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县乡镇人事与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9:1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X县乡镇人事与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X县乡镇人事与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

第一篇:XXX县乡镇人事与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

XXX县乡镇人事与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在落实国家政策、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其运行过程中,日益凸显乡镇科员及以下部分人员的交流严重匮乏,乡镇站所管理较为混乱等问题,为了解乡镇非领导职务及科员以下人员交流现状和乡镇站所编制管理情况。经县委、政府领导研究同意,县委组织部、县编办、县人事局组成联合调查组于今年5月中旬对我县17个乡镇(管委会)的人事编制管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乡镇管理并不仅仅只存在一般干部交流匮乏的问题,事业站所管理混乱等现象也相当严重,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实有人员及编制情况:

1、机关:编制284个,工勤编实有人员(含借调)241人,共计空编43人。空编现象主要集中在乡镇机关,除XXX管委会满编和艮山口管委会超编外,平均空编3人;

2、事业:共有编制642人,实有人员545人,共计空编97人。空编现象主要集中在文化站、水利站、企业办等职能相对弱化的站所。

(二)、事业站所的设臵情况:各乡镇(管委会)主要设以下站所事业单位:企业工作站、农村经济经营站、动物防疫站、国土所、水利工作站、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林业工作站、文化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另外还有财政所、司法所、派出所等3个部门

派出机构。

(三)、人员年龄、学历结构和基层工作年限情况: 17个乡镇共有副科及以上非领导职务24人,平均年龄48岁左右,其中50岁以上人数占59%,40岁以上占41%;大专及以上人数占50%,中专或高中占50%。一般公务员共68人,平均年龄30岁左右,其中40岁以上人数占9.7%,30岁以上占29%,20岁以上占61.3%;本科以上人数占73%,大专22.8%,中专4.2‰人。站所工作人员487人,平均年龄41岁以上,其中50岁以上人数占17.8%,40岁以上41.7%,30岁以上33.2%,20岁以上7.3%。24名副科及以上非领导职务人员中,进入现乡镇工作时间连续20年及以上的9人,连续10年以上的8人,连续10年以下的5人,连续5年以下的2人。一般公务员中,进入现乡镇工作连续10年以上的共有16人,其余都为近三年来招录的选调生、公务员,进入本单位工作时间都在3年以下。站所干部职工中,在现乡镇工作连续20年以上人数占11.1%,10-19年的占35.7%,5-9年的占32.2%,5年以下的占21%。

(四)、乡镇机关对人员的管理模式:据调研了解现乡镇管委会的管理混乱,政府被迫各类工作一把抓,政企、政事不分家。甚至于站所主管单位直接与政府签订责任书,忽视了站所的职责。根据实际情况乡镇的总体工作一般分为四大组:综治维稳组,计生服务组,农业水利组,党政综合组。把机关和站所的所有干部按岗位需要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小组定岗到人,年度综合考核。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

1、乡镇机关和站所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年龄断层问题比较突出。乡镇(管委会)除近年来配备的乡镇党政班子和招录的选调生、公务员等年龄层次较当年轻外,乡镇副科及以上非领导职务、站所主要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年龄老化严重,40岁以上人员较多,占59%,而30岁左右的中间层次人数较少。特别是站所工作人员中,年轻干部职工十分缺乏,逐渐呈现出年龄断层、青黄不接的状态。如太阳坪乡,实际在编的30人中,已有8人超过50岁以上,而未满30岁的年轻干部只有2人且都是行政编制。少数年纪偏大的干部抱着“船到码头车到站”和“没有功劳有苦劳”等想法,认为自己既然已经升迁无望,于是便降低了对工作的要求,安于现状。由于乡镇工作强度大、压力重,乡镇政府领导出于年龄大的考虑,在人员调配使用上也有所顾虑和只有适度照顾安排,同时,站所工作人员专业技术知识陈旧,信息更新缓慢,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欠缺、工作缺少创新和积极性。数据显示,9个乡镇站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不到15%,难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服务。

