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凉城县麦胡图镇镇发展设施农业调研报告最终稿
凉城县麦胡图镇关于发展设施农业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麦胡图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培育新农村建设主导产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全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为了全面总结我镇发展设施农业的经验和做法,查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为下一步设施农业发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近期,镇党委、政府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全镇各设施农业项目区,进村入户,进行了详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效益
(一)发展现状及成效
麦胡图镇地处岱海滩区,土地总面积225平方公里,辖13个村委会94个村民小组,3.4万人口。镇区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农田林网密布,灌渠纵横,9.5万亩耕地中,水浇地占80%。但是,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一直因循季节自然生长,整个春季、晚秋和冬季基本上没有本地自产的时鲜瓜果蔬菜,有些年份还要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民收入和土地效益一直没有大的提高。
近年来,我镇按照县委、政府的思路和部署,大力发展以蔬菜温室大棚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得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上迈出了突破性、跨越式的一步。截止目前,全镇共建成日光温室(山东第六代厚墙体下卧式)和塑料大棚600多座、2000多亩,种植范围覆盖4个村委会9个 村民小组。规模日趋扩大,效益逐年提高。
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可喜的、深刻的变化。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不再受气候条件和季节的影响,变一季生产为四季生产,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力和剩余时间;二是农业生产不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是旱灾),实现了灾年不显灾;三是农民的生产观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由粮农变为菜农,对科技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强;四是大幅度地提高了菜农的收入,大棚比大田的收入每亩至少提高5倍以上,种植效益非常明显;五是农村常住人口可以在设施农业基地打工,增加了工资性收入;六是当地人可以经常吃到本地生产的时鲜蔬菜,并体现了绿色生态健康的理念,极大地改善了传统的膳食结构,提高了生活水平;七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促进了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八是培养了一批农民致富带头人,他们的产业化、市场化意识逐步提高,创业意识明显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效益分析
1、大棚与大田的对比
传统农业露天生产,近几年玉米和甜菜是收入较高的作物,像麦胡图这样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一年只种一茬,纯收入只有800元左右。如果种一座温室,占地面积约3亩,内部净使用面积约1亩,一年可种三茬,纯收入在1.5—2.5万元之间。如果将温室墙体后面棚与棚之间的巷地也利用起来,用于繁育树苗或种植其他作物,1亩温室其收益至少是大田的5—10倍。比如大黄壕卜的典型种植户卢富有、索德义,他们把每座棚的前后空地都充分利用起来,和棚里一样都种了香瓜。卢富有2009年5月份反季上市的香瓜,每棚纯收入达1万元,种6座温室加上棚里棚外的瓜仅此一茬纯收入6万元。再比如,大南村的村干部于林元、刘书廷、李拴套,他们在处理村里繁忙的日常事务之外,每家种植2—4个大棚,年收入都在4万元左右。
2、蔬菜与瓜果的对比
拿冯家村冯二白、赵国平的西瓜来说,平均亩产3000公斤以上,每公斤2元出售,亩收入6000元,去除成本和损耗,纯收入5000元;拿苜花卢富有的香瓜来说,平均亩产2000公斤,每公斤8元出售,亩收入1.6万元,去除成本和损耗,纯收入1万元以上。种植叶菜类,则平均亩产1500公斤左右,每公斤2元出售,亩收入3000元,去除成本和损耗,纯收入2000元。
由以上数据可知,种植瓜果比种植茄果类和叶菜类蔬菜效益要好,但也受市场行情、土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多。
3、茄果类与叶菜类的对比
拿大南村的黄瓜和西红柿来说,黄瓜平均亩产4000公斤,每公斤按1.5元出售,亩收入6000元,去除成本和损耗,纯收入5000元;西红柿平均亩产5000公斤,每公斤1.4元出售,亩收入7000元,去除成本和损耗,纯收入6000元。
如果种植菠菜、油菜、香菜等叶菜类蔬菜,效益不如茄果类,但也受市场行情、土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多。
4、常季与反季节的对比 常季西瓜按1元/公斤,香瓜按2元/公斤,叶菜按1元/公斤计算,反季节西瓜,香瓜,叶菜的价格分别是常季的2倍、5倍、2倍。由此可见,反季节瓜果蔬菜的效益明显高于常季节瓜果蔬菜。
5、节假日和平时的对比
如果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品种结构,赶到节假日期间上市,其效益将比平时翻一番。拿芹菜来说,平时一棚芹菜可收入4000元左右,如在春节期间上市可收入8000元左右。
6、补缺市场与占领市场的对比
目前我镇生产的蔬菜多为市场补缺,在尚未运进外地蔬菜时,本地产品才可大量销售,一旦外地蔬菜进入本地市场,本地蔬菜便失去了市场和竞争优势。原因在于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物流体系不健全、营销体系落后。如果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够占领本地市场并向外围市场(北京、呼市、集宁、大同、丰镇等地)延伸,效益将会高于现在。
二、经验和做法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2007年,我们把胜利村委会的大南村选为设施农业的示范基地,开始建设半地下式厚墙体日光温室。大南村设施农业示范区占地500亩,建温室120座。每座温室占地3亩,配套1眼机电井,总投资4.2万元。筹资方式为“三三制”,即农户自筹1/3,向信用社贷款1/3,政府补贴1/3。
(二)多方式确定经营主体。在经营方式上,一是在政府 的扶持下,鼓励和动员农户自建,这是麦胡图镇推广设施农业的主要方式和发展方向;二是招引外地蔬菜商投资建设,这样可以引进外地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蔬菜外销;三是由县农业科技部门搞一部分示范基地,让农户就近学习科学的种植技术,从中受益。
(三)多形式流转土地。在解决建设温室大棚用地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四种办法。一是租地建棚,由村委会和农户签订租地协议,向农户租用土地,建设者再与村委会签订租地合同。这是麦胡图镇解决建棚用地的主要做法,如胜利大南村、国家村都采用了这种形式。二是征地建棚(以征代租),由建设单位征用农户的土地,并和农户签订征地协议,利用征出来的土地建设大棚,如苜花小黄豪卜。三是利用村委会在土地承包时预留的土地建棚,如金星二队的大棚。四是调地建棚,即农户之间互相调整土地自建,如大黄壕卜,此种调地建棚的方式最为成功。
(四)多模式管理经营。在经营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公司+农户+订单”模式。如2006年引进北京大地亨通农业公司,在胜利下城路村投资建棚,与农户签订大棚种植协议,同时负责农户蔬菜种苗的调运、技术指导和蔬菜的销售,农民在客商棚内打工的同时学习种植技术。二是“支部+协会+农户”模式。2008年,麦胡图镇胜利以总支书记王书文为会长的蔬菜协会在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总支其他成员及多数种菜的农户都加入了蔬菜协会,提高了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使 大南村的蔬菜打开了销路,同时也得到了技术支持。三是“政府+科技特派员+农户”模式。由农户自行管理经营大棚,县农业部门和镇政府为其下配科技特派员负责技术指导和服务。
(五)多品种开拓市场。大棚种植初期,我镇主要种植叶菜类、茄果类等传统品种,品种比较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弱,一时打不开销路。后来经过摸索,逐步增加经济效益好、适销对路、能够发挥当地优势的品种,如苜花的香瓜、冯家村的西瓜、金星的花卉等,在调整种植结构的同时,逐步扩大了市场。
