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提出,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更无从谈起。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民的事业,没有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和谐社会建设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决贯彻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社会才能充满活力,人民群众才能主动地参加到和谐社会建设的事业中去,发挥聪明才智,积极贡献力量。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让更多的人在法制的轨道上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合理地处理利益关系、调整利益格局,及时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发扬民主,充分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持社会的安宁;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全体社会成员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出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稳步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先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应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其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应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完善了解民情、反映~、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注重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制度建设。第三,必须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立法工作要体现民主的要求和人民的意志,制定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规范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安定的法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下大力气解决司法不公和司法~问题。第四,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解决好选人用人问题;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妥善化解和处理社会矛盾的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及时应对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的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任务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只有用民主的方式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运用法律的规范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通过政府的有效运作更好地履行管理和调控的职能,才能使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使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从而逐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第二篇:怎样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
文章标题:怎样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提出,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没
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更无从谈起。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民的事业,没有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和谐社会建设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决贯彻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社会才能充满活力,人民群众才能主动地参加到和谐社会建设的事业中去,发挥聪明才智,积极贡献力量。
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让更多的人在法制的轨道上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合理地处理利益关系、调整利益格局,及时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发扬民主,充分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持社会的安宁;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全体社会成员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创造出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稳步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先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应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其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应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完善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注重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制度建设。第三,必须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立法工作要体现民主的要求和人民的意志,制定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规范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安定的法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下大力气解决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问题。第四,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解决好选人用人问题;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妥善化解和处理社会矛盾的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及时应对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的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任务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只有用民主的方式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运用法律的规范引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通过政府的有效运作更好地履行管理和调控的职能,才能使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使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从而逐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怎样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怎样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
第三篇: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和论断。为了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组织了一组阐述这些新的思想、观点和论断的文章,陆续在本栏目刊登。最近,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让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各种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就是要有效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确保社会的稳定团结;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各个方面群众的利益。说到底,和谐社会就是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民主社会。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还要求实行法治。和谐社会要求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反对社会的无序化与无序状态。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法治社会中最重要的规则是法律规则。法律是所有社会规范中最具有明确性、确定性和国家强制性的规范。依照法律规则来治理社会,人们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社会就有了和谐的基础。因此,也可以说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法治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手段是民主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和谐与否的最终决定性因素。只有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和最终利益的社会,才具有最深刻的群众基础。只有在人民支持和参与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建立起来。民主是和谐社会得以长期维持与维护的根本保证,是和谐社会的努力方向与理想目标。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以建立的手段和途径。和谐社会是社会矛盾能够获得及时解决的社会。在法治社会,法律为社会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则。严格地遵守法制,社会矛盾和冲突就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或者减少,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法治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减少矛盾,而且还在于可以有效地解决矛盾,使已经产生的纷争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使不和谐的状态归于和谐。从减少矛盾和解决矛盾这个意义上讲,法治就是达成和维系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与路径。胡锦涛同志指出:“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就是要使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让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民主法治是目标与手段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需要民主法治的支持,需要以民主法治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第四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民主法治社会。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诚信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充满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安定。
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
也可以说,“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五篇: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本特征。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强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必须把社会公平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里的公平不单是指经济公平,而是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多方面的含义。在社会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比较接近而不过分悬殊;在法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权利与义务对称,人们的获得应该与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作出的贡献相一致;在伦理学意义上,公平指的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和谐。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在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才能取得社会各个阶层的共识和认同,使出台的措施获得最广泛的社会支持,从而得以顺利实施。在调节各种不同利益关系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受益,才能取得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广泛支持和接纳,有效地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全社会的团结与合作。在为实现国家的整体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看到希望,并自觉自愿地为之奋斗和献身。公平正义不仅广泛涉及上层建筑领域中的问题,也大量涉及生产关系问题,是直接关系全体人民经济权益和政治权益的重大问题。坚持公平正义,才能使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各级政府只有坚持公平正义,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干群关系才会融洽。和谐社会是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应当承认,目前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不公现象,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拉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应着重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高度重视公平正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公平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分配的公平属于生产关系领域的问题,权利平等和司法公正主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一个社会的公平状况如何,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当然,社会公平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广大成员普遍接受的价值目标,它能够为整合社会各种力量提供强大的动力,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二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科学的公平观,切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公平等同于绝对平均主义,一种是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去追求公平。我们应树立科学的公平观,看到公平具有的历史性和相对性。公平是历史的,是说公平总是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的制度安排制约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公平实现的方式和手段都是不同的。公平是相对的,是说公平不是无条件的,它总是相对某种规则或相对某种不公平状况而言的,并不是否认差别,更不是绝对平均主义。当前,我们应当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这个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大力促进社会公平;又量力而行,根据实际可能切实维护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