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写写帮推荐)
2018年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护理安全的保证,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为持续地改进护理服务过程和效果,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特制定本年度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
一、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执行
护理部每月督导制度落实情况,每季度总结全院督导情况,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召开护士长会议讨论分析原因,根据督导结果调整后期相关培训计划。
二、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品质,确保护理安全
1、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质量督查,各科室每周进行护理质量自查,遵循PDCA循环模式进行检查、分析、评价,整改、追踪、再评价,体现持续改进,质量改进效果力求数据化。
2、各科室依据上一年质量监控结果制定质量监控计划及目标值,重点解决本科室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整改,年终有总结。
三、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群、重点部门的监管,确保护理安全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上岗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带教、重点监督,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隐患。
2、患者的环节监控:对新入院、转入、危重、手术、小儿患者以及有纠纷潜在危险的患者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压疮等风险因素评估,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危重患者,护士要掌握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3、对实习生的环节监控:加强实习生的岗位培训工作,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4、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监控:督促检查护士长科学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力。继续加强护士长特殊时段查房力度。
5、加强重点部门(手术室、妇产科、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小儿科、内镜室等)的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进行督导监管,确保护理安全。
四、加强“应急事件”的管理
1、完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实施措施。加强临床护理应急预案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并进行考核,遇到突发事件时真正起到应急作用。
2、护理人员非工作时间必须保证移动电话通畅,有紧急任务能及时联系到本人。
五、加强不良事件的监控,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
认真落实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鼓励科室积极按时上报不良事件。护理部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时追踪。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会议,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和讲评,提出整改意见与防范措施。
六、感染控制管理
加强职业防护,保障护理人员安全。按照医院感染管理标准,重点加强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和医疗废物管理。
七、重视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
按照护理部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加强护士三基、专科理论知识、核心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及技术操作的训练,完成护士在职培训。
八、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一)病区护理管理质量标准考核≥95分;合格率≥95%
(二)分级护理质量管理
1、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标准考核≥90分;合格率≥90%
2、Ⅰ级护理质量标准考核≥95分;合格率≥90%
3、Ⅱ、Ⅲ级护理质量标准考核≥98分;合格率≥96%
(三)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1、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符合率≥95%
2、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符合率≥95%
3、年非计划内压疮发生数为0
4、重点环节交接正确率≥98%
5、查对流程规范符合率≥98%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仪器设备操作合格率≥95%
8、护理不良事件临床科室年上报≥10件;特殊科室上报≥5件
(四)特殊科室质量标准考核≥95分;合格率≥95%
(五)护理文书质量考核≥95分;合格率≥95%
(六)护理带教质量标准考核≥85分;合格率≥95%
1、护理人员三基三严考核≥80分,合格率98%;
2、护理技术操作考核≥80分,合格率达98%
3、新护士岗前培训理论考核≥60分;培训率100%,合格率95%;
4、新护士岗前培训操作考核≥80分;培训率100%,合格率95%
(七)患者健康教育符合率100%;合格率≥90%
(八)消毒隔离质量标准考核≥95分;合格率达100%
(九)特殊时段护理质量标准考核≥95分;合格率≥95%
(十)患者满意度≥95%;合格率95%
第二篇:2020年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
2020年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护理安全的保证,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为持续地改进护理服务过程和效果,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特制定本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
一、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执行
护理部每月督导制度落实情况,每季度总结全院督导情况,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召开护士长会议讨论分析原因,根据督导结果调整后期相关培训计划。
二、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品质,确保护理安全
1、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质量督查,各科室每周进行护理质量自查,遵循PDCA循环模式进行检查、分析、评价,整改、追踪、再评价,体现持续改进,质量改进效果力求数据化。
2、各科室依据上一年质量监控结果制定质量监控计划及目标值,重点解决本科室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整改,年终有总结。
三、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群、重点部门的监管,确保护理安全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上岗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带教、重点监督,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隐患。
2、患者的环节监控:对新入院、转入、危重、手术、小儿患者以及有纠纷潜在危险的患者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压疮等风险因素评估,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危重患者,护士要掌握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3、对实习生的环节监控:加强实习生的岗位培训工作,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4、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监控:督促检查护士长科学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力。继续加强护士长特殊时段查房力度。
5、加强重点部门(手术室、妇产科、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小儿科、内镜室等)的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进行督导监管,确保护理安全。
四、加强“应急事件”的管理
1、完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实施措施。加强临床护理应急预案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并进行考核,遇到突发事件时真正起到应急作用。
