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党委公推直选模式的比较与思考
乡镇党委公推直选模式的比较与思考
【内容提要】近十年来,公推直选的试点工作在党的基层组织逐步推行,各试点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公推直选的不同模式,主要有:“单选”式、“同选”式、“倒选”式和“顺选”式。这些方式各有优劣,应当客观分析其利弊,加强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使其不断完善,并因地制宜地择优选用,发挥其优势和功能。
【关 键 词】公推直选 模式 比较
“公推直选,是党组织在组织党员、干部和非党群众以公开推荐的方式确定候选人的基础上进行考核公示后,交由党员大会或党代表大会直接差额选举产生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选举制度”[1]。从1998年11月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南城乡以公推直选的方式产生乡党委领导班子以来,公推直选的试点工作在全国基层党组织逐步铺开,各试点地区在实践中探索出公推直选的不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到目前为止,公推直选的主要模式有:单选、同(联)选、倒选、顺选等。本文对公推直选的主要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总结经验、比较优劣,从分析异同中探寻实行公推直选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公推直选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公推直选的主要模式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各试点地区按照扩大党内民主的要求,对公推直选进行了制度创新,设计出了大致相同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确定条件、发布公告、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实地调研、演讲答辩、公开推荐、组织考察与确定正式候选人、直接选举、报上级党委批准等环节。但是,由于各试点地区存在差异,因此,在选举范围的确定、选举程序的运用、推选权利人的界定等环节上取舍不同,从而形成了公推直选的不同模式。目前公推直选的主要模式有四种:
第一种是“单选”式,即只直选党委书记。“单选”式又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只直接选举党委书记,原有的党委委员保持不变。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江苏省宿迁市黄敦镇于2004年2月进行的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试点工作。其基本程序是:(1)由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和非党群众进行第一轮公开推荐,选出得票数最高的12人并予以公示。(2)以各党支部为单位进行第二轮公开推荐,召开公开推荐大会,由全体党员投推荐票,推选出4名初步候选人。(3)通过资格审查和组织考核之后,由组织部门筛选出3名候选人。(4)由县委全委会票选出2名镇党委书记正式候选人。(5)召开镇全体党员大会,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镇党委书记。2004年8月,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也以类似方式选举产生党委书记。二是“书记组阁”式。这种模式是由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木兰镇于2003年探索出来的,其主要程序和方法包括:(1)在公开报名和资格审查的基础上,由公推直选考察组对初步候选人进行考察,并通过媒体对初步候选人信息进行公示。(2)初步候选人通过考察与公示之后,到试点地区进行5到10天的实地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3)召开公开推荐大会,由党员、干部、群众票选出两名书记正式候选人。(4)召开全体党员大会,由全体党员差额选举产生镇党委书记。(5)当选书记组阁,即由当选书记向区委提出镇党委的人选建议,由区委组织部、区纪委进行审核之后,交由区委按组织程序任命产生新一届镇党委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书记组阁”式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2004年之后,重庆、云南、江苏、河南、陕西等试点地区纷纷效仿。2006年年初,“书记组阁”式作为公推直选的主要模式在更多的试点地区进行推广。
第二种是“同(联)选”式,即在直接选举党委领导班子的同时选举人大和政府领导班子,实行三大领导班子之间的交叉任职。2003年,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的12个乡镇先后进行了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的试点工作。此次公推直选又被称为“两票推选,交叉任职”。主要程序包括:(1)由全乡党员、群众、干部通过“海推”产生党委初步候选人,经过资格审查确定正式候选人。(2)召开党代表大会,通过投票产生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成员。(3)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产生之后,由党委书记兼任镇长,两名副书记分别兼任副镇长,其他委员分别兼任人大主席团主席、纪委书记、政协工委主席等。(4)召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按照法定程序确定镇长、副镇长。2011年4月,广西扶绥县岜盆乡进行公推直选乡领导班子的工作,借鉴了咸安区的“同选”式,并在其基础之上做了一些改进:(1)召开全乡党员大会进行直接差额选举;这一做法相较于召开党代表大会而言,扩大了党员的民主权利,增加了公推直选的公信力与合法性。(2)党委书记不兼任任何职务,由副书记和党委委员兼任政府、人大领导班子成员。
第三种是“倒选”式,其选举顺序与传统选举顺序(即先由党员选举党代表,再由党代表选举委员,然后由委员选举副书记和书记)相反,由党员直接选举党委书记,再选副书记,最后选举党委委员。2004年1月,四川省平昌县在9个乡镇进行公推直选的试点工作,并开创了公推直选的新模式——“倒选”式,其具体做法是:(1)在经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公示、实地调研等环节之后,召开公开推荐大会,由全体党员与部分群众代表参与推荐投票,最终确定党委书记正式候选人2名,党委副书记正式候选人4名,其他党委委员候选人8名。(2)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进行投票选举。首先,进行党委书记的投票选举,在党委书记竞选中落败的候选人可以直接参与到下一轮的选举当中。然后,进行党委副书记的选举,落选的1名党委书记候选人与4名党委副书记正式候选人一同参与竞争,票数最高的2名候选人当选。落选的3名候选人直接参与到下一轮选举。最后,进行党委委员的选举,上一轮落选的3名候选人与8名党委委员正式候选人一起参与最后一轮党委委员的投票选举,最终从11名候选人中产生6名党委委员。与平昌模式相似,2004年7—9月,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在全县10个乡镇以“倒选”式产生了乡镇党委的领导班子。随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飞仙关镇、凤禾乡等也分别以“倒选”式选举乡镇党委领导班子。2011年广西的岜盆乡、雁江镇、北更乡等也采取了类似的公推直选方式。
第四种是“顺选”式,即由党员直接选举产生党委委员,再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的方式。2005年11—12月,四川省船山区永兴镇正式公推直选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其程序和方法如后:(1)在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组织考察的基础之上,采取信任度测评与结构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推荐产生候选人。这是一种精密的制度设计,信任度测评与结构推荐的总分值为100分,其中信任度测评的分值为10分,结构推荐的分值为90分。首先,由参选者所在工作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对其信任度进行测评,只有获得60%以上信任票的参选者才能参与推荐。其次,召开公开推荐大会进行结构推荐,参与推荐的代表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镇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个村、社区分别派出党代表2名;二是镇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各村民委员会主任、镇所属单位负责人;三是区内现任乡镇党委书记和曾任乡镇党委书记代表15名;四是区公推直选领导小组成员。四个部分的代表不得交叉重复。第一、二个层面的代表分值各占20分,第三、四个层面代表各占25分。参选者在公开推荐大会上按抽签顺序进行竞职演说之后,根据四个部分的代表投票情况,计算出每位参选者的结构推荐得分,再按照信任度测评与结构推荐的总分从高到低确定候选人。(2)在公示、组织候选人参与实地调研之后,召开全体党员大会直接选举党委领导班子成员。首先,差额直选党委委员。由8名党委委员正式候选人按顺序进行竞职演说,党员根据候选人的表现进行投票表决,得票最高的6人当选党委委员。其次,由全委会票决产生书记正式候选人。在党员大会的现场召开区委全委会,从4名党委书记的候选人中差额票选出2名党委书记正式候选人。最后,由全体党员选举产生镇党委书记。(3)由当选书记提名产生副书记。书记有权从当选的委员当中提名1名党委副书记,并上报区委,由区委组织部考察后决定任命。在船山区永兴镇的试点当中,镇党委委员和书记是由公推直选产生的,副书记仍然是任命制,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顺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随后,江苏省溧阳市埭头镇等试点地区完善了这一模式,实现了党委委员、书记、副书记全部由党员通过“顺选”产生。
