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相约在国培 名师伴成长
相约在国培 名师伴成长----参加国培学习有感
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网上国培学习。我怀揣强烈的提升愿望和火热的激情,开始了网上学习,2012年12月10日上午9:30分,我在电脑前参加了开班典礼,在开班典礼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许司长作了热情洋溢的重要讲话,他提出了这次培训的目的、意义和本次培训的目标。我知道了国家对国培计划的重视与支持,国家拿出人力物力来组织这次网上培训,许司长对我们学员寄以殷切的期望,期望我们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同时通过培训提高我们改革创新的能力,使自我发展得到提升。其他领导和学员代表也作了重要讲话,这些充满激励和辩证意味的言辞开启了我本次网上培训学习的梦幻之旅„„为此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遇,利用一切课余时间认真学习。
我学完了五个模块的课程,用心聆听了每位专家讲座,体验了其中的一些真谛,通过和这些专家的零距离接触,用心感悟、静心反思。使自己的世界观和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洗礼,师德水平得到了提升,教育理论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更加完美,对教师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一、聆听报告明方向
我聆听了几位专家、名师的报告,明白了师德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这些报告折射出一种责任:国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教师。这些报告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辩,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首先,通过授课专家杨春茂的权威解读,帮助我准确理解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使我加深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和领悟,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激发专业发展动力。此课程需要我们教师不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自觉、主动地将教育思想运用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将认识转化为行动;接着我听了,南京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对行知小学和行知基地进行介绍,详细阐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及行知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三个“学会”,即学会联合、学会赏识、学会自信。使参训教师进一步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并能够以三个“学会”为切入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此课程需要我们教师不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自觉、主动地将教育思想运用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将认识转化为行动。杨校长的报告可以说是班主任的宝贵财富;王威老师的《走进心灵 师爱无痕---班主任的故事》师德模范报告,让我们参训教师面对面地感受到了模范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新的教育理念,聆听真实发生的德育案例和德育活动,学习模范教师的优秀德育方法,使我们参训教师加深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和领悟,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激发专业发展动力。班主任工作中,王老师注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无私的爱心,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期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途径。她的报告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东北师大教授饶从满的对《教师专业标准》解读报告,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知识要渊博,熟悉掌握所教专业知识,达到一定学历,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而且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们,性格活泼开朗,具备唱歌跳舞绘画书法等特长知识;北京教育学院汤丰林教授深入浅出的剖析了《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汤教授讲得很切合实际,道出了我们教师的心声;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孙海军主任的现身说法《课堂教学管理与改革》,真让我茅塞顿开眼前豁然一亮;特别是最后听了冯恩洪教授的《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课堂变革和课程建设》报告,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原来学生的潜能竟然如此之大,同时要想当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那么简单,我们脚下自我更新的路还很漫长„„这些专家、名师们的话语很精彩,观点很独特,我很认同,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报告之中觅差距
培训中直面专家讲授,与名师相比,使我深感差距之大。天津的王威等老师精彩的现场说法,让我感受到了师德具有无穷的魅力和风采。突出用科学的方法和无私的爱心,走进学生心灵深处,让课堂情境化、生活化,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信息收集,注重知识的多元化,拓宽孩子的知识视野,并在各种交流合作中,让学生学会感恩,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发扬合作精神。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让班主任工作智慧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我真实地感受到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我要努力向他们靠近。
三、互动交流促提高
