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本市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实施意见
关于本市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9号)和《上海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沪委办发[2006]15号)精神,推动上海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入开展,根据《关于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治贿发[2006]4号),现就本市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重要意义
商业贿赂违法犯罪,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引发严重腐败问题,败坏社会风气,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和国际形象。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是治理商业贿赂一项重要任务,是惩治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必不可少的手段。对发生在一些领域和行业中的商业贿赂违法犯罪案件,坚决查处,依法惩治,有利于营造反对商业贿赂的社会氛围,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有利于落实各项规定、措施,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管的威慑力;有利于查找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漏洞,通过深化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商业贿赂的发生。
各区县各部门,尤其是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要高度重视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把查办案件作为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要环节,切实抓出成效,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明确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基本要求
始终把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为办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又要维护正常的经济活动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法律和政策,宽严相济,讲究策略,使少数犯罪分子依法受到惩处,使大多数人受到教育和警示。
加大执法力度,突出重点、从严惩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防上和纠正查处案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和以罚代纪、以罚代刑、以纪代刑的问题。
坚持依法办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把严格依法办案的要求贯穿于查办案件的全过程,切实做到事实请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依法审慎使用办案措施和手段,及时纠正办案中的不当行为和失误。
坚持标本兼治。在坚决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加强对案件发生原因、案件特点、作案手法等的剖析,举一反三,堵漏建制,从源头上铲除商业贿赂滋生蔓延的土壤。
三、加强对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和支持办案工作。要加强工作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办案工作中存在的闲难和问题。对查处阻力大、久拖不结的大案要案,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排除干扰;对涉及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案件,要组织力量联合办案,形成办案合力。
(二)严格落实办案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办案部门负责人、案件调查组负责人和调查人员分级负责的办案工作责任制。严格办案考核制度和办案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履行办案职责,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对因重大过失,致使案件主要违法事实失实、证据缺失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在办案工作中以案谋私、徇私枉法、执法犯法的,耍依法从严处理,并根据情况,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领导的责任。
(三)切实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办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拒腐防变的本领。加搔业务培训,掌握经济、法律、管理、科技等方面新知识,提高办案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正确运用政策策略、组织协调办案和突破复杂案件的能力。注意运用高科技成果,提高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水平。
(四)各区县各部门必须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上级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要通过案件督办、办案质量检查等方式,加强对下级机关查处案件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的职能作用,保证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顺利进行。建立健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案件查处、协调、督办制度和向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报告查办案件工作制度。要按照有关时间节点,各区县、各部门将商业贿赂案件查处情况报送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市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指导、协调,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监督检查,了解掌握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总体情况,协调解决查处案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四、突出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重点
(一)围绕商业贿赂易发多发的领域和行业,开展查办案件工作。重点查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发生的案件;查处银行信贷、证券期货、商业保险、出版发行、体育、电信、电力、质检、环保等方面的重大商业贿赂案件。
(二)坚决查处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和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特别要查处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
(三)严肃查处涉及国家公务员利用职权参与或干预企业事业单位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特别要查处利用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执法犯法、贪赃枉法、索贿受贿的行为,以及国有资产监管中的违法行为。
五、加大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力度
(一)拓宽投诉举报渠道。要充分发挥检察、公安、审计、工商、纪检监察等执纪执法机关信访举报系统的作用,形成有效的投诉举报网络。结合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发现新案源。本市各行业主管(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信箱和网站等,畅通举报渠道。要采取有效措施,健全保护和激励机制,对投诉举报有功人员要给予奖励。
