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三年级暑假诵读古诗5篇

时间:2019-05-14 08:2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三年级暑假诵读古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三年级暑假诵读古诗》。

第一篇:2018三年级暑假诵读古诗

三年级古诗诵读表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本义晒干。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同“花”。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译文:

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

xiàn

qiónɡlú

lǒnɡ

chì

lèkūn

xīxínɡ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译文: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xīhéyáo

xūn

翮:鸟的羽翼。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京洛:长安和洛阳。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多音字):小路。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译文: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hóuyù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王谢:东晋时代的王导、谢安两大家族。

登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译文: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译文: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línɡ

fúhú

zhǐ

yìduó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明:使……明艳。杜陵:这里指长安。凫:野鸭。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江山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波浪。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ɡāi

第二篇:三年级经典诵读古诗

三年级经典诵读古诗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孤城:指玉门关。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羌笛:古羌族的一种乐器。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夜。沙场:战场。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只要。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平明:早晨。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的心。比喻正直清白。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wèi)城朝(zhāo)雨浥(yì)轻尘,客舍(shè)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浥:湿润。更:再。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辞:告别。啼:鸣、叫。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孤帆:一张船帆。也指孤单的船只。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江边。独步:独自散步。无主:没有主人。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了词牌名。鳜鱼:即民间所说的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箬笠: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不须:不想。归:回去,回家。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映:遮映。借问:向人打听。应:回应,答应。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一岁除:一年过去了。屠苏:屠苏酒。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醉书:喝醉酒时所写。翻墨:好像泼翻了的墨水似的。

跳珠:雨点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城一片。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空濛: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西子:西施,古代美女。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缘:因为。

四时田园杂兴

(一)(宋)范成大 【内容】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耘田: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未解:不懂。供:从事,参加。傍:靠近。

四时田园杂兴

(二)(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蛱蝶:蝴蝶。

春日

(宋)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寻芳:游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等闲:平常、轻易。东风面:以“东风”代指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

共徘徊:指都在如镜的水中来回闪动、荡漾。清如许:这样清澈。活水:指流动不息的水。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不值:没有遇到主人。应:大概。怜:爱惜。扣:敲。柴扉:柴门。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吟:吟颂。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送朱大入秦(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朱大:孟浩然的好友。秦:指长安: 游人:游子、旅客,此指的是朱大。

直:通“值”,价值。脱:解下。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篁:幽深的竹林。啸:长声呼啸。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山中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掩:关闭。柴扉:柴门。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陶者:烧制砖瓦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陶:这里作动词用,指用泥土制瓦。鳞鳞:形容房屋上盖的瓦就像鱼鳞一样,一片接一片。

寻胡隐君(明)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寻:寻访。胡隐君:姓胡的隐士。君:指姓胡的隐士。

第三篇: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

三(2)班

黄金莲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与体会诗歌境。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视频播放 诗内容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婉转动听的歌。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古诗,我们来学习第12课《古诗三首》。

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知诗人 解诗题

诗中的美景正等着我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轻轻的翻开书58页。

1、初读(要求:读通诗句,划节拍。)自由读

2、学习古诗的方法。(课件出示)(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入诗境,悟诗情。

3、知诗人,解诗题。

A过渡:这首古诗是叶绍翁写的,那你说说对作者了解多少呢?(指名学生交流)师汇总:(课件出示)

B师:这个“值”的意思就是(相遇)

不值呢?(没有相遇、遇到要拜访的人)C同桌合作,根据注释解诗题。

(二)再读古诗

1、大家想读这首诗吗?读之前先要把课文里这几个字读好了。(课件出示)

2、重点指导“应、屐、苔、扣、扉”

3、用怎么样的节拍去读呢(出示内容)

那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节拍,带着你的感情大声地读一读吧。自由读 听录音示范读 指名读 配乐男女生赛读 配乐齐读

三、感悟诗意

师:同学们,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没有遇到主人,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指名说)

苍苔、柴扉、红杏(课件出示)

师:结合你们平时所知道的,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

总结:绿绿的,长在地上的,有点像青苔。阴暗潮湿的地方。厥类植物。春雨过后,这个贴着地面长出的小植物就是苍苔!(课件出示苍苔图片)师:你感觉到了什么?(春天很美生机勃勃)师:这绿绿的苍苔把春天唤醒了!(齐读第一句)师:柴扉(柴扉是用柴和树编成的门。很简陋,很破旧。就是用竹子或树枝支起来的大门,这样的门太简陋,是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师:谁再来读读这句。师:红杏,什么时候开的?

总结:早春二月开,红杏是一种美丽的花。(课件出示杏花图片)这么美的杏花,所以,叶绍翁也禁不住的赞叹他所见的这枝红杏。师:红杏很美,绿油油的苍苔也美。春天真是生机勃勃啊!

四、品读诗情,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这就是叶绍翁游园所遇。那么,诗人来访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看什么呢?(师板书)

过渡:一首古诗也是一个故事,想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明白,还必须理解诗意。这样的一座园,这样的普通的自然景物,诗人又对他们付于怎样的感情呢?诗中哪个字饱含了对这些景物的感情?(怜)

师:这个“怜”字,用在今天就是?可怜

1、“怜苍苔”主人仅仅是喜欢苍苔吗?对,主人不仅仅是怜苍苔,也是怜春天。老师也希望你们热爱春天,爱春天的一草一木。

2、理解“应”、“屐齿”

师:在当时,穿木屐鞋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是一种自然的打扮,轻松的打扮,叶绍翁穿着木屐鞋,那是说明自己很休闲)他要穿木屐鞋来游园,这说明他对苍苔的爱。从这句你读懂了什么?

这句意思:大概是花园主人爱惜这苍苔,怕我的木底鞋踩在上面留下脚印吧。

3、扣的意思(敲)

师:小扣的意思就是?小扣就是轻轻地敲。小心翼翼地敲 师:扣了多长时间?(很久)表示时间长。师:“小扣”说明对园主人的(尊重)(对春天的喜爱)(作者不仅扣出了对主人的尊敬,也扣出了对春天的热爱。老师也希望你们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这一句你又读懂了什么呢,或者说你怎样理解呢? 诗句意思:我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过渡:诗人说是园主人怕苔藓被踩坏,其实我觉得是诗人太爱这些绿色了,是他舍不得踩怀。说明他爱大自然的一切,连这些不起眼的苍苔在他眼里都是不能被破坏的。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很有道理,在有感情地读读这句。

4、理解“春色满园”你怎样理解这句呢?