本次国培网上听课、作业、话题、资源、活动、评论与互动(专家和学员、学员和学员)并举。在进行了多天的理论听课学习之后,远程培训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实践活动——话题、活动、评论。国培学员们互相切磋、智慧碰撞,共同经历了去粗取精的磨砺过程。虽然说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学员们之间用智慧点燃了智慧,用热情激发了热情,真正形成了探讨研究的浓厚氛围。
我们学员之间还经常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我深感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之高。他们精心听取每场专家讲座,对报告评论非常到位,真正听懂了报告,灵活的运用报告中的精辟观点,来分析实际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员们注重对话题的研究,清晰地解答别人所提出的疑惑,关注活动的发展情况。他们对报告的点评深刻到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们层出不穷的智慧碰撞,真实令我受益匪浅,感觉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自己就像刚爬出井口的青蛙看到了蓝天白云,豁然开朗。
四、与时俱进话思考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育有了新思考。
1、教育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我们的教育祖先孔子,他没有让每个学生都学他的样子,也不是只喜欢一种品质的学生。他只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弟子处世之道和为人之理,他喜欢的弟子有很多,都各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学习用功,为人厚道,有的聪明伶俐,能言善辩,有的做人踏实,善始善终。孔子把每个弟子推荐给需要他们的国家,这就是教育的雏形。教育,最初就是让每个人各显其才各尽其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
2、师德师爱是教育成功的保证。
杨教授说,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是事业的引路人,是灵魂的塑造师。这个世界,对于这些幼小的心灵来说,是充满希望的,也是充满诱惑的,一个教师,要想从根本上去教育他们,就得去爱他们,保护好他们对未来充满美丽的憧憬和艳丽多彩的人生目标。我们老师不能得罪优等生,我们也不会得罪,将来的科学家、引领社会进步的就是他们,我们不能得罪差生,他们是未来的商人,得罪他们,就没人请客;我们也不能得罪中等生,大多未来是我们的同事,虽然说的有些偏颇,但告诉了我们一个观点:要爱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就像陶行知诗中写的那样,你的教鞭下打的也许就是牛顿、瓦特、爱迪生。
3、教师必须为人师表。
新师德规范中强调的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必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学生,你的一言一行都是人们的行为榜样。
五、总结反思构蓝图 学习内容的广泛与充实,同伴成就的显著与辉煌,让我越来越感到自身的缈小,也促使着自己不断反思,不断规划自己的全新蓝图。
(一)拓宽视野,提升理论素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只局限自己现有的知识,就沾沾自喜,那就会制约自己的专业成长,就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来应对当前的教育新发展。在教学中,容易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原形态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忽视语文文化历史深远思想。所以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理论素养。
(二)感悟提高,开创教学新局面
风雨中走过这么多年,有过思考和探索,有过泪水和欢笑,但这些与授课专家和同行名师相比,是不值一提的“小儿科”。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我要摒弃传统的一些东西,做出一些新的探索;二是加强对每一个细节的关注和研究,并将这些探索转化成研究成果。
(三)终身学习,建立新型学习观
杨教授在报告中提出:教师要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博古通今,最起码要达到教师专业标准。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应该是有思想、有理论、有素养、有生活。有人曾经说过:“实践智慧决定着教师的素质品味,生活处处有课程、一言一行皆教育,把学习当做和吃饭穿衣一样重要。”这些谆谆教诲更让我认识到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无论是从提高个人素养方面看,还是从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看,教师都必须要不断地读书。
(四)、换位思考,建立新的学生观
虽然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参加了不少的学习,也转变了一些理念,也知道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但今天听了杨教授的报告,我的心灵还是得到了不少的震撼,我们做的还很不够。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才,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是教育的本义和真谛”。
(五)、乘此东风,继续努力 本期网上国培活动即将结束,我在有序的忙碌中度过了今生值得永远珍惜和回味的这些天。网上之行,是我人生的一次宝贵经历。我领略了网学的乐趣;懂得了师德的重要;感受了新课程的意义重大;我体验了个体成长的充实与快乐;也萌生着强烈的发展愿望和激情„
我要乘国培的春风,向教育的制高点迈进。按照国培的要求,我努力使自己承载“种子”教师的使命,深扎根、早发芽、开出最美的花、结出最大的果实,为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而继续努力。
第二篇:相约在国培名师伴成长课件资料
相约在国培
名师伴成长
——新平县“国培计划(2016)”送教下乡小学数学诊断示范培训(戛洒)活动总结
教师积极参加国培“送教下乡”系列活动,既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需要,也是新世纪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此,新平县国培专家团队的部分成员于2016年9月11日-13日到戛洒镇小学举行了新平县小学数学“国培计划(2016)”送教下乡第一阶段诊断示范培训活动。本次活动,戛洒镇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和来自各乡镇的数学教研员及新平县国培专家团队的部分成员共计100余人自始至终全程参与了活动。思考过去,展望未来。为更加搞好下一个阶段的培训活动和教育科研工作,现把本次的培训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建设,明确培训目标
