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漳州事业单位考试政治知识:中特党代会考点整理
2018漳州事业单位考试政治知识:中特党代会考点整理
【导读】
漳州中公教育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中特党代会考点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设计中特部分所占比重不断在加重,尤其是十九大召开之后,中特内容更是倾向考学生关于历代党代会的重要内容的题目,今天给大家梳理关于在中特中党代会的重要内容,希望考生在今后考试中遇到这类问题可以提高正确率。
例题: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是()。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和南方谈话 D.党的十五大
这类题目看似识记内容,实际上需要考生能够进行区分每次会议的开会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基本情况,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准确区分会议的内容。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并且标志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1982年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标志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1987年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并且标志邓小平理论基本形成;大会形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992年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且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1997年十五大:讲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并且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十六大:将三个代表写进党章并且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2012年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并确立为指导思想以及我国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可依据这个线索进行复习,正确把握时间和主要内容,相信这样的复习会有的放矢。
第二篇: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公基政治中特考点
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公基政治中特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一)对比
(二)实战
【考题】
1、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A.“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三个有利于”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D。
【考题】
2、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将对外开放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B.它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C.它规定了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D.它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案:D。
解析:A选项: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审议和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B选项: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C选项:十一届六中全会规定了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D选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考题】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包括()A.全面的发展 B.创新的发展 C.协调的发展 D.可持续的发展 答案:ACD。
第三篇:2018延安事业单位考试政治知识:国家主席考点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国家主席考点》,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国家主席,神圣的字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机关,其性质是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职权而言国家主席是象征性、代表性的。那么我们就结合宪法条文学习下国家主席有关考试知识。
一、产生和任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四十五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也就是5年。
二、重要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三、递补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副主席继任主席的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
例题分析
下列关于国家主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须年满50周岁 B.国家主席连续任职不超过两届 C.国家主席有权决定特赦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国务院总理暂时代理主席职位 【答案】ABCD。解析:A、国家主席任职年龄是年满45周岁,错误;B、2018年宪法修正案删除了国家主席连续任职不超过两届的规定,错误;C、特赦的决定权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主席可以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发布特赦令,错误;D、国家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BCD。
第四篇:2014政治毛中特不同题型考点
2014政治毛中特不同题型考点“吐血“总结
一、客观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2.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4.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为“保护民族工商业”。
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主要有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个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初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8.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重要观点有:(1)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2)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3)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4)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9.党的十八大关于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10.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逐步建立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力。
11.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13.社会主义之所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14.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5.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17.完善社会管理是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完善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8.党的根本建设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二、主观题
第一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摘自2014年考研政治大纲解析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特别是下一步改革要面对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涉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摘自2014年考研政治大纲解析
(1)如何认识现阶段我国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2)论述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应坚持的正确的方法论。
【参考答案】(1)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我国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实现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第二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 摘编自十八大报告