2、乡镇工作人员缺乏顺畅的交流机制。由于缺乏顺畅的交流机制,部分乡镇干部,特别是站所工作人员长期在同一乡镇工作,产生了相当严重的倦怠情绪,造成部分管理体制不到位的情况发生。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僵化,情绪倦怠,工作得过且过现象存在。副科及以上非领导职务人员和乡镇站所工作人员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在本单位工作,从20多岁初上社会的热血青年到现在四、五十岁,二、三十年来始终没有离开过本乡镇。虽然对乡镇的了解可以说已经详细到了该乡镇的角角落落,但对工作的

消极倦怠心理也是不可低估的,得过且过、倚老卖老等现象十分明显。还有一部分人,从这个乡镇调到那个乡镇,又从那个乡镇兜转到另一个乡镇,始终在基层第一线工作,交流进城的愿望十分强烈。二是乡镇工作人员交流缺乏统一管理。由于部分站所的人权没有下放到乡镇,主管局在对这部分人作人事调整的时候,经常不征求乡镇政府意见,也不通过乡镇政府同意就进行了统一调配,或是征求了乡镇政府意见但不进行采纳,按部就班的调整了人员,导致乡镇政府想留的人员留不住,想要的人员要不来,开展工作有相当的难度。三是借调行为不规范,人走编不走影响乡镇正常开展工作。目前在乡镇中,借调部分工作能力比较强的年轻公务员到县直机关工作的情况比较普遍,借调部分副科及以上非领导职务人员和一般站所干部职工的情况也有存在,但由于县直机关多数满编,不能完全把这部分人员调入本单位,导致乡镇编制上有人,实际上做事没人的情况发生。其次,部分县直机关借调人员时间过长,对乡镇的管理十分不利,如艮山口管委会副科级干部胡帮益借调到市场管委会已经有一年多。另外,大部分借调人员借调手续不规范,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办过手续,十分影响乡镇人员管理。四是乡镇机关与事业混岗现象严重。乡镇政府作为一级政府机构在运行中,普遍存在着领导职务人数远远大于非领导职务人数的现象,如寨牙乡领导干部为7人,而行政一般干部仅仅只有4人,其中一人有精神方面疾病长期不在岗,另一人为2010年新招录公务员,尚未转正。出于乡镇工作需要,部分一般公务员名义上在这个岗位,实际上从事其他工作的情况相当多。

3、学习培训机制欠缺,知识与能力跟不上形势 乡镇站所工作人员能够参与的学习培训相当之少,可以说部分站所几乎从未进行过学习培训,职业服务技能长期停滞不前,不仅对乡镇工作极为不利,同时,也为站所优秀工作人员的提拨任用造成不利影响另外,专业培训过少直接导致站所工作人员专业技术知识陈旧,信息更新缓慢,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欠缺、工作缺少创新和积极性。数据显示,我县乡镇站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不到15%,难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服务。

4、乡镇站所进人权属不明确,乡镇机关和站所管理体制不顺。一是条块分割,关系不顺。主要表现在上级的各项工作任务都下达给乡镇政府,但乡镇又缺乏与其职能相适应的权力。导致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有利的事大家抢着管、多头管,无利的事相互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二是官多兵少,比例失调。目前我县乡镇行政编制一般在15—20人之间,乡镇领导职数一般都有7人,由于空编严重,领导职数占行政工作人员总人数60%以上,比例严重失调。三是站所繁多,机构零散。“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部分乡镇不是根据岗位需要设臵站所,而是不论大小,站所一应俱全。四是政事不分,以事代政。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一是乡镇干部易进难出,站所工作人员身份制约,难以提拨晋升,导致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在当前公务员管理体制和干部提拔机制下,大量站所干部因不具备公务员身份,无法提拔到领导岗位,个人抱负难以实现,站所人员多年在乡镇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志得不到提拔,许多站所干部感到被边缘化升迁无望直接导致他们心灰意冷,工作热情不高。二是乡镇干部易进难出。这是当前干部队伍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总体素质欠高、结构不够合理的重要原因。从调研的情况看,在乡镇站所干部中,工作年龄最大的有50多岁,连续在一个乡镇工作时间最长的已达25年,在一个岗位工作最长的已满25年。