2、护理人员非工作时间必须保证移动电话通畅,有紧急任务能及时联系到本人。
五、加强不良事件的监控,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
认真落实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鼓励科室积极按时上报不良事件。护理部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时追踪。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与安全会议,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和讲评,提出整改意见与防范措施。
六、感染控制管理
加强职业防护,保障护理人员安全。按照医院感染管理标准,重点加强消毒隔离制度落实和医疗废物管理。
七、重视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
按照护理部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加强护士三基、专科理论知识、核心制度、应急预案的学习及技术操作的训练,完成护士在职培训。
八、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一)病区护理管理质量标准考核≥95分;合格率≥95%
(二)分级护理质量管理
1、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标准考核≥90分;合格率≥90%
2、Ⅰ级护理质量标准考核≥95分;合格率≥90%
3、Ⅱ、Ⅲ级护理质量标准考核≥98分;合格率≥96%
(三)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1、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符合率≥95%
2、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符合率≥95%
3、年非计划内压疮发生数为04、重点环节交接正确率≥98%
5、查对流程规范符合率≥98%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仪器设备操作合格率≥95%
8、护理不良事件临床科室年上报≥10件;特殊科室上报≥5件
(四)特殊科室质量标准考核≥95分;合格率≥95%
(五)护理文书质量考核≥95分;合格率≥95%
(六)护理带教质量标准考核≥85分;合格率≥95%
1、护理人员三基三严考核≥80分,合格率98%;
2、护理技术操作考核≥80分,合格率达98%
3、新护士岗前培训理论考核≥60分;培训率100%,合格率95%;
4、新护士岗前培训操作考核≥80分;培训率100%,合格率95%
(七)患者健康教育符合率100%;合格率≥90%
(八)消毒隔离质量标准考核≥95分;合格率达100%
(九)特殊时段护理质量标准考核≥95分;
合格率≥95%
(十)患者满意度≥95%;合格率95%
—
END
—
第三篇: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医院及护理工作计划,制定本计划:
一、完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规范及临床护理服务规范。
二、加强护理安全质量检查,落实护理安全制度。
三、加强节日期间护理安全监控。
四、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及能力。
五、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控工作,主要做好病人的环节监控,时间的环节监控和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
六、做好新护士上岗前的培训。
七、加强不良事件的监控,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
八、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减少安全隐患。
相应措施:
一、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并下发到各个科室。
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1.护理安全组定期和不定期按标准检查护理安全工作。
2.每半年召开护理安全质量会议1次,反馈问题,讨论此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制定改进措施。
3.对科室反复出现的安全问题及隐患,护理安全小组跟踪督查改进效果。
三、加强节日期间护理安全监控:
1.继续执行护士长夜查房和节前安全检查和节中巡查。
2.节假日前科室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召开护士例会及工休座谈会,强调节日期间的安全及注意事项。
3.节假日期间科室合理排班,严禁无证人员单独上班。
四、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及能力:
与医务科联合进行护理急救演练。
五、制定《重点护理环节管理要求》,并加强监控: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新毕业、实习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或家庭发生不幸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重点查房。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危重、大手术后病人、有发生
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夜班交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进行不定时查房。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各种过敏试验,手术前准备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应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
5.毒麻药品及抢救药品监控:用物班班交接,抢救仪器保持功能状态,保持抢救物品良好率达100%。毒麻药品使用后按要求认真填写毒麻药品使用登记本。
6.做好分级护理的巡视记录。
六、做好新护士上岗前的培训:
1.护理部做好新入院护士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按护理部新护士岗前培训计划执行)
2.科室护士长做好新入科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
七、加强不良事件的监控:
1.鼓励科室积极上报不良事件。
2.对住院患者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
3.对有高危风险的住院患者科室进行风险评估、悬挂警示标识并进行监控,护理部不定时督查。
4.护理安全组对科室上报的风险事件进行监控,督查护理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5.做好转科患者、病房与ICU、急诊与病房、产房与病房、手术室与病房的病人交接管理。
八、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
1.组织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培训。
2.院科两级质控。科室执行护士长-质控员-护士三级护理文件质量控制。
3.规范护理交班报告。
枣强县医院护理部2014年1月8日
第四篇:护理质量安全工作计划
篇一: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医院及护理工作计划,制定本计划:
一、完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规范及临床护理服务规范。
二、加强护理安全质量检查,落实护理安全制度。
三、加强节日期间护理安全监控。
四、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及能力。
五、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控工作,主要做好病人的环节监控,时间的环节监控和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
六、做好新护士上岗前的培训。
七、加强不良事件的监控,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
八、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减少安全隐患。相应措施:
一、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并下发到各个科室。
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1.护理安全组定期和不定期按标准检查护理安全工作。2.每半年召开护理安全质量会议1次,反馈问题,讨论此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制定改进措施。3.对科室反复出现的安全问题及隐患,护理安全小组跟踪督查改进效果。
三、加强节日期间护理安全监控:
1.继续执行护士长夜查房和节前安全检查和节中巡查。
2.节假日前科室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召开护士例会及工休座谈会,强调节日期间的安全及注意事项。
3.节假日期间科室合理排班,严禁无证人员单独上班。
四、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及能力: 与医务科联合进行护理急救演练。
