧圆劲到花的迷蒙、缥缈、清虚都表现出来。如果不行,说明与这种植物内在缺乏一条相通的路径。那么就不要坚持了,可以改为画竹,竹的硬朗实在比芦苇的虚无柔和更易于把握,而细微正是这个时代的人最难触及的。细而不弱,功力见矣。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那么,就慢慢来吧,毫厘不爽,纤缕必见,最后连画家也成了一秆芦苇。唐子西说:“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为何会有度日如年之感?只缘于置身于植物之间,与植物居。植物的生长是看不到的,只能积多了时日才见出不同。那么,一个人终日可见芦苇,他也会多一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些徐徐的闲雅,慢慢地做一件事,把它做好。慢的可靠性可以从慢生长态的植物中体现出来,由于内在储存了大量的时日,质地厚实强大,它们成了植物中的精品。
⑤夕阳敛约光线时,芦苇丛中都是声响,归巢的鸟掠过,又停留其间,聒噪聒噪,反而显得芦苇的静谧安详。杨树皮白光洁,一阵风来就哗哗作响悲怆不已,这种与宗教有所关联的植物使人听其声而不安。芭蕉偌大的叶片发出的啪啪巨响,似乎要掀动屋瓦,在空旷里生出寒意来。没有人会听到芦苇的声响,这是一种不出声响的植物。是这个世界太嘈杂了,淹没了它的私语。这也使芦苇的气息素来都往下走,温和、素淡、清凉,还有些许薄薄的寂寥。永远是那般的细腻修长,像极了旧日里清瘦的文人,轻轻地来,轻轻地往,静静地翻书,静静地行文,少与人交接而乐于自处。
⑥像水边的人终日可以看到流水,像山里的人终日可以开门见山,时日久了也就成了山水的一个部分。
⑦坐对青山,日子悄然而缓慢,如同满山草木天生天养。如果一个人住在三环边上,可以看到千百汽车蟑螂般地穿梭,声浪向上翻卷,进入房内,心紧了起来,动作紧了起来。谁有当年陶渊明的淡定,心远地自偏呢,把繁华的喧嚣视同安宁的桃源。每一种感受都是很个人的,我相信人都有从坚硬过渡到柔软的一个过程,它是一个朴素的回归,它可以是一家人围在一起的一次晚餐,可以是一次安然无忧的入睡,可以是一次负暄时的陶陶然的心情。一个人在注视芦花的轻柔时,他对于寻常日子的寻常要求,也倾向于如此。
(选自2017年6月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8.分析第①段加点词“相遇”的表达效果。(3分)
9.解释第④段画线句的含义。(4分)
10.第⑤段中描摹了哪些声响?其用意是什么?(4分)
11.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本文标题“轻盈的浮动的”的理解。(5分)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周邦彦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浓翠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水亭小,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屏里吴山梦自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到。惊觉,依然身在江表。
【注】①翠葆:原指饰有翠鸟羽毛的车盖。江表:这里指江宁(今南京)、溧水一带。12.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_____________。(1分)1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新篁”句写翠绿的新竹在车盖上招摇。B.“夏果”句写果子落地发出清脆的响声。C.下片中的“困卧”对应了题中的“避暑”。D.“惊觉”是因梦中所见与画屏中的一样。
14.这首词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色,结合作品,试对其进行赏析。(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7分)
①邝埜,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②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①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众谓将起大狱,埜执一二市.豪归。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③十年进尚书。旧例诸卫自百户以下当代者,必就试京师,道远无资者,终身不得代。埜请就令各都司试之,人以为便。瓦剌也先势盛,埜请为备,又与廷臣议上方略,请增大同兵,择智谋大臣巡视西北边务。寻又请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时不能用。
④也先入寇,王振主亲征,不与外廷议可否。诏下,埜上疏言:“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听。既扈驾出关,力请回銮。振怒,令与户部尚书王佐皆随大营。埜堕马几殆,或劝留怀来城就医。埜曰:“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又诣行在申请。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为社稷生灵言,何惧?”振叱左右扶出。埜与佐对泣帐中。明日,师覆,埜死,年六十五。
⑤埜为人勤廉端谨,性至孝。父子辅为句容教官,教埜甚严。埜在陕久,思一见父,乃谋聘父为乡试考官。父怒曰:“子居宪司,而父为考官,何以防闲?”驰书责之。埜又尝寄父褐,复贻书责曰:“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封还之。埜奉书跪诵,泣受教。景泰初,赠埜少保,官其子仪为主事。成化初,谥忠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钞法:中国古代关于纸币发行、流通、兑换的法令。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埜执一二市豪归()(2)车驾次宣府()..16.为下列的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A.阻止 B.恐惧 C.败坏 D.诽谤(2)以无忝任使().A.辱没 B.荣幸 C.增加 D.腼腆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17.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B.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C.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D.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18.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观代汉语。(6分)
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19.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导致“师覆,埜死”的原因。(3分)
20.简析⑤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
①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①②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②之浏如。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③溶漾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④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④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⑤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①度:勘测规划。②浏如:水清澈的样子。③纡余:曲折萦绕。④间厕:交错。21.第①段方框中应填入的词语是()(1分)
A.哉
B.耶
C.也
D.乎 22.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3分)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23.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您因当地支持得太守位,难道不想顺着当地的风俗来实现教化? B.您因当地支持得太守位,难道不会因为当地的风俗来成就教化? C.您就着地势开辟出美景,难道不想顺着当地的风俗来实现教化? D.您就着地势开辟出美景,难道不会因为当地的风俗来成就教化? 2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城郊营造穹谷、嵁岩、渊池,这不是靠人力所能完成的。B.不费民力而能欣赏山水盛景,过去的难事却在永州却有了。C.韦公来到永州有一个多月,在施政上没有值得称道的作为。D.宾客们在欣赏了韦公的文章后,了解了韦公的志向和抱负。25.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三 写作(7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偶像,指人们心目中仰慕的对象,我们有时需要崇拜它,有时需要打破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语文试卷答案
一、积累应用
1.(1)(1分)无边落木萧萧下(2)(2分)雨雪霏霏 小雅
(3)(2分)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或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2.(1)D(2)C
二、阅读
(一)(16分)
3.(2分)网络文艺替代大众文化。(“主导、引领”亦可;“网络文艺变成主流”1分)4.(2分)历史上有很多通俗文学成为今日的经典而今日的网络文学也完全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新经典。(网络文学的发展符合文化发展史的规律,亦可2分。概括必须一句话,两句话给1分)
5.(4分)作者是从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量投入网络文学,规模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各路资本纷纷高价收购IP,海量网络小说改编项目上马这几个方面来论证观点的。(作者从……方面来论证观点(1分)、三个方面一点1分)6.(3分)B 7.(5分)作者提出了以下建议:改编时要在价值观表达上具有清醒的认识;在文化品质和艺术内涵上做出有效提升;注意对青少年群体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关注艺术表达形式的优化与提升;在思想表达上有底线意识,给人以积极健康的思想影响。(一点1分)
(二)(16分)
8.(3分)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出芦苇(1分),点出“我”因芦苇而看上这套山居(含蓄地点出我买下这房子的原因)(1分),暗示“我”与芦苇的心性相契合。(1分)9.(4分)画家长时间画芦苇,慢慢地喜欢上了芦苇,细心的描摹中,内心与芦苇想契合,具有了芦苇的心性,也具有了野性和细微的品性。(喜爱1分,慢的状态1分,描摹过程1分,芦苇的心性1分)
10.(4分)本段还描摹了多种声响:有归鸟的聒噪声,有杨树的“哗哗”声,有芭蕉“啪啪”巨响(1分);作者通过鸟鸣的嘈杂、杨树的让人不安、芭蕉的令人心生寒意,作者以动衬静(以声衬静)(1分),反衬出听不见的芦苇之声(1分)的静谧、温和、素淡和清凉,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表达作者乐于自处的生活态度。(1分)
11.(5分)作者以“轻盈的浮动的”为题,具有两层含义:“轻盈的”是实指芦苇纤细劲圆的秆和迷蒙、缥缈、清虚的花(1分); “浮动的”是虚指芦苇敛约、优雅、朴素的品质(1分);作者想通过这个题目,表达自己从芦苇身上感悟到的生活道理(1分),即:以柔软的态度面对世界,那些自然野性的更具内在的力量。进而抒发了自己对闲雅、朴素、安宁、寻常生活的向往。(2分)
(三)(8分)12.(1分)清真居士 13.(2分)C 14.(5分)作者描写了幽美、闲静的夏季景色。首先,作者选取了一些最具夏季特点的典型景物来写,如新篁、骤雨、蛙声、夏果等;第二,作者运用了带有色彩的词来表现夏季草木繁茂、新篁鲜绿、树叶浓翠的画面,如翠葆、金丸、浓翠等。第三,作者将视觉描写与听觉描写相结合,既写岸草浓翠,又写蛙声喧闹,有声有色。第四,动静结合,既有动词摇动、落、飞、破等描写的动态的静,又有浓翠迷岸草、帘花檐影颠倒等静态的景。第五,作者写景由远及近,很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南美景图。(本词涉及角度较多,只要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具体赋分如下:两个角度各1分,结合词作具体分析各1分,作者情感1分,作者情感应具体分析,上阕主要表达作者对夏日美景的喜爱、生活的闲静,下阕暗含思乡之情)
(四)(17分)
15.(2分)(1)捕捉
逮捕(2)停留、驻扎 16.(2分)(1)C
(2)A 17.(2分)D 18.(6分)倭寇进犯辽东,有一百多个戍守海防的人失职,(按照法律)都应该被处死。(皇帝)命令邝埜追究查办,邝埜(向皇帝)详细陈说可以同情之处,皇帝为此宽恕了这些人。(每句1分,一句中错一个扣1分)
19.(3分)邝埜请求增兵加强边防,又请求免除驻守京城的士兵的劳役,使之休整,朝廷未采纳;宦官王振专权,皇帝亲征且不与朝臣商议;邝埜坠马伤重没有得到医治;邝埜让部队快速入关,严兵断后的建议没有被采纳。(邝埜坠马没有得到医治必须答出,给1分;其余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的三点答出两点即可)
20.(2分)第⑤段是对邝埜的补写,(1分)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交代了他父亲的严格要求对他性格形成的影响。(1分)
(五)(13分)21.(1分)C 22.(3分)示例一: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列”“跪”“立”“仆”“怒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山石的不同形状,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画线句的动词运用巧妙,作者通过“列”“跪”“立”“仆”“怒”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山石的不同姿态,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示例三:作者运用短句、整句的句式,形成了节奏紧凑、短促有力、音韵优美的语言表达效果,抒发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赞美之情。23.(2分)C 24.(3分)B 25.(4分)本文通过对韦使君修建新堂过程和前后变化的记叙,赞颂了韦公教化百姓、除恶扬善、反贪立廉、关怀民生的抱负与追求,希望继任者能从韦公身上懂得治民的道理并以之为楷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追求清明政治的理想。
三、写作
26.(2分)作文(略)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第二篇:2018年上海虹口区高三一模试题(附答案)
2018年虹口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2)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____________》)(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想象表达憧憬,抒发思念之情,曲折深婉,余味无穷。杜甫《月夜》中运用了同样手法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便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假象迷惑。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长江之所以波澜壮阔是因为不拒绝细流,学习也是如此,广泛汲取知识才能丰富自己。
C.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受许多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坚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D.爷爷生日寿宴上,小明激情洋溢地说:“ ‘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爷爷生日快乐!”(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盛唐的书法,不再只是坚持“楷”的端正,不再只是坚持“楷”的法度,_________。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领略唐代书法“尚意”美学的最好作品。
A.书写者也开始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 B.也开始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追求书写者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 C.书写者也开始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 D.开始追求书写者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
二、阅读70分(―)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
○1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 ○2为了让我们的话题变得轻松,先来个“说文解字”吧!要说文,先得解字:“节日”1
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竹节的节是本义,节日的节,则已经是引伸。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原来,我们祖先是用竹子来比喻我们的过日子,平常的日子就像竹筒,滑溜溜的,一晃就过去了,节日就是竹节部分,我们不愿让所有日子都这么“滑”掉,我们要抓住一些特殊的日子好好过,精心过,不一样地过。
○3那么,哪些日子被我们的祖先派定作为我们日常生活这根“竹子”上的“节”呢? ○4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东西方很不一样,西方的节日每每总是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似乎西方的节日是人和人商量定的,中国的节日却是。
○5中国的岁时节日,源头大致有三:其一是按季节气候排定,即二十四节气,比如清明、冬至;二是以月之朔望为节,故某月的初一、十五为节日者颇多,尤其是满月的元宵节和中秋节,为人们所喜爱和重视;三是月和日奇数复叠者,这就是:正月初一新年、三月初三上巳、五月初五端午、七月初七七夕、九月初九重阳。这些是“大节”,另外还有一些“小节”,比如“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十二“百花节”,六月六“晒衣节”,可过可不过,所以叫“不拘小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后来成为佛教节日,另当别论。
○6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节日均衡分布四季,行事充分体现中国人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情的呼唤。中国人顺应自然,但又不被动依赖,又能有所作为,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能动地适应”。我们按照自然节律生活、劳动、恋爱、生育,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传统节日的设臵顾及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时间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
○7这里所谓的“天”泛指大自然。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是多么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七月七是星星的节日,中秋是月亮的节日,九月九,登山去,斑斓的秋山是一年中的最美。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春的夏的秋的冬的节日。元霄节看起来比较关“人事”一些,它是灯节,足够闹腾,但究其实质,“闹元霄”就是“闹春耕”,是个关乎大地、关乎农耕、关乎丰收的节日,同样与自然关系密切。
○8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后与清明合并)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中国古代诗人的节日诗篇,无一不对节物作出描写、加以歌颂。
○9另一种“节物”则体现在人们的食桌上。新年的饺子(北方麦作文化)年糕(南方稻作文化)、元霄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都与日常食桌相关。
1○0“节物”每每是当令之物,当令的花卉,当令的食品,其实是大自然母亲为她的孩子们奉献的一道道盛宴——给眼睛的,给嘴巴的,给身心两面的。所以,节物又有个更感性的名字叫:节日媚物。
1○1过去,我们与大自然是多么接近,我们对大自然是那么的敬重。我们惊讶起来的时候,叫的不是“天呐”就是“妈呀!”(现在叫“哇塞”),将天和母亲等同起来。我们管天叫“老天爷”、“天公”,准备出去旅游时遇到好天气叫“天公作美”,般配的情侣叫“天生一对”,最恶毒的骂是“天杀的”,最聪明的叫“天才”。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从大自然那里曾经学到了多少东西!
