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2016春学期 墩子小学 宋玉梅
一、问题的提出:
孩童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个时期进行培养,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惯容易养成,而且牢固,影响终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 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健全人格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在这一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善于模仿成人的行动,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呢?我们努力探索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的时间、对象 1.时间:2016.2-2016.7 2.对象:中小班幼儿:8名
三、内容与实施的策略方法:
(一)为了全面的了解幼儿习惯的基本情况,在实验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确保问卷的真实性,我们此次的问卷分为了二个阶段,其中有以调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与此同时,通过《幼儿行为习惯问卷调查表》了解孩子在班内的一些行为习惯,填写每个幼儿在习惯方面的情况,为我们科学的制定课题目标提供事实依据。
通过调查的数据看,幼儿存在的生活卫生习惯问题比较多,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家长包办代替的较多,许多习惯还未养成。究其原因,是因为幼儿对为什么餐前便后洗手、餐后漱口等等的作用没有真正理解,不是发自幼儿自身的需要,为了执行老师的指令才去做,处于被动状态。
(二)根据我园幼儿的发展情况,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力求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运用了以下策略方法:
1、变教师要求为幼儿需求
以往,教师对幼儿统一要求多,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老师“不厌其烦”的进行讲解,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幼儿被动的接受,教师为了培养而培养,教师机械的培养,收效并不显著,在我们的研究中,首先转变教师的观念,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求,只有内化为需求,幼儿才会自觉自己的行为,形成习惯。
我们从幼儿生活的一点一滴进行,怎样使进餐成为幼儿的快乐时光,喝水成为幼儿的愿望呢?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喝水,各班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喝水记录,如:大班利用废旧的酸奶吸管做成棒棒,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照片贴在喝水记录袋上,每当喝水后,孩子们会在自己的记录袋里放入棒棒,这样老师、家长都能了解幼儿的饮水量了,孩子们非常喜欢这种方式,每天都会主动喝水了。
2、多样化的活动内容促进幼儿习惯的提高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是《纲要》的实施原则,为了培养中班幼儿的叠放衣物,我们通过区域活动的“角色区”,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帮助娃娃折叠衣物,帮助娃娃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干净整齐。幼儿在《不做脏孩子》这一活动中,通过讨论、绘画的形式,了解了大家爱不喜欢脏孩子,在帮助“脏孩子”改掉不讲卫生的坏习惯的过程中,获得了相关经验,知道不讲个人卫生,对自己身体不利,也会影响他人。在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榜样激励的作用大 正如艾-伦凯强调:榜样是习惯的基础,而习惯是人格的基础。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并创设良好典型的榜样。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正面榜样,激励幼儿。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幼儿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树立孩子们中的典型和榜样,幼儿看得见,摸得着,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幼儿在日常生活、交往、游戏、劳动等活动中,进行着与同伴交往方面的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地联系、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老师适时地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4、把师生互动作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关键 《纲要》中指出: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所以在日常活动中,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针对小班幼儿吃手、“吃”玩具的现象较多,为了防止“病从口入”,我们就把洗手环节作为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切入点对幼儿实施教育。在培养小班幼儿洗手的习惯时,我们教给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缝里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干”最后去找自己的手巾擦干手。
5、让环境和活动材料发挥隐性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的墙面、空间蕴含着教育价值。可以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体现在环境中。如:在楼梯上贴上小脚印,提醒幼儿顺着一边上下楼梯;在区域活动中根据幼儿的需要划分合理的活动区域,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幼儿因无事可干而吵闹,也可以避免教师的过多指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使各项活动互不干扰,有序地进行。
6、提高家长的意识,共同构建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是对家园双方的共同要求,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发展。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包办代替”较多,同时有这样的观念:等你做不如我去做省事,因此,在吃饭时家长喂饭、喝水时家长给端着水杯,等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习惯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事倍功半,所以我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园地等途径积极向家长宣传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孩子,经常督促孩子。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四、体会
