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通知鄂政办【2011】61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通知
鄂政办发〔2011〕61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2011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三年五项重点改革任务的攻坚之年。切实抓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必须强化责任,落实已有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现就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目标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坚持核定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定编定岗不定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在全省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竞争上岗、全员聘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效率。
二、落实责任
此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范围为:全省所有县(市、区)的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第一批37个县(市、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进一步完善;第二、三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县(市、区)要于2011年8月31日前同步改革到位。
(一)人事制度改革
1、核定编制。根据湖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鄂编发〔2009〕26号)和《关于印发〈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鄂编办发〔2007〕21号)的规定,按区域人口和服务职能,由县(市、区)编办将省编办下达的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分解到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经市州编办报省编办备案。
完成时限:2011年6月15日前。
2、选聘院长(主任)。按照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采取考试或考核的方式做好乡镇卫生院院长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的选聘工作,签订聘用合同,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完成时限:2011年6月30日前。
3、清理清退临时人员。按照《关于深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市、区)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鄂政办发〔2010〕34号)文件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时人员(含合同到期未续聘人员)必须先期清退。具体清退办法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确定并负责督导落实。
完成时限:2011年7月15日前。
4、核定岗位。按照《湖北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鄂人〔2008〕23号)和《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配套办法的通知》(鄂人事岗〔2009〕1号),针对基层机构岗位特点和实际需要,在核定的编制内按照管理、技术、工勤三种类型,逐单位确定岗位数量和构成比例。此项工作在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导下,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选聘的院长(主任)到位后制定岗位设置方案报批,经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按规定报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完成时限:2011年7月15日前。
5、竞聘上岗。
一是明确竞聘对象范围。即2009年12月31日前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经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部门办理手续的正式在编在册人员,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部门或卫生行政部门同意,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正式聘用(劳动)合同的在岗聘用人员,以及“三支一扶”支医服务期满人员。竞聘对象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凡不具备执业(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其他具体资格条件由县(市、区)结合实际按有关要求合理确定。
二是填写竞岗申请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必须按要求填写《竞聘上岗申请书》。
三是审定竞聘人员。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竞聘对象范围要求,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报的竞聘人员进行逐一甄别、初审后,由县人社部门审核确认,在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公示。审核确认结果分别报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向符合竞聘资格的人员出具竞聘资格审定确认意见书,竞聘人员据此参加竞聘上岗。
四是组织竞聘上岗。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导下,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县级监察部门要全程监督。按照省及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有关竞聘上岗工作要求,采取考试考核等方式,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竞聘上岗。
五是上岗人员公示。对公示举报核实的取消其上岗资格;公示无异议的由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监察部门审核确认,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认定等手续,并报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备案。
六是统筹调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可视情况组织首次竞聘后未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系统的二次竞聘,在辖区内首次竞聘后有空缺岗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剂安排。
七是签订聘用合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以书面形式订立聘用合同,每聘期一般为三年。聘用合同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岗位及职责要求、岗位纪律、岗位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合同变更和终止条件、违反合同的责任等。实行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定期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聘用制度。
完成时限:2011年8月20日前。
6、安置分流人员。按照“尊重历史、锁定现状、严控入口、逐步消化”的原则,在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设置和人员竞聘上岗工作,重在建立规范的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后,按核定的编制数和岗位设置方案锁定现有人员规模。除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公开招聘引进外,原则上超编超岗单位人员只出不进,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行消化,争取3年内逐步过渡到规定的编制岗位数额内。在实施分流安置工作中,对在竞聘上岗中未参与竞聘或参加竞聘没取得岗位的正式在编在册人员,落实鄂政办发〔2010〕34号文件,按照“系统内统筹调剂、允许内部退养、三年过渡安置、鼓励自谋职业、支持学习深造”和非在编在册未聘人员“给予经济补偿、落实相关保险、视情况推荐聘用”等多种渠道进行分流安置。
(二)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双考核、双挂钩”考核分配机制,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工作人员考核,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个人收入挂钩。
1、核定任务。上年度期末,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人社、财政部门,根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核定其承担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任务。
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口数量核定;
