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校企合作 创新学生技能考核评价方式
深化校企合作
创新学生技能考核评价方式
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近年来众多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珠澳两地合作的背景下,本着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的精神,地处珠三角核心地区的我校,大胆改革教学方式,创新学生技能考核评价方式,力求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珠澳合作技能考核评价方式
1.实施背景
随着珠海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珠海市对服务业一线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中职学校作为地方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为整个区域经济输送优秀的一线服务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培育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一直是我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因此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借着珠澳合作的东风,我校在充分借鉴澳门酒店行业职业技能认可基准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全新的“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技能考核评价方法”。
2.主要目标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技能考核评价方法”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训练学生独立、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该评价体系与以往旧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很大不同,革新了旧体系中考评员结构单
一、考查内容单
一、综合实用性不强的弊端,强化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服务中综合技能的考核,最大程度上贴近真实的工作情境。
3.工作过程
3.1构建新型专业技能培训课程
学校成立了由澳门旅游学院专家、企业专家、高校专家、饭店协会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讨和审查了本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及校本教材,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3.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校先后在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课程中率先引进澳门酒店行业的职业资格证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内容一致,操作程序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一致,最终考核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担任考评员。随后依照本地情况结合澳门特色,编写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确定了每门课程的考核项目、考核程序、考核评分表、考核等级。
3.3创新学生技能考核评价办法
随着校企合作、珠澳合作的进一步深入,我校对学生的技能考核办法进一步改革,由原来技能考核单一化、理论化转向技能考核的全面化、实操化,由原来任课教师单一考评转向企业专家参与考评的综合评价模式。
具体工作过程:
以《前厅服务》课程的考核为例,旧的考核评价中,只要求学生进行笔试答卷,实操环节只是简单的进行几个问题的问答和几句常用语的翻译,而考评员只有一名,他们大多数来自各个院校和培训机构。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技能考核评价方法则完全改变了旧的模式。
首先,考核内容是选取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最常见的十项工作任务[1],即:
①通过电话接受客人预订
②通过电话取消客人预订
③为一个有预定的客人办理入住登记手续并转交留言信
④为一个没有预订的客人办理入住登记手续
⑤通过电话为一个即将到达的客人留言
⑥将一次客人的咨询转变为一个销售机会
⑦办理贵重物品寄存手续
⑧转房与续住
⑨为客人办理退房手续并解释账目不清的问题
⑩处理客人投诉
这十项工作任务,依照企业真实服务过程与标准设立考核点,学生在考核中任意抽取两个工作任务,模拟工作场景进行考核。
以第六个工作任务“将一次客人的咨询转变为一个销售机会”为例,在实际工作中,前台服务人员经常会面对顾客的咨询,其中,向前台服务员咨询酒店的各类产品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工作场景,依照实际工作过程,对该任务设立了以下考核标准:
通过这个标准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里为一个无形服务过程设立了有形的评价标准,从服务态度、服务内容甚至服务过程中语言、表情的使用都做了规定,另外学生不仅仅要掌握必要的服务流程和标准,更要依照顾客的询问进行灵活的应对与销售。
在整个考核过程中,考评员将不仅仅由学校教师担任,还会聘请企业专家与澳门旅游学院的专业教师进行共同考评,要求学生从职业礼仪、专业技能、临场应变等多个方面做好准备[2]。
考评员将提供仿真模拟场景对学生进行考核,而学生在完成考试后不是简单的回家等结果,考评员会对学生的考试表现进行评核,现场进行反馈并提出优化意见,所以,学生经历的不仅是一场考试,而是对自己基础知识和应变能力的检验与升华。
4.条件保障
上述考评过程,要求一个过硬的师资与考评员队伍,因此,我校建立了旅游一部服务技能考核评审委员会,委员会由澳门旅游学院的考评员、我部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所有评审委员会成员都必须具有相关专业高级以上职业技术资格。
在硬件环境上,对考核岗位相关的实训中心进行改造。实训中心的建设紧紧围绕岗位对接课程、岗位技能对接教学内容的要求,以适应国际酒店服务人才培养为标准进行设计,学校建立了高仿真实训室。
5.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从2009年至今,我校已有多界学生参与到此考核评价方式中,学生普遍觉得通过这种方式的考核与评价,对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2013年的企业走访过程中,我校队多家用人单位进行访问,他们一致认为通过该评价方式考核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优异。