(二)排查处理案件线索。要全面清理积案,摸清底数,掌握情况,从中梳理出商业贿赂案件线索。认真核查举报投诉的商业贿赂案件线索。建立和完善商业贿赂档案查询系统,对所有案件线索实行统一管理,分类登记,在认真核实的基础上确定查处重点。建立健全案件线索移送制度,按照职责分工,归口处理。
(三)坚决查处大案要案。要统一部署、加强领导、集中力量、精心组织,突破一批大要案。对具备立案条件的重要案件线索,要抓紧立案查处;对在查案件,要加大工作力度,深挖细查,注意发现并查处串案、窝案和“案中案”。要选择典型案件公开曝光,扩大治理商业贿赂的社会效果,形成强大的威慑力,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六、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一)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及主管(监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依法查处或配合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审计机关要加强对重点资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审计检查,查找商业贿赂问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强对各类经营主体的监管,认真查处商业贿赂违法案件;公安、检察机关要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依法查处涉嫌商业贿赂犯罪案件;金融监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和依法查处本系统本行业发生的案件;审判机关要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及时审判起诉到法院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纪检监察机关耍严肃查处在商业贿赂案件中涉及的违法违纪党员、干部。涉及到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积极支持和配合案件查处工作。
(二)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行业主管(监管)部门与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耍及时沟通信息,通报相关案情,搞好案件及线索移送和案件查证工作。各执纪执法机关、司法机关既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又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办案联席会议、重要案件协查等制度,完善查处重大案件协作机制,规范和完善工作衔接程序,加强协调配合和工作联系,明确案件移送的标准及责任,建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对职权范围外的案件,要及时向有管辖权的机关移送。要在立案和追诉标准、案件定性、证据规格等方面加强研究,统一认识,提高办案的整体效能。
(三)各区县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协调。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的统--部署和要求,研究部署本地区的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工作重点和方法步骤。要加强对查办案件中线索管理、移送,调查取证,定性量刑量纪、协作配合等各个方面的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增强办案合力。
七、正确把握法律政策尺度
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对商业贿赂行为作出处理,正确区分正常的商业交往与不正当交易行为、违纪违规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分清罪与非罪。综合考虑违法犯罪事实、情节、后果和悔改态度等因素,依法作出处理。对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且态度恶劣或阻碍调查的,要从严处理;对投案自首、主动交代问题、积极退赃或有立功表现的,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理。
八、充分发挥案件预防功能
在坚决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充分利用案件资源,采用结构分析、行业分析、动态比较分析等方式研究办案中反映出的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的问题。加强商业贿赂案件发生的趋势、特点、规律的调查研究,增强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易发案件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加强制度规范和权力制约。要加强本地区、本系统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理论研究,总结成功经验,提高办案工作的科学性。通过查办案件为宣传教育提供警示教育的典型案例,为修订、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提供实践依据,促进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
第二篇: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卫生行业商业贿赂案件的指导意见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卫生行业商业贿赂案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卫生部、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卫生行业商业贿赂
案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卫办发[2006]2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管)单位,部、局机关各司局: 现印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卫生行业商业贿赂案件的指导意见》,请各地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卫
生
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二○○六年六月二十七日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卫生
行业商业贿赂案件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推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入开展,根据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关于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实施意见》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通过查办案件,揭示发生问题的原因,依法惩治发生在卫生行业的商业贿赂行为,推动自查自纠工作深入开展,促进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长效机制。
查处卫生行业的商业贿赂案件要坚持以下原则:(一)突出重点。查办案件要突出重点,主要查处发生在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人员中的大案要案。要从治理工作全局出发,抓住重大、典型案件适时突破,以推动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注意政策。查处案件一定要区别对待,宽严相济,宽严适度。对于性质严重、情节恶劣的商业贿赂行为,要依纪依法严厉惩处,决不姑息。同时,要体现政策,坚持惩处少数,教育多数。
(三)依法办案。要树立依纪依法办案意识,查办案件的全过程都要严格遵守纪律和法律的各项规定,既要重视实体性规定,又要重视程序性规定,既要充分使用法定的调查、处理权力,又要保障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
