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复习练案
专题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选择题
1.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网络安全法》。根据该法,2017年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开《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将成立网络安全审查委员会,统一组织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材料说明(D)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促进立法 ②我国国家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国家机关服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管理 ④国家行政机关要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立法权,而不是决定权,①不选;材料中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根据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网络安全法》开展工作,这体现了国家行政机关要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受其监督,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因此②④正确;其他国家机关要对人大负责,受其监督,但人大并不对其他国家机关进行管理,③不选。
2.2017年1月1日,两部与国家安全和国防相关的法律正式实施,《国防交通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一部国防军事立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则是为规范、引导境外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境内的活动,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交流与合作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下列选项符合这两部法律出台程序的是(D)A.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法律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草案进行初审——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实施的决定
B.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草案进行初审——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法律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实施的决定
C.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草案进行初审——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法律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实施的决定
D.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法律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草案进行初审——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实施的决定
【解析】 这两部法律都涉及政府部门,因此法律的出台首先是由政府部门审议,审议通过报全国人大审议,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最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实施的决定,因此答案D正确;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不少人大代表建议: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尽快用法律科学界定三权的内涵、权利及相互关系,特别是明确土地经营权的法律地位,转化为法律规范。人大代表提建议说明(A)
①人大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人大代表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 ③人大制度有利于协调国家机关的工作
④人大代表提议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A.①②
C.②④
B.③④ D.①③
【解析】 人大代表建议的内容符合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大和人民的关系,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故③和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人大决策的原则,故④和题意不符。
4.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它将和党的机构“合署办公”。依据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
①人大与监察委的关系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②共产党与纪检委的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③监察委是人大的职能部门,纪检委是国家机关 ④监察委监督本区域的党员干部,纪检委监督本区域的公职人员
A.①④
C.①②
B.①③ D.②③
【解析】 从图中产生的程序看,监察委是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属于国家机关,故①符合题意;纪检委是由党产生对党负责,是党的部门,但不是国家机关,监督本区域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纪检委是党的部门,监督党员干部,故③④错误。
5.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狠抓作风建设,强力反腐肃贪,突出明规立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十九大强调,今后的党建更要“猛药去疴,刮骨疗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正激励、正能量、正效应”。这(A)①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水平②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化 ③确立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④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令行禁止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十八大、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的严格要求,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①正确;十八大到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一以贯之的重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化,②正确;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早已确立,③错误;④说法夸大且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6.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取得可喜成绩,一大批宝贵少数民族“非遗”入选世界级和国家级保护名录,但依旧有众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非遗”濒临灭绝。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浙江省委副主委赵光育在今年递交“两会”的提案中建议,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与教育相融合。这一提案(D)①目的在于实现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 ②体现出民主党派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 ③致力于维护各民族人民的文化权益 ④彰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巨大优势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与教育相融合”的提案,致力于维护各民族人民的文化权益,彰显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巨大优势,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民主党派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7.2017年4月26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成功下水,其被动防御能力达到世界水准。国产航母成功下水(B)①是国家行使自卫权,加强现代国防建设保卫国家安全的表现 ②是以科技力和军事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国家利益 ④彰显我国军事实力,利于我国与军事大国结盟发展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③④
【解析】 选项②说法错误,综合国力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选项④说法错误,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选项①③符合题意且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
8.“芝麻官虽小,责任不小;村书记不大,关系千家。我是一名村书记,我会永远把脚泡在泥水里,用我的毕生追求,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党委副书记、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代表如此理解新使命。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C)①坚持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
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③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④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管理职能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明确自身责任,履行职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②③适合题意;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党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①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积极履行管理职能,④是错误的;故本题选C。