6.体会与思考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技能考核评价模式,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大改革,这种评价模式突破了传统的重理论知识,考核内容单一,考评员结构简单等弊端,它更加注重对学习者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考核内容来自实践、考核人员来自一线、考核环境贴近工作,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引下,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累更多的来自企业的真实工作案例,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以及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进行再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学生能更加灵活周到的进行服务,这对当地服务业的整体水平的提升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努力。
总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技能考核评价模式,合学校与企业之力,共同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努力,是非常好的一项改革,而教育教学的方法不是亘古不变的,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意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为当地经济服务,为当地职业教育服务,为无数个家庭与孩子服务,将是我们不断探索改革与创新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多言、朱瑞.职业技能考核评价要为就业服务[J].中国培训,2013(11)
[2]覃业银.对职业技术教学专业技能考核问题的思考[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9)
第二篇:深化校企合作 推进我校办学模式创新
深化校企合作 推进我校办学模式创新
——关于组建广东旅游职教集团的设想
林贤东 潘松
内容摘要:组建职教集团是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我校应以深化校企合作为抓手,尽快组建广东旅游职教集团,推进我校办学模式的创新,以适应战略性支柱产业背景下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首先从宏观角度考察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概况,然后对我校当前办学模式进行检讨,最后就我校牵头组建广东旅游职教集团的设想提出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 职教集团 设想
目前,职业教育的普教化、学科化模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观,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诸如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等全新的尝试。现有的经验表明,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随着社会形势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简单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经显示出其局限性,如何继续发挥校企合作的巨大功效,深化校企合作、组建职教集团是当前国内诸多职业院校选择的做法,并显示出了一定的优越性。本文希望能在全面检讨我校目前办学模式之基础上,借鉴国内职业院校组建职教集团的成功经验,就我校牵头组建广东旅游职教集团提出建议和设想。
一、当前我国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简况
1、国家关于校企合作、实行集团化办学的相关法规条文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务院先后多次召开或批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于2002年和2005年两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多次出台相关文件【《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粤发„2006‟21号)、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纲要(2006—2020年)(粤发„2007‟11号)】,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鼓励集团化、多元化办学的内容屡见于上述法规条文之中。《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各地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机制。积极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推动优质职业技术院校创办分校或与薄弱职业技术院校兼并、重组、联合办学。公办职业技术院校可以采取联合、连锁、集团化、股份制、与企业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等模式,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办学。
在去年四月二十二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八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周济所作了《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要求各地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支持行业、企业继续办好已有的职业院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单独举办或与其他企业、职业院校联合举办职业教育,切实保障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施。
去年七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去年岁末,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公布一批试点地区,如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等,旨在通过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
由此可见,国家和广东省委、省政府是积极鼓励职业教育实行集团化办学、多元化办学的。正是在这些文件的指导下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国各地的职教集团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并初步显示出了其优越性。应当说,组建职教集团,实行集团化办学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2、目前我国职教集团的类型及其运作模式
