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屠宰行业管理工作计划
2018年屠宰行业管理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按照《食品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和农业部、省政府的有关要求,严格行业准入,推进转型升级,强化监督管理,严打私屠滥宰,切实提高屠宰行业水平,保障屠宰环节肉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二、工作目标
关闭不合格的生猪定点屠宰场点,组织建设一批生猪屠宰标准化厂;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严防病害猪及其产品流出屠宰企业。
三、主要任务
(一)严格审核清理,关闭不合格生猪定点屠宰企业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审批、谁监管”原则,深入推进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对列入2018年整改或关闭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要按照设立条件抓紧整改,严格审核,确保符合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法定设立条件。年底前整改仍达不到法定条件要求的,报请设区市人民政府坚决依法关闭并发文公告。对新设立的生猪屠宰企业,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要求,严格审核审批,不得擅自降低标准。
(二)提高行业水平,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
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政策,助推生猪屠宰行业转型升级。按照《全国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围绕“设施标准化、环境整洁化、生产规范化、检测科学化、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六化”标准要求,组织开展生猪屠宰厂标准化建设工作,争创一批全国生猪屠宰标准化厂和标准化示范厂,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标准化规模屠宰。通过开展标准化建设,推动屠宰企业“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促进补齐短板、改造升级,提高屠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水平。
(三)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 深入推进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全面总结工作经验,着力巩固严厉打击危害肉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百日行动”成果。组织开展2018年度生猪屠宰监管专项整治行动,围绕重要时节、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采取部门联合与监督执法相结合等方式,组织开展集中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病死猪、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等违法行为;采取日常巡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加大执法力度,扩大执法地域,增加执法频次,特别是对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域交界地等私屠滥宰易发多发的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建立健全举报核查制度,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及时调查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违法行为。
(四)加强日常监管,落实屠宰企业主体责任
314
容,进一步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的屠宰环节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要建立健全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做好屠宰监管体系建设、屠宰企业资格审核清理、屠宰专项整治等工作。
(二)加强协作配合,提升屠宰监管成效。要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作配合,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规定,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相关违法案件,严惩重处屠宰违法犯罪行为。将屠宰监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涉黑涉恶线索及时向公安机关通报。按照《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屠宰检验检疫和畜禽产品进入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后监管工作的意见》,细化部门职责,有效衔接屠宰准出与市场准入管理。
(三)加强能力建设,夯实屠宰监管基础。要提升屠宰行业监管人员依法履职能力,加强管理,依法严肃处理违反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和屠宰检疫“五不得”规定的行为。要建立健全屠宰从业人员培养培训机制,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屠宰行业管理培训、执法培训和技术培训。要完善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屠宰行业舆情信息的动态监测预警,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发挥社会组织在屠宰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屠宰行业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规范屠宰企业经营行为,推动屠宰行业健康发展。