(四)服务全局。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在查办案件时,要紧紧围绕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既要惩治商业贿赂,净化医疗服务环境,又要维护正常的机关工作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推动医疗卫生和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查办案件重点
(一)坚决查处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公务员以及直属事业单位受委托行使行政管理、审批、执法职能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特别要查办利用行政管理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索贿、受贿的行为。
(二)严肃查处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干部和负有管理职能的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贿、受贿的行为。
(三)认真查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利用业务之便,索要财物的行为,以及收受提成数额巨大、情节严重而拒不自查自纠的行为。
三、把握好查办案件的关键环节
(一)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当地党委、政府及其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要主动请示工作,汇报情况,并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一是与当地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主动与当地纪检监察、检察、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执纪执法机关建立案件协查制度、办案联席会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协调机制。在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时,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与当地上述职能部门相互沟通情况,共同研究政策,参与案件的调查办理,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二是省(区、市)内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之间的沟通协调。各省(区、市)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加强辖区内卫生、中医药系统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之间的联络工作,保持信息畅通,及时通报情况,加强案件查办的协调,掌握案件查办工作动态。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下级部门办案工作的指导。
三是各省(区、市)与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沟通协调。各省(区、市)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要将本地区案件查办情况上报到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发生重大案件要及时报告。遇到特殊个案需要协调的,可上报卫生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二)拓宽案件线索来源
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都要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开通网上举报系统,鼓励群众举报,收集案件线索,并注意从新闻媒体报道中发现案件线索。
清理举报信件。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将2001年以来的信访举报件进行全面清理,汇总相关材料,梳理案件线索。
认真了解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自查自纠工作情况,从中分析疑点,扩大案件线索来源。
对案件线索要认真研究。对反映同一单位、同一人员的问题和有关联的线索要统筹研究,充分发挥各种线索的综合作用。
对所有案件线索要实行统一管理,分类登记,做到来源清楚,处理及时,结果明了。
(三)严格办案工作程序
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依纪依法办案的重要性,要坚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办案方针,树立正确的办案工作政绩观,依照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履行办案程序。
严格受理程序。建立健全案件线索集中管理和集体排查制度,办案人员对从各种途径掌握和发现的线索要及时报告,不得私自扣压、搁置,对重要线索不得擅自处理。
规范线索转办工作。根据线索的具体情况,需要转送有关部门办理的,要严格转办手续。对转交下级办理的重要线索,特别是要结果件,要加强督办、催办,下级要按期上报办理结果。
严格初核程序。对涉嫌违纪问题进行初核,必须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严格立案和调查程序。所有案件的立案,必须严格履行审批程序,遵守审批时限规定;调查取证时,必须2人以上并出示有效工作证件,依法收集有关证据。
严格审理程序。凡属追究有关人员纪律责任的案件,都要履行审理程序,对重大典型案件,应及时审理。
严格处理和执行程序。坚持案件处理集体研究、决定制度,不得个人决定或以少数人意见代替集体研究决定。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处分手续,加强对处分决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正确把握政策法律界限
查处案件要体现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和纪律为准绳,综合考虑违纪违法事实、情节、后果和当事人的态度等因素,做出恰当处理。
四、工作要求
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切实抓好案件查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查办案件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办案部门负责人和调查人员分级负责的办案工作责任制,建立案件报告、案件研究和办案考核制度。对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或徇私舞弊、造成不良后果等失职渎职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办案工作要加强指导,对重点案件要加强督办或派员参与,及时解决办案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采用不同形式,对各地查办案件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二)处理好与有关工作的关系。一是查办案件与自查自纠的关系。在自查自纠阶段,各地区、各单位就要收集、排查案件线索,组织力量查处典型案件,充分发挥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并将办案的成果运用到自查自纠工作中,推动自查自纠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查办案件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在查处有关案件的基础上,要认真研究分析发案原因,查找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加强教育,完善制度,改进管理,强化监督,推动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办案队伍建设。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都要安排专门力量,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卫生、中医药系统商业贿赂案件的查办工作,并给予经费保证。要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和加强办案队伍,集中精力从事办案工作。要加强对办案人员的培训,提高办案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教育办案人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刚正不阿,敢于碰硬,严格遵守办案纪律。
