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荐)

时间:2019-05-14 08:0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荐)》。

第一篇: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荐)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 大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2006.5

目录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1

(一)“十五”时期重点任务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

(二)“十五”期间高新区的发展特色..........................................3

(三)主要矛盾和问题........................................................6

二、高新区的发展基础与战略机遇..................................................7

(一)发展基础..............................................................7

(二)战略机遇..............................................................9

(三)压力和挑战...........................................................11

三、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12

(一)指导思想.............................................................13

(二)功能定位.............................................................13

(三)发展目标.............................................................16

(四)发展战略.............................................................18

四、主要任务...................................................................20

(一)科研基地建设.........................................................20

(二)孵化体系建设.........................................................23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25

(四)服务体系建设.........................................................28

(五)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31

五、空间布局...................................................................33

(一)总体布局.............................................................33

(二)主要功能布局(分区).................................................34

(三)重点产业布局.........................................................35

六、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36

(一)土地利用.............................................................36

(二)水资源利用...........................................................37

(三)海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37

(四)生态环境建设.........................................................37

(五)建设节约型、生态型园区,发展循环经济.................................38

七、推进策略...................................................................39

(一)积极拓展空间,扩大产业规模,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带.......................39

(二)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能力...........................................39

(三)引进和培育人才,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40

(四)加强政策和法规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41

(五)加大投融资体系建设,融通更多国内外资金.............................41

(六)创新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公共服务...................41

(七)扩大开放,建成外向度较高、国际化特征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区.............42

(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园区知识产权的发展环境.........................42

(九)建设以人为本、特色鲜明的高新区文化...................................43

(十)加强领导,为高新区“十一五”目标实现和长远发展提供组织保证...........43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动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实施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明确大连高新区“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促进高新区持续、快速、和谐发展,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省、市的总体部署,结合大连高新区的实际,特制定大连高新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对2020年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远景目标做出概念规划和总体设计。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

(一)“十五”时期重点任务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五”时期,是高新区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服务功能迅速提高、产业规模急剧扩大、创新环境明显优化的时期。在产业发展、功能提升的五年中,高新区在大连市、辽宁省及全国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显著增强。5年间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全国软件产业化基地、国家生物医药火炬计划产业基地、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辽宁省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省光电通信产业基地等。2004年获得大连市软环境建设先进单位。2005年,高新区在全国的排名由2000年的第23位,跃升到17位。

“十五”时期,高新区在国家科技部、辽宁省科技厅的指导下,在大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干部群众及入园企业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确定的各项任务,主要指标超额完成,使园区进入较高水平上的快速发展期。

1、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

——技工贸总收入。2005年实现689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35.48%,五年累计1934亿元,比“九五”增加1469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2005年完成191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30.01%,五年累计538.2亿元,比“九五”增加382.4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收入。2005年完成340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53.96%,五年累计894亿元,比“九五”增加675亿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5年完成5.13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28.4%,五年累计19.9亿元,比“九五”增加15.6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完成54亿元,五年间累计完成160亿元,比“九五”增加121亿元。

2、服务功能明显提高,创业环境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园一期开发面积3平方公里、双D港10平方公里、七贤岭产业化基地3平方公里(七通一平)。

――研发平台建设。建立大学科技园2个,设立各类研发机构76家,拥有专利技术833项。

――孵化器建设。2005年,园区建有各类孵化器9个、孵化面积达25万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19.6万平方米。

――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十五”期间,建立大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等各类教育培训机构10家,在校、在培学生达2.1万人。――投融资体系建设。建立种子资金、风险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引进各类金融机构21家,2005年园区企业贷款余额达82亿元。

3、对内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共引进外商投资企业454家,一批世界500强和知名跨国公司入驻园区。目前园区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5家。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达4.7亿美元,5年间年均增长42.5%,比“九五”增加8.47美亿元。

――“十五期间”出口创汇累计完成46.07亿美元,比“九五”增加34.88亿美元。

――5年累计引进内资企业935家,吸引内资139.8亿元。

(二)“十五”期间高新区的发展特色

在“十五”时期,由于园区的发展思路明晰,工作重点突出,初步形成了大连高新区的发展特色,构成园区“十五”时期发展的新亮点:

1、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软件园特色优势基本形成

“十五”时期是大连市软件产业起步和超常规增长的时期,2002年,大连市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中国唯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高新区是大连市软件产业发展的集中区。经过五年多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全区有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企业达400多家,2005年,园区实现软件产品产值20.8亿元,占全市软件产值的82%,五年间平均增长53%以上,软件出口1亿美元,占全市的89%。依托大连的地缘和人才优势,从为日本提供软件外包服务起步,使大连形成了软件外包的优势。2005年,大连对日软件出口占全国的10%。

大连软件园是全国十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2001年由大连亿达集团和东软集团共同创办大连软件园。经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大连软 件园一期已开发面积达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110多万平方米,入园软件企业247家,其他配套企业20余家。大连软件园不但是软件产品的生产基地,也成为人才的培养基地、软件企业孵化基地、软件质量认证中心和多功能的服务中心。2002年创立的大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目前已设有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多个级别教程,目前学院已招收各类在校学生9000多名。大连软件园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创办”的开发建设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创造了软件园“官助民办”的成功案例,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2、孵化功能日益完善,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十五”期间,高新区发挥创业服务中心的品牌和服务功能优势,加快推进园区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创建了两个大学园;着力抓好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一大批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建设,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格局基本形成。在创新体系建设中,孵化器建设发展迅猛,形成了以海外学子创业园、动漫孵化器、生物孵化器、国际孵化器、科技产业孵化器、海外学子产业园等为主体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孵化格局,满足不同科技类创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建成了中小科技企业孵化场地近25万平方米,创业中心有10个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项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支持,孵化企业中有12个项目被评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截至2005年底,高新区创业中心累计孵化企业539家,在孵企业365家,毕业企业120家,其中25%以上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企业共开发各类新产品1500余项,其中专利产品400余项。

3、跨国公司纷至沓来,“区域总部”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加大引进世界大公司力度,着力营造有利于大公司 成长的创业环境。“十五”期间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7家,使园区世界500强的总数达35家。随着世界500强和其他大公司的进入,吸引了一批企业的研发总部、技术总部、结算总部入园发展。近几年引进了毕博全球研发中心、SAP北亚研发中心、IBM北亚研发中心、阿尔派汽车电子北亚研发中心,爱立信、索尼、戴尔、埃森哲等结算中心、研发中心也相继落户园区。截止2005年12月,近20家企业的区域总部入驻高新区,初步形成了大公司和总部经济的集聚效应。

4、“双D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发展初显特色

为了扩大园区产业发展空间,突出产业特色,2001年,市委、市政府确定开发建设“双D港”,建设以数字技术(DIGITAL)和生命技术(DNA)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双D港”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由数字制造园区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构成,计划用10年时间建成全市乃至辽宁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目前“双D港”入园企业达190余家。“双D港”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园于2005年9月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目前入园企业已达30多家。光通信企业、集成电路产业、数字制造企业等纷纷入驻数字园区发展,目前数字园区已有相关企业32家。2005年,“双D港”实现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

5、软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高新区开展的“创造最优惠的政策环境、营造最优良的产业环境、创建最优质的服务环境、打造高效快捷的政务环境”等活动,使高新区成为大连市软环境建设的优胜单位。先后制定了《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发展软环境投诉管理办法》。同时,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办事流程,改进服务模式,实行“全程代理”、“一门受理”、“一站办结”的保姆式服务,受到企业 的普遍欢迎。为了提高机关人员素质和办事效率,对管委会干部实行全员政绩考核,建立了以领导问责、行为规范为主的考核指标,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评价,提高了考核评价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对干部的成长和行为规范发挥了较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三)主要矛盾和问题

大连高新区虽然在“十五”时期实现了快速增长,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全国先进园区相比,与未来发展的要求相比,园区在发展速度、规模、水平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十五”时期,突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特色产业成长不快

大连高新区的特色产业在全国知名的较少,经济总量和规模也较小,产业链没有培育出来,地方配套能力差,市场开发力度不够,需求强度不足。在项目选择上急于求成,产业关联度不高,集群效应没有形成,项目质量有待提高。