国培“送教下乡”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开展的一种培训研修活动,是为城乡教师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教学成果的共享共用,全面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为此,新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始终把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重点,把搞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提出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走科研兴教之路的办学思路,并在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加深对新形势、新理念的理解,提高农村教师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速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1 提高新课程的执行力。
2.通过省、市、县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当地优秀教师的主题示范观摩教学活动,引导农村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
3.通过开展课堂观察诊断、评课议课等参与式活动,提高农村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观察诊断、自我反思等行动研究能力。
4.通过“送教下乡”活动,搭建本县名师、教研员与农村教师交流互动平台,解答教学疑惑,分享名优教师成长经验,拓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培训主题明确,活动准备充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为此,本次培训活动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并于开学初就及早安排新平县国培专家团队的部分成员和戛洒镇小学的相关教师做好了作课及其他准备工作。
本次活动中,两位新平县国培专家团队的作课老师表现出了如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2.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虽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两位老师树立了“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她们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
3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两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是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放下了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
(2)教师注重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老师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两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极其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
4.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两位老师都是从反思教师的“教”和反思学生的“学” 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三、扎实开展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2016年9月12日至13日,新平县国培专家团队的部分成员在戛洒 镇小学举行了新平县小学数学“国培计划(2016)”送教下乡第一阶段诊断示范培训系列活动。具体上午程序和做法为:
1.举办了短小精悍的开班仪式。开班仪式上高跃宏教学副校长就戛洒镇小学基本情况及数学学科的现状作了简要的概述。
2.专家团队核心成员王发林老师作了《正确认识送教下乡,深化校本教研》的专题讲座。讲座中王老师从“送教下乡”调查结果、新一轮“国培”与上一轮“国培”的区别、新平县小学数学“国培计划(2016)”的国培具体项目、“送教下乡”所要经历的4阶段8天和“送教下乡送什么”(送思想、送理念、送方法)等方面作了精确的讲述,从而使全体参训教师明确自己在“国培”中该做什么和应如何成长。
3.两节具有代表性数学诊断课在活动中展现。专题讲座结束后,戛洒镇小学的老教师刀云芬和新教师汤宜奇老师分别作了五年级人教版“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和人教版四年级“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两节课诊断课,从而为我们开展此次培训活动提供了较好的案例分析。
4.开展了结合实际的专题报告。两节课诊断课结束后,戛洒镇小学的数学教研员刀剑良老师结合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以这两节诊断课为案例,以《戛洒镇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主题作了课堂教学诊断专题报告,从而促使戛洒镇小学的全体数学教师更加明确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更加搞好戛洒镇小学数学教育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两节具有示范性的“送教下乡”课在活动中绽放。9月12日下午,新平县“国培”专家团队成员刘芝苏、高波两位老师分别展示了二年级数学“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三年级“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两节“送教下乡”示范课,从而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有效绽放。
6.借助名师引领,促进教师成长。观摩了两节新平县“国培”专家团队成员所作的示范课后,新平县“国培计划(2016)”专家团队核心成员、云南省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发林老师,以上述两节示范课为案列,以《践行有效教学的几个策略》为主题,并结合新平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作了精辟的专题讲座。讲座中,王老师从良好的常规教育和训练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基本训练要有针对性、数学问题要由学生发现并提出、课堂教学要体现边练边改、教学流程要清楚明了、要用好现代教学媒体、要用好“教育云”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翔实的阐述,从而为全体参训教师的成长指引了方向。