(六)多方法促进销售。一是跑市场促销售,即到外地大的菜市场摸行情跑销路。二是跑客户促销售,即送往饭店、摊点推销。三是设摊点促销售,即在凉城县岱海镇设立大南村蔬菜专营店,并在早市上摆摊设点进行销售。四是精包装促销售,即为了打市场,做广告,镇政府专门为大南村蔬菜、黄壕卜香瓜订制了精制包装箱向外发货。五是引客商促销售,即招引一些固定客户上门拉菜,运往周边市县蔬菜市场。
三、困难和问题
(一)观念转变难
多数农户认识不到发展设施农业的好处和效益,传统的小农意识,形成了他们封闭的思想和守旧的观念。尽管政府从资金、政策、协调、服务等方面千方百计加以扶持和引导,但仍难以调动大多数农民的发展积极性,不愿从事设施蔬菜种植生产。如苜花小黄壕卜村,政府千辛万苦引进的客商村民都要百般刁难,致使设施农业建设工程一拖再拖,到今年才得以重新 启动。
(二)市场开发难
我们在建设蔬菜种植基地的同时,虽然在开发市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资金等问题,市场开发相对滞后,销售难问题直接影响到菜农种菜的积极性。菜农自己在打开周边市场时,由于受蔬菜批发市场潜规则(故意压等、压价,垄断、排外)的影响,屡屡碰壁。
(三)学习技术难
设施农业的发展中,我镇通过外出参观、开培训班和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培育了一批种菜技术人员,树立了部分种菜典型,比如卢富有、索德义、于林元、李拴套、刘苏廷等,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学习实践的时间相对较短,种植技术虽然有了一定提高,但新的技术难题不断出现,新方法、新技术难以学习掌握和推广运用。
(四)经营管理难
我镇设施农业的发展刚刚起步,农户只能结合当地实际,简单的学习其它地区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农民从粮农到菜农,在思想上存在矛盾,需要从不断的受益中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多数种菜户还是以种粮为主,把种菜作为一种副业,不会管理,也疏于管理,直接影响到蔬菜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农村协作组织发展缓慢,由于组织化程度较低,不能统一进行管理,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形成统一的市场。
(五)集中销售难
目前,由于农户都是单打独斗,小规模生产,不能批量出菜,形不成市场,销售自然是各找渠道了。2008年冬季大南村种植的十几棚芹菜直接联系大同客商全部销往大同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调动了农户种菜的积极性。今年,部分菜农在凉城县摆摊设点专门销售麦胡图镇温室瓜菜,起到很大的宣传、促销作用。特别是今年五月中旬上市的苜花温室香瓜,供不应求,成倍的提升了几年来温室蔬菜的种植效益,为当地的瓜菜销售开辟了市场。但是大部分蔬菜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行销体系和品牌效应,直接影响了当地时鲜蔬菜的销售。
(六)资金筹集难
2006年建设蔬菜大棚采取“企业+农户”的形式,即:企业出资,农户让地,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2007年、2008年建设日光温室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解决建设资金。建设期间,虽然政府投入不少人力、财力和物力,但仍然由于缺乏资金而在生产技术、市场开发、品牌打造以及组织引导等方面不能深研细究,专业合作组织也由于缺乏资金不能正常启动,不能满足菜农对服务的需求。目前,温室大棚全部入户,但还存在进一步加强引导,搞好服务,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后续的日常管理和配套服务资金从何而来,这是镇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乡财县管,仅有的预算内办公经费捉襟见肘,根本无力解决用于发展的资金。
(七)物流配送难 蔬菜产业是一个各环节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从种子、肥料、农药,再到仓储、运输、加工,无一能离开物流。物流不畅,无异于死水一坑。目前,我镇既没有蔬菜仓储基地,也没有运输基地,更没有初加工基地,商贸流通难以搞活,直接影响菜农增收。
(八)土地流转难
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常常需要规模较大、相对集中连片的土地,便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集中配套,节约建设成本,方便生产管理,聚集规模效应。但是,由于没有形成功能健全的中介组织、成熟的土地流转市场和办法,以及缺乏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刚性的制度约束,致使土地难以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土地矛盾和纠纷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镇村干部和种植户的发展积极性。
此外,实践证明,在设施农业建设过程中,政府参与包揽的事情越多,矛盾纠纷就越多,引发上访问题也越多,而且干群关系也越紧张。
四、思路和打算
下一步,我们在稳固扩大设施农业规模的基础上,着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保证其高效、健康发展。
(一)树立“三种意识”
一是要牢固树立市场意识。传统农业的最大特点是自给自足,节余出售。现代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全新农业发展模式。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什么价位高种什么,什么效益好种什么,才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发展设施农业要有高度的、强烈的市场意识。下一步应组织广大农户学习市场经济相关知识,熟悉市场、培育市场、打通市场,使菜农由“种田人”向“买卖人”转变。
二是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要教育广大菜农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靠质量谋发展”的理念。质量不仅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上,更要体现在管理质量上。下一步,我们应引导农户在管理上实行精细化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靠质量赢得市场。要加强设施农业质量安全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是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是优质产品的标志,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我们要认真组织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工作,规划利用二年时间打造一批富有麦胡图特色的品牌。要大力推广新品种,增加设施农业名、优、特、稀蔬菜品种的生产比重。要加强高效种植模式的推广力度,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建设设施农业特色村和专业村。
(二)建好“三支队伍”
一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科技服务队伍。设施农业的发展从建设、种植、管理、销售等诸多环节蕴含着大量的科技成份,需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科技队伍,跟踪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建设高素质科技服务队伍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由县农业局和镇政府聘用高素质技术指导员2—3名,巡回全镇进行技术指导; 第二步,加大对镇村农业科技干部的培养和培训,使每个村都有一支技术高超的技术服务队伍;第三步,大面积培训农户,使农户自身成为种植大棚的专家。
二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经营管理队伍。有了技术,管理跟不上也不会种出好菜。我镇种植大棚的农户,大多从事多样化经营,既要种大棚,还要喂奶牛,更要种大田。这样就要求农户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水平,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时间和人手。多个农户组织起来,组成一个蔬菜协会或蔬菜合作社,就更需要加强经营管理。为此,我们应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户的培训,使他们成为 “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市场营销队伍。种出菜来还要有人去销售,好的产品还需要有好的包装、好的销售渠道提升其价位,这就需要建立一支懂营销、跑市场、联客户的营销大军。下一步我们要形成农业营销干部、蔬菜专业合作社、营销经纪人和菜农“四位一体”的营销模式。要充分发挥经纪人的作用,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市场,推销产品,开辟销售渠道,形成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
