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村级党组织公推直选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开展村级党组织公推直选的实践与思考
为保障党员和群众民主权利,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今年以来,禹城市以实施基层党建创新“县委书记项目”为契机,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在全市12个乡镇(街道)15个农村社区(村),开展了村级党组织公推直选试点工作。目前,15个农村社区(村)试点工作圆满完成,通过公推直选,共选出15名党(总支)支部书记,58名党(总支)支部委员,取得了群众、党员和组织“三满意”的良好效果,为完善推广“公推直选”制度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市委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试点工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成立市公推直选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负总责、亲自抓,市委副书记任副组长,靠上抓、具体抓落实,其他市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分别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并从各部门抽调5名精干人员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每个乡镇选择1-2个农村社区(村)进行公推直选试点,全部制定了详实的《公推直选试点实施方案》,对公推直选的每个实施步骤、具体做法、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同时,加强业务培训,重点对公推直选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为公推直选工作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抓好宣传引导,确保党员群众积极参与。针对少数党员群众认为公推直选就是“搞搞形式、走走过场,推荐不推荐对选举结果没什么影响” 的思想顾虑,利用广播、电视、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公推直选的意义、目的、原则、要求、程序和方法,以及《方案》中要求的报名和任职基本条件;同时,通过在各试点社区(村)张贴公推直选工作公告、悬挂条幅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党员、群众对公推直选的知晓率、参与率,为公推直选工作顺利推进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尤其是对试点社区(村)外出务工党员等重点人群,通过电话联络、发送手机短信、寄送明白纸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他们回村参选,真正调动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三)严格审查考察,确保候选人资格和素质。组织各乡镇(街道)抽调纪检、计生、经管等部门人员组成了公推直选试点工作资格审查小组,对报名人选严格按照任职条件逐人进行资格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消资格。资格审查中,突出“三看”:一看是否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公道正派;二看是否具备较强组织能力,尤其是否具备带富致富能力;三看是否热心为村民服务,在群众中是否有较高威望。资格审查小组对报名人选资格逐一审查后,形成资格审查报告,向镇党委会议汇报,研究确定公推人选。对经公开推荐大会公推产生的候选人初步人选,镇党委安排专人进行综合考察,确定为候选人预备人选,并张榜公示5-7天,党员群众没有意见后确定为正式候选人。
(四)认真规范操作,确保选举取得圆满成功。试点中,大胆创新,积极实践,探索出了“三荐两会一承诺”的运作方法。“三荐”,即采取组织推荐、村民联名推荐、个人自荐三种方式组织党员报名参加村级党组织公推直选。通过“三荐”,全市15个试点农村社区(村)报名参加村级党组织选举的人选达到145名。“两会”:一是召开公开推荐大会。召开社区(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的公开推荐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从报名人选中公开推荐出候选人初步人选,由乡镇党委进行考察、公示后,研究确定正式候选人人选。通过公开推荐,全市15个农村社区(村)共研究确定正式候选人人选97名。二是召开正式选举大会。召开社区(村)有选举权的正式党员参加的选举大会,并请村民代表列席会议,由正式候选人作竞职演说,回答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提问,以便参会党员充分酝酿考虑,在投票时作出正确选择。在选举过程中,参会党员对正式候选人进行差额无记名投票,现场计票、唱票、宣布结果,村民代表全程旁观监督。全市15个试点农村社区(村)共差额选举产生了15名党(总支)支部书记和58名党(总支)支部委员。“一承诺”,即公开承诺。由当选的新一届农村社区(村)党组织书记代表个人和党组织班子,就任期内的工作目标、措施、作风及廉洁自律作出公开承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二、初步成效
(一)由“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通过公推直选,党员群众公开推荐选举候选人,让党支部班子当选先过群众信任关,变原来的党委考察任命为竞选上岗,将话语权、选举权首先交给党员和群众,由那些知根知底的党员和群众直接推荐党组织书记和委员候选人,有效解决了“谁选干部”和“给谁选干部”的问题,实现了由“少数人选人”向“多数人选人”的转变,有利于党委全面了解党员的民意基础,拓宽了党委选人用人视野,为农村优秀党员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同时,通过公推直选,也发现了一批农村优秀人才,在这次15个试点农村社区(村)党组织公推直选过程中,发现了27名优秀年轻干部,储备了一批村级后备干部。
(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挑选”,保障了党员和群众民主权利。公推直选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增强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变“要我选”为“我要选”,实现了党员意愿和群众意愿的充分表达、充分体现和有机统一,改变了过去“上面定人头,党员举拳头,群众没话头”的做法,确保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推选权、投票权和监督权,有力地扩大了党内民主。不少外出务工的群众放下手头的买卖,积极回乡参加公推。有的老党员克服身体上的不便,亲自到现场参与选举。张庄镇宗集村党员张海英感慨地说:“用公推直选的办法选举党支部班子,我们觉得党员群众真正有权了,我们都会投出公正的一票”。
(三)由“让我工作”到“我要工作”,增强了党支部班子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公推直选出的党支部班子成员,得到了党内外的信任和支持,尤其通过增加竞职演说和公开承诺环节,当选干部将工作思路和任职承诺完全置于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压力感、责任感明显增强,工作劲头更足了。新当选的张庄镇宗集村党支部书记宗发金说:“我当选这个支部书记,既感到光荣又感到责任更大,今后一定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兑现参选时的承诺,努力把工作做好”。
三、启示与思考