1○2如今,全人类的一个关键词是“环境保护”。“环保”不只是谁排污谁受罚的问题,还有更加基本、更加重要的事要做,比如:保护我们健康的传统文化,恢复和发扬我们的传2
统中向大自然学习、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种种心态与生活方式。
2段中,作者“说文解字”的用意是(2分)
3、第○4段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2分)
4、根据上下文,第○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岁时节日,既有一些值得重视的“大节”,也有一些可过可不过的“小节”。B.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体现了中国人对节日由衷的喜爱。
C.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自我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D.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非常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而不关心“人事”。
6、请说说你对“节日媚物”这个现象的理解。(4分)○②
7、本文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语言特色。(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载将烟雨过西湖 陈富强
○1在湖畔,找一处有石桌、石椅的廊檐下坐了,与茶楼掌柜的招呼了,便会有着中式小衫的茶艺小姐款步而来。曲径上枯叶花瓣撒了一地,枝繁叶茂的樟树在风中从容地摇曳,长发细腰的茶艺小姐托着茶盘柳样地穿过回廊,飘到眼前,疑是廊下的镂空格窗里走下来一个宋朝的女子。她将盖碗茶朝桌上搁了,掀了盖,拎起茶壶,壶嘴对准茶碗,手腕往前一倾,就有水流如注,茶叶已在碗里跳起来,舞起来,绿色的叶儿如袍,在水中缓缓地舒展。
○2端起茶碗,茶香缕缕,左手端碗,右手持盖,轻啜一口,满口含香,这是西湖水泡的龙井茶,只有在湖畔,在柳丝狂舞,绿草萋迷的迥廊里,才找得到的可以静心静脑的好地方。好茶好水好景色,再把心掏出来浸入湖中,若有雨,山也迷朦水也迷朦,湖边阵阵绿雾,人也朦胧,梦一样的飘渺。这一刻,心在水里自由地游荡。
○3说下雨,就真的下了。春天的西湖总是这样的恼煞人,我却笑看雨中的游人双手捂头,叫着,骂着,往浓荫下跑,朝屋檐下躲。也有浪漫的,相携着一路走来,雨水冲洗着脸上的笑容,却怎么也冲不掉一脸的灿烂。再去看湖面,撒满了涟漪、漩涡,数也数不清,圆圆的,好像女子脸上的酒涡,抹也抹不去,是不是有美女无数在湖中笑?惹恼了岸上的女子,不然,她的眉怎么就弯了起来?
○4当年苏东坡酒后上了望湖楼,下着雨,醉醺醺地,就留下了百读不厌的诗篇。诗中有“白雨跳珠乱入船。望湖楼下水如天。”雨如珍珠,蹦跳着跃进了小船,划船的船娘笑得弯下了腰。苏东坡挥毫的时侯,两旁笔墨侍候的必定是美丽的女子,宋朝的女子望穿秋水,看不看得见湖里的草鱼快乐地游来游去?
○5雨从檐上往下流,织成的帘子把我与湖面隔在了两边,我的心在湖里,我的双眼盯着雨帘,于是,我看到了雨帘是竖琴上的弦,宋朝女子的纤手在一千年前拨动了琴弦,我的耳边响起清越的丝竹,这是飘过了千年的音乐,依然好听,琴声里的柳枝绿了,桃花红了,女子的幔幕香车上路了。一路行去,如蝶翩翩,杨柳叶子,李花瓣儿落满了车顶,帘儿掀起,露出一张如画姿容,远看若生花白玉,近视如含笑芙蓉,整个儿沉鱼落雁,怎么看也看不够的红粉佳人。看呆了的行人忽见美人开颜一笑,吟出一诗,“燕引莺招柳夹途,章台直接到西湖。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泠妾姓苏。”原来是色貌绝伦的钱塘苏小小。
○6香车行至白堤,忽见一英俊少年骑青骢马从断桥方向缓缓而来,山光水色之间,一个郎才,一个女貌,为后人留下了一见钟情,不恋富贵觅真情,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民间传奇。
○7西泠桥畔人流不息,如此山水陪伴一位妓家女子,何故?我想这与苏小小对个体生命高度重视的思想不无关系。
○8雨丝依旧若琴弦,是谁在小小墓前歌吟?“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是李贺。这样凄艳的诗词,我还能在古典的书籍中找到很多,此刻,我独坐湖畔听雨,从前的故事穿云破雾,在我眼前的湖面上溅起数不清的水花,这些古典的花朵,在竖琴的奏鸣中缓缓开放。
○9茶凉了,我转过头去,沏茶的女子双手托腮,伏在柜台上望着湖上的水花…… 1○0雨越下越大了,湖面上已看不见圆圆的涟漪,从廊檐垂下的雨线变成急速的水柱,冲在地上发出“哗哗”的声音。天色惭惭黯淡下来,堤上的灯渐次亮起,在雨中,一盏,又一盏,一直伸向浓荫的深处。雨声在我的耳边响成一片,急管繁弦,架子鼓般,弥漫了整个湖区。茶馆已经打烊,撑伞的女子已经回家,只有红灯笼亮了,在风中慢慢地摇曳。我坐在石桌旁,已经没有了盖碗茶,西泠桥畔的凉亭和墓碑在雨中无言而歌,歌唱的是西湖的雨。千年的往事成为一座亭子,一块墓碑。成为一座美丽的桥。成为手中一杯渐凉的茶,一阵风中的雨。
11夜静雨止,我离开回廊,循着一地灯光踏上回家的路。夜色遮住了一切,只有灯光,○在岸上,在水中。蓦然,我想起,我把心遗忘在湖里了。低头看时,已不知“踏过樱花第几桥”。
1段中加点词“飘”的精妙之处。(4分)8.简析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9.分析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怎样理解文章结尾:“蓦然,我想起,我把心遗忘在湖里了。”这句话?(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简析本文“形散神聚”的结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14题。(8分)
咏怀诗(其四十三)(三国.魏)阮籍
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朝餐琅玕实,夕宿丹山际。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注】
1、阮籍(201年—263年),三国魏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2、琅轩: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实似珠。12.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__体诗。(1分)
以下不能作为本题判断依据的一项是()(1分)
A.时代 A.韵脚 C.句数 D.平仄 13.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鸿鹄”两句使用了三个“飞”,描摹强调了鸿鹄群飞的景象。B.“双翮”两句以“凌”和“须臾”,强调鸿鹄高飞远翔的姿态。C.“朝餐”两句从食物与栖所两方面,写出了鸿鹄的现实习性。D.“抗身”二句运用反问,语气强烈,收束了全面六句的描绘。
14.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阮籍的诗“阮旨遥深”,请结合这一观点赏析本诗。(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①①兴宗年十岁失父,哀败有异凡童。廓罢豫章郡还,起二宅。先成东宅,与轨;廓亡而馆宇未立,轨罢长沙郡还,送钱五十万以补宅直。兴宗白母曰:“—家由来丰俭必共,今日宅 价不宜受也。”母悦而从焉。轨有愧色,谓其子淡曰:“我年六十,行事不及十岁小儿。”少好学,以业尚素立见称。
②世祖践阼,迁侍中,每正言得失,无所顾惮,由是失旨。竟陵王诞据广陵城为逆,事平。州别驾范义与兴宗素善,在城内同诛。兴宗至广陵,躬自收殡,致丧还豫章旧墓。上闻之,甚不悦。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亲戚故人,无敢瞻送;兴宗在直,请急,诣朗别。上知尤怒。时上方盛淫宴,虐侮群臣,唯兴宗以方直见惮,不被侵媟。
③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兴宗出谓亲故曰:“鲁昭②在戚而有嘉容,终之以衅结大臣,昭子请死。国家之祸,其在此乎。”顷之,太宗定大事。是夜,废帝横尸在大医阁口。
④初,吴兴丘珍孙言论常侵兴宗。珍孙子景先,人才甚美,兴宗与之周旋。及景先为鄱阳郡,值晋安王子勋为逆,转在竞陵,为吴喜所杀。母老女稚,流离夏口。兴宗至墨州,亲自临哭,致其丧柩家累,令得东还。
⑤后都督会稽军事。会稽多诸豪右,不遵王宪。兴宗皆以法绳之。三吴旧有乡射礼,久不复修,兴宗行之,礼仪甚整。
⑥泰豫元年,薨,时年五十八。
【注】①.蔡兴宗,南朝刘宋名臣。其父蔡廓、伯父蔡轨。②.春秋时期鲁昭公在父丧期间面带喜悦, 不知悲戚,最终被逐。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兴宗在直,请急,诣朗别 .(2)兴宗皆以法绳之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由是失旨().A.美好 B.命令 C.心意D.意义(2)兴宗与之周旋()..A.应酬B.对抗C.追逐D.交际
17.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
B.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 C.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 D.大明末/前废帝即位兴宗/时亲奉玺绶嗣主/容色自若/了无哀貌 18.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庐陵内史周朗以正言得罪,锁付宁州,亲戚故人,无敢瞻送 19.第①段中蔡轨有“惭色”的根本原因是()(3分)
A.作为长辈,未照顾好孤儿寡母。B.拿了五十万钱补偿建房资金。C.年龄大,见识少,比不上兴宗。D.没能有丰俭与共的家族意识。
20.从②-⑤段看,蔡兴宗是一个、、、的人。(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 — 25题。(14分)
①
《洞庭游记》序
②
明 文震孟①游有四快,而天时之宜,风月之美,眺览之奇不与焉。游当茹素之期,不以酒肉丝竹,尘点山灵,一快也。又当沦弃之日,山中好事之家,无相物色者,草衣衲侣,游乃益清,二快也。穷林屋之胜,至于烟迷径绝,田夫野老,惊相告语,奔走救援,此犹足以征人心焉,三快也。以余耳目所及之名公,若冯元成先生游记遍天下,独遺几席之洞庭。至张伯起、周④公瑕、王百谷,皆未尝泛石公、龙渚之棹。惟赵隐君凡夫仅一至口。其他游者不能记,⑤⑥⑦记 者不能尽。即弇州之文,亦似寥寒未称。而孟长雄词伟藻,直与缥缈、莫厘争高竞爽,吞金掩古,光怪陆离。将使后来游者,遂无可言绝响,不必先结一记游之想,以挠其登高临 深之天趣,四快也。
②昔人有言,山水之神情,恒与幽人畸士相亲昵。然非语言文章之妙,不足以发潜而统
⑧远。今间询之楚人,武昌赤壁、仅一培塿:而柳州遗迹,按图索之.殊不相当。独以两公文 在,⑨儿与五岳四渎并垂声于宇宙。文人不遇,岂非山水之甚幸哉!况洞庭灵奇,夙标震旦。惟
⑩护之以风涛,布之以险阻,即具逸情远胜者,亦未能时时酬对。一朝不偶,相得益彰,山 灵恺豫,又复如何!不啻吾所称“四快”而已。
③余接摈度以来,屏栖深谷,云封烟统。门前寸步,便如黔蜀万山。洞庭之游,日与孟 长期,而今竟先我矣。览兹游记,固深快之,而亦深妒之,终乃深幸之。幸我虽未游,而孟 长己游,他日虽游而己,不必记游也。
【注】①洞庭:指江苏太湖中的洞庭东山和西山。②文震孟,苏州人,忤魏忠贤意,遂归。③石 公:太湖边的山名,在太湖边。龙渚,指太湖。④赵隐君凡夫:隐士赵凡夫。⑤弇州之文:指明代王世贞的诗文。⑥姚希孟,文震孟的外甥。⑦缥缈:山名。莫厘:东洞庭
11恺豫:祥和快乐 山,⑧培塿:小山丘.⑨五岳四渎:泛指大山名川。⑩不偶:命运不好。○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也 B.焉 C耳 D耶
22.概括“游有四快”的内容。(2分)
2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间接地去询问楚地的人,三国时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山水,按照地图去找,也很难找到。
B如今偶尔地问楚地的人,苏轼笔下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的文化遗迹,按地图去寻找,也很难找到。
C如今间接地去询问楚地的人,三国时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按照他文章所写去找,实地也与文中描绘不相称.D如今偶尔地问楚地的人,苏轼笔下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的山水,按柳宗元文章所写去看,实地与文中描绘不相称。
24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③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70分)
根据下列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 外)。
一枚石子投入水中,会在水面上荡起圈圈的涟漪;一句话语投进心里,会在情感上荡起脉脉的涟漪;一件意料之外的事件发生,会在社会上荡起层层的涟涟漪……
很多时候,涟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失;但有时,涟漪也可能随着作用力的加大而化作惊涛骇浪……
参考答案
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2)侵晓窥言语
苏幕遮〃燎沉香(3)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1)A(2)D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3.(2分)通俗说明我们祖先对节日的态度,引出下文关于传统节日的介绍。4.(2分)原文:人和天商量着定下来的。5.(3分)A 6.(4分)心态:亲近自然、享受自然(2分),天人合一的理念(2分)
