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市贯彻《决定汇报

时间:2019-05-14 08:1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大连池市贯彻《决定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大连池市贯彻《决定汇报》。

第一篇:五大连池市贯彻《决定汇报

五大连池市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 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情况的汇报

黑河市人民政府法制办:

2009年以来,我市在省、黑河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主线,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为重点,全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充分履行职能,有力的促进了五大连池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将贯彻落实《决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依法行政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我市按照《决定》的要求,围绕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这一目标,积极行动,真抓实干,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能力和水平普遍增强,依法行政已成为我市各行政机关的基本准则。

(一)强化领导,实时调整组织机构建设

从2009年起,我市根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组组成人员变动情况,做到实时对领导组进行调整,调整后的领导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政法的副市长为副组长,市政府办、发改委、财政、人事、监察、审计、司法、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全面推进

依法行政领导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在市政府法制办下设办公室,负责依法行政日常工作。领导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和部署依法行政阶段性重点工作。在配强、配齐市政府法制办工作人员的同时,我市行政执法机关全部设臵了法制科室,10个乡镇全部落实专人负责政府法制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也及时调整了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本乡镇和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乡镇和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本乡镇和本部门的依法行政负总责,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

(二)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根据《决定》的精神和各项要求,我市已建立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规范性文件事前审查制度、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制度、行政执行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行政执法公开制度、执法监督制度、行政执法奖惩制度、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等20项具体制度,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夯实基础,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法制机构和执法队伍是做好依法行政工作的强有力保障。我市狠抓执法队伍建设,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一是要求各执法单位法制工作人员首选法律专业或有司法、行政执法工作经验的人员担当。目前,我市90%以上的行政执法单位成立专门的法制机构,100%行政执法单位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法制工作人员,95%以上的法制工作人员都具备了相应法律素质,熟知行政执法的基本法律和本部门专业法律,是一支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法制队伍。各执法单位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成立了相应组织,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二是组织行政执法人员法律培训考试。根据省、黑河市对行政执法人员加强教育、监督、管理的要求,我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市政府法制办具体办理,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聘请专家或选派法律素质高的法制办工作人员讲课。培训后,对参培人员闭卷考试,考试不合格者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者,不得上岗执法,并将执法单位培训情况与结果纳入年终行政执法责任考核。2009年,我市组织培训共5次,涉及建设、交通、质监、卫生等十余部门,参加的执法人员达到300余人次。通过培训考试,我市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三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档案。为了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在市政府法制办的要求下,各行政执法单位均建立了执法档案,市药监局、市水务局在建立执法档案的基础上还建立了行政执法人员学习档案。四是强化市法制办弱硬件建设。我市高度重视法制工作,在办公经费与人员上均给予大力支

持。2009年,为市政府法制办添臵了二台新电脑,更换了全部办公桌椅,增加工作人员2人,市政府在办公室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为法制办腾出一个办公室,做为行政复议复查核办公室。目前,我市法制办工作人员共计5人,全部是法律本科学历,1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我市计划在近年内法制办工作人员达到7人。

(四)全力以赴,开展依法行政自查工作

我们深刻意识到检查考核是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各部门依法行政推进情况的检验。根据省、黑河市政府法制办的统一部署,市政府制定下发《五大连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五大连池市依法行政达标暨行政执法责任制检查考核方案》的通知》(五政办发„2009‟64号)文件,开展依法行政暨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自查工作。我们对全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开展全面检查,重点评查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案件,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问题。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对公安、交通、农委等主要行政执法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

针对各单位是否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度,是否建立本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档案,是否完善行政执法案卷,是否在规定的时限内对重大行政处罚备案,是否建立行政执法台帐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范。各行政执法单位十分重视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落实,均制定了具体的评议考核方

案,将执法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科、股、室、站。将行政执法责任制列入了综合目标考评,纳入微机管理,并且具体量化到人,每月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为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所有参加考核的单位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档案,被考核单位还为本单位所有的被考核人员(含负责人)建立考核档案,通过有重点地加强平时跟踪检查、书面审查、随机抽查特别是广泛开展暗访调查等方式,全面收集被考核单位和人员的执法信息,并记录在案,尽量避免年终突击检查考核。做到了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监督、违法有追究。

(五)依靠网络,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作用

2006年,我市在黑河市范围内率先开设了“五大连池市人民政府法制信息网”。开设后,充分利用“五大连池市人民政府法制信息网”这个网络平台,及时宣传我市最新依法行政、法制建设情况和动态等。五大连池市人民政府法制网发挥五个平台作用。一是信息公开的平台。以法治的视角,充分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法制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五大连池市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公布市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二是沟通交流的平台。网站开设了法制信息、经验交流等板块,法制工作人员可以加强联系、促进交流。三是展示形象的平台。大力宣传五大连池市各部门积累的经验、涌现的典型以及取得的工作成效,不断扩大五大连池市市政府

法制工作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法制宣传的平台。充分发挥网站“法律问答”、“法制期刊”等栏目的作用,大力宣传法律。五是公开监督的平台。网站开设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征求意见、行政执法主体查询、行政执法人员查询、行政复议在线申请等栏目,为倾听群众呼声、接受公众监督提供了一个有益平台。2009年以来,共发布各类信息240余条。

(六)坚持公正,切实维护行政复议权威

2009年,我市共接到行政复议申请15件。其中,依法转为行政执法监督(协商)程序案件6件,依法转送有关部门2件,依法不予受理3件,受理4件(依法维持2件,尚在法定期限办理的2件)。由于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棚户区改造利民工程的实施,我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也随之带来一些新问题与新情况,部分群众对国家政策了解不够,涉及动迁、规划等问题的行政复议日益增多。我市办理的4件行政复议案件均涉及房屋动迁相关问题。

在办理动迁户刘某的案件中,市政府法制办与市建设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研究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并向市政府领导及时汇报案件进展情况及处理意见。通过对刘某耐心细致的说服,平息了其怨气,避免了矛盾进一步激化。有关部门通过此次复议也增强了对依法行政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在合心村委会申请撤销刘某土地使用证一案中,由于该案已超行政复议申请时限,为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根据《黑龙江省规范行政执法条例》的规定,及时启

动行政执法监督程序进行协调解决,最终刘某得到补偿并交回土地证,使该争议得到妥善的合理解决。

我市坚持用“阳光复议”方式将有关制度、案件办理进程和程序等相关事项及时告知双方当事人,以公开促公正。在受理案件时,凡符合受案条件的,我市都依法受理,切实保障申请人的复议申请权。在复议审查过程中,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强调双方都享有平等的权利、义务。我市实行“一个口进出”的案件管理制度,要求复议案件由一人为主收案、督办、出文书。案件形成初步意见后,必须经复议案件联席委员会审查后方能报市政府领导审签,坚持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在案件审理中,我市始终坚持公正裁决,杜绝人情案、关系案。维护复议监督的权威作用。

2010年至今,我市共受理行政复议10件,现已办结8件,撤回1件,尚在审理中1件。

(七)严格把关,提高规范各类文件质量

我市在规范性文件、政策性文件及其他各类文件审核中,坚持“政令统一,法制统一”的原则,严把法律、政策关,做到了各类文件出台前必须经市政府法制办和部门法制机构先审核,再签发,后公布。市政府法制办和部门法制机构提前介入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和法律论证,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确保规范性文件质量。2009以来,共审核政策性文件、规范性文件或者其他各类文件等60余件。如:对《五大连池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中的部分条款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或超法律规定设立的内容,市政府法制办及时与市物价局、市建设局、市自来水公司沟通协商,确定部分条款应予修改与调整,现该文件已经合法性审核,准备由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并向黑河市政府依法备案。《五大连池市出租汽车管理暂行办法》部分条款与上位法抵触,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核后,决定暂缓上会。对《五大连池市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其他政策性文件的制发也作出审核意见并备案登记,为市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法律意见。同时,市法制办对省、市发送的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稿,也认真组织相关部门调研,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上报。