二、公推直选四种模式的利弊分析
公推直选的四种主要方式各有利弊,具体表现为:
在“单选”式中,党委书记通过直选产生,其他党委委员保持不变,这种做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但是,书记的权力来源于党员直选,其他党委委员的权力来源于上级组织任命,这样会出现权力冲突,党委班子内部容易产生摩擦,不利于党委的集体领导。如果直选书记,然后赋予当选书记“组阁权”,当选书记能够根据自己的施政方略选择所需人才组成党委领导班子,其优势在于可以减少党委成员之间的摩擦,提高党委决策效率。但另一方面,“书记组阁式”存在合法性问题。合法性包括政治合法性和法律合法性,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是否在内心服从和认可政治统治权威和秩序”[2](P49),法律合法性是指“一项活动或行为是否符合现有的法律法规或有关制度规定”[2](P50)。权力合法性本来就是政治改革尤其是政治权力产生环节所要解决的问题,而公推直选的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创新中的“书记组阁式”出现选举和组阁并行,并没有真正解决合法性问题,违背了法律合法性,“这种方式很明显搬用了西方行政组阁制,与现行体制不符”[2](P37)。这种方式还会导致权力运行矛盾,如在党委决策时,书记容易凌驾于委员会之上,违背集体领导制度。“书记组阁式”使民主监督缺乏体制保障,容易出现书记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助长个人独断专行作风,不利于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并直接影响民主政治建设,进而导致出现政治合法性危机。
“同选”式通过一次选举产生三大领导班子,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效率高、成本低,同时也有利于改善乡镇领导班子人员臃肿,党政领导关系不顺畅的状况。其政策依据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即要求“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完善党委常委会的组成结构,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减少领导职数”[3](P324)。但是,由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兼任政府主要领导职位和人大主席团主席的做法,容易导致三大领导班子之间职责不清晰、分工不明确,加剧党政不分。另外,这种做法实际上剥夺了人大对乡镇长的选举权,架空了人大的权力。“同选”的公推直选方式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冲突,显然,“同选”方式存在着违背法律合法性的问题。
“倒选”式也有其优劣。其优势一是实现了直接选举。原来的选举是层层间接选举,由党员选出党代表,再由党代表选出委员,最后由委员选出书记和副书记,这种多层间接选举难以体现选举人的意志,而“倒选”式是由党员代表或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书记、副书记和党委委员,更好地体现了党员意志。二是增加了竞争机会。在“倒选”式中,每一轮竞争失利的候选人都可以参与下一轮竞选,为优秀人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如果落选者愿意参加下一轮选举,可以扩大下一轮选举的差额比例,增强选举的竞争性。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竞选书记与副书记的候选人比别的候选人的竞争机会多,对其他候选人不公平。
在“顺选”式中,先直选委员,再直选书记、副书记,遵循了党章和基层选举暂行条例等规定的先选委员,再从委员中提名选举出书记、副书记人选的基本要求。而将书记、副书记的选举权交给全体党员,突破了由委员选举书记、副书记的办法,又与现有的党内选举制度不相符合。另外,许多异地候选人只想竞选书记、副书记职位,如果他们先当选党委委员,而未选上书记、副书记,他们就不一定在该乡镇工作,那么党委的职位就会产生空缺。最后,书记、副书记候选人是同党委委员同步推荐产生的,在选举前已差额确定为候选人,如果有人在委员选举中就落选,则面临书记、副书记选举中只能是等额选举的情况,这样会使竞争弱化。这种方式在程序设计上存在着缺陷。
“同选”式、“倒选”式、“顺选”式这三种方式的选举对象都包括整个党委班子,这种做法相对于只直选书记而言,更能体现党的基层组织的民主性,有利于制约党委书记的权力膨胀,增强党委的合法性基础,统一了党委班子的权力来源。但是这种方式下,书记、副书记、委员分别对党员大会负责,而不是向委员会负责,党委班子集体领导缺乏紧密的权力授受关系纽带,容易导致权力分立,降低党委的议事与决策效率。
三、完善公推直选的几点思考
乡镇党委的公推直选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不同的选举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公推直选的方式方法,为公推直选的广泛运用提供借鉴。
1.理顺权力授受和运行关系
四种公推直选模式中都存在着的权力关系不顺,这是公推直选实践创新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是要克服“单选”式导致权力来源不一致的弊端。事实表明,只公推直选党委书记,而其他委员仍然由组织任命,书记和委员的权力来源不同,容易产生权力冲突。而“书记组阁式”必然导致书记权力过分集中,甚至会出现架空委员会权力的现象。在坚持集体领导的权力运行机制下,选择公推直选方式时,要避免权力来源不一致的现象,理顺权力授受关系,从权力来源上排除影响权力运行障碍。
二是要解决其他三种公推直选模式因分别授权而有可能出现的权力分立问题。“同选”、“顺选”和“倒选”方式虽然选举对象都是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但是,当选的书记、副书记、委员却是分别由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出的,按照权力授受关系,则应当分别对授权者负责,那样就有可能导致班子的权力分立。有学者指出“这种权力关系还不如传统的党内选举方式,也即党员(党员代表)大会——委员会——书记层层授权方式来得明确和顺畅”[4]。认为传统的层层授权方式既明确了权力授受关系,又能体现集体领导原则。笔者认为层层授权方式虽然能够解决直选中权力关系不顺畅的问题,但是,由委员会选举产生书记和副书记的做法剥夺了党员直接选举班子主要领导人的权利,违背公推直选的初衷。乡镇党委都由公推直选产生,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5](P74)的要求,有利于党员实现民主权利。公推直选党委领导班子,统一了权力来源,即整个党委领导班子都来自于党员大会或党代表大会的直接选举。至于可能出现的党委内部权力分立的问题,可以通过具体的制度安排来解决,例如在组织考核并确定正式候选人的环节,由组织部门从候选人中初步筛选出一个结构合理的准领导班子,再由全体党员进行直选,这样既能保证党员的民主权利,又能确保选举出来的班子成员之间不会有太大分歧。在权力运行中,要坚持党委集体领导制度,实行党委集体向全体党员负责,并定期向全体党员述职的制度等,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解决好权力分立问题。
2.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
公推直选的实践创新,需要选举制度的合法性支持,否则将会影响公推直选的进一步推进。继党的十六大提出“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范围”之后,十七大进一步要求“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并修改党章,增加了“提出委员候选人要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的内容,把第三十条修订为“基层委员会、总支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的书记、副书记选举产生后,应报上级组织批准”。这些党内法规的修订给公推直选预留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与《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1990年颁布实施)仍有很多制约党内基层选举改革的规定,如条例第十条规定“上届党的委员会成立代表资格审查小组,负责对代表的产生程序和资格进行审查”,而公推直选时上届党委就无法履行此职责,对于此类规定应该及时修订,给予改革以合法性支持。
3.增强公推直选的公平性与竞争性