7.利用空余时段,深化培训项目。9月12日晚上,新平县教科所小学数学教研员、云南省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发林老师利用空余时段,召集全县各乡镇小学数学教研员和“国培”专家团队成员进行深化培训。培训中,王老师从“评课、议课”、“ 教研员基本情况通报”、“ 教研员如何应对深入课堂教学实践及下村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策略”和“面对新形式,我们该怎么办”等方面进行了深化培训。
8.搞好实际问题教学,注重学生四能培养。9月13日上午,新平县国培专家团队胡志能老师针对小学数学实际问题教学作了《搞好实际问题教学,注重学生四能培养》专题讲座,胡老师从小学“问题解决” 的现实背景、小学“问题解决”存在的困惑、小学“问题解决”在各册教材的分布及新课程背景下“问题解决”教学的建议作了细致、有效的阐述。
四、培训任务驱动,近期工作安排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繁忙紧张而又充实精彩的新平县小学数学“国培计划(2016)”送教下乡第一阶段诊断示范培训系列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为更加搞好下一阶段的“国培计划(2016)”的系列活动,新平县教科所数学教研员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对下一步工作作出了详细的要求。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本次送教下乡培训活动,严格按照培训要求,督促本校参训教师积极参加,按时培训。
2.今后的教学工作要做好课前准备。3.用好现有的现代媒体。4.狠抓教学常规工作。5.开展好校本研修。6.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7.各受训教师要积极参加培训,做好学习笔记、听课笔记,踊跃参加研讨交流、汇报课展示,认真撰写心得体会。
8.各工作人员、培训、参训教师要注意往返途中的安全。总之,通过这次为期两天的“国培计划(2016)”送教下乡第一阶段诊断示范培训,使广大教师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在培训活动中,全体参加本次培训活动的教师十分珍惜这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克服条件艰苦,时间紧迫的困难,赶时间、挤时间学习。并通过课堂诊断、案例分析、课堂观摩、各类专题讲座,查找问题,形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共识,唤醒了每一位参培教师对先进课改理念的认同和对优质课堂的追求,全体参训教师个个受益匪浅,人人满载而归。
二〇一六年九月十五日
第三篇:“相约在国培 名师伴成长”送教活动心得体会
“相约在国培 名师伴成长”送教活动心得体会
竹山县实验小学张虹桥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正值收获的季节。,在县教师资源培训中心的主持下,我县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培训活动。2014年9月26日,在竹山县张振武小学举行了“ 相约在国培名师伴成长“送教活动。我非常有幸参加了其中的学习,现将学习体会分析如下:
一、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由我县教师培训中心全程负责,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小学数学听课和“数学专题”讲座活动。本次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
1.同课观摩。由张振武小学的张老师和安徽省的郑老师作三年级数学课展示。
2.听后交流。参加上课的老师和听课的全体教师就听课感受、听课收获、听课建议和听课评价进行了交流互动。
3.课后点评。由武汉的李再萍专家对这两节课,做了详尽、客观的点评和提出宝贵的建议。
4.专题讲座。由安徽省的郑丽敏老师作了题为“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若干问题”的专题报告。
二、本次的送教研训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给我们送来的不仅仅两节课,也不止是一个报告,更多的是给我们送来了研训的态度、校本研究的行动力和学习培训的激情和热情。1.思想碰撞。我们一直都是讲的多,做的少,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喊的是口号,缺乏行动力。组织这样的送教活动,让广大教师产生思想碰撞,注入行动力量,蠢蠢欲动,使他们有走进研训的的思想认识。一个例带动团体,以点带面,全员参与。
2.专业引领。在活动中,两位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两节高水平的数学课。张老师的课堂充满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指导,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课。让孩子在课堂中学有收获,学以致用。特别是郑丽敏老师的数学课,更是设计新颖,引人入胜,精彩连连。孩子在课堂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在做中学,在学中用。同一内容,不同设计,展示了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人文关怀。
3.精准剖析。李再萍老师首先精彩点评了两位老师的数学课,她认为两个教师各自精彩,各有所长,她认为她们很好的联系了生活让学生认识分数,借住直观模型,树形结合,还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嘴在实践中感知分数。并抓住了分数概念中的基本要素。她还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从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活动设计和学习方法四个方面进行点评和指导,给我们指明了教学设计的方向和课堂活动的学习,很是受用。郑丽敏针对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若干问题做了全面、详细的分析,她指出一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备课,我们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我们要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感应,了解学生动态的变化。并在讲座中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策略,让我们受益很多,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一天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但却让我受益匪浅,尤其对于像我这样刚步入数学教学的新手来说,真的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一定会牢记专家的指导并落实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让各位领导失望。
第四篇:国培伴成长
国培伴成长
在国培研修的日子里,我无数次地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更加贴近了课堂;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哪些细节需要扬弃,哪些地方需要改正。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惑,如:怎样让主题活动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中,主题活动要源于孩子的兴趣和生活需要,而不是教师的预设。