意思:满园的花开得正艳,这美好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得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

5、诗人想进去却没能进去,他看到了什么? 这句应该怎样理解呢?

意思:一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出了墙外。老师引导:读了这句你又有什么感受 一枝红杏就代表春天来了。从字面看是写一个花园的春色,实际是表达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向往。这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叹。杏花是春天最有特色的景物之一,因此他由杏花想到了春天。

带感情读。读出作者赞美春天美景,对春天向往的感情。

6、老师引导总结全诗意思。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谁愿把全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遍呢?

7、配乐再次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五、体会诗情

1、过渡:诗人满怀喜悦想去花园观赏美景,结果却没有遇到主人。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碰了个钉子。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板书 扫兴)课件出示诗

谁来读读这一、二行诗?(老师在你的语气里听出了失望的感情)正确引导学生的语气

2、正当他扫兴想回时,无意间抬起头,他又看到了什么,却发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枝红杏给诗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他不由发出感叹!课件出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来赏园,柴门关着,他进不去,但他可以从门缝里看到园里大概景象因此他在想象园里一定很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替诗人想象一下,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

(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菜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的充满生机。院子里生机盎然。飘出浓郁的芳香,花儿们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

小结:是啊,心有多大,园子就有多大,心有多美,园子就有多美。这一切都缘于(一枝红杏),一枝红杏却能让我们浮想联翩,古人的文字真是精妙呀。

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美景中,但作为北方的孩子,我们很难在春季中欣赏到春色,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南方走一趟。(多媒体演示春景图)学生汇报:看完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们发现我们这里的春天是怎样的?

小结: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想必同学们已经能背下来了,下面让我们配上美妙的音乐一起背诵这首诗吧。

叶绍翁由这一枝红杏已知道春意盎然,所以没必要进园子里了。生活中有些事可遇而不可求。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课题。《游园不值》,游园虽不值,但不遇中有遇。看到这一片春色,诗人已经觉得非常(值)

六、课外延伸

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一边欣赏一边再想想: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想说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七、总结

我们学习的古诗想要不断感受古诗的魅力,就要努力进行课外积累,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乡村四月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闲”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们会闻到花草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我们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原上,我们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走进乡村,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一幅自然、清新、和谐的生活景象。那么在古代诗人的眼中乡村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词中的乡村生活。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对我们来说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课件出示翁卷生平)。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板书:乡村四月)请学生朗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乡村是地点(江南一带)四月是时间(初夏时期)

听老师读诗题,从老师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听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乡村四月。可能大家还没有我这种感觉,因为你们没读进乡村四月。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二、初读诗,了解诗意。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3师范读。4学生在小组内读。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想一想理解古诗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

6.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7.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现在就让我们欣赏一下这四月的景色。(课件播放乡村景色))

三、品读美景。

1.多美的景色啊!与这样的景色相比刚才同学们说的就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了。那么请同学们再朗读全诗,然后看看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

子规烟雨

3.引导分析:

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师导: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样的山原啊?

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

师导:(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启发想象: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翠绿翠绿的山原它与银光闪闪的水田相互衬托这不也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呢,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蒙蒙细雨……)

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

那是怎样的鸟叫声啊?(学生回答如歌的鸟叫,悦耳的鸟叫、、、、)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隐约中还传来了杜鹃鸟如歌的鸣叫,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吗?

4.回到整体。

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你们很不简单,这两行诗句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美读前两句并播放课件展示美景)

板书:景美

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四、品读人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齐读后两句

1.再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学生回答)5.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6.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形象,让我们怀着对村民的崇敬之情再读后两句。

板书:人勤

五、悟读升华

1.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读出陶醉美,配乐诵读)。

2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读:乡村四月(读出赞美之情)

3.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学生练习背诵)4.指名汇报背诵古诗,齐背诵古诗。

六、谈谈收获

学了这首古诗,你有话要说吗? 七.拓展阅读。

象翁卷这样写田园诗的诗人还有:孟浩然、王维、陶渊明等等,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首(课件出示)

像这样描写田园的古诗还有很多,课后我希望同学们能的找出一些这样的田园诗读一读,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赠花卿

教学目标:

1、会认“卿、锦、管”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乐曲的美妙,及诗人对它的赞美。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诵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乐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乐器,导入课题

1、(挂图出示)各种乐器,有琵琶、笛、箫、笙,你们认识这些乐器吗?

2、这些就是丝管乐器。它们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我们唐朝大诗人杜甫就在当时驻扎在成都的一名唐军将领花卿的府上,听到弹奏出来的美妙乐曲,不禁写下了一首诗《赠花卿》。你们想读读吗?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先自己读读古诗吧,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解决。

2、指名认读生字,再读准“赠、卿、纷”三个字。

3、游戏巩固。

4、指名读古诗,并正音。

5、教师范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6、反馈:指名说。学生理解多少就说多少。把相应的诗句读一读。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知道吗?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三、再读古诗,体会古诗韵昧

1、师讲故事:唐朝大诗人杜甫常常到各地游览。有一天,杜甫来到花敬定的府上,在花卿的府上,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乐曲如此之美,杜甫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将这首诗赠给花卿。

师:诗人如此陶醉,写下流传千古的诗句。老师都想美美地读一读呢,你们想听吗?

2、教师有感情地示范读古诗。

3、学生再美美地读读诗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请喜欢第1句的同学读第1句。

(1)师评:想看看吗?(看图)

(2)师解说:成都城中丝弦管乐纷纷奏响,那乐曲轻悠、柔美,杂错而又和谐。日日奏个不停。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人蓝天白云间。真动听呀!你们也想美美地读读这一句吗?

学生自由练读第1句。

(3)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好第1句。

师评:我听出日日演奏个不停,真是“日纷纷”(示范读)

师评:我仿佛听到那美妙的乐曲“半入江风半入云”(示范读)

(4)男、女生读,齐读。

学习古诗第2句:

5、咱们来欣赏一段乐曲放松放松吧。播放优美的乐曲让学生欣赏。听完后随机采访:你怎么这样陶醉呀,心情怎样?