2、发展空间严重不足

发展空间不足成为制约高新区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已经出让完毕,导致许多高水平的招商项目流失。

3、投融资功能相对滞后

研发和孵化的科技成果与资本结合以及转化为产业化的融资渠道不畅通;高新区的投融资体系建设力度较小,风险投资较弱、担保功能不强。目前园区内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在政府融资并吸纳社会多元投资方面与全国先进高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4、企业规模和技术档次亟待提高

虽然园区也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企业和项 目,从总体上看,真正技术含量高、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项目较少,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更少。相当一批企业的外向化程度较低,引进、消化、吸收能力较弱。更多的软件企业是为国外企业搞委托加工,而且加工度和增值空间都很有限。由于认识和历史的局限,引进了一些传统产业项目,这些传统产业项目不但挤占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空间,也为园区的功能提高和产业升级增加了负担。

5、经济规模较小,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在“十五”时期,高新区在与周边地区合作发展方面做出许多有益的探索,推动了相关地区的产业发展。但是囿于体制、利益和指标压力上的限制,使高新区本应具有的带动辐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高新区对全市其他区市县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功能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高新区的发展基础与战略机遇

通过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确认高新区赖以加速发展的基础和优势;通过宏观环境和竞争对手分析,认识和把握未来发展的历史机遇,正视和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是我们制定未来发展方向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前提和基础。

(一)发展基础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高新区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空间和产业规模,集聚了加速发展、提升功能、提高质量的基础和能量,具备加速实现战略升级的条件和基础。

1、区位、城市功能和对外开放优势

大连高新区地处大连市的主城区和新市区,其发展基础和优势,首先得益于大连市的优势。大连市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濒临黄渤 两海,横跨环渤海和东北两个经济区,处于东北亚的中心位置。大连市城市功能齐全,特别是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必将使大连成为区域性、国际化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临港加工中心。大连市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加入WTO之后,大连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对外商的吸引力明显增强。这些优势为高新区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区域和城市环境。

2、教学、科研和人才优势

高新区地处大连市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最集中的区域,区内汇集着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 12所高等院校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机车研究所等 40余所科研机构。2005年,园区内大专院校有在校学生近14.2万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万多名,博士研究8000多名,中高级以上各类科技人员4万多名,两院院士18名。理工大学、化物所等院所设有国家级试验室6个,每年研究开发的科技成果1200多项。这些高水平、高密度的科技资源为高新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3、创新环境优势

高新区在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逐步把园区建设的重点放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上,不断加大技术支持平台、企业孵化平台、网络信息平台和投融资体系建设力度,使高新区成为大连市创新成果的源头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苗圃”。

4、产业规模和特色优势

尽管目前园区的产业特色优势不很明显,但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经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和发展潜力,而且可以培育成大连的优势特色产业。一是软件产业异军突起,业务面向日、韩、港、台、中国内地 等北亚地区,辐射北美欧洲等其他相关地区,建立了中国最大的软件出口基地和软件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先后被确定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全国唯一“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二是动漫游产业发展迅猛。园区抓住动漫游产业骤然发展的机遇,利用大连的软件优势,加大投资建设“动漫走廊”,千方百计集聚“游戏工厂”,使动漫游产业成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的又一新的增长点,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动漫产业基地。三是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初具规模。高新区形成了以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为重点,向海洋生物技术、中药现代化、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拓展的产业格局。创建了美罗生物医药园、珍奥生命园、辽中医培训基地、园区生物医药研发孵化中心等平台,为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学、研一体化培育了整体优势。四是新材料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一批新材料研发中心相继建成,农药中间体和涂料研发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路明光源等重点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大连绿源新化学药业股份公司已初步形成了区域性的优势产业;大连裕祥化工有限公司以大连中科化工研究院为主体,建设涂料研究与发展平台,研发的聚氨酯面漆等系列产品开始大批量生产;大连振邦氟涂料公司成立了辽宁氟材料研究院和博士后流动站,万吨氟涂料产业化基地已经投产。

(二)战略机遇

“十一五”时期至2020年,是我国加速推进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时期。为了实现这一战略转变,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深层次推进对外开放,国家科技部提出“二次创业”,大连市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在这国家和地区战略进行转换和升级的过程中,高新区的功能作用摆到特别重要的地位上来,高新区发展面临着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因此,高新区必须增强历史责 任感,抓住机遇,不辱使命,肩负起新的历史重任,在“二次创业”中为实施国家新战略和创建创新型城市做出新贡献。

1、加入WTO和全球的产业转移,为高新区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国际环境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中国的全面对外开放,投资、贸易自由化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展开,国际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高新区地处对外开放前沿,具有较强的吸纳国外技术转移、开展科技合作的基础,具备抢占新一轮对外开放优势,具有建设国际化特征明显的高新区的客观必然性。

2、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国家创新战略,为高新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国家创新战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高新区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对高新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高新区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高新技术发展的规律,乘势而上,在“二次创业”中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发挥领跑、示范和带动作用。

3、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高新区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党的十六大做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目标是建立新型产业基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区域。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技术创新,在于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高新区建设和发展,发挥高新区的功能辐射和产业带动作用,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然选择。高新区在振兴老工业基 地中责任重大,大有作为。

4、“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及创新型城市建设,为高新区功能地位的提升和产业拓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拓展大连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大连城市功能,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电子信息及软件、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船舶制造等四大产业,特别是创建创新型城市,都迫切要求拓展高新区的发展空间,提升园区的研究开发和孵化功能,增强园区的技术辐射、产业带动作用,使高新区成为全市技术创新的高地,成为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领大连产业升级的引擎。

(三)压力和挑战

1、来自资源环境的压力(土地、水)

大连市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城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大连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大连高新区必须发展那些资源消耗非常少,环境质量特别高的项目。目前高新区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土地发展空间和淡水的严重不足。按照2010年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目标,五年间共需新增土地18平方公里,日供淡水8万吨。根据目前的供给能力只能满足发展目标的48%和25%。所以,如何争取更多的可建设用地和淡水资源,如何在产业发展中,保持完好的生态环境,是未来高新区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艰巨任务。

2、来自政策调整的挑战

国家赋予高新区的特殊政策是多年来高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国家政策的调整方向,科技扶持政策将由区域倾斜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转换。事实上,许多地区通过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手段将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扩大到园区以外地区,改变了只有进入高新区的企业 才能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状况。这种政策调整的趋向迫切要求高新区由过去主要靠优惠政策吸引向主要靠功能和环境吸引转变。

3、来自其他高新区竞争的挑战

近几年,大连高新区在全国53个高新区的位次虽然有所提升,处于中上游水平,但与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西安、武汉东湖等一流园区相比差距很大。随着全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大连高新区的开放优势也在弱化,而内地园区凭借其土地、人力资源等优势,构成对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的引力,特别是鞍山、沈阳、长春、哈尔滨、大庆等腹地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在人才、产业、技术等方面都与大连高新区展开激烈的竞争。

4、来自园区管委会自身的挑战

面对全国高新区的高速发展态势和激烈竞争的局面,面对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望,大连高新区管委会及广大干部在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业务水平和能力结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决策力和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大连高新区想缩小与先进高新区的差距,首先必须缩小人的素质的差距;缩小人的素质的差距,首先缩小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而提高人的素质,尤其是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则需要付出长时期的不懈努力。

三、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依据如上对高新区发展基础、发展环境的分析判断,确定“十一五”时期至2020年的战略设计,并以此构成指导未来发展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乃至2020年,大连高新区建设和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创新战略为主线,按照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整体要求,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壮大经济规模,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以七贤岭产业化基地为核心,以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带为基础,着力打造大连西部新经济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促进全市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充分发挥“一极两源”的积极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成为大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先锋和主力。

(二)功能定位

根据国家及大连市对高新区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高新区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确定高新区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并根据这一定位,确定高新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

1、总体定位——“一极两源”