(四)加强信息管理,及时报送相关信息。要重视关注媒体播报有关屠宰信息,认真核查处理媒体披露的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健全完善生猪屠宰监管信息报送机制,指定专人负责按时报送《不合格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整改工作进度季报表》《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情况统计表》等相关信息。要指导屠宰企业做好农业部畜禽屠宰统计监测系统的在线监测信息填报工作。按照我厅工作项目化管理要求,请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于每月将本辖区工作进展情况报送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省牲畜屠宰管理办公室)。
第二篇:行业管理工作计划
合作市旅游局2012年行业管理
工作计划
1、加强旅游行业监管工作
一是召开一次全市旅游行业管理工作会议,研讨旅游行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开展旅游行业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促进合作市旅游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主动联合公安、工商、交通、卫生、质监等涉旅职能部门,针对“春节”、“十〃一”等重大节日和暑假、汛期等重要时段,组织开展以安全为重点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和执法检查。
三是规范草原旅游点、农(藏)家乐经营,对管理好、卫生好、服务好的经营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制作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
2、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扎实开展旅游标准化的贯彻实施,对旅游工作、旅游产品、旅游基础术语等进行约束和规范。二是组织开展全市星级旅游饭店的评定和复核工作。三是组织开展星级农家乐(藏家乐)的评定工作。
四是进一步加强当周草原风景区、米拉日巴佛阁景区规范化管理工作。
3、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
一是将对农(藏)家乐进行1次旅游服务技能培训,重点是进行卫生、食品、消防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以及烹饪技能培训,提升农(藏)家乐饭菜质量,增加菜式花色,使农(藏)家乐饭菜更富有当地特色。二是举办1期宾馆饭店服务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班,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我市宾馆饭店服务员进行礼仪礼节、餐厅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在年报开始填报时,举办1期旅游统计人员培训班,对配合培训工作,认真填报报表的企业统计人员给予奖励,行成长效的激励机制。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组织1期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外出考察交流学习培训班。
4、完成省、州旅游局日常开展的各项工作。
第三篇:旅游行业管理
张拉拉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女 |27岁(1983年4月1日)
居住地: 北京
电 话:139********(手机)
E-mail:zhanglala@51job.com
最近工作 [ 1 年]
公 司: XX国际大酒店
行 业: 酒店/旅游
职 位: 总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 硕士
专 业: 旅游管理
学 校: 蒙纳士大学(Monash University)
------------------
自我评价
性格开朗大方,善于与上下级、不同国籍及文化背景的人沟通,乐于助人,具有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稳重且具备工作热情,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希望利用自己的本科信息管理背景以及国外一手的旅游管理知识和人脉在相关旅游或教育咨询行业的国际化环境中成为一名有经验的管理人员。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待定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酒店/旅游,教育/培训
目标地点: 北京,国外,香港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导游/旅行顾问,专业顾问
工作经验
2009 /9--至今: XX国际大酒店(500人以上)[ 1 年]
所属行业:酒店/旅游
总经办 总经理
制定公司的营销策略,督促制定分管部门的相关工作方案,以促进业务指标的完成;参与制订酒店全年预算,制定绩效考核标准,严格控制分管部门成本,以实现最优产品、最佳利润率的核心目标;参与寻求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并组织谈判和管理,建立和维系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伙伴、供应商、行业权威机构等友好的互助关系,组织制定具体的合作方针策略,并带领团队执行相关方针策略;建立、维护及检讨内部工作的流程管理体系,推动实行数据化管制度,监管部门系统流程,制定客户资料档案并不断完善数据库;确保与上下级、其它营运部门或职能部门畅顺沟通,及时为营运部门提供良好的产品与服务支持;审核、检查各种业务报告、信息资料和数据分析报表等;关注和了解下属的思想动态,积极挖潜,并向总经理提出有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建议。
------------------
2007 /4--2009 /9:北京XX国际大酒店(500人以上)[ 2年5个月]
所属行业: 酒店/旅游
房务部 宾客服务经理
北京XX国际大酒店是一个白金五星级大酒店,由世界著名的酒店管理公司XX集团管理,是北京乃至中国首家以墨西哥风情为主题的豪华酒店,是XX集团中国区的旗舰店。工作职责:
确保与酒店相关部门的良好沟通,随时处理客人投诉,最大化满足客人的需求,提高宾客及员工满意度及忠诚度; 接待酒店重要客人、政府官员、长住客、回头客,提供其在店期间的私人管家等个性化服务;收集客人资料、意见及建议,建立并维护客户资料库; XX酒店集团超级VIP会员的维护和发展。
教育经历
证书
2006 /8 普通话等级证书 一级乙等
------------------
2005 /1 雅思 7
------------------
2003 /6 大学英语六级
------------------
2002 /6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听说(精通),读写(精通)