9.强化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工作目标是“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B)①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③党员干部必须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④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环节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九大强调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建设,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①适合题意;②错误,材料与完善行政监督体系无关;党员干部必须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③适合题意;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我国当前工作的重要而非中心环节,经济建设是中心,④是错误的;故本题选B。
10.近年来,西藏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创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党支部+能人+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牧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西藏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西藏精准扶贫(D)①有利于消除各民族经济生活的差异 ②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贯彻了共享理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增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经济生活方式,消除各民族经济生活差异的说法错误,①不选;西藏精准扶贫与完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没有直接关联,②不选;西藏精准扶贫有利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因此它贯彻了共享理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③正确;西藏精准扶贫,实现西藏地区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④正确。
11.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论述了“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这一西藏工作重要原则,以确保西藏的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贯彻西
藏工作重要原则要求(C)①国家落实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政府依法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公民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④国家尊重“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①说法错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符合题意,贯彻西藏工作重要原则要求政府依法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③符合题意,贯彻西藏工作重要原则要求公民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④不合题意,该选项不符合材料中提到的原则;故本题选C。
12.2017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央的领导和其他兄弟省份帮助下,自治区人民艰苦奋斗,努力进取,在经济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牧区生态建设、文化教育、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这说明(D)①民族地区的稳定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 ②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故①错误;内蒙古自治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在中央和其他兄弟省份的帮助和自治区人民艰苦奋斗下实现的,说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故②④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故③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782票赞成的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不仅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而且意味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保障公民和社会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这些规定不是简单的文字变动,而是意味着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思维中走了出来,更加尊重公民个体的意志和意愿,更加尊重社会和市场的自治能力。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就应当是这样的,只有“让政治的归政治,经济的归经济,社会的归社会”,国家治理才能有条不紊。
结合材料,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是如何保障国家治理有条不紊的。
【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人权;②人大通过行使立法权,使我国在民事领域更好地做到有法可依;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有利于国家机构简政放权,明确职责,提高效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通过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意义,可以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的权利,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等角度回答。注意结合材料和知识点作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在2017年3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部分全国人大代表针对如何“去产能”这一话题提交了议案。其中,人大代表谢超英认为,政府在去产能过程中需要为失业人员根据不同情况提供失业救济、转岗培训、低保救助,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社保方面“托底”。人大代表卜昌森建议,在去产能煤矿资产与债务处置等方面,尽快修订和完善“破产法”,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多种渠道,提高产业集中度及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人大代表针对“去产能”提出意见、建议的依据。【答案】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享有提案权,应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呼声,代表人民提出议案。政府应履行组织社会建设的职能,应完善失业救济、转岗培训、低保救助等相关制度。人大应履行立法权,完善《破产法》,为去产能提供法律保障。
【解析】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拥有提案权,所以要针对“去产能”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人大应履行立法权,所以人大代表提出要尽快修订完善《破产法》;政府有履行组织社会建设的职能,所以人大代表提出政府应完善失业救济、转岗培训、低保救助等相关制度来说明人大代表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的依据。
15.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关注“三农”问题,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民主党派聚焦“三农”议题,民进、农工党中央建议国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持政策,补足村级集体经济“短板”。3月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上,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相关部门、全国人大代表与各民主党派人士、政协委员们共商国是,面对面交流,吸纳合理化建议。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在破解“三农”问题过程中如何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
【答案】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
②党中央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发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
③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力合作致力于农业改革。
④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言献策。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在破解“三农”问题过程中如何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此题为措施类试题,抓住设问中的“协商民主”,可从如下角度着手:首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次,党中央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发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再次,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力合作,致力于农业改革;最后,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言献策。
第二篇:2018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9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练案
专题9 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选择题
1.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近期进入了评审、网络投票阶段。从所征集的作品和说明中可以发现,很多作品引入了中国传统的太极两仪、阴阳五行、易经八卦、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甘石星经等思想观念,注入了中国龙、火凤凰、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古老图腾,添加了麒麟、貔貅、赤兔、熊猫等文化元素。这一征集活动的开展(C)①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丰富,增加了文化自信