7.(4分)要点:点出语言特色(1分),结合内容说明(2分),艺术效果(1分)(二)(15分)
8.“飘”字形象地写出了茶艺女子轻盈柔美的体态,同时也表现出“我”恍惚的错觉,疑是宋朝女子来到跟前,为下文的联想伏笔。
9.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丝的细密和雨声的清越,引出下文(或引发了“我”的联想)。
10.结构上照应了前文②段“再把心掏出来浸入湖中,”⑤段“我的心在湖里”:(内容上)表现了作者陶醉于西湖的美丽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中,在雨水的冲洗中沉淀了内心的浮躁,收获了一份暂离尘嚣的宁静。
11.本文以雨为线贯穿全文,描写了烟雨笼罩在的西湖美景,同时将西湖看作一条船,承载着自然的风雨,也承载在历史的风雨,由此展开了对苏东坡、苏小小、李贺等历史人物的联7
想,将西湖美景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在烟雨冲洗中暂离尘嚣的宁静安逸的心境,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12、古体诗
B
13、C(不是现实习性,而是写出了传说中鸿鹄精食高居,以象征鸿鹄之高洁。)14.这首诗表面上看是在写鸿鹄,实际上托物言志,通过对鸿鹄高飞远举,远离尘嚣,精食高宿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遁世超逸,不为世俗网罗的志向,同时结尾两句从描写中荡开一笔,以激烈慷慨的语气抒发了对于乡曲之士为了个人私利携手言誓的蔑视,隐含了对门阀士族结党营私的丑恶的批判,整首诗寄托遥深。15(1)到……去
(2)约束,制裁 16(1)C(2)D 17 C 18庐陵内史周朗因为说真话获罪,被拷起来发配到宁州,家人朋友,没有敢来看望送别的。(得分点: “以”、“得罪”、“锁”、“付”、“瞻”)19.D 20要点:1.正直(敢言);2.有才(能干);3.重情重义(心胸宽广;有先见之明)
(五)(13分)21.(1分)C 22(2分)要点:1.素食游山,无尘俗之累。2.无人烦扰,与僧同游有清趣 3.民风淳朴,人情之乐 4.孟长之文极妙,自己无需再作文可以纯粹赏玩。23.(2分)D 24.(4分)要点;第二段承接第一段的“游之四快”的最后“一快”,推进文意指出“文人不遇,乃山水之甚幸”被贬谪的文人与山水的情怀相投,因而能够写出山水真正的神韵,表达了再在山水的宁静祥和中获得慰藉的快乐,也透漏出被贬谪的不平。
25.(4分)要点:多用四字句,写景,抒情简洁明快,写出了自己被贬幽居环境之僻远寂寞,节奏简明流利。
深….深….深….的排比使用生动而突出了作者对孟长文章的赞美。末句采用了散句的形式,舒缓有致,幽默有味,表达了自己对孟长之文的推崇和将尽兴于山水的期待。
第三篇:2018年上海徐汇区高三一模试题(附答案)
2018年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等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苦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3.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满分150 分。
一 积累运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黄沙百战穿金甲。(王昌龄《从军行》)(2)?。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3)《师说》的语言简洁生动,文中的“,”就凝练传神地勾画出“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2.(1)为了向普通读者介绍中国古代园林中“窗”的艺术作用,建筑学家引用下面哪句诗文最为贴切?()(2分)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C.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这种由生育和婚姻事实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这句话应在下文中()处。(3分)
社会结构中最重要联系是亲属关系。[A]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当我们用这个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属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B]我们在这个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C]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D]每个网络都有个“己”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相同。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①感觉的等级通常井然有序。根据统计,人们的绝大多数经验来自视觉,视觉所复盖的空间范围是无可比拟的。这无形地决定了视觉的特殊威望。如若听觉、味觉、嗅觉或者触觉异于视觉,视觉有权力予以否决。这种优先甚至使视觉晋升至精神范畴,‚观点‛‚意见‛‚看法‛‚重视‛‚洞见‛,这些词的词根均出自视觉。
②当然,并非所有的动物都如此器重视觉,甚至人类的视觉崇拜也不是亘古如斯。但时至今日,视觉已经主宰了社会。丹尼尔〃贝尔指出:‚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它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无论是绘画、电影,尤其是电视,无不体现出视觉文化的强大势力。
1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③视觉的时代是如何来临的?这也许是一个有趣的历史之谜。十七世纪的科学曾经如同宗教一样否定了人的躯体。宗教宣布躯体是贪欲之源,科学宣布躯体感官无法获知真理。然而,这种否定并不包括视觉。在后来的科学发展中,视力甚至变成了一种控制的形式,盟主之尊不可动摇。
④尽管如此,并不是所有的感觉都乐意承认现有的等级秩序,譬如触觉。触觉表明了真正的躯体亲历,遥看泰山并不算登临泰山,唯其一双脚掌触及泰山极顶的那块岩头之后,登临方告完成。视觉之泛滥如同唾手可得的报纸,触觉却像独一无二的日记。
⑤人们还可以重新核对一下感觉的等级秩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种排列毋宁说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认定。马尔库基曾经指出,味觉或者嗅觉之所以显得低级,恰是因为这两种感觉屈从强烈的肉体快乐。所以,这种排列表明,感觉的社会功能正在依次减弱,空间范围逐渐缩小;但是,社会文明遗忘了,这种排列同时表明躯体与感觉对象之间的距离不断迫近,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愈越密切。人们不难想象一个极端的例证:置身于干燥的沙漠,海市蜃楼的眼睛享受怎能同一掬凉水的口舌之快相比呢? ⑥然而,视觉的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分。眼睛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感官,它贪婪地向四处射出视线,不仅能够穿透空间距离,还可以气吞山河。在这个意义上,嘴弗如远甚。眼睛却毫不费力地吞噬一座大山,尽管眼眶的容积不过是口腔的七分之一。
⑦所以,一个人眼睛所消费的景象是惊人的。幸好,这些景象不会因为眼睛的消费而遭受损耗。然而,这并不是说视觉仅仅是一种从‚我‛到‚它‛的单向度运动,它表明躯体与对象之间的特殊关联。我看到十尺之外的一棵树,此刻的树成了‚我‛的环境,成了躯体的延长。这种特殊关联甚至令人感到看的作用是有形的,视线的投射将引起物的回响。看是以躯体为中心重新组织视觉世界,我的眼光刺入了世界的纵深,表面上并没有能挪动对象,但依然表明了躯体的到场与无声参与。
⑧不管怎么说,看是一种享乐,一种躯体欲望的间接满足。这至少是一部分视觉娱乐长盛不衰的原因。人们可以通过窥视欲解释某些电影和电视片。它们保证了观众不必尴尬或冒险地卷入特殊情节,可以在一个安全地带尽情地窥视他人秘密,从而悄悄获得一份躯体的快乐。于是,看与被看之间出现了主从等级。
⑨这当然不仅是眼睛的角逐和较量。一个人所有的身份、财富、权势乃至体力都将凝聚到眼睛上,介入视觉快感的再分配。许多时候,文化习俗已经作出了规定。例如,人们在长辈面前必须低眉俯眼,盯视上司是无礼之举,如此等等。在某些场合,眼睛和眼睛也可能狭路相逢,互不相让。这种对抗往往是是以怯弱者转开眼睛而告终——他通过转让看的权力而换取了人身安全。
⑩人们的看并不是完全自主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眼睛是在画家的率领下重新认识了山川森林,花鸟鱼虫;然而在今天,视觉领袖的位置已经逐渐为电视摄像机所篡夺。电视摄像机力图独搅大权。它有效地延长了视觉距离,让眼睛纵情饱览;另一方面,它又将自己的速度、立场、视野范围和编辑剪接强加给观众,剥夺观众不同的视觉选择。在这个电视的时代,人们看到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同时,人们又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易于患上视觉的‚瘫痪症。‛
(节选自南帆《叩访感觉》,有删改)
3.第⑥段中“气吞山河”在文中指的是。(2分)4.具体分析第④段是如何说明“触觉”的作用的?(4分)
5.下列对第⑤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⑤段上承第④段的内容,重在说明社会功能决定了感觉的等级秩序。B.第⑤段内容是对第④段的补充,说明其他感觉同样构成对视觉的挑战。
2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C.第⑤段将几种感觉进行横向比较,是为了在下文强调视觉的统治地位。D.第⑤段主要是为了说明感觉的等级秩序并不是绝对的,应该加以调整。
6.可用来阐释第⑦段中所谓“躯体与对象之间的特殊关联”的一项是()。(2分)
A.古希腊哲人认为艺术源于对自然的模仿 B.《论语》中所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C.李白笔下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D.《赤壁赋》中的“主客问对,抑客伸主”
7.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具体分析第⑧--⑩段的阐述。(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有一首歌 席慕容
①我是不到五岁就进了小学一年级的,在南京,在逸仙新村附近的一个小学里,我什么都不会,什么也不懂,却学会了一首老师教的歌:‚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 在上海,在南京,我的朋友在这里。‛
②这么多来,我不单牢牢地记住了这首歌,并且还记住了教室里地板上温暖的阳光,和窗外的外婆的微笑。
③我的女儿是在新竹上的幼稚园,三岁多的小女孩,每天早上随便去去混两三个钟头。所以那天下午,当她说要唱一首新歌给我听的时候,我并不太在意,埋头在书桌前的我,也不过如平日那样,随口地应答着她罢了。然而,我小小的女儿却认真地唱起来了,用她那稚嫩的童音: ‚一二三四五六七,②我的朋友在哪里? 在台北,在新竹,我的朋友在这里。‛
④刹那之间,几十年来家国的忧患,所有的流浪、所有的辛酸都从我心中翻腾而出,我几乎要失声惊呼了。转身站起来面对着女儿。
⑤我不解人事的女儿还抬着头问我: “妈妈,宝贝唱得好不好听?” ⑥我小声地回答她:“好听,唱得好听。” ⑦孩子没有听出我声音里的哽咽,她高高兴兴地一边唱一边跑出去了,我一个人站在屋子的中间,发现热泪已流得满脸。
⑧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对那个后山上开满了油桐花的小小学校里的孩子们,对他们那样羡慕的原因吧。
③⑨今年五月初的时候,我们下乡到苗栗县,南庄国小一场社会服务活动。
⑩南庄国小实在很小很小,紧紧地贴在山边。周围全是山,全种满了油桐,正开着一簇一簇的白花,风吹过来,后山上的白花就一瓣一瓣地飘落下来,有的飘到山上人家的屋顶上,有的就飘落到学校的操场上来了。
3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⑪这些在山间长大的孩子们,有着和城市里的小孩们一样的自信,他们跳毛巾舞,跳山地舞,跳得好极了。他们的面容都长得很饱满,身体也很结实,低年级那些挑毛巾舞的小朋友们更是扭得很自在,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在他们跟着音乐节拍舞动的时候,后山上的人家,也都站出来从高高的街边俯瞩着我们。有老人,也有抱着幼儿的妇人,也有荷锄而过的农夫,都靠在街道的栏杆上,笑嘻嘻地往下看,一边还指指点点的。
⑫我想,他们一定是在指着哪一个特别高大的是谁家的儿子,哪一个扭得特别厉害的是谁家的小女儿吧。在这样一个小小而安定的社会里,操场上一半的小朋友,他们大概都认得出的吧,虽然也许叫不出名字,但总知道是哪一家的孩子或孙子的吧。
⑬在这个满山都种满了油桐的小小世界里长大的孩子,有多少他们自己无法体会出来的幸福呢?可是说不定,他们反而会找出成打的缺点来,他们会觉得这里太偏僻、太闭塞,生活太死板,太缺少变化,因此,在他们成为少年以后,他们也许会觉得烦燥和苦闷,恨不得能冲出去,到另外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里,去做一个潇潇洒洒的流浪者的吧。
⑭可是,他们哪里会知道,有多少流浪的人渴望能找到这样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小小角落呢?有多少流浪的人捧着一颗憔悴的心却找不到可以安歇的地方呢?