(四)做好宣传工作。在查处案件工作中,应适时适度选择一些典型案件予以曝光,以增强办案效果。但要严格履行审批程序,防止出现恶意炒作,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第三篇: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实施意见
全市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
实 施 意 见
为贯彻落实《三门峡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和建设厅《全省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做好对建设领域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自查自纠工作,推动全市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入开展,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和指导原则
工作目标:通过对建设领域商业贿赂行为的自查自纠,使全系统从业人员普遍受到教育,经营者的错误观念基本得到纠正,企业经营行为和政府部门行政权力基本得到规范,商业贿赂案件得到有效查处。
指导原则:一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原则。自查自纠工作要与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和市政公用市场秩序相结合,与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相结合,与反腐倡廉工作相结合,与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二是坚持把握政策,维护大局原则。要从发展大局出发,坚持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既要区分正常的商业活动与不正当交易行为的政策界限,又要区分违纪违规行为与违法犯罪的界限;既要治理建设系统商业贿赂,又要保持正常生产经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全市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切实落实治理责任,细化工作任务,解决突出问题,严格责任追究,并主动配合检察、监察等有关部门做好工作。
二、自查自纠的重点
*、重点部位和环节:建设系统商业贿赂主要集中在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市政公用事业产权交易两大部位。前者主要发生在规划和市场准入、工程招标投标、项目发包分包、材料设备采购、项目预决算、项目验收以及追加投资等环节上;后者主要发生在资产评估、取得特许经营权等环节上。
*、行政主体:一是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即建筑施工、勘察设计、市政公用等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质量检测等中介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以及与治理建设系统商业贿赂所涉及的重点部位和环节有关的其他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二是负责规划审批、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市政公用事业和其他一些实行审批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自查自纠五类行为。一是建筑、施工、设计、监理等企业在承揽建设工程项目中以各种名义支付的中介费行为;二是建设行政部门和工作人员在资质审批和年审等行政审批中收受财务和吃请行为;三是公用事业部门(供水、供气、供暖、市政建设)在设备、耗材等购物活动中收受生产、经营企业及其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务、回扣或提成行为;四是建设服务窗口部门,不按照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收费服务标准收受服务对象的财务和吃请行为;五是建设行政执罚部门和人员接受执罚对象的财务和吃请行为。
三、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自查自纠工作从****年*月中旬开始,至**月底结束。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对照检查。*月**日至*月**日。各有关单位相对集中时间,深入查找问题,深挖思想根源,明确整改方向。
*、征求意见(*月**日至*月**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和相关单位的意见建议。
*、深刻剖析(*月**日至*月**日)。各有关单位以及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重点自查****年以来的经营观念和行为。要做好三查:一查思想认识上是否有商业贿赂是市场交易的“潜规则”、单位发展的“润滑剂”等错误观念,对治理商业贿赂是否有抵触情绪;二查经营活动中是否有给予、收受回扣和假借劳务费、信息费、顾问费、服务费、赞助费、外出考察等各种名义,违反职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三查经营、财务、购销等内部管理机制是否建立健全,本单位有没有“小金库”、帐外帐、帐外物等。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要深刻,并认真总结教训,明确整改思路。
*、梳理问题(*月**日至*月**日)。把自查的问题归纳整理,进一步找准问题症结,明确整改重点。
第二阶段:整改落实。*月**日至**月**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各有关单位要上下联动,紧密配合。
*、扎实进行整改(*月**日至*月**日)。各有关单位要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全面的进行整改。凡是能够马上整改的,要很快见成效;整改需要一个过程的,需提出时限要求。
*、制定整改措施(*月**日至*月**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重点科室要针对各有关单位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监管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加强督促指导。
*、梳理整改情况(**月*日至**月**日)。对整改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并以适当方式公布。
四、自查自纠的工作要求
*、突出抓好五个环节。一是要全面进行调查摸底,弄清建设系统中的一些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搞不正当交易的手段和表现形式,了解本系统商业贿赂诱发的原
第四篇: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实施意见
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三门峡市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和建设厅《全省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做好对建设领域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自查自纠工作,推动全市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入开展,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和指导原则
工作目标:
通过对建设领域商业贿赂行为的自查自纠,使全系统从业人员普遍受到教育,经营者的错误观念基本得到纠正,企业经营行为和政府部门行政权力基本得到规范,商业贿赂案件得到有效查处。
指导原则:
一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原则。
自查自纠工作要与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和市政公用市场秩序相结合,与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相结合,与反腐倡廉工作相结合,与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二是坚持把握政策,维护大局原则。
要从发展大局出发,坚持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既要区分正常的商业活动与不正当交易行为的政策界限,又要区分违纪违规行为与违法犯罪的界限;既要治理建设系统商业贿赂,又要保持正常生产经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
全市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切实落实治理责任,细化工作任务,解决突出问题,严格责任追究,并主动配合检察、监察等有关部门做好工作。二、自查自纠的重点