在对幼儿实施良好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幼儿在此过程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要切合实际,也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二)一致性原则,要保教结合,家园合作,协调统一,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三)一贯性原则,不能时送时紧,要持之以恒,保护和巩固幼儿已有的生活卫生习惯。
(四)实践性原则,不空泛说教,重生活体验,转化为幼儿自身需要。
良好的习惯能使幼儿受益终生,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实践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是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只有转化为幼儿自身的需要,使幼儿积极接受教育,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第二篇: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来源:长沙市雨花区锦程幼稚园2010-04-20 17:21:25人气数:0编导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孩子的命运从思想、行为开端,但要落实于行为习惯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要了解良好习惯得先知道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自然的不知不觉不假思索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和倾向。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据有关调查说明,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是趋早性。即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宜从小培养。二是渐进性。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是反复性。幼儿在习惯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而且,幼儿期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他们正处于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关键期。“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育不当,把握不好,这一时期常常会使幼儿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何等的重要。那么该如何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一、通过环境暗示和积极鼓励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因此,在生活教育中,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还在环境方面下了功夫。通过环境的暗示来影响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
盥洗室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场所之一,有些幼儿洗手时很马虎。特别是到天冷的时候,因为怕水冷,把手冲湿了就算完事了。针对这一情况,可以一方面把放大的细菌图片贴在盥洗室的墙面上,让幼儿知道小手上有许多的细菌,必须用肥皂才能把它洗干净;另一方面,把正确洗手的步骤图贴在水龙头上方,幼儿洗手时就能看到。有了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片,幼儿自觉的就会按照图片上的方法去认真洗手了。在擦毛巾的地方贴上了可爱的小手帕,并写上“别忘记亲亲我”的字眼,孩子看了都很喜欢,就会主动地擦手。这样通过环境的暗示作用远比老师的繁琐唠叨效果要好得多。
为了增强大班幼儿的责任意识,我在教室门口创设了一个“我是值日生”的小栏目,把幼儿分成五组,分别在星期一至星期五做值日(摆椅子、分筷子、整理图书、倒垃圾、午餐管理等),每个幼儿都有劳动的机会,到了周五请幼儿评出最佳值日生,并发小奖品以示鼓励,还把照片粘贴在“勤劳的小蜜蜂”一栏中。通过这样积极鼓励的方法孩子的信心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养成了。
二、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只有能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被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环境,才能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环境就像一位默默无闻地老师,静静地发挥着他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
良好的环境并不仅仅是美观,而应是看幼儿是否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推动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的思维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大多是伴随着动作而进行的。这是因为年龄越小,生活经验越少,他们从事活动的能力,以及控制自己、协调自己行为的能力都较差。而且小班幼儿非常的好动,喜欢摆弄,注意力和兴趣都不能持久,因此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环境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创设能满足幼儿操作的环境,激发幼儿情感的体验,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在培养小班幼儿学穿衣的活动中,我利用走廊,创设了“衣宝宝的家”,提供小衣架和衣橱,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由挂取、摆放,并在相应的地方贴上幼儿折叠摆放衣服的照片,提示和引导幼儿。挂衣服和折衣服幼儿在家中经常看到,但自己又很少实践,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与家庭相似的环境,让幼儿在挂挂、折折中提高拉拉练,扣纽扣,折叠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
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自己吃,样样菜都爱吃,我们从环境入手,注重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情感的激发和体验。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创设了“喂一喂,数一数”,“它们爱吃什么”,“动物宝宝我爱你”等,让幼儿在喂喂,玩玩中体验给小动物喂食的快乐,提高了幼儿使用勺子的能力,同时也养成了幼儿什么东西都爱吃的习惯。
我还在墙面上创设“真漂亮”“手帕的折法”等环境,幼儿通过摆弄、操作的过程学会一种自我服务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幼儿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自豪。
