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竞存中心小学语言文字工作三年规划
竞存中心小学语言文字工作三年规划
(2018---2020)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我校广大师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以形成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使之与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发挥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基础性作用,特制定《竞存中心小学语言文字工作三年规划》(2018-2020)。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客观规律,采取科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基础,以职能部门为窗口,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大力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及主要内容
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分三个阶段推进。
1、全面普及普通话,实现汉字使用规范化。
全校师生在教学、工作、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率达到100%。开展多种形式的普通话培训工作,抓住教师进口关和学生毕业关,确保师生普通话水平达标。将普通话作为教师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教职工普通话测试率达到100%,普通话测试达标率和合格率达到100%。积极推进学生普通话测试工作,将普通话测试达标作为学生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
在学校开展“啄木鸟”行动,对校园用字开展全面检查,纠正存在的一些不规范字,将“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纳入学生评教、教学考核之中。校内标牌、指示牌、标语(牌)、印章,各类宣传橱窗(栏)、张贴物、布告、课堂板书、作业批改,以及各种活动的会标等用字规范率达到100%。校内公文,校本教材、征文、论文、试卷、奖状、证书等印刷品,音像、电子出版物,以及各种宣传资料等用字规范率达到100%。实行语言文字工作与个人年度考核挂钩,逐步全面实现校园用字规范化。
2、健全语言文字工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
学校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网络覆盖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实行分管领导负责制,各室指定专人负责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按职能逐级管理。各教学班设立监督员,在班主任指导下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结合国家和区、市语委“推普周”等活动安排,根据学校具体实际情况,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宣传力度。教导处、大队部和各教研组等部门,要积极组织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赛、书法比赛、推普板报、黑板报及演讲比赛、专题讲座、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等,通过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和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等媒体,不断拓展语言文字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对语言文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规范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自觉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舆论氛围。
3、按照“三纳入一渗透”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学校将积极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将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纳入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能力要求,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提高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将普通话作为校园的教学用语、工作用语、生活用语,从而使校园语言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三、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完善制度,确保实施。
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浓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学校将在楼道、会议室、教室等公共活动场所张贴标语、悬挂永久标志,以橱窗、广播站等为阵地,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介绍语言文字的有关基础知识,使全校师生更清楚地认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使“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成为我校良好的校园风尚。
3.开展系列活动,注重日常渗透。⑴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
⑵坚持在上课、板书、教案、作业、试卷、评语等教学评估活动中,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列为重要考核指标。⑶开展读书、演讲、征文、诗朗诵、讲故事、编小报、校园剧表演、找错别字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增强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感悟学习普通话的快乐,培养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
4.加强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⑴组织教师学习语言文字政策法规,普及语言文字标准规范。⑵聘请专家主讲普通话培训课程,进行规范汉字讲座。⑶坚持普通话持证上岗,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⑷开展“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展,开展“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比赛和普通话比赛,开展“优秀课评选”、“说课比赛”、“教学观摩课”等系列活动,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
5.加大教育教学力度,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
⑴发挥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听、说、读、写”训练纳入语文教学全过程。
⑵通过第二课堂开设书法课、口语与交际训练课等。⑶利用重大节日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实践活动。⑷充分发挥学校语言文字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不规范用语、用字稽查活动”“啄木鸟行动”。
⑸把学生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班主任工作常规管理,要求学生课上课下交谈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并把这一要求作为“班集体评先”、“学生评先”的重要条件之一。
6.注重积累,做好语言文字的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
第二篇:肖庄中心小学体育工作三年规划
肖庄中心小学体育工作
三年规划
2013年―――2015年
肖庄中心小学体育工作三年规划
2013年―――2015年
总体规划: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进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为宗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以创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龙头,力争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在三年达到全县先进水平。
一、确立目标
1、建设一支有正确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的体育师资队伍。
2、按国家和市教委颁布的体育器材配备目录配备齐全各类体育器材,完善学校各项体育设施。
3、认真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搞好测试统计工作力争达标率80%以上。
4、运动队训练、群体活动竞赛等项目达到先进水平。重视对学生健康教育,把我校学生培养成“懂礼貌,守规范,健体魄,会学习,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二、实施过程
1、加强领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组建由校长主管领导,体育管理者,各班体育教师组成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好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由体育管理者具
体负责指导学校的体育工作。