6、诗人和你们一样,当他听到像仙乐一样的乐曲,情不自禁地赞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是呀,这样美妙的乐曲,只有天上的仙境才能听到,人间真是难得听到几回呀!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像诗人—样,把你美好的感受读出来。读好了就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听。

(1)学生自由读第2句。

(2)指名读。

师:谁愿当他的好朋友,认真听来认真评。

生评:我愿当他的好朋友.认真听来认真评。

师评:我愿当他的好朋友,认真听来认真评:你读得真好,我们已经被你带到美妙的乐曲中去了。让我们也来像他一样美美地一读吧。齐读。

7、配乐朗诵。

四、音乐擂台

1、同学们读得这么美,能美美地朗读给大家听吗?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音乐擂台:这里有各种不同的音乐,你可以自由选择美妙的乐曲配上朗诵。先准备一下,可以找好朋友一起朗诵,也可以小组合作。看看哪组获得擂主。

2、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读。师生评议。

3、师生合作读,共同展示。

五、课后延伸

杜甫,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是个创作天地很广阔的诗人,被称为“诗圣”。请同学们下课后。再收集杜甫的诗,我们开一个“诗歌展示会”,读一读,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都行。

板书设计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采莲曲(其二)教学目标:

1、会认“莲、罗、裁”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看图、读诗,了解诗文大意,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识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重点。

2、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是难点。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题明意。

1、猜谜:“一个小姑娘,住在水池塘,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2、揭示谜底荷花,问:荷花还叫什么?相机指导认读:芙蓉、莲

3、莲花的叶子叫做什么?(引出荷叶)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荷叶呢?

4、师:孩子们,每到春末夏初之际,荷塘里,荷叶绿了;到了盛夏时节,荷花红了,一个个粉嫩的莲蓬露出了它们的小脑袋。等莲蓬成熟后,采莲姑娘们就会穿着漂亮的裙子,摇着小船,来到荷塘采摘莲蓬。那美妙的景象让唐代诗人王昌龄都陶醉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板书课题)。你们看,这个新朋友“莲”,头上戴着一顶大草帽呢?聪明的孩子想一想,“莲”为什么要戴上草帽儿?(指名说)

采莲指的就是采莲蓬。炎炎夏日到青青池塘去采莲,感觉怎么样?(指名说)带着我们的感觉读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请大家把书翻到120页,自由地把古诗朗读两遍,注意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3、认读生字:罗、裁

4、认识多音字:觉

5、谁能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通顺了吗?(指名读,生评价)

6、其实,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还要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师范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三、品读古诗、读出感情。

师:真是一曲动听的采莲曲呀!读着这美妙的采莲曲,你仿佛可到了怎样的一幅采莲图呢?(生自由读,读后指名交流)

(一)看图入境

①是啊,多么迷人的荷塘!(出示课件荷塘图)碧绿的茶叶层层叠叠,粉红的荷花星星点点。悦耳的歌声飘飘悠悠,(放歌曲《江南》)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站在荷塘边的诗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指名说)

②引导思考:为什么只闻歌不见人?

③品读“闻歌始觉有人来”。

预设:

大诗人王昌龄也是听到歌声才知道荷塘里还藏着人的,(出示诗句“闻歌始觉有人来”)来,读来你们共同的感受来!(生读)

本来满眼是荷叶荷花,突然你听到了歌声,读——(指读诗句)

为什么只听见歌声,却看不见采莲姑娘?大家读读整首诗,顺着诗句找找原因吧!

(二)交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原因,根据学情分版块品读诗句。

1、学习一、二行古诗

A、品读“荷叶罗裙一色裁”

①为什么只听见歌声,却看不见采莲姑娘?你从诗中哪一句读出来的?(指名说并相机板书:荷叶、罗裙)

②指名读第一行诗,相机解释“罗裙”。

③猜谜“十把小剪刀,剪掉衣服角。”学习“裁”字的字形。

④师范读第一行诗,同学们边听边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指名说)

⑤荷叶碧绿碧绿的,姑娘的罗裙翠绿翠绿的,绿得那么轻爽,绿得那么醉人,谁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⑥闭上眼睛,老师带你们到荷塘去看看美景吧。睁开眼睛,看到这么多的绿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指名说,小组读)

⑦男女生比一比,看谁把罗裙和荷叶读得一样绿!

⑧荷叶是绿的,罗裙是绿的,就像是同一块绿布上裁下来的,真是——(齐读第一行诗)

B、品读“芙蓉向脸两边开”

①哦,看不见姑娘们是因为荷叶罗裙一色裁呀!再读诗句想想还有什么原因让我们看不见姑娘们?(指名说)你从诗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出示诗句;板:芙蓉脸)

②想象拓境:

娇艳的芙蓉花,你为什么要向着采莲姑娘的脸儿开呢?(指名说)你就是一朵盛开在采莲姑娘脸旁的小荷花,读出你的美来!(指名读)你就是在粉红荷花间绽开笑脸的采莲姑娘,来,边读边配上动作,和小荷花比比美!

③粉红的荷花朝着粉红的脸儿开放,粉红的笑脸绽开在粉红的荷花间,真是花美,人更美,我们一起美美的读。(齐读)

④老师已经看见了那个画面,荷叶和姑娘穿的罗裙是绿色的,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姑娘的罗裙,采莲姑娘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姑娘的脸庞开放,互相比美,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男、女生读,齐读一、二行诗)

2、学习三、四行诗

①这么美的采莲姑娘在荷塘里采莲,为什么诗人却看不见呢?读读三、四行诗吧。(自由读,指名说)

②原来,采莲姑娘的罗裙已经与荷叶混在一起,采莲姑娘红扑扑的脸也与荷花交相辉映,分不清哪里荷叶,哪是罗裙,哪是荷花,哪是姑娘的脸,瞧,这个“乱”字用得多好呀,写出了这种融为一体的美,正是“乱入池中看不见”,谁能读读这行诗?(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③诗人为什么看不见采莲姑娘呢?(师生配合读)

④咦!你们听!什么声音?(课件出示flash画面)

⑤听了这歌声,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是呀!景美、人美、歌更美,诗人也像我们一样,听到这优美的歌声才发觉在这荷塘之中采莲姑娘正摇着小船缓缓而来呢,谁能来读一读?(指名读)

⑥诗人起初在茂密的荷塘中寻找着采莲姑娘,想找又找不到,后来顺着优美的歌声看见了身穿绿罗裙,美丽似荷花的采莲姑娘,心里可高兴了。(齐读第三、四行诗)

⑦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美丽的姑娘,动听的歌声,多么让人陶醉呀!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象,一起把整首诗读一遍,读出感情,读出韵味。(配乐齐读)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孩子们,这乱入池中看不见的采莲姑娘就是这美丽荷塘的一部分,就是美妙大自然的一部分!要不然她们怎会是——(指读全诗)

2、赛歌会:

听愉快的歌声又飘来了,(放歌曲《江南》)一群荷叶罗裙,芙蓉脸的采莲姑娘划着船离我们越来越近,小诗人们,谁想用优美的诗句赞美她们?都觉得自己读得美呀!那咱们来个赛歌会,看谁读得美!