按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体构成和运行特征不同,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划分为行业型(或专业型)职教集团(旅游、电子、商业、物流等)、区域型职教集团(省、市、县等)和复合型职教集团(由职业学校、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学会等多种性质的单位联合组成)。在这三种类型下,还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第一,“河南模式”:城乡联合、以城带乡。
其运作模式一是城乡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二是城市学校在农村学校办分校;三是城乡学校推行教学一体化;四是城市学校为农村学校培训专业课师资、提供实训条件、安臵学生实习、开展技能鉴定;五是以集团名义联系就业单位,统筹安臵学生就业。代表性集团有:河南旅游职教集团。
第二,“海南模式”:市县合作、三段培养。
其运作模式是以主导行业为服务面向,以城市示范性职业学校为龙头,以县(市)职教中心和相关企业为成员,学生第一年在县(市)职教中心学习基本文化知识,接受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培养;第二年在城市示范性中职学校学习专业理论,强化技能训练;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由城市学校推荐就业。代表性集团有:海南旅游职教集团。
第三,“天津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其运作模式是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育人与企业用工紧密结合,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有机融合,初步实现了校企双方的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成员学校解决了学生实践锻炼和顶岗实习的问题,获得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成员企业稳定了优质劳动力来源,解决了职工培训问题,获得了学校的智力支持。代表性的集团有:天津旅游酒店职教集团。
目前,在有关政府文件的指引下,推动公办职业学校的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积极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已经成为众多有识之士之共识。实践表明,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产学研结合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教育与行业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是实施职业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它以自己内在的规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上具有很大优势。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职教集团纷纷组建,小至一县、一行业,大至一省诸行业联合组建。特别是在旅游行业和教育方面,目前全国各地组建的旅游职教集团大大小小不下百个。而作为我国旅游经济最为发达省份的广东,到目前为止尚未建有相关的职教集团,个中原因值得深究。
二、目前我校办学模式之检讨
在二十六年的办学历程中,我校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办学模式,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目前我校的办学模式还存在相当的问题,下面将逐一作检讨。
1、全日制中专教育“三段式教学”模式面临招生难问题
这是我校最为重要的办学模式,学生人数占到全校学生的70%以上。学生一二年在校学习基础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第三年全部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一年。近年来,与其他诸多中专一样,我校面临着招生难的问题。特别是去年,我校的招生人数首次出现下降趋势,校长还专门针对此事对各位老师下了招生指标,一时间大家有如临大敌之感。今后如何稳定生源、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实施此办学模式的重中之重。
2、大专教育逐步萎缩
我校先后与湖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商学院等院系联合举办大专教育,此办学模式为学制三年,前两年在校内学习,第三年到企业进行一年的定岗实习,学生合格毕业之后获得相应学校的函授大专文凭。我校的大专教育举办历史已将近十年,曾几何时,此办学模式被我们所津津乐道,然纵观近两年的办学情况,形势亦不容乐观,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报读大专学生的逐年下降;其次,由于管理体制的问题,在校大专学生管理状况令人担忧,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普遍反映大专管理是块硬骨头。关于报读人数的下降,原因固然错中复杂,但最重要的我认为还是我校在校大专生参加成人高考的成绩不理想,成考没通过,无法取得学籍,大部分的学生又不得不返回中专继续实习,与其在浪费了时间和金钱之后还无法取得学籍,还不如当初就不报读大专,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虽然,我们一再鼓吹网络教育的好处,但是学生似乎不太感冒,被迫选择网络教育的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正是这种恶性的循环,导致了大专招生的逐步萎缩。
3、半工半读(勤工助学模式)停滞不前
半工半读模式,也称为勤工助学模式,在我校兴办已近十年,深受山区家长和企业的好评,还被教育部列为经验介绍单位。此办学模式为中专学历,学制三年;与广州市区或附近高星级酒店合作办学,学生在校内学习2~4个月,其余时间在酒店一边读书一边实习,酒店提供食宿,每月发放实习津贴,代缴学费。每年招生约100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此模式运营不错,但是所招的学生人数有限,对主体办学模式没有影响。今后,建议扩大招生规模,将半工半读模式做强做大。
4、联合办学前景堪忧
我校在江门、台山、揭阳、普宁、云浮、潮安、茂名、清远、湖北、安徽和宁夏等地设有分教点。上述地区的学生原则上第一年在分校区学习文化课程,第二、三年回校本部学习专业课和实习。联合办学,作为我校办学模式的重要补充之一,分教点的设臵,提高我校在省内和上述外省地区的知名度,还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我校的办学规模。然近年来,此办学模式也不容乐观,随着这些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产业的振兴,越来越多的学校愿意采取单独培养学生的形式,而不再与我校进行合作。可以说,联合办学之路也越走越窄,联合办学之前景令人堪忧。
上述对我校目前办学模式的简单检讨,就足以显示其存在的巨大问题,如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中职学校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可能要面临出局的危险,而在目前我校升格大专无望的情况下,如何扩大生源、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则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我校现有的条件和纵观整个广东旅游职业教育、旅游产业之发展状况,由我校牵头组建广东旅游职教集团也许可以破解上述情况的一些问题。