学校对体育教师加强师德教育,支持他们在规划期里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支持他们积极参加各种业务进修,提高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以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
2、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认真学习《体育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使健康教育进课堂,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心理素质,掌握一定的体育技巧和方法上下功夫。对新课程、新理念进一步地学习和研究,充分挖掘教材,提高对教材进行再处理的能力,树立用教材的思想,从学生角度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教育、教学各方面达到更高水平。
3、继续搞好“体育活动课题的研究”工作
加强落实,保证实验的连续性、深入性,注重实验过程的优化和试验方法的改进,注重实验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比较;重点对该实验进行提高、完善,并取得更科学的实验效果,我们将不辜负上级领导对我们的信任,以踏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精神边探索边改进,力争圆满完成课题实验任务
4、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学校在抓好学生广播操、课间操、体育课、体育活动课的同时,要抓好不同季节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学生广播操比赛、年级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15米往返接力赛、拔河比赛、冬季长跑比赛等。通过小型(分年级)多样的竞技活动,来提高学生活动能力。
5、加强运动队训练和组建特色项目运动队
学校将继续抓好校级田径运动队,认真制定好训练计划,做好实施训练的纪录和测试成绩纪录。通过科学训练,提高运动队的成绩。三年里使我校田径运动队在全镇江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6、保持校运会的召开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激励机制,搞好每年一度的校运会,做到组织精细、安排合理、团结互助、提高能力,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做好广大教师的培训工作,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同时,开好每年一度的校运会,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013年3月
第三篇:中心小学师德建设三年规划
中心小学师德师风建设三年工作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肇源县教育局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要求,落实《肇源县中小学“学规范,强素质,树形象”师德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及会议精神,不断推进我校师德师风及德育工作,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推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再上新水平,再塑教育、教师的社会新形象,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把师德建设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切实把师德建设的各项规定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以高尚的人格和良好学识学风影响和带动学生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及德育工作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为目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规范,强素质,树形象”为核心,在教师中大力提倡“依法执教、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行为。把师德工作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不断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考核管理制度,提高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努力打造一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高素的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1、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全面提升每位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帮助每位教师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3、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使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的良好师德风尚逐步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4、建设一支清正廉洁、团结友爱、心胸宽广、科学进步、教师敬佩的学校管理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学生敬重、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以优良的作风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不断开创我镇教育跨越式发展,推动学校名校成长。
5、争创师德建设示范校。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1、全体教师采取每周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做到学法、懂法、守法,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并在工作中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认真及时的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关心国内外重大新闻,建立政治学习笔记,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2、突出抓好职业道德及其相关知识的学习,使教师在师德教育活动中树立高尚的品格。本学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民道德纲要》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职业道德规范大讨论,使教师们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切实把师德建设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不但做到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加重学生负担,更重要的是学会赏识教育、平等教育、学会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主要学习篇目有教育部基教司发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新形式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等。要求全体教师通过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落实到行动上。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促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
1.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新途径,努力提高师德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树立“弘扬正气,争做行业标兵;教书育人,争做教育先锋”的师德理念,引导教师敬业奉献,促进学生发展,并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不断进步。积极开展“学规范,强素质,树形象”和“肇源教师精神”师德主题教育,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责任感,并能落实到平日的教育教学中。
2、本学年围绕在广大教师中开展“弘扬正气,争做行业标兵;教书育人,争做教育先锋”活动,即对自己要讲道德,对学生要讲爱心,对同志要讲友情,对工作要讲责任,对教学要讲质量,对事业要讲奉献,对社会要讲公德,对祖国要讲贡献。
3、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道德行为“十不准”》、《中小学教师 “十条禁令”》等标准。
4、实施“五师”教育工程:
(1)铸师魂要求教师具有“四心”: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
(2)育师德要求教师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对后进学生有“三心”:爱心、耐心、信心。
(3)树师表要求教师实现“一二三四”目标:一强——强化为人师表意识;二严——严肃的自我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四高——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
(4)正师风通过制度规范、行为规范、榜样规范,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5)练师能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按师德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目标进行培养。
(三)完善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师德建设实施