二是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前三年医疗服务平均人次数、收入情况,并综合考虑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特殊因素核定;
三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特殊情况增加的任务,另行核定。
完成时限:7月10日前完成2011年任务核定,以后每年度任务核定于上年度末完成。
2、完善绩效考核办法。
一是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依据鄂卫发〔2010〕11号文件要求,结合当地实际,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劳动纪律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制定具体考核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量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的考核评价标准,明确绩效考核的具体方式方法以及考核结果的运用。
二是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
三是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考核办法,同步制定机构内部绩效考核和分配方案,经职工大会通过后报县级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绩效工资总额中激励性部分所占比例,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地实际确定。考核结果与职工收入挂钩,建立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考核分配激励机制。
完成时限: 7月20日前完成方案制定及首次考核。
3、实施绩效工资。
一是制定上报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关于印发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人社发〔2010〕22号),制定本地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审定,报当地党委、政府同意后,上报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卫生行政部门审批。7月31日前完成。
二是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县(市、区)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经市州审批同意后,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在考核的基础上将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给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三是兑现绩效工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综合考虑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考核结果以及单位类别、人员结构、岗位设置、事业发展、经费来源等因素,核定所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具体分配方案。基层卫生机构结合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结果和机构内部分配方案,核定职工个人绩效工资。
完成时限:2011年8月31日前。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第一责任人,对相关改革工作负总责;各市州政府要对所辖县(市、区)基层卫生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行统筹协调;省编办、省人社厅、省卫生厅要按照《湖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年度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安排,分别抓紧抓好落实,省医改办按时间进度抓好协调督办。
(二)建立包保责任制。各县(市、区)政府对基层卫生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包干责任制,按照“一人一院(中心)”的要求,对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排一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包干负责,参与具体改革方案制定,检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和补偿机制落实,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监督绩效工资兑现,宣传改革政策,定期上报改革情况。
(三)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各地制定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相关政策,要充分听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意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要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人民群众对改革各环节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改革各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实行全程参与、全程跟踪、全程监督,认真受理投诉,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违纪违规问题。
(四)强化督办检查。省直分片包干责任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全省督导检查,强化改革各环节的监督指导工作。各县(市、区)的包保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包点保障责任。
(五)建立通报制度。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改革进展情况每月统计上报市州,由市州卫生行政部门汇总报省卫生厅。省医改办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卫生厅按时间节点向全省通报各地进展情况。
(六)改革成效与补助挂钩。将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落实情况与国家“以奖代补”资金补助有效衔接起来,作为考核结算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
关于印发《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赣人社字[2011]215号
各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在执行过程中要及时掌握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分别向有关部门报告。
附件:
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赣发[2009]9号)和省卫生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省教育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七部门《关于印发<江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意见>的通知》(赣卫农卫字[2010] 9号)精神,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现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医改目标,现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要求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人员准入,实行以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以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核心,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基本程序为:科学设置岗位、选聘机构负责人、清退在编不在岗人员、组织竞聘上岗、妥善安置分流人员。
二、科学设置岗位
根据《关于江西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赣人字〔2008〕231号)等文件精神,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进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岗位设置。管理岗位的设置,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院长(主任)1名,副院长(副主任)1-3名;一般卫生院设院长1名、副院长1-2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等岗位为主体,并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设置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占总岗位的比例乡镇卫生院不得低于9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低于95%。鼓励基层医疗卫生
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已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三、公开选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