①赛前,我们先练习练习,可以看图读,做动作背,还可以和同桌一人读一句或一块儿来背!(自由背)

②每一小组为一只赛歌船,派代表参赛,代表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

③小组之间可以以拉歌的形式互相接背。

④(放古筝乐曲《出水莲》)我们一起站在自己心中的荷花池边,一边欣赏,一边放歌——(配乐齐诵全诗)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欣赏《江南》,师范读。

2、师讲解诗意。

3、学生自由读《江南》。

4、合着音乐唱《江南》。

采莲姑娘听见也来参加我们的赛歌会了,(放歌曲《江南》来,跟着采莲姑娘一起唱唱吧!)

小结:美妙的大自然是诗人们唱不完的歌,诗人们唱不完的歌是美妙的大自然。孩子们,课后请找一找,读一读其他诗人写的与采莲有关的诗句,并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夏日绝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夏天的景色。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夏天景物的古诗。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有个女诗人叫李清照,大家知道吗?她不仅诗写的好,而且很有骨气。今天我们来学习她写的一首诗。《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4 .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夏天的诗句。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夏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2、描写夏天景物的诗句。

夏颂——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水亭轩赏心。夏初——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夏热——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夏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夏天虽然很热,但是优美的诗句却带给我们惬意舒服。

写写这几首诗。竹枝词二首(其一)

一、谈话导入《竹枝词》

同学们见过“太阳雨”吗?一边下雨,另一边却阳光灿烂。有一句诗说得好——(试探学生是否预习),嗯,就是我们本课要学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指导学习诗句

1.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2.简介竹枝词。

“竹枝词”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人们在劳作之余,成群结队在江边、堤畔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刘禹锡在夔州,经常见到这种场面,极为欣赏,因而填写了许多“竹枝词”,今天要学的就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3.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齐读。

(2)借助注释,自读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3)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杨柳青青江水平”: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大江水面平静。

“闻郎江上唱歌声”:只听到江面上传来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出太阳,西边却下着雨。

“道是无晴还是晴”:说不是晴天吧,却还是有晴的地方。

(4)朗读全诗,再指名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读中想象。

(1)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场太阳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边,看到江边的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平静,耳畔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原来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象一下,这首词的后两句写出了少女什么样的心理?

三、指导朗读、背诵

背诵《竹枝词》。

四、作业

1.默写这两首古诗。

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竹枝词》读一读。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

设计理念: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本课教学设计着力体现“两重”:重诵读品悟,重内化积淀。即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情景描述、对比阅读等策略丰盈诗歌意象,立足“诗言”,理解诗意,体悟诗境,从而触摸诗句背后的内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演讲: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秋天的诗词。

[教学意图]:不仅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和已有的知识,更引出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秋思》

一、导入新课。

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

[教学意图]:渲染秋天凄涼的氛围。

2、张籍,唐代诗人。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齐读课题。

[教学意图]: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再读课题。

二.初读知意。

1.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要做到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学生反复练读)

[教学意图]:明确读诗要求,引出本堂课的中心问题。

2、(投影出示古诗)谁能把这首诗正确地读给大家?(指名朗读)

3、(弹多音字的拼音)要注意这些多音字的读音。

4、(投影出示生字“洛”)你会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生自由回答)

5、这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呢?(生观察后回答,师指导书写)

[教学意图]:扫清读诗障碍,识记生字。

6、读诗不同于读课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他的韵味。请同学们再读古诗,注意停顿,要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7、谁来展示你的朗读?(指名朗读)

[教学意图]:结合本堂课的中心问题,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练习读出诗的韵味。

三.入境悟情。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自读自悟再交流)

[教学意图]: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诗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现在就将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生自由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内容)

Δ见:

·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生回答)

·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生回答)

·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张籍,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情会怎样?

Δ意万重:

·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想表达哪些意思?

·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

·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这真是(出示前两句诗指导有感情朗读)

Δ恐: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从“恐”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Δ“又开封”

·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诗中还有哪个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复”在这里是“又”的意思?)同样的意思,尽量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

·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师指导。)

[教学意图]:在见”与“不见”的对比中,以具体的景来感知内心的情,以有形的物来映衬无形的思。在一遍遍说话、朗读中,将学生带入了古诗的意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把诗人那种千言万语诉之不尽的复杂心情,在反复的阅读中进行揣摩、体会。

四.情感朗读。

1、(播放音乐,课件演示。)秋风瑟瑟,秋意浓浓。放眼望去,大地一片枯黄。花谢了,草枯了,大雁南飞了,老槐树那茂盛的绿叶,也化作片片蝴蝶,飘飘悠悠地往下落。是呀,又到了落叶归根、全家团聚的时间了,可是„„诗人心头泛起一阵酸楚,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啊?故乡的亲人啊,你们一切都可安好?诗人提笔要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板书“思乡情”,师范读古诗。)[教学意图]:理解诗意,体会诗魂,创设情境,引导读诗。

2、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并评析)

4、古诗以它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的内涵,就让我们记住这精美的语言。合上书,看板书提示齐背这首诗。(生齐背)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想像融情入境与诗人进行情感的对接,从诗句中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呢,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5、这首诗作者因见秋风引发了意万重,又复恐说不尽,所以又开封。整个这个过程是一件完整的事,可见这首诗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板书:叙事抒情)

[教学意图]:了解写作特点。

五、对比阅读。

1、同学们,这思乡怀亲的,何止张籍!那时候山遥路远,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聚难啊!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中。你们看!(课件出示《天净沙·秋思》)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能体会到什么?我们自己读读。(生自由练读)

2、谁来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结合注释想想这首描写了什么。你能体会到什么?