材料2
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你的劳动就没有对象,你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所谆谆嘱咐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
——摘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
材料3
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
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抓紧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
(1)结合材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参考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包括: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不仅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决定着文化的性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文化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第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五,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文化承接着过去又昭示着未来,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第六,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繁荣是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管理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2)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第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第三,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第三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也是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20多年发展,这里聚集了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实现总收入2.5万亿元,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56万人。建筑规模4万平方米的展示中心,是展示中关村自主创新成就的平台,也是北京市重要科普基地。
2013年9月30日上午8时30分,习近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各同志等从中南海出发,分乘两辆大巴车,集体来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参观创新成果展示,并在现场进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这是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这次学习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这次集体学习创新方式,安排在一线进行,实现学习和调研相结合、听和看相结合、会议和活动相结合,提高了学习成效。
习近平在现场会议室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一个多小时时间里,习近平等中央政治局各同志在3D打印、集成电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和健康等展区流连忘返,同科研人员亲切交谈,询问增材制造、大数据、纳米材料、生物芯片、量子通信等技术自主研发应用情况,现场上了一堂生动的“创新课”。
摘自新华社2013年10月1日:《政治局成员赴中关村集体学习“课堂”首次搬至红墙外》
材料2
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为实现2020年,我国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启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摘自十八大报告及新华网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在我国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参考答案】(1)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更加全面、更加紧迫的需求。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催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各国围绕科技创新的竞争与合作不断加强。这既为我们带来了重大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启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时,实施创新驱动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
(2)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是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就是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就是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中,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第五篇:中特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观 第二节 中国的政治发展道路 第三节 如何看待民主
1、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界定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制度、以国家政权机构为主体的各类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人民内部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的阶级斗争是政治问题以外,由党和国家制定和组织实施的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由国家政权协调、整合人民内部各种利益和关系的大政方针和重大举措等,都是中国现阶段政治的内容。
3、政治观:“一般指社会成员看待、评价政治系统及其政治活动的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
在某种政治文化影响下,社会成员在总体上都存在一种基本一致的政治价值观念,它直接影响着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信念、信仰和态度”。阶级观、政党观、国家观、民主观、法治观、权力观、群众观、公民观、人权观、政府观、发展观、民族观
4、政治文化区分为三种类型:(1)参与型 认为自己是国家的“公民”,对政治非常关心。
愿意讨论政治,相信自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治,显示出较高程度的“政治能力”(知道如何以政治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政治功效”(感到他们至少还有一点政治权力)。
相信人们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力。一个参与型的政治文化自然是保持民主制的理想土壤。(2)臣属型,比参与型政治文化稍低一点。人们也知道自己是“公民”,并关注政治,但是他们是以一种被动的方式来卷入政治的。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政治体制并无自豪感,感到没有什么激情来表示忠诚。他们感到自己对政治的影响力仅限于谈谈当地的官员。感觉没有什么权力。
虽然参加选举,但是没有激情。当人们习惯于把自己视为驯服的客体而非积极的参与者时,民主即难以扎根。(3)地区型,更低一层的是地区型的政治文化。人们从来没有感到自己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他们只认同于身边的事物,故称之为“地区型”。他们对国家的政治体制没有什么自豪感,也没有什么尊敬之意。不关心政治,没有什么政治知识,极少谈论政治事务。也没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激情或可能性。他们对政治能力和政治功效毫无感觉,在既定的政治制度面前感到没有权力。在地区型政治文化中发展民主是非常困难的,不仅需要新的制度,而且也需要一种新的公民情感。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方向,从臣民文化到公民文化。
5、中国政治发展指导思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结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中国政治有序发展的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6、(1)对于政治权力性质的认识;1.政治权力的属性:阶级性和公共性
2、公共权力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公权)
3、“私权”即指公民权利。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其中,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2)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对政权性质的认识。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当代中国的政权性质:淡化阶级性,突出公共性