(一)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教育引导。公推直选还处于探索阶段,部分农村干部、党员和群众存有思想顾虑。有些党员认为选举党组织班子是党内的事,让群众参与,会削弱党员的民主权利;有些群众认为是搞形式主义,推荐不推荐对选举结果没有影响;有的农村党组织书记担心自己党外基础差,如果推荐票少,会失面子。针对上述思想,必须加强宣传,统一认识,积极做好正面引导工作,既要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认真行使好自己的民主权力;又要教育党员增强党性,排除各种干扰,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二)必须把发扬民主同加强党的领导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公推直选的全过程,不能使民主竞争成为自由竞争,尤其要注意把好推荐关、考察关和选举关。在确定正式候选人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既尊重民主推荐结果,又不简单以票取人。要看是否符合认知条件和要求,看长期表现,看是否被群众一贯认可,看反映问题的性质、程度,从而确定正式候选人人选。
(三)必须严格按章办事,依法操作。要纠正“公推直选就是海选”的错误认识,严格按《党章》和党内选举的有关规定办事,决不能以群众推荐代替党内选举,或把党内选举变为党员和群众的联合选举。竞选必须在《党章》和法律范围内进行,竞选人不得发表违反法律和党的政策的言论;要倡导公平竞选的氛围,使候选人之间的地下较劲改为公开竞争;要坚持秘密划票,公开唱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确保选举过程公开、公平、公正,选举结果可信、可靠和权威性。
(四)必须因村制宜,稳步推进。由于基层各单位具体情况不同,以及党员、群众素质差别,公推直选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对于党员群众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较强、党员在群众中信任度比较高的农村社区(村),可先期实行公推直选;对于那些党员队伍老化、党员整体素质偏低的,民风较差、矛盾纠纷较多、容易激化党支部与群众间隐性矛盾的,宗族宗派势力严重、容易造成宗族宗派势力控制民意的社区(村),暂不适合实行公推直选。总之,推行公推直选不宜“一刀切”,必须结合各村实际、因村制宜,这样才能保证选举的成功。
第二篇:村党组织公推直选思考
村党组织“公推直选”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是提升村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去年,我县以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直接选举产生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公推直选产生的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
一、背景分析
仙居县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全县共有722个行政村,720个行政村党组织。长期以来,由于受宗族、宗派、历史文化的影响,家族化支部、长期未发展党员支部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以往在进行村党组织换届选举过程中,受“家庭支部”、“家族势力”的影响,按照传统的选举模式选举产生的村党组织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不能完全体现党员意愿和群众公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为此,我们探索实施村党组织“公推直选”制度,主要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1、实行公推直选,是不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切实巩固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需要。如何提高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驾驭能力,巩固和加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发展基层民主,是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从当前的民主程度和群众基础来看,村委会成员已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使村委会成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相比之下,村党组织的选举相对封闭,缺乏群众的广泛参与,特别是在村党组织书记的选拔任用上,有的忽视了群众公认原则,个别地方甚至出现“群众不需要党需要,群众不欢迎党欢迎,群众不信任党信任,群众不依靠党依靠”的现象,以致部分村民对村委会的信任高于对村党组织的信任,甚至对党的工作产生消极和抵触情绪,一些村党组织书记也觉得气不顺、胆不壮、工作放不开手脚,直接影响了村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必须要对其产生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
2、实行公推直选,是不断优化村党组织选举机制,进一步拓宽党委选人视野的需要。从2002年开始,我县在村党组织换届中全面实施了“两推一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但从制度的实施情况看,我们觉得“两推一选”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在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候选人推荐环节,党员群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二是村党组织在选出委员会后基本上由乡镇、街道党委任命书记、副书记,容易出现上级党委的决定与党员群众的意愿不相一致的情况。三是党内选举缺乏竞争活力,选人视野狭
窄,不利于一些年轻的优秀党员脱颖而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年龄老化、能力偏低的现象突出。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对“两推一选”制度作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3、实行公推直选,是切实增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责任意识,不断转变工作作风的需要。在过去的村党组织选举过程中,缺少对候选人任期目标的考察和了解,使有的当选干部在选举结束后缺乏为集体创业办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为只要能选上,就大功告成了,以后干好干坏一个样,混混沌沌一个任期。有的缺乏开拓精神,工作中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处处回避矛盾,工作打不开局面。有的在换届时回家参与选举,而一旦当选后又长期外出务工经商,对村里的工作不闻不问,根本没有发挥村党组织应有的作用,群众意见很大。如何从选举环节突破,将选人与选择好的任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当选干部的责任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基于上述三方面考虑,我县在去年的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全面推行了“公推直选”制度。
二、主要做法