德语(一般)听说(一般),读写(一般)
普通话(精通)听说(精通),读写(精通)
英语等级: 英语六级
IELTS: 7
第四篇:医药行业管理
医药行业管理
【医药行业管理】 2006年,医药行业的生产、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出口形势持续向好,但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利润增长乏力。
一、医药经济运行情况
(一)生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医药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536.9亿元,同比增长18.43%。全年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267.82亿元,增长19.41%。全年医药工业平均产销率为95.14%,比2005年同期高0.78%,处于历史的较高水平。除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产销率同期分别下降1.8%外,其他分行业的产销率均好于2005年。
(二)医药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670.59亿元,同比增长25.51%,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作为医药出口两大组成的化学原料药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分别实现出口交货值297.81亿元和154.61亿元,分别增长17.16%和43.16%。在成品药方面,生物生化制品、中成药和化学药品制剂分别实现出口交货值67.78亿元、29.64亿元和58.89亿元,分别增长30.61%、22.6%和16.34%。
(三)经济效益增速回升,形势仍然严峻。2006年实现利润总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1.1%,处于历史低位。累计亏损企业1368家,行业亏损面为22.62%;累计亏损额44.63亿元,同比增长27.37%。
二、主要问题
(一)行业盈利下降。2006年,在上游原辅材料、水电煤运价格处于高位压力的同时,企业开工严重不足等原因导致企业成本费用持续上升,行业毛利水平下降,赢利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行业未来一段时期内效益水平的提高形成较大压力。作为行业利润贡献最大的两个领域——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两个领域效益增幅大幅下滑是2006年出现的突出问题。行业效益增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上游成本持续高位。2003年底以来,水、电、煤、汽等上游生产要素持续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医药生产成本也相应提高,医药工业成本费用的增长幅度一直领先于业务收入水平的增长。2006年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0.86%,比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了2.62%。二是开工严重不足,运营费用上 1 升。为规避市场风险,一些企业选择以产定销的经营策略,尽管行业整体和大部分分行业的产销情况比2005年有所好转,但GMP改造后企业的经营费用普遍提高,开工率不足,产能空置严重,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成本摊消压力增大。医药工业的毛利水平已从2002年的37.2%下降至2006年的30.0%,持续处于下降趋势。三是药品价格持续走低,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2006年先后对三批药品实施调价,药品价格总体持续下降,医药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从近年的趋势来看,百元销售收入的创利已从2003年的9.37元跌至2006年的7.95元,降幅达18%。
(二)药品安全事故频现。2006年连续发生了“齐二药”假药案、安徽华源“欣弗”劣药案、鱼腥草等7个中药注射液因不良反应被暂停使用和审批事件。这些事件暴露出我国药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存在比较突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三)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大部分制药企业在GMP改造过程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产能扩充。为解决新增的产能,多数企业选择了仿制 “投入少、周期短”的捷径,导致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市场同质化引发价格战,加剧无序恶性竞争,进一步压缩行业盈利空间。一些临床常用廉价药和小品种药,由于利润有限,生产企业不愿生产,经销商不愿经销,医院不愿使用,最后退出市场,临床面临廉价经典药的短缺、甚至断档的危机。
(四)国际市场贸易摩擦与争端增加。在当前国内市场盈利空间压缩的情况下,一些企业采取了“以外养内”的策略。为了抢占国际市场份额,部分企业将国内的恶性竞争引向国际市场,利用我国低廉的生产和人力成本优势,竞相压价,使大量低价产品涌入国际市场,引发了一系列反倾销、反垄断诉讼。
部分企业试图进军附加值较高的专利药的原料药及中间体市场,但又无能力合法规避专利,巴黎世界原料药展览会期间发生的专利侵权案件,再次暴露国内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对我国医药的国际形象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政策建议
(一)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积极制定有利于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大对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系;扶持一批优势企业,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实 现从仿制为主向仿创结合,逐步走向自主创新发展道路。