在“倒选”式中,竞争书记和副书记的落选候选人有权利参与下一轮选举,竞选书记和副书记的候选人竞争机会则比其他候选人多,存在着对其他只竞选委员的候选人不公平的问题。要解决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就要给予所有候选人展示自我的同等机会,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选举前向党员和群众分发介绍候选人的宣传手册,让广大党员和群众了解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二是利用电视媒体对候选人的日常工作进行宣传介绍;三是延长实地调研时间,改进调研方式,建议把实地调研时间延长至两周,以便候选人与基层党员、群众更深入地交流,在调研方式上可以采取实地走访与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以及组织统一调研和个人单独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四是提前介入工作,安排候选人到试点乡镇进行挂职,有利于候选人展示个人能力和施政方略。
为了增强公推直选的竞争性,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放宽候选人的资格限制。可以适当放宽候选人年龄、职务、职称等方面的硬性规定,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选举当中,从而增强选举的竞争性;二是扩大差额比例。可以借鉴广西扶绥县岜盆乡的做法,他们认为“只有参选者与应选人数之间的差额比例达到5∶1,公推直选工作的开展才具备合法性”。通过具体的选举规则设计,扩大选举的差额比例,从而增加选举的竞争性;三是把建立储备干部库变成一种日常的工作机制。在公推直选工作中将有才干的落选候选人纳入储备干部库,或是把一些年轻有为的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作为储备力量加以培养,为今后的公推直选工作提供有竞争力的人才。
4.加强对公推直选党委班子的监督
长期以来,虽然党的基层党委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但是,由于实际上存在着上级组织部门“把关”甚至控制的问题,导致选举的效能远不及组织调配,因而产生后的党委班子也就只对上级负责,上级党组织成为真正的授权者和监督者。而公推直选使权力授受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员成为真正的授权者,因此,也应当成为党委班子的主要监督主体。为此,必须建立健全与公推直选制度相适应的监督制度,使党员对选举产生的权力机关的监督权落到实处,如建立健全党代表参与决策制度、党委向党代会报告工作制度、对班子成员进行质询与询问制度、当选干部在年末和届末向党代会和群众代表汇报任职情况和工作实绩制度、党员和群众代表对当选干部进行工作评议制度、党员代表大会或全体党员大会有权罢免不称职干部制度等,通过构建党员从“授权”到“收权”的制度框架,同时加强权力体系内的监督,即上级党组织的监督以及同级党委和纪委的监督,形成新的监督体系,加强监督力度,增强公推直选效应。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公推直选乡镇党委班子比“单选”书记更为科学合理,应当作为公推直选的主要方式。第二,公推直选乡镇党委班子的几种模式都还存在一些缺陷,要加强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使其不断完善。第三,公推直选乡镇党委班子的方式要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候选人相对集中在试点乡镇的地区适合用“顺选”式,可避免因选举者不了解外地候选人而导致外地优秀候选人在第一轮委员选举中就遭淘汰的情况;在候选人身份复杂、外地候选人较多的试点地区则适用于“倒选”式,这样有利于防止优秀人才流失;在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超职数配备,人员臃肿的地区,可以考虑使用“同选”式,有利于减少冗员。总之,一方面要客观分析公推直选不同方式的优势和缺陷,不断修改完善;另一方面还要依据其适用范围选择运用,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和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元中,郑颖瑜.公推直选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公推直选研究述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2]王勇兵.党内民主的制度创新与路径选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4]吴其良.乡镇党委班子的公推直选程序:问题与变革[J].理论与改革,2011,(3).[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第二篇: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工作方案[范文]
XX市XX区差额公推直选XX镇党委
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经区委研究,决定在我区XX镇开展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差额公推直选试点工作。为确保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探索、改进和完善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和基层党组织选举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努力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上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基本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
(三)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和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四)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
(五)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试点乡镇及职位
1.试点乡镇:XX镇。
2.公推直选职位: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2名、党委委员6名(含拟任武装部长的党委委员1名)。
四、报名资格条件
报名人选除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所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1.中共正式党员,党龄2年以上,组织人事关系隶属XX区,具有行政编制的在职在编人员;
2.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3.近三年考核获称职以上等次;
4.党委书记、副书记报名人选为现任正科级职务或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2年以上,原则上年龄在45周岁以下。根据《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党委书记报名人选不能为XX镇本籍(成长地)人员;
5.党委委员报名人选为现任副科级职务或任科员级(或者相当于科员级)职务3年以上,原则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其中拟任镇武装部长的党委委员人选须从事武装工作3年以上或有部队服役经历。
上述资格条件中,年龄及任职、工作年限均含本数,计算截止时间为2011年X月X日。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报名:
1.正在受司法机关立案侦察、纪检监察部门立案审查的或者受过刑事处罚的;
2.近三年受党纪政纪处分的;
3.有其他影响任职的情况。
五、试点工作时间、程序和方法
(一)时间
2011年X月中旬开始,2011年X月上旬完成。
(二)程序和方法
1.方案报批(X月X日前)
将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的《XX区差额公推直选XX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工作方案》报市委组织部审核。
2.宣传动员和公开报名(X月X日—X日)
(1)宣传发动、公开发布。将《公推直选工作简章》通过公文传输平台发至各乡镇、区直各单位。同时,分别在XX区有关媒体和组织工作宣传栏公布《公推直选工作简章》。
(2)报名方式。报名采取个人自荐、党组织推荐、群众举荐(20名户籍在XX区的群众)、党员联荐(10名户籍在XX区的正式党员)等形式。
(3)报名程序。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到XX区竞选办报名。报名时持本人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任职文件、个人编制证等相关证件原件及16K纸证件复印件一式二份,近期小2寸免冠彩色照片2张,并填写个人自荐表(或组织推荐表、党员联荐表、群众举荐表)及报名登记表。
3.资格审查(X月X日)
由区竞选办资格审查组按照相应的资格条件,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审查时,应严格按照公推直选职位的资格条件,着重审查报名人员的年龄、学历、任职时间、简历、奖惩和现实表现等情况。经资格审查不符合条件的,通知其本人并简要说明理由。
4.常委会差额民主推荐(X月X日)