②再次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③能够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拓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为时代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提高了文化软实力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该活动没有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①选项夸大了此次征集活动的作用。排除。④选项中“提高了文化软实力”的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这一征集活动的开展再次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能够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拓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故②③入选。选C。
2.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刻影响两岸的风土人情、行为方式和道德取向。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张古琴,文化像氧气,融化在血液中„„。13亿加2300万人口共同植根于此,使我们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上述材料表明(D)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②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③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A.②③
C.①②
B.①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并没有体现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①不选;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13亿加2300万人口共同植根于此,使我们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这说明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正确;“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说明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④正确。
3.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依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文学作品创作运用不同的方言(A)①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②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体现不同民族文
化特色,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文学作品运用方言表达出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不是民族性特征),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故①③符合题意,排除④;文化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故②错误。故选A。
4.2017年清明节前夕,海南海警第三支队在琛航岛西沙海战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民族精神”活动,缅怀在西沙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官兵们纷纷表示今后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祖国海防奉献青春和热血。这一活动(B)①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工作实践 ②有利于推动爱国主义由抽象转为具体 ③表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④有利于激发人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A.②③
C.①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②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③与题意无关;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为祖国海防奉献青春和热血体现了①;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的社会氛围能够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人们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表明④符合题意。故选B。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于201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分别作了详细规定。此部法律的实施(D)①有利于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②能够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将有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升服务效能 ④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抓住关键信息“公共文化服务”,由此可以推断出③④符合题意,应选;此部法律的实施与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没有关系,因此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D正确。
6.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B)①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 ④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提高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④错误,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材料强调的是人民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②③符合题意。
7.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要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和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使教育迈上新台阶。我国加快教育改革的原因有(A)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手段 ③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④教育是培育“四有公民”的重要手段
A.①④
C.③④
B.①② D.②③
【解析】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培育“四有”公民的重要手段,①④正确;教育不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手段,②说法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③说法错误。
8.从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推进评选表彰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再到各地各行业涌现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他们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又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这体现了(C)①道德总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我们要选择与自己的价值观相同的道德典范来学习③人们对道德的评判会因为不同的体验而有所差异 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相承接的
A.②③
C.①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 道德模范身上体现的道德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说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我国的传统美德是相互承接的,故④符合题意;同时“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体现了道德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时期道德典范会带着该时代的印记,故①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并非一定要选择与自己的价值观相同的道德典范来学习;材料没有体现人们对道德的评判有差异,故③与题意不符。
9.为推进儒学普及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某地实施“一村一名儒学讲师”,深入推进“百姓儒学”工程,突出对村民进行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今,该地孝亲
敬老风气渐浓,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形成“村村讲儒学,户户颂和风”的新景象。这一景象之所以形成,是因为(A)①推进儒学工程,树立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 ②开展系列活动,把握了精神文明创建这一文化强国的关键 ③立足人民需求,发挥了教育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④加强儒学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民族振兴基石的根本任务
A.①④
C.②④
B.①③ D.②③
【解析】 该地推进儒学工程,正是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作用的深刻认识及其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主动担当起弘扬传统儒学的历史责任,故①符合题意,应选;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推进“百姓儒学”工程,加强对村民的儒学教育,培育和弘扬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体现,故④符合题意,应选;②说法错误,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排除;③说法错误,发展先进文化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排除。
10.“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是(D)①漳州市大力发展服务业,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20个市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③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完全免费向社会开放服务 ④开展全城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A.①③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题干要求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大力发展服务业,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100个省级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属于经济建设,故排除①;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故②错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完全免费向社会开放服务和开展全城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故③④符合题意。