(二)加快技术创新,进一步挖潜降耗。在生产成本上升、药品价格走低,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严重压缩的不利形势下,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和工艺改进,重视新工艺、新技术包括清洁生产工艺、污染治理技术、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重视以先进技术、适用技术改造和提高老产品的技术水平,开发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深加工产品,淘汰落后工艺、落后设备和落后产品。同时,进一步挖潜降耗,节约水、电、粮等基础资源,节约化工原料,以消化成本上涨因素,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尽快制定相应办法,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农村医药市场开发,逐步解决农村用药难的问题,进一步拓展国内药品市场。
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国外市场需求,建立医药产品出口信息平台,加强医药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指导医药企业境外注册和相关认证。在“十一五”期间,设立医药制剂产品出口专项,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疗效确切、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出口,提高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产品走出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企业和资本走出去发展模式,大力开拓国际新兴市场领域;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妥善应对国际间的贸易摩擦。
建立完善的境外投资管理监督机制,简化审批程序,主动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对重点企业在对外投资信贷、海外投资所得税、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研究制定药物制剂出口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疗效确切、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制剂产品出口,提高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政策研究。对近年来医药产业政策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疏理和总结,研究当前医药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下一步医药改革提供政策性意见。加大政府卫生投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推广,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和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在定价、采购、税收等相关政策上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临床供应;实施药品通用名处方制度;完善药品定价管理制度;加快医药“分开核算、分开管理”的进程,逐步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我国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
(五)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多管齐下,继续全面展开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综合治理,积极探索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和预防相结合的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创造公平的药品市场竞争环境。
根据国务院要求,继续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坚持整顿与规范相结合,围绕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四个环节,突出重点品种和重点地区,严格准入管理,强化日常监管,打击违法犯罪,查处失职渎职,推动行业自律,尽快扭转药品生产和流通等领域监督和管理混乱局面,确保药品规范生产和上市质量,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感普遍增强。
积极引导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广泛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从规范自身行为入手,进行自我规范,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积极研究和探索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与各级政府部门一起共同推进商业贿赂治理工作的深入进行。
(李 宏)
【出台《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制订的《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正式颁布实施。提出在化学原料药领域,实现20个市场增长潜力较大、附加值较高的产品产业化;在化学药物制剂领域,争取有5个制剂产品取得美国或欧盟国家的上市资格;在中药产品领域,开发上市20到30个质量标准完善,药效机理清楚,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产品;在重大、急性传染性疾病和慢性严重疾病领域,争取有10到15个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和新型疫苗实现产业化;在医疗器械产品领域,新增10到20种数字化、无创或微创的诊疗设备和医用材料进入产业化。
当前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已成为困扰这一产业深层次发展的关键问题。根据《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十一五”期间,中国医疗器械和重点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将占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医药行业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2%;创新药物的研发重点将放在抗肿瘤、心脑血管系统、抗病毒感染、神经精神系统、降血糖、老年病等领域。