针对大班孩子生活习惯不好的现象,我在墙上还设计了《看谁先到终点》的生活棋,幼儿通过在反复玩棋的过程中了解到哪些习惯是好的,该学的,哪些习惯是不好的,不该学的。
三、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认为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同时还包括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进餐教育中,我通过餐前引导,帮助幼儿巩固用餐习惯,认识即将食用的食物,使幼儿在进餐前做好心理准备,孩子在对以前不熟悉或不太爱吃的食物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心里不再恐惧,能尝试着接受各种食物。例如:小班幼儿不爱吃胡萝卜的人数较多,因此在吃胡萝卜前,教师以故事、儿歌等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萝卜,孩子们都喜爱小动物,当老师说:我们一起来做小白兔,尝尝胡萝卜时,大多数孩子都愿意尝试着把以前不爱吃的胡萝卜吃掉。
四、通过表率的作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好模仿成人习惯,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具体形象而直观的示范。幼儿的模仿力极强,在幼儿园里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幼儿在教师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形成好的习惯。
另外,故事、诗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很强的榜样力和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因此,我也常常引导幼儿接触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五、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家长一起找原因,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的一致性,配合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我们班有个别幼儿进餐特别慢,究其原因,原来是挑食。在幼儿园进餐时,老师有时不能顾及到每个孩子,所以教育未能取得明显效果。于是我们设计了进餐表请家长配合,关注幼儿在家里的进餐情况,同时指导家长不要过分训斥孩子,或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百依百顺,而一定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坚持每天根据“进餐表”的内容给孩子打分。同时,老师和家长对幼儿的点点进步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满足孩子的愿望,激发幼儿的动力。每天,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进餐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孩子的进餐状况,调整教育方法。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孩子从原来的挑食到样样食物都爱吃,从进餐速度慢到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吃完,老师和家长都感到欣慰。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因此,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教育落实到实处,抓好幼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第三篇: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谭荣鑫 2014、12、8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的讲话主题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作为一个社会环境的自然人,我们本生就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与大自然朝夕相处。树苗种下去了,我们要去抚育,它也才能成其为参天大树。同样,我们人也一样。从出生那天开始,从牙牙学语到开始学走路,直到进入学堂,都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只有教育,也才能让我们茁壮成长。那么,该怎么样来教育呢?是放任不管吗?这其中涉及到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问题。
什么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作为学校里的我们,该怎么样来做到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呢?
我们农村的孩子纯朴,见识少,从背书包踏进校园的一刻,自己就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要求,新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都是觉得那么新鲜、好奇。我们老师要抓好入门课,对我们的小同学提出新的要求,要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校的规章 制度,还要对我们学生的日常生活小节进行约束,如早晨见到老师要问声“好”,有事进入老师办公室要先敲门或报告,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上课期间不随便离开校园,穿戴要整齐,要注意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等养成教育。我们的同学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我们利用课堂教学来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在同学们的心目中,老师就是我们父母的化身,道德的化身,智慧的化身。老师的言行胜过自己的父母,自己听老师的话多过听父母的话。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而,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态度要和蔼,关心和热爱学生,言行要做学生的表率、示范,以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格和品德去感染我们的学生,从而让学生认为老师是值得尊重的,值得学习的,值得信赖的。
作为农村的学生,我们要养成早起早睡的习惯,要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做笔记,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和预习,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养成多问多思考的好习惯。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主动打扫卫生,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不挑食,不偏食,不说脏话,不打架,不浪费粮食,节约用电用水等等。
老师们,同学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时半会儿、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靠我们长期的教育养成,借用古话来概括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谢谢大家!