3、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说出大概就可以)你能体会到什么?

4、仔细观察这两首诗有哪些异同?(生回答)

5、异:张籍的秋思是叙事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张籍的秋思是七言绝句,《天净沙·秋思》是小令。(也是一种诗体)

同:都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教学意图]:迁移延伸课文内容,课内外有机结合,通过对比了解诗歌的不同体裁,感悟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6、思乡的诗写了千百年,今天还在写,思乡的诗读了千百年,今天还在读。总有一天你们长大了,也许要远离家乡,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你们会觉得故乡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最温馨、是最不能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让我们合上书再读一读这首动人的诗篇。

六.积累延伸。

1、默写《秋思》。

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当作练笔。

3.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选做)

七、板书设计:

秋思

(唐)张籍

见----意万重

思乡情

恐----又开封

(叙事抒情)

《客中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课后练习,结合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感情。

3、以李白的思乡之情作为主题进行归类积累。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板书设计:

客中作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客中作》。

2、板书课题,齐读。

3、释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

4、过度: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诗人的另一种感受。究竟是一种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诗歌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全诗,师生共同正音。

三、精读品味,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1、生反馈:你读懂了哪句,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

2、四人小组合作互学。

3、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香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2)“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旅之作的地方。

4、回归整体(生自读全诗-----指名赛读-----指导背诵: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四、总结全诗:

李白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这首诗作于东鲁的兰陵,而以兰陵为“客中”,显然应为开元年间亦即入京前的作品。这时社会呈现着财阜物美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也比较昂扬振奋,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风物,在他的心目中是无处不美的。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

2、将这首诗改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兰溪棹歌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古诗,知道作者。

2.能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基本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学习《兰溪棹 歌》

1. 出示古诗,师范读。

2. 简介诗人戴叔伦及其代表作。

3. 小组学习:

(1)读通全诗,读得正确。

(2)简单理解诗意。

4. 集体交流。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意:一弯残月如同纤细的眉毛,斜挂在水洼边的柳树梢头;雨后清爽的空气,使人感到一丝凉意。月亮的清辉,泻落到清澈的溪水,平静的水面如同镜子一般,反映出越种恬幽的山色。一连数天的春雨,打残了盛开的桃李。片片残红,落入猛涨的溪水,鱼儿嬉戏着春水,欢蹦乱跳,半夜里竟然调皮地跳上了溪边的浅滩。

(3)齐读古诗。

5. 试背诵。碛中作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能体会出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会,对边疆风物深厚的感情。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中情景。

教学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沙漠地域的样子吗?你觉得沙漠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岑参的作品《碛中作》,看看诗人眼里的沙漠是什么样的?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西来”指什么?(点明了行进方向)

“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两回圆”交代了什么?(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圆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现在,月圆人不圆,怎么不叫人感慨万分?也许他正想借这照耀千里的明月,把他的思念之情带往故乡,捎给亲人?)

5、师述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我们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又是什么意思?

小结:

前句故设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转而融情入景,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后句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正如诗人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诗人当时面对明月思念故乡的画面,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怀

四、小结: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诗以鲜明的形象造境写情,情与景契合无间,情深意远,含蕴丰富,读来别有神韵。在描写旅人远走塞外时,是只见万里黄沙,不知哪里才是自己的归宿?悲凉中更带有深沉哀婉的乡愁,单就“平沙万里绝人烟”来看.可以当作是纯碎的写景,充分流露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深沉哀婉的乡愁。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诗中的感情。

难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借景抒情的诗,也学过爱情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边塞诗,什么是边塞诗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边塞诗是??《塞上听吹笛》。

揭示课题,板书:《塞上听吹笛》

二、自主学习,明诗意

(一)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我们一起欣赏这首诗。

2、自己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

(二)、交流初读情况

1、结合课后注释理解和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古诗的理解。

2、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借机指导

三、想象诵读,悟诗情

1、孩子们,你们闭上眼睛,我来描述师的意境,想象一下这幅画面,好吗?

冬去春来、大地解冻、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已经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多么和平宁谧的气氛啊,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从戍楼中传来熟悉的《梅花落》曲调。风传笛曲,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关山。这风吹的仿佛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2、出示问题,引导读、悟: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2)诗中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3、师:孩子们,我们带着这些感受一起朗读一遍。

四、创设情境,入诗境。

师生赛读、小组赛读、展示赛读

五、迁移运用

展示描写边塞的诗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描写边塞的诗

钜鹿赠李少府

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三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⑴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

㈡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⒈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⒉检查反馈:(课件)

⑴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⑵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

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

㈢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⒈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

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

生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以上问题让其他生来回答)

(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6)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⒉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生:(试说:我是抓住……。师补充口头提问:客在这里指谁?[结合看图]何处是什么意思?谁再来说说?)

师:幻想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

生:(略)

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3)指导朗读古诗

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⑴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⑵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

⑶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⑷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4、挖掘课程,欣赏佳作

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㈣表演想象,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1、(1)分角色试练表演。(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⑶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2、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

㈤示范指导,培养习惯

1、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确书写。

2、出示课件中的生字书写顺序,师边讲解。

3、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2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

三、自主选择,培养能力。(任选一题)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拔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题。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

江雪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冬天的景色。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冬天景物的古诗。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雪给大自然装扮成粉妆玉砌的世界,山上看不见鸟影,路上看不到人的脚印。唐代诗人·柳宗元就写了一首描写冬天景色的诗。我们来学习一下。《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釣寒江雪。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4 .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冬天的诗句。

古诗的数字魅力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数字在古诗中的魅力。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不知同学们发现没有,在古诗中有不少数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带有数字的古诗。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1.自由读诗。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六、拓展延伸

搜集其他的含有数字的古诗。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诵《夜宿山寺》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含有数字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想诗境,悟诗情

1.学法指导:朗读古诗注意停顿,体会诗的韵律美。以助于体会诗的意境。2.听录音,闭目想象诗的意境。

3.让生依据个人理解来朗读全诗,并参与评价。4.交流应读出怎样的感情。5.依据插图来想象体会 6.师征求一朗读机会 7.让生评价老师 8.让生再细读体会。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的传统文化处处不在,让我们走进生活去发现更多的奥妙吧!