县级卫生部门要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依据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县(市、区)范围内,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择优选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由卫生行政部门聘用,签订聘用合同。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聘期为3-5年,其中试用期一年,试用期内考核不合格的,重新选聘。首次公开选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时,各地对于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的现任院长(主任),或由当地公开选聘任期不满1年的,可以通过民主推荐方式继续担任负责人。
四、推行人员定岗竞聘
在切实做好在编不在岗人员清退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并根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采取考试考核等方式,统一组织竞聘上岗。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为 2011年5月31日 以前进入本单位的正式职工;已毕业的定向培养计划内的医学毕业生、未满服务年限招聘的执业医师和“三支一扶”人员可参加定岗竞聘。在编制有空缺的情况下,已聘用的具有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也可参加定岗竞聘,聘用人员上岗后实行人事代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报竞聘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对竞聘对象实行资格准入制度,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对具有执业资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如无相应空缺的岗位,可以高职低聘、转岗聘用。
五、实行全员聘用制度
竞聘上岗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人代表与受聘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合同管理。合同应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待遇、聘期等内容。聘期为3-5年,在聘用期间,对发生医疗事故、收受药品回扣及“红包”、套取医疗保险基金等违规违纪行为,造成严重影响的人员,经查实,坚决予以处理或解聘;对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空缺需补充工作人员时,必须按照《江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试行)》(赣人发[2006]7号)要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六、妥善安置分流未聘人员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岗竞聘中未聘人员,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可采取以下分流安置办法。
(一)正式职工分流安置办法
正式职工是指经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可、有正式的人事和工资关系的人员。
1、系统内调剂。未聘人员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视情在辖区卫生系统内统筹调剂,参加竞聘上岗。
2、允许非专业技术人员提前离岗。截止 2010年12月31日 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或工作年限期满30年的分流人员,本人自愿、单位同意,可提前离岗,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办理退休手续。
3、三年过渡安置。3年过渡期间,如有空缺岗位,符合岗位条件的分流人员可以参加竞聘上岗,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分流人员待遇第一年按原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下同)的80%发给;第二年,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给;第三年,按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给。三年后仍未竞聘上岗的,与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人事档案挂当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4、鼓励自谋职业。鼓励和支持未聘人员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创办或领办经济实体。具体操作办法与事业单位改革统筹考虑。
5、支持学习深造。对40周岁以下(截至 2010年12月31日)与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分流人员,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并通过国家考试参加大专以上正规学历教育的,除享受鼓励自谋职业的政策外,可由单位一次性补助一定比例的学费,补助比例不低于70%。学习期满后,不再安排工作。对经学习提高后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如原单位有相应空缺岗位,可优先聘用;如无空缺岗位,也可推荐到专业对口、有空缺岗位的其他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聘用。
上述与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分流人员,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前的工作年限,按国家政策规定计算为连续工龄;符合享受失业等保险待遇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二)非正式职工分流安置办法
1、给予经济补偿。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由单位支付1个月的补偿金,月工资为本人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所有工
作收入)。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2、落实相关保险。按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符合享受失业等保险待遇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3、视情推荐聘用。对具有相应执业资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由乡镇卫生院推荐到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村卫生室聘用。
七、工作要求
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关系到医改深入进行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各地要以政府为主导,切实加强领导,要按照核定的编制(预留定向生和“三支一扶”等人员编制)及时按规定补充人员,原则上两年内分步到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管理与指导,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卫生部门要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与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绩效综合考核和激励机制等医改任务同步推进;发展和改革部门要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建立督导机制,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情况进行督查指导,统筹推进改革任务的落实;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拨付相关资金,做好资金监督管理工作;编办部门要统筹核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
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发展和改革、财政、编办等部门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设置、在编不在岗人员的清理、负责人选聘和人员竞聘、未聘人员的分流安置办法等。实施细则经相关部门审核、核准后,按规定报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发展和改革、财政、编办等部门备案。各地要保障医务人员合理待遇水平不降低,稳定住广大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同时,要把落聘人员安置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关心落聘人员生活,引导他们转变观念,重新就业,对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及时妥善处理,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平稳有序,取得实效。
第三篇: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安排的通知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设区市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贯彻落实全省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关于印发<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赣人社字[2011]215号)要求,现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工作安排,请各地抓紧组织实施。