11.当前,一些地方的“美好乡村”建设,比较注重文化硬件设施,如文化墙、活动广场、体育设施等。但文化软件建设投入不够,比如先进文化素材的挖掘整理、好人好事的宣传教育、提升村民文化素养的培训引导等。之所以要重视文化软件建设,是因为(D)①先进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 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 ③可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④有利于挖掘和弘扬生活中的优秀文化,培育“四有”公民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解析】 根据材料一些地方重视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但忽视文化软件设施的建设,可知重视文化软件建设的原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有利于挖掘和弘扬生活中的优秀文化,培育“四有”公民,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先进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排除①;可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这一表述太绝对,排除③。
12.公益众筹在技术上创新了做慈善的方式,但公益的根本永远在于人。如果全社会的人都秉持爱心、善心,无论是用何种方式,善心都会惠及他人,净化心灵,沉淀浮躁。公益众筹(D)①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②提高了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③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注重道德实践引领社会思潮
A.①④
C.③④
B.②④ D.①③
【解析】 公益众筹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表现,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①③符合题意;公益众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②错误;公益众筹是道德实践的范畴,但是不能起到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④不选。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基。如今,中国传统文化更与时俱进地凝聚于“中国梦”之中,成为国人自信面对外来多元文化的底气,更成为中国自信面对世界的基石。走向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散发着无尽魅力,它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曾经我们一度迷失过,归根结底是文化自信心出了问题,今天我们更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国各地旅游纪念品回归传统文化起点去开发,全国中小学校甚至是幼儿园开始重视国学教育,说明我们并不是只停留于扼腕相叹,我们已经在反思躬行。大胆地破除西方迷思,树立中国自信和中国主体意识,坚持从中国出发、从实践出发、从问题出发,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着力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依据。
【答案】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②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促进经济、政治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③大胆破除西方迷思,坚持从中国出发,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信心。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依据,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本题考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原因,从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角度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自于中华文化的力量;从综合国力的角度看,这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要求;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角度看,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潮流看,有利于在文化交流中坚持以我为主。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道德是社会人民大众公认的善恶标准和价值尺度,但如今道德现状让人堪忧,出现了道德缺失、信仰缺失,道德失德,道德绑架等现象,也产生了理想信仰的淡漠、道德的滑坡、价值观念的扭曲、诚信的缺失等诸多问题。价值观作为一种具有明显倾向性的实践精神,在个体生存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一个根本性的价值观错误,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错误,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道德重构显得尤为重要。
感动中国的模范人物所体现的精神,其实是我们对优秀精神的一种寄托,是虚无缥缈的灵魂与现实接轨的媒介,是美好品质发扬传承的载体。与其说评选感动中国人物是对道德模范、学术精英的嘉奖表彰,不如说是对崇高精神、优秀精神的宣扬与传播,当获奖者的事迹通过感动中国传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或她赫然已经成为了亿万中国人的榜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与其说是被获奖者的无私感动,不如说是被他们人性中的那种真善美感化、激励,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们内心翻腾,化作一种独特的动力,使我们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社会的风气因此而改变。
结合材料,说明评选感动中国的道德模范人物对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答案】 ①道德模范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集中表达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追求,集中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时代精神,因而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最有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鲜活教材。
②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向身边的道德模范学习,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道德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③道德模范人物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有利于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解析】 解答此题注意理解设问关键信息:评选道德模范人物的作用,首先需要分析道德模范人物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也就是说通过评选道德模范人物,能够传播先进文化,树立表率,从而引导人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其次要评选道德模范人物与建设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是息息相关的。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4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关于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创举,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求落实到城乡基层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搞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答案】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文化的需求。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搞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属于分析类的解答题。考生可以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第三篇:2013高考政治专题复习-《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精选)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世纪末,我国实现了总体小康,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为此,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实现现代化。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
一、在发展战略上,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只有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降耗增效,才能增强发展的协调性。这就需要坚持“一条道路”“一个方针”,实现“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第三,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第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只有缩小不同地区在发展进程和水平上的差距,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形成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二、在经济体制上,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首先,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其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弊端。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再次,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现共同富裕分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和根本目标。最后,我国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把二者的长处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健全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的具体规定。健全市场规则,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1)国家要健全法律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2)经济活动参加者要做市场规则的践行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经济活动参加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同时又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