2010年5月份,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行政机关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黑政办发[2010]10号)及黑河市《关于全市行政机关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黑市政法办字[2010]7号)文件的要求,我市政府法制办对全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

我市下发了全市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全市各行政机关上报的规范性文件共计62份。其中2004年12月31日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原则上一律废止,各部门提出的确需保留的文件共有21份,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核后,废

止了8份与上位法规不一致的文件,其它13份经备案审查机构审核同意后将重新公布。2005年1月1日后保留的规范性文件共计15份,需修改的文件2份,需废止的文件31份。

(八)全力推进,积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是行政执法状况不断改善。我市通过开展对各执法单位经常性检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头执法、相互扯皮的问题;通过对本行政区域内清理行政执法依据、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等措施,行政机关执法水平显著提高。二是开展依法确认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核。经我市认真梳理,明确行政执法主体86个(含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受委托组织)。三是强化行政执法证的发放与管理。我市严格要求各执法单位所有执法工作人员必须持有省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对执法人员持证情况采取动态化管理,要求各执法单位随时上报执法人员变动情况,随时掌握执法人员现状,目前,我市共办理行政执法证618个,行政执法监督证40个,现有执法人员执证比例达100%,中省直执法单位备案行政执法人员289人。

(九)认真疏导,强化行政协调信访稳定

我市坚持以法、以规、以理、以情为原则处理行政协调和信访工作。在接收鑫源热力公司全程工作中,精心查找相关法律依据,提出依据充分的收回鑫源热力有限公司特许经营权等法律意,保证了新热力公司按期平稳接收以保证正常

维修、供热。五联商厦因历史遗留原因,存在消防设施老化等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一旦隐患诱发重大安全事故,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财产损失,亟待解决,刻不容缓,在市政府法制办及时协调下,原物业公司对五联商厦予以维修,部分纠纷通过诉讼途径解决。企业退休教师迟某、任某要求解决其退休后待遇问题,经信访办处理后,仍不服,市政府法制办依法进行法律法规解释,对其合理要求督促有关部门妥善处理,给其合理的答复。动迁户毕某、任某等不服强制拆迁其违法建筑,扬言要采取极端方法,矛盾一触激发。市政府法制办,协调市建设局、市国土局等部门多次与被拆迁人毕某、任某等座谈,讲法律、谈政策,引导当事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通过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当事人打消了抵触情绪,认识到只有通过正当法律途径,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目前,任某已同意拆迁补偿。三十余名退休工人,请求原市二运公司补交社保金,二年多始终无结果,在市政府法制办的督促下,最终市二运公司缴纳了拖欠的25万元社保金,当事人非常满意。

2009年以来,市政府法制办处理市领导交办或者自行受理的行政协调及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案件共55件。均耐心细致工作,认真热情接待,及时给予答复,就地有效解决群众诉求,为人民群众及时解忧,维护了我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市政府法制办在履行好法定职责工作的同时,还参加

了如:整治非法采挖沙石专项行动、棚户区改造动迁听证会、棚户区动拆户强制执行、依法接收鑫源热力公司、制定“五大连池市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等许多工作。

(十)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法制舆论氛围

我市把加强宣传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手段,建立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宣传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加强经常性宣传。结合“12.4”全国普法宣传日和“8.28”全市普法宣传日以及其他专业法宣传日等专题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设咨询台讲解法律知识,2009年以来,我市组织大型行政执法宣传活动8次,共计向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万多份。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渠道和形式,积极营造宣传氛围,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二是突出针对性宣传。在办理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规范性文件审核等具体工作中,我市结合以上涉法工作,注重对相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法律宣讲,耐心解释疏导,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行政执法培训中,我市采取以案说法等形式,剖析案例,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培训宣传。

(十一)创新工作,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2010年4月24日,我市出台了《五大连池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把这项工作作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关键环节,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凡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不进行评

估,或在评估中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造成决策失误,引发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给改革发展稳定造成严重影响的,严肃追究决策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目前,市政府法制办根据《五大连池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对我市农委、交通局、建设局、经委、民政局等五家试点单位进行监督检查,要求专人负责,依据具体决策事例,启动风险评估工作程序,做到及时上报、备案,并完善工作档案。定点单位严格运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大量矛盾纠纷被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交通局取缔港田三轮摩托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入细致的开展调查,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经评估超出多数群众承担能力未通过,被暂缓实施。建设局收回鑫源热力公司的特许经营权进行了风险评估,经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根据有关法律依法收回鑫源热力公司的特许经营权,涉及30余座供暖楼、6万多居民,只有2个月的时间维护、维修、改造、扩容等工作也顺利完成,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由于事前严格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意见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使矛盾纠纷苗头在基层提前得到化解。

通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因重大项目建设而产生信访问题;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

切;有效统筹各方面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和谐统一。

二、存在问题

我市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一是个别执法部门法制机构力量比较薄弱,不能完全适应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要求;二是个别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够强,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个别行政执法部门交叉执法、多头执法的现象仍然存在,既存在着越位、错位的现象,也存在着缺位、不到位的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健全法制机构设臵,加强法制队伍建设。今后,我市坚持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为契机,健全法制机构,充实法制队伍,充分调动法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推进我市依法行政提供人才保障。

(二)建立健全学法制度,每年定期由市政府法制办组织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加强对依法行政知识的宣传,不断强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对依法行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三)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行政执法证件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强

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四)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充分运用和解、调解等手段,及时定纷止争,不断提高行政复议工作水平。

(五)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坚持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制度,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的后评价制度,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防止决策失误,减少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六)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发布程序,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和定期清理制度,实行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坚决纠正违法设定行政审批、行政处罚或限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增加其他义务的规范性文件,切实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七)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工作,坚持执法人员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执法制度,加强对执法活动的指导、检查。

(八)主动做好行政协调和信访复查复核工作,确保依法行政暨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全面发展。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气象法贯彻汇报

市人大常委会:

现将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贯彻实施情况

自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99年10月31日通过,并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来,安顺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气象法的贯彻实施,依法履行气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气象探测保护、规范施放气球活动、防雷减灾、人工影响天气、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社会管理职能得到较好落实,气象为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作出了特殊贡献,地方气象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一)加大宣传力度。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用,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前瞻性作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气象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发展气象事业,防御气象灾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广泛进行气象法律法规的宣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气象法律意识,有利于全社会更好地理解、支持气象事业。市人民政府每年都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在全国五月科技活动周、“3.18”贵州科技日,“3.23”世界气象日等,定期和不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气象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气象法专题知识竞赛,将气象法翻印成册,发到市直有关单位,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切实加大气象执法力度。一是加大防雷减灾执法力度。我市属于雷击多发地区,雷击安全隐患多,雷击灾害呈上升趋势,气象部门按照气象法律法规规定,长期以来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完成了对全市中小学、易燃易爆场所和新建(构)筑物的防雷安全普查,并开展了防雷风险评估。二是加快气象法制化进程,完成了气象行政许可的清理,气象行政许可2007年纳入市政府行政审批程序。三是依法开展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普查,制定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技术性规范,并送城建、规划等部门备案。四是加大对人工影响天气和施放气球活动的执法检查,理顺了人工影响天气和施放气球的归口管理,查处了多起违法施放气球的活动。