(三)实现“三个提高”
一是要提高设施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要确保现有基地种好、长好、销售好,需要成立农村协作组织,如蔬菜协会、蔬菜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待时机成熟时还可以注册成立公司。要积极探索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合作社+农户”“支 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类型的经营模式,通过章程、订单、合同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促进生产与市场对接,走生产、保鲜、贮藏、加工、运销一条龙的路子。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府应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二是要提高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品种优、质量高,则市场大、效益好。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引进设施果蔬等新技术、新品种。一是通过科技特派员的专业技术特长,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二是通过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作讲座、做示范,直接引进具有市场稀缺、发展空间大的名优特稀果蔬新品种。三是利用聘请的设施农业发达地区的技术人才,把当地品质好、品种优,能够适应我镇栽培种植的稀缺名优特新品种和新技术直接引入基地。四是通过组织专家、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种植大户等到区内外设施农业发达的地区考察和观摩学习,不断把外地的名优特稀新品种和新技术导入我镇,以此推动我镇设施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三是要提高经营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目前很多栽培品种只是从大田生产移入大棚温室栽培,产品的品质、产量和病虫害抵抗能力都存在很多问题;栽培技术多半是沿用大田的栽培技术,标准化水平不高;生产上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原始耕作和栽培方式,劳动强度大,用工多,产出少,效率低。今后,我们必须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搞好管理、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工作。要在各设施农业项目区重点扶持1-2户农民强化经营管理,建设精细化管理样板棚,以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四)做到“三个延伸”
一是由季节向反季节延伸。把握反季种植的时间和技术,种植反季蔬菜,可争取到市场的价格差,实现种一抵十的效果。今后,我们要引导农民准确预测上市时间,合理安排种植结构。要下功夫关注国内大型蔬菜基地的生产经营动态,和他们打一个时间差,使我们的蔬菜市场成为他们的补缺市场。
二是由本地市场向外围市场延伸。首先要确保本地市场不被外地菜抢去。在本地市场站稳脚跟后,可逐步向外地市场延伸。要组织精兵强将打市场,突破大中城市二级批发市场的潜规则,大规模向大中城市进军。建议有关部门严格执行交通部等7部门《关于印发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交公路发[2005]20号)精神,凡整车运输包括瓜果、蔬菜在内的鲜活农产品的,无论是外地还是本地的所有客户、车辆免收一切路桥通行费用,对车辆的违规行为妥善处理,做到不滞留、不卸载、不罚款。
三是由农业向服务业(观光、旅游、餐饮)延伸。要强力打造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牌,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我们要利用好当地畜牧业(特别是海高牧场已落户我镇)发达,农家肥多的优势,与岱海、温泉等旅游景点相衔接,与农家乐旅游项目相结合,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开发我县新的旅游项目,让游人在大棚里现摘,现买,现品尝,用独特的优势占领市场。下一步应在大南村或大黄豪卜村建设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区。
(五)强化“三项支持”
一是要强化金融信贷支持。要想保证现有蔬菜基地良性发展,政府还需要投入一定资金、人力和物力,进一步组织引导,巩固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政府要积极与金融信贷部门联系,为农户解决后续投入的问题。政府公共财政下一步应设立农业担保基金,为农户提供担保服务和贴息,支持开展农村小额贷款保险,降低金融企业的风险。农业资金投入前,应将龙头企业扶持、基本农田整治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相关农业产业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产业链意义上的选择。
二是要强化网络信息支持。要逐步探索建立麦胡图镇公众信息网和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信息网,用于在互联网上发布设施农业供求信息和市场行情。要尽快为建有温室大棚的村开通互联网,并建设蔬菜基地信息站和公用网络机房,供菜农查询和发布信息。另外,政府公共财政应专门安排一部分设施农业扶持资金,引导鼓励更多的农户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三是要强化商贸物流支持。果蔬成熟的时候,时间性很强,要么贮藏,要么及时售出,延误时间就会造成损失,因而建设良好的商贸物流平台至关重要。下一步应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和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撬动社会投资,加强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采取贴息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强预冷、保鲜、仓储设施建设和冷藏运输车辆配套建设。二是本着“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原则,由上级政府和部门统一安排资金,重点扶持大南村蔬菜仓储加工交易中心的建设。三是依托现有批发市场和营销网络,在设施农业重点区和农产品集散地,按照“统一规划、规范管理、分类经营、环境优化、便民利民”的原则,发展、扶持、培育、改造升级和新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产品优势的大中小相配套、专业与综合相兼容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扶持建设县级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基地。四是认真组织实施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进一步完善社区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市场和连锁“农家店”,从而形成中心批发市场,区域骨干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及社区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市场、连锁“农家店”四级市场网络体系。
总之,我镇设施农业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巩固成果,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促进发展,是摆在镇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议题。今后,我们一定要正视困难和不足,创新思维,大胆实践,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使我镇的设施农业步入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第二篇:龙池镇设施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龙池镇设施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设施农业就是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成果和方法,用工程建设的手段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可以人为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环境和条件,使植物和动物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使光、热、土地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形成农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和周年生产,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农产品的供应,提供农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主要内容是与集约化种、养殖业相关的园艺设施和畜禽舍的环境创造、环境控制技术及其配套的各种技术和装备。因此,设施农业又被称为工厂化农业。