⑮活动开始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小小的开幕式,师生们聚在一起听教育部的一位司长讲话,他说: “我三十年前第一次走出校门来教书就是在这个学校,面对着和你们一样年龄的小朋友,所以,今天看到你们,就好像又回到三十年前一样……” ⑯他对小朋友说话的声音特别温柔,和平常少事公办甚至有点盛气凌人的语调完全不一样。站在礼堂的后面,我不禁动容。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较为软弱的一点吧,面对着和三十年前一样的天真纯洁的小面孔,再刚硬的人也不由得要变成极为温柔的吧,而我是要羡慕他还是要妒忌他呢?经过了这样悠长的岁月,还能回来细数他少年时的脉络,还有同样的山,同样的树,同样的校舍,同样的操场,甚至差不多同样的小小面孔来迎接他,他的幸福真是难以衡量的了!
⑰而我是要羡慕他还是妒忌他呢? ⑱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首歌。⑲我说不出它的名字,我也唱不全它的曲调,可是,我知道它在我心里最深最柔软的一个角落。每当月亮特别清朗的晚上,风沙特别大的黄昏,或者走过一条山路的转角,走过一片开满了野花的广阔原野,或者在刚亮起灯来的城市里,在火车慢慢驶开的月台上;在一个特定的刹那,一种似曾相识的忧伤就会袭进我的心中,而那个缓慢却又熟悉的曲调就会准时出现,我就知道,那是我的歌。
⑳我并不怨怪我的父母,我也不怨怪我的国家,可是,命运给我的,是多么奇怪的一种安排啊!我有一个很美丽的汉文名字,可是,那其实是我的蒙文名字的译音而已;我有一个更美丽的蒙文名字,可是却从来没有机会用它。我会说国语、广东话、英文和法文,我可以很流利地说、甚至唱,可是我却不能用蒙古话唱完一首歌。我熟读很多国家的历史,我走过很多国家的城市,可是我却从来没见过我的故乡。
(21)察哈尔盟明安旗,一个多遥远的地方!父亲说:明安在蒙文里的意思是指一千只羊,就是说那是一个很富裕的地方,那里羊多,草又肥美。而今夜,在灯下,我实在忍不住要揣想,如果我能在一块广阔而肥美的草原上出生长大,今天的我,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命运了呢?
(22)在我的心里,会不会有一首不一样的歌了呢?还是说,我也许会和那些在满山都种满了油桐的小小世界里长大的孩子一样,觉得日子太单调、生活太平凡,因而对外面的一切有了无法抑止的激情,甚至在梦里也希望自己能够变成一个永远的流浪者呢?
(23)梦与现实,到底哪一样能够令人满意呢?
【注】①席慕容:蒙古族,诗人,散文家。1943年出生于四川,1949年去香港,1954年迁居台湾。②新竹:台湾西北部城市。③苗栗县:位于台湾中北部,多山。8.分析第⑪段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分)
4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9.文章结尾三段连用问句,请赏析这样表达的效果。(3分)
10.文章的标题“有一首歌”内涵丰富,试做简要分析。(4分)
11.以第⑲段为例,赏析席慕容散文的语言特点。(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14题。(8分)
_________〃题上卢桥
(宋)辛弃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注释】①此为作者闲居带湖之时所做。上卢桥:在江西上饶境内。②陵谷:高山深谷。12.在标题空格处最不可能填入的一项是()。(1分)
A.清平乐 B.天净沙 C.破阵子 D.西江月
13.下列最能概括本词主要写作特征的一项是()。(2分)A.因小见大 B.借古喻今 C.对比映衬 D.托物言志
14.这首词如何做到将情、景、理三者合一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①5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①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遨戏,尽丧其赀。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①风后《握奇》阵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
②稽诸山,搜览瑰怪,渡浙江,泛具区而归。
②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③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慴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④④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议论,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⑤家虽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节选自《高青丘集 凫藻集》卷四)
【注释】①风后:人名,相传为皇帝相。②具区:古太湖名。③慴:同‚慑‛,威慑。④蕲:同‚祈‛,祈求。⑤楼君卿、原巨先:人名,两人都任侠好客。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生用周养宾客()(2)顾生不下己()..16.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使酒人恶能勇().A.罪恶,邪恶 B.丑陋 C.憎恶 D.哪里,怎么(2)为请诸公间营具之().A.经营 B.谋求 C.围绕 D.建造 17.把第③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8.第④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B.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C.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D.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19.下列对第③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描写了一名军将“竦听”“ 居樽下拜”“起为寿”等动作,间接表现出南宫生的声望卓著。B.从另一名军将“从健儿”“带刀”“策马踵后生”等行为,可见南宫生能“以气服人”。C.写南宫生在跟踪者意欲行凶的情况下“故缓辔”“不少避”,表现出他心胸气量过人。
⑤
③6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D.详细描述了南宫生折服两名蛮横军将的经过,凸显出他既豪侠仗义又不失谋略的特质。20.根据第⑤段内容,概括南宫生之“贤”有哪些表现。(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凌虚台记 苏轼
①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②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③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注】①扶风:宋称凤翔府,这里沿用旧称。下文的‚太守‛也是沿用旧称,指凤翔知府陈希亮。②祈年、橐泉:宫殿名。下文的长杨、长杨、五柞、仁寿、九成也都是宫殿名。21.填入第③段方框处最贴切的虚词是()。(2分)
A.其 B.而 C.所 D.以
22.下列对文章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段中写“以至近求最高”,点明课修剪“凌虚台”的原因,即这一处能登高跳远。B.第一段中写太守近山“而未尝知有山焉”是一种缺憾,点名了修建“凌虚台”的原因。C.第一二段叙写筑台的缘起和经过,说明其命名为“凌虚”的原因,是文章内容的重心。D.文末所谓“世有足恃者”指“夸世而自足”者,作者以此来否定筑台的意义,卒章显志。23.能对应“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这层意思的一项是()。(2分)
A.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 B.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 C.昔者荒草野田,岂知有凌虚台耶 D.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24.第③段提及历史上著名宫殿的作用是(3分)
7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25.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含讥刺太守之意,有人则以为否。请从文中找出依据,说说你的看法。(4分)
三 写作 70分
26.有人说,规律往往能将复杂的现象解释的简单清晰;也有人认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都无法用规律来简单解释。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8年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应用10分
1.(5分,每空1分)(1)不破楼兰终不还
(2)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1)D(2分)(2)A(3分)
二、阅读70分
(一)(16分)3.视力可将体积庞大的物体纳入眼中(2分)8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4.主要借助与视觉相比较来说明。先以登临泰山的实例,说明触觉才是躯体的“亲历”,是有实际价值的。再进一步以比喻突出两者的差异,表明触觉才是更具私人化的、更珍贵的感觉。(4分)5.B(3分)6.C(2分)7.第⑧段呼应了第②段中提到的“具有强大势力的视觉文化”,并进一步分析视觉娱乐长盛不衰的原因,由此引出了“看”与“被看”的等级差异,第⑨段对这种等级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加以分析。再从上文“主动的看”引申到“被动的看”,在第⑩段深入揭示出“电视的时代”的特征,尤其是给人们造成的局限。从全文看,这三段是在上文对“视觉的特性”加以阐说之后,从社会文化层面阐释“视觉之于人的影响”,以引发人们对“视觉为王”的时代的思考。(5分)
(二)(15分)8.这一段既描写孩子们们的健康快乐,又细数围观者的神态、动作,呈现出孩子们舞蹈时的欢乐场景。与第⑩段的景物描写一起,勾勒出一个小而单纯的社会环境与和谐安定的生活氛围。与作者辗转颠沛的生活经历和漂泊无根的生命体验构成强烈的对比。(4分)9.这些问句是作者对社会变迁与个人命运、个人的文化性格、心态之间关系的追问,体现出作者思绪的不断推进。一连串问号的叠加,使这些问题愈发难以解答,发人深省,引人感慨。(3分)10.“有一首歌”一方面是实指,指作者小时候所学会的一首儿歌,在与女儿所唱儿歌的比较中,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动荡变迁;另一方面是虚指,指作者心中故乡的歌,是作者对故乡的情愫,包含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引发她对“命运的可能性”的揣想。(4分)11.答案要点:(1)语言特点:整句的表达、诗化的语言、语言的画面感;(2)表达效果:抒情性强、富有感染力(4分)(三)(8分)12.B(1分)13.A(2分)14.上片先描写清澈的水色及一往无前的水势,随后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貌,动静交错,描写富有生气,表达出对这片山水的赞赏。下片即景遐想,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的思索。由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作引子,推导出眼前的山水也有过小小兴亡的可能,表达出对自然巨变、人事兴亡、历史盛衰的感慨。(5分)(四)(18分)15.(1)周济,救济(1分)(2)居于……之下,谦让(1分)16.(1)D(1分)(2)B(1分)17.那个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人,就带着人走了,不敢冲撞冒犯叫他让开路。第二天早上,那个军将由朋友引见到南宫生那里赔礼,请求与南宫生交好。(补充主语、引去、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结欢,6分)18.D(2分)19.D(2分)20.结交贤士并四处宣扬他们的美德;助人之急而不居功(4分,各2分)【译文】南宫生,苏州人,身材高大,读书广博。年轻时很侠义,爱好击剑骑马,尤其长于用弹弓,对准飞的鸟就能击落它。家中向来财物丰厚,南宫生就以此供养宾客,并且和年轻人起喝酒赌钱,花尽了家中的资产。到了壮年,见天下大乱,就想着要建功立业,于是离开酒肉朋友们,去学习兵法,学得了风后《握奇》的阵法。9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追随豪杰们图谋大事业,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走走也没遇见投合的人,就沿长江逆流而上,到了南京,又到了金华县和会稽山,渡过钱塘江,泛舟太湖后回到家乡。
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而闻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争着到他家请他或问候他,他家门前停放的往来宾客的车一天就有几十辆。南宫生也喜爱跟人结交,无论地位尊贵或低贱的人,他都弯着身子恭敬地与他们交往。