“一极”:即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特别是以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和循环经济为特征的高水平、高质量增长,成为创智型产业的核心区。通过“极化”和辐射作用,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在未来10-15年的时间里,成为大连市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形成东部开发区、西部高新区共同拉动大连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两源”:高新区通过实施创新工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全市科研成果和技术(研发、孵化、转化)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培 养创新创业人才,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打造全市的人才(引进、培训、交流)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通过“一极两源”功能作用的发挥,使园区成为大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功能区和标志区,成为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2、区域功能定位

按照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根据国际地区分工,明确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定位,突出园区在大连和东北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龙头,以及大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特色优势,按区域层次划分,高新区的区域功能定位为:

—— 东北亚软件外包及信息服务中心。

—— 全国软件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光电子产业和动漫产业基地。—— 东北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立新型产业基地的旗舰。

—— 大连市创建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功能区,全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

3、服务功能定位

—— 科研成果研发基地。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联合大连的高校院所研发机构,发展高新技术开发机构,集聚国内外科研机构,壮大和培育大连企业的科技研发水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企业孵化基地。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完善高新技术园区内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平台建设和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咨询、风险投资、技术市场等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完整 服务体系以及二次孵化功能。

—— 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示范基地。确定高新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和探索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为其他区域产学研合作、为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商品化和产业化提供成功经验。

—— 人才培训基地。成为抢占高新技术产业的制高点。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根据一个中心,四大基地发展的需要,园区做大做强一批能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和培训基地,大力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装备升级和企业实际需要的技术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家。

4、产业功能定位

在对现有产业规模与发展潜力正确评估的基础上,通过与大连开发区及周边其他高新区的横向比较,确定和集中精力抓好具有大连特点和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加大企业集聚,形成高新区的产业特色。

—— 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微电子、动漫游)。应突出以高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和电子信息传播、处理、服务等活动,同时要兼顾其他传统的信息活动。

—— 生物技术与医药。要打造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基地。使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成为吸引国际生物制药产业向国内转移的承接地,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地位的创新产业集群。

—— 数字化制造。依托大森数控、机床集团等龙头企业,引进和整合国内外的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企业,加速对园区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提升数字化制造水平,使高新区成为数字化制造产业的示范区和技术辐射区。

(三)发展目标

1、综合发展目标

—— 地区生产总值:“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5%,到2020年年均增长20%。

——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5%,到2020年年均增长20%。

—— 到2010年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经济总量、经济质量、经济发展贡献)在全国高新区的综合排名进入前15名。

2、科技创新目标

—— 到2010年,新增研发机构300家,其中国外研发机构50家,国家级研发机构10家。

—— 到2010年,累计申请专利4000项以上。

—— 财政科技投入逐年提高,到2010年科技投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达到25%,科技贡献率达到70%。

—— 高新园区内企业的R&D总投入占区内生产总值的6%以上。—— “十一五”末,完成软件测试平台、生物技术研发平台、集成电路设计平台、动漫技术服务平台、数控技术研发平台、数据存储及处理技术平台建设。

—— 到2010年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达到5家,风险投资总额达到10亿元,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占科技投入的50%。

—— 2010年底,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科技产出、科技经费、科技人才、科技孵化)全国高新区排名中进入前10名。

3、孵化基地建设目标

—— 到2010年新增孵化器面积25万平方米,使园区孵化总面积 达50万平方米,孵化面积占全市孵化器面积的80%以上。

—— 到2010年,在孵企业总数达到900家,入孵企业毕业率达28%,2010年毕业企业实现产值15亿元。

—— 孵化功能明显增强。孵化器及基地中新增金融机构、培训机构、技术辅导和管理咨询等各类中介机构50家,创业孵化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 创新创业环境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进入前8强。

4、产业发展目标

—— 到2010年,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收入年均增长30%。—— 到2010年,电子信息(含软件、信息服务、微电子、动漫等)产业收入年均增长29%,占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的38%。

—— 到2010年,生物医药产业收入年均增长30%,占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的15%。

—— 到2010年,先进制造产业收入年均增长27%,占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的35%。

—— 到2010年,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含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收入占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的12%。

5、对内对外开放目标

—— 到2010年,累计引进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60家,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

—— 到2010年,累计引进投资总额超五千万元的国内企业100家以上,五年累计吸引内资170亿元。

—— 到2010年,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15%。

6、经济和环境质量目标 —— 2010年,每平方公里的投资总额达到50亿元。——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到0.5吨标准煤左右。—— 工业污染治理率达100%。

—— 生态型园区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四)发展战略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中务必实现如下战略转变:一是实现由自然成长、大而全、小而全向自主选择、择优招商和培养特色产业转变;二是实现由主要依靠政策、土地资源优势向主要依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优化创新环境转变;三是实现由产业集中区向研发、孵化、现代服务和产业示范等多功能创新基地转变;四是由只注重高新区自身发展向更注重带动全市及周边地区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变;五是由注重引进来、面向国内市场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为实现五个战略转变,要实施以下发展战略:

1、产业集群战略

对高新区内外各类科技资源进行系统集成和整合,形成高新区综合科技产业优势。通过实施跨区域集成方式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实施跨领域集成方式,把园区特色产业领域的科技资源及优势进行整合。通过拉伸和拓展产业链条,努力在园区形成几个成长性好、有国际竞争力、综合效益高的产业集群。

结合园区实际,在凌水湾、七贤岭、黄泥川一带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和动漫、IC设计等创智型产业,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双D港继续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同时在英歌石重点发展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形成数字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龙头分园集 中发展微电子产业先进制造产业,形成微电子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各区市县高新技术产业分园,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打造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专业化产业集群。

2、专利和技术标准战略

在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抓好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攻关和制定工作,组建企业技术联盟,共同开发核心技术和标准。积极引导科技企业参与技术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制定,鼓励高新区的企业在国内外进行专利申请,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高新区要制定鼓励企业申请专利的相关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3、人才战略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科技人才是园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有效实施高新区“二次创业”的人才战略,重点加快高新区有创新思想的企业家、高层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育,造就出一批管理营销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掌握先进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建立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制定各类人才系统培训计划,重点开展对高新区管理干部的培训,以及对从事孵化器管理、企业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市场开拓等专门人才的培训;通过与大学和专业机构的合作,及时更新人才技能。

4、差异化战略

突出重点,发展特色,实施特色优势战略。要大力发展具有高新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特色优势。重点发展IT(软件、微电子、动漫)、生物技术与医药和数字化制造等三大产业,形成具有高新区特色,突出高新区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根据高新区差异化战略的定位,调 整无相关型的产业结构,不能因为调整面临一些成本支付就畏缩不前;在招商引资上严格执行差异化战略,不能为了短期利益或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而引进一些不适宜的项目。

5、国际化战略

充分发挥大连的区位和对外开放优势,抓住沿海大开放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吸引国外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科技人才。鼓励国内与国外研发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引进,要特别加强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合作,快速提升大连科技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应形成鼓励高新区企业“走出去”的配套政策体系。

6、规模化战略

以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基地为基础,规划建设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带,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做大园区经济规模、壮大经济实力,扶强做大园区内的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和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打造园区的经济航母,形成大连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主要任务

进一步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供平台和服务。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以知识创新和技术转化为核心,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通过环境创新建立完备高新区企业服务支撑体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水平和档次,形成高效、优质的服务体系。

(一)科研基地建设

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和系统整合大连理工大学、大连 海事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院校及重点企业的科研资源优势,引进国外科研机构,构建一批科研开发基地,加快提升大连的科研开发水平。同时,加大对企业研发机构的培育力度,推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合作,逐步把研发主体转向企业。

1、发挥大院大所的科研优势,加快大学科技园(研发中心)建设 规划建设包括大连化物所、大连医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水产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国家海洋环保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在内的大学科技园,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学科带头人,集成大学园区的科研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具有大连特点和优势的科研基地,使这一区域成为大连科研成果的源头和综合性研发基地。“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符合大连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并具有明显的产业化前景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

—— 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园 —— 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 —— 大连海事大学海大科技园 —— 辽宁中医药大学科技园