一、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龙池镇位于蒲城县东南25公里处,于2001年底由原钤铒乡和龙池乡合并而成。辖17个行政村,137个村民小组,7456户,总人口3.4万人,耕地面积7.2万亩。主导产业以瓜菜为主,西瓜面积5万亩,蔬菜面积3万亩。以无支柱大棚西瓜和温室大棚菜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逐年扩大,14米大棚西瓜面积己达8000多亩,无支柱大棚10000亩。推广优苗、滴水灌溉、多膜覆盖、配方施肥等西甜瓜“四大技术”,西甜瓜品种达到50多种,形成了以埝城村的早熟西瓜、重泉村的佳农西瓜、武家村的黑无籽西瓜、东社、屈家的甜瓜、金星村的哈密瓜、五更、晋城的绿宝8号为代表的一村一品格局。全镇大棚面积达到5万亩,温室育苗棚20座,秋延蔬菜也达到了3万亩,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设施农业经营状况
1、农业产品主要是外销为主。如西瓜、蔬菜现已销往全国各地。每到成熟季节,外地商贩从四面八方赶来,车水马龙,十分繁荣。他们的到来,保证了全镇设施农业产品的畅通,市场的繁荣也促进了全镇设施农业的稳定发展。
2、按经营机制可分为个体经营、行业协会等经营模式。我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建设的设施农业科技含量较高,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
三、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小、零星、分散、拳头产品少。
2、设施农业存在“白色污染”隐患。
3、部份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
4、销售渠道不够畅通。
5、资金短缺,需各方面筹措资金。
四、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我镇党委、政府对发展设施农业高度重视,把设施农业机械化创新项目作为“科技兴农”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科学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我镇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经济水平和自然条件,科学论证,精心布局,发展区域比较优势,建立了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各具特色的设施农业示范带动基地。
3、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按照“主动融入、迎接辐射、互补联动、共谋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充分利用我镇地域、自然环境、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在引资引智上有新突破。
4、搞好技术服务,加强项目管理。我镇党委政府采取多种办法,大力示范推广大棚种植、灌溉等新机具、新技术,从机械的造型、购置、安装调试、操作、演示、故障维修等做好跟踪服务。
五、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加快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冬季瓜菜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我县设施农业,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积极推进,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无害化,提高农业种植水平的重要措施来抓。扶持种植大户,带动劳动力素质较高、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地区扩大种植面积,实现规模化生产。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可以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土地出让资金以及农业专项资金等对农民建设大棚进行直补。定期举办培训班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加大设施农业方面的技术力量,为农民发展设施农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
三是加强环境监督,对废弃的塑料薄膜要求农户全部回收利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任其丢弃在所种植的土地上,否则将
对我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制约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龙池镇设施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龙池镇人民政府:刘文娟
2012 年 3 月 1 日
第三篇:关于镇设施蔬菜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镇设施蔬菜发展的调研报告
**镇镇长
设施蔬菜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项目农业建设的有效载体,是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镇设施蔬菜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进,目前在数量、产量、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突破。
一、我镇设施蔬菜发展现状
几年来,经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设施蔬菜发展成效显著,尤其是近两年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彰显,日渐成为推动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发展规模不断扩张,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截至目前,**镇设施蔬菜发展总面积已达1000亩,全镇设施蔬菜园区主要分布在**村、南左村、沙堡村、北左村、前营村、西高堡村。累计年蔬菜产量达2000吨,年产值400万元。
(二)服务功能日趋完善,销售渠道逐步畅通
全镇到目前已建设交易市场3处:南左村蔬菜交易市场、北左村蔬菜交易市场、**村蔬菜交易市场。目前**镇有蔬菜专业合作社14家,年经营蔬菜的销售量在6万吨左右,销售额5500万元左右。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进
为进一步加快全镇设施蔬菜的发展步伐,促进全镇设施蔬菜发展上规模、上水平,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镇农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设施蔬菜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并要求领导干部走在前,做好宣传和表率工作,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还积极组织有发展设施蔬菜愿望的干部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引导其树立以科学技术促进设施发展的观念。
(二)出台政策,大力扶持
镇政府积极通过帮助协调贷款等方式,扶持有发展设施蔬菜愿望的农民,早日实现以发展设施蔬菜促增收的目标。
(三)健全机制,狠抓落实
建立宣传机制。建立了长效的宣传工作机制,一方面宣传国家有关政策,并积极宣传引导农民认识到设施蔬菜是从我镇实际出发,适合我镇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宣传技术推广与应用,着力提升科学发展设施蔬菜的水平。
建立激励机制。镇政府在出台政策的同时,把发展设施蔬菜工作纳入到对村以及干部的考核体系,乡镇也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年终对推进设施蔬菜表现优秀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奖,激发各级干部推进设施蔬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存在的问题