有两个军将凭借自己有武力十分蛮横,多次殴打侮辱读书人,人们称说他们是戴着帽子的老虎。其中一个人曾经请南宫生喝酒。有人对南宫生说:“那个人酒醉后会行凶伤人,不能跟他接近!”南宫生笑着说:“依仗酒醉撒酒风的人怎么会勇悍?我要制服他。”他命令仆人套车前往,酒席上南宫生坐在上座,给那个军将讲古代有贤德的将帅的故事。那个人非常恭敬地听着,又停住酒杯屈身下拜,起身敬酒,一直到宴会结束,没有失礼的地方。另外一个军将曾经在别人家做客时遇到南宫生,看到南宫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对南宫生怒目而视,并离开了。某一天他看见南宫生独自骑着马外出,就带了一些强健的随从,拿着刀策马跟在南宫生的后面,好像就要动手打人。南宫生故意放慢缰绳在路中央走,一点也不躲避。那个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人,就带着人走了,不敢冲撞冒犯叫他让开路。第二天早上那个军将由朋友引见到南宫生那里赔礼,请求与南宫生交好。
南宫生性格刚直,善于谈论,爱劝诫朋友的错误,朋友中有抵触他看法的,就当面指出一点也不记仇。跟人论辩,总是求胜,但引证事实,分析道理,众人没有能驳倒他的。
他家里虽然穷困了,但喜爱跟人结交的性格仍在,有时友人送来酒肉,他即刻召朋友起吃喝共乐。四方到苏州游玩的士人,南宫生了解到他们是有贤德的,一定要殷勤恳切地和他们交往,在各种场合介绍他们宣扬他们的美德。相识的人家中死了人或生了病没有钱财安葬或治病的,告诉南宫生,他就让人写清缺少什么,替他们向宾朋友人筹办,最后做了好事也不说。所以人们都称赞他,说他像任侠好客的楼君卿、原巨先,甚至贤德超过了他们两人。
(五)(13分)21.D(2分)22.B(2分)23.D(2分,答C得1分)24.把历史上著名宫殿的兴废与凌虚台相类比,指出凌虚台必定废毁的结果;是以实例对“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的补证,也构成下文推论人事得失的基础。(3分)25.(4分,言之成理即可)(1)认为有讥刺意:在第一段中写筑台的缘起,加入“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两句,含有对太守近山而不知山的嘲讽。太守令作文以记凌虚台之建成,苏轼则围绕兴废成毁的自然之理展开议论,指出帝王的宫殿尚且废毁,“而况于此台欤”,表明人世间值得追求的绝不是一座高台。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建台的意义,也是对太守的讥刺。
(2)否认有讥刺意:作者在第三段中展开的废兴成毁之论,是由太守命名“凌虚”而来,随势生发。由物之兴废而兼及人事之得失,再论及台之不足恃、不足夸,无一不关联“凌虚”的意脉,诠释发挥“凌虚”之意,这也是作此“记”的目的。作者这样就题发挥是勉人,也未始不是自勉,不能狭隘地以为有讥刺之意。
【译文】在南山脚下建城,人们的饮食起居都应该是与山相接触的。四面的山,没有哪一座比终南山更高的;而城市当中靠近山的,没有比扶风城更近的了。在离山最近的地方要看到最高的山,应该是必然能做到的事。但太守住在扶风,还不知道附近有山。虽然这对事情的好坏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按常理却不该这样。这就是修筑凌虚台的原因。
10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就在凌虚台还没有修建之前,陈太守在山下自在地扶杖漫步。见到高出树林之上的山峰,山峰重重叠叠的样子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只看见的那人发髻一样。陈太守说:“这必然有特殊的景观。”于是派工匠在山前开凿出一个方池,用挖出的土建造一个高台,台子修到高出屋檐才停止。这样有人到了台上都恍恍忽忽不知道台的高度,而以为是山突然起伏冒出来的。陈公说:“这台叫凌虛台很合适。”他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下属苏轼,让我写一篇记。
苏轼回复陈公说:“事物的兴盛和衰败是无法预料的。这里从前是长满荒草的野地,是被霜露覆盖的地方,是狐狸和毒蛇出没的所在。在那时,哪里知道这里会有凌虚台呢?兴盛和衰败的交替无穷无尽,那么高台会不会又变成长满荒草的野地,都是不能预料的。我曾试着和陈公一起登台而望,看到台东面就是当年秦穆公的祈年、橐泉两座宫殿遗址,台南面就是汉武帝的长杨、五柞两座宫殿遗址,台北面就是隋朝的仁寿宫、唐朝的九成宫遗址。回想它们一时的兴盛,宏伟奇丽,坚固而不可动摇,何止胜于凌虚台百倍而已呢!然而几百年后想要寻找它们大概的样子,却连破瓦断墙都不复存在,已经变成了种庄稼的田亩和长满荆棘的废墟了,何况这座高台!一座高台尚且不能依靠什么求得长久存在,更何况人世的得失,本就来去匆匆!如果有人想要以高台夸耀于世而自我满足,那就错了。世上确实有足以依凭的东西,但是与台的存在与否是没有关系的。”我将这些话告诉陈公后,回去写了这篇记。
三、写作70分
26.评分标准(参照2017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比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11哈佛北大精英创立
第四篇:2018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一模试题(附答案)[推荐]
2018年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2)黄庭坚《登快阁》中“,”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情怀。(3)“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两句诗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句子:“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2.按要求选择。(5分)
(1)“11.11”购物节小红总是买得停不下来,妈妈想用一句话点醒她,以下句子不合适的一项是()(2分)
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B.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C.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D.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孔子重辞命,他觉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称赞宰我、子贡擅长言语。辞多指说出来的言语,命多指写出的言语。(1)言语就是辞命
A.(2)(1)(3)C.(3)(2)(1)(2)但他教学生却有这一科
B.(1)(3)(2)D.(3)(1)(2)
(3)所以谦虚地说自己很难办到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文 学 的 自 尊
陈占敏
①21世纪的小说,招数迭出,花样翻新,小说家们施出了浑身解数,要夺回日益失去的小说读者,中外小说家莫不如此。可是招数变来变去,花样翻来翻去,细看来不过还是那么几招,要么以新奇取胜,要么以刺激夺人,或者在情节内容上,或者在技术手法上。像石黑一雄那样,从容平静地写来,不玩招数,不弄玄虚,只是笔笔落实,平实展开,需要什么样的勇气啊!这考验的不仅仅是作家的才华和功力,还有作家的自信和自尊。
②是的,很少有作家像石黑一雄那样,着力于表现人的自尊了。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长日留痕》(又译《残日》),写一个管家的自尊。从人物设臵上,石黑一雄就为自己构筑了一个巨大的困难需要去克服。管家的身份,决定了要写出那份自尊是多么困难。父亲——管家,在司机刚好休假的时候,被招来开车,陪两位绅士外出。闲极无聊,两位绅士对车外出现的风景感到了腻烦,开始对父亲的“错误”肆无忌惮地嘲弄,以此来取乐。父亲恰如其分地既维护着个人尊严,又准备听任调遣地驾着车。两位绅....士在对父亲口出恶言、极尽凌辱之事感到疲倦时,又开始议论攻击他们的东道主,也就是父亲的雇主,言词愈来愈低贱阴险。父亲忍无可忍,猛然刹住车,打开车后门,在离车门一两步远的地方站定,两眼1
紧紧地盯着车内。就这样过了一会儿,一位绅士问,我们不再继续旅行了吗?父亲不予回答,只是继续静静地站在那里。终于,一位绅士表示,他们刚才的谈话的确有点鲁莽,这再也不会发生了。就是这样,没有剑拔弩张,没有急风暴雨,没有咆哮,一切都是静静地进行,静静地较劲,连空气都是静静的;可是,就是在这样的平静中,蕴蓄着极大的张力,像一张弓拉满了,紧紧地绷着,“引而不发,跃如也”。
③对人的自尊的关注,贯穿着石黑一雄的大部分作品。这定然与石黑一雄的出身经历有关吧。他生于日本长崎,5岁时随父亲到英国定居。他的出生地,那块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土地,在他稚幼的心灵中会不会留下伤痕?他需要怎样保持着一个外来人的自尊,才能够在异乡的土地上立足成长?石黑一雄的另一部长篇《远山淡影》里,要搬家随母亲远行的万里子,一定要带上她那些小猫,她一再申明自己的想法:“你说过我可以留着它们”,“可是你说过我可以留着它们”……就这样一再重复,一再申说。你可以说这是固执,这是执拗,可是这种固执、执拗,维护的又何尝不是一份自尊呢?石黑一雄似乎是在用同样的笔法,表现自尊。那种稍稍有点变化的重复的人物语言,是强调也是捍卫,执着地捍卫着人.....的自尊。当人固守一端的时候,还需要不断地变换什么花样吗?只有自信也是自尊的作家,才敢于这样平实地不动手段地陈述。
④石黑一雄太自信了,他自信得从容不迫,自信得旁若无人,他相信单凭从从容容的波澜不惊的叙述,就能达到好小说的极致。当然,他这样写法,会把追求热闹新奇的读者排斥掉,为他着迷的是另一部分有耐心、有修养、不浮不躁的读者。他这样写小说,回归的是文学本质:文学,这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形式,它的美感,就是要靠静静的阅读才能获得的,而不是依赖刺激,不管是情节编造的刺激,还是手法玩弄的刺激。《长日留痕》中有一段文字,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石黑一雄小说的美学追求:“正是因为缺乏一目了然的刺激,或者奇观,才使我们的国土美丽得超凡脱俗。也正是那种静静的美丽,以及它显示出的那种严谨的感觉才是最贴切的。这片土地似乎了解自身的美丽所在,亦知道自身的宏大,它才感到无需去招摇。相对而言,在诸如非洲、美洲那样的地方所呈现的种种风情,毫无疑问会让人非常激动,然而我却肯定,由于那类风情过于不恰当地外露,反而会给实事求是的评论家留下稍逊一筹的印象。”这哪里是在说国土说景观呢?它分明就是在说小说,说文学。
⑤可惜的是,实事求是的评论家太少,所以,那类“风情不恰当地外露”的作品得到了更多的喝彩,那种不招摇的缺乏一目了然刺激的作品遭到了冷遇。对作家的考验于焉而至:你能够自信自己的宏大、超凡脱俗,一如既往地写下去吗?小说的自尊,文学的自尊,作家的自尊,需要坚定地捍卫了。3.对第②段加点的“恰如其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因为自己的“错误”,所以父亲准备听任调遣地驾车。B.当自己的雇主被议论攻击,父亲忍无可忍,准备反抗。C.父亲猛然刹住车,在车门近处站定,两眼紧紧盯车内。D.父亲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直到绅士承认他们的错误。4.第③段加点的“同样的笔法”指的是。(2分)
5.第③段画线处问句的作用是。(3分)
6.第④段引用《长日留痕》中的文字,用来证明好小说不招摇不追求刺激的观点。请具体分析这一材料是如何证明观点的。(5分)
7.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说石黑一雄的小说“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从本文看,这种“强大的情感力量”有哪些方面表现?请加以概括。(4分)2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鸣 沙 山 听 沙
张抗抗
①鸣沙山,我又来了,来看你。
②时光已过去多久了?上一次来敦煌,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光阴如同一条内陆河,扎入沙漠腹地消失无踪。二十五年倏忽而过,人已两鬓微白,而鸣沙山,你的沙依旧、你的山依然。《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西汉时有鸣沙山好似演奏钟鼓管弦音乐的记载。《旧唐书〃地理志》载鸣沙山“天气晴朗时,沙鸣闻于城内”。鸣沙山,莫非你是一座音乐之城?鸣沙当歌,鸣沙似泣。
③鸣沙山,我不是来看你,而是来听你。④那么多年里,我的耳边总是流淌着沙子的鸣响——它们不是河流的汩汩声、也不是海浪的哗哗声、更不是瀑布的轰隆声。它或如沙漏一般细密悄然,或像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兀然生成,从高处倾泻而下摧枯拉朽,沙声低沉而凄厉,缓慢而尖锐,在瞬间覆盖了摧毁了一切。那个声音多年来始终在我耳边挥之不去。
⑤二十五年前,千里河西陇上之行的最后一站——敦煌。去敦煌是为了莫高窟,那座佛教艺术的殿堂。瞻仰千年的洞穴遗存的壁画雕像,是一次朝圣之旅。但心里另有所念,心心念念的,是茫茫大漠中这座神奇的鸣沙山。我站在山脚下,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眼前一片混沌的金黄。鸣沙山被天边的余光勾勒出完美的线条,如同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在暮色中静静蹲伏。天低了地窄了,原野消失,大海沉没,惟有这凝固的沙山,如同宇宙洪荒时代的一座巨型雕塑群,矗立于塔什拉玛干沙漠。多少个世纪,沙子在风中低声祈祷、或在风中激昂呼号。沙漠缺水但不缺风,狂风暴风寒风,一年四季都在大漠巡回。鸣沙山,你是一座山,却也不是。你本是连绵的沙丘,和大漠连在一起。但你从沙漠中站起来了,你是站立的沙漠。此后的漫长岁月,莫高窟在你敦厚的胸腔里逐年孕育而成。