一、制定实施细则。各县(市、区)要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实际,于9月1日前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设置、在编不在岗人员的清理、负责人选聘和人员竞聘、未聘人员的分流安置办法等。
二、核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各设区市在9月1日前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工作,按照省编办、卫生厅、财政厅、民政厅《江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办法》(赣编办发[2009]4号)的要求,兼顾城区扩大、流动人口增加以及未来发展等因素,统筹核定编制数。
三、完成岗位设置工作。9月1日前,各县(市、区)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设置工作。
四、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9月10日前,完成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编不在岗的人员的清理工作,原则上要求在编不在岗的人员均回原单位工作,对需要调动的,及时办理调动手续;对解除聘用关系的,妥善做好相关后续工作。
五、公开选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9月15日前,全面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公开选聘工作。到2011年底,以县(市、区)为单位,达到5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通过公开选聘方式竞争上岗。
六、组织开展公开招聘工作。9月30日前,在预留定向培养医学生、“三支一扶”等人员编制前提下,根据编制部门核定编制空余情况,由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部门组织开展乡镇卫生院公开招聘工作,其中,70%的空余编制用来招聘乡镇卫生院现有的编制外聘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的空余编制面向社会招聘。
七、实行全员聘用制度。10月20日前,在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基础上,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采取考试考核等方法,统一组织竞聘上岗,对竞聘对象实行资格准入制,并实行合同管理。
八、妥善安置分流未聘人员。10月31日前,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岗竞聘中未聘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
九、开展督促检查。9月30日前,各设区市组织对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进行督查;10月31日前,省里组织对各地进行督导,适时召开会议,总结交流经验,通报督导情况。
第四篇:xxxx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关于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
各县市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局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家和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政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央编办发〔2006〕96号)和《xxxx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试行)》(xx编办〔20xx〕xx号)精神,结合我xx实际,就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基层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2、改革目标:从20xx年起,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激励制度;基层卫生人才总量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卫生人才素质显著提高,卫生人才配置结构优化。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
3、根据“原则上每个乡镇应有一所卫生院”的要求,全县共设置乡镇卫生院xx所,其中,中心卫生院xx所,一般卫生院xx所,防保型卫生院xx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已撤(并)乡镇原设置的卫生院成建制并入调整后的乡镇卫生院,为该卫生院的分院,全县共设置xx所分院,分院资产不平调,接受总院的管理和领导,分院实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乡镇卫生院(分院)由县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4、xx市、xx县原则上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内设置xx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公益性事业单位,由县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职责
5、乡镇卫生院工作职责:
(1)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及服务。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形成有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指导开展爱国卫生工作。规范开展预防接种服务,执行国家免疫规划。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情处理。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健康指导。开展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和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开展健康指导。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例进行登记管理、定期随访和健康指导。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协助处理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受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对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学校卫生、食品卫生、饮水卫生、职业卫生,以及村级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培训、考核与监督。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2)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使用农村适宜医疗技术和包括xx药在内的中医药技术,正确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对疑难病症进行恰当的处理与转诊。承担乡村现场应急救护、转诊服务和康复服务。临床科室重点设置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等,加强急诊急救等建设。健全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做好医疗废物处理和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药品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政策,按试点要求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的医疗服务。
(3)其他职能。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规定,履行定点医疗机构职责,做好有关的政策宣传、监督及服务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负责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等项工作。
6、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职责:
(1)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城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及服务。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形成有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规范预防接种服务,执行国家免疫规划。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情处理。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健康指导。开展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和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开展健康指导。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例进行登记管理、定期随访和健康指导。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协助处理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2)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社区现场应急救护。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转诊服务。康复服务。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药品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的医疗服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的医疗服务。