2、推进产学研合作,创建专业化研发机构

面对大连市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整合大连市的科研开发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具有大连特色优势和市场需求的专业化研究开发机构。

—— 软件研发中心(重点研究开发嵌入式软件)—— 生物制药研发中心 —— 环保产业研发中心 —— 数控技术研发中心

3、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催育市场创新主体

建立和培育企业研发中心,特别是加快提高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研究开发能力的重点。高新区要逐步把整合集聚的社会科技资源更多地转向建立企业研发中心、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上,通过5-10年的努力,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研发中心,力争在2010年,使企业的新增研发机构达300家,企业研发的科技成果占全区的60%,争取新建立10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

—— 路明蓄发光材料研发中心 —— 华信软件研发中心 —— 东软医疗设备研发中心 —— 珍奥核酸研发中心 —— 大森数控技术研发中心 —— 美罗医药研发中心 —— 华录数字视听研发中心 —— 光洋科技软件研发中心

4、引进或建立境外研究开发机构,提高大连科研开发的国际化水平

充分发挥大连的对外开放、城市环境、知识产权市场等优势,吸引更多的境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到大连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把大连建设成对外资科研机构最有吸引力的地区,形成大连国际科技机构、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的集聚效应。

—— 俄罗斯研发基地。建立中俄高新技术转化的平台,加强对俄罗斯的科技合作和市场开拓。全面推动对俄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的开 展,形成以俄罗斯研发基地,带动其他国家研发机构的落户。转化中心每年实现产业化项目10至20项,新增产值3至5亿元。

——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大连研发中心。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合作,在俄建立大连研发中心,共同开发科研成果,主要承担俄罗斯科研成果的转化。

—— 日、韩、美等国家与台湾地区的国际研发合作基地。

(二)孵化体系建设

按照大连的科研成果、科技人才的特点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加速推进符合大连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成长、科技企业发展要求的孵化体系建设,完善和强化孵化器的功能,提高孵化器的入孵率、毕业率和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科技型企业家和科技型企业的快速成长。到“十一五”时期末,高新区孵化面积达50万平方米以上,在孵企业达900家,五年间毕业企业280家,培养一批科技型创业带头人。

1、综合孵化器(创业中心)

综合孵化器是集多种功能,面对各类科技成果、各类人才、各类企业的综合孵化平台。“十一五”期间,综合孵化器要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把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放在提升孵化器的综合服务功能上。综合孵化器要重点完善和提高信息平台、投融资平台、技术支持平台、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服务的各类中介组织,成立科技政策、技术、市场信息咨询机构和科技成果的评估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及专业孵化器、企业孵化器及其他孵化器提供信息、资金、管理等综合服务。继续建设好大连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以优惠的政策、优越的条件和优良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归国留学人员到大连来 创业发展。建立外国专家园,为国外专家来连工作提供一流的生活服务条件。

—— 大连高新区创业中心 —— “双D港”创业中心 —— 大连创业中心B区 —— 留学人员创业园

2、专业孵化器

建设面向软件、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农业、环保等技术领域的专业孵化器。建立发展软件、光电子专业特色产业孵化基地,将专业孵化器建设推向国际化和融资多元化的新阶段,提高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软件孵化器、生物工程孵化器、动漫游孵化器和环保孵化器等。

3、企业孵化器

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共专业技术平台。创建科技企业二次孵化器,承接一次孵化毕业的优秀企业,结合本地区的产业优势、产业结构建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奠定未来企业孵化基地;建设企业孵化器信息化的网络平台以及孵化器软件测试及服务方面的公共平台。重点扶持东软集团、路明集团、海辉公司、美罗医药集团等企业建立孵化器。

4、国际孵化器

根据科研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在日本、韩国、香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与大连密切关联,为大连直接服务的孵化器。重点扶持日本软件孵化器、美国LED孵化器、俄罗斯孵化器等。

5、虚拟孵化器

建设面向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及各专业孵化器的孵化信息平台,通过孵化专业网络平台,打破地域空间的限制,实现各种孵化资源的有效链接,在网上提供教育、技术、管理、人才、融资等各种服务功能。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十一五”期间,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在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的前提下,加快产业的发展速度,扩大产业规模。主要任务是倾力打造电子信息(软件、微电子、动漫)、生物技术与医药、先进制造三大产业;改造提升非高新技术产业;搬迁不宜就地改造的传统产业。

1、电子信息(软件、微电子、动漫)产业

充分发挥园区现已形成的软件、信息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优势,培育龙头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拓展产业链条,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形成大连电子信息产业的特色优势。争取到2010年实现电子信息产业收入年均增长29%,占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收入的38%。

—— 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在巩固对日软件外包业务的基础上,逐步开发欧美市场。积极推进大连软件联盟与美中电脑协会开展合作,以此承揽美国的软件订单。以创建大连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和软件园二期的东亚软件信息中心为契机,实现软件产业从外包型向自主开发型转变,重点发展应用软件、嵌入型软件及网络服务项目,开发新一代网络计算机和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终端产品,以确保软件产业的领先地位,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与国际培训机构和国内软件学院合作,开展信息服务、软件人才定单式培训等。重点扶持海大航科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从事海事、海航系统研究开发的软件企业发展壮大,为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服务。—— 动漫游产业。引进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跻身世界前十位的动漫游企业,国内著名游戏制作和运营商以及大连本地游戏企业和技术,重点是国际动漫产业的方法和理念的引进。“十一五”期间,使动漫走廊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动漫游研发和创意以及动漫游人才培训、产品交易、动漫会展的基地和全国知名的动漫游产业集聚地,最终形成拥有大连高新区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原创内容的民族品牌。力争在3~5年内将大连动漫游产业基地建成东北地区的数字娱乐中心,在未来8~10年内打造出完善的数字娱乐产业链,建成东北亚数字娱乐中心。到2010年,入驻动漫走廊的高级人才要达到1万人,动漫游产业基地产值预计可达到20-30亿元人民币。

—— 微电子产业。建成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芯片封装及装配配套产业的产业区。到2010年,把龙头分园建成一个拥有国际集成电路生产主流技术,在工艺研发、芯片设计、设备制造与材料研制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同步的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形成以微电子产品为核心,以科研开发为后盾,具备相当规模和水平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 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要发挥园区已有的电子信息基础优势,逐步形成以重点项目为核心,带动现代通讯产品及设备、数字化视听、计算机软硬件、信息服务等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2、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

依托双D港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园,集成和发挥大连的资源、科研开发及一定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和医药产业,力争到2010年,生物医药产业收入年均增长30%,占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收入的15%。—— 海洋生物产业

—— 生物制药产业。纳米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生物医用材料等关键技术服务基地。

—— 中药现代化 ——现代农业技术

3、先进制造产业

把大连的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两大优势结合起来,利用高新区已经形成的制造业优势,加速数字化制造业发展的步伐,把双D港建设成数字化制造的产业基地。争取到2010年,先进制造产业收入年均增长27%,占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收入的35%。

—— 数字化机床(大机床)。数控机床的核心控制系统自主化。—— 大森数控。自主开发的机床数控装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之后,大力开展国际和国内市场。

—— 东信自动化。自主开发“可重构嵌入式数控系统”,进入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产业化阶段。

4、新材料产业

重点扶持路明科技、振邦氟涂料、三科纳米等一批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围绕特种涂料、特种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光电子材料等产业,重点建设5个研发(院)中心和1个产业园,集中扶持10个左右的优势企业上规模,形成产业创新链条。

5、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高新区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重点行业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园区提供支 持,把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园区发展的优先位置。

6、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对园区内传统企业的改造,使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85%以上。

—— 就地改造。对于有发展前景、占地面积较小的传统产业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就地改造,促使其尽快实现高新技术化。

—— 异地改造。对于占地面积较大又暂时难以从根本上进行改造的产业,促使其向区外转移。

(四)服务体系建设

为满足园区、全市及周边地区科研开发、企业孵化、产业发展、人才集聚的各种需求,大力发展高智力、国际化的现代服务业,引进和创造新的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服务体系,提供高效周到的优质服务。