⑥然而,此刻的沙山,四下静默悄然无声,鸣沙山固执地保持沉默。我听不见沙鸣。我随同伴们一起纵身跃入沙海,双手代桨,挂在陡峭的沙坡上,连滚带爬地往下溜。一时间,前前后后人影憧憧,像一座座移动的小沙丘。就在下滑的那一刻,我似乎听见身下传来微弱的响声,窸窸窣窣,嗡嗡嘤嘤,难道这就是鸣沙么?我俯身侧耳,聆听细辨,听到的仿佛一种如泣如诉的呻吟……我一时不由思维停滞感官笨拙,身子顿时悬停在沙坡的中段。当我不由自主地溜到了沙山脚下,那个声音消失了,就像一个乐章末尾骤然中止的休止符,连震荡的余音都没有。月夜已有了寒意,月色迷茫,大漠寂寂,静谧的山谷中,万籁无声。
⑦我惊异我惶惑,鸣沙山,我听不懂你。我沮丧地坐在沙地上清理鞋子里的沙子。很快,每个人脚下都倒出了一小堆沙子。是的,每一个游客无论滑到山脚还是步行到山下,都在无意中削裹下一层沙子。沙子既会歌唱,也能怒吼。那不是琴弦不是妙音,而是“人马践之”的沙子发出的呼喊,是沙子的尖叫和抗议。我虽然没有听见如雷的鸣沙,但不等于这世上没有沙鸣。
⑧鸣沙山,这一刻,我似乎听懂了你。但我仍然不明白,鸣沙山为何拥有如此强大的自我复原功能?有人说,那是因为风——是风之手,将沙子一一驱赶回它们原来的位臵。每夜每夜,风都在沙山重复着同一游戏,乐此不疲。风相信散沙可以任意塑造,当风成为沙子的需要时,沙子就会自己跳跃走动并手舞足蹈。这强悍的粗暴的风,是世上最具破坏力的自然力量,也是一种强效黏合剂。
⑨是的,是风。可是,为什么别处的风没有这般神力,为什么偏偏在敦煌?在鸣沙山?告别敦煌那一日,在机场偶遇一位甘肃朋友,闲谈时我说起了关于鸣沙山的疑问。他解答说,他恰好对此有过一番研究:由于鸣沙山特殊的地理位臵,日间蒸腾的气流在夜间下沉,便生成了小股冷风涡流,来自东南、西南、西北三个方面的风,沿着这一带沙丘的坡地顺势而下,在鸣沙山的谷地交汇。风与风的角逐形成了气旋,气旋像一把巨大的熨斗,来回来去地摩挲,一夜之间,便将鸣沙山“人马践之”的踪迹一一抚平,抹去了沙山的每一道伤痕。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我恍然大悟却又越发迷茫!风能够把以3
往的一切全都删除,风过之处,真的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么?
⑩鸣沙山,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
8.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④段的作用。(3分)
9.第⑤段写鸣沙山却多次提到莫高窟,分析这样写的用意。(3分)
10.赏析文中三处画线句在构思上的表达效果。(5分)
11.评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 题。(8 分)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②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参寥子:即僧人道潜,字参寥,精通佛典,工诗,苏轼与之交厚。公元1091年,苏轼应召赴京,赠此词与他。
②谢公:指谢安,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不及归隐而病逝于西州门;他的好友羊昙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12.依照字数多少划分,本词属于()(1分)
A.小令 B.中调
C.长调
D.长短句
①13.以下对上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写钱塘江潮涨与落,创设离别场景。B.“问”领起的内容,抒写内心忧伤。C.“斜晖”承上“潮归”,表现离情。D.“不用”以下的议论紧承前面写景。14.赏析本词气势雄放,意境浑然的特点。(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杨子崇
①杨子崇,高祖族弟也。父盆生,赠荆州刺史。子崇少好学,涉猎书记,有风仪,爱贤好士。开皇初,拜仪同,以车骑将军恒典宿卫,后为司门侍郎。炀帝嗣位,累迁候卫将军,坐事免。未几,复令检校将军事。从帝幸汾阳宫,子崇知突厥必为寇患,屡请早还京师,帝不纳。寻有雁门之围。及贼退,帝怒之曰:“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出为离石郡太守,治有能名。
②自是突厥屡寇边塞,胡贼刘六儿复拥众劫掠郡境,子崇上表请兵镇遏。帝复大怒,下书令子崇巡行长城。子崇出百余里,四面路绝,不得进而归。时百姓饥馑,相聚为盗,子崇前后捕斩数千人。岁余,朔方梁师都、马邑刘武周等各称兵作乱,郡中诸胡复相啸聚。子崇患之,言欲朝集,遂与心腹数百人自孟门关将还京师。辎重半济,遇河西诸县各杀长吏,叛归师都,道路隔绝,子崇退归离石。所将左右,既闻太原有兵起,不复入城,遂各叛去。子崇悉收叛者父兄斩之。后数日,义兵夜至城下,城中豪杰复出应之。城陷,子崇为仇家所杀。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1)坐事免().(1)开皇初,拜仪同 .A.拜见 C.拜谢
B.表示敬意的礼节 D.(被)授予官职
(2)子崇患之().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
(2)累迁候卫将军 .A.聚集 C.连累
B.屡次 D.劳累
17.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 B.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 C.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 D.子崇怯软/妄有陈请/惊动我众心/不可居爪牙之寄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后数日,义兵夜至城下,城中豪杰复出应之。城陷,子崇为仇家所杀。
19.第②段隋炀帝“下书令子崇巡行长城”的原因是()(2 分)
A.杨子崇自己主动请缨,希望能去把守边境要塞。B.隋炀帝希望杨子崇给边境的入侵犯者有力还击。C.隋炀帝惩治子崇,认为他无中生有,扰乱人心。D.杨子崇作离石郡的太守时治理有方,远近闻名。
20.“屡请早还京师”和“上表请兵镇遏”两件事反映了杨子崇_____和_____ 的特点。(4分)5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 —25题(13分)
彭州圆觉禅院记
苏洵
①人之居乎此也,其必有乐乎此也。居斯乐,不乐,不居也。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为自欺,且为欺天。盖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耻服其服而不知其事,故居而不乐,吾有吐食、脱服,以逃天下之讥而已耳。天之畀我以形,而使我以心驭也。今日欲适秦,明日欲适越,天下谁我御?故居而不乐,不乐而不去,是其心且不能驭其形,而况能以驭他人□?
②自唐以来,天下士大夫争以排释老为言,故其徒之欲求知于吾士大夫之间者,往往自叛其师以求其容于吾。而吾士大夫亦喜其来,而接之以礼。灵师、文畅之徒,饮酒食肉以自绝于其教。呜呼!归尔父子,复尔室家,而后吾许尔以叛尔师。父子之不归,室家之不复,而师之叛,是不可以一日立于天下。《传》曰:“人臣无外交。”故季布之忠于楚也,虽不如萧、韩之先觉,而比丁公之贰则为愈。
③予在京师,彭州僧保聪来求识予甚勤。及至蜀,闻其自京师归,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凡若干年,而所居圆觉院大治。一日为予道其先师平润事,与其院之所以得名者,请予为记。予佳聪之不以叛其师悦予也。故为之记曰:彭州龙兴寺僧平润讲《圆觉经》有奇,因以名院。院始弊不葺,润之来,始得隙地以作堂宇。凡更二僧,而至于保聪,聪又合其邻之僧屋若干于其院以成。是为记。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矣 B.耳
C.焉
D.哉
22.对第①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提出不乐就应离去的观点,总领全篇内容。B.提出不可自欺欺天的观点,领起下文内容。C.提出不乐就应离去的观点,为下文进一步阐述张本。D.提出乐就应该留下来的观点,引出下文的深入阐述。
23.对第③段“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穿布衣,吃素食,以此来为徒弟们作表率。B.布施衣服和食物,以此来给徒弟们作表率。C.穿布衣,吃素食,认为他的徒弟堪为表率。D.布施衣服和食物,为此白白作徒弟的表率。
24.第③段画线句交代了本文写作的_____和____(3分)25.从叙议角度分析第②段与第③段的关系。(4分)
三、写作70分
26.有时你从80楼往下看,大多是美景;从2楼往下看,可能满地垃圾。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8年黄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
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3)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
2.按要求选择。(5分)(1)(2分)B
(2)(3分)C
二
阅读(70分)
(一)(16分)3.(2分)A 4.(2分)平实而从容地叙述这一笔法。5.(3分)这两个问句能引发读者对“石黑一雄作品关注人的自尊和他出身经历的关系”的思考。6.(5分)这一材料石黑一雄把“我们的国土”静静的恰到好处的美与北美非洲风情的不恰当外露进行对比,用国土景观来比喻自己小说创作的美学追求。作者这一引用鲜明而生动地阐述了好小说不招摇不追求刺激的观点。
评分标准:对比1分,比喻及喻体2分,效果2分。7.(4分)
⑴小说内容上,主人公外表平静,内心对自尊的深沉坚守。⑵小说表达上,有别于世俗,在平静中蕴蓄着极大的张力。⑶美学追求上,能吸引有耐心、有修养、不浮不躁的读者。⑷创作态度上,以自己坚定的自尊和自信捍卫文学的自尊。
(二)(15分)8.(3分)第④段紧承上文“来听你”,描摹鸣沙山声音的魅力,与下文第⑥段鸣沙山的“悄然无声”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听不到沙鸣的失望、不解。
9.(3分)以享有盛誉的莫高窟陪衬鸣沙山,突出鸣沙山的神奇魅力,以及敦厚宽广的品质,表现作者的向往和赞美。10.(5分)第一句表现作者受鸣沙山声音感染而热烈向往之情,第二句表现听不见沙鸣的深深失望和不解;第三句表现对鸣沙山鸣与不鸣的理解,以及对世人践踏的不满。三处画线句贯穿全文,标示了本文情感发展的脉络,一步步推动情感向高潮发展,也使文章结构严谨。11.(4分):本文表现了作者对鸣沙山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痛心和无奈;这种情感 在当今社会有警醒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大批 中国人出去旅游,景点自然环境常常遭到破坏,而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旅游者和有 关部门的更多关注;人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三)(8分)12.(1分)C
13.(2分)B 14.(5分)词的上片起势不凡,以钱塘江潮喻人世的聚散离合,以天地和自然万物的无情,衬托人之有情,意境宏阔,表现超凡脱俗、达观超旷的心境,充分表现词人的豪情。
下阕运用典故以谢安自喻,盼望归隐“雅志”早日实现,进一步反映词人闲逸旷远的心态,以及交织着人生矛盾的悲慨和发扬蹈厉的豪情。
(四)(18分)15.(2分)
(1)因犯……罪
(2)以……为患 16.(2分)(1)D
(2)B 17.(2分)D 18.(6分)几天后,义军在夜里打到城下,城中的豪杰也出来接应,离石郡失陷了,子崇被仇人所杀。19.(2分)C 20.(4分)
聪明而有预见 执着而有忠心
【参考译文】
①杨子崇是高祖的族弟。父亲杨盆生,被追赠为荆州刺史。子崇小时候就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有风度,喜欢结交贤士。开皇年间(581~601),被授为仪同,以车骑将军的身份一直掌管值宿警卫,后来作了司门侍郎。炀帝继位后,子崇累功升到候门将军,后因事牵连而被免官。不久,又出任检校将军,跟从炀帝巡幸汾阳宫,子崇预见到突厥必定侵犯边关,多次请求炀帝早回京师,炀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不久炀帝在雁门被围,等到敌军被击退,炀帝发怒道:“子崇胆小怕事,没有根据就胡乱上表,惊扰我军心,不能做大臣。”于是就贬子崇为离石郡太守。因为治理有方,而远近闻名。
②这以后,突厥多次侵犯边塞,胡人刘六儿又带兵抢掠州郡,子崇上表请求朝廷派兵镇守遏制敌军。炀帝又大怒,下诏书令子崇率兵巡行视察长城,子崇带人走出一百多里后,四面就没路可走,无法前进而返回。当时正闹饥荒,百姓聚在一起做了土匪,子崇先后捕杀了几千人。这年年末,朔方的梁师都、马邑的刘武周等各自起兵作乱,离石郡的各部胡人又相互呼应并聚集在一起。子崇很担忧,声言要回京师去,于是和心腹几百人从孟门关回京师,车马行到半路,正赶上河西各县叛兵杀死长吏,反叛后归附师都,因此前进的道路被隔绝。子崇只好退回离石郡,所带的几百人得知太原起兵了,就不再进城,纷纷叛离了子崇。子崇就把背叛士兵的父兄杀死了。几天后,义军在夜里打到城下,城中的豪杰也出来接应,离石郡失陷了,子崇被仇人所杀。
(五)(13分)21.(1分)D 22.(2分)C 23.(3分)A 24.(3分)缘起
意图 25.(4分)第②段主要议论,以古人去与留选择的史实,阐述忠诚可贵,不可轻易 欺师叛祖的观点,第③段记叙本文写作缘起和意图,赞美保聪不欺师叛祖讨好“我” 的可贵品性,与第②段议论呼应,叙议紧密结合。
【参考译文】