我县探索实施的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公推直选”制度,对原有的 “两推一选”制度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主要通过党员群众公推、择优确定候选人、党员大会直选等环节直接选举产生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扩大基层民主,把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贯穿整个过程,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始终突出对“好干部”的选择。“公推直选”制度重点明确了村党组织书记和委员的资格和条件。在乡镇、街道党委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确定各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委员职数后,把有致富能力、热心为村民服务、群众威信高、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作为候选人的必备条件。同时,规定下列几种情形之一的,原则上不列为候选人:留党察看期满后或撤销党内外职务2年内;计划外生育的;被纪检监察部门或司法机关立案审查的;上届当选为村党组织、村委会成员后,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工作,不履行职责的;60岁以上且又是文盲的。对于确定的应选职数和候选人条件,各村以公告的形式向村民公开,并有意识地引导那些农村党员中的致富能手、乡村企业骨干、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等参与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竞选。
二是始终突出“群众公认”的原则。在党员群众公推、择优确定候选人、党员大会直选等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面都坚持走群众路线,对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乡镇、街道党委只给任职资格和条件,只管程序和步骤,“选谁不选谁”由党员、群众说了算。选举工作全过程实行“阳光操作”,首先向党员群众公开“公推直选”的方法和步骤。其次采取党内推荐和群众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候选人,党员、群众各占50%的推荐投票比例,人选让群众来把关。在推荐过程中将群众推荐的范围进行扩大,一般以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户代表会议的形式进行,个别人口规模大,召开村民会议和户代表会议确有困难的村,经乡镇、街道党委批准,可以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的形式进行。第三,在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党内选举过程中,非党的村民组长以上干部,团、妇、民兵组织负责人,村民代表以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选举会议,对选举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
三是始终突出党员的主体作用。在选举工作过程中,除了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和意愿外,更加注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在推荐候选人环节,符合条件的党员都可推荐为候选人,党内推荐和群众推荐得分均按该被推荐对象“所得有效赞成票数÷总有效票数×100×50%”的公式计算,这样的程序设计,使参加推荐的党员始终在结果计算中占有较大比重。另外,在进行正式党内选举时,由候选人分别发表竞职演说,现场回答党员和群众代表的提问,然后进行投票选举,使党员在对候选人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能更好的行使党员的权利,并由党员投票选举产生新一届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
四是始终突出对好的任期目标的选择。“公推直选”把竞争机制引入党内选举,并在竞职演讲中要求村党组织候选人根据本村实际,围绕工作思路、任期目标及实现途径接受党员群众的质询。在选举结束后,当选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向党员和群众就任期工作目标和行为规范作出承诺,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乡镇、街道党委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对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就实现任期工作目标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对群众公认、表现突出的,在各项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对于工作不负责,群众反映强烈的,及时予以调整,突出对干部任期目标的选择,落实好党员群众对当选干部的监督权。
三、取得成效
实行“公推直选”,改变原先党员选委员,委员再选或由乡镇、街道党委直接任命书记、副书记的传统做法,扩大了党员群众对村党组织换届选举的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使选举结果充分体现了党员意愿,又得到了群众的公认,受到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群众、党员和党委“三满意”的良好效果。其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有利于拓宽党委识人用人视野,优化村干部队伍的素质。公推直选,改变了以往村党组织选举“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传统模式,将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初选权交给了党员和群众,由那些知根知底的党员和群众直接推荐村党组织书记和委员的候选人,更有利于党委全面了解党员的民意基础,拓宽了党委选人用人视野,使那些政治素质过硬、办事公正威信高、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优秀党员脱颖而出,及时进入村党组织班子,增强了村党组织班子的活力。据统计,全县通过公推直选产生的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中,首次当选为书记的有192人,当选为委员的有382人。新一届书记、委员的平均年龄分别比上届下降了1.1岁和1.3岁;35岁以下的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了1.8%和1.6%,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了2.9%和2.5%;经商办企业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了5.7%和
6.9%。如淡竹乡西庄村27岁的余党军,中专文化程度,退伍后在药厂跑销售,见识广、路子宽,头脑活络,干劲足,在此次“公推直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该村党员群众公认的致富带头人。同时,通过公推直选,也发现了一批农村优秀人才,储备了一批村级后备干部,为解决当前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创造了条件。
二是有利于扩大群众基础,提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既是党章和法律赋予的,又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公推直选”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把群众信任、党员拥护的人选拔到党组织领导岗位,使村党组织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有效地解决了村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的领导权威问题,有利于克服一些村党组织与村委会“两张皮”的现象,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通过公推直选,使当选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很好地检测了“群众公认度”,切实增强了村党组织成员参与村委会竞选的决心和信心,为村党组织、村委会班子尽可能“交叉兼职”奠定了基础,正如白塔镇下崔上宅村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崔柏南所说:“‘公推直选’使我吃下了‘铁秤砣’,心里更有底了,以后就是去参加村委会竞选我也不怕了!”。