网上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不断成长的过程。感谢专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的平台,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给孩子带来更多欢乐,并得到家长和领导的肯定,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新的挑战
第五篇:相约在春天
《相约在春天》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毛华芬
一、活动背景
春天的大自然美丽多姿。目前在“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项规定”的东风下,三年级学生的学业负担大大减轻,有更多的时间,对课堂以外的世界进行探索与实践。三年级的学生原本对一切事物充满了无比的好奇和期盼,他们都希望获得更多的、更有趣的活动,向往更丰富的知识世界。因此,在这朝气蓬勃的时节里,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确定为“相约在春天”。
二、活动目标
春天必然与美密切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用双眼发现春天大自然的美丽多姿,用心灵感受春天独特的气息。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春天的美,启发他们尽可能的表现春天的美,通过观察、聆听、古诗诵读、名篇欣赏、词语积累、写写画画等形式创造“我眼中的春天”,丰富学生知识面和审美情趣。
三、活动方式
1.课前充分发动,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在生活中寻找春天,获取各种春天的信息。
2.课内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通过交流讨论、聆听诵读、名篇欣赏、词语积累、写写画画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3.在活动中学生把搜集到的信息,加以归类整理,并予以再创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歌颂春天。
四、活动时间
本活动历时六周(第三周~第八周)。
1.第三周,师生一起在课堂内了解春天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
2.第四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花园、草地、树林、公园等地寻找春天的足迹。通过眼看、耳听、鼻闻等多种形式感受春天的到来。
3.第五周,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种植活动、饲养活动、制作活动(制作鸟窝、风筝、风车等简单利用风力的小玩具)。
4.第六周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5.第七、八周带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到学校大操场去放风筝比赛、谁的风车转得快的竞赛,交流放风筝、转风车的感受及体会,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歌颂春天。
五、活动过程:
本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了解春天
利用综合实践课,教师和学生一起了解春天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
1.你们知道春天还有哪些名称?(春令、春季、阳春三月、早春二月);
2.给出“初春”、“仲春”、“暮春”三张卡片,请同学们按时间顺序排列;
3.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春天有六个节气,看《新华字典》节气表
4.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教师作适当解释
立春:我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气温回升,农业生产应抓紧春耕准备。雨水:我国大部分地区雨量逐渐增加。
惊蛰: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冬眠动物将出土活动。
春分:春天的一半过去了,白天、黑夜几乎一样长。
清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温暖,草木开始茂盛。这个节气开始的第一天叫“清明节”,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5.填空
春天的雨叫(春雨),春天的风叫(春风),春天的太阳叫(春晖),春天的景色叫(春光)。
6.选择练习
⑴下面哪些花是春天开放的?(梅花、牡丹、菊花、玫瑰、杜鹃)
⑵你们还知道哪些春花?能说出一些描写花的词儿吗?(四小组竞赛)⑶春天哪些树最先向人们报告春天的消息?(柳树)
⑷春天,哪些小动物开始活动了?哪种鸟被称为“春天使者”?(燕子)
7.感受春雨
⑴春雨很细很细,像什么?(牛毛、细丝、花针)
⑵春雨与夏天下暴雨有什么不同之处?(掉、落、倾盆大雨、飘、洒、织成又细又密的网)
⑶春雨飘洒下来的声音怎样的?(沙沙、淅淅沥沥、像蚕吃桑叶)
⑷你能连起来说说春雨是怎样的?
第二阶段:寻找春天
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的足迹。利用假期让家长陪同到野外感受春天的气息。去附近的公园体验、感受春天的美丽,请公园的管理员讲解植物知识。从植物生长、动物活动来找春天。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体验和感受来发现许多动植物在春天时发生的细微变化。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收集能代表春天特征的花、草、已发芽的枝条,收集动植物的图片、资料,拍照片、去野外录像。同时还根据个人兴趣、喜好开展和春天有关的各种活动,如:种植活动、饲养活动、制作活动(制作鸟窝、风筝、风车等简单利用风力的小玩具)、放风筝比赛活动等感受春天的变化。
第三阶段:描绘春天
在学生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时机,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发现,讲一讲发生在春天的事,议一议春天里暖暖的情。
1.把在开展种植活动时的故事、点滴体会用文字描述出来,并
做好观察记录(或写观察日记)。
2.把大家看到的、感受到的、想象的春天用各种方式(绘画、手工制作、照片等)展示出来。布置以“春天”为主题的园地,美化环境。
3.课后师生共同把鸟窝放在树上,给小鸟安家。
4.用制作的开展“放风筝比赛、小风车转得快”等风力小玩具的比赛活动,充分体现春天的美好和生活乐趣。
第四阶段:歌颂春天
让同学们通过画一画春色,写一写美文,编一编小报,诵一诵诗词,唱一唱歌曲、歌谣等来赞颂和共享春天的美好。
1.开展一次汇报展示活动。活动中让孩子诵一诵自己创作的小诗,诵一诵前人留下的赞美春天的诗词;唱一唱春天的歌曲,唱一唱学生自创的童谣和前人留传的歌谣来赞美春天的美好。
2.班里利用黑板报,开辟“我的画最棒”、“我的文最美”“我的报最佳”三个展示园地,把学生跟随春天的足迹所发现、创造的最美好的作品展现出来,真切感受春天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