我镇设施蔬菜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受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和农民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从设施蔬菜发展水平来看,存在着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足,发展热情不高。一是发展设施蔬菜资金的高投入,必然伴随高风险,对于并不富裕而缺乏冒险精神的农民来说,必然会对动辄上万元的投资心存顾虑。二是在设施蔬菜棚体建设初期,面临着调地,水、电配套,棚体材料的采购等多种困难,导致农民产生了畏难心理。三是少数农民在发展设施蔬菜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对发展设施蔬菜产生质疑,从而对周围群众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目前我镇设施蔬菜发展缺乏规模科技示范园区的辐射示范带动,布局零乱,规模较小。经营方式分散单一,与市场对接层次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及时,市场空间狭小,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区域优势和规模型市场效益。市场规律把握不准。更多的设施蔬菜户,不能做到高度重视市场导向,准确把握市场规律,盲目发展产业品种,致使产品丰收无销路或销售价格低。市场机制不健全。从调查看:我镇现有的龙头企业与农民经纪人队伍数量少,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弱,许多产品未能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由于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相对分散、信息传递不畅、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以及外埠市场有待开拓等方面的不足,发展设施蔬菜的农民对市场信息等了解渠道不畅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施蔬菜的发展。
(三)科技推广不深入,发展成效不显著。我镇部分发展设施蔬菜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并应用设施蔬菜高产栽培技术能力较差,对发展设施蔬菜的政策、技术、信息等理解深度不够,生产者蔬菜栽培管理技术不高,新技术、新成果入户率和到位率低,影响了设施蔬菜的发展。茬口安排不当,缺乏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季节茬口不统一,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品种老化,造成病害严重。我镇设施蔬菜的发展水平只是刚刚起步阶段,很多要素发展不成熟,尤其是科学技术不能深入推广与应用,影响了设施蔬菜促民增收功效的充分发挥。
(四)资金投入不足,发展速度缓慢。北方地区气温较低,恶劣天气较多,对大棚的投入要求较高,由于受资金投入不足的局限,制约了设施蔬菜在我镇的发展步伐。一是基础设施陈旧,抗自然风险能力弱。目前,我镇部分早期设施蔬菜小区,由于投入不足,建造标准低,导致抗灾害能力差。二是缺乏多元化投入机制。目前,我镇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上级给予的专项扶持资金有限,没有贷款扶持仅仅依靠农户自筹难度很大。可以说,资金短缺、贷款难、续贷难,成为设施蔬菜发展的症结所在,抑制了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的积极性,导致我镇设施蔬菜发展步伐缓慢。
四、发展设施蔬菜的几点建议
2014年我镇应本着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加快发展进程,在招商引资、设施蔬菜标准化建设、市场销售网络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使产业更强,亮点更亮,为**镇的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促发展。把招商引资作为设施蔬菜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以优惠政策招商,吸引外地客商来我镇投资。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镇委、镇政府门户网站,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发布招商信息,搭建供需信息平台。以活动促招商。适时组织开展农业招商活动,加大招商引商力度,借助外埠资金推动我镇设施蔬菜发展。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引导观念转变促增收。发展设施蔬菜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要灵活方式引导农民观念转变。要采取召开会议、举办讲座、组织观摩、入户动员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设施蔬菜的优点和好处,用身边的事例启发、引导群众,立足我镇缺水实际,转变种植观念。要从资金、技术上等多方面支持农民,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调动群众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投身于设施蔬菜建设中。
三是做好促新强旧工作,争取效益最大化。在落实好新任务的同时,要对现有的温室小区,增加投入,提升服务水平,抓好小区的棚室改造、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栽培管理、市场销售等重点环节,使小区蔬菜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为新棚区发展增强动力,确保我镇设施蔬菜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四是加大投入力度,引入多元化投资机制。设施蔬菜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筹资和信贷投入为主体,社会融资和招商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设施蔬菜的稳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树立品牌意识,促进设施蔬菜规模化发展。品牌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在抓好设施蔬菜生产的同时,首先要充分发挥**的优势,增加设施蔬菜中的名、优、特、稀蔬菜品种的生产比重,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生活需要,增加设施蔬菜中蔬菜产品价值。围绕生态**打造更多绿色品牌。其次要积极推广无公害化栽培技术,加快绿色食品认证认定,提升设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以特色、质量抢占市场。再次要着力培养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培植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前景好的设施生产骨干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发挥其对产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投资设施蔬菜,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组织体系,扩张设施蔬菜规模,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六是加强生产经营人才培养,提升设施蔬菜发展水平。要重点组织实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对设施蔬菜生产者进行系统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设施管理技术、种养技术,依靠科技力量发展设施蔬菜。积极采取政策引导、技术服务、信贷支持等方式,扶持农村种植养殖能手、营销大户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七是构建市场供需网络,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高度重视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真正实现生产环节和市场的对接和连通。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搞好市场信息服务,组织专门人员长年在周边城市和地区进行信息采集、分析和研究,与国内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信息联网,建立以信息和市场指导蔬菜生产的服务机制,提高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通过供需见面、产品洽谈等方式,促进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与销售商签订购销意向协议,使蔬菜生产、销售更具有稳定性,减少产品产销的盲目性。