1、中介服务体系

鼓励国内外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人才、技术、信息、金融以及标准、计量、专利、法律、公证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进入园区服务。继续加大对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的引进力度,为埃森哲、毕博等公司拓展业务创造条件,提高园区对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的吸引力。

2、金融保险服务体系

建立金融服务平台。高新区安排创业基金、创新基金扶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园区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的支持,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财政贴息、资金融通、信用担保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金融服务制度。

用民间募集基金的方式,为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建立以政 府政策性引导资金和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基金公司,为园区内高科技企业发展提供资本性投资支持;成立一个为风险资本运作提供服务的高新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以股权托管、转让、质押等形式为风险投资的进入和退出创造一个交易平台;成立一个具有现代知识经济特点、专业化的投资管理顾问公司,为企业和项目的投融资提供咨询服务。

3、信息服务体系

建立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以大连高新技术信息网站和报刊杂志为载体的企业沟通系统和企业咨询、信访服务系统,并建立相配套的协调网络。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产品推介等服务;协调组织园区的企业协会、创业中心孵化企业联谊会、出口企业协会;建立软件企业联盟,充分发挥其在信息交流、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高新区利用业已形成的物流服务业优势,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专业物流企业,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为重点的现代物流服务业,拓展高科技物流服务领域和业务半径。

5、技术质量检测认证体系

—— 建立软件测试平台。参照北京、西安等地高新区的经验,采取以大连海辉公司为主导,吸引多家软件企业投资参股、租赁的企业化运作方式,建立大连软件测试平台,为软件企业提供测试、培训、监理等服务。

—— 建立生物医药测试服务平台。委托海泰公司以企业化运作方 29 式,在双D港建设生物医药技术测试中心。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信息交流、技术咨询、药品检测等专业服务,同时为生物医药类企业提供国家基金申报、风险投资、项目中介、研发孵化等业务,为全市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服务。

—— 建立中小企业产品测试平台。联合大连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搭建中小企业产品测试服务平台,向园区中小企业开放实验室,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的测试和技术咨询等服务。

6、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孵化的需要,建立若干专业化的公共技术平台,为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及其他创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动漫游技术服务平台。为动漫游企业提供专业技术辅导,在动漫制作的动作捕捉、录音合成、渲染系统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生物技术服务平台。依托辽宁中医药大学,建立生物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为生物技术企业提供共用设备、技术分析和研发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

——集成电路设计平台。建立EDA设计工具平台、IP服务平台、MPW投片服务平台、验证测试平台等,满足广大中小型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初创时期的技术需要。

——软件技术服务中心。集成东软集团、华信、海辉等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公共性的软件技术服务中心,为中小型软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7、教育培训体系

根据园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及全市的需求,建立主要为园区及 30 全市服务,辐射周边地区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推进教育的产业化、人才的市场化,形成以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的教育培训体系。

——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发挥大连各有关高等院校的优势,鼓励大专院校与企业合作,大力发展软件、动漫、生物技术等各类职业教育,到2010年,使园区(包括合作区)的各类职业技术学院(校)达40所以上,在校学生达5万人。

——日常职业技术培训。园区管委会、各专业园区及各孵化器,可根据企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需要,举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对现有职工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企业自我培训。管委会将采取鼓励政策,支持企业开展专业培训。对于培训实力较强的企业,鼓励其向社会提供培训服务。

——市外及境外培训。有计划地组织管委会工作人员、企业管理者及技术人员到国内外有关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以开拓学员的视野,提高培训水平。

(五)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据高新区功能提升、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客观需求,充分考虑园区资源环境的特点和承载力,切实搞好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为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

1、空间拓展与土地开发

根据“十一五”时期的功能建设、产业规模和人口规模的目标预测,按照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用地质量和效益的原则,到2010年,总计需要新增土地18平方公里。通过政策区扩延、飞地辐射、合作开发和盘活存量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搞好土地供给,满足园区发展的需要。

——周边扩延。以七贤岭产业化基地为核心向东、西延伸,全面开

发建设凌水街道、龙王塘街道和龙头街道,通过总体规划、搬迁改造、填海造地等措施,大力发展创智型产业微电子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近期重点搞好凌水湾改造和龙头微电子产业园建设。

—— 飞地辐射。与邻近城区合作,建立飞地式园区。这一园区由高新园区统一规划开发建设,社会管理由当地政府负责,区域所创造的税收由高新园区与当地政府按比例分成。“十一五”期间在金州登沙河镇建立飞地园区。

—— 松散合作。与北三市合作,建立高新区分园。这些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均以本地政府及企业为主,园区对其进行功能和产业辐射,将部分引资项目或需要转移的项目落向这些园区。园区可根据对分园的功能和产业辐射程度与当地进行税收分成。“十一五”期间,松散合作面积可达4平方公里。

—— 盘活存量。主要是对七贤岭、双D港产业园区已开发建设的土地进行调整,搬迁那些占地面积较大、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较低的企业和项目,对于已经出让,但并未开工建设或不符合园区发展要求的土地及房屋进行功能和结构调整,收购和改造一些建筑用于园区的功能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争取在“十一五”期间,盘活土地1平方公里。

2、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大连市及各区域的总体规划,根据园区及不同合作区的建设要求,高标准地搞好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 道路。“十一五”期间,拟建设各类道路60千米。

—— 给排水。建设供水加压站2座,铺设供水管线40千米,供水量每日8万吨。建设污水处理厂1座,污水泵站7处,铺设污水管道40千米。

—— 供电。建设220KV变电所1座,10KV变电所2座,开关站10处,铺设电缆长度40千米。

—— 通信。电讯宽带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的地下铺设长度40千米。—— 供气。建设2万立方米的供气站1座,铺设供气管道30千米。建设200吨热源厂1座,热交换站10处,管线长度为40千米。

3、生活文化社区建设

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总体规划和高新区功能特色、产业特色和区域特色,以及人才结构高级化、专业化、年轻化、国际化的特点,高新区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生活文化社区势在必行。

—— 结合凌水湾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凌水湾高档商住区、写字楼和科技文化广场,包括科技馆、博物馆、影视中心、音乐厅等生活娱乐设施。

—— 沿星海公园海滨修建星海湾——河口湾海滨休闲步道。—— 结合腾飞工业园建设,规划建设河口湾别墅区和大型休闲、文化、娱乐广场。

—— 依托盐场新大学城,结合龙头微电子产业园建设,在郭水路大学城一侧规划建设“区域总部”办公区、国际别墅区、双语学校、科技广场和文化娱乐商贸城。

五、空间布局

(一)总体布局

从大连高新区现有的空间结构形态和未来发展的空间拓展及产业分布的要求出发,确立大连市域内高新区的总体布局为“一港、一带、多园”。

—— “一港”,即双D港。位于大连金州区小窑湾附近,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以开发区5号路为界。路南主要发展数字制造(高端)产业,路北主要发展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重点建设生物医药研发区。

—— “一带”,即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带(包括七贤岭产业化基地)。产业带东起星海湾广场,沿中山路、旅顺南路向西延伸,同时向南北两侧辐射,覆盖化物所、医科大学、软件园一期、东北财经大学,以及凌水湾、凌水街道、黄泥川(软件园二期)、英歌石、新大学城、龙头街道,一直延伸到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建设龙头微电子产业园和IC设计大厦,优先发展电子信息(包括软件、信息服务、集成电路产业和动漫)产业,同时发展先进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港航科技和高等专业技术教育及相关培训业,打造高新技术(项目)研发、孵化、产业化、集群化一条龙。

—— “多园”即在各区市县建立高新园区分园。根据各区市县发展的需要,可在各地因地制宜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挂大连高新区分园的牌子,以谋求合作共赢。“十一五”时期重点发展甘井子、金州三十里堡、普兰店、瓦房店、庄河分园。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还可以建设其他分园。

(二)主要功能布局(分区)

—— 科技创新区:七贤岭创新基地(创新主体—企业集聚地),双D港生物医药研发区,凌水科研区(高校、院所)

—— 创业孵化区:七贤岭创新创业区(创业服务中心、海外学子创业园、大学科技园、技术创新公共平台)