各校要将教师职业道德确立为考核等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不断完善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塑造教师师德群体的良好形象,使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四)展示学校风采,扩大教育的影响
要充分利用中心小学各宣传阵地,开通信息渠道,大力宣扬师德高尚的教师,树立师德典范,设立学校师德建设过招平台。各校要鼓励教师多发信息报道,展示学校风采,展示教师师德风采,扩大中心小学教育的影响。
四、目标
2012—2013学
结合县教育局“学规范,强素质,树形象”师德主题教育,部署学校师德建设工程的各项工作;重点开展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工作,全校教师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投身师德建设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师德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研究制订师德的要求,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建
立师德教风建设评议长效机制,聘请学生家长为师德教风建设社会监督员;开展师生调研活动,启动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和学生评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活动,宣传校内外师德典型和师德先进事迹。
2013——2014学
深入开展“学规范,强素质,树形象”主题教育和“肇源教师精神”主题实践活动;制订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师德规范,修订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实现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更加深入研究师德建设新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特别在师德建设的奖惩机制和环境建设上有所创新突破;各年组可在结合学校的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特色;固化师德建设的理念和行为,探索运行师德建设工作监控体系。
2014—2015学
总结前两年师德建设的经验,做“五师”教育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建立长效机制,以不断同化年轻教师,固化老教师师德水平。进一步改进创新,提升建设水平;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体现正确导向,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师德建设长效运行机制。
师德师风建设三年工作规划
(2012—2015)
中心小学
第四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三年规划
2014—2016年
语言文字工作三年规划
新庄镇中心小学
2014—2016年语言文字工作三年规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语言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交流的一个障碍。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和信息的载体。推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基础工程,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现国家提出的新世纪 “普通话初步普及” “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市教育局语言文字委员会的规定,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中长期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基本达到规定的要求,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它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校园用字规范。
为实现这个要求,现制定今后的工作计划如下: 2014:
1、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分管领导每半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听取语言文字工作汇报,研究语言文字工作。学校工作计划和总结中有语言文字工作内容。
3、在老师中提倡说普通话,要求普通话进课堂。在语文老师中找普通话能力强的担任推普老师,力求在一年内,让学校大部分老师都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2015:
1、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健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网络。由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各班级设立语言文字规范化监督员(班级学习委员),在校语言文字工作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学校和各班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整治与监督工作。
3、在校内设置宣传标语牌及宣传橱窗,在学校教室、走廊、校园等公共场所设“请说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提示牌,使校园内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都使用规范汉字的氛围。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对校内所有公示牌、上墙的制度、办法及所发文件、所写文字材料负责监督审查,对不规范用字现象要立即纠正、整改。开展多层次的普通话演讲、朗诵、书法及规范字知识竞赛,提高师生员工的语言文字水平; 9月开展“推普宣传周”活动,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
4、将普通话合格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在教师考核、期中教学检查、评选先进、评定职称时,都要将普通话内容列入,使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他集体活动中100%使用普通话,在职教职工全部参加普通话培训,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应达到二级甲等或以上。
5、本学期的教育中心开始转向学生,在学生中开展推普活动。
6、在推普活动周,开展教师普通话活动,教师在学校任何场所,必须讲普通话,并在该周设立推普日,全体教师在会议室进行经验交流。组织开展 “规范化汉字周”,学校所有制度、公示牌,一律使用规范化汉字,教师批改作业的用字要规范。
2016:
1、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建立校规范用字检查审核制度,加强监督力度。校语言文字工作组负责对校园文化及需展出的文字作品的报审,每学期对教师教案、板书、论文、科研材料等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对学生的作业、答卷、通知等进行不定期检查,杜绝出现错别字、异体字、二简字和繁体字。对教师、管理人员及学生在教学、工作和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将结果向全校通报。
3、对教师、学生进行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培训、教育,学校设立广播站,课余时间由普通话优秀的同学或老师对全体同学进行广播,借此推广普通话。
4、在学生中,加强普通话的学习,培训推普委员,各班每周设立推普日,该日学生必须监督、检查讲普通话情况。
5、推普活动周举行 “说普通话,做文明人。”在校园内掀起学普通话用普通话的热潮。
6、举行钢笔字书法比赛,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力争成为榆树市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
第五篇:中心小学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宣化镇中心小学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2015年9月——2018年8月)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高台县教育体育局关于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校园文化,深化学校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快学校内涵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核心理念,以创建为抓手,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丰富学校内涵,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发展“软实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文化品位和社会影响,促使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行为品牌化、特色化、系统化,特制订本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基础分析
一、学校概况
宣化镇中心小学现有完全制小学一所,教学点6个,附设幼儿园6个。中心校是2013年10月改建的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以“校风优良、质量一流、环境优美、特色彰显”为办学目标,秉承“让每一个学生在发展中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努力形成“经典诵读、书蕴飘香、体艺并进、个性发展”的办学特色,优化组合、综合培养,实施涵盖师德建设、专业发展、形象宣传方面的“名师塑形”工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队伍日益壮大。至此,学校形成了一校多区的新格局。