三是有利于保障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行公推直选,充分尊重党员和群众的意见,是基层党组织建设走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实现了党内民主和党外民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既符合党章,又体现民意,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和正确履行民主权利的积极性。据统计,全县700多个行政村在“公推直选”过程中,共有71998名群众和9987名党员参加候选人的推荐。公开透明的选举全过程,使党员群众在投票时,能作出客观公正的选择,对选出来人选的拥护和支持程度大大提高,有利于村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广度乡广度村原村党支部书记蒋亨富由于长年在外经商、不理村务落选,而原先踏实肯干的村委会委员郑汉强,则在竞选中表现出色,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选举结束后,党员群众反映较好,纷纷表示要全力支持新班子开展工作。
四是有利于增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通过公推直选产生的村干部,群众观念明显增强,自觉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主动改进工作作风,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群众的气顺了、心齐了,支持党支部工作的就多了,关心村里公益事业的也多了。同时,新当选的村干部感到有了群众的信任,腰杆硬了,工作劲头更足了,增强了克
服困难的勇气。尤其是通过竞职演说、当场答辩和公开承诺,更增强了他们的压力和动力。不少村党组织干部说,“现在是群众要我干,自己也想干,碰到困难要拼命干,不能撂挑子不干”。有的已经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得到了上下的一致认可。
四、几点思考
“公推直选”是我县在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拓宽村党组织选人用人视野,优化党内选举机制,实现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相统一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从这次我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的整体情况来看,进展比较顺利,制度的优越性也得到初步的体现,基本上达到党员欢迎、群众公认、干部理解、党委放心的目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总结和完善。结合具体实践,我们认为开展村党组织“公推直选”,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公推直选,必须要做到思想统一,认识到位。农村选举工作向来十分敏感,每一项创新措施必定是针对某一突出问题提出来的。公推直选的试行,肯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阻力,尤其是乡镇、街道党委的阻力。因为村委会试行直选后,乡镇、街道很难对村委会干部进行调整,如果村党组织也试行直选,难免会有部分领导担心党委对村级组织的控制力削弱。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一方面公推直选制度本身就设置了许多能充分实现党的领导的环节,如党委有权对初步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选举结果要报党委审批等,都有利于党委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这样逐级筛选淘汰,选出来的同志一般来说都是党员群众所公认的,即使个别不符合条件的冒选出来当上书记,党委也有权在试用一段时间后进行调整。实践证明,公推直选不但不会削弱党的领导,而且更加有利于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党员群众的自觉行动,在更高的层次上、更深刻的意义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实现组织意图。所以要充分做好各级的思想工作,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认识,做到放权而不放任,确保制度的顺利推行。
2、实行公推直选,必须要做到严把环节,规范操作。农村选举工作相对复杂,复杂的原因除了农村宗族、宗派等因素影响外,还与选举制度的规范化程度有很大关系。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对公推直选制度作进一步深化完善,尽可能做到规范、优化,更具操作性。另一方面,在推行过程中,要对乡镇、街道干部和农村工作指导员进行过细的业务培训,使其能够熟练、规范操作,确保选举工作顺利完成。
3、实行公推直选,必须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一方面在公推直选方式上是先选书记后选委员,还是先选委员后选书记,或者是实行党内无候选人直选,要根据各村实际确定。如竞争激烈、情况复杂的村采用先选书记后选委员的办法更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而党组织核心突出的村,采用先选委员后选书记的办法或者采用党内“海选”方法更简便一些。另
一方面,在采用公推直选还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选拔问题上,也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我们觉得下列几种类型村,不宜开展公推直选:党员队伍严重老化,长期未发展党员,党员整体素质普遍低下,党内确实无合适人选的村;宗族、宗派势力严重,容易造成宗族宗派势力控制民意的村;党员队伍中家族化问题严重,容易产生少数人操纵选举的村。在这些村选举时,建议采用外派、回请等途径解决。但从总体上来说,村党组织公推直选制度有很强的适应性,尤其是在情况复杂的村效果越明显,值得在更大范围上推行。
第三篇:“公推直选”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实践与思考
“main_tdbg_760i”>构建民主开放的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公推直选”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实践与思考
今年以来,**市在上级党委及组织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埭头镇试行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镇党委委员、副书记和书记,在原平桥镇试行由全体选民直接推荐镇长候选人,从不同组织、不同对象、不同层面对公推直选领导干部进行了探索。在推进试点工作的同时,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项调研,积极归纳 “公推直选”工作的基本做法、本质特征和积极意义,剖析工作推进中的的问题和难点,对规范公推直选乡镇领导干部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对构建民主开放的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新机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有益的探索:我市公推直选的基本做法