(3)其他职能。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履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职责。
四、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和岗位
7、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按每xxx人服务人口配xx—xx人的标准核定,乡镇卫生院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低于人员编制总数的xx%。
8、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按每万名居民配备xx-xx名全科医师,x名公共卫生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总编制内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其他人员不超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具体某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编制,可根据该中心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核定。服务人口在5万居民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编标准可适当降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应结合现有基层卫生机构的转型和改造,首先从卫生机构现有人员编制中调剂解决,同时相应核销有关机构的编制。要充分利用退休医务人员资源。
9、乡镇卫生院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总岗位的80%。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等岗位为主体,并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设置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管理岗位可设主任、副主任(兼任)各1名;专业技术岗位可设全科医师、中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医技人员(药剂员、检验员)、护理人员若干名;工勤技能岗位根据需要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可设全科医师或中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医技人员、护理人员等若干名。
五、改革乡镇卫生院长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选拔聘任办法,完善院长(主任)负责制
10、院长(主任)全面负责本单位全面工作,依法制定、实施本单位发展规划,建立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依法聘用、考核医务人员和工勤人员。
11、改革和完善院长(主任)选拔任用制度。积极推行院长(主任)聘任制和任期绩效考核制。院长(主任)由县市卫生部门聘任,副院长(主任)由院长提名,报县市卫生部门批准,各科室负责人由院长(主任)聘任,报县市卫生部门备案。卫生院院长(主任)无行政级别,采取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聘任的办法选拔任用。
12、严格院长(主任)任职条件和资格。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卫生事业,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团结协作,作风民主;中心卫生院院长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原则上应具有中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和执业医师资格;一般卫生院、防保型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应具有初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
13、院长(主任)实行聘任制,院长(主任)每届聘期原则上为3—5年,经绩效考核表现优秀、工作突出的可以连聘、连任。县市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长(主任)的任期管理,严格考核与财务审计,并把考核、审计结果作为院长(主任)奖惩或续聘的重要依据。院长(主任)应主动接受单位全体职工的监督,定期报告工作;重大问题决策应提请职代会或全体职工大会通过后实施。
六、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全员聘用制,加强岗位管理
14、人员定岗竞聘。
(1)竞聘对象。20xx年xx月xx日前进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包括在编正式工作人员和临时聘用人员中具有执业(从业)资格或医药卫生类中专以上学历者;20xx年经由卫生、人事、财政部门公开招聘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及“三支一扶”人员。(2)实施步骤。①报批设岗方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核定的编制和职责任务,拟制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设岗方案由县市卫生部门审核、人事部门核准后,报县人事部门备案。②确定竞聘人员。县市卫生、人事、编制等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报的竞聘人员,按规定逐人审核、确认。③组织竞聘上岗。县市卫生部门根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采取考试、考核的方式,统一组织竞聘上岗。
(3)资格准入。实行资格准入制度,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不得进入。对具有执业(从业)资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如无相应空缺的岗位,可以高职低聘、转岗聘用。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试点县市要结合实际,制定定岗竞聘具体实施办法。
15、实行全员聘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合同管理。合同应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待遇、聘期等内容,聘期xx—xx年,聘用期满经考核达到合格以上的,按照“双向”选择,根据个人意愿和单位工作需要续签聘用合同。合同文本完整规范。县市人事、卫生部门按规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岗位设置、组织人员定岗并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16、建立解聘制度。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差、发生医疗事故,在工作中有收受药品回扣、“红包礼金”、套取医疗保险基金等违规违纪行为,造成严重影响的人员,经查实,坚决予以处理或解聘;对连续xx年绩效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今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空缺需补充工作人员,必须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和招聘计划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采取公开信息、资格审查、考试考核、竞争择优等规范程序组织实施。新进人员一律实行聘用制。
17、安置分流人员。分流人员为两类人员:一是定岗竞聘中未聘的在编人员(含政策性安置人员);二是非在编临时聘用人员,包括定岗竞聘中的未聘者和未纳入竞聘范围的人员。(1)在编分流人员安置渠道。①系统内统筹调剂。未聘人员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视情在本县市卫生系统内统筹调剂,参加竞聘上岗。②允许提前退休。截至20xx年xx月xx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经本人申请,按管理权限审批同意后可提前离岗退养。符合病退条件的,可按现行政策办理病退。③三年过渡安置。3年过渡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有空缺岗位,符合岗位条件的分流人员可以参加竞聘上岗,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分流待聘期间,计算工龄、正常调资记入本人档案工资,按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一定的生活费。④鼓励自谋职业。支持鼓励分流人员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创办或领办经济实体。分流人员与单位解除聘用关系后,一次性发给相当于本人3年基本工资的补偿金,另按本人连续工龄计算,每1年工龄,加发本人解除聘用关系前1个月基本工资的补偿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⑤ 支持学习深造。对40周岁以下(截至20xx年xx月xx日)与单位解除聘用关系的分流人员,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并通过国家考试参加大专以上正规学历教育的,除享受第4条鼓励自谋职业的政策外,可一次性补助一定比例的学费。学习期满后,不再安排工作。对经学习提高后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相应执业(从业)资格的,如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相应空缺岗位,可优先聘用;如无空缺岗位,也可推荐到专业对口、有空缺岗位的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行政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聘用。