(三)气象预测预报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遇有重大气象灾害和关键性天气,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固定电话、12121声讯以及纸质材料等多种形式,及时传送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为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指导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合理安排生产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如今年初遭遇的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低温雨雪凝冻灾害天气,气象部门充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气象防灾减灾作用,超前预警预报,及时主动服务,方便、快捷、及时地将各类气象信息传递给党委政府和千家万户,为夺取“科学抗雪凝,切实保民生”工作的重大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积极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按照气象法有关规定,市级和各县(区)均成立了以政府分管同志为组长,气象局、军分区(武装部)等部门组成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了防雹增雨工作方案,明确了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各级政府逐年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增设、更换了部分高炮。到2007年底,我市已建成52门高炮、9辆车载式火箭和300多人参与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全市50个乡镇布设了高炮,有效保护了农业生产。713天气雷达正在进行设备吊装,可望在今年主汛期投入业务试运行。西秀区、平坝和普定小雷达已于2007年先后投入业务运行,大大加强了对我市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充分发挥了“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有效提高了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另外,气象卫星综合接收、处理和应用系统,雷电监测预警、防御和服务系统,区域天气监测、气象信息传输网络、电视会商等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气象灾害应急保障服务系统也得到建立和完善,整体上提升了我市气象灾害防御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保持气象探测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确保气象数据真实、有效的基础。为加强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3月25日第61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安顺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气象台站的站址、探测环境及设施应长期保护稳定,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纳入总体规划。2004年、2007年和2008年1月,多次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各气象台站的土地使用证、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一览表、保护示意图等送达市、县两级建设、规划部门备案,要求相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可能影响气象探测环境的建设项目时,应汇同气象部门进行审核,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

(六)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得到有效开展。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我市大中型建设项目日趋增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十分必要。如电站建设、霸凌河大桥建设以及苏州白沙枇杷引种等项目,都开展了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2005年以来,开展了风电场建设前期风能资源论证工作,形成了《安顺市“十一五”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风资源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安顺市备选风电场场址情况调查表》。2006年完成了全市气象灾害普查,并结合实际编制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7年开展了“安顺市旅游气候舒适性评价”,形成了《优美的山水风光,舒适的气候环境》的评价报告,为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提供了科学依据。

(七)地方气象事业投入得到巩固和加强。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通知》先后下发执行,市人民政府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精神,2007年出台了《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通知》(安府发〔2007〕27号)。2007年,全市1个市级单位、5个县级单位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和气象事业“十一五”规划得到较好落实。全市地方财政预算拨付到位资金476.14万元,其中津补贴预算金额142.08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地方气象事业的发展。2007年底,全市共建成81个区域气象观测站、6个自动气象站、3部小雷达、52门人工影响天气专用高炮和9辆车载式火箭。

二、气象法在贯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气象法的宣传还不够深入。一些行业对预防气象灾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象资源缺乏了解,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防御认识不足。如防雷安全检测工作仍有一定难度,防雷装置设计、施工监督、竣工验收和定期检测还难以落实。对人工影响天气效益评估缺乏科学认识,建设项目审批未充分考虑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等。

(二)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服务能力与应急服务需要有差距。遇有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各部门与气象部门的联动机制还没有完全有效地实施,导致少数部门和基层应急响应和服务行动迟缓。在今年年初发生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中,虽然及时制定、补充和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如预警预报发布渠道、传播途径、部门联动机制、应急响应和服务、生产自救等方面的工作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加快城市建设与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矛盾突出。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越来越面临巨大的压力。我市六个气象站已有两个站(安顺和普定)因城市建设破坏探测环境而实施了搬迁,一个站(镇宁)因城市建设破坏探测环境正在搬迁,一个站(关岭)即将受到破坏而要求搬迁,只有平坝和紫云目前未受到影响。如何妥善解决加快城市建设和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突出矛盾,是我们下一步要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

(四)气象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不够健全。虽然全市地方财政逐年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但未完全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如人工影响天气每门炮要5万元工作经费才能保证正常开展,但大部份投入不足4万元。

(五)人工影响天气炮站建设与防灾减灾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全市52个炮站,已建成标准化炮站的不足40%。除西秀区按照标准全部建成标准化炮站外,其他炮站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有部分高炮由于没有炮房而长期露天存放,少数火箭发射架锈蚀严重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六)依法履行防雷减灾社会管理职能有待加强。按照气象法规定,气象部门作为防雷减灾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防雷减灾行政管理,但在依法履行防雷减灾社会管理时,行政相对人存在抵触、逃避、抗法等现象。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对气象法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气象法的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气象法律法规的认识,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重视法制宣传,把气象法纳入“五五”普法内容。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增强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大执法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深化对依法行政的认识,在实践工作中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认真总结气象服务的经验教训,做好各种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预报和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设备,提高气象为工农业生产、重大工程建设服务的意识,加强气象、国土资源、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的合作,拓展服务领域,进一步做好森林防火、汛期气象服务、地质灾害防御等服务工作,从服务手段、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上进行新的探索,努力提高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

(四)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进一步加强以713天气雷达为主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各县(区)小雷达建设,调整、补充和配齐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高炮,推进气象灾害预警平台建设,促进气象事业“十一五”规划具体项目的立项和落实。

(五)切实解决城市建设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矛盾。抓好城建、规划、气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纳入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妥善解决加快城市建设与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矛盾。

(六)加大气象事业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机制。认真抓好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文件的贯彻和落实,把气象事业纳入同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保地方气象事业与国家气象事业协调发展。

(七)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常委会审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贯彻实施。

特此报告

云南省气象局局长刘建华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省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报告我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云南省气象条例》(以下简称气象“一法两条例”)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下简称《气象法》)于2000年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和省人大常委会修订后的《云南省气象条例》(以下简称《气象条例》)公布施行也已有两年多。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和重视支持下,气象“一法两条例”在我省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执行,有效地促进了我省气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我省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气象信息探测监测系统和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分析系统及服务系统已逐步建成和完善,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明显提高,重大气象保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强,气象为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为农业生产服务成效显著,较大地降低了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力地保障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为我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防灾减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贯彻实施气象“一法两条例”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一)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气象“一法两条例”。气象“一法两条例”颁布实施后,我省各地利用每年“3.23世界气象日”和“云南省法制宣传月”以及《气象法》颁布实施周年纪念日等时机,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座谈会、报告会和专题讲座、制作宣传画栏、发表宣传文章、播放宣传片、接受记者专访、悬挂宣传标语、举办法制宣传展览以及利用网站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气象法律、法规,提高了全社会的气象法律意识。据统计,全省共挂宣传布标3812幅,张贴和散发宣传材料数万份,制作宣传栏3819个,订购相关法律、法规单行本及辅导材料十余万册。组织全省性气象法律、法规专门培训班7期。各级政府还将气象“一法两条例”纳入“四五”普法计划,进行全民普法教育。

(二)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工作取得新进展。全省共有各种气象台(站)158个,其中属气象部门的台(站)125个,属农垦、监狱、民航、天文等部门的台(站)33个。这些气象台(站)为我省积累了50年的气象探测科学资料,是我省进行科学研究,做好天气预警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基础。为了保证气象探测科学资料的代表性、连续性,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2000年以来,通过各级人大、政府开展的执法检查和气象行政执法工作,先后解决了寻甸县、绿春县、云龙县、香格里拉县、孟连县等气象局观测场被损坏或者受影响问题。全省有7个州市气象局和城建、规划等有关部门联合发文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进行保护。2004年,《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正式实施,中国气象局和建设部联发了《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通知》,我省各级气象部门和城建部门认真进行了贯彻落实。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难的问题初步得到了扭转。