①一个人留在这里,他一定是喜欢这里。留在这里内心喜欢,不喜欢就不留在这里。留在这里内心不喜欢,不喜欢却又不离开,不但是自欺,而且是欺天。大概君子耻于坐食俸禄而无功绩,耻于白穿官服而不明事理,所以留在这里不喜欢,我只好抛弃俸禄,脱下官服,以逃避天下人的指责罢了。上天赋予我形体,而使我用心来驾御。今天我想到秦地去,明天我想到越地在这里内心不喜欢,不喜欢却又不离开,这说明他的心连自己的形体都不能驾御,何况还要驾御他人呢!关于去与留的问题,要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不能自欺欺人。不喜欢却不离开,尸位素餐是不对的,喜欢却离开,为某种个人目的欺师背祖更不对 8
②从唐代以来,天下的士大夫争先恐后地以排斥佛、老立论,所以佛、老之徒想要在我们士大夫中求得交好的,往往自己背叛他们的师父以求得到我们的容纳。而我们士大夫也往往喜欢他们来结交而有礼貌地接待他们。唐代僧人灵师、文畅一类人,甚至饮酒吃肉,以自绝于他们所皈依的佛教。啊,要重新回归你的父子关系,恢复你的夫妇关系,然后我们才允许你背叛你的师父。父子关系不回归,夫妇关系不恢复,你却背叛自己的师父,这是不能够立于天下一日的。古书上说:“作为臣子,不能私见诸侯,这是因为不敢背叛君主啊。”所以季布忠于项羽,虽然比不上萧何、韩信觉悟早,但在刘邦看来,却比丁公背叛项羽要好得多。喜欢却
③我在京师的时候,彭州僧人保聪很殷勤地来请求和我相识。等我回到蜀地,听说他也从京师回来了。他穿布衣,吃素食,身为徒弟们的表率,总共若干年,使得他所居住的圆觉院治理得很好。有一天,他对我谈到他的先师平润的事迹,以及圆觉院之所以得名的缘由,请我作记。我赞美保聪不用背叛他的师父的做法来讨好我,所以为他作记道:彭州龙兴寺僧人平润讲解《圆觉经》不寻常,因而取名为“圆觉院”。当初禅院破烂不修,平润来做住持后,才在空地上建造殿堂庙宇。总共历经两个僧人,而到保聪任住持。保聪又把相邻的若干僧屋合起来并入禅院而最终建成。这就是我作的记。
三
写作(70分)
26.(70分)(略)
第五篇:2018年上海松江区高三一模试题(附答案)
2018年松江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三山半落青天外。(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句出自荀子的《》。
(3)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周邦彦词句“,”曰:“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2.按要求选择。(5分)
(1)重阳节小明赏菊拍了很多照片,你提供一些句子给他,作为他的照片的配诗,以下句子不适合提供的一项是()。(2分)
A.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B.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C.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D.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科学可以产生文明,文明可以产生缺陷,缺陷可以产生科学。如果缩短些说:缺陷是科学的种子,科学是缺陷的化身。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因此,我们更可以知道。A.缺陷的价值,科学的来源 B.缺陷的作用,科学的价值 C.科学的来源,缺陷的价值 D.科学的价值,缺陷的作用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数学与文化 齐民友
①与一般观念不同,数学,其实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数学和任何其他学科不同,数学是任何科学所不可或缺的。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像它那样泽被天下,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现代科学之所以成为现代科学,第一个决定性的步骤是使自己数学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数学在人类理性思维活动中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离不开各个时代的总的文化背景,同时又是数学影响人类文化最突出之点。
②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在这本小书里可以看到许多被吸引到数学中来的人正是因为数学有这样的特点。例如说,欧几里得平面上的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绝不是说‚在某种条件下‛,‚绝大部分‛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某种误差范围内‛为180°,而是在命题的规定范围内,一切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多不少为180°。产生这个特点的原因可以由其对象和方法两个方面来说明。从希腊的文化背景中形成了数学的对象并不只是具体问题,数学所探讨的不是转瞬即逝的知识,而是某种永恒不变的东西。所以,数学的对象必须有明确无误的概念,而且其方法必须由明确无误的命题开始,并服从明确无误的推理规则,借以达到正确的结论。通过纯粹的思维竟能在认识宇宙上达到如此确定无疑的地步,当然会
给一切需要思维的人以极大的启发。人们自然会要求在一切领域中都这样去做。正是因为这样,而且也仅仅因为这样,数学方法既成为人类认识方法的一个典范,也成为人在认识宇宙和人类自己时必须持有的客观态度的一个标准。这样一种求真的态度,倾毕生之力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开那伟大而永恒的谜――宇宙和人类的真面目,这样一种求真的态度是人类文化发展到高度的标志。
③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的。这是一种化繁为简以求统一的过程。从古希腊起,人们就有一个信念:冥冥之中最深处宇宙有一个伟大的、统一的、而且简单的设计图,这是一个数学设计图。
④数学的再一个特点是它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在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从不担心否定自己,而是不断反思、不断批判自己,并且以此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它不断致力于分析自己的概念,分析自己的逻辑结构。它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概念、自己的方法能走多远?从希腊时代起,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即数(他是指自然数),可是遇到了无理数,后来的希腊人只好采用不可公度理论,因为弄不清,就干脆不讲无理数,而讨论一般的线段长。希腊人甚至不讲数,使希腊数学与其他民族——例如中国——相比呈现了缺点。但即令如此,也要保持高度严整,而不允许采取折衷主义的态度。历史终于证明,正是希腊人开辟了研究无理数系的道路。他们研究数学,却同时考虑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否存在。大家都说,数学最需要严格性,数学家就要问什么叫严格性?大家都说,数学在证明一串串的定理,数学家就要问什么叫证明?数学越发展,取得的成就越大,数学家就越要问自己的基础是不是巩固。越是在表面上看来没有问题的地方,越要找出问题来。
⑤到了最后,数学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整体,考虑自己的力量界限何在。大概是到了19世纪末年,数学向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我真是一个没有矛盾的体系吗?我真正提供了完全可靠、确定无疑的知识吗?我自认为是在追求真理,可是‘真’究竟是指什么?我证明了某些对象的存在,或者说我无矛盾地创造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可是它们确实存在吗?如果我不能真正地把这些东西构造出来,又怎么知道它是存在的呢?我是不是一张空头支票,一张没有银行的支票呢?‛
⑥总之,数学是一株参天大树,它向天空伸出自己的枝叶,吸收阳光。它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地,在它的树干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它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提供支持,也从越来越多的学科中吸取营养。它又把自己的根伸向越来越深的理性思维的土地中,使它越来越牢固地站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数学是人类理性发展最高的成就之一。
⑦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其永恒的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数学把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一种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是注定要衰落的。(有删改)3.第①段画线的词语“泽被天下”在文中指的是。(2分)
4.请分析第②段中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一例是如何证明观点的。(3分)
5.下列对第④段“折衷主义”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3分)A.将研究宇宙的规律与发挥自己的力量融合在一起。B.把古希腊数学理论与中国数学理论进行融会贯通。
C.在新的数学理论成立之前即便怀疑也先不否定自己。D.在新的数学理论成立之前先融合之前已有数学理论。6.简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7.本文作为议论文,语言很有特点,请举例分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2题。(16分)
胡老师的木箱 陆天明
①每当听到小雨滴答到院子里那棵山楂和海棠树上,客居北京已数十载的我总想在窗前呆站那么一会儿。这不仅是因为较为干旱的北京很少下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小雨,也不仅是因为它总让我怀念起青少年时期在苏北在上海度过的那些个青涩岁月,更多的倒是它的恬静和散漫、从容和豁达、持久的含蓄和极为谦和的广阔、不露声色的执着和静悄悄地精进博取渗透……总让我感到它冥冥中演示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昭现世间一种生存景象。不必疾风暴雨。也无须电闪雷鸣。貌似与世无争,却坚定地守望着润泽着‚麦田的未来‛。
②它总能让我想起十四五岁时,在皖南山区插队,被调到乡中心小学任教后,跟我同宿舍的一个胡姓教师。胡老师大约三十出头,中等身材还偏矮偏瘦了一些。厚嘴唇。大脑袋。背略有些罗锅。一直单过着。学校里有一些同事不怎么瞧得起他。经常拿他的一些生活琐事上的‚陋习‛开玩笑。他从不‚反击‛,甚至都不会立即转身离去。大概是因为我和他都教低年级,校领导把我俩分到一个宿舍里,方便我俩‚切磋教艺‛。但即便对我这样一个几乎只有他一半大的小同事新同事,他也不会做一点‚嘘寒问暖‛的事。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就见他在一盏油灯下写着什么。写在各种各样的纸片上。然后锁进一个肥皂箱里。也不许我们碰他这个箱子。时不时能看到他把一卷这样的纸片放进一个土布做的袋子里,带到镇街上的邮局去。过上一段时间,又能‚感觉‛到他从邮局把这些纸片又带回木箱里。应该是被人退了回来。于是他越来越瘦。脸色也由黄泛了青白。
③一次寒假后,他没能及时返回学校销假。随后便传来消息,他得了肺结核。咯血。肺上出现空洞,不止一个。那时候,已经有了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人们不再像三四十年代那样把这个病视为不治症,但在远山区这样贫困落后的地方,却几乎仍然没有治愈的可能。人们开始淡忘他。学校甚至都准备收拾他的‚遗物‛了。他却突然出现在了我俩的宿舍里。说话都带喘。瘦得没个人样。他嘶哑地告诉我,他活不到年底了。他是来料理自己的后事的。
④他从床底下拽出那个肥皂箱,请我帮他搬到后山上去。我不明白他要干什么。但看他一副恳切的模样,还是在小雨的泥泞中,替他把木箱扛上了后山。然后他就点着了箱子里的那些纸片。我以为他是彻底自暴自弃了。开始怜悯他。想劝慰他几句。却看到他眼睛发亮了。在火光的映照下,他脸上的神情实实地呈现一种少见的欣慰。然后他就跪下了。跪在泥泞中。做出一副默默祈祷的模样。在我帮扶下,他踉踉跄跄地站起,说了声:‚谢谢你,小陆,帮了我最后一把。‛随后说的话简直让我惊呆。他说:‚我希望真的可以带着这些底稿,到那边去,继续写完它。‛‚写完它?带到那边去?‛我瞪大了眼睛问。‚当然。我教了这么些年的低年级,还是有一点体会和想法的。我一直想把它们整理出来。现在只能希望真的能够 3
带到那边去完成它了。‛他自嘲般地微笑了一下,又长长地叹了口气。然后我俩都不再作声。看着小雨把纸片里最后一点火星子淹灭。他才说了句:‚现在可以了。可以了……‛
⑤后来他再也没回到乡中心小学里来过。应该是到‚那边‛去了。
⑥那天给少年时期的我的震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突然在我眼里推开了一扇窗或门。这是通向无数极平凡极普通的人的心灵的门或窗。我愧疚自己也跟那一些曾经瞧不起他的同事一样,瞧不起过他。就像我们常常会忽视淡漠无数像小雨一样悄没声地活着的普通人一样。暴风雨的摧枯拉朽,海燕似的刺穿乌云雷暴翱翔,固然值得关注和赞美,而那些灰暗的水泥和砖块则无法让一座大厦呈现金碧辉煌。但正是这一块块灰暗的水泥和‚粗陋‛的砖块以它们另类式的坚韧和执着,甚至还可以说‚牺牲‛,构筑起金碧辉煌的底架。
⑦我们看到‚普通‛的伟大了吗?