—— 产业示范区:七贤岭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龙头微电子产业

示范区、双D港数字及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区、旅顺新港港航产业示范区、软件园软件产业示范区、七贤岭动漫产业示范区

—— 教育培训区:凌水大学院区、盐场新大学城科教区、双D港科教培训区、七贤岭创业中心培训基地

—— 产业集聚区:七贤岭、双D港、龙头分园、软件园、旅顺新港分园、英歌石、黄泥川

—— 生活(综合)服务区:凌水湾、双D港、河口湾、软件园、黄泥川、大学城、龙头镇、旅顺新港、龙王塘综合服务区

(三)重点产业布局

——软件产业:主要集中在七贤岭(包括旅顺南路高新技术产业带)、软件园、黄泥川、旅顺新港(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信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七贤岭基地、凌水湾和龙头分园。——动漫产业:主要集中在七贤岭至河口湾动漫走廊,学苑广场动漫世界。

——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在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英歌石生态园、七贤岭产业化基地。

——数字制造产业:主要集中在双D港数字制造园、龙头分园、港航科技园、七贤岭产业化基地。

——微电子产业:主要集中在龙头微电子产业园、七贤岭产业化基地。

——现代农业:主要集中在山川柳和英歌石农业生态科技园。——新材料、节能环保:主要集中在龙头产业园、港航科技园。

六、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以园区的功能定位为基础,以产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出发,确定土地、水、海洋等不可移动的战略资源对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及针对矛盾的解决措施。

(一)土地利用

按照“布局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土地利用原则,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能力,到2010年,保证每平方公里投资规模达到50亿元。通过政策区扩延、土地置换、区域合作开发等多种渠道,保证产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1、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沿旅顺南路向旅顺方向延伸,坚持集约化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向国家争取批准新的政策区域。入区企业必须满足技术含量高、利税含量高和投资强度高等基本条件,提高土地的附加值。

2、开发新的土地空间

合理利用凌水湾滩涂资源,适当进行填海造地。填海造地必须严格控制,必须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避免出现难以恢复的生态、环境恶果。注重开发地下空间,促进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实现土地多重利用,充分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3、盘活土地存量

按园区用地功能类别调整、集中已开发建设用地,对于投资强度、产出能力达不到标准的用地,实行新地提升或异地搬迁。“十一五”期间,成立七贤岭基地提升改造办公室,重点进行七贤岭产业化基地的升级改造。

(二)水资源利用

坚持开源节流、“量水而行”原则,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建设节水型园区。到“十一五”期末,中水回用率达到35%。

1、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开展节约用水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循环用水、重复用水,将万元产值取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之下。发展节水型产业,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逐步淘汰耗水量大的设备;调整产业空间布局,提倡产业之间通过串接用水降低新鲜水资源的消耗。

2、积极推进中水回用

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在工业冷却、除尘、工艺、锅炉补水等方面大力推广中水回用;逐步将绿地和草坪浇洒、建筑施工、景观、洗车等所用水全部用中水代替。“十一五”期间,园区主要用水企业完成中水回用管网建设,中水回用量达到3万立方米/日。

(三)海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制定凌水湾旅游渡假区的功能区划,加大凌水湾海洋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优先滨海旅游发展的用海需要,协调好临港工业与海洋水产业发展的关系。

按照园区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主导功能及开发顺序,引导和规范海洋开发,提高海域使用效率。清理整顿海域2000米的近海养殖、捕捞和固体废物,取缔海岸线的锅炉,美化、绿化海岸线。临海产业推行全过程清洁生产,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放。

(四)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突出以人为本、环境优先,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设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资源

集约利用的生态型高新区。

1、严格控制“生态红线”以内的各类用地

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内禁止一切生产活动,保证森林覆盖率35%以上;严禁建设污染性企业和一切破坏水环境质量的开发活动;保护城市生态隔离带,避免城市建设无序蔓延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严格限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入区,从源头上扼制污染 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低能耗、低水耗、无污染的项目;建立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做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检查验收。

3、生态环境改善

加强对已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性建设,尽最大努力实现自然环境的原生态。“十一五”期间,对双D港宏港集团的锅炉污染实行拆除处理,持续改善园区生态环境;对七贤岭污染企业进行改造,能够达到治理标准的实行就地改造,否则实行异地搬迁改造;淘汰污染重、能耗高的落后生产工艺、产品,促进企业产品及生产工艺升级换代。

(五)建设节约型、生态型园区,发展循环经济

以提高综合效率为核心,重点建设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和生态产业体系,提倡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以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为发展目标,把节能降耗、开发可再生能源、倡导绿色消费和固体废物的循环使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建设节约型、生态型园区。

1、发展生态型企业

采用先进生产技术,使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企业按照3R原则开展清洁生产,38 开发清洁工艺、废料回收技术,推行污染排放的生产全过程控制。

2、建设生态园区

根据生态园区的要求选择入园企业,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污染“零排放”。制定出台大连高新区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的新政策,推进产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建设资源节约型园区

在园区普遍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活动,建立和培育资源节约型示范园区,把发展循环经济变成每个单位的自觉行为。

七、推进策略

(一)积极拓展空间,扩大产业规模,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带 以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为基础,规划建设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带。高新区以“行政托管”和“共建分园”等多种形式与周边地区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吸引域内外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各种资源向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带集中,形成产业链,产生集聚效应,促进高技术产业规模扩大,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把旅顺南路沿线建成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成为大连未来二十年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区。

(二)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能力

一是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集聚。对现有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进行扶持,使其快速成长,尽快发挥带动和影响作用。

二是吸引市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来连创办和培育研发基地,鼓励本市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利用大连区位优势及自身研发优势创办高科技

企业,提高园区创新能力,加速新的科技成果形成,促进成果产业化。

(三)引进和培育人才,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是园区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建立定向培训机制。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市场建成后,要设置专门的机构,组织专门力量,负责对企业人才素质需求展开不间断的市场调查,针对需求进行“订单式”培训,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二是依托大专院校,建立定点培训基地。将就业上岗前培训,从企业前移到大学。选择2-3所学校,从大学4年级开始,由用人企业的有关技术和管理专家,到学校有选择地进行就业前的岗位技能培训。

三是依靠社会力量,建立培训“外包”机制。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需求,在现有培训资源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实施“人才境外培训工程”、科技明星行动,定期组织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到国外高校或跨国公司进修培训,最大限度满足园区企业的人才需求。

四是设立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资金。选拔若干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自主选题,连续支持,培养院士后备人选、科技帅才和领军人物。进一步吸引出国留学人员、省外人才携带高新技术成果、资金和团队来园区创新创业。为留学归国及其他来园区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建立绿色通道制度,所申请项目不受时间限制,择优支持。

五是采取有效措施,支持高新区科技人员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用科技事业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和研发团队到园区发展。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与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建博士后流动站。对为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重奖。

六是大力培养符合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五类人才。重点培养高级软件工程师、技术经纪人、高科技企业管理和产品营销人才、金融投资管理人才和熟悉WTO规则的涉外法律人才。

(四)加强政策和法规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制订高新区关于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建立高新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鼓励高新区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推行并完善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支持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完善并保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与创业基金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落实。

(五)加大投融资体系建设,融通更多国内外资金

一是加快建立高新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建立专门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贷款担保和贴息。不断完善技术产权交易系统,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化。

二是构筑园区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多方位的资金融通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财政贴息、资金融通、信用担保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金融服务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措施吸引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和海外基金组织、国际财团的资金,发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个体、私营企业投资,建立投资机制,确保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六)创新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公共服务 园区要把创新的理念渗透到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中去。建立精兵简政的“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和服务体系;采用“一站式”管理和“一

条龙”服务;推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绩效考核机制;与各行政区和谐发展,多种形式开发、建设和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带,形成多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带管理体系。让科技企业家直接参与园区建设发展的决策和管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园区管理工作。

(七)扩大开放,建成外向度较高、国际化特征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一是积极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合作渠道。在信息、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等方面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二是优化结构,加大科技领域的招商份额。积极引进国外的高新技术成果和高新技术企业,来园区创办合资或独资高新技术企业。