(杜 娟 摘)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出台八项措施,进一步治理整顿医药市场价格秩序,努力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2006年5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务院法制办和国务院纠风办等八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 秩序的意见》,提出了八项治理整顿措施:全面调整政府定价范围内的药品价格,并将县及县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实际加价率严格控制在15%以内;改进药品定价方式,选择部分政府定价药品试行从出厂环节核定价格;加强对市场调节价药品价格监管,推行由生产企业在药品零售外包装上标示建议零售价格的制度;对医疗器械价格进行必要的干预;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医院诊疗和用药行为,制定药品临床应用指南;强化医疗保险对医药费用的制约作用;加强监督检查、对典型案件公开曝光。通过进一步加强监管、整顿秩序、规范行为,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杜 娟 摘)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全国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检查】 为切实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整顿规范医药市场价格秩序,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从2006年8月20日开始,在全国组织开展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检查。检查范围包括: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血站以及与药品和医疗服务有关的部门和单位。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政府降价药品、招标采购药品以及医疗服务价格与收费执行情况。重点检查不按政府规定降低药品价格、通过改换药品名称、规格或者包装等形式变相涨价,医疗机构超过规定加价率(额)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自立项目、提高标准收取检查治疗费用,以及分解项目重复收取一次性卫生材料费等乱加价、乱收费行为。
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检查重点,创新检查方式,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反规定乱加价、乱收费,加重患者负担的行为。要重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作用,建立完善价格违法案件公开处理制度,曝光违法案件,提高检查的威慑力。加强与纪检监察和卫生主管等部门的配合,对检查发现的涉及商业贿赂的重大案件,要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并提请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刑事责任。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检查工作,不断规范自身价格行为。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价格和收费执行情况定期报告制度,检查治疗过程中设立的新项目、新标准,要及时向价格主管部门报告。要进一步完善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严格执行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单制”,以及重大检查和治疗“事先告知制”,提高收费透明度,保障广大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切实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
(杜 娟 摘)
第五篇:建筑行业管理
行业管理经验材料:
加强源泉控管 以票控税 实现建筑业税收规范化管理
长葛市地方税务局
近年来,随着我市新区和产业聚集区的规划和建设,建筑行业税收已成为地税部门新增的重要税源。然而,由于建筑行业、建筑市场的自身特点,建筑施工企业税收征管中的盲点和薄弱环节也随之出现,给税收征管增加难度。为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征管,2009年以来,我局抽调精兵强将,深入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深入的税收调研、评估,制定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收到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市共有建筑业纳税人57户,外来建筑施工企业48户,100万元以上立项34个,截止2010年10月,我市共完成建筑业税收446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43%,占总体税收收入的15.26%,其中:营业税3354万元,是去年的157.91%,其他税1114万元,较上年都有较大增长。我们主要的做法是:
一、厘清税源,分析征管不到位的原因,树立规范建筑业税收征管的信心。
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业具有建筑项目生产周期长、建筑施工企业多而杂,且内部管理规范化程度不
一、工程项目流动分散等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单位纳税意识参差不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纳税申报不真实。企业报送税务机关的会计报表数据不真实,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工程完工程度可靠性较低,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业户千方百计钻税收空子,钻征收管理空子,故意不开票,拖延开票,项目漏申报,收入不入帐、少入帐,偷逃税款。
2、地税与相关职能部门间配合不力,加上征管力量薄弱,日常税源巡查不够,造成了税收管理不到位。税务机关对建设工程项目立项、中标情况不明,工程开工、进度情况难以掌握,特别是对在外地施工工程,难以确定工程进度、完工结算情况,被动地接受纳税人自行申报,税源控管鞭长莫及,部分工程项目难以掌控,税源难免流失。由于难于与付款方进行沟通,税款无法委托代征,源泉控管不能发挥作用。
3、税务部门管理人员少、责任心不强与纳税户多、征管事务繁杂的矛盾日益突出。日常税源监控缺位,日常评估稽核不到位。部分工程项目,特别是一