珍惜时间的古诗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蕴涵的意味,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课前准备

搜集珍惜时间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要趁着大好时机抓紧时间学习,不要荒废了学业,虚度时光。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 《长歌行》。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4 .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背诵古诗。

2、说说这首诗的作者和诗的大意。

3、分小组讨论从这首诗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4、教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人生的短暂,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认真刻苦地去学文化,成有用之才。

5、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上是如何珍惜时间的。

6、背诵另一首珍惜时间的古诗《明日歌》,然后仿照《明日歌》写古诗,改成一首表示要珍惜今天的诗歌,题目是《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多。我生待今日,万事成蹉跎。”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珍惜时间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诵《长歌行》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珍惜时间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光阴。畅游诗海 活动目标:

1、诵读已学过的近30首古诗。通过一系列兴趣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兴趣。

2、体会古诗词用词的奇妙之处,激发研究古诗词的兴趣。活动准备:

小组比赛成绩表(纸)、白板笔两支(红蓝)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堂。

同学们,我们已经会背近30首古诗,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到〈诗的海洋〉去畅游一番,好不好?

二、畅游诗乐园

1、看谁反应快

规则: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给出一组古诗词共10首,本组的同学在1分钟内要根据题目背诵出古诗,每背出一首得10分,若全部背出加20分。要求小组成员每人至少背一首。

2、配画诵诗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画面,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②组织学生评价:谁朗诵的最好听,为什么?

③评出诵读得最好的一个同学领诵古诗。

3、你说我猜

给出学过的古诗词题目或诗人的名字或诗句。每小组派两名代表到台前,并根据本组同学的叙述猜词句。每组答题时间1分钟。每答对一道题得10分。

4、四季漫游

学生根据给出的画面猜出是哪个季节?然后说出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

5、评出冠军队。

四、课堂小结

古诗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节奏优美,更重要的是诗中所蕴涵的道理,给我们以启迪。古诗联读 活动目标

1、通过一系列兴趣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兴趣。

2、体会古诗词用词的奇妙之处,激发研究古诗词的兴趣。课前准备 搜集古诗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揭题导入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五千年文明的象征。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留下了数不尽的瑰丽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灿烂的古诗文化。

二、分类诵读

1、四季风情

春夏秋冬,四季风情,多少诗人为之倾倒,将它歌颂,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请同学们分别吟诵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句。

2、数字接龙 一、二、三、四、五„„

十、百、千、万这枯燥的数字在诗人笔下却神奇无比,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分别吟诵含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些数字的诗句。

3、名句接诵

岁月悠悠,大浪淘沙,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古诗名句经久不衰,广为传诵,更加耀眼,请同学们接诵古诗文名句。例:

a.牧童骑黄牛,________。b.少壮不努力,________。c.明日复明日,________。d.夕阳无限好,________。e.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f.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g.人之初 性本善,________。h.养不教 父之过,________。i.玉不琢 不成器,________。j.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三、自由诵读 1.直接诵读

中华民族璀璨的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有阐明人生哲理的,有吟咏深厚情谊的,有陶冶高尚情操的,它们深得人们喜爱,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自己最喜爱的古诗文。

2、联想诵读

面对青山绿水,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你会联想到那些古诗文(只要说得恰当均可)

节日来临,引起绵绵深情思念;亲人离别,留下悠悠离愁别恨,此情此景,你会想起哪些古诗文?

四、小结活动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无数的优美诗篇给人以美的享用受,情感的熏陶。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要多读多记,不断发扬这一传统文化。赏诗会 活动目标:

1.复习学过的古诗、体会赏析古诗。懂得赏析古诗的方法。

2.培养朗读古诗、吟唱古诗、表演古诗、品评古诗、据诗画图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活动准备:

收集诵读、赏析学过的古诗。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多首古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开展一次品古诗、评古诗、演古诗、诵古诗、唱古诗、画古诗的赏诗会。

过渡:古代诗人为后人写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请看——

二、品古诗:

1.媒体出示《登雀颧楼》诗图及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引导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体会。

3.小结: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断努力攀登。

4.诵读:(范读——齐读)

三、诵古诗:

1.配乐朗诵《夜书所见》

A.抽生独诵

B.请同学解释古诗(喜爱这首诗的原因)

C.齐声诵读

过渡: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两首诗(媒体出示:《游园不值》、《草》诗图及诗句)

2.配乐朗诵《游园不值》、《草》

过渡:古诗能诵,也能演。我班四位同学自编自演了古诗小品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请看——

四、演古诗:

1.古诗小品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表演唱《锄禾》,学生伴奏。

过渡:同学们深深地被小品剧感染,情不自禁唱起了歌。下面我们一起唱一下上学期所教的古诗《宿建德江》(媒体出示:《宿建德江》歌曲)下面,大家根据自己喜爱的古诗,画古诗简笔画。

五、画古诗:(播放音乐)

1.小组自由绘画自己喜爱的诗歌。

2.学生板演

3.学生作品实物投影,学生自评自析,他评他析。

六、课堂总结:

这次赏诗会,同学们都很投入,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能对古诗有更新的认识,以更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古诗、赏析古诗。

第四篇:三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20首古诗

三年级下学期

1.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3.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塞下曲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7.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8.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0.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1绝句

南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jì)短篷,杖藜(lí)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2.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3.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4.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5.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6.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7.登飞来峰 北宋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8.书湖阴先生壁 北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9.画眉鸟 宋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20.题临安邸南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第五篇:古诗诵读[范文模版]

一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队员们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事的良好习惯和尊敬师长,爱护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 主题:古诗文诵读。

三 活动准备:1课件。

收集并背诵古诗文。

四 场景设计:大黑板上写好“古诗文诵读。

五、活动过程:

1、激情导入(老师:)同学们,从我们入学第一学期开展背诵古诗文活动到现在诵读《弟子规》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以来,诵读的声音便不绝于耳。通过学习吟诵,使我们知道了祖国的山川河流,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品德修养。今天我们一四中队举行古诗文诵读主题中队会,愿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伴随我们成长的良师益友。

2、节目汇报表演

背唐诗宋词

(1)(老师:)我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请欣赏组诗-----“祖国颂”

生1:我来赞美大草原的美景。

《敕勒歌》

生2:您知道鹳雀楼吗?它是我们陕西人的骄傲。

《登鹳雀楼》

生3:江西的庐山更为壮观。

《望庐山瀑布》

(2)(老师:)亲情、友情、思乡情,自古被多少人传颂着,接下来请欣赏组诗-----“感情颂”

1、: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快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想念家乡和亲人。

《 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

2、:是啊,我也来说说思乡情吧!