三、关于组建广东旅游职教集团之设想
其实早在2005年,富有远见的冒校长就在我校举办的“校企合作理事会2005年年会”上,提出了欲与企业合作组建“广东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的设想。同时表示,该集团不以盈利为目的,将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突破体制屏障,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此类设想在当时的广东乃至全国的中职教育领域都属首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设想到目前为止尚未实现。
当时冒校对职教集团做出如下简明定义:“由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学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契约或资产为联结纽带而组成的不以盈利为目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同时也对当时乃至目前我省中等旅游职业教育三类学校分别由教育部门、旅游行业企业、劳动保障部门多头举办、多头管理,旅游职业学校“小而全”、“小而多”,严重影响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的现状提出过论述。而组建旅游职教集团,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体制屏障。
“广东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设想的组建模式是:以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和粤旅集团为核心,以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基础,吸纳省内高星级酒店、同类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组建广东旅游职教集团。其宗旨是为建立校企合作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整合我省旅游教育资源,优化旅游教育结构,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从而为我省旅游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旅游职教集团实行契约联合体的运作模式,集团成员之间相互协作,但不单独设立独立的法人关系,不改变原有的隶属关系、产权关系、管理体制,以签订协议的形式来进行分工。旅游职教集团以我校和粤旅集团及其下属企业作为核心层,以校企合作理事会为基础,联合省内骨干旅游企业和联合办学学校作为外围层。职教集团成员企业作为学校的实习就业基地,学校作为集团成员企业的人才后备基地。职教集团各成员在《广东旅游职教集团章程》(参见文后的附录)指导性开展工作。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作为具有26年办学经验的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凭借着优良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办学声誉,与各相关企业、单位共同组建广东旅游职教集团,形成校企互动办学模式,将有利于进一步整合两者之间的优势资源,以培旅游行业人才为核心,实现信息共享、教学共商、资源共用,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我省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广东旅游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实用型旅游人才,为广东乃至全国旅游业的成功转型贡献力量,再续岭南职业教育新篇章。
综上所述,在旅游产业和旅游职业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重新检讨我校目前的办学模式,正视其所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集团化办学模式,整合省内相关资源,深化校企合作,组建广东旅游职教集团,是目前我校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宪利、韩运波:《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办学模式的探讨》,《黑河教育》2009年第3期;
2、张庆:《浅议中等职业学校如何走好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活力》2010年第10期;
3、赵铭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教育探索》1998年第2期;
4、陈牛则:《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构想》,《职教通讯》2004年第8期。
第三篇:校企合作方式
校企合作方式
校园招聘会 企业咨询项目 企业高管演讲 企业现地访问 职业发展辅导 商学院讲座论坛 MBA俱乐部活动
校园招聘会
发布招聘广告,组织校园招聘宣讲会进行校园招聘。
院系老师掌握学员的背景、能力、发展方向,以及求职动向。通过加强与人力资源部的沟通,向公司有针对性地推荐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优秀人才。
企业咨询项目
作为公司与学校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公司可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启动独立咨询项目,由学校教授带领学生团队和公司一起进行调研并提供解决方案。
这种合作方式为公司解决自身课题提供了优秀的外部智力资源,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进入企业的实战机会,增加了学生和企业相互认识和了解的机会。暑期项目时间为每年7-8月份,为期十周左右。企业如有需求,可于每年4月底之前提出需求。
企业高管演讲
定期邀请知名公司高管层进行主题演讲,与学生共同探讨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交流行业发展动态,展望职业发展前景,分享成功经验。内容主要包括行业热门话题、行业动态、公司动态、职业生涯设计和发展等等。学生通过对行业/公司的深入理解,也会更好地定位自己,正确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专题演讲作为企业宣传的一种重要渠道受到公司的广泛关注。
企业访问
企业给学生提供实地参观的机会,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亲身感受企业文化,了解公司运作模式,将课堂案例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同时强化企业的形象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盟,为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职业发展辅导