(三)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快速、健康发展。全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以下简称“人影工作”),充分发挥了人影工作为我省防灾减灾和农业增产增收以及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被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现已有15个州(市)的108个县(市、区)开展了人工增雨、防雹、水库蓄水、预防和扑灭森林火灾等人影作业。2003年省、州、县、乡累计投入达到2804.42万元,96个县(市、区)开展人影作业,共布设固定作业点594个,预设流动作业点306个,累计作业10039点次,共发射高炮弹7万余发、火箭弹3万余发,减少经济损失约8.24亿元。开展人影工作的州(市)、县(市、区)都成立了由当地政府领导为组长的人影领导小组,部分州(市)、县(市、区)的人影工作作业和工作经费纳入了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空域申请、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作业工具和弹药统一订购和安全运输、作业前向社会公告等制度得到较好落实。

(四)防雷减灾组织管理和防雷行政许可稳步推进。云南是全国雷击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省发生重大雷击灾害100多起,雷击造成人员死亡64人,损坏建筑物78幢,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近7000万元;2003年全省发生重大雷击灾害268起,其中火灾爆炸事故1起,供电故障事故20起,雷击造成人员死亡45人,伤108人,损坏建筑物25幢,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8200多万元。防雷工作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关注。《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以后,国务院412号令决定保留“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认定”两项行政许可项目。这两项行政许可项目已经省政府审查、确认由气象主管机构实施,并在《云南日报》公告。我省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气象法》、《气象条例》、《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认真履行防雷减灾组织管理职能,开展建(构)筑物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和管理工作,有效地发挥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作用。目前省、州、县三级气象局都成立了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保山等8个州(市)成立了由当地政府领导任组长的防雷减灾领导小组。通过严格的考评,全省有128个单位取得防雷装置检测资格,121个单位开展了设计图纸审核、竣工验收工作,其中省气象局和思茅等5个州(市)气象局的“防雷装置设计图纸审核和竣工验收”进入当地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开展项目审批。经审核和评审,并报中国气象局复核,全省共有52家单位取得防雷工程设计或施工资质。通过培训考试,有717人取得《云南省防雷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五)气象预报发布与刊播管理逐步得到规范。天气预报警报统一发布制度,是我国气象预报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省认真贯彻执行《气象法》和《气象条例》关于“由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按照职责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规定。2004年2月1日中国气象局《气象预报发布与刊播管理办法》发布施行以后,省气象局组织召开了“贯彻落实《气象预报发布与刊播管理办法》座谈会”进行宣传贯彻,使各相关单位和媒体进一步了解了气象预报发布与气象信息传播规范管理的有关规定。

(六)健全法制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查处违法案件。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建立健全气象法制机构,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省气象局成立了云南省气象行政执法总队,各州、市气象局相继成立了气象行政执法支队;省政府为全省气象部门470人颁发了行政执法证,向40多人颁发了法制督察证。省、州、县三级气象行政执法队伍基本形成。同时,加大了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2000年以来我省共发生各类违反气象“一法两条例”案件41起,已查处37起,其中防雷违法案件25起,随意发布和传播气象信息案件7起,违法施放气球案件9起。

(七)加快《气象法》配套规章制度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前提。近年来,我省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深入贯彻气象“一法两条例”,依法促进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快了《气象法》配套规章制度建设。省气象局先后制定了《云南省气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云南省气象社会投诉制度》、《云南省气象依法行政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等配套规章制度,使气象依法行政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轨道,保证了气象“一法两条例”的有效实施。各州、市政府对气象“一法两条例”配套规章制度建设也高度重视,到目前为止,已有保山、曲靖等4个州(市)政府出台了配套规章制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遭损坏或影响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各地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加之少数地方对《气象法》、《气象条例》重视不够,城市规划和建设没有充分考虑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问题,致使我省部分气象台(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或影响。截至2003年底,全省125个台站中探测环境受到影响需搬迁或拟搬迁的台站有31个,占台站总数的24.8%。

(二)防雷减灾管理工作中多头管理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少数地方还存在无资质进行检测和设计、施工,不按规定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图纸审核、竣工验收,拒绝定期检测等违法违规现象。

(三)人影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和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落实。

(四)在天气预报发布和气象信息刊播的依法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少数报刊、网站、网页等媒体违法违规刊播气象信息的行为时有发生。

(五)部分州(市)、县(市、区)还未根据《气象法》和《气象条例》将地方气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前,还有部分州(市)、县(市、区)尚未建立双重气象计划、财务体制,当地气象职工的地方性津补贴也未得到落实。

三、进一步贯彻实施气象“一法两条例”的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气象“一法两条例”的学习宣传力度。全社会充分了解和熟悉气象“一法两条例”,是各级政府依法履行发展气象事业、依法管理气象事业职责的基础。各级政府要一如既往地将气象“一法两条例”纳入普法计划,认真进行宣传普及,使全社会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依法推动气象事业发展。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认真组织广大气象干部职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二)切实加强气象“一法两条例”配套法规规章建设。要结合云南实际,尽快研究出台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气象灾害防御、气象服务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依法促进云南气象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依法规范落实气象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加大气象执法力度。根据《气象法》、国务院412号令、《云南省气象条例》的规定,保证我省防雷减灾管理工作、气象信息发布和刊播等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实施。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执法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气象行政执法工作,认真查处各种违法行为,为我省气象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营造更好的法制环境。

(四)按照“一法两条例”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与国家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地方气象事业投入体制。

(五)全省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气象现代化水平和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能力,逐步拓宽气象工作领域,满足云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第三篇:贯彻森林法汇报

**镇贯彻执行《森林法》情况的汇报

我镇辖*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共有****户,*****人,耕地总面积****亩,林地总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9%,属我县重点林区镇之一。

贯彻落实《森林法》是“生态强国”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推动《森林法》的贯彻实施,建设“平安**、生态**”,改善我镇的生态环境,依法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我镇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和县级主管部门的科学指导下,以法律为准绳,以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坚持“教育引导,打防结合”的方针,从宣传教育入手,强化领导责任,完善各项制度,健全执法体系,规范执法行为,有效地促进了林政执法工作的开展,使我镇林业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现就《森林法》贯彻执行情况向各位领导做如下汇报:

一、贯彻执行《森林法》取得的成效

1、重视植树造林,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是生态建设得到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战略,结合新农村建设,以绿化促美化,以绿化促致富,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庭院绿化,共完成造林面积*****亩,四旁植树**万株,封山育林****亩,均超额完成县上分配的任务。截止目前,全镇森林面积达到**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村庄绿化率达到**%,为实现区域生态良好奠定了基础。

二是产业建设得到稳步发展。近年来,我们抓住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大力支持群众发展林果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全镇形成林果产业基地村**个,累计发展核桃****亩、山茱萸****亩、板栗****亩,目前全镇林果产业总面积将近*万亩,初步形成了以***到***一线的山茱萸产业带,以***河到**河沿岸的核桃产业带,以**沟为主体的板栗产业带。