三是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拓展高新技术产品的对外贸易。四是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合作参与竞争。加强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交流与合作,争取缔结“兄弟友好科技工业园区”。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合作联盟,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创新。加快推进与国外高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合作,或在国外高技术人才集中的地区设立研究开发机构。

(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园区知识产权的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建设和完善园区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体系。提倡、鼓励和支持企业组织起来,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等知识产权保护的自律性和维权性社会组织。园区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出有利于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利用的各项政策、措施,并大力提高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二是加强和完善园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和信息平台的建设,提

高知识产权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引进和培训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人才,强化中介机构的管理,规范中介机构的服务并提高服务水平。

(九)建设以人为本、特色鲜明的高新区文化

一是鼓励“勇于创新创业、不惧失败”的园区风气。以人文道德为基础,开展园区现代科技文化、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推进园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二是加快“三大文化”的研究与建设。要研究、建设以创新为主题的企业文化,以诚信为主题的商业文化,以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振兴中华为主题的园区文化。

三是努力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业氛围。把园区建设为学习开放的园区、创新创业的园区、法治诚信的园区、宽松和谐的园区。

(十)加强领导,为高新区“十一五”目标实现和长远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建议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带规划建设,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带开发领导小组,并将其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之中。建议市政府赋予高新区管委会部分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使园区更快捷有效地组织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活动,在我市“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篇: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部门决算

目录

第一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责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部门决算报表

一、2016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2016收入决算表

三、2016支出决算表

四、2016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五、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2016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责

1、按照中央、省、市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部署全区老干部工作,组织落实好离退休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并注意发挥其作用;

2、负责全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并对基层老干部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帮助协调解决难点问题;抓好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培训老干部工作专兼职人员;

3、负责办好老干部活动中心,丰富老干部的文体生活,组织和指导老干部的健康疗养、体检及健身活动;

4、负责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5、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纳入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年部门决算编制范围的二级预算单位包括:

无二级预算单位

第二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

部门决算公开报表

一、2016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2016收入决算表

三、2016支出决算表

四、2016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五、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2016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详见附表)

第三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

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一)收入总计48.89万元,包括: 1.财政拨款收入48.89万元。

(二)支出总计48.99万元,包括: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00万元。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27万元 3.住房保障支出11.62万元。

(三)年末结转和结余0万元

二、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一)总体情况

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反映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年整体财政拨款支出情况,既包括使用当年财政拨款发生的支出,也包括使用以前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发生的支出。2016财政拨款支出48.9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00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2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1.62万元。

(二)具体情况

2016财政拨款支出48.99万元,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万元,医疗卫生支出3.2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1.62万元。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万元,包括:

(1)行政运行34万元,主要是事业人员支出及保障机构正常运转等支出。

2.医疗卫生支出3.27万元,包括:

(1)事业单位医疗3.27万元,主要是事业单位人员医疗保险缴费等支出。

3.住房保障支出11.62万元,包括:

住房公积金9.04万元,主要是按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等支出。提租补贴2.58万元。

三、其他需要说明事项

1.关于“三公”经费支出说明。

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

2016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0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公务接待费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0万元。2016“三公”经费支出比2015年减少0万元,下降0。

1.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2016年参加出国(境)团组0个,累计0人次。

2.公务接待费0万元,2016年国内公务接待累计0批次0人,0万元。

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0万元,其中:本发生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0万元。年末公务用车保有量0辆。

2.关于机关运行经费支出说明。无 3.关于政府采购支出说明。高新区各单位政府采购事项由财政局统一管理,无需要说明的事项。

4.关于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截至2016年12月31日,本部门共有车辆0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0辆、一般执法执勤用车0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0辆、其他用车0辆,;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0台(套),单价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0台(套)。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指市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2.上级补助收入:指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性补助收入。

3.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4.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5.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指单位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照规定上缴的收入。

6.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以外的收入。

7.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上级补助收入”、“事业 5 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情况下,使用以前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收支缺口的资金。

8.上年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9.基本支出:指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10.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11.上缴上级支出:指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12.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13.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14.“三公”经费:指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第三篇: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 推进中心2016部门决算

目 录

第一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责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2016部门决算报表

一、2016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2016收入决算表

三、2016支出决算表

四、2016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五、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2016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2016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第一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

概况

一、主要职责

(一)软件及信息服务业规划编制、特色产业推进政策研究制定;

(二)高新区新兴特色产业筹划、特色产业功能区划与规划、特色产业基地筹划与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

(三)软件及服务外包试验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推进工作,包括方案制定、文件起草、进度安排、协调咨询机构、起草汇报材料等文字综合、日常协调联络沟通、项目申报组织、方案落实、跟踪验收组织等;

(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中园区生产型服务业体系建设、产业推进、试点日常工作;

(五)科技信息综合管理、科技项目库建设与维护;

(六)区校一体化办公室工作,包括计划编制、推进跟踪、项目申报、政策制定与落实等。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纳入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2016年部门决算编制范围的二级预算单位包括: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无二级预算单位)第二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2016

部门决算公开报表

一、2016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2016收入决算表

三、2016支出决算表

四、2016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五、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2016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2016

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一)收入总计 193.65 万元,包括:

1.财政拨款收入193.65 万元,其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 193.65 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 0 万元。

2.其他收入 0 万元。3.上年结转和结余 0 万元。

(二)支出总计193.65 万元,包括:

1.基本支出 193.65 万元,主要是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其中:工资福利支出 113.74 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36.09 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 42.83 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 0万元。

2.项目支出 1 万元,主要包括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等业务支出。

(三)年末结转和结余0 万元

主要是部分未完成项目需下继续使用的资金。

二、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一)总体情况

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反映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2016年整体财政拨款支出情况,既包括使用当年财政拨款发生的支出,也包括使用以前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发生的支出。2016财政拨款支出 193.65 万元,其中:基本支出 192.65万元,项目支出 1 万元。

(二)具体情况

2016财政拨款支出 193.65 万元,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56.95万元,教育支出 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 10.64 万元,住房保障支出 26.06 万元,其他支出 0万元。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56.95 万元,包括:

(1)事业运行 155.95万元,主要是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及保障机构正常运行等支出。

(2)一般行政管理事务 1万元,主要是相关机构事务等支出。

2.医疗卫生支出10.64万元,包括:

事业单位医疗10.64万元,主要是事业单位人员医疗保险缴费等支出。

3.住房保障支出 26.06万元,包括:

住房公积金 17.58万元,提租补贴支出8.48万元,主要是按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等支出。

三、其他需要说明事项

1.关于“三公”经费支出说明。

2016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 0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 0万元,公务接待费 0 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0万元。2016“三公”经费支出比2015年减少 0万元,下降 0%,主要是 没发生项目等 原因。

1.因公出国(境)费 0万元,主要 等,2016年参加出国(境)团组 0 个,累计 0 人次。

2.公务接待费 0 万元,主要用于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费用等,2016年国内公务接待累计0 批次 人,0 万元。

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0 万元,其中:本发生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0 万元。年末公务用车保有量0辆。

2.关于机关运行经费支出说明。机关运行经费是指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市直部门应当按照如下格 5 式说明:本部门2016机关运行经费支出0万元(与部门决算中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中公用经费之和保持一致,即部门决算中“填报说明附表”—“部门决算相关信息统计表”中数据一致),比2015年增加(减少)0万元,增长(降低)0%。主要原因是:……(具体增减原因由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填列)。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口径应在专业名词解释中予以说明。

3.关于政府采购支出说明。高新区各单位政府采购事项由财政局统一管理,无需要说明的事项。

4.关于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各部门应当按照如下格式说明:截至2016年12月31日,本部门共有车辆0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0辆、一般执法执勤用车0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0辆、其他用车0辆,其他用车主要是……;单位价值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0台(套),单价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0台(套)。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指市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2.上级补助收入:指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性补助收入。

3.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4.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 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5.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指单位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照规定上缴的收入。

6.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以外的收入。

7.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情况下,使用以前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收支缺口的资金。