3.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国家在加强宏观调控中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调控主要目标。
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以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为主要表现的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的经营方式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30多年和人世10多年的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在新世纪新阶段,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2.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3.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5.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6.提高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提高经济安全防范意识,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第四篇: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5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随堂训练
第5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基本法,也是调节市场经济的根本法,更是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志。加快编纂民法典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紧迫任务。编纂民法典需要导学号 92972187(A)①全国人大依法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 ②全国人大代表充分行使立法提案权 ③最高国家司法机关切实行使司法权
④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执法权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编纂民法典,需要发挥我国立法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其立法权,①正确;也需要人大代表充分行使提案权,提出相关立法议案,②正确;材料强调立法,而不是司法,③排除;行政机关才有行政执法权,④错误。
2.为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开门立法”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亮点。如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原则上都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布,健全吸纳公众意见反馈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等。这些做法(A)①有利于公民有序参与立法过程,集中民智,反映民意
②有利于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③是行使监督权促进政府改进工作、对人民负责的体现 ④是保障公民行使立法权、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开门立法”,制定法律充分吸纳公众意见,这有利于公民有序参与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做到科学民主立法,①②正确;材料强调立法,而不是强调监督政府,③排除;人大有立法权,公民没有立法权,④错误。
3.近年来,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推出“代表热线”,建立“代表工作室”,广泛听取群众呼声,就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向人大提出许多好的议案。这说明人大代表(D)①积极参与立法,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 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③积极行使提案权,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 ④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反映群众意见和要求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建立“代表工作室”,广泛听取群众呼声,说明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④正确;就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向人大提出许多好的议案,说明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大代表参与立法,①排除;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②排除。
4.如果你是全国人大代表,针对漫画《饮“忧”》,你会(D)①积极行使人大代表的立法权,完善水污染防治法 ②为解决百姓饮水安全问题提出合理化议案 ③积极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④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 ②④符合题意。③是政府的职能,不是人大代表的职责,不选;①积极行使人大代表的立法权,错在立法权,那是人大的权力。
5.有人这样描述创客:他们是一群青年,赶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他们使用数字工具,在屏幕上设计,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销售小众化的产品,制造多元化的需求。如今“创客之火,正在燎原”。为了让更多“创客”自由创业。W市人大代表经过调查走访,在该市人大会上提交了《关于支持互联网创业的建议》,经该市人大讨论通过后,将该议案交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单位承办。目前,该市人大常委会第二督办组对该建议的实施进行督办,助推互联网创业的发展。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支持互联网创业中,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案] ①人大代表履行提案权,W市人大代表经过调查走访,在该市人大上提出了《关于支持互联网创业的建议》。②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权和监督权,该市人大讨论通过该决定,并监督其实施。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决定交由国家行政机关贯彻执行。
[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知识,设问指向支持互联网创业中,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人大 的地位及其职权,人大代表的职责、人大制度的内容、活动原则等;然后分析材料,实现知识与材料的结合。
第五篇: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38讲三民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复习练案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38讲 三民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复习练案 岳麓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2016·赣州)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报》、《民强报》,共和党一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中华民国工党《觉民报》。这些报纸的创办导学号 42442474(C)A.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 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解析] 材料中没有表明“正常”的信息,也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思想是由资产阶级民主派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集中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列举了一批政党和它们创办的报纸,作为各自的喉舌,报纸和党派名称中的“共和”、“民权”等关键词反映出它们存在并活动的立足点,故C项正确;三民主义的革命任务是否完成在题干材料中反映不出来,也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2.孙中山提倡,“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该文“社会主义”意为(C)A.倾覆满清君主专制的民族主义 C.推广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
B.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D.铲除私人资本的科学社会主义
[解析] 从材料中“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可分析出该文的“社会主义”主要是解决民众的生活问题。故选C。
3.20年代初,孙中山曾认为:“集权专制,为自满清以来之秕政,今欲解决中央与地方永久之纠纷,唯有使各省人民完成自治„„中央分权于各省,各省分权于各县„„不必穷兵黩武,徒苦人民。”这表明孙中山主张(D)A.民主共和
C.三权分立
B.联俄联共 D.联省自治
[解析] 材料意思是“专制集权是清朝以来的弊端,今天要永远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纠纷,唯一的途径是各省自治。中央把权力分给各省,各省分给各县。这样就不用穷兵黩武,让老 百姓受害。”材料未涉及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联俄联共,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故C项错误;由译文可知,孙中山主张联省自治,故D项正确。
4.(2016·吉林五校联考)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连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D)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解析] 材料说的是政治体制分权,故A项错误;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说法明显错误,故B项错误;三权分立体现的是国家机构中的分权,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各省应该有内政的完全自由,但是涉及到国家范围内的事务需要由中央政府管理,这是学习的美国的中央和地方分权制衡的思想,故D项正确。