第四篇:幼儿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方案
《幼儿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同时,现在的父母大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殊技能的培养。他们宁愿花钱给孩子们上各种兴趣班,却忽视了对幼儿习惯的培养。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锁事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抱着或爷爷奶奶背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老人、两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时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全自动化”的环境。一个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一个坏的习惯能毁掉一个人。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一是新入园的幼儿急需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其常规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二是幼儿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有较大差异,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进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也是幼儿
园不可忽视的工作。现在的幼儿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将来的思想品德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实施养成教育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目标内容:
研究目标: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全面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幼儿外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促进儿童内部素质的发展,以保证幼儿健康的身心,培养兴趣,获得经验,启迪智慧,形成良好品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1、探索幼儿良好习惯的内容与要求。
2、探索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途径和方法。
3、探索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评价体系。
4、使在园的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研究内容: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园将本课题内容分为三个大方面,即: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1)饮食(不挑食,不偏食,不掉饭粒,安静进餐,餐前洗手,餐后漱口)
(2)饮水(使用自己的杯子,自己喝水,将杯子放回原处)(3)盥洗(饭前便后洗手,使用自己的毛巾,洗手方法正确,节约用水)
(4)入厕(主动入厕,主动遵守入厕秩序,正确拖提裤子,有初步的性别意识)
(5)睡眠(安静入睡,按时起床,睡姿正确,自己穿脱衣物,不带异物入睡)
2、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1)语言(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知道主动问好)
(2)行为(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玩危险品,不随意拿别人的物品)
(3)举止(不抠鼻子,不揉眼睛,正确走路,不吮吸手指)(4)合作意识(喜欢交流,乐于助人,学会与人分享合作,感恩他人,愿意与同伴玩耍游戏)
(5)仪表(坐姿,站姿,行走姿势正确)
3、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阅读(专注阅读,爱惜图书,主动探索,大胆提问)(2)书写(正确握笔,坐姿端正)
(3)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人讲话,能耐心倾听)(4)说话(能在人前大胆表现自己,愿意分享)
三、研究对象:
温泉镇中心幼儿园在园全体幼儿
四、实施途径: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将养成教育融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各环节以及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中。
(一)强化幼儿园教育
1、加强班主任工作培训,通过学习使班主任高度重视幼儿习惯培养工作,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开展习惯培养工作。
2、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加强幼儿习惯培养方法的研究,突出趣味性和实效性。
3、创设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氛围,充分发挥主题墙及环境宣传的教育作用。
4、加强师德教育,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
(二)协调家庭教育
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幼儿园开展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三)依赖社会教育
加强与园外教育机构的联系,吸取先进经验,拓宽教育途径,主动争取支持与配合,调动一切有利于幼儿园的积极因素,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年4月——2015年7月)
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制度。商讨课题方案的设计,拟定培训计划、研究计划。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
2、确定课题研究的计划和实施方案。
3、分别制定养成教育调查问卷,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施阶段。(2015年7月——2016年6月)
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并对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和分析。
1、方案具体细化,由专人负责执行.2、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3、充分挖掘五大领域教育活动内涵,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开展养成教育并进行课程实录。
4、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探讨方法与途径。
5、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三)结题阶段。(2016年6月——2016年12月)
1.设计并检测调查问卷,分析比较幼儿生活习惯发展水平,检测实验结果,汇总资料,分析总结。
2.归纳、整理研究资料
3.形成《幼儿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优秀案例、视频、论文集。4.撰写课题的总结报告和研究报告。5.聘请专家论证、结题
六、主要措施
1、管理研究:提炼幼儿园办园理念、园训、教风等,完善幼儿园《一日活动行为细则》。
2、环境文化研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养成教育文化氛围。让每壁墙、每个走廊都会“说话”,形成浓厚的重养成教育氛围;加强
办公室文化建设,形成整洁美观、规范有序、清新和谐的办公室文化氛围。
3、教研组研究:每个组围绕一个子课题进行研究。教研组每个月保证一次研究交流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幼儿养成教育案例评比。
4、教师研究:每个教师每学期围绕一个养成教育研究题目开展实践研究,撰写教研论文和研究报告。
5、班组长:每学期一份幼儿养成发展分析报告。
6、养成教育系列活动:
(1)抓好三项工作:入园、离园的接待工作;一日活动的教育工作;家园之间的配合工作。
(2)开展好四项活动:节日教育活动、主题研讨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养成教育小明星”评选活动。
七、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及保证措施