1、重点部位和环节:
建设系统商业贿赂主要集中在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市政公用事业产权交易两大部位。前者主要发生在规划和市场准入、工程招标投标、项目发包分包、材料设备采购、项目预决算、项目验收以及追加投资等环节上;后者主要发生在资产评估、取得特许经营权等环节上。
2、行政主体:
一是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即建筑施工、勘察设计、市政公用等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质量检测等中介机构及其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以及与治理建设系统商业贿赂所涉及的重点部位和环节有关的其他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
二是负责规划审批、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市政公用事业和其他一些实行审批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3、自查自纠五类行为。
一是建筑、施工、设计、监理等企业在承揽建设工程项目中以各种名义支付的中介费行为;
二是建设行政部门和工作人员在资质审批和年审等行政审批中收受财务和吃请行为;
三是公用事业部门(供水、供气、供暖、市政建设)在设备、耗材等购物活动中收受生产、经营企业及其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务、回扣或提成行为;
四是建设服务窗口部门,不按照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收费服务标准收受服务对象的财务和吃请行为;
五是建设行政执罚部门和人员接受执罚对象的财务和吃请行为。第五篇:两高商业贿赂案件意见答记者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关于办理商业贿
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答记者问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有关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这是依法惩治商业贿赂犯罪,维护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秩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好转的重要举措,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帮助广大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意见》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制定《意见》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近年来,商业贿赂在一些领域和行业滋生繁衍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危害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危害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中央审时度势,决定部署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秩序的必然要求,也是预防与惩治腐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对刑法有关商业贿赂犯罪的条款作了补充修改和完善,为司法机关及时有效惩治此类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由于商业贿赂犯罪案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法律适用疑难问题,实践中因有关定罪量刑标准不明确而影响案件办理的情形也时有发生。对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商业贿赂犯罪的严重危害,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迫切希望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司法实践的需要,结合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要求,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该《意见》。
《意见》的制定和实施顺应了社会发展要求,适应了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依法惩治商业贿赂犯罪活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问:《意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当前,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面临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较多,《意见》主要规定了七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确了商业贿赂犯罪的范围;二是在明确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的“其他单位”范围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的认定;三是明确了医药购销、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中商业贿赂犯罪的刑事责任,特别是对医生“开单提成”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贿赂行为的定性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四是明确了商业贿赂犯罪的犯罪对象及其数额的认定;五是明确了商业贿赂犯罪中不正当利益的认定;六是区分了商业贿赂犯罪罪与非罪的界限;七是明确了商业贿赂犯罪共同犯罪的处理依据。问:如何理解商业贿赂犯罪的范围?
答: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开展之初,对商业贿赂犯罪的范围存在不同认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及其效果。从司法实践的客观需要及专项治理工作的要求看,商业贿赂犯罪并不局限于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犯罪,而是涉及刑法规定的全部八种贿赂犯罪。因此,《意见》对此予以明确,有利于专项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及良好效果的实现。
问:如何认定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答:《刑法修正案(六)》将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一百六十四条犯罪的主体范围扩大到公司、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从而使“其他单位”的认定问题成为认定公司、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的基础性问题。一般意义上讲,单位是相对于自然人的组织体,但并非所有的组织体都属于刑法中的单位。从司法实践看,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一百六十四条中的“其他单位”,既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常设性的组织,也包括为组织体育赛事、文艺演出或者其他正当活动而成立的组委会、筹委会、工程承包队等临时性的组织。这里的单位不包括从事非正当活动的组织。据此,《意见》第二条对“其他单位”的范围作了明确界定。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的工作人员虽然都有一定的职务,具有职务上的便利,但所从事的事务并非全都属于公务,其职务便利有履行公务的职务便利和非履行公务的职务便利之分,因而就其主体身份而言,国有单位中还有一些工作人员属于非国家工作人员。《意见》第四条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从文义上讲,其他国有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国有社会团体等单位。
问:当前,医药购销、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中商业贿赂犯罪比较突出,群众反映强烈,《意见》对此是如何规定的?