上述与单位解除聘用关系的分流人员,在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时,解除人事(劳动)关系前按国家政策规定可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符合享受失业等保险待遇条件的,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2)非在编人员分流渠道。①与原单位解除聘用关系。解除聘用关系的人员,可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等待遇。②推荐聘用。对具有相应执业(从业)资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荐到行政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聘用。
七、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制和考核制
18、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收入分配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关系。在确保国有资产增值的前提下,扣除必要成本费用、资产折旧费用和规定留足事业发展金以及单位内部职工生活保障金后,再进行分配。内部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要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大会讨论通过,报县市卫生部门批准,并报同级人事、财政部门备案后方可实施。探索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
19、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相衔接。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工资政策和标准;绩效工资以综合绩效考核为依据,突出服务质量、数量,注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并以半年量化考核结果为依据拉开分配档次,具体分配办法由单位按照国家、省和县相关政策确定。
20、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考核,财政、人事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县市卫生行政等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结果作为政府补助的依据。考核合格的,政府按照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不合格的,政府按照考核合格确定的补助水平乘以考核得分比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作为其考核周期(每周期为半年)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其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
八、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
21、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水平。落实免费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试点工作;对具备学历但没有执业资格的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进行执业资格考前培训。通过引进和培训考试,到20xx年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的目标。
22、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学历水平。落实对志愿到农村工作的医学大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政策,从20xx年起,由财政安排经费,为志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三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开展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专升本试点工作,xx年内,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专升本的医学本科生xx名。xx年内,对xx名没有正规学历的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进行中等医学学历教育。
23、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在职在岗培训。实施基层卫生人员培训规划,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在岗卫生人员每5年进行全员岗位培训一次。建立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进修学习制度,每年要有1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骨干人员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进修。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全体人员完成转岗培训和专业技能专项培训。
24、落实县市级以上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帮扶机制。县人民医院与2所县级医院和1所条件较好的中心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支援关系。吉首市人民医院领办吉首市镇溪卫生服务中心。从县内二级医院选派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继续落实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的政策。
九、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25、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高度关注。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稳步实施。人事部门要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卫生部门要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与编办、人事、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6、切实做好分流人员的安置工作。分流人员过渡期间相关工资待遇、按规定办理相关社会保险、经济补偿、学习深造期间一定比例的学费补助、提前退休和病退人员待遇等费用支出,由财政部门纳入预算,统筹安排。要积极主动地为分流人员办理档案管理、流动、职称评定等手续和党团组织关系接转等事宜。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分流人员思想政治工作,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分流人员,争取他们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分流安置工作平稳顺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7、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规范运行。各级各部门要深入检查分流安置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工作进度,确保分流人员得到妥善安置。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提供情况、运行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配送情况、政府补助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规范运行。要创新绩效考核评价方式,逐步建立多方参与、协调高效、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要责令限期整改;违纪违规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各县市要根据本《意见》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绩效考核方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经县市政府同意后执行,并报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县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县人事局、县财政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局备案。
第五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
当前位置 :中国福建 > 政府公报 > 2011年第25期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
闽政办〔2011〕180号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本性转变,加快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持可持续的充满活力的新体制、新机制,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就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通知如下:
一、加快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各市、县(区)政府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闽政办〔2011〕160号)精神,组织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步骤,列出详细的时间节点和线路图,集中人力、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全面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县级机构编制部门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以县(市、区)为单位,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的制度。今年8月底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核定的人员编制和下达的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完成岗位设置;10月底前完成竞聘上岗和全员聘用工作;年底前完成未聘用人员的分流安置、清退工作。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竞争上岗、全员聘任、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政策。各市、县(区)政府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财政厅、公务员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分配机制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抓紧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激励政策,建立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各地人事、卫生、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核定工作,保证基层卫技人员工资不低于当地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平均水平。对于实施绩效工资前原有收入高于平均水平的部分应予保留,并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对于绩效考核合格并超额完成医疗服务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从超收部分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增量进行分配,具体提取比例由各县(市、区)确定。省里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闽政〔2009〕1号)文件下拨的乡镇卫生院农村卫技人员专项补助不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各地不得冲抵绩效工资总量。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农村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奖励资金,鼓励和引导卫技人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该项工作在10月底前全面完成。
三、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采购供应改革。8月底前各市、县(区)要对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行落实零差率销售改革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到位。在9月底前要组织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省级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统一采购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坚决杜绝网下采购行为。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货款结算制度,县级财政要按规定及时上缴基本药物货款,确保基本药物足额供应。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构建可靠、可控、可查、畅通的药品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开展药品配送情况及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确保药品及时配送到位。年底前,全省村卫生所全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在村卫生所执业的乡村医生要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纳入全省统一采购,由乡镇卫生院负责供应。省卫生厅、食品药品监管局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建立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的省级率药品招标采购新机制要求,制定《福建省医疗机构第九批药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方案》,并于9月份启动第九批药品(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工作。
四、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补偿机制。各市、县(区)政府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等六部门《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意见的通知》(闽政办 〔2011〕26号)要求,加大落实力度,抓紧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后的多渠道补偿机制。8月底前各县(市、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方案要全部出台。要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对综合改革的助推作用,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经费由政府足额安排,各项专项经费和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补助的政策。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任务、财务收支的核定工作,人员经费补助要同核定编制数挂钩,同实有人数脱钩,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员增效的积极性。各设区市要根据省物价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卫生厅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及省卫生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定的实施细则,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出台一般诊疗费相关政策,实施时间不迟于2011年12月31日。
五、做好清理化解历史债务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部《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意见》(国办发〔2011〕32号)和省财政厅、卫生厅等部门的具体部署,各市、县(区)政府要按照“制止新债、锁定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组织发展改革、财政、卫生部门会同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于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长期债务,认真进行逐项、逐笔清理核实,9月底前完成债务核实锁定工作,建立债务台账;12月底前将认定的债务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剥离给当地政府;当地政府要按债务协议,如期偿还结清各项债务。各级财政要建立化债资金专户,用一年半时间化解2009年12月31日前形成的长期债务。
六、加快培养和充实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加大力度培养和充实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1〕111号)的精神,加大力度组织实施“四个一批”计划,尤其是年底前要完成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1000名特岗执业医师的工作,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返聘一批退休医生,充实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和学历提升,满足现阶段基层对全科医生的需要;继续落实《福建省2010~2012年全科医师能力提升计划》,确保明年底实现城市社区每万服务人口拥有3名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4名全科医生的目标;同时加快建立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培养计划,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医改政策的执行力。