八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设施蔬菜稳步发展。设施蔬菜建设涉面广、范围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完善设施蔬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专门负责具体工作落实。搞好协调服务,保证设施蔬菜建设有序发展。抽调技术人员下乡包村蹲点指导设施蔬菜建设,抓好技术服务,加大对从事设施蔬菜生产的农民进行种植、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冻害防治等专业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水平,推动设施蔬菜在我镇进一步发展,真正做到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2014年10月19日
第四篇:麦胡图镇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麦胡图镇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通知和昆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通知》精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现结合我镇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进一步强化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职业危害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和完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机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纠正违规违章行为,加快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力,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示范企业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完善重大隐患排查、重大隐患目录台帐和政府挂牌督办整改等隐患排查治理长效工作机制,积极预防和控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影响事故,促进我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分工安排
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监管职能和分工,切实落实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的各项工作与要求。
道路交通专项整治:由镇派出所牵头负责,市镇管理所、文化站、安监站、农业站配合。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由镇安监站牵头负责,派出所、工商、邮政等配合。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专项整治:由镇派出所牵头负责,镇安监站、文化站、工商所、民政所配合。
建筑施工专项整治:由镇安监站牵头负责,镇派出所和其他建设工程直接主管部门配合。
职业危害专项整治:由镇安监站牵头负责,镇文化站、妇联、劳动与社会保障所配合。
网吧安全专项整治:由镇文化站牵头负责,镇派出所、工商和电信等部门配合。
三、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的工作内容分为综合内容和专项内容。
(一)综合内容
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重点治理以下问题: 1.安全生产工艺系统、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作业环境、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2.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完好率不达标及不按规定进行检测检验的;
3.受自然灾害威胁而未落实防范措施的;
4.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
5.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不健全,应急预案制定修订演练不及时,以及自救装备配备不足、使用培训不够的;
6.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缴纳等经济政策落实不到位的;
7.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
8.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简称“三违”)的;
9.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对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和企业单位的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监督检查不到位,安全许可制度执行不严格的;
10.有关地区和职能部门确定需要重点治理的行业(领域)及有关企业、单位的安全隐患。
(二)专项内容
道路交通:以有效控制各类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和较大影响事故为重点,加大对道路和桥梁等公共交通设施的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要继续加大对公路客运单位、危化品运输企业、校车、厂包车、土方车、变型拖拉机、在本地营运的外地牌照车辆的日常监管和市场规范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加强事故高发时段的路面执法,依法查处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和较大事故。
危险化学品:重点整治具有危险工艺和重大危险源的化工生产企业。加大日常检查力度,严格规范剧毒品和伴有剧毒危险气体产生的企业生产行为;建立和完善危化品生产企业动态监管制度,严肃查处企业新产品、新工艺试制和试生产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继续严格执行化工企业区域规划政策,新设立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进入专门的化工园区或集中区,督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企业“关停并转搬”;继续加强危化品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积极推广企业高危岗位“应急卡”制度。
人员密集场所:重点预防和消除人员密集场所及公共聚集场所的火灾隐患问题,突出对休闲娱乐场所、民工和学生集体宿舍、老式民房出租、“三合一”建筑以及城乡结合部的作坊式企业火灾隐患的查处;进一步落实企业、业主、房东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加大消防安全执法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各区镇要继续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重要地区消防应急能力,有效遏制重大火灾事故。
建筑施工:要结合打击非法建设、非法施工,重点预防外来施工队伍和小型建筑工地的施工事故;突出预防高空坠落、坍塌、物体打击、大型机械、有限空间施工作业窒息等事故的发生。继续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施工的安全监管,不断完善建筑施工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隐患自查自纠工作的督查力度,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有效防止施工作业事故。
职业危害:要继续健全和完善企业职业危害申报制度,切实加强对全镇多家无证洗金作坊的监管力度。积极推进企业高毒物品的替代工作,继续完善企业职业危害预警预报机制,不断提高企业职业危害监测覆盖面和检测合格率,有效预防职业危害事故发生。
网吧安全: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按照各自职责落实对网吧的动态安全监管责任。对于非法经营的网吧和不具备安全条件的网吧,要坚决依法取缔或责令停业;要重点整治网吧中存在的火灾隐患等安全问题,督促业主限期整改消防 器材不完备、应急通道不畅通等问题,并做好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落实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强化网吧业主的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建立网吧事故联防联动机制。