答:当前,在一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如医疗、教育、招投标等领域,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商业贿赂犯罪较为突出,如医生“开单提成”,收受医药产品销售方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学校中教师在教材、教具、校服或者其他物品采购中收受回扣,评标委员会组成人员在评标中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等,群众反映强烈。依法严惩这些领域内的商业贿赂犯罪行为,是专项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发生在这些领域内的商业贿赂犯罪情况比较复杂,特别是相关责任人员的主体身份,理论上和实践中均存在不同认识。针对这些情况,《意见》区分不同情形,分别作出规定。特别是针对实践中分歧较大的问题,明确了医务人员、教师、评标委员会等组成人员构成商业贿赂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根据《意见》规定,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利用开处方的职务便利,以各种名义非法收受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销售方财物,为医药产品销售方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师,利用教学活动的职务便利,以各种名义非法收受教材、教具、校服或者其他物品销售方财物,为教材、教具、校服或者其他物品销售方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竞争性谈判采购中谈判小组、询价采购中询价小组的组成人员,在招标、政府采购等事项的评标或者采购活动中,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
问:如何理解贿赂的范围及其数额的认定?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贿赂的手法呈现出不断翻新的趋势。一些人为了规避法律,采用货币、物品之外的方式贿赂对方,有的提供房屋装修、含有金额的会员卡、代币卡(券)、旅游服务等,有的通过虚设债权、减免债务等方式增加对方的财产价值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贿赂犯罪由权钱交易发展到权利交易、权色交易,用设立债权、无偿劳务、免费旅游等财物以外的财产性利益以及晋职招工、迁移户口、提供女色等非财产性利益进行贿赂的案件频繁发生。对这样一些案件特别是采用非财产性利益进行贿赂的案件能否认定贿赂犯罪,理论上和实践中均存在不同认识。为适应新形势下惩治贿赂犯罪的客观需要,参酌我国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规定,综合考虑我国国情和司法操作的实效性,《意见》将贿赂的范围由财物扩大至财产性利益。财产性利益的数额认定,以实际支付的资费为准。收受银行卡的,不论受贿人是否实际取出或者消费,卡内的存款数额一般应全额认定为受贿数额。使用银行卡透支的,如果由给予银行卡的一方承担还款责任,透支数额也应当认定为受贿数额。
问:如何认定行贿犯罪中的“不正当利益”?答:1999年“两高”在《关于在办理受贿犯罪大要案的同时要严肃查处严重行贿犯罪分子的通知》中对“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认定作了规定。这为司法实践正确认定“不正当利益”以打击行贿犯罪提供了依据。但是,由于社会背景的原因,该通知所规定的“不正当利益”的范围相对较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不能全面反映有关领域中的实际情况,有些谋取与该通知规定的利益本质相同同样具有不正当性的利益的行为不能得到正确的认定与处理,实践中对此反映较为强烈。为适应惩治贿赂犯罪的客观需要,有必要对不正当利益的范围做适当的调整,即在该通知认为谋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利益,以及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有关单位提供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属于不正当利益之外,增加规定谋取违反规章、政策规定的利益,或者要求对方违反规章、政策、行业规范的规定提供帮助或者方便条件的亦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意见》还特别增加规定,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商业活动中,违背公平原则,给予相关人员财物以谋取竞争优势的,属于“谋取不正当利益”。问:如何正确区分贿赂与亲友正当馈赠的界限?
答: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崇尚礼尚往来,法律并不禁止亲友之间的正当馈赠行为。然而,一些犯罪分子在实施贿赂犯罪的时候,借馈赠之名而行贿赂之实,并以馈赠正当为其行为辩解。为正确区分贿赂与亲友正当馈赠,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意见》主要从以下几个因素的结合上进行区分:(1)发生财物往来的背景,如双方是否存在亲友关系及历史上交往的情形和程度;(2)往来财物的价值大小;(3)财物往来的缘由、时机和方式,提供财物方对于接受方有无职务上的请托;(4)接受方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提供方谋取利益。
问:如何正确认定商业贿赂犯罪的共同犯罪?答:司法实践中,商业贿赂犯罪常常以共同犯罪的形式出现,特别是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共同收受他人财物的情形时有发生。对于商业贿赂犯罪共同犯罪的认定与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共同收受他人财物的如何追究刑事责任。《意见》区分了商业贿赂犯罪共同犯罪的三种情形,根据双方利用职务便利的具体情形分别定罪追究刑事责任:一是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利用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三是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追究刑事责任,不能分清主从犯的,可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检察日报》2008年11月25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