7、(1)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2)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中国的政治发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能放弃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3)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最终服务于经济基础。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中国民主制度的基本架构,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4)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可依(科学立法)、有法必依(全民守法)、执法必严(严格执法)、违法必究(公正司法)。
(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要适应经济基础深刻变化和人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客观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十八大:“分开”与“公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6)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始终高度重视人权问题,尊重国际社会关于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同时根据中国国情,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依法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不断提高人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利的水平。(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一个根本,两个基本,三个基层制度。
8、(1)如何看待民主:从权力与权利看:民主是权利本位的价值选择。民主首先是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在制度上的一种理性设计与安排。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公共权力表现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的普遍约束力,公民权利表现为公民在私人领域的自主和自由。从民主的内容看:民主是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邓小平“以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政府行为的标准,实际上就是我国宪法上确立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政原则的实证表述和形象概括。从权利意义上看:民主是一种权利及权利制度体系。在权利层面上,民主本身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民主一方面把权利作为其价值追求,一方面又把权利价值追求化为民主的制度框架中。民主作为权利原则,是权利体系的核心;民主作为权利制度,由权利家族组成。没有权利作为细胞,无所谓民主。
(2)民主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由谁来掌握国家权力,即国体。“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共产党宣言》,二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怎样行使国家权力,即政体。民主是指人民通过直接或代议制间接的组织方式行使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
(3)民主与法制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没有民主就没有真正的法制,没有法制也就不能保证民主的执行。(4)民主与宪政的关系:民主是相对于专制而言的,而宪政则是民主制度确立之后的运行规则。民主要解决的是政治权利的合法性问题。换句话说,只有经过民选产生政治领导人的制度才可以被称为民主制度。民主的程序和规则即是宪政。民主与宪政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民主与宪政也具有紧张甚至冲突的一面。
9、为什么要推进民主法治?党和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经济发展的需要、政治发展自身的逻辑、公民的需求、政治文化变迁、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
10、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具体体制:是体现一定社会基本制度并为实现社会基本制度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具体运行体制。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具体体制具有具体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它必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适时改变社会改革将成为中国未来改革的突破口。现有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格局,应还权于社会,改善现有社会组织体制、社会服务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伴随社会改革的推进,也会逐步带动政治体制改革。中国若想不用付出巨大的社会震荡代价,走向现代政治,实现民主化,需要依靠社会改革,依靠公民社会。
11、社会治理:在社会领域中,从个人到公共或私人机构等各种多元主体,对与其利益攸关的社会事务,通过互动和协调而采取一致行动的过程,其目标是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和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基本需要。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就是要在承认个性化、多元化的基础上,通过互动和调和——沟通、对话、谈判、协商、妥协、让步——整合起各社会阶层、各社会群体都能接受的社会整体利益,最终形成各方都必须遵守的社会契约。
12公民社会:以契约精神为基础,以公民精神或公民性为集中体现的,包括志愿精神、人本精神、法治精神、自治精神的公民文化。公民文化及其价值观构成公民社会的文化特征。(1)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公民社会的理论基石。它认为国家和公民社会都应以保护和增进公民权利和利益为旨归。
(2)多元主义。公民社会强调个人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社会组织的多元化,提倡宽容、妥协、互惠与合作精神。
(3)公开性和开放性。公共领域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公开性和开放性,这是公众参与公共活动的重要前提。(4)参与性。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公民社会强调和倡导公民个人或公民社会组织,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5)法治原则。反对国家对公民社会内部事务的随意干涉,强调要从法律上划定国家权力和国家行动的边界,确保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使公民社会成为一个真正自主的领域。
13、根据本讲所学内容谈谈你的民主观、法制观和政治观?
14、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它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可以为扩大对外开放保驾护航。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就是要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要求: 实行依法治国,必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其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和法制都是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需要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15、如何看待民主:
邓先生说过:民主是个好东西。
我国的政治是实行的“民主集中制”,这是中国特有的政治组织形式。一般涉及民主的关键词有:少数服从多数、过半通过、2/3以上,以及一票否决、否决权等。社区服务组织是面向全体居民的非政治组织,因此在决议时须更加慎重。即使达到法定标准,如果反对票过多,也应当重新考虑。
民主最基本的含义是人民统治,最基本的追求就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当家做主,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重要的是人民能不能在国家事务的各个方面有发言权,人民有没有能力来决定自己的事务,人民能不能享受国家发展所带来的福利等。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从属于一定阶级。有什么样的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就有什么样的民主。比如,资产阶级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不论采取什么样的具体形式,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用以保护和巩固其财产私有权和政治统治的工具。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最广泛民主权利。因此,民主绝对不是只有一个模式,不存在适用于各国的“通用民主模式”。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尽管世界各民主政体间存在细微差异,但民主政府有着区别于其他政府形式的特定原则和运作方式。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和公民责任的政府。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所有民主国家都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个人与少数群体的基本权利。民主国家注意不使中央政府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政府权力分散到地区和地方,并且理解,地方政府必须最大程度地对人民敞开和对他们的要求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