五、制定《重点护理环节管理要求》,并加强监控: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新毕业、实习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或家庭发生不幸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重点查房。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危重、大手术后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夜班交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进行不定时查房。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各种过敏试验,手术前准备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应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
5.毒麻药品及抢救药品监控:用物班班交接,抢救仪器保持功能状态,保持抢救物品良好率达100%。毒麻药品使用后按要求认真填写毒麻药品使用登记本。6.做好分级护理的巡视记录。
六、做好新护士上岗前的培训:
1.护理部做好新入院护士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按护理部新护士岗前培训计划执行)2.科室护士长做好新入科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
七、加强不良事件的监控: 1.鼓励科室积极上报不良事件。
2.对住院患者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
3.对有高危风险的住院患者科室进行风险评估、悬挂警示标识并进行监控,护理部不定时督查。
4.护理安全组对科室上报的风险事件进行监控,督查护理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5.做好转科患者、病房与icu、急诊与病房、产房与病房、手术室与病房的病人交接管理。
八、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 1.组织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培训。
2.院科两级质控。科室执行护士长-质控员-护士三级护理文件质量控制。3.规范护理交班报告。
枣强县医院护理部2014年1月8日篇二:护理部 2014年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xx县人民医院
护理部2014年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为强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抓好护理服务质量,努力实现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质量零缺陷,护理服务零投诉的目标要求,以创三级乙等医院为核心,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重点,落实pdca的质量管理方法,采取目标式、数据化管理促进医院护理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特制定本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一、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培养一支良好的护理质量管理队伍
1、完善由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5个护理质控小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内容。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分为护理管理组(包括安全管理、急救管理、消毒隔离、特殊科室管理)、基础护理、分级护理质控组、护理文件书写质控组、优质护理服务质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质控组。
2、落实各专科护理小组技术指导的职责,专科护理小组分为压疮/伤口防治管理小组、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等。为压疮的防治以及安全输液提供技术指导,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护理安全。
3、护士长为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成立相应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明确职责并落实到位,并要求有质控记录可查。
4、采取以科室自控为核心,院控为重点的二级质控模式,以达到护士能自觉规范执业的目的。
二、修订、完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及护理质量检查持续改进记录表
1、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根据卫生部2011年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并在2013年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修订并完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各项质量标准以目标管理为导向,注重护理效果的评价。各专业小组要及时修订各组的检查标准,护理管理组增加护理核心制度检查等。
2、修订护理质量检查表格,将检查结果、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效果评价融为一体,直观体现持续改进效果。
三、制定质控目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特、一级(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
3、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5、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
6、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0%
7、护理“三基”考试合格率100%
8、手术安全核查率100%
9、健康宣教覆盖率 100%,患者知晓率≥90%
10、年护理事故发生例数0
11、压疮风险评估率100%
12、非难免压疮发生率0
13、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率100%
14、供应室无菌物品发放合格率100%。
15、手术室术前访视率≥70%,术后访视率100%。
四、规范护理质量控制,做到有计划、有分析、有总结
1、各科室制订质量控制计划,重点解决本科室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整改,年终有总结。
2、制订合理的质量控制目标,定期质量检查,质量改进效果力求数据化。
五、采取pdca的质量管理方法,实施多维度质量控制
1、每月行政查房及不定期督查。查房重点是督查危重病人护理、科室管理、护理安全、护士规范执业情况等,检查后现场反馈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护理部不定期督查重点问题的落实情况。要求每次行政查房内容不少于2项。
2、晚夜查房及节假日查房。护理部安排护士长每周轮流进行晚夜查房及节假日查房,夜班查房时间为晚10后,重点督查核心制度的落实、工作职责的完成情况、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等。
3、月护理质量检查。检查内容根据计划护理质量控制安排或上月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督查1~2个重点项目,由相应的质量小组长负责落实,并和护理部交流检查情况,在全院护士长会上通报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4、季度护理质量检查。每季度进行全面护理质量检查,检查时间各组可自行决定或由护理部统一安排,各组长负责本组护理质量督查落实,并和护理部交流检查情况,在全院护理质量分析会上通报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5、护理专业小组每季度组织1次检查,由各组长安排检查的人员、内容及时间,平时根据科室需要及申请随时指导。每季度并和护理部交流检查情况,在全院护理质量分析会上通报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6、护理部每季度组织1次全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外科医生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调查、各临床科室对供应室工作满意度调查,各科室每月组织1次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责任护士服务质量调查,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
7、落实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问题整改反馈由各组长负责组织落实,每季度对本组存在的问题至少有1次反馈督查及小结,针对全院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开展品管圈活动。
8、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及安全分析会议,每年召开全院护理人员安全会议1-2次。每次检查后及时下发护理质量与安全通报,通报全院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满意度、护理考试、日常工作考评等情况。
9、落实及完善科室质量自控。科室成立质控小组,设立数名组长,明确职责,充分发挥质控人员的作用。科室每月有自查,对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并适时反馈整改效果。科室每月召开质量分析会议,质控人员在会上应有相应的发言。每季度科室质量控制成员应召开1~2次会议,总结阶段工作,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为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出谋划策。平时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通过口头方式及时通知当事人或报告护士长。科室针对反复存在问题开展品管圈活动,每年至少完成一例品管圈活动,并取得成效。