区竞选办将经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各职位报名人员,上报区委常委会,常委会差额推荐XX镇党委书记初步候选人3名、副书记初步候选人4名、不含武装部长的党委委员初步候选人7名、拟任武装部长的党委委员初步候选人3名。报名人数未达推荐名额的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5.组织考察(X月X日—X日)
区委派出干部考察组,对常委会差额民主推荐产生的各职位初步候选人进行考察。
6.常委会研究(X月X日)
区委干部考察组将各职位初步候选人考察情况向区委常委会汇报,常委会经讨论研究后,将各职位初步候选人提交区委全委会差额投票表决,确定正式候选人。
7.全委会差额投票表决,确定正式候选人(X月X日)区委全委会根据初步候选人的得票及考察情况,无记名差额投票推荐XX镇党委书记正式候选人2名、副书记正式候选人3名、非拟任武装部长的党委委员正式候选人6名、拟任武装部长的党委委员正式候选人2名。
8.公示及实地调研(X月X日—X月X日)
(1)公示。正式候选人名单在XX区有关媒体和组织工作宣传栏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
(2)实地调研。各职位正式候选人到XX镇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群众、实地考察等形式开展调查研究。
(3)实地调研开始后,正式候选人党组织关系不在XX镇的党员,应将其党组织关系转到XX镇机关党支部,选举结束后,如未当选,则将其党组织关系转回原单位党组织。
9.竞职演讲和差额直接选举(X月X日)
召开XX镇党员代表大会,差额直接选举XX镇党委班子成员。公推直选领导小组主持召开XX镇党员大会进行差额直选。选举共分四节进行:第一节选举党委书记,第二节选举党委副书记,第三节选举非拟任武装部长的党委委员,第四节选举拟任武装部长的党委委员。书记、副书记职位差额为1名,非拟任武装部长的党委委员职位差额为1名,拟任武装部长的党委委员职位差额1名。每节按三个步骤进行:第一,介绍正式候选人基本情况(书面);第二,正式候选人进行竞职陈述(介绍本人的基本情况、竞职优势、任期目标、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书记、副书记正式候选人竞职陈述时间每人不超过8分钟,党委委员正式候选人竞职陈述时间每人不超过5分钟。书记正式候选人竞职陈述后接受党员代表提问);第三,与会人员直接进行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
到会党代表应达到应到会党代表的五分之四以上,方可进行选举。被选举人获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的人数一半的始得当选;获得赞成票超过半数的被选举人数多于应选名额时,以得票从高到低取足应选名额为止。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就票数相等的被选举人重新投票,得票多的当选。当选人少于应选名额时,不足的名额从未当选的被选举人重新投票,获得赞成票超过半数且得票多的当选。差额直选结束后,落选人员为非本镇干部的回原单位工作,属本镇原班子成员要分析原因,视情况安排工作岗位。
10.选举结果批准(X月X日前)
选举工作结束后,由XX镇党委将选举结果报区委批准。区委按有关规定程序履行任职手续。
如遇特殊情况,以上各环节工作时间安排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六、组织领导及其他有关事项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的领导,区委成立公推直选XX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整个公推直选试点工作进行组织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具体负责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严格依法办事。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每一个阶段都要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章办事,做到方案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全程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进入全委会票决的人选与区公推直选领导小组办公室签订遵守公推直选纪律承诺书,如有违纪违规行为的,一经查实,取消其参加公推直选资格,并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区纪检监察部门要全程参与,加强监督,确保公推直选工作公平、公正,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三)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会议、公告、新闻媒体等,广泛宣传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有利于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浓厚氛围。新闻媒体要全程参与,对每个环节的结果及时公开报道,使公推直选工作更加公开透明。试点乡镇要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宣传动员,统一本镇干部和党员群众的思想,引导大家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为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篇:“公推直选”民主选举模式
“公推直选”民主选举模式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
部队伍建设,使党建工作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达到人民满意,党组织采取“公推直选”方式进行换届选举。
“公推直选”是指把党委直接提名和委任变为
在党组织领导下,通过党员个人的自我推荐、党员群
众的联名推荐、党组织的推荐这三个环节产生候选人,然后由全体党员直接参与选举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
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依法按章办事;既充
分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又坚决维护党章赋予党员的权利,使选举结果既
反映群众的意愿,又充分体现党员的意志。
“公推”是指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基层党组
织领导班子成员,是一个初始提名的问题,目的是增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合法性基础;而
“直选”是指党员直接选举基层党组织书记、副
书记,是一个自由选择的问题,目的是更好地体
现选举人的意志。确保整个选举有序、公开、公
平、公正地进行,变封闭式选举为开放式选举。
严格按照有关法规,细化操作规程,把好“人选推
荐、资格审查、信任投票、候选人公示、投票选举”
等关键环节,确保选举工作程序规范、公开透明,防
止拉票贿选。许多地方在投票选举之前,普遍对党支
部书记竞选人、支部委员候选人全部进行竞职演讲,设置了竞职承诺、现场提问环节,让党员现场直接向
候选人反映自己的利益、诉求。
“公推直选”更能体现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的原则,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坚持党管干部,这是我们党的一条根本原则;坚持群众公认,这也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基本要求。在“公推直选”中,党管选拔方向,管干部任用条件,管选举程序,管资格审查,定向把关,把优秀党员选拔出来,很好地体现了党管干部原则;同时,由群众来民主测评党组织和党员,预选出有群众基础的候选人,参与公开质询正式候选人等,也很好地体现了群众公认原则。“公推直选”的方式,实质上促进形成了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的产生方式与村民自治相一致的民主机制,这有助于解决好执政党与自治组织的关系问题,化解“两委会”之间权力之争的矛盾。
有的村宗族宗派势力严重,容易控制民意,或容易拉帮结派。因宗派因素引起的拉票、贿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有的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党员整体素质较低,党内无合适人选。对于这些村,要积极发展党员,培养人才或选派人才,尽早使党内有优秀人才可以推荐和竞选。既要尊重村民民主推荐结果,又要尊重选举人的意志。同时,上级党委要积极回应,有效引导,消除村民的思想疑虑,取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党员和村民的议政作用,高度集中群众智慧,共献致富良策。要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员议事会、村民议政会、重大村务公决和先党内后党外的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实现村务决策民主化、透明化。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党员提案制和处理回复机制,村党组织在讨论本村重大问题时,应事先广泛征求党员、村民和村委会的意见,以获得他们的认同和支持。要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及其成员定期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述职并接受评议制度,以及村民对党组织工作情况评估质询制度,实现党员村民对党组织及其成员的经常性监督,使党组织及其成员始终与村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广泛地得到村民的支持。