近年来,学校办学成效显著,先后被授予“张掖市标准化学
2校确立的美育的出发点,又是我校美育的终极目标。因此,立德、博学、尚美的校训是我校积极践行教育改革中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和专业人生追求。
二、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在发展中获得成功。每一个学生都有思想、有个性、有发展潜力,他们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人格智慧等诸方面是不平衡的,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尊重、关心、激励、唤醒他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潜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
三、办学目标:校风优良、质量一流、环境优美、特色彰显 优良的学校风气,一流的教学质量,优美的育人环境,鲜明的办学特色,倒灶农村寄宿制品牌学校,是我们学校长期办学目标。
四、学生培养目标:培育“心有爱,品有格,行有度,学有趣,习有法,成有长”的“六有”优秀学生。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以德为先,既让学生“成人”,又让学生“成才”,这是办学最基本的要求。
让学生“成人”,就要培养学生心有爱,品有格,行有度,具有诚实守信,温和善良,心胸宽广的品质;
让学生“成才”,就要让学生学有趣,习有法,成有长,成为学识渊博,见识深远的学生。
五、学校三风:
校风:以生为本,育人为先
教风:敬业、爱生、高效 学风:勤学、善思、求真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项目策略
一、构建课程体系
(一)目标
以“笃厚诚实,见识深远”为核心,遵循课程的基础性、发展性、多样性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实现“六有”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在发展中获得成功。
(二)措施
1.加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研究
开齐开足国家课程,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科,根据学校育人目标,将“魅力高台”理念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并转化为教师的教育主张和教育行为,充分体现课程价值。从目标、内容和途径等方面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系列实践研究。
2.开发研究校本课程
根据学校实际和师生发展需要,挖掘和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和研究多元的“宣化”校本课程,深化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内涵,使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1)必修校本课程 ①德育课程:
A:小学生礼仪教育课程:礼仪是一个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
6第二阶段(2016年9月—2017年8月)
编写宣化镇中心小学各类艺术特色《校本课程》,包括乒乓球、跳绳、空竹、绘画、剪纸、书法等。
第三阶段(2016年9月—2017年8月)1.总结校本课程研究的实践经验。2.校本课程成果展示。
二、探索高效课堂
(一)目标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学习情绪,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学法指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追求以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来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努力实现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协调发展。
(二)措施
1.开展主题研讨活动
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如何进行学法指导”两个主题进行专题研讨,提炼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能将之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无缝链接,实现真实、高效的课堂。
2.制订高效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学校成立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研修小组,分析和梳理学校原有课堂教学的优势和问题,制订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研究提炼高效课堂具有的基本要素和特征,逐步将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
3.修订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针对新课程理念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修改,科学设计评价方法和手段,制订出具有导向性、可操作性强的、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15年9月—2016年8月)1.制订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2.修订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第二阶段(2016年9月—2017年8月)1.分学科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邀请专家论证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3.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第三阶段(2017年9月—2018年8月)1.汇编语文、数学、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2.编印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3.开展县级课堂教学研讨展示活动。
三、培育宣化教师团队
(一)目标
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培育一支深研笃学、宁静致远的教师队伍,力求让教师萌生发展的自觉,点燃教师的教育激情,激活教师的潜在教育智慧,促使其不断审视教育理想和
10第四部分 学校发展的保障措施
学校发展的保障措施是学校内涵建设不可或缺的支撑,良性运行机制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保障。实现内涵发展三年规划,必须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围绕并服务于学校愿景的全面实现。
1.实行人本管理。管理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人本管理和科学管理相结合。一是强调管理过程的民主化,以教师、学生参与制度的制订,参与管理的过程;二是强调管理过程的自主性,努力给教师、学生创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契机,以达到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的目的;三是强调管理过程的合作性,注意调动师生在管理中的积极性,通过合作让管理目标实现。
2.加强内外监督。一是学校党支部的监督。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条件下学校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有关成员,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确保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学校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学校教代会的监督。学校要建立灵活的管理机制,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学校教代会对重大事情的决策审议制度,保障教职工代表大会对重大决策的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和行使对学校决策的审议通过权,体现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原则,倾听师生呼声,关注师生关心的问题。三是鼓励并自觉接受家委会、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学校通过家长接待日、热线电话、家委会、家长学校,及时了解家长与社会人士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学校管理工作。
3.强化安全机制。加强领导,建立学校安全主体责任以及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工作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机构建设,完善学校安全工作监管体系,加强学校日常安全督查,建立学校安全工作日常督查队伍,实行不间断、综合性的安全督查,能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整合社会力量,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深入开展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积极化解矛盾,维护校园稳定。
4.完善联动机制。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和家长学校建设,积极承担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提升理念、改进方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横向联系,提高学校在社区群众中的形象,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共同关心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