《静夜思》

生3:可怜天下父母心。

《游子吟》

生4: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赠汪伦》

(3)(老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看,柳树发芽了;听,小燕子在叽叽喳喳地唱歌。“一年之计在春”,让我们赞美春天吧!

生1 :我来夸夸春天的柳树!

《咏柳》

生2 :那我也来夸夸美丽的春天。

《春晓》

生3:我也来夸夸美丽的春天。

《村居》

生4 :春天还可以有黄鹂、白鹭。

《绝句一》

(4)(老师:)古诗中还有很多好玩的,比如----

生1:我能拿古诗数数。

《数字诗》

生2:我来说说可爱的鹅吧!

《咏鹅》

生3:我来说说我眼中的月亮吧!

《古朗月行》

(5)(老师:)看来大家的热情都挺高,我们来合作朗诵几首诗吧。

(女2:)请听女生朗诵----《鹿柴》

接着该男生大显身手了,请欣赏男生朗诵----《回乡偶书》

春天一来,农民伯伯又该辛勤劳作了。他们很辛苦呀!所以从现在开始,从我们开始就应该爱惜每一粒粮食。请欣赏集体朗诵——《悯农一》

演故事,猜古诗。

说上句,猜下句。

画古诗,诗配画。

诵《三字经》。生齐背诵。老师选择两句话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

3、辅导员讲话。(同学们,首先祝贺大家这次班会开得非常成功.通过这次班会我们深深体会到《三字经》在我们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了,它已经成为照亮我们前程的一盏明灯.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刻刻用它来衡量自己、鞭策自己。

七(2)经典诵读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结合学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在古诗的海洋中,感受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检测班级的古诗的诵读情况和收集情况,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人文修养。

二、活动准备:

1、物色好主持人(杨子婷、彭炜),播放音乐。

2、各小组搜集整理描写亲情及自然风光的古诗并熟练背诵古诗。

3、各类节目准备:歌曲、舞蹈、小合唱、三、活动过程: 开场:

女: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男: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女: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男: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女: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男: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教益。女:今天,让我们走进古诗文的世界,去感受诗人们朴质、真切的情思。

男:今天,让我们徜徉在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女:“走进经典”——古诗诵读主题班会 合:现在开始。第一章 感悟亲情

1、舞蹈《游子吟》(播放《游子吟》,舞诵结合)

女:人的情感世界可谓千姿百态,在人类美好感情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尤为鲜艳芳香的花卉。

合:那就是最炽热的,最深挚的,最无私的亲情。

男: 亲情是慈母手中的一针一线,亲情是妈妈对游子远行的牵挂

让我们一起对妈妈深情地说一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女:请欣赏舞蹈《游子吟》

师: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报答母亲的爱呢?

母爱,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中,虽然它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成长。人的一生,在世界上一切的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母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母亲的恩情,我们惟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

2、背诵亲情诗

女:没有谆谆叮咛,没有涟涟别泪,一片母爱的纯情凝聚在临行缝衣那无声的场景之中。一首《游子吟》深深地拨动了人们的心弦,赢得了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强烈共鸣。

男:短短的诗句,透着浓浓的亲情。谁还能再来背诵几首描写亲情的诗?

3、配乐诗朗诵《水调歌头》 女:拳拳爱心,一览无遗。

男:沐浴在亲人这无私的爱的光辉中,是多么幸福。女:可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男:有请国育坤为大家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 女:是啊,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第二章古诗擂台

男:诗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男:腹有诗书气自华。下面我们要进行的是古诗擂台赛。男:第一轮:背诵古诗

男: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比一比哪一队同学能按要求背诵的古诗多,且声情并茂。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抽签。思乡诗(回乡偶书 静夜思)有请苑祥熙到前面背古诗 有请国育坤背古诗。男:第二轮:诗句接龙

女 :如果说古诗词是一座文化百花园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一句句著名的诗句就是一朵朵艳丽无比的奇芭;

男:如果说古诗词是一首优美歌曲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一句句著名的诗句就是整首歌词中广流传的歌词。接下来,我们来进行第二轮比赛:名句大接龙。

欲穷千里目—— 洛阳亲友如相问—— 独在异乡为异客——

桃花潭水深千尺—— 孤帆远影碧空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停车坐爱枫林晚—— 春风又绿江南岸—— 竹外桃花三两枝——

接天莲叶无穷碧—— 小荷才露尖尖角—— 春色满园关不住——

女:第三轮:看图说诗。女:古来诗画是一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下面请同学们仔细欣赏画面,看到了这美丽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首诗?请用“看到了---------让我想起了谁写的《---------》

(一):(出示图)

(看到这首诗 我想起了)女:最后一幅图请老师背诵。

男:四时风光美如画,诗人笔下的每一个季节都有其迷人的魅力。女:经过三轮激烈的比赛,下面我宣布本次擂台赛的冠军是—— 亚军是——季军是——。对获得冠军的第---组同学,我们表示祝贺。但其它小组也要继续努力,积累更多的诗词。希望在下一次的擂台赛中,你们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第三章 真情吟唱

男:古诗虽然篇幅短小,却含义深刻。廖廖几个字,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赏心悦目,令我们回味无穷。女:是啊,古诗是美丽的,一行行诗句整齐地排列着,当夏日的暖风吹开了中华诗国的宝库时,一首首唐诗宋词就从幽幽远古跳跃出来。接下来,请欣赏小合唱《赋得古原草送别》。男:那一行行自胸中流淌出的文字 女:那一颗颗跳动着的赤诚之心 合:震颤着我们的心灵。男:“路漫漫其修远兮 女:吾将上下而求索”

男:接下来,请班主任老师讲话。师:

经过主持人及在座每位同学的精心准备,今天的这节班会课开的非常成功,老师为你们而感到骄傲。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经典诗文又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可以让我们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出示作品(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今天,老师想把这句诗送给大家,齐读这句诗,希望我们能继续积累更多的好诗好词。尾声:

男: 中华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女:我们吟颂那些优美的诗歌,他们脍炙人口,意境相随,使人得到心灵的熏陶。

男:最是书香能致远,好诗伴我们一路远行。女:腹有诗书气自华,好诗养育我们的灵魂。男:让我们共读经典诗文,在书海中美化我们的心灵; 女:让校园布满人文气息,在书香中感受读书的乐趣。男: 让我们做一名感情丰富,心灵高尚的人,让我们:(合)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在诗的形象中,我们欣赏着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男2:在诗的形象中,我们感受着文人们悠然适意的闲情。女2:“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是真情的流露。

男2:“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是相隔万里的朋友间真情而洒脱的问候。女2:“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是家国难归之人对故国旧友的魂牵梦萦。男2:“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朋友间的情感,弥足珍贵。

女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让我们吟诵着动人心魄的友谊诗篇,去寻找生活和学习中的知己吧!