××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办法(公推直选)
一、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以及中央有关规定,制定本选举办法。
开展“两推一选”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党管干部的原则。镇党委要对付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实行全面领导,要坚持干部的德才兼备标准和“四化”方针,严格把好用人关。村党支部要在换届选举过程中发挥好核心领导作用。
2、群众公认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换届选举中需要公开的内容、环节都应向党员和群众公开。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择优选拔人才。
3、依法办事的原则。选举工作要严格执行《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严格按程序办事。
二、经镇党委批准,中共××村党支部设委员3名,其中委员、书记1名,委员2名,均实行差额选举,差额均为1名。
三、党支部委员、书记和委员候选人均由党员、群众公开推荐产生并公示后,报镇党委审查批准,提交大会进行选举。
四、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候选人按照姓氏笔画为序。选举票分为两种,委员、书记候选人为大红选票,委员候选人为粉红选票。
五、在选举时,参加选举的党员必须超过应到会党员的五分之四(含已通知未到会者),方可进行选举。可在选举前采取竞职演说、回答党员提问等形式,让委员候选人进行必要的竞争。收回的选票数等于或少于发出的选票数,选举有效;收回的选票数多于发出的选票数,选举无效,应重新进行选举。候选人得到的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的党员的半数方可当选。如果得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党员半数的候选人多于应选名额时,原则上以得票多少为序,至取足应选名额为止;如遇最后多名候选人得票数相等而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对相同票数的候选人重新投票选举,得票多的当选。如果得票超过半数的候选人少于应选名额时,不足的另行选举。
六、凡是本村的全体正式党员有权对每位候选人表示赞成、反对、弃权或另选他人。填写选票时,对所列候选人,同意的在其姓名上面的方格内画“O”,不同意的画“×”,弃权的不画任何符号。如另选他人,应在另选人栏内写上另选人的姓名,并在其姓名上方的空格栏内画一个“O”,不画“O”的视为无效。每张选票所选人数等于或少于应选人数的有效,超过应选人数的无效。
七、选举设监票人4名,负责监票、唱票、计票工作。监票人等由全体党员直接推选,经大会通过。已提名作为党支部委员候选人的,不得担任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监票人在选举委员会的领导下,对选举全过程进行监督。计票工作人员在监票人的监督下进行工作。
八、会场设1个票箱,投票前由监票人当众打开票箱进行检验。工作人员清点实到有选举权正式党员人数,并由监票人报告镇指导组,由镇指导组宣布清点人数的结果。投票的顺序是:首先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投票;接着全体党员依次投票。投票结束后,由工作人员当场打开票箱取出选票,统计收回的选票数,由监票人将统计结果报告镇指导组,由指导组宣布选举是否有效。
九、大会采用人工方法计票,计票结果由总监票人向选举委员会报告,并由大会主持人向全体党员宣布选举结果。
十、本选举办法由选举委员会提出,经本次党员大会通过后生效。
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竞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参加某镇党委书记的公推直选,心情无比激动和高兴,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各位同志表示深深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基本情况及竞选优势
我叫xx,现年37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85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xx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我的竞选优势有:
——本人在部队服役六年,磨炼出了立说立干的作风。1985年10月我应征入伍,1986年3月在对越防御作战中,曾立一等功,受到军委嘉奖。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塑造了我胸怀坦荡、敢为人先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强个性。
——本人从基层一步步干起,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1991年转业回地方工作,先后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副乡长、副书记等职务。经过不同岗位的锻炼,我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在担任开元乡乡长期间此文来源于是网:wmjy.net,财税工作、计生工作连年名列全县第一名,个人多次受县委政府表彰。
——本人善于沟通协调,能迅速打开良好的工作局面。无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我都始终坚持以渴望发展的热情、以一心为民的真情去推动工作,与各界人士建立了密切的感情,善于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为所在乡镇发展作贡献。
二、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
加快发展,是时代主题,是群众心愿。我将坚持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团结带领全镇人民,紧紧围绕县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县”的奋斗目标和“五句话”的发展思路,突出一大主题,化解两大难点,做强三大产业,抓住四个关键,促进某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将与大家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在任期内,把某建成全县蚕茧生产第一镇、优质肉猪生产基地镇、劳务开发大镇,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实现村通四级泥碎公路、有线电视、有线电话的“三通”目标,每个村建起标准的党员活动室1个,建立文明新村3个,实现人民安居乐业,树立“xx南大门”新形象。
三、工作思路及措施办法
(一)突出一大在主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政治路线决立后,干部起决定因素。”加快发展,需要坚强的党组织作保障,需要一支勤政务实的干部作支撑。为此,我将不断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服务群众的“主心骨”。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围绕“五个好”和“五型领导班子”的目标,加强镇党委建设,坚持党委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完善民主议事、群众监督、社会评价的相关制度,推行党内“三联制度”,深入开展“党员真情为民三个一”活动,力争一年内把镇党委建成“红旗乡镇党委”。按照“六个好”的标准强化农村党支部建设,让群众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把村党支部建设“群众依靠、群众信任、群众拥护”的“战斗堡垒”。二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形势教育和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抢抓机遇抓发展的责任心,将心思用在发展上;增强党员干部常修从政之德的自觉性,将心思用在为群众谋利益上。三是推行党务公开。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只要不涉及党的秘密,凡是与群众利益有关的,诸如领导干部职责与分工、办事程序与收费标准、镇村财务收支、支农项目资金安排与使用等情况,一律实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赢得群众支持。
(二)化解两大热点,加快化解村级债务村道公路建设。通过走访座谈,我了解到镇村两级债务、村道公路建设是群众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势必影响发展。在化解镇村级债务方面,首先是锁定债务不新增,明晰借贷关系,将村级债务转到镇上统一管理,减轻村社债务压力;其次是大力压缩镇村两级非生产性开支,积极向上争取转移支付,分期化解债务。在村道公路建设方面,按“争取此文来源于是网项目要一点、财政转移补一点、招商引资找一点、发动乡友捐一点、一事一议筹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由群众作主,管钱管物,三年内完成建设路、普光路、三飞路、狮耳路等4条村道公路整治,并达到四级泥碎路标准,确保