8.上年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9.基本支出:指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10.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11.上缴上级支出:指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12.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13.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14.“三公”经费:指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 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以上名词解释全部保留,其他的名词解释按各单位使用的功能科目填写,可参照预算公开文字说明或者去年决算文字说明)

(事业单位不填)15.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各单位如果有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可以自行添加,但以上四个部分是硬性规定不得擅自减少,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将公开文档转换为pdf格式进行公开)

第四篇: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服务中心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服务中心

2016部门决算

目录

第一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服务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责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服务中心2016部门决算报表

一、2016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2016收入决算表

三、2016支出决算表

四、2016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五、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2016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服务中心2016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服务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责

1、负责高新区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

2、负责协调高新区各职能部门制定、调整、实施高新区行政审批工作流程(含网上流程),对进入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的审批项目进行审定和调整,对园区各职能部门行政审批工作进行协调和监督;

3、负责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的日常管理、监督以及服务大厅内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

4、负责对高新区所辖街道行政服务机构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5、负责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网、政务公开网和行政投诉网的建设、管理和监督;

6、负责全程办事代理制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为入驻企业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参与对高新区重点项目推进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7、负责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考核评议

纳入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服务中心2016年部门决算编制范围的二级预算单位包括: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服务中心(无二级预算单位)

第二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服务中心2016年

度部门决算公开报表

一、2016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2016收入决算表

三、2016支出决算表

四、2016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五、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2016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详见附表)

第三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服务中心2016年

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一)收入总计330.23万元,包括:

1.财政拨款收入330.23万元,其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330.23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0万元。

2.其他收入0万元,主要是 等收入

3.上年结转和结余0万元,主要是部分未完成项目需下继续使用的资金。

(二)支出总计330.23万元,包括:

1.基本支出282.51万元,主要是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其中:工资福利支出183.78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61.20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37.5万元。

2.项目支出47.72万元。

(三)年末结转和结余0万元 主要是部分未完成项目需下继续使用的资金。

二、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一)总体情况

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反映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政服务中心2016年整体财政拨款支出情况,既包括使用当年财政拨款发生的支出,也包括使用以前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发生的支出。2016财政拨款支出330.2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82.51万元,项目支出47.72万元。

(二)具体情况

2016财政拨款支出

万元,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万元,教育支出

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万元,医疗卫生支出

万元,农林水支出

万元,住房保障支出

万元,其他支出

万元。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7万元,包括:

行政运行267万元,主要是人员支出及保障机构正常运转等支出。

2.医疗卫生支出18.45万元,包括:

事业单位医疗18.45万元,主要是事业单位人员医疗保险缴费等支出。

3.住房保障支出44.78万元,包括:

住房公积金44.78万元,主要是按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等支出。

三、其他需要说明事项 1.关于“三公”经费支出说明。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本说明内容不得进行删减,没有的内容填无,没有的数字填0)

2016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

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 0 万元,公务接待费0 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0 万元。2016“三公”经费支出比2015年减少0 万元,下降0,主要是

原因。

1.因公出国(境)费 0 万元,主要

等,2016年参加出国(境)团组 0 个,累计 0 人次。

2.公务接待费 0 万元,主要用于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费用等,2016年国内公务接待累计0 批次0 人,0 万元。

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0 万元,其中:本发生公务用车购置费 0 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0 万元。年末公务用车保有量29辆。

2.关于机关运行经费支出说明。机关运行经费是指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市直部门应当按照如下格式说明:本部门2016机关运行经费支出XX万元(与部门决算中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中公用经费之和保持一致,即部门决算中“填报说明附表”—“部门决算相关信息统计表”中数据一致),比2015年增加(减少)XX万元,增长(降低)XX%。主要原因是:……(具体增减原因由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填列)。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口径应在专业名词解释中予以说明。

3.关于政府采购支出说明。高新区各单位政府采购事项由财政局统一管理,无需要说明的事项。

4.关于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各部门应当按照如下格式说明:截至2016年12月31日,本部门共有车辆0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0辆、一般执法执勤用车0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0辆、其他用车0辆,其他用车主要是……;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0台(套),单价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0台(套)。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指市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2.上级补助收入:指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性补助收入。

3.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4.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5.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指单位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照规定上缴的收入。

6.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以外的收入。

7.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情况下,使用以前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收支缺口的资金。

8.上年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9.基本支出:指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10.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11.上缴上级支出:指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12.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13.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14.“三公”经费:指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以上名词解释全部保留,其他的名词解释按各单位使用的功能科目填写,可参照预算公开文字说明或者去年决算文字说明)15.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第五篇: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xx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是按照国家、省、市要求,根据县委“十一五”规划建议精神编制的xx未来发展蓝图。

第一章发展基础

一、“十五”回顾

“十五”时期是xx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期,全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2005年,xx生产总值达21亿元,较2000年增长91%,年均递增10.8%;地方财政收入达0.63亿元,年均递增15.5%。

(一)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十五”期间,我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4.4%,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9.5%,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8.4%;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00年的46.5:31:22.5调整到2005年的37:43.3:19.7,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1.7亿元,年均递增69%。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县以“建基地、扶龙头、连农户”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县发展市级龙头企业5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建成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8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57个;农业“四带六园”格局初步形成。

——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县坚持走工业强县之路,大力实施“1050工程”,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树脂、玻纤、机械加工、食品等行业得到加强,塑胶、电子材料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十五”末,全县工业企业达1760户,规模以上企业增加36户,达53户,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发展主导力量。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以商贸、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得到较大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较2000年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2000年增长94%。旅游业发展总体框架初步形成,“一城两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

“十五”期间,科学技术得到普遍推广,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普九”成果继续巩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体系逐步完善,xx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通过验收,职教、成教蓬勃发展。文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建成四川省文化先进县。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双拥工作成效显著,建成双拥模范县城。全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搬迁了县医院、新建了县中医院,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成果。社会保障体系、救济、救助机制进一步完善,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保证了xx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

“十五”期间,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完成12.8亿元。完成旧城改造10万平方米,新修城市干道8公里,县城面积增加1.7平方公里,扩大到5.5平方公里。完善了供电、供气、给排水、城市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县城功能进一步完善。完成川陕公路、罗绵公路xx段改建工程,新建联网路113.9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675公里,在全省丘陵地区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向周边县(市、区)辐射及乡镇互相连接的交通网络体系。建成了50万伏变电站,改造了城乡电网,实施了天然气气化工程。xx信息港及光纤大联网工程的实施推进了xx信息化进程。通过土地综合治理和水利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着力实施了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十五”期间是全县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到“十五”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21元,较2000年净增121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8257元,较2000年净增2867元。

二、推动发展的优势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xx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成都-德阳-绵阳之间,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带上,信息传递快,受大中城市发展带动性强,有利于各产业与外部对接。“十五”期间,全县经济总量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十一五”进一步实施战略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全县金融形势稳定,居民储蓄稳定增长,银行存贷规模不断扩大,全面建成a级金融安全区,有利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发展软环境,提高了xx对外形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支撑发展的宏观背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为xx承接县域外产业转移带来了更多机遇,也为xx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借助对外开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升技术水平提

下载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发行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农发行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农发行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农发行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加快有效发展,构建和谐银行,支持......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使用管理办法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土地使用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

    河南省“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豫政〔2006〕39号)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 〔2006〕39号 【发布日期】2006-07-13 【生效日期】2006-07-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十......

    无锡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网络发送 锡办发[2006]45号 中共锡山区委办公室锡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锡山区十一五科技发展 规划纲要的通知 开发区及东区党工委、管委会,各镇党委、政府,区各部委办......

    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旅游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体制创新的关键时期。为培植新兴支柱产......

    地级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十五”以来,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驱动下,我市实施“经营绿色、建设绿色***”战略,突出培育以“药、水、游”为主的绿......

    张家口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张家口市旅游局 "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写组 2006 年 8 月 张家口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编制委员会 主 任: 朱少洲 副 主 任: 郜志平,胡建忠,张蕾青,陈淑琴......

    2011幼儿园五年发展规划及远景目标[最终版]

    福海县幼儿园五年发展规划及远景目标 (2011----20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各幼儿园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同时要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