背诵篇目:《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赠汪伦》

齐唱一首古诗改编的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三部(亲情)

1、女声小合唱〈游子吟〉

女1:人的情感世界可谓千姿百态,在人类美好感情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尤为鲜艳芳香的花卉。

合:那就是最炽热的,最深挚的,最无私的亲情。女1:请听女声小合唱《游子吟》 {播放《游子吟》(唱诵结合)} 旁诵:A听,一支淳厚深挚的母爱颂歌唱起来了

B没有谆谆叮咛,没有涟涟别泪,一片母爱的纯情凝聚在临行缝衣那无声的场景之中。

2、相声〈慈母心〉

女1:一首《游子吟》深深地拨动了人们的心弦,赢得了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强烈共鸣。男1:父母辛苦鞠育之情,儿女定当涌泉相报。下面请听相声《慈母心》。

3、男生齐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女1:拳拳爱心,一览无遗。

男1:沐浴在亲人这无私的爱的光辉中,是多么幸福。女1:“每逢佳节倍思亲”,异乡的游子更是关心系念着远方的亲人。

合:有请男同学们为大家背诵王唯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第四部(乡情)

1、表演朗诵静夜诗

女2:短短的诗句,透着浓浓的亲情。男2:淡淡的忧愁,遥寄深深的思念。女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这是思乡游子绵绵不断的情思,男2:那古老深厚的乡土故园之情,牢牢地根植于人们的心田。

女2:在思乡的诗句中,以李白的《静夜思》最为出名,让我们一起来表演朗诵吧。

2、女同学齐诵《回乡偶书》

女2:“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男2:一幅生动的画面,烘托出一个久别游子的沧桑和喜悦,有请女同学为大家背诵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3、齐诵《杂诗》 第五部(爱国情)女1:谁不爱故乡 谁不恋故土

这是一种儿女对母亲般的关心系念。男1:祖国是故乡的延伸,“家国”两字从来就是紧密相连的 女1:当国家遭受战乱之时,诗人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一首首激昂慷慨的爱国诗篇。男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捧出的无疑是一颗为国捐躯的拳拳赤子之心。下面请各队的同学背诵爱国名篇名句!(个别上台背诵,出示书法作品)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尾声:

男1:那一行行自胸中流淌出的文字 女1:那一颗颗跳动着的赤诚之心 合:震颤着我们的心灵。

男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女1:诗人们这种坚毅求索、宁死不悔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明天而奋发学习。让我们牢记

——出示作品(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尾声:

男1:闲情、友情、亲情、故乡情、爱国情,好一派迷人的情感风光。女1:那情真意切的情思,在我们心灵的回音壁上激起悠远的回响,余音袅袅,如缕不绝。男2:中华古诗文浩若烟海,女2:华夏文明光辉灿烂。

男合:让我们多学中华经典文化,继承民族优秀传统,齐合:让我们站在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膀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

铸我中华魂(快板词)青青的山,绿绿的草,祖国山河多美好。华夏文明几千载,扬名世界我一一摆。从华山到泰山,名山大川万万千。从南疆到大漠,条条大河匆匆过。文明史,放光芒,祖国文化多辉煌。楚辞乐府光万丈,唐诗宋词溢芳香。经典诵读伴我行,千古美文入我心。描美景,抒情怀,春夏秋冬是题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风光好,赞美的诗句真不少。一年四季风景秀,听我把名篇来吟诵。说春天,道春天听我把春天来称赞。春风花香燕飞翔,春天播种是希望。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春天美丽讲不完,夏天景色也不一般。百花争艳树成荫,夏日欣赏的是缤纷。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斑斓迷人眼,丰收的景象也谈一谈。天高云淡秋气爽,秋日最美的是收获。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去冬来很自然,凌寒梅花开不败。鹅毛白雪铺天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夜晚犹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说一千道一万,句句把祖国来称赞,爱国志,代代传,中华民族记璀璨。书声朗朗颂诗文,传统美德世代存。好儿女,细自量,诵古文,当自强。乘长风,破万浪,振中华,勇担当。从小诵读古诗文,立场铸我民族魂。

下载2018三年级暑假诵读古诗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三年级暑假诵读古诗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诵读古诗

    诵读古诗、感受经典 ——浅谈古诗教学心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能在小学阶段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则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

    古诗诵读

    古诗诵读 教学目标: 1、学习两首古诗 2、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 3、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过......

    经典诵读古诗

    经典诵读古诗一年级上学期 背诵[15篇(段)] 《渔歌》(柳宗元)[唐]改为李峤《风》 一年级下学期 背诵[15篇(段)] 《江 南》题目改为《西洲曲》 朗读[10篇(段)] 《柳树醒了》改为《春......

    古诗诵读

    古诗诵读:乡思、中秋月(之二)教学目标:1、学习两首古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通过两首古诗的诵读,感受中华民族一脉传承的乡恋情结。3、能按平仄规律诵读两首古诗。教......

    三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20首古诗[五篇范文]

    三年级下学期 1.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2.易水送别 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

    诵读经典古诗文汇报材料

    坪塬学校经典诵读活动 汇报材料 坪塬学校 2013.10 坪塬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汇报材料 经典诵读活动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

    2013古诗诵读主持稿

    观音镇中心小学“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文明礼仪” 诵读活动主持稿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女:敬爱的各位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上午好! 男: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

    古诗诵读主持词

    甲:敬爱的老师乙: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甲: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乙: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甲: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