晴雨通车,方便群众出行和农用物资的运输。
(三)做强三大产业,加快群众增收致富。确保农民不断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打造农民增收的长效产业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为此,我将立足某镇经济发展实际,围绕增收兴产业,做大做强蚕桑、生猪、劳务三大产业。一是加强服务,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根据乡镇机构改革和产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探索现代农业服务机制,引导建立市场化的技术服务体系,加快引进、推广蚕桑生产新技术,优化品种结构,扩大发展规模,每年新栽良桑100万株,每年建立一个“先锋模式”的蚕业合作社,力争2006年养蚕6000张,产茧15万公斤。二是创新机制,加快发展以dly优质肉猪为重点的生猪产业。坚持“市场带动、政府推动、企业拉动”的原则,引导养殖户与巨龙实业、四川七环等生猪产业龙头企业建立协作生产关系,采取“企业托养”、“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养殖大户”、“龙头企业 基地村 养殖大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充分依托龙头企业的猪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加工优势,建立一批规模发展dly优质肉猪3000头以上的示范小区和专业生产合作社,重点发展一批优质肉猪养殖大户,以此带动全镇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加强引导,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安排一定资金,加大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与各地的用工企业、劳务中介建立劳务开发合作关系,成建制输出劳务;加强与农民工的联系,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引进一批有资金、有技术、有项目的务工人员回家乡投资创业。通过以上三种措施,力争每年实现劳务收入2228万元,回引兴办项目5个以上。
(四)抓住四个关键,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按照县委“三深入三落实”的要求,我将深入到群众积怨较深的地方,深入到群众意见较大的地方,深入到发展较慢的地方,摸实情,抓发展,解疾苦,努力打造和谐共进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按照“环境优美、功能配套、经济繁荣”的要求,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作市场化、场镇建设规模化的机制,加快小集镇,新建一条长500米的街道,并做好场镇保洁和绿化、亮化、美化等工作,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小城镇定居。按照“产业配套、村貌美观、文明和谐”的要求,集中资金,加大帮扶,把尖坡村、冯家坡村、苏家坡村建成文明新村。二是解决群众疾苦,用真情帮助特困群众。深入学习中坝村抓难治难和下河街社区抓难治穷的经验,深入推进“五民示范”、“三满意”和“三深入三落实”活动,广泛走访群众,体察民情,掌握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千方百计解决特困群众吃饭难、住房难、就医难、子女入学难等实际问题。三是抓好安全稳定,用真心维护群众利益。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带头深入一线排查整治不安全隐患,带头深入一线调查化解不稳定因素,确保不发生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一般事故比例在上一年下降10,各类伤亡人数不突破县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事件。四是加强服务,促进社会事业大发展。抓好计生工作,落实好计生奖扶政策,保证计生工作质量;抓好广播电视通村工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每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00户以上;抓好民主与法建设,为群众营造安定、团结的生产生活环境。
成功伴随艰辛,跨越需要奋斗。各位领导、各位父老乡亲,如果我的工作思路及措施大家满意,请投我一票,你的信任和支持,是对我最大的关怀和鼓励,我愿与大家一道,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不断推进某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谢谢大家。
第四篇:四川省平昌县“公推直选乡镇党委班子”
四川省平昌县“公推直选乡镇党委班子”
2007年02月26日15:23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2001年,四川省平昌县在灵山乡进行了“公推直选”党委领导班子的试点,2004年1月,平昌县笔山乡、岩口镇、涵水镇等全县三分之一乡镇的党委领导班子通过“公推直选”产生。
平昌县公推直选乡镇领导班子主要是指符合条件的人自愿报名参选,由党员和部分群众代表推选产生正式候选人,召开党员大会由党员直接从正式候选人中差额选举产生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主要包括以下程序:一是宣传发动。向社会公开竞选的职位、任职资格条件和下届党委工作目标、选举办法和程序等,动员符合条件的干部积极报名竞选。二是公开报名。由符合条件的个人自愿报名。三是资格审查。由县委对报名竞选者的思想、政治表现、工作能力、资格条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严格审查,确定符合资格的人选,并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公示。四是公推正式候选人。初步候选人进行演讲答辩,参加推荐会议的成员进行无记名投票,确定正式候选人,党委书记正式候选人2人,党委副书记正式候选人比应选职数多1人。五是召开党员大会直选。由党员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和委员。
“平昌县公推直选产生乡镇党委领导班子”项目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推直选改变了原来乡镇党委班子成员由组织任命或确认型选举的产生方式,实行竞争性直接选举。其次,平昌县乡镇党委班子公推直选在时间上很早,虽然眉山市青神县南城乡在1998年实行过公推直选产生乡党委班子的试点,但是青神县没有坚持下去,平昌县不仅在2001年进行一个乡的公推直选试点,而且在2004年将公推直选推广到三分之一的乡镇。其次,平昌县公推直选把群众公认与党管干部原则结合起来,保障了党员选举基层党委的选举权。
平昌县公推直选还具有以下特点:由全体党员无记名投票直接选举,先选书记,再
选副书记,最后选委员和纪委书记;吸收非党代表参加,在公推党委班子成员正式候选人时,有非中共党员代表参加,由普通群众参与和监督党内事务;配套措施完善,制订了操作性强的选举程序、办法和对选出的干部科学的监督管理配套措施,建立了对直选的干部实行定期述职述廉、对不合格干部实行党员联名罢免等制度;试点面大,公推直选试点达到了全县三分之一的乡镇。
平昌县公推直选扩大了党内民主,保障了党员的选举权利。同时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使一批有知识、有能力、肯干事的年富力强的干部脱颖而出,提高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巩固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群众。由党员直选产生的党委班子真正向选举它的广大党员群众负责,使群众长期得到实惠。据统计,公推直选试点乡镇在修路、融资、送技术等方面为民办实事明显增多。
来源:中国政府创新网
第五篇:村党组织公推直选思考
村党组织“公推直选”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是提升村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去年,我县以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直接选举产生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公推直选产生的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
一、背景分析