三是科技兴林新模式得到社会认可。我们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积极探索“林药结合”、“林草结合”等种植模式,合理引导农户在退耕地内套种紫花苜蓿、中药材等低杆作物取得重大突破,如**村在经济林下间种苜蓿发展畜牧业,有效解决了“国家要被子,群众要票子”的矛盾,深受群众拥护;适时引导农户在一些生长周期短的经济林内间套轮作(如花椒地内套核桃),使群众能得到长远的利益。并认真开展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将退耕还林补助钱款足额兑现到退耕户手中,以兑现促栽植、以兑现促禁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重视森林保护和管理,执行《森林法》力度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在森林法的宣传上,我们始终坚持“ 三个结合”,即:坚持面上宣传和点上宣传相结合,利用宣传车、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对施工单位、边远山区群众等进行重点宣传,消除了法制宣传上的盲点;坚持长期宣传和重点时期宣传相结合,针对冬季林政案件易发的重点时期,森林防火期以及“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期间,有针对性的开展集中宣传;坚持案件查处和正面教育相结合,严厉查处一些涉林的典型案件,震慑违法犯罪分子,以案例教育群众。在法制培训上,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短训班,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执法队伍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二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2009年3月我县全面启动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镇及时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指导各村组也分别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林地承包方案,在方案通过上,严格把关,按照“四签两不准”、两个“三分之二”要求,召开群众会议,集体研究讨论,并签字确认,做到公开公正,严禁暗箱操作,从而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林改工作经得起群众考验,使所发的林权证成为“铁证”。经过历时10个月的扎实工作,已基本完成全镇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完成集体林勘界确权****块宗地,面积*****亩,确权到户率达**%,其中承包山 ****亩,自留山 ***** 亩,流转山*****亩,集体山**** 亩,联营山****亩。签订林地家庭承包合同****份,发放林权证 ****本,排查林权矛盾纠纷**起,成功调处**起,调处率达**%。基本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林改目标,给森林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夯实各级责任,进一步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为切实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镇上实行以领导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护林员包责任区的责任追究办法。年初,与各村、机关单位、村护林站和护林员签订了《森林资源保护目标责任书》,与全镇的厂矿企业、境内施工单位和“五类人”监护人签订了《森林防火目标责任书》,并与各护林员签订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健全了镇级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网络体系。

四是林政执法得到社会好评。几年来,我镇在林政执法过程中,坚持以引导教育为主,行政处罚为辅,注重培养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营造全社会爱林、护林的良好氛围,同时对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绝不姑息,做到以案示警,震慑不法分子,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植树造林、新农村建设绿化等诸多方面。

二是镇林业站执法人员严重短缺,队伍建设跟不上新形势下林政执法的要求。尤其是林业站建设不能满足标准化建

设的要求,无法开展有关工作。

三是宣传工作还有死角死面,部分村组仍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发生。占用林地炸山采石、偷拉乱运现象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四是造林工程质量还有待于提高。部分造林地块还不能达到国家造林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造林“两率”相对较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我镇将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深入贯彻实施《森林法》,当前着实抓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和植树造林等落实情况,扎实做好林业建设的各项工作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社会林业生态意识和法制观念。以“推进现代林业,倡导生态文明”为主题,大力宣传《森林法》等法律法规。以《森林法》规定的限额采伐、林地管理等内容作为宣传重点,结合查处滥伐盗伐、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案件,采取以案讲法等多种方式,增强《森林法》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森林法》不断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依法造林、依法护林的良好氛围。

2、加强打击森林犯罪,切实履行森林资源管护职责。要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维护林业生态安全,切实履行部门职责。继续开展多种专项打击整顿行动,加大对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典型案件公开曝光,扩

大影响范围。严格依法管理林木生产,从严从紧控制采伐指标。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注重科技投入,科学预防,科学灭害,减少病虫害损失。

3、加强造林工程质量管理,抓好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按照森林法的要求,在保护好现有林地的同时,推广先进造林模式、适用技术和优质苗木,全面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效,做到保护林地与植树造林并重。坚持推广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经验,探索新办法,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确保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4、统筹兼顾,做好其他各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一是积极探索义务植树的有效形式,提高尽责率,推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向纵深发展。二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确保火灾毁林率控制在0.3‰以下。三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严防有害森林生物、危险性森林病虫害侵入我镇。

第四篇:五大连池市新华书店2010工作总结

五大连池市新华书店2010年

工作总结

五大连池市新华书店2010年在省集团和黑河市店的正确领导下,在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全店干部、职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实现销售610万元,超过年计划的12.4%,实现利润12万元,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利润指标。尤为可喜的是教辅销售额实现163.8万元,比上年增长---万元,一般图书销售实现13.7万元,比上年增长128%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良好的经济效益来源于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则依赖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今年我店通过各种措施狠抓企业文化建设。

一是提升服务理念展示“新华”风采。新华书店是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推销精神产品的“窗口”行业,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书店的形象和声誉,因此,我们把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当作树立书店整体形象的主要工作来抓。二是

1加强队伍建设,凝聚“新华”力量。团队是企业的精髓,拥有一直政治素质高、全局观念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的员工队伍是企业的一笔巨大财富,因此,我们进一步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突出抓了全店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文化业务学习,积极准备参加省、市星级营业员的考试。三是深化企业改革,激活企业活力。通过改革,进一步转化企业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臵,调整内部机构,建立和完善人事用工制度,推进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工作,员工的主人翁意识空前高涨,自觉紧密团结在市店的周围,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干工作上来。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我店的各项工作都登上了新台阶。

二、抓好教材、教辅的征订和发行

我们店始终把抓好教材、教辅的征订和发行工作做为我们店的头等大事来抓,因为教材、教辅是我们店的主要支柱,我们必须抓住有限的时机,把主要的工作精力放在最头等的大事上。书店的新老员工,几年来为做好全市中小学教材、教辅发行工作,团结一致,勤奋工作,在确保“课前到书”的同时,全面做到了送书到校,实现了优质服务。

特别是2010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成立征

订、发行领导小组,组长由经理亲自担任,每季我们接到省店文件和教材订单后,立即组织人员与教育局主要领导协调,把工作都做到开会之前,协商好订哪个版本、哪个出版社,哪本书对学生最有实用性。然后共同组织召开全市教材征订工作会议,分析研究问题,交流各校的征订工作经验,部署教材征订发行工作。

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在教材征订发行工作中,不仅要与教育局协调好关系,还要与各学校的校长、经办教师协调好。总之对教育局上下关系必须密切联系,才能同心协力把教材征订好发行好。一年来由于我们的努力,教辅书大幅增加,收到可观的效益。

教材发行,保证开学前“送书到学校”,对于缺、错、少书的我们及时更换,及时补充订数。热情满意的服务受到教育局领导、老师一致好评,现在与教育局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巩固了。

近期我们又与中小学校联合开展了共育共建活动,把学校图书馆延伸到书店。我们还为中小学生办理了购书卡,学生们可凭卡买到喜爱的打折图书。这样,不仅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优质服务,又为书店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加强经营管理

我们始终把加强书店的经营管理,当作重要工作来抓,把钱花在刀刃上,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对教材、门市半年一清点,出现差错由组、个人负责,做到账物相符,财务帐单相符,及时报表,及时结算划款,及时作好预收款的收缴工作。特别是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店领导亲自抓,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教材、门市按省规定的成本费用核算,实行工效挂钩,多劳多得,一人多岗,各部门都达到满负荷工作。

今年下半年,又投资十余万元,更新货架,改善售书环境,我店现已成为辽宁图书发行有限公司的连锁店。

关心职工生活,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职工的内在潜力,使职工真正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关心企业、关心经营、关心销售,形成亲如一家的团结气氛和强大的凝聚力,全面提高全店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把书店真正办成了精神文明的窗口,优质服务的岗位。

四、加强一般图书销售

一般图书是书店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提高我们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图书市场,今年我店按照“以重点书、文教书和读书活动用书带动一般书销售”的发行战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集中突击一般图书的销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做法:一是加大门市工作力度。在进货方面,今年,适当压缩