乡镇是我国最基础的行政单元,是党执政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党政领导作为党和国家执政系统中的基层领导,担负着党和国家赋予对广大农村实施领导的重要职能,起着党和国家联系最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探索乡镇领导选拔任用机制既必要又可行。公推直选从程序、制度等诸多方面保障了党员和选民的民主权利,无论是公推直选埭头镇党委班子及副书记、书记,还是直接推荐平桥镇镇长候选人,都体现了这一点。其基本做法为:
(1)广泛宣传发动。公推直选中,利用会议、广播电台、电视、报纸和张贴公告等手段,编印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广泛宣传公推直选镇党政领导的意义、目的、原则、要求、程序和方法,以及空缺的职位和报名的基本条件,务求公推直选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加强领导,保证有关公推直选的信息传播出自“一张嘴”、“一个渠道”,防止拉选票、贿选等违法行为,接受社会与公众的监督。
(2)面向社会报名。采用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的办法公开报名,动员凡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报名,在更大范围、更多层面选人。在平桥镇镇长报名中,我们在面向党政系统的同时,还面向社会,把**市2003纳税销售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法人代表纳入报名对象。
(3)严格资格审查。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等有关职能部门组成资格审查小组,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并将审查结果向社会公示。
(4)多轮民主推荐。一是召开各种形式的民主推荐会。在埭头和平桥的试点中采用了多轮民主推荐,市委常委会对埭头镇党委候选人建议人选进行差额票决;平桥镇试点组织三轮推荐:全市领导代表“多选四”,镇干群代表“四选二”,镇全体选民“二选一”。二是参加民主推荐会议对象力求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平桥镇的第二轮民主推荐参加为平桥镇各级人大代表、镇机关干部、镇属部门主要负责人、各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会计、村民小组长等各方面的干部群众代表。三是通过发表竞职演说,回答党员、群众提问,提出工作思路和措施,承诺任期目标。四是当场投票计票,当场公布结果。然后,按得票多少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报市委审批。
(5)组织全面考察。在选举前,由市委组织部组成考察组对所有的候选人进行考察,并将考察结果报告市委。党组织对候选人进行考察是公推直选的必经程序,更是党管干部的集中体现。
(6)直接差额选举。将上级党委批准的候选人预备人选提交党员大会或全体选民充分酝酿,再通过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出镇党政领导人。在埭头镇,所有党委委员候选人都作自我介绍,书记、副书记候选人进行竞职演说,党委书记候选人进行答辩的基础上,898名与会党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三轮直接差额选举产生镇党委委员、书记和副书记。在平桥镇,经登记的16676名选民中的16040名选民差额投票推荐(含委托投票的),投票率达96.19%,时任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的同志以9307票被选民推荐为平桥镇镇长候选人,得票率58.02%。
我们在公推直选的试点操作中,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既重“公推直选”的程序规范,更重推选过程中的思想发动。在试点工作中,严格按照制订的程序,一步一步严密组织实施,是确保公推直选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要广泛深入地搞好思想发动工作。而且要把思想发动贯穿于公推直选的全过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市委通过召开书记办公会、市委常委会、公推直选工作领导小组会、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通气会、公推直选动员大会等会议,进行全面深入发动;在试点镇召开党委会、镇村两级干部会、人代会和党员大会等一系列会议的基础上,埭头试点中还组织开展了“埭头镇三年成果展示”、“全体党员看埭头”等一系列活动,进行自上而下的全面发动。把公推直选的精神告知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形成参与竞职者踊跃参加,推选者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是既重“公推直选”的形式,更重扩大民主的内涵。有效落实广大党员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四权”,探索有效形式非常必要,但更要注重探索有效形式过程中所包涵的进一步发展民主这层内涵。公推直选是扩大民主的过程,是让选举人参政议政的过程,是广大党员和选民当家作主的过程,是镇领导班子及成员接受选举人监督并选择的过程。要让全体党员或选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意志,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积极参与民主提名、民主推荐、民主选举,真正把自己想选的人推出来、选出来。作为组织者,关键要使全体党员和选民全面了解候选人的情况,让广大党员有比较、有鉴别,从而形成自己要选谁的意见,真正表达内心的意愿。
三是既重“组织”指导,更重“自身” 定位。接受试点任务后,埭头镇和平桥镇党政领导班子一些成员一度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叫我们试点就试点,反正有市指导小组的指导,叫我们怎么做就怎么做,感到自身没有多大责任。市委感到,公推直选的过程固然需要指导小组精心指导,但试点镇是主体,是唱主角的,主角的定位不能变。为此,我们进一步统一试点镇党委一班人的思想。试点依照指导小组意见操作,但不能依赖指导小组。由于定位比较明确,在试点过程中,埭头镇、平桥镇党委很好地发挥
应对措施。因此,双向互动,上下结合,是把镇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引向深入的必然要求。(2)县(市)委要作为“公推直选”镇领导干部的第一推动力。县(市)委是“公推直选”镇领导干部最直接、最基层的决策者,县(市)委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才能把方方面面的力量组织起来,才能在县(市)一级层面把公推直选涉及的相关政策问题解决好,才能创造有利于公推直选的良好环境。(3)县(市)委组织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和工作方式。在镇“公推直选”中,县(市)委组织部门既是程序和规则的设计者,又是具体的实施者和组织者,转换职能和工作方式尤其重要。实践证明,县(市)委组织部门的这种职能和方式转变好了,不仅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能提升组织部门的威信和权威,在更高层次上落实党管干部的原则。(4)上级党委和有关部门要积极为镇公推直选创造条件。一是要积极鼓励。基层的改革探索难免有不完备之处,上级党委和有关部门要实事求是的分析,肯定和保护基层创新的积极性。二是要热情支持。上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相关政策的研究,与基层一起商量相应的措施和办法,以实际行动来支持这项改革。三是要推广经验。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既可以鼓励和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又能够把好的做法及时推广开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实验,用实践来检验其适用性和可行性。