特种设备:重点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日常维修保养,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登记建档、检验、检测、安装、租赁、维护、保养和使用,作业人员持有效证件上岗作业,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按规定进行检验(校验),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等的监督检查;要严肃查处企事业单位非法使用各类特种设备和不依法进行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等手续的非法行为。
电力:预防恶劣气候等自然灾害,确保电力设施稳定运行;加强厂网协调,合理调度,保证迎峰度夏稳定供电;加强电网主要输变电设施和发电厂主机设备、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及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做好电网维护工作,建立外来施工危及电网安全管理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
冶金企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强化安全教育的培训,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严格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认真开展重点部位和重要工艺环节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强化现场作业管理,配备必要的监测监控和防护设施,加强煤气、氧气等气体作业以及设备检修过程中的现场安全管理,严格特种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加强外来施工作业队伍管理,建立和完善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各村(居)委、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安全生产情况,进一步明确具体的治理内容和工作目标。除年初市安委会下发的道路交通等六个领域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外,其他各领域专项整治方案由各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订下发。
四、实施步骤
全镇安全生产治理行动贯穿于“安全生产年”活动之中,与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各村(居)委、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 5月23日前,按照市政府办公室的通知精神和本方案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安全生产治理行动方案,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同时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特点规律,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
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自纠阶段(6 月)。
要结合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各种载体,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的目的、要求和重要意义,增强广大企业和群众参与并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将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具体实施方案层层落实到企业,全面部署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纠活动,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抓紧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督促企业结合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抓好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措施的宣传贯彻落实;加强岗前培训,推进职业安全教育,促进提高广大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示范企业建设,构建企业安全文化。
(二)全面排查阶段(7 月)。7 月份是全面排查月,各村委、各有关部门在重点整治行业和领域企业事故隐患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所辖范围内的企业事故隐患进行全面排查,逐个登记建档,建立重大隐患目录和台帐,落实整改措施,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责任。要针对夏季高温多雨的季节特点,认真督促企业落实汛期防洪防汛、防坍塌、防雷电、防高温、防暑降温等措施,严密防范因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三)集中整治阶段(8 月至 9 月)。
8月份是集中整治月,各有关部门要在对前阶段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事故隐患全面排查基础上,对重大隐患开展集中整治,落实整改计划和整改期限,以及整改期间安全监护措施。
9月份是重点防范月,各部门要围绕确保“建国六十周年”庆祝期间的安全稳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突出对高危企业和重特大隐患单位的检查,确保不发生因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生产等行为引发的重大事故、重大影响事故。
在集中整治期间,各村(居)委、各部门要对带有安全生产的典型和倾向性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对影响本地区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建立和不断完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
(四)巩固提高阶段(10 月至 12 月)。
各地各部门要针对第四季度工作特点,在巩固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督促企业认真落实秋冬季节防火、防雨雪冰冻措施,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建设行为,重点治理超能力、超 强度、超定员生产,超员、超载、超速、超限运输,非法储存、运输、销售烟花爆竹等违法违规行为。
各村(居)委、各部门要对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针对治理行动中暴露出来的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方面的问题,切实落实整改措施。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部门、牵头单位工作职责和治理工作重点、步骤、要求和保障措施,层层分解治理任务,责任落实到人;要定期分析研究治理行动中产生的矛盾和突出问题,督促、协调有关部门抓紧落实解决措施。各责任部门要抓紧制订治理行动具体实施方案,落实治理措施;各有关重点行业和领域治理行动牵头部门要切实履行治理行动牵头责任,明确责任分工,部署、组织、协调和检查各相关部门的治理行动。各村(居)委和有关部门安全生产治理方案应于 5 月23日前报镇安委办。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治理行动要突出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网吧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重点企业,以及近年来发生事故的企业和单位,同时要切实加强冶金、机械、轻工、纺织、商贸、电力、水利、烟花爆竹、学校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治理,既要突出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要设施、关键装备和关键岗位,又要注意日常检查,兼顾其他作业场所和岗位,全面组织查找各种事故隐患,落实隐患治理责任。要发挥行业协会、社 会中介机构在安全检查、隐患治理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提高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的质量和水平;要进一步完善隐患举报制度,对举报的事故隐患要及时认真进行核查,对隐患举报人进行奖励。