5.(2016·湖北联考)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时说:“在亚洲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中,是什么经济必要性使得最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能够被人接受呢?这是因为必须摧毁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封建主义。”这反映了导学号 42442475(A)A.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在中国占支配地位 B.“平均地权”政策具有很大空想性 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 D.俄国革命受到了“平均地权”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材料强调的是反对封建主义的必要性使中国人能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平均地权”中国人能接受,没有论述其是否能落实即具有空想性与否,B项排除;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任务不仅是反封建,还有反侵略,因为封建土地制度是封建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中国人要“摧毁”,但不能反映是否是首要任务,C项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6.(2016·河南联考)1919年,李大钊发文赞成“由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和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则”的道理。从人类互助进化的过程来看,他认为这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和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1921年,梁漱溟发文,公开打出“东方化”和“新孔学”的旗帜。这反映了导学号 42442476(B)A.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 D.保守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
[解析] 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是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和主义之争,故A项错误;李大钊思想属于社会主义思潮,而梁漱溟思想属于文化保守主义,材料反映的是两种不同思想,说明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故B项正确;梁漱溟思想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故C 2 项错误;李大钊思想属于社会主义思潮,不属于保守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
7.毛泽东在谈到一份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时说:“报告里边有这几个大题目,都可以讲。但是重点是两个,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可见,这次会议最主要议题是(B)A.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B.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
[解析] 从材料“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予以分析。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议题,但不是最主要议题,故A项错误;“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三万字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说明最主要议题是关于建设问题,故B项正确;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的1958年,故C项错误;作出人民公社化的决定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B项。
8.(2016·海南七校联盟)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说明当时导学号 42442477(C)A.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C.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D.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
[解析] 依据材料“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知中国共产党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不是成为一个学术问题,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知马克思主义者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故C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地结合国情研究马克思主义,服务于中国,故D项错误。
9.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A)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 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D.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解析] 本题知识依托主要是邓小平理论及1979年中国经济发展等相关史实,主要考查运用基础知识解析材料信息的能力。B、C两项的史实完成的时候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早期,D项的史实则是在1978年,均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正确答案为A项。
10.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D)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的思想特点,考查学生准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邓小平的这一主张前提是认识到中国在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大差距,进而主张学习西方,反映邓小平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A、B、C三项错误。
11.“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南方谈话澄清的重大问题是(D)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D.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邓小平理论以及材料的理解。从材料“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解决困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问题,即社会主义的本质论述,故本题选择D项。
12.(2016·岳阳)“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D)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
[解析] 1985年3月,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故A项错误;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委会副主席时,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故B项错误;1997年中共15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 导思想,故C项错误;“南方谈话”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命题,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6·芜湖)最近几年民生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民生”一词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之一。
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压倒全场)时代也。„„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5年10月20日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结合中外史实,评述孙中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提示:(1)论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一同进行;或在进行社会变革的同时要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
(2)论证:(材料)二十世纪以民生主义为主流的时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由于不重视民生,致使人民贫困、社会动荡;我国目前时机有利于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一同解决。(史实)三民主义的弊端,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3)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想法美好,不可能实现。14.(2016·株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材料二 这个贫农大众,合共占乡村人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绝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绝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受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部分)》
(1945年6月11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主张。
(2)毛泽东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是如何实践这一观点的?其成效如何?
(3)依据材料三,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意义。
[答案](1)主张:分清敌友,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首要问题。(2)观点:贫农是最革命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中坚。
实践:在农村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成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并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批判地继承了中外文明遗产。
意义: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空前团结;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