3.明确范围,完善操作程序。(1)关于范围问题。一是职位范围。我们认为,公推直选镇领导干部作为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一种方向,无疑可以适用于镇全部领导干部的选拔。但从实际出发,为保证县(市)一级党委对镇干部选拔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落实以基层党内民主带动基层民主建设的精神,在今后的镇公选范围可视条件成熟情况而定。二是周期范围。建议结合镇换届一并进行,但原则上公推直选的班子成员应在本地参加下届继任竞选,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全方位检验干部。三是允许参选的人员范围。我们认为,镇公推直选既应该是使现有干部队伍中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过程,也应当允许符合《国家公务员条例》规定担任公务员的基本资格的人员参与镇领导职务的竞争。(2)关于程序问题。目前各种形式都应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点,在试点中加以完备。但是在设计公推直选程序上,有三个带共性的问题需要注意把握:一是参与竞争者在原岗位的表现情况应该在公推直选过程中加以反映,并成为决定竞选人能否当选的重要因素,减少用人上的失误。二是需经过必要的理论测试,建立公选镇领导干部题库或建立公选镇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制度。三是演讲答辩要克服个人事先准备。现场发表竞选演说、现场随意提问,保证能充分反映竞选者的真实水平。为避免竞选者事前找人捉刀代笔或者与有权现场提问的评委、人大代表事前“勾兑”的现象。可采取现场抽演讲题即兴演讲,抽签回答必答题后再接受代表和评委的提问。(3)关于公推直选的后续工作问题。要在三个方面对“公推直选”工作进行延伸,使“公推直选”成果得到扩大和充分运用,使其链条更加完整。一是建立“公推直选”干部的动态管理机制。主要是健全完善目标管理制度、评议考核制度、罢免淘汰制度,使“良马”始终处于竞争的跑道上,始终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竞争状态。二是对落选干部的妥善安置机制。调动这部分同志的积极性,一般来讲应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由组织安排与本人能力相应的适当工作,除个别表现较差者外,一般可保留原有级别。三是竞争优胜者的储备使用机制。公推直选镇领导干部,不仅可以选出急需的镇管理人才,也可以发现一批各方面需要的后备人才。为此,组织部门应将符合后备干部条件的同志纳入人才库进行跟踪培养,及时启用。
4.配套改革,优化政策环境。(1)改革基层党内选举制度,尽快实现党员直选镇党委成员、副书记、书记。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以发展基层党内民主带动基层人民民主政治建设,是我们党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有效途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扩大和保证基层党员的民主选举权利,对于实现基层党内生活民主化,充分调动基层党员的积极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农村飞速发展的形势面前,传统的农村基层党内选举制度已明显滞后,基层党内选举流于形式已是基层党员议论最多的问题之一。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公推直选如果没有充分体现民主精神的选举制度作支撑,是难以深入下去、推广开来的。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进行完善。可参照地方政府组织法的相关规定,规定镇党委书记一般情况下应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实行等额选举,镇党委副书记、委员应实行差额选举,规定一定数额的党员联名,可以提出党内职务的候选人。(2)改进基层党内监督机制,实行镇党代会常任制或党员代表评议罢免制。每年召开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听取审议镇党委工作,并对年底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履行职责和个人廉洁从政情况进行评议和测评,对评议测评中得不称职票达到一定比例、经组织考察确属不称职的干部及时作出组织调整,并允许一定数量的党员代表联名,对不称职党委成员进行“弹劾”罢免。(3)推进镇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镇人事制度。随着公推直选工作的逐步展开,一批优秀的非公职人员将进入镇党政干部队伍,这也是建立高素质镇干部队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管理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但由此带来的镇编制、干部身份等问题,现有的人事制度难以解决,建议在镇探索推行有别于县以上行政机关的人事制度。
第四篇: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换届选举总结
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换届选举总结
今年是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年。此次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不仅是基层党组织的一次重大考验,更是对我们开展群教活动是否有效的一次检验。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召开换届选举动员大会后,我社区在第一时间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建立了由各基层党组织书记为成员的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并分为4个联络小组,由各专委主任但任小组长,每组对应联络8个基层党组织,对社区32个基层组织进行了全覆盖。
我们于9月11日上午立即召开了换届选举工作部署会,对整个“公推直选”换届选举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布置,明确了责任,细化了任务。要求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必须掌握好选举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和时间节点操作,确保此次换届选举工作取得顺利成功。希望各基层党组织在选举中规范程序、把握环节、抓住重点,以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此次换届选举任务。
二、周密安排、稳步推进
在社区党委召开工作部署会后,各基层党组织都分别建立了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制定了周密详细的工作计划,梳理清了党员情况,并于18日前顺利完成了民主推荐,32个基层党组织采用“公推直选”方式的有28家,根据选举法差额20%的规定,共推荐出书记30名,委员99名。
9月25日上午,我们又召开了换届选举工作部署会,针对正式选举阶段的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布置,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在正式选举日前各项工作抓紧不放松,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对不参加选举大会的8类党员再次排摸梳理,全面落实布置好选举会场和工作人员力量,时刻掌握好区域内的选情,并严格按照选举规范程序操作,确保所有基层党组织都一次成功完成换届选举。
为保障此次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各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圆满完成,我们统一为32家基层党组织印制了选票,各党组织盖章后由社区统一进行封存。根据每家基层党组织的正式选举日安排,我们分别落实了联络人员力量,并专门进行了培训和指导,明确了联络员的职责和任务。选举日当天,由社区联络员统一将选票送到当天选举的基层党组织,并宣读新镇党委关于各基层党组织正式候选人的批复,选举结束后再由社区联络员将各家党组织的选票进行封存,统一上交到社区换届选举办公室。