了纯文艺类图书进货量,相应增加了科技、社科,计算机和工农业用书的进货量,用种类齐全的图书赢得更多的读者群体。二是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为了增加一般图书销售,满足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了一般图书销售,我们店多次研究,想尽办法,制定了营销措施,增加图书品种,改变图书品种结构不合理,进货次数少的弊病,门市必须做到勤进、勤退,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读者需要。营业员对读者做到主动、热情服务,图书摆设整齐,让读者一进门就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图书上下摆设勤换位臵。为了增加图书品种我们去吉林、沈阳进货多次,解决了省批销不能进货的困难。积极开展图书竞赛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职工开展活动,早开门、晚关门,室内、室外悬挂标语,图书、教辅让利九折、对折,让读者得到实惠。为积极响应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主办的“书香龙江”读书节活动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五大连池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倡导的“书香五大连池”全民读书活动,我店于5月1日至6月1日在五大连池举办以“沐浴书香、传递文明”为主题的全民读书活动。活动前,黑河市书店总经理、五大连池市书店经理周静梅同志亲自带领有关人员赴沈阳、长春等地选购图书,共选购图书四千余种,一万余册,为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5月1日上午9时,五大连池市委宣传部部长朱浩民同志、共青团五大连池市委书记李映棠同志亲临书店参加活动,并发表讲话,拉开了我市全民读书活动的序幕。之后,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精彩的文化活动,给我市市民带来一场“文化盛宴”。我店还根据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家长们都把选几本好书送给孩子作为珍贵的礼物这一特点,结合本店实际,自今年五月份以来就积极组织货源,共组织3000多种少儿图书充实货架,以满足广大小读者阅读和家长读者把好书送给孩子的需求。这3000多种少儿图书,涵盖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的多元化统一,而且紧紧抓住当前热点,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了丰富的阅读选择。如《小大人成长必读》、《世界童话》、《经典童话》、《阳光少年系列丛书》等等均在门市中集中陈列。同时,为回馈小读者,特别推出“儿童读者六折售书”活动,即在5月25日至6月30日期间,儿童读者在门市购书全部六折。书店全体职工又纷纷走出店门,深入学校、运动场等开展真情售书活动,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大连池市新华书店

2010年12月11日

第五篇:2012年五大连池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2月19日在五大连池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杨剑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新一届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上届政府和2011年政府工作简要回顾

2007年以来,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励精图治,奋发进取,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计划和政府任期内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

――综合实力在科学发展中不断增强。市域经济发展实现了“五个倍增,两个突破”。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2006年的2.6倍、3.5倍、4.2倍、4.7倍和2.7倍,年均分别增长14%、26.7%、33.2%、36.6%和22.6%,其中全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突破亿元大关。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市分别获得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中国品牌旅游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20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城市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

――产业方向在加快发展中逐步明晰。通过大力实施“开放战略”和“项目牵动战略”,五年来累计引进到位资金36.9亿元,引进投资超千万元项目93个,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累计向上争取各类资金36.1亿元,先后建设了众源水电、宝源油脂、开发面业、温都水城国际酒店、北大荒百万吨矿泉水、宝泉矿泉啤酒等一批关乎长远发展的产业项目,为产业发育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五大产业”为主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城乡面貌在统筹发展中焕然一新。以打造“矿泉旅游名城、休闲养生之都”为目标,累计投资4亿多元实施了主要街道升级改造、休闲广场建设、城市给排水、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环城公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市区楼房面积突破200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6平方米,累计投入3亿多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65%,100%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人民生活在和谐发展中得到改善。围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从居住、出行、就学、就医和提高福利待遇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实施了大批民生项目,为城乡群众落实实事工程52项,我市民生事业蓬勃发展,社会管理不断加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2.8%和22.3%,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五年来,我们坚持转变职能,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政府行政效能、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2011年,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促进了经济稳步增长和民生福祉同济共享,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八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以“项目建设年”为契机,加快发育主导产业,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坚持抓招商、上项目、育产业,市域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51.1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4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11.1亿元,同比增长23.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30%;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预计实现15955万美元,同比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12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9430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5%。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全年共引进 超千万元项目33个,项目总投资103.7亿元,引进到位资金14.2亿元。向上争取项目23个,争取到位各类资金8.6亿元。总投资5亿元的宝泉矿泉啤酒项目和总投资10亿元的北大荒百万吨矿泉水项目建设进展迅速,预计明年上半年试生产;温都水城国际酒店正式营业,养生会馆将于明年5月份投入使用;总投资2亿元的东谕矿泉白酒项目将于年末试生产。奥陆嘉、国电龙源等清洁能源项目和国际体育旅游产业园、国爱爱心老年服务中心、绿洲商贸城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总产量预计超过10亿斤,同比增长25%,区域内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80万亩。扩大了优质麦、矿泉稻、马铃薯、绿色有机蔬菜等种植面积,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立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53个,落实高产创建面积140万亩。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97万亩,全面消除了土地规模经营空白村。与农垦签订“三代”服务协议60万亩,采用农场模式经营土地45万亩,农垦租赁经营土地5万亩。通过积极对上争取,获得国家大型农机购臵补贴支持800余万元,实施了23眼人畜饮水井、投资3000万元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旱田节水灌溉等一批水利项目,落实“十二五”期间贫困开发村16个。畜牧养殖规模持续扩大,养殖户发展到2094户,养殖小区发展到7个。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85万人, 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7%。投放6000余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完成了 省级新农村星级评定准备工作。完成春季植树造林51520亩,组织开展了集中治理毁湿毁草专项行动,北药种植、山特产品等林产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加强了森林防火工作,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市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和利税预计分别实现10760万元、11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5%和 35.1%。国昌热力、宝源油脂、华滨面业、开发面粉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企业生产规模和产品档次不断提升。全市相继建成水、酒等矿泉系列产品开发企业11家,矿泉工业规模持续壮大。农林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龙镇农副产品加工区实施了8.4公里的入园道路建设,大沾河木材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整合后的五大连池市农林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休闲产业日趋活跃。投资1100万元的山口湖木制旅游会所投入使用,山口湖垂钓园、漂流起点码头、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对国家AAA级风景区青山公园进行了二期改造,景区服务功能有效提升。完成了龙镇《红灯记》故事原型地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实施了红灯记广场等项目建设。温都水城国际酒店的正式运营,带动了区域旅游接待能力的整体提升。开发了火山岩画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承办了2011年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首站赛,举办了“中俄两国四地”国际旅游休闲合作项目启动仪式,借助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杭州休博会强化对外宣传推介,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 一步提高。