负责人:本课题负责人袁美容,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小学高级教师,从事一线教育十几年来,为了提升个人的业务能力,珍惜领导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不管严寒还是酷暑,始终如一地高效完成,先后于1998年至2012年期间,前往武汉等地参加多次培训,在培训中积极总结交流经验,并频频发表心得体会。在科研成果上也取得佳绩:2001—2008年间一直担任中学教研组长职务,2005年参与小学课题《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的研究任务;2008年参与小学《养成教育教学案例》的撰写任务。从事幼儿园园长几年来,工作作风正派,处事严谨,有较强的组
织能力并有充足的时间深入一线教学,能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
参加者:参与人员为长期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分别是教学中一线骨干教师,参加多次省级培训工作,也均是幼儿园园委会代表,在教学中善于吸收幼儿各种学习、生活中不常见案列,并且专人跟班记录了每日幼儿一日活动的各种习惯,探究了各种习惯养成的原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强的实践依据。
我园教学资料丰富,教学设备齐全,园内联网,随时能上网查找资料、收发邮件,能够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根据本课题的教育理念和科研过程,我园将适当调整教育教学计划,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渗透幼儿园教学和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从而确保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努力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
①保证课题研究人员的对外培训、进修、学习时间。②保证课题人员的园内研讨、交流、总结、工作布置等时间。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袁美容(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以及具体实施)副组长:郑在贵
汪知红(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组员:徐玉华(侧重于小班年龄段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
王小菊
许秀玲(侧重于中班年龄段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
邓艳
袁超(侧重于大班年龄段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九、成果形式
1、《幼儿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结合课题实施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集。
3、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4、课题研究论文、课程实录、个案观察记录。
温泉镇中心幼儿园
2015年5月20日
第五篇:幼儿园养成教育论文: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幼儿园养成教育论文: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关键词〕 幼儿教育;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明礼仪教育
在幼儿园中,我们围绕“文明礼仪”这一主题,选择了活泼可爱而又热情待客的小白兔、彬彬有礼的一群小鸡、助人为乐的小花猫等图案作为墙饰内容,并在教室里设置了“有礼貌的好宝宝”专栏。这些教学环境的创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另外,教师也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幼儿作出榜样。如,同幼儿一起用餐时,注意保持地面、桌面的整洁,不挑食,不随意浪费粮食。
同时,我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我们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与家长进行交流,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作表率,并主动带孩子外出,让孩子深入地体验生活,以现实生活中的榜样激发孩子的积极情感;我们把每周礼貌教育对幼儿和家长的具体要求告知家长,让家长根据要求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家庭环境,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连续性,让幼儿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我们还向家长积极推荐有关幼儿礼貌教育的故事书、动画片等,让幼儿在讲讲、看看、玩玩等亲子活动中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并树立学习的榜样。
二、注重行为训练 ,有计划地实施文明礼仪教育
1.寓文明礼仪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如,通过《熊猫的客人》《金花学说话》《小猴请客》等角色游戏,幼儿感受到了礼貌待人的好处;通过《今天我值日》《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歌曲表演,使幼儿懂得与同伴、长辈交往的一般礼仪;通过《小羊过桥》《好娃娃》等讲故事活动,使幼儿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要与同伴分享快乐,要关心他人等。
2.制定系列化的文明礼仪工作方案,把文明礼仪教育贯穿到各项教育活动中。如,幼儿初入园时的热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我们要求家长适当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在外出做客时,让孩子观察成人间的交往,家里来了客人,则让孩子参与接待等。通过“客人到我家”、“学做小客人”和“我是小招待”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学会简单的社交礼仪。
三、寓文明礼仪教育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使习惯成自然
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年龄小,做事缺乏持久性,为使文明礼仪教育成果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教师和家长必须密切配合,把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谈话、游戏、入园、离园、吃饭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并注重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把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幼儿园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方面,都有着具体的要求。如,让幼儿勤洗手、不乱扔东西等,并将每周卫生检查作为文明班级评比的内容之一,以督促幼儿注重卫生习惯的养成。
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主要包括睡眠、进餐、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针对幼儿进餐和午睡习惯较差的问题,如,吃饭时不专心、挑食,睡觉时影响他人等,教师则适时地予以提醒并对其提出明确的要求。如,睡觉时不影响他人、进餐时不讲话、遵守活动规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3.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幼儿园是集体性教育组织,幼儿在集体生活、学习环境中
能否自觉遵守集体规范,是能否养成组织性、纪律性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对幼儿积极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规范之下。如,积极参加值日生活动,出操时能自觉迅速地排队,进出教室、上下楼梯时不大声喧哗等。
4.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幼儿期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其培养内容应包括:说文明语言、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大人说话不打岔、要与人为善等。文明礼貌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常规训练,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