三、总结经验、整改提高
9月27至30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社区党委32个基层党组织全部一次性顺利成功,圆满完成新镇党委规定的换届选举重任。32个基层党组织在册党员总数共有1927人,符合8类人员标准可不参加党员总数有366人,参加选举大会的应到会党员总数共有1561名,实到会党员总数共有1451名,到会率达93%;共选举出书记32名(其中35岁以下的有2名,占6%;新任书记有7名,占22%),委员68名(其中35岁以下的有8名,占12%;新任委员有18名,占26%)。
此次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虽然取得了圆满成功,但在推进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随着民主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基层党组织与普通党员、与群众的鱼水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此次换届选举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吸取宝贵经验,特别是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党员的日常管理教育问题上,一定要加以整改,使建章立制真正落实到位,不断提高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与党员、群众的联系,零距离倾听党员与群众的呼声,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加强,这将是我们今后工作中的重点。
第五篇:东平县农村党支部换届公推直选的实践与思考
党内事务我有份 换届选举我参与
——山东省东平县农村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的实践与思考 东平县共有716个村(居),2.3万农村党员。在今年的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东平县全面推行“公推直选”,改革探索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进一步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班子,取得了组织满意、党员满意、群众满意的效果。全县716个村(居)全部完成党组织换届,其中,676个村(居)采用“公推直选”模式,占94%,一次性换届成功率达100%。676名支部书记全部达到“三高三强”标准,新一届支部成员中,45岁以下的占7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81%,分别比上一届高出2.4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
一、基本动因
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环节,改革创新选举制度是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十七大确定的一项重要课题。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基层组织运转比较困难,农村干部待遇不高,党员队伍从业结构呈现流动性、多元化趋势。选准人、选好人、选优配强班子仍是当前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全面推行农村党组织“公推直选”模式,有利于落实党员主体地位,有效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形成基层党建工作“民主化”新观念;采用“公推直选”模式,打通宽广视野选
人用人的制度化渠道,建立让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科学选任机制,有利于建立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带头人队伍。改革创新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队伍,对于牵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做法
农村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按照宣传发动、组织报名、公开推荐、组织考察、差额选举、审批备案“六步走”的基本程序进行。工作中,我们重点在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
1、创新候选人提名方式,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村级事务管理的主人。群众的眼光是亮的,他们的选择往往也是最可靠的。公推直选中,我们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党组织单一提名方式,实行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名。党员推荐,采取召开党员大会集中推荐的形式进行;群众推荐,以户为单位,可以采取入户的方式进行分散推荐,也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户代表分别进行推荐。参加推荐的党员和户代表分别不少于有推荐权总数的80%,推荐有效。根据党员、群众推荐结果确定初步候选人,把初始提名权交给了广大党员群众。恰恰是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民主选举方式,吸引了各类优秀人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全县676个村2235个职位,8842人参加竞选,共确定了6834名初步候选人。这种提名方式,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在
更宽视野内选人,从机制上打通了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渠道,形成了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全县103名新当选党组织书记中,女性书记17人,离退休干部10人,返乡外出经商人员31人,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34人,大学生村官11人。
2、创新直选模式,变间接选举为直接选举。正式选举改变传统间接选举方式,实行党员直接选举书记和委员,主要采取了两种模式:实行一票直选,党员一次性直接选出书记和委员。这种模式,适用于村情比较稳定、党员素质较高的村,有利于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扩大直接民主;实行两轮直选,党员先直选产生委员,再由党员在当选委员中直选产生书记。这种模式,适用于村情比较复杂、竞争比较激烈的村,有利于更多优秀后备人才脱颖而出,更好地实现组织意图。676个村中,476个村实行一票直选,200个村实行两轮直选。采取直接选举模式,选什么人、不选什么人,谁适合干哪个职务,都要由全体党员集体投票表决。推荐、选举环节均实行秘密写票、现场无记名投票、公开唱票、当场公布结果。推荐选举现场,均设置了“两代表一委员”席和群众监督席,报名、推荐、考察、选举每走一步都要张榜公告,整个选举过程公正透明,结果一目了然,让“赢”的人理直气壮,“输”的人心服口服。采取直选模式,由党员群众直接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和委员,较好地保障了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有效提高了组织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和公信度。推行“公推直选”,改变传统的权力授
予方式,把村干部拉到了群众选人的前台,增强了村干部的责任心和压力感,选出的干部有群众基础,干事更有动力。