(二)乡镇机关和站所干部交流渠道不畅导致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乡镇机关和站所工作人员中,在现单位工作时间超过20年的占9%,10-19年的占38%,10年以下的占53%。不少干部由于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缺乏挑战和新鲜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惰性,工作上按部就班,缺乏开拓创新意识。一滩死水的工作环境导致了乡镇的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三)乡镇(管委会)机关在职能的履行上普遍存在着“三位”现象导致管理体制不顺。一是职能越位。乡镇(管委会)职能泛化,就像一个全能政府,不该管的事管也不行,不管也不行。很多应由站所本身解决的问题,上面却有指标、要考核直接下达到政府,不越位就完不成任务、达不到指标。二是职能错位。主要表现为政事不分,以事代政。一些事业站所负责人观念陈旧,没有认识到事业站所在乡镇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习惯于行政管理那一套,体现不出服务性质,因此造成多数事业站所政事不分,行政化现象比较严重。三是职能缺位。职能缺位造成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来自上级政府的压力,如各项社会经济发展的考核责任,一票否决的考核方式,都与乡镇(管委会)领导人的升迁、奖惩挂钩,无形中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乡镇(管委会)不得不

将主要精力放在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中,其主要工作任务也由“服务”变成了“达标”,从而疏于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

四、建议

(一)、出台相应乡镇人事管理规定,对乡镇的人事管理进行规范。

1、完善乡镇人才补充和管理,建立健全交流机制。一是把好入口关。坚持“凡进必考”,对新进人员应坚持标准,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杜绝“走关系,走后门”的现象,切实为乡镇和站所引进优秀的可用人才,进一步优化乡镇机关和事业站所人员结构。二是要抓好培训关。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升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站所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实行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使站所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三是可通过组织协调制定可行的轮岗制度:(1)规定在同一乡镇(管委会)工作5年及以上的应该与其他乡镇交流或者岗位轮换;(2)对连续3年考核优秀的边远乡镇干部与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的城郊乡镇干部进行交流、依据个人特殊情况向人事部门提交调动申请、主管单位因工作需要相互协调等方式推进乡镇干部交流。四是可探索在县直机关干部和乡镇干部间相互交流,形成城乡互动的干部交流机制,进一步拓宽乡镇机关非领导干部、科员和站所工作人员的流动渠道。

2、严格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借调行为,杜绝干部职工的无序流动。对于借调来说,依然是没有统一规则的“自选动

作”在发挥作用,造成随意性极大,借入的随意,退回也随意,因为借调没有相应的制度,要解决借调者遭遇的尴尬,只有靠制度。制定干部使用流动制度,加强干部的人事、编制管理。一切干部无序流动尴尬处境的根源,都在于制度缺失,只有建立起一套与借调有关的制度规范,才可以保障借调单位、被借调单位和借调者的权利,并实现有序流动管理,才能够真正走出干部无序流动的尴尬。

3、明确站所进人权属问题,加快乡镇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理顺乡镇事业站所责、权、利问题。按照《宪法》规定,乡镇是我国中央、省、县、乡镇四级行政政府之一,既然是政府就应该有相应的政府所应有的权利及义务。而现实乡镇工作中的实际,因权责不相统一,导致许多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许多矛盾应运而生,尴尬无法,部分站所的服务主管权在上级,工作职责、责任在乡镇,导致关系无法理顺,有责无权,有权无责,权责分离,工作难以进行。乡镇事业机构的设臵,不能搞简单的整齐划一和强制性的上下对口,而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各乡镇的实际灵活设臵,有建有撤,同时解决好新老机构撤并、设臵重复和门类繁多等问题,使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均得以有效配臵。应按照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努力建立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要求,在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整合乡镇事业站所。事业机构可设臵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整合文化、广播、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站)、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整合农机、农技、经管、水利、畜牧、动物防疫)、林业管理