(三)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安全生产治理行动是安全专项整治的深化,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继续。通过安全生产治理行动,既要抓现场,反“三违”,治隐患,切实消除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努力把事故降下来,又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建设,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企业防范事故的能力。要通过治理行动,建立各部门重大隐患定期排查整改报告制度,定期向本级政府,以及上级部门报告重大隐患排查目录和台帐,由本级政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整改计划及整改期间的安全监护措施。各村委、各单位重大隐患目录台帐应于 8 月5 日前报镇安委会办公室,由镇安委会办公室在三季度前根据各村委、各单位上报的重大隐患目录台帐制订明年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整改计划。
(四)严格考核,强化监督。各村委、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督促检查,及时掌握治理行动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和矛盾。各村委、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统计报送工作制度,逐月向本区镇安委办和上级主管部门统计上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和重大隐患挂牌整改情况等,同时按要求建立完善控制指标月通报、季发布和考核制度,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各村委、各部门要不断总结安全生产治理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不断加以改正完善。请各村委、各部门将今年安全生产治理活动的书面总结于 11 月 10 日前报送镇安委站办公室,联系电话:4416917。
第五篇:某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我市是《**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确定的蔬菜主产区之一,设施农业又是市委、市政府所确定的发展十大特色产业之一。近期,我带领调研组深入部分乡镇,就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和成效
设施农业具有节水、聚能、高产、高效、稳定、便利的特点,是避灾农业、节水农业、高效农业,易被广大农民接受,适应现
阶段我市农村发展实际,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设施农业的发展对丰富我市淡季农产品供应、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市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具有光能充足、日照时间长的优势,气候资源是国家农业区划中的优势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基本特点是日照长,年均日照达2936个小时,无霜期171天,气温日较差大,≥10℃积温为3100—3500℃,因此气温和热量状况适合农作物生长,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和土壤有机质分解。耕地以河套灌淤土为主,排灌体系健全,沟渠路配套,耕作土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地肥沃,障碍因子少,土壤条件好,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利于蔬菜生长。
近年来,自治区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做出了在全区发展百万亩设施农业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市作为**设施农业建设的主要区域,坚持“以政府扶持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发展原则,调动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在速度、规模和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已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截止2008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累计达到20.3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9.63万亩、大小拱棚10.74万亩。建成了利通区金积镇,青铜峡市叶升镇、大坝镇、小坝镇、瞿靖镇,盐池县城西滩,红寺堡开发区乌沙塘等7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和20个千亩设施农业园区。在设施农业栽培中广泛推广应用了优良品种、工厂化育苗、嫁接、测土配方施肥、滴灌等10多项无公害栽培技术,设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类型由以设施蔬菜为主,向设施瓜果、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等多领域扩展延伸。基本实现了全年生产,均衡供应。目前,全市以辣椒、番茄、黄瓜、茄子、西瓜为主导的设施瓜菜年产量达到65万吨,90%以上的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有58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
(一)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调整的步伐,改善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蔬菜、花卉和菌类产业的兴起,进而促进了农业由单一的粮、油种植向粮、油、菜、花卉、园艺等多样化、高效益方向的转变,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增加,质量提高。
(二)设施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以蔬菜、花卉、园艺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必将大大改善农业局部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优化种植结构,丰富种植种类,提高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
(三)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设施农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从而吸收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到蔬菜和花卉种植,使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近期调查表明,我市单茬西红柿亩销售收入10756元,纯收益4931元。单茬辣椒亩销售收入6876元,收益1631元。两茬蔬菜平均亩销售收入11714.5元,亩纯收益3773.6元,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五)设施农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设施农业对品种、栽植、管理的技术要求高,农民在搞大棚种植时主动要求学技术、用技术、请能人,一些农民还把相关技术组装配套起来,有效促进了自身劳动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左邻右舍和周边村队的示范辐射作用也不断增强,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六)设施农业发展的领域和规模持续扩大。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川山区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等区域比较优势,面向市场,优化结构,在“名、优、特、新、精”上做文章,把设施农业作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扩规模、抓市场、促产业”的思路,加快建设速度。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科技人员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千辛万苦抓项目,千家万户搞培训,千方百计解民忧,科学规划,集中连片,加大投入,用好资金,强化服务,2008年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