3、扩大差额比例,变“少数人中选人”为“多数人中选人”。工作中,进一步扩大差额比例,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选举。根据党员、群众推荐结果,一般按1:2比例,差额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引入正式候选人党委票决制,对候选人初步人选实行组织考察、征求意见、集体票决,差额确定正式候选人。676个村初步候选人差额比例均达到100%以上,正式候选人差额比例均达到50%。推荐、选举时,均设置了个人推荐演讲和竞职演说环节,所有竞选人员都要上台讲一讲、亮亮家底,能不能选得上,看的是对村里发展的思路,比的是对老百姓的态度和感情,为参选人员公平竞争搭建了平台。实行差额选举,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将更多的优秀人才纳入支部班子候选人之列,让广大党员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较好地实现了“优中选优”。新当选的103名支部书记中,45岁以下的占8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3%。
4、创新制度办法,保障党员的选择权、知情权、监督权。党员是党内生活的主体,是党内事务的主人,享有党内事务的管理权。在制度创新上,我们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坚持全程公开,保障党员知情权。换届选举前,逐户发放明白纸、张贴换届选举公告,做到换届政策要求人人知晓明白;选举时,设置个人推荐演说和竞职演讲。选举全程实行秘密写票、公开唱票、当场公布结果;推荐、考察、选举、审批后,分别张贴初步候选
人公告、正式候选人公告、拟任人选公告和新一届支部班子成员任职公告,做到了全程公开透明;二是坚持党员大会制度,推行党内重大事项票决制,对选举方式、推荐办法、选举办法、应到会党员人数、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任职条件等凡是涉及党员权益的,都要形成党员大会决议,做到了党内事务由党员来决定,较好地保障了广大党员的决策权;三是推荐、选举时,增设党员询问质询环节,每名参选人员和候选人都要现场回答党员的询问质询,党员根据“相面”结果,确定心目中的人选,保障了党员的监督权。通过制度办法的创新,坚持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办,在党员队伍中营造了“党内事务我有份,换届选举我参与”的民主氛围,调动了党员参与支部换届选举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次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党员参选率达96.2%。
三、几点思考与启示
农村党组织公推直选为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也引发了我们诸多思考。
一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注意解决好“民主意识淡化”和“无序民主”的问题。公推直选的核心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党员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只有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参选积极性,广泛依靠广大党员群众,公推直选才会拥有不竭动力。受长期“家长式”管理方式的影响,农村党组织对党员义务强调的多,党员权利落实的少,党员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对此,在换届选举前,我们
广泛进行了宣传发动,采取开设“网上换届政策咨询台”,播放专题片,喇叭广播、黑板报、张贴标语、发放明白纸、邮寄《致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宣传公推直选政策要求,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选。“谁能上台干,党员群众说了算”成为共识,激发了党员内在的民主意识,调动了党员群众参选的积极性。同时,针对农村党员素质普遍偏低,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相对较差的实际,采取组织党员佩戴党徽重温入党誓词、进行换届“诚信承诺”、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等方式,教育党员讲党性、讲诚信、守纪律,有效解决了“无序民主”的问题。
二是组织部门科学定位、积极作为,注意解决好群众意愿和组织意图相一致的问题。公推直选的首要目标就是选好人选准人,配强班子。公推直选不是“极端民主”,不是放任自流,组织部门和基层党委选人用人职责不容置疑。因此,组织部门一方面要充分尊重民意,另一方面又要“到位不越位”,积极作为,发挥好作用。工作中,我们坚持定政策、管程序、把标准、抓规范,出台公推直选《实施方案》,明确“宣传动员、组织报名、公开推荐、组织考察、差额选举、审批备案”“六步走”程序,并对各个环节做出了具体规定。通过公开推荐、差额选举、公开述职、党员询问质询等环节的设置,把选举的权利交给党员群众。提名环节,在党员群众推荐的基础上,增设了组织提名,对本村却无合适人选或推荐不集中,村里有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和离退休干部等任职的村,党组织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可直接提名候选人;坚
持因事选人、选人干事原则,明确候选人可以担任的10条“细标准”和13条不能担任的“硬杠杠”,从入口上保证人选质量;坚持组织意图和党员群众意愿相统一,以共同的任期目标公开“招贤”;乡镇党委将资格审查贯穿始终,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予以取消。全县46人因资格审查不合格,取消了差选或当选资格。同时,实行审批备案制度,乡镇党委对村“两委”拟任人选进行审批,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
三是加强对当选干部的选后管理,注意解决好“不服管、不好管”的问题。采用公推直选模式,一方面选出的干部更有责任感、工作积极性更高,但也有部分干部认为自己不是组织任命的,是党员群众选出来的,不能很好地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存在“不服管、不好管”的问题。对此,必须加强引导,强化管理。我们注重加强对新一届支部班子成员的管理。今年支部换届基本结束后,我们对新任职干部进行了岗前集中培训,每人安排一名乡镇干部结对帮带。对新当选班子成员实行契约化管理模式,乡镇党委与新当选班子签订《任期目标责任协议书》,实行一月一述、半年一评、年终考察,并把落实竞职承诺、完成任期目标情况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政治待遇和补贴报酬结合,严格兑现奖惩,试行不作为农村干部告诫制度,探索建立不合格农村干部撤换罢免制度,畅通了“出口”,解决了“能上不能下”问题。2000余名新当选支部成员均签订了《任期目标责任书》。县机关退休干部万英林,当选为梯门镇西瓦庄村支部书记后,投资20万,新打机
井一眼,投资30万新建村级办公场所和村民活动广场,整合村集体闲置土地,引进3个加工制作厂,预计解决100名妇女就业问题。
四是严肃换届纪律,注意解决好营造风清气正换届“大气候”的问题。严肃换届纪律是风清气正开展换届,确保换届结果公正公平的重要保证。公推直选,实行秘密写票、无记名投票、现场计票,这本身就是对换届纪律的有效落实。但农村党员群众整体素质偏低,如果不加以规范引导,容易出现拉票贿选等问题,影响换届选举结果的公正性。我们把严肃换届纪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为搞好换届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县委制定下发《严肃村“两委”换届选举纪律工作实施方案》,灵活运用电视、报纸、广播、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换届选举“十不准”纪律要求,确保人人知晓换届纪律。同时,配套建立了“先锋承诺”、专题组织生活会、全程签字记实、集体谈话、重点人员约谈、群众来访信访查办专办等六项制度,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中共东平县委组织部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