六、质控分组及检查安排
1、质控分组安排
2、护理质量检查安排
3、晚夜班、节假日查房安排表,护理部每月排班。护理部 二〇一四年一月
篇三:2014年护理质量和安全控制工作计划 2014年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护理安全,根据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要求,结
合结合省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及“十大指标”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评 价细则,制定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一、质控原则
实行分管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的二级质量监控,加强专项质控和 安全管理,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二、护理质量控制目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85%
2、危重病人(特护)护理合格率85%
3、、每百张床护理严重差错发生次数≦0.5%/年
4、急救物品齐全、完好率100%
5、急救设施完好率100%
6、年褥疮发生次数0(特殊患者及入院前发生的例外)
7、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8、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100%
9、一床一巾、一桌一布使用率100%
10、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使用率100%
11、一次性医疗物品回收率100%
12、执行护理程序和健康教育工作应达到: 1)病人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2)入院评估与病人状况符合率≧80% 3)护理计划实施率达100%,并进行效果评价
十三、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
十四、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合格率≧95%
十五、各级人员岗位职责落实率100%
十六、护士素质、仪表行为规范要求达到100%
三、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1、按照《河南省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及“十大指标”目标管理与 绩效考核评细则》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质量标准并认真落实。
2、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措施的落实,满足病 人身心需求,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3、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防止或杜绝 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4、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及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 工作能力。
5、加强专科和专项护理质量的检查,护理部每月随机对基础护理和危重症 病人护理质量、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进行专项检查,不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手 术室、icu、nicu、透析室、导管室、内镜室、门急诊科等专科护理质量进行督 查,促进专科质量的持续改进。
6、认真落实二级质控职责,病区护士长每周质量自查、护理部季度全面
护理质量检查,每次检查有记录、反馈和改进措施,并对重点问题跟踪检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7、严格按河南省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制定淅川县人民医院护理文书书写规 范,全面推行护理文书表格化记录,进一步规范电子化护理文书书写标准,使 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服务于病人。
8、利用品管圈和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对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持续改进护 理质量。
9、进一步落实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各科室根据具体情况,细化考核标准,从护理工作量、质量难度、风险度、技术要求以及患者满意度等多方面综合考 虑,制订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利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 的工作积极性。
10、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委员会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并对存在的 质量和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并落实。
第五篇:2015新生儿科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
新生儿科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
为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根据医院及护理部2015年工作计划及目标,制定2015新生儿科护理质量与安全计划如下: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全体护士参与的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落实质控工作。
二、成立护理质量与安全小组:
组长:李尤芳
组员:曹红艳 金明习袁敏
三、质量控制检查分工职责:
1、李尤芳:护理质量控制、病区管理、医院感染管理
2、曹红艳:急救药品和器材、护理制度、实习带教、优质服务
3、金明习:三基三严、危重病人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岗位职责落实
4、袁敏:医院感染管理、绩效考核
四、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急救物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每月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随时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在晨会上进行通告,让护士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3、每周定期对各种物品及药品,急救车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过期物品及药品。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二)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了一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控,以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1、实行以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每月检查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3、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4、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制度,职责,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5、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6、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
7、加强护理人员正规操作,并进行考核。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8、各班护士每班对医嘱进行查对,护士长每周进行大查对,以保证正确执行医嘱。
9、每日对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检查,出院病历由质控护士初审,护士长最后复审后交病案室。
10、建立护理安全管理,每月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讲解院内院外护理问题,以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健全安全预警工作,及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实行每周重点查找安全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