仙居县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全县共有722个行政村,720个行政村党组织。长期以来,由于受宗族、宗派、历史文化的影响,家族化支部、长期未发展党员支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以往在进行村党组织换届选举过程中,受“家庭支部”、“家族势力”的影响,按照传统的选举模式选举产生的村党组织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不能完全体现党员意愿和群众公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为此,我们探索实施村党组织“公推直选”制度,主要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1、实行公推直选,是不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切实巩固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需要。如何提高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驾驭能力,巩固和加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发展基层民主,是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从当前的民主程度和群众基础来看,村委会成员已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使村委会成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相比之下,村党组织的选举相对封闭,缺乏群众的广泛参与,特别是在村党组织书记的选拔任用上,有的忽视了群众公认原则,个别地方甚至出现“群众不需要党需要,群众不欢迎党欢迎,群众不信任党信任,群众不依靠党依靠”的现象,以致部分村民对村委会的信任高于对村党组织的信任,甚至对党的工作产生消极和抵触情绪,一些村党组织书记也觉得气不顺、胆不壮、工作放不开手脚,直接影响了村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必须要对其产生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
2、实行公推直选,是不断优化村党组织选举机制,进一步拓宽党委选人视野的需要。从2002年开始,我县在村党组织换届中全面实施了“两推一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但从制度的实施情况看,我们觉得“两推一选”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在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候选人推荐环节,党员群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二是村党组织在选出委员会后基本上由乡镇、街道党委任命书记、副书记,容易出现上级党委的决定与党员群众的意愿不相一致的情况。三是党内选举缺乏竞争活力,选人视野狭
窄,不利于一些年轻的优秀党员脱颖而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年龄老化、能力偏低的现象突出。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对“两推一选”制度作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3、实行公推直选,是切实增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责任意识,不断转变工作作风的需要。在过去的村党组织选举过程中,缺少对候选人任期目标的考察和了解,使有的当选干部在选举结束后缺乏为集体创业办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为只要能选上,就大功告成了,以后干好干坏一个样,混混沌沌一个任期。有的缺乏开拓精神,工作中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处处回避矛盾,工作打不开局面。有的在换届时回家参与选举,而一旦当选后又长期外出务工经商,对村里的工作不闻不问,根本没有发挥村党组织应有的作用,群众意见很大。如何从选举环节突破,将选人与选择好的任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当选干部的责任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基于上述三方面考虑,我县在去年的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了“公推直选”制度。
二、主要做法
我县探索实施的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公推直选”制度,对原有的 “两推一选”制度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主要通过党员群众公推、择优确定候选人、党员大会直选等环节直接选举产生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扩大基层民主,把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贯穿整个过程,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始终突出对“好干部”的选择。“公推直选”制度重点明确了村党组织书记和委员的资格和条件。在乡镇、街道党委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确定各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委员职数后,把有致富能力、热心为村民服务、群众威信高、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作为候选人的必备条件。同时,规定下列几种情形之一的,原则上不列为候选人:留党察看期满后或撤销党内外职务2年内;计划外生育的;被纪检监察部门或司法机关立案审查的;上届当选为村党组织、村委会成员后,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工作,不履行职责的;60岁以上且又是文盲的。对于确定的应选职数和候选人条件,各村以公告的形式向村民公开,并有意识地引导那些农村党员中的致富能手、乡村企业骨干、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等参与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竞选。
二是始终突出“群众公认”的原则。在党员群众公推、择优确定候选人、党员大会直选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面都坚持走群众路线,对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乡镇、街道党委只给任职资格和条件,只管程序和步骤,“选谁不选谁”由党员、群众说了算。选举工作全过程实行“阳光操作”,首先向党员群众公开“公推直选”的方法和步骤。其次采取党内推荐和群众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候选人,党员、群众各占50%的推荐投票比例,人选让群众来把关。在推荐过程中将群众推荐的范围进行扩大,一般以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户代表会议的形式进行,个别人口规模大,召开村民会议和户代表会议确有困难的村,经乡镇、街道党委批准,可以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形式进行。第三,在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党内选举过程中,非党的村民组长以上干部,团、妇、民兵组织负责人,村民代表以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选举会议,对选举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
三是始终突出党员的主体作用。在选举工作过程中,除了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和意愿外,更加注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在推荐候选人环节,符合条件的党员都可推荐为候选人,党内推荐和群众推荐得分均按该被推荐对象“所得有效赞成票数÷总有效票数×100×50%”的公式计算,这样的程序设计,使参加推荐的党员始终在结果计算中占有较大比重。另外,在进行正式党内选举时,由候选人分别发表竞职演说,现场回答党员和群众代表的提问,然后进行投票选举,使党员在对候选人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能更好的行使党员的权利,并由党员投票选举产生新一届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
四是始终突出对好的任期目标的选择。“公推直选”把竞争机制引入党内选举,并在竞职演讲中要求村党组织候选人根据本村实际,围绕工作思路、任期目标及实现途径接受党员群众的质询。在选举结束后,当选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向党员和群众就任期工作目标和行为规范作出承诺,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乡镇、街道党委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对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就实现任期工作目标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对群众公认、表现突出的,在各项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对于工作不负责,群众反映强烈的,及时予以调整,突出对干部任期目标的选择,落实好党员群众对当选干部的监督权。
三、取得成效