(二)以“改善民生年”为契机,统筹发展各项事业,社会建设不断加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始终用情用力保民生,尽心尽责筑和谐,营造了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全面实施“创新教育管理,提升育人质量”效益年活动,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学校建设稳步推进,第二小学教学楼、龙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和职教中心教学楼、实训楼投入使用,第一中学生活用房完成主体施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100%。人民医院二期工程、青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兴安卫生院竣工投入使用。我市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市”称号。人口和计生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我市荣获省级人口和计划生育绩效评估先进单位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奖。城乡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乡镇文化站全部落成,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区域田径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全市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1000户。食品药品、民族宗教、红十字会、残联、人防、地震、档案、科技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聘请意大利普利斯公司对城市总体风貌进行了设计。全市在建楼房47万平方米,对24栋、9.1万平方米旧楼实施了分户供暖改造,城市供暖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10万平方米,建设廉租房1万平方米,向2200户低收入居民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40万元。深入开展“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管理整治年”活动,实施了文化路中段翻修、迎宾路硬化绿化等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对市区广场、路灯等公共设施进行了修复,加强了城乡环境整治,城乡秩序进一步好转。新建通村公路140公里,环城公路、城市供水干线铺设等实事工程扎实推进。以德安村示范社区整村推进为重点扎实推进泥草房改造,对龙镇古东河屯及北河屯实施了生态移民,龙镇污水处理项目已完成选址、环评等前期工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1100万元,全市城镇新就业3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低于调控指标。全市关闭破产困难企业职工3222人已全部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在职和退休职工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标准分别提高13%和12%,最高封顶线提高至3万元。发放职工住房取暖补贴744万元,为7786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和“五七工”、“家属工”发放养老金8600万元,为28160人发放低保金3840万元。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京访、到省访和本级访明显下降。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三)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切入点,大力强化自身建设,行政效能稳步提升。坚持依法行政,改进作风、转变职能,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政府执行能力有效加强。积极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清理行政执法权力。严格依法行政,认真执行《五大连池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五大连池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规则》,坚持重大事项报告、专家咨询、公示听证等制度,政府决策水平进一步提升。坚决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制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件,办理政协提案27件,主动加强了与工商联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督办检查制度,对重大事项进行跟踪督办,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稳步提升。全面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预防和处臵突发事件能力得到增强。认真贯彻执行《政务公开条例》,群众知情权得到保障。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行风政风评议活动,干部群众民主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机关企事业单位行风、政风持续好转。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机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五大连池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我市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付出辛勤劳动和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我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国营农场、监狱、劳教所、森工企业和中省直单位的干部职工,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市域经济总量偏小,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较为薄弱,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资金、土地、环境、人才等要素制约依然突出,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有待更好解决;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政府职能转变仍需深化,个别部门服务发展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本届政府工作构想和2012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矿泉旅游名城、休闲养生之都”建设的重要阶段,也是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市第七次党代会客观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发展所面临的形势,科学确定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这是做好政府工作的行动纲领。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 的总体部署,本届政府工作将坚持“科学发展、执政为民”的工作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定不移地培育“五大产业”和新兴产业,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改善民计民生,加快推进“矿泉旅游名城、休闲养生之都”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新一轮跨越发展。到2016年,力争固定资产投资翻两番,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口径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倍增。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本届政府将努力提升执政能力和施政水平,坚持用开阔的视野审视市情,用创新的理念谋划工作,用务实的举措推动发展,用真挚的情感改善民生,将重点实施“四大战略”,努力谱写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一是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继续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坚持招商引资借力发展,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快重点产业发育步伐,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实施转型发展战略。着眼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低碳方向,进一步加快特色绿色农业发展,全力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推动旅游休闲产业快速升级,加速形成特色产业构架,从而实现区域内差异化和互补式发展,逐步显现后发优势。三是实施广惠民生战略。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统筹解决好就学、就医、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建立富民增收体系,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四是实施品质立市战略。巩固和扩大“旅游休闲”和“火山矿泉”等特色优势品牌效应,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宜居环境,彰显城市个性与魅力,着力打造人文养生城、会议经济城、休闲观光城和生态宜居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各位代表,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推动跨越式科学发展的重要一年。围绕市委总体工作思路,2012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各项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为目标,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制高点、实现新突破。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10%以上。为实现以上目标,2012年市政府将重点做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强化招商引资,实施项目攻坚,为新一轮发展积蓄后劲。坚定不移地实施抓招商、上项目的大开放战略,以更广的思路促进招商引资,以更强的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形成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良好态势。突出抓好招商引资。紧扣重点产业,创新招商方式,着力招大引强,力争全年引进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2个以上,引进到位资金18.2亿元以上。强化招商选资,坚持瞄准大集团和高端产业,着重引进产业关联度广、带动力强和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由量向质转变。完善商务代表等工作机制,强化招商“智囊团”建设,推行会展招商、中介招商、市企联合招商等多种有效招商方式,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进一步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为投资者提供安全稳定的投资和诚信环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建设专题推进,着力攻坚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洽谈项目早落地、新建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投产,努力形成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项目、争投资、促发展的良好格局。重点推进纳入计划的58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突出抓好环城公路、五道街开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宝泉矿泉啤酒等产业项目和双龙泉水源地污染综合防治、中小学及幼儿园新建改造等民生项目,确保完成建设任务。建立和完善项目监督管理办法,全面落实项目建设各项制度,着力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招投标、资金使用、质量安全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项目建管水平和投资效益。积极开展对上争取。准确把握国家、省产业导向和资金投向,有针对性的抓好项目的谋划、储备与对接工作,争取在产业转型、三农建设、节能环保、文化繁荣、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扩大对上争取份额,努力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梯次格局。健全完善对上争取激励机制,加强沟通衔接,密切跟踪落实,力争对上争取项目及资金实现新突破。

(二)建设现代农业,力促农民增收,为新一轮发展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在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黑河行动区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努力开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新局面。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业,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开发力度,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大豆播种面积同比下降11%,玉米、马铃薯、杂豆分别增长34.4%、4.5%和60%,粮豆薯总产达10.8亿斤以上。深入实施“主辅换位”战略,推广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和“公司+基地+农户”的畜牧生产模式,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高标准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提高农民技能和创业能力,力争新转移劳动力3000人以上,扶持农民返乡创业100户,劳务收入达到5.5亿元。以北药种植、特色养殖、绿色食品作物栽植等为重点,加快发展林产经济。依托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继续扩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规模,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以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大标准粮田、中低产田改造、农田防护林营造、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等项目实施力度,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围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灌区渠首改造、旱田节水灌溉等项目争取工作,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温察尔河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等项目争取工作,进一步强化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新打人畜饮水井10眼。加大农机购臵补贴项目争取力度,组建千万元以上大型玉米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加大对毁林、毁湿、毁草等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保护国家资源和生态环境。全力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力争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引进和推广优质粮食品种,抓好优质粮食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种植业结构调整示范带4条、示范基地7个,总面积5万亩。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市新增土地规模经营面积30万亩,累计实现规模经营面积127万亩。加强区域农业合作,共建土地经营面积达到90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覆膜栽培等实用技术,加大农业科技集成推广展示效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切实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中的作用。

(三)完善工业体系,壮大工业规模,为新一轮发展寻求支撑。坚持走绿色工业发展道路,加快培育地方特色工业体系,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和利税分别增长13%和12%以上。促进矿泉产品开发提档升级。加快矿泉系列产品开发,确保北大荒百万吨矿泉水等项目按期建成投产,力争年产30万吨的北大荒格瓦斯饮品新建项目完工。加快新邮通矿泉产品开发项目建设,支持现有矿泉企业技改扩建,扶持其做大做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开发矿泉饮品、矿泉食品和矿泉保健品等高端产品,不断提高五大连池矿泉系列产品知名度,巩固矿泉工业品牌。推进农林产品加工提质增效。扶持宝源油脂、开发面业、华滨面业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支持二龙山薯业等区域内企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努力增强农林产品加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产品向“精、深、细”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完善农林产品加工产业园区优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增强服务功能和集聚能力,为市域工业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加快清洁能源开发进程。在支持众源水电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积极协助奥陆嘉和国电龙源等风电企业做好可研、报批等前期工作,力促风能发电、生物质发电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实现清洁能源开发的实质性进展。