定期邀请各行业人力资源专家为学生提供涉及就业全过程的专题讲座和研讨,包括职业发展指导以及公司面试辅导、简历写作、仪表礼仪等与学生就业直接相关的专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企业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为公司和学生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和相互了解的机会。
商学院讲座论坛
学院会定期组织涉及学科相关的讲座和论坛活动。院系老师邀请公司到学校来参加活动,一方面为了加强企业管理实践和商学院理论研究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为了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相互探讨和知识共享的平台。
俱乐部活动
学校有各种学生俱乐部组织,在学生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作为近距离接触学生和有针对性地扩大企业影响的有效方式,企业可以参加学生俱乐部的主题活动,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从而更加清晰的搜索和了解目标人才。
第四篇:校企合作学生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此时此刻,嘉宾云集,能在这样一个隆重的场合,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深感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金旺角”订单班全体同学,对出席仪式的各位学院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为我们成人成才所做的一切努力!同时,也让我们对广西“金旺角”公司的领导,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
有人说:这是一个梦想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梦想家。我们都是追梦者。我们来到岳阳职院,都带着一个学到真本领,找到好工作的美梦。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今天的仪式,就是明天美梦成真的开端。此时,激动的我不禁在想:如果,让我们选择一个难忘的日子,纪念自己的职业生涯,那一定是今天。因为在今天,我们萌芽了心中的职业种子,看清了未来的职业方向;因为在今天,诸位领导、老师,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天高海阔的平台。毫无疑问,今天,就是我们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的开始。
校企合作铸英才,订单培养赢未来。大家都知道,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学校、企业的“双赢”。而订单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又解决了我们的就业之忧。今天在座的全体订单班的学生,作为本次校企合作的主体受益人,我们不胜感激,也深感压力山大。我们知道,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种责任。机遇在于我们不仅可以在学院,学到理论上的知识,更可以走进企业,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在实践中提高自己。但我们同样肩负着责任,因为校企合作的成败在于我们,在于我们是否学到了真本领,养成了好习惯,毕业后,能否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此,我代表“金旺角”班的全体学生,向各位领导、老师郑重承诺:我们将全面配合学院践行合作协议,以最大的努力、最大的诚意来证明自己,刻苦学习、勤于实践,争取在学校是好学生,到企业是好员工,进社会是好公民。最后,再一次对金旺角集团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因为你们的到来,才使我们的理想“长风破浪会有时”;正是因为你们的到来,才使我们的未来“东风夜放花千树”。
领导、老师、同学们,让我们拭目以待:今天我们为能加入“金旺角”班而
骄傲,相信明天“金旺角”会因我们而自豪!谢谢大家!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第五篇: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增强服务能力
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 增强服务能力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司徒渝
我们学校地处四川德阳,是国家在50年前与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等重装企业一起布点建设的学校。
四川是工业大省,是三线企业的“聚集地”。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83亿元,占全省GDP的45%,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德阳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也是亚洲重装产业集中度最高的新型城市。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德阳重装产业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调整,传统的冶金、轧钢、低效小型火电等逐步淘汰,基本形成了核电、风电、大型水电、燃气轮机、光伏发电“五电并举”的新格局,产品结构调整率已达到80%以上。2009年德阳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正式命名为“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我们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就业导向,践行服务宗旨,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促进重装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我们的办学就跟进到哪里;重装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
一、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搭建服务重装的公共平台
重装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技术密集、工艺复杂、协作配套紧密等特点,对技能人才的工艺实施能力、实践技能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类人才的培养仅靠学校一方难以实现。为此,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学校主管部门省经委、德阳市委市政府、重装企业和学校形成了共识,必须通过体制创新,突破“条块分割”、“两张皮”体制障碍,整合各方资源,把学校搭建成共建共享的开放平台,才能适应重装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特殊要求。