七、加强村卫生所建设。各市、县(区)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31号)和省里的总体安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各地年底前要完成今年下达的全省5010所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任务。对目前全省1665个未设立村卫生所的行政村,要适当调整建设计划,将其纳入建设计划,进行重点建设,由乡镇卫生院负责聘请乡村医生或派驻医务人员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保年底前实现村卫生所和乡村医生全覆盖。
八、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省卫生厅、财政厅要抓紧制定下发《关于提高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通知》,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0%左右的工作量下移给村卫生所承担,同时将相应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拨付给乡村医生,明确村卫生所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合理核定任务量并加强监督考核。各市、县(区)政府要切实组织实施好这项工作,确保年底前全部到位。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与管理力度,进一步明确乡村医生职责,健全培养培训制度,规范执业行为。要全面落实好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政策,对符合新农保待遇领取条件的乡村医生,按照规定及时发放养老金,有条件的地方可对老年乡医采取补助等多种形式,提高其养老金水平。
九、全面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在不改变乡村医生人员身份和村卫生所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及乡村医生实行业务指导、药品供应、绩效考核、卫生信息等一体化管理,年底前基本实现一体化管理目标。各地要加强村卫生所业务指导,努力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十、积极稳妥推进村卫生所药品零差率改革和门诊统筹试点。选择2000个左右行政村卫生所开展药品零差率销售试点,将试点工作与建立补偿机制结合起来,试点村卫生所同时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在此基础上,明年逐步推开。各地要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闽政文〔2010〕14号)的精神,对开展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改革的村卫生所,建立经费保障和监督考核机制,将村卫生所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发挥新农合的补偿作用。
十一、建立双向转诊和分工协作机制。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0〕252号),城市三级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以开展门诊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和人员培训为重点,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年底前,各设区市城区和县(市)二级医院要与区域内若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落实分工协作的政策措施,通过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形式的帮扶,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厦门市要积极探索全科医生首诊制,省卫生厅等部门要抓紧出台对首诊和分级医疗的管理制度。省医改办要将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量列入医改工作考核范围。
十二、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切入点,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巡回医疗,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适宜技术服务和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慢病管理等服务,建立健全适应群众需求的基层服务模式。各市、县(区)要大力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明确服务内容、服务项目和服务责任,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为服务重点,可先从“慢病管理”入手,对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实行全过程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采取设立家庭医生津贴方式,充分考虑服务居民数量、构成,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9月底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要选择一批纳入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定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医保资金按人头付费改革试点。
十三、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快人员培训,尽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应用工作。9月底前,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完成信息系统建设,启动运行各项业务管理功能并与设区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各项卫生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应用;年底前要全面完成健康档案电子化和病历电子化。卫生信息网络要进一步延伸,终端逐步覆盖村卫生所,实现新农合村卫生所门诊结报以及健康档案基础资料、公共卫生基本信息采集等业务。要进一步完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从乡镇中心卫生院扩大到较大乡镇卫生院,为100所县级以上综合医院配置远程病理设备,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与城市三级医院之间开展远程医疗会诊和技术咨询。继续加快“社保卡”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全覆盖工作,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十四、全面落实包保责任制。县级政府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主要实施者,要按照《福建省医改领导小组关于实行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包保责任制的通知》要求,建立包保责任制。按一人一院(中心)的要求,确定一名部门负责人包干负责一个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改革工作,根据包保职责,加强对政策宣传、方案制定、竞聘上岗、政策落实和规范操作的全过程指导,确保转轨顺利和社会稳定。省、设区市医改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要按照分工职责,与包干市、县(区)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加强对包保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各环节的督导检查,及时了解各地综合改革进展情况,认真查找存在问题,重点督查改革政策是否落实,资金是否足额及时到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否落实,服务模式是否转变等,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9月中下旬,省医改领导小组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设区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展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结果在全省通报。
十五、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切实提高对医改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根据国务院医改办与中宣部联合召开的医改宣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委宣传部、省医改办制定的《福建省医改工作新闻报道方案》,制定本地医改宣传工作计划。各级有关部门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医改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借助各地有影响力的传统集会等活动,多形式、多角度地宣传医改的政策举措和工作进展,宣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等取得的成效和群众得到的实惠,宣传各地医改实践中的典型经验和优秀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正确引导舆论,凝聚社会共识,提振改革信心,为医改持续深入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各级政府要按照本通知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医改投入,强化工作责任,细化改革任务,把握时间节点,层层抓好落实,全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确保今年各项改革任务如期完成并取得成效。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八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