些小工程项目,规划立项手续不全,无法到规划、建设等部门取得信息,建设工程项目税源监控缺位,另外,由于建筑施工单位,一般都以建设项目单独建帐核算,部分帐册随同有关财务人员驻扎在施工工地,一些外地工程项目纳税评估实地稽核难以开展,即使进行评估稽核,数据材料都来源间接,不能现场查验核实,评估质量不高;施工企业自身没有大量的工程劳务人员,到外地施工,大量雇佣临工的劳务费用,不到税务机关开具劳务发票,大都列一张临工工资单,白条入帐,列支随意性较大。
4、发票使用不规范,以票控税力度和效果不明显。特别是代开发票的开具,基本靠企业自觉找上门申报开出,少报、瞒报收入情况较多。属地地方税务机关对外来施工企业又没有行之有效的强制手段,以票控税效果不好。
5、外出经营活动管理不规范,异地施工税收管理缺位。建筑安装企业大都异地承包施工,新征管法和《河南省国家税务局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有关事项的通知》都规定了外出施工业户的报验、登记和按期申报制度,但建筑安装企业施工时真正能办理的却寥寥无几,等工程
决算后再开票缴税的情况似乎约定俗成,异地经营户的登记、报验、申报制度缺乏保障。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工商信息交换得到本地固定经营业户的有关登记信息,但对异地经营情况只能靠纳税人自觉办理报验登记、申报,税务部门异地的实地核查又难以操作,外地工程项目漏征漏管情形时有发生。对纳税人外来施工,如果经营活动在没有税收监控的情况下结束了,纳税人欠税、偷税很可能就再也无法追回。
以上种种情况引起我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为此专门成立了建筑业税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党组其他成员任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和中心所所长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征管科,具体负责加强全市建筑业税收征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同时分别派出业务人员到全市各个施工企业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对每一项目的每一个施工企业、每一建筑立项协议和每一座楼盘情况都详细统计、建立台账,为下一步专项清查工作做好准备。
二、搞好汇报宣传和协调,为税收整顿工作提供好的外部环境。
(一)积极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争取地方大力支持。市局党组通过调查摸底,掌握全市建筑业 的情况后,理清思路,主动向常务副市长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争得了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
(二)积极开展建筑、房地产税收专项检查。2009年11月,长葛市地方税务局根据长葛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长葛市开展建筑、房地产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开展建筑业税收专项检查工作进行了明确安排。一是通过广播电台、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专项调查的宣传工作,全面提高纳税人的税收专项调查认知度和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发动广大纳税户积极主动自查自纠。二是组织各部门参加调查人员的查前培训工作。由地税部门对建筑业涉及税种有侧重的进行培训。三是在纳税人自查自纠的基础上,从全市抽选重点建筑企业,安排地税稽查部门进行检查,做出稽查报告,针对职能范围内存在的问题,制订措施,堵塞漏洞,加强对我市建筑安装企业税收的征收管理。如果被查企业涉案偷税额达到立案标准的,坚决立案查处,绝不姑息。起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据统计:本次专项检查工作中,共有28个建设项目、34家企业自查、检查入库税款696万多元,收到好的效果。
三、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建筑税收的税源管理。
(一)建立项目登记制度,设立建设项目税收台账,严格税源监控机制。为有效加强建筑业税源管理,我们重点抓好了项目信息三个方面的采集:一是抓好立项信息采集。市局将从计划、产业集聚办、住建局、交通、公路等管理部门获得的批准项目信息及时传递给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各分局在日常税收管理中逐项核对,实地核查,采集项目投资人、投资情况、建设工期、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基本信息,逐项登记台账,分类管理。二是合同类信息的采集,包括施工合同、装饰合同、设备安装合同以及工程预、决算等每项工程的每份合同,不仅掌握所有的施工方,而且逐级细化到所有的承建项目、项目投资、建设时间和甲方供料等情况,实行对项目的精细管理。三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涉税信息的采集。在抓好项目前期初始信息采集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项目建设期间涉税信息的持续采集和提供。施工方每月向地税主管单位提供拨付材料及工程款情况,包括工程进度、主要原材料使用、付款情况等,主管税务机关每季和付款方的信息进行一次核对。这样,通过信息采集,实行全程监控,使主管税务机关准确抓好项目税收管理,为建筑税收及时、足额入库提供保障。
(二)加强报验登记,规范外出经营管理。对纳税人外出经营的,开具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单(以下简称外经证),并登记建筑业台帐,外经证期限视工程规模大小、期限而定,一般掌握在半年以内,到期及时督促纳税人办理缴销和未完工工程的续开手续,缴销时便于及时掌握外地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预收款及纳税情况;对外来经营纳税人,及时督促纳税人办理报验登记,及时获取机构所在地地税机关开具的外经证和工程协议,掌握外来经营施工情况,并加强实地核实,根据进度督促纳税人开票、纳税。
(三)守住源头,搞好配合,加强源泉控管,搞好零散税源委托代征。目前,有许多大项目是跨地区建设的,税务机关对建设工程项目立项、中标情况不明,工程开工、进度情况难以掌握,特别是对外地施工工程,难以确定工程进度、完工结算情况。但是,项目业主方却能够随时掌握施工方的工程进度、完工结算情况,在这种情形下,经营地税务机关就发动付款方协税护税积极性和付款方搞好协调配合,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委托其代征税款,以便税务机关依法及时入库税款,提高税收效率。
四、部门配合,源头控管,形成综合治税机制。