⑧我们真心承认‚普通‛之不可或缺了吗?
⑨我们实实在在地愿意用自己的成功去为无数个‚普通‛作出的牺牲,付出的代价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弥补吗?
⑩我问小雨。它依然悄悄地淅沥着。不声不响地滴答着……
8.第②段“感觉”中使用引号,请分析引号的作用。(2分)
9.下列选项中对人物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多种人物描写手法,塑造胡老师的形象,生动细致。B.本文通过反面衬托,用学校里的老师等其他人物反衬胡老师高尚品格,特点鲜明。C.本文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塑造了胡老师不为人知默默坚守的品格,形象更为突出。D.本文通过“我”的视角,写出了我对胡老师品行的认识渐渐深入的过程,亲切感人。
10.本文多次写到“小雨”,请分析其作用。(4分)
11.第⑦到⑩段形式独特,请赏析这种独特形式的表达效果。(3分)
12.评析“胡老师的木箱”所蕴含的意义。(4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①
送蔡侍御赴上都(唐)刘长卿
迟迟立驷马,久客恋潇湘。明日谁同路,新年独到乡。
②孤烟向驿远,积雪去关长。秦地看春色,南枝不可忘。
【注】①上都:古代对京都的通称,这里指长安。南枝: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句。
13.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4.以下评价适合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细密委婉 B.雄奇瑰丽 C.清新质朴 D.明快俊逸
15.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21题。(18分)
吾竹房先生
①吾子行先生衍,太末人,大父为宋太学诸生,因家钱唐。先生疏旷,故高不仕之节。②其所厌弃者或请谒,从楼上遥谓曰:‚吾出有间矣。‛顾弹琴,吹洞箫,抚弄如意不.辍。求室委巷,教小学常数十人,与客对笑谈喧,楼上下群童一是肃安。其所著述,有《尚.书要略》《九歌谱》《十二月乐谱辞》……。兼通声音律吕之学,工篆书。.③初,先生年四十未娶,所知宛丘赵君天锡,为买酒家孤女为妾。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父母至,客先生家。又伪楮币事觉,因言舍主人。先生固弗知,因逻捽辱生南出数百步。录事张君景亮识先生,叱逻曰:‚是不知情,摄之何为?‛即解纵遣归,先生不胜惭。明日,持玄条缁笠,诣仇山村先生别。值晨出,因留诗一章。诗有‚西.桥外断桥边‛之句,其骨朽渊泥。
④西湖多宝院僧可权从先生学,闻先生之死,哭甚哀,乃葬先生遗文于后山,与其师骨塔相对。曰:‚皆吾师。‛仍乞铭于胡石塘先生。庶几先生有后世名。铭曰:‚生弗渎,死弗辱,贞哉白。‛余习篆画,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半幅,如获至珍,以故于书法颇有助。偶与郑遂昌先生谈先生之始末,就识之。
——节选自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抚弄如意不辍()(2)工篆书()..17.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吾出有间矣().A.间隙 B.差别 C.一会儿 D.空闲(2)先生不胜惭 .A.美好 B.超过 C.战胜 D.承担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因家钱唐因击沛公于坐 ..B.其所厌弃者或请谒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故高不仕之节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D.为买酒家孤女为妾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19.第②段划线句断部分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
A.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B.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C.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D.年饥女/尝事人后/夫知妻在先/生所讼之因/逮妾父母。
20.把第④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余习篆书,极爱先生翰墨,得一纸半幅,如获至珍,以故於书法颇有助。
21.选文体现了吾竹房先生怎样的特点?请加以概括。(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叙梅子马王程稿(明)袁宏道
①余论诗多异时轨,世未有好之者,独宣城梅子与余论合。凡余所摈斥诋毁,俱一时之名公巨匠,或梅子旧时友也,梅子的然以为是。而其赞叹不容口者,皆近时墨客所不曾齿及之人,梅子读其诗,又切切然痛恨知名之晚也。
②梅子尝语余曰:‚诗道之秽,未有如今日者。其高者为格套所缚,如杀翮①之鸟,欲飞不得;而其卑者,剽窃影响②,若老妪之傅粉;其能独抒己见,信心而言,寄口于腕者,余所见盖无几也。往余为诗,一时骚士争推毂余,今则皆戟手③詈余□。余思非公莫能评者,今所著稿具在,其有以箴。‛
④③余曰:‚是公诗进。昔余至吴,乡人有偕来者,饮以天池、虎丘,怒发投诸地曰‘此.何异水!’适家人有携安化茶者,出而饮之,其人大喜,立啜四五盏。何也?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今公出诗以示人,其怒不必诘,其喜大为可戒。惩其所誉而劝其所嗔,公之于诗也几矣。‛
【注】①杀翮(hé):翅上羽毛凋落。②影响:模拟效仿。③戟手:用食指与中指指点,其形如戟,是一种粗鲁无礼的行为。④天池、虎丘:指天池、虎丘所产之茶。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也 B.耶 C.矣 D.乎 23.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指出我与梅子合作评论诗歌,互相认可摈斥诋毁和赞叹的态度。B.指出我与梅子合作评论诗歌,共同摈斥诋毁和赞叹近时墨客。C.指出我与梅子论诗的观点吻合,我认为梅子摈斥和赞叹的态度。D.指出我与梅子论诗的观点吻合,梅子认可我摈斥和赞叹的态度。24.第②段连用两个比喻,请赏析其表达效果。(3分)
25.简析第③段中乡人由“怒”到“喜”的原因。(3分)26.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三 写作 70分
有人说:‚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应该是希望,而不是现实。‛,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松江区2018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积累应用(10分)
1.(5分)(1)一水中分白鹭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3)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评分说明:答对1空给1分。)
2.(1)(2 分)D
(2)(3分)C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3.(3分)数学影响了其他学科(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支持)而且影响了整个人类文化(评分说明:“泽被”理解为彩响、滋养,润泽等1分;学科1分;文化1分)
4.(3分)用“在某种条件下”,“绝大部分”“在某种误差范围内”等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是180度”的结论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又用“一切”与“不多不少“强调此结论的唯—性,从而证明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评分说明:分析2分;结论1分)5.(3 分〉C 6.(3分)答案示例:末段在结构上呼应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更严谨。进一步强调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与探索的永恒主題是“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以此突出数学的理性思维的力量对于一个民族的作用。作者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与写作意图。(评分说明:结构1分;内容1分;意图1分。)
7.(4分)答案示例:本文语言具有准确严密与生动形象的特点。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本身就是以逻辑谨严著称的。如第④段中作者用“不仅……而且,不是……而是”等关联词层层推进,让自己的观点严密准确。同时无论教学文化或它所涉及的理念有多么艰深,作者总是力求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阐释,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如第5段几乎全用拟人式的自问形式,来反思数学文化自身的问题;第6段把数学比作“一株参天大树”,还说“在它的树干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形象地说明了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强大和它对其他科学的影响。(评分说明:语言特点,2分:分析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2题。(16分)
8.(2分)答案示例:“感觉”,特殊含义,胡老师并没有将他投搞、退稿的事情说与众人听,是旁观者对此的猜测,由此更突显胡老师默默的坚持。(评分说明:说出作用各1分,有分析过程各1分)9.(3 分)B 10.(4分)答案示例:开头以小雨起笔,渲染了安静的氛围,为全文奠定默默却坚韧的感情基调:(1分)是全文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生的背景,作者在小雨中对胡老师的品格产生了感悟;(1分)小雨在全文象征着从容豁达、含蓄谦和、默默执着的品格,象征着悄无声息的普通人的贡献。
11.(3分)答案示例:连续三段,以问句独立成段,加强语气,强化我们也许并未意识到“普通”的伟大和不可或缺,强调我们并未用实际行动去表示对“普通”的认可。三个问句层层深入(2分),最后以景结情,引人遐思,留有余地,令人思考“普通”的意义。(1分)12.(4分)答案示例:“胡老师的木箱”所蕴含的意义是:最平凡的普通人其实是在自己的岗位需要上有着默默的、极其执着的坚守,即使不为人理解,也无怨无悔地坚持。(2分)我认为,这在当下社会,有很好的教育和激励作用。(1分)工作中,身为普通劳动者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岗位,即使一辈子未必能有轰轰烈烈的贡献,也应该执着于自己该有坚守。(1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13.(1分)C 14.(3分)A 15.(5分)答案示例:本诗首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描写送别画面,“迟迟”既描摩出诗人立而不行的情态,表现了离别之难。(评分说明:手法:借景抒情(对应第三联)、用典(对应第四联)2分,情感:1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8分)16.(2分)(1)停止(2)擅长,善于 17.(2分)(1)C(2)D 18.(3分)D 19.(3分)A 20.(4分)我学写篆书,非常喜爱先生的字,得到一点书法作品就好像获得了最宝贵的珍品,所以对我的书法十分有帮助。
21.(4分)疏旷清高、率性洒脱、博学多才、才学广博;义不受辱等。(评分说明:3点四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22.(1 分)C 23.(2 分)D 24.(3分)以“杀翮之鸟”比喻受到诗歌法度格调束缚者所写诗作缺乏生机和活力,以“老妪之傅粉”比喻剽窃模仿者缺乏真意、矫揉造作的诗作。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诗坛创作的嘲讽与不满,提出“缺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观点。
25.(3分)因为乡人习惯饮用以往的茶叶,稍有变更,立即情绪有所波动。以乡人不辨茶味美感来嘲讽世人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受习惯对人的影响和制约,固守常规,不知变通。(评分说明:原因2分,实质1分)
26.(4分)梅子的诗歌主张与作者相合,认为诗文创作必须从自已胸臆流出,抒发作者自己的真情实感,即使所写的诗歌遭到时人诋毁,也希望他对自己的诗歌能做出公允评论。作者写此文表达支持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