三年来,学校通过与二重、东汽、东电等重装企业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引进企业设备5500万元,建立了600余人的“企
业兼职教师人才库”;德阳市与学校共建国家机电职教综合实训基地、公共图书馆,优惠提供发展用地等,直接和间接投入达两亿多元;四川省在学校设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机械工业数控、焊接、电气化等“技术应用与培训中心”,配套了技改专项资金,增加了人员编制,并按照超过省内本科生均经费标准拨款;教育部、财政部在国家示范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中给予了专项支持。通过三年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学校共获得教育部财政部、省、市各种投入3亿多元。
“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多方投入、社会共享”的办学体制,共建共享的开放平台,为重装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实现了学校与行业和地方紧密结合,形成了共同促进重装产业结构调整的办学合力。
二、创新机制,主动服务,促进重装产业结构调整
四川省将学校纳入全省重装发展规划“1+8”工程产业链成员单位,德阳市将学校作为重装联合会副会长单位、机电职教联合会会长单位,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和科研团队等,形成了良性互动的组织框架。通过政府主导,实现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行业引领,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企业参与,实现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通过“三个对接”,建立起了“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的主动服务重装产业的创新机制。
例如,在人才培养上。2007年,国家发改委批准中国二重研制世界最大的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项目,这是国家提升航空、国防实力的重要举措。但,世界之最,谁来操作?为此,我们当年新增了模锻专业,按照“项目建成,人才到位”的思路,成建制举办模锻班。今年该专业毕业生将成为大型模锻压机试运行的首批操作者。2009年,东汽加快发展核电、风电,对焊接高技能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我们及时跟进,调整教学内容,校企联合培养。今年3月,71名学生取得了符合美国和欧洲焊工标准的技能证书,现已全部进入核电、风电
生产的重要岗位。
在培训企业员工上,近三年来,学校与重装企业共同开发了核电容器焊接工艺、五轴数控加工等28个培训项目,为企业培训员工8000余人,其中,核电培训项目被四川省委纳入了“天府英才”计划。2006年起,我们连续五年举办“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培训班”,现已培养800余人,此举不但满足了重装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还实现了“培养一个,脱贫一家”的惠民目标。
在技术服务上,学校完成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德阳重装基地公共创新设计平台”建设等项目,为4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工艺技术服务,提高了重装协作企业的配套能力。学校与东汽联合组建的工具研究所完成了叶片叶根铣刀等12项技术攻关项目,获国家专利8项,为实现汽轮机生产刀具的全面国产化作出了贡献。
“5.12”地震后,学校紧急组建的师生“技术服务突击队”,冒着强烈的余震,为东汽抢修出50多台套大中型设备。我们还把东汽从废墟中抢救出来的设备和学校实训设备整合,震后14天,东汽就在学校恢复了叶片生产。
无论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还是应对地震灾害、金融危机,我们始终与企业并肩而行,相互依赖,学校成为了重装企业发展的战略伙伴。
三、创新模式,工学结合,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重装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还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再学习能力。但是,传统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这种要求。近几年来,学校与二重、东汽等企业联合进行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通过“校中厂”,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通过“厂中校”,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通过“三引、三进”和顶岗实习,将工学结合落到了实处。按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职业要求,在课程体系上按基础理论知
识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系统设计,相互融通,对学生实施全面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与就业岗位的对接,学生就业以后,学校还与企业一起实施延伸培训,提升毕业生的持续发展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毕业生质量持续提高,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近五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13500余人,仅为德阳重装基地就输送了近4000人,很好地满足了重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例如,东汽叶片分厂大型设备的主操手80%都是学校近几年的毕业生;东电在研制500吨“巨无霸”三峡转轮时,组建的40人“焊接技术攻关队”中,包括队长在内的29人都是学校近几年的毕业生。
产业结构的调整,催生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进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学校有幸处在国家重装基地,学校的发展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学校在自身跨越发展的同时,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后,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继续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在政府、行业和企业支持下,规划建设好设在学校的“重装产学研园区”等一批项目,拓展公共平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重装产业结构调整,为推进四川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为中国实现“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