实行“公推直选”,改变原先党员选委员,委员再选或由乡镇、街道党委直接任命书记、副书记的传统做法,扩大了党员群众对村党组织换届选举的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使选举结果充分体现了党员意愿,又得到了群众的公认,受到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群众、党员和党委“三满意”的良好效果。其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有利于拓宽党委识人用人视野,优化村干部队伍的素质。公推直选,改变了以往村党组织选举“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传统模式,将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初选权交给了党员和群众,由那些知根知底的党员和群众直接推荐村党组织书记和委员的候选人,更有利于党委全面了解党员的民意基础,拓宽了党委选人用人视野,使那些政治素质过硬、办事公正威信高、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优秀党员脱颖而出,及时进入村党组织班子,增强了村党组织班子的活力。据统计,全县通过公推直选产生的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中,首次当选为书记的有192人,当选为委员的有382人。新一届书记、委员的平均年龄分别比上届下降了1.1岁和1.3岁;35岁以下的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了1.8%和1.6%,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了2.9%和2.5%;经商办企业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了5.7%和
6.9%。如淡竹乡西庄村27岁的余党军,中专文化程度,退伍后在药厂跑销售,见识广、路子宽,头脑活络,干劲足,在此次“公推直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该村党员群众公认的致富带头人。同时,通过公推直选,也发现了一批农村优秀人才,储备了一批村级后备干部,为解决当前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创造了条件。
二是有利于扩大群众基础,提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既是党章和法律赋予的,又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公推直选”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把群众信任、党员拥护的人选拔到党组织领导岗位,使村党组织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有效地解决了村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领导权威问题,有利于克服一些村党组织与村委会“两张皮”的现象,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通过公推直选,使当选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很好地检测了“群众公认度”,切实增强了村党组织成员参与村委会竞选的决心和信心,为村党组织、村委会班子尽可能“交叉兼职”奠定了基础,正如白塔镇下崔上宅村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崔柏南所说:“‘公推直选’使我吃下了‘铁秤砣’,心里更有底了,以后就是去参加村委会竞选我也不怕了!”。
三是有利于保障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行公推直选,充分尊重党员和群众的意见,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走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实现了党内民主和党外民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既符合党章,又体现民意,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和正确履行民主权利的积极性。据统计,全县700多个行政村在“公推直选”过程中,共有71998名群众和9987名党员参加候选人的推荐。公开透明的选举全过程,使党员群众在投票时,能作出客观公正的选择,对选出来人选的拥护和支持程度大大提高,有利于村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广度乡广度村原村党支部书记蒋亨富由于长年在外经商、不理村务落选,而原先踏实肯干的村委会委员郑汉强,则在竞选中表现出色,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选举结束后,党员群众反映较好,纷纷表示要全力支持新班子开展工作。
四是有利于增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通过公推直选产生的村干部,群众观念明显增强,自觉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主动改进工作作风,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群众的气顺了、心齐了,支持党支部工作的就多了,关心村里公益事业的也多了。同时,新当选的村干部感到有了群众的信任,腰杆硬了,工作劲头更足了,增强了克
服困难的勇气。尤其是通过竞职演说、当场答辩和公开承诺,更增强了他们的压力和动力。不少村党组织干部说,“现在是群众要我干,自己也想干,碰到困难要拼命干,不能撂挑子不干”。有的已经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得到了上下的一致认可。
四、几点思考
“公推直选”是我县在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拓宽村党组织选人用人视野,优化党内选举机制,实现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相统一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从这次我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的整体情况来看,进展比较顺利,制度的优越性也得到初步的体现,基本上达到党员欢迎、群众公认、干部理解、党委放心的目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总结和完善。结合具体实践,我们认为开展村党组织“公推直选”,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公推直选,必须要做到思想统一,认识到位。农村选举工作向来十分敏感,每一项创新措施必定是针对某一突出问题提出来的。公推直选的试行,肯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阻力,尤其是乡镇、街道党委的阻力。因为村委会试行直选后,乡镇、街道很难对村委会干部进行调整,如果村党组织也试行直选,难免会有部分领导担心党委对村级组织的控制力削弱。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一方面公推直选制度本身就设置了许多能充分实现党的领导的环节,如党委有权对初步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选举结果要报党委审批等,都有利于党委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这样逐级筛选淘汰,选出来的同志一般来说都是党员群众所公认的,即使个别不符合条件的冒选出来当上书记,党委也有权在试用一段时间后进行调整。实践证明,公推直选不但不会削弱党的领导,而且更加有利于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党员群众的自觉行动,在更高的层次上、更深刻的意义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实现组织意图。所以要充分做好各级的思想工作,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认识,做到放权而不放任,确保制度的顺利推行。
2、实行公推直选,必须要做到严把环节,规范操作。农村选举工作相对复杂,复杂的原因除了农村宗族、宗派等因素影响外,还与选举制度的规范化程度有很大关系。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对公推直选制度作进一步深化完善,尽可能做到规范、优化,更具操作性。另一方面,在推行过程中,要对乡镇、街道干部和农村工作指导员进行过细的业务培训,使其能够熟练、规范操作,确保选举工作顺利完成。
3、实行公推直选,必须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一方面在公推直选方式上是先选书记后选委员,还是先选委员后选书记,或者是实行党内无候选人直选,要根据各村实际确定。如竞争激烈、情况复杂的村采用先选书记后选委员的办法更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而党组织核心突出的村,采用先选委员后选书记的办法或者采用党内“海选”方法更简便一些。另
一方面,在采用公推直选还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选拔问题上,也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我们觉得下列几种类型村,不宜开展公推直选:党员队伍严重老化,长期未发展党员,党员整体素质普遍低下,党内确实无合适人选的村;宗族、宗派势力严重,容易造成宗族宗派势力控制民意的村;党员队伍中家族化问题严重,容易产生少数人操纵选举的村。在这些村选举时,建议采用外派、回请等途径解决。但从总体上来说,村党组织公推直选制度有很强的适应性,尤其是在情况复杂的村效果越明显,值得在更大范围上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