(四)培育休闲经济,提升三产比重,为新一轮发展增添活力。立足于打造区域性旅游服务中心城市,加快旅游休闲基础设 施建设,积极发展配套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突出旅游休闲品位提升。加强山口湖景区建设和地质公园保护,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做好山口湖国家AAAA级景区申报工作。完善青山公园国家AAA级景区功能,完成讷谟尔河改线设闸和公园内河治污工程,积极做好国际体育旅游产业园前期工作,加速讷谟尔河滨水景观带形成。完成龙镇红灯记文化广场建设工程,谋划建设红灯记故事展馆,研究编制朝阳山红色旅游规划,促进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科学编制双泉镇旅游休闲特色餐饮服务区规划,着力创建特色饮食文化基地。推进宏福温都水城、世明泉大厦等星级酒店建设,确保养生会馆等工程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鼓励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休闲产品,丰富旅游商品市场和旅游文化内涵。突出旅游休闲服务带动。依托日趋完善的接待服务功能,积极策划举办多种形式的节庆、峰会、赛事等活动,推动会展经济发展。围绕加快旅游休闲产业发育,以发展康疗保健、养老、现代物流、会务和物业、家政、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及新兴产业为突破,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编制养老产业规划,启动国爱爱心养老城建设项目。抓好绿洲商贸综合开发项目,完成青山粮库异地新建,提升粮食存储、流通能力。以北黑铁路、吉黑高速为依托,结合农林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以农副产品仓储、加工、配送、营销为重点,完善龙镇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功能,逐步把龙镇打造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物流节点。继续实施“万村 千乡市场工程”,推进家电下乡,全面落实家电以旧换新政策。

(五)坚持高点定位,打造宜居环境,为新一轮发展拓展空间。充分发挥各类规划的先导作用,完善功能,提高品位,优化环境,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高标准推进城乡建设。依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借鉴国内外先进规划理念和规划成果,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彰显风格风貌,提升整体功能。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积极稳妥地推进拆迁安臵工作,力争完成棚户区改造面积2.3万平方米。结合城市色彩设计和控制,对主要街道、节点建筑进行绿化、美化、亮化,重点完成迎宾路景观大道综合升级改造收尾等工程,启动迎宾路、德都大街楼体综合改造等项目,加快主要街道、路网改造步伐。强化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和环境综合治理。加快龙镇5万人小城镇、德安新型农村社区和区域中心城镇道路、排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心城镇和示范城镇的带动、辐射作用。高水平加强经营管理。加大环境卫生、占道经营、交通秩序、牌匾广告等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城市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新建住宅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确保新建住宅小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进一步完善供热管理办法,积极谋划热电联产项目,促进供热事业发展。探索城市有形资产转让、拍卖、租赁、臵换的有效途径,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盘活城市有形 资产。高质量实施生态保护。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加快打造讷谟尔河生态长廊,促进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立考核机制,全面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完成植树造林任务,进一步提高城乡绿化覆盖率。加快给水扩建、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垃圾填埋厂等一批重点功能性项目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理念,推进污染减排和节能降耗,加强污染防控,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六)关注民生福祉,推进社会建设,为新一轮发展营造氛围。从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和谐。逐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围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和普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基础建设,完成两所幼儿园新建、改造及实验小学建设任务。启动实施农村初中校舍二期改造工程和学前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全力推进职教中心向高级技工学校晋级,申报争取全国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设、改造龙镇、莲花卫生院。加大医疗卫生设备投入,强化与省级医院协作,促进就医环境改善和诊疗水平提高。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巩固计划生育优 质服务创建成果,不断提高生育文明建设水平。积极举办和承办各类体育赛事,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完成龙江剧团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城乡文化艺术团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面提升五大连池文化软实力。实现城乡数字电视全面转换,积极推进区域内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共建、共享。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保持就业形势稳定。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将全市事业单位职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进一步提高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启动准备工作。全面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和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推行医疗救助对象费用“一站式”结算服务。加快推进社区为老服务,逐步建立高龄、病残、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构建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积极发展妇女儿童和青少年事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开展积案化解、领导下访等系列载体活动,充分发挥调处中心职能,努力实现信访问题“一站式”化解。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预防控 制、应急处臵能力。同时,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民族宗教、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将继续持之以恒为人民群众办好实事工程,倾力解决好民计民生问题。2012年将重点实施以下五个方面、20项具体实事工程:一是投资10350万元实施环城公路一期收尾、五道街向东延伸及绿化、兴隆大街东段开通、和平大街翻修4条道路延伸拓展工程。二是投资350万元完成青山胡同、农财路、老客运站西巷道、市社东巷道、一小东巷道、二小南巷道6条巷道升级改造工程。三是深入实施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对青山公园进行综合改造,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四是投资2630万元实施国际文化体育中心、教师周转房、讷谟尔小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社区老年服务中心5项民生事业建设项目。五是落实4项福利待遇。严格落实上级有关津贴、补贴政策,确保职工享受应有利益;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补助保险报销比例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将报销最高封顶线分别提高到5万元,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平均提高15个百分点,报销最高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报销最高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将财政供养人员住房公积金财政匹配比例由8%提高到10%。

(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施政水平,为新一轮发展提供保障。发展的重任和人民的意愿对本届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五种意识”,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要增强发展意识,突出第一要务。努力提高发展本领,创新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机遇,凡有利于五大连池发展的事,都要紧盯不放、多办快办。注重实干实效,在实干中解决问题,在实干中推动工作,营造更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要增强为民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以扎实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要增强责任意识,提升工作效能。本着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精神,多为发展想办法、少为推诿找借口,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科学果断决策,改进运行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办事环节,强化督办检查,不断提高行政效率。要增强法治意识,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定期报告重大事项。认真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重视新闻舆论、群众监督和司法监督,不断提高决策民主化水平。完善执法监督约束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推进依法治市进程。要增强廉政意识,打造廉洁政府。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 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规范行政权利运行。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杜绝奢侈浪费。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切实加强工程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的公开和监督管理,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承载着全市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以更加务实的作风狠抓落实,团结一心,群策群力,锐意进取,奋力拼搏,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新一轮跨越式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下载五大连池市贯彻《决定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大连池市贯彻《决定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大连池市卫生局2012年度工作总结

    五大连池市卫生局2012年度 目标责任制考核总结 五大连池市卫生局 (2012年12月17日) 时任办公室副主任,主管宣传工作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黑河市卫生局主管部......

    贯彻中央《决定》及省《意见》有关情况

    贯彻中央《决定》和省《意见》有关情况 汇报 市林业局 2004年5月 中央《决定》和省《意见》下发以后,全社会再次掀起了关注林业、重视林业、发展林业的热潮。市委、市政府历......

    贯彻八项规定汇报材料

    贯彻八项规定汇报材料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精神,强调全州质监系统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领会批示内容和精神实......

    贯彻义务教育法汇报材料

    东乡中心小学 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情况汇报材料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我校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法》,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教育质量,现就我校贯彻......

    贯彻会议精神汇报[5篇材料]

    会议报告依据讲话稿直面听众公开发表讲话,具有直接性、当众性、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本文是小编整理的贯彻会议精神汇报范文,仅供参考。贯彻会议精神汇报范文1为认真贯彻落......

    工会法贯彻汇报5篇

    修改后的〈〈工会法〉〉贯彻情况汇报 组宣部 工会组织建设情况: 1、2001年,全区共有基层工会757个(建会单位1142户),会员56715人,专职工会干部68人,兼职工会干部1074人。其中:非公有......

    2013安全会议精神贯彻汇报

    武胜县中滩学校 贯彻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情况汇报 5月15日,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5月16日我校校长王荣辉立即组织全体教师贯彻“......

    贯彻信访工作会议精神汇报

    市地方海事局贯彻落实市交通运输局5月29日信访维稳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市交通运输局:5月29日,市交通运输局召开了绩效目标考核和信访维稳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我局立即召开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