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遵循“发挥协税护税力量,部门配合,源头控管”的税收征管思路,我们努力加强各级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在目前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基础上,利用税收征管信息化,与计划、财政、房管、公安、建设局、公路等职能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如与计划部门搞好配合及时掌握重大项目立项情况;与财政局配合,对财政拨款项目实行税款代征代扣;与建筑管理部门协议,对全市建筑施工工程招投标和承包合同实现信息共享,实行辅助项目登记管理方法,有效控制税源;与公安、房管部门协作,代征代扣房产租赁、买卖等环节营业税等。对长葛市新区一些零散建设项目,我们委托长葛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代扣这部分税款;对我市重大建设项目委托投资方(业主)依照工程进度代征税款等等。同时规定:凡是市地税局委托代征建安税收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委托代征协议书》、《委托代征证书》规定的代征范围、代征税种、计税标准、代征期限进行代征。各代征单位应按要求建立代征台账,代征台账应详细记录各项目工程的总投资额、合同总金额、已付款情况、已开具发票金额、发票号码等,并按月向主管地税机关报送代征情况和解缴代征税款,主管税务机关对照各项目纳税情况派出管理人员进行税源巡查核对。同
时市局抽调征管、税政和计会科室工作人员,不定期进入各个项目施工地进行督察和纳税辅导、答疑解难、送政策上门,搞好纳税服务,加强对代征单位的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确保税款依法、及时、足额入库。这样,全市上下形成部门配合、职能协作、信息共享、控管有效的协税护税运行机制,不但及时掌握了每一建筑业户税源信息,而且切实加强了建筑业税收征管质量,推进建筑市场的规范化,使我市建筑市场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五、严格票证管理,坚持以票控税。
在发票管理中,我们对建筑业使用的发票全面实行“以票控税,代管监开”,即对辖区内所有的建筑业单位全部实行以票控税,发票不发放到建筑业单位中去,所需发票全部由主管地税机关按工程建设项目实行代管监开,按次纳税。纳税人需要开具发票时,必须先按规定提供付款方证明、外管证明、施工方税务登记证件、工程项目结(决)算资料和相关的纳税申报资料,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开具。市局定期对各个中心所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发票日常检查,加强对发票违法的处罚力度,以查促管,以票管税。2010年 9
元至十月,全市共开出建筑业发票3109份,开票金额624114606.51元,征收税款23382108.98元。
六、加大稽查力度,打击偷漏税违法行为。2008年以来,我局先后多次组织对建筑业专项检查,特别是对做假帐、用假发票、搞假申报行为、代开发票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对漏征漏管项目的清理,堵塞征管漏洞,发挥以查促管作用;对重大案件进行通报,准确反馈案件查处情况和稽查信息,该立案的送涉税中队立案,决不姑息。同时,加大以涉税案例宣传税法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偷税行为处罚、曝光,惩前毖后,进一步加强税法的刚性和严肃性,提高税收执法的公信度和培育纳税人依法纳税的遵从度,营造良好的治税环境。
七、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经过全局上下不懈努力,我们通过加强源泉控管、以票控税等多种征管措施,在澄清税源底子、大项目税收跟踪管理、票控、委托代征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等方面取得一定效果和成绩,有效地堵住了建筑税收的征管漏洞,建筑业税收管理趋向规范化。一是澄清了税源底子,建立税收台账;基层所对辖区
内所有项目基本情况、进驻施工企业情况、项目业主情况等都登记造册备案;外经证、合同书、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资料都收集齐全;二是明确了岗位责任,加强了税源巡查力度。按照《许昌市地税局税源巡查管理办法》的要求,明确目标、定责到岗、包户到人。首先要求每位税务管理人员经常深入项目施工现场收集第一手的施工信息,掌握工程进度。其次,加强和付款方、项目经理及财务、材料管理等有关人员日常联系,弄清项目资金、原材料来源、使用情况,真正掌握工程进度,为税收征管带来方便。三是加强了外经证和委托代征的管理,使本地施工项目和出外施工项目的纳税情况明晰化,源泉控管发挥作用。四是加强了票控力度。由于税务部门对施工企业和项目业主方都有了相应的了解和控管措施,税务部门不再被动等待施工企业来开票纳税,什么进度该拿多少税,与正常进度有多少差额等等情况,税务管理员都一清二楚,该催缴的催缴,该巡查的巡查,该评估的评估,该移交稽查部门的移交稽查。五是加强了社会协税护税工作的开展。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强了联系,计划、住建、财政、房管、公安、公路和税务部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协税护税网络,保障我市建筑业税收质量。
虽然我局建筑业税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与上级部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工作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在以后工作中,我们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完善。
一是目前建安市场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并存,企业多而杂、竞争激烈,财务核算、利益分配等制度存在诸多问题,行业依法纳税意识还不是很规范和自觉,因此,我们仍需进一步加大税法宣传力度。不断促进纳税人提高纳税意识。
二是继续加强全社会综合治税建设,在现有对建安行业税源控管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如建设、房管、土地、质监部门的深度配合,信息共享,加大力度对建安市场税收秩序不断进行整治。
三是在做好对建安行业税收征管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近几年,虽然建安行业税收持续增长,其主要支撑是房地产业的拉动,一旦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房地产业降温低迷,建筑市场规模必将大幅下滑,因此,要有积极应对措施,开辟其他税源,实现税收持续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