站,简称“一站三中心”,都为全额拨款乡管的二级事业单位。

第二篇:关于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实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而乡镇机构改革又是最关键的一步。2001年底**市完成了乡镇街道机构改革。2006年全市乡镇街道区划调整后,又顺利完成了乡镇街道机构编制调整工作。目前,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效果怎样?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和矛盾?我们最近到

全市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与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干部和事业站所负责人共200余人座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

一、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主要成效

我市现共有12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38个行政村,32个社区居委会。乡镇街道机关行政编制为249名,后勤事业编制18名,财政所行政编制51名,编制合计318名,实有人数376名。乡镇街道“七所八站”事业单位共有120个(不含学校、卫生院和国土建设站),事业编制共347名,实有人数为346名。自2001年以来,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后机构设置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有:

(一)机构精简到位,机构设置规范。全市乡镇街道在近年的机构改革和调整中,由2001年的18个乡镇街道机构,减为现在的15个乡镇街道机构,精简17%;内设机构由126个减少为现在的83个,精简了34.1%;每个乡镇街道事业单位(除财政所、中小学和卫生院以外)由原来的10个减为8个,精简了20%。在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后的机构设置工作中,我市按照清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及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把职能重复、交叉或相近的机构合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将乡镇事业单位的农技、水利等站合并为农业水利服务站。初步实现了精简、高效、规范的目标。

(二)人员编制压缩,人员结构优化。乡镇街道机关行政编制由327名减为249名,减少65名,编制压缩了23.9%;乡镇街道事业机构编制由566名减为347名,减少219名,编制压缩了38.7%。全市乡镇街道领导职数的配备,按照三类乡镇不超过9名、四类乡镇不超过7名的标准进行配置。15个乡镇街道共精简领导职数17名,精简14.8%。与此同时,乡镇街道干部在年龄、文化、专业等方面初步得到了优化组合,人员结构比较合理。

(三)政府职能转变,关系初步理顺。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主管”的原则,界定了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的职能分工,强化了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初步理顺了市直主管部门派驻乡镇街道机构管理体制的关系。确定各乡镇站所共设8个,各街道站所共设8个。其中农业水利服务站、动物防疫站、农村合作经济与统计管理站、文化体育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所等5个站所的人、财、物权均放到乡镇街道,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市直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依法监督。乡镇街道林业管理站、国土建设管理站、广播电视服务站则实行市、乡镇街道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二、我市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自2001年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2006年完成乡镇街道区划调整后机构设置工作以来,尽管取得了以上的成效,但随着政府职能不断转化、市直一些部门职权重新回收和免征农业税等情况的变化,我市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矛盾,主要是:

(一)乡镇机构职能承担过多与职权过小的矛盾。在管理农村公共事务时,乡镇机构承担了过多的职能。过去,要粮、要钱、要命(计生)被看作是乡镇机构的中心工作,通过多年的改革与努力,这些职能已经减弱,但乡村社会的许多公共事务还压在乡镇机构头上。维持乡村社会治安,发展乡村基础设施,调节民间纠纷,发展各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和公共服务机构,组织农业生产,推动农村政治活动等等,都是乡镇机构躲不开的任务。乡镇(街道办事处)“一票否决”和 “帽子工程”也越来越多。如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交通整治、国土执法、城建规划等工作。然而,乡镇机构却没有相对应的职权或职权过小,工作难度相当大。如修通了乡村公路后,交通安全出了问题的“板子”是打在乡镇的,而乡镇机构都没有道路交通的执法权,对于车辆超载、人货混装等问题的处理,只能说服教育,没有行政制止手段。村民的车辆即使在国道上或市区街道出了交通安全问题,帐也算在乡镇,有的乡镇就是这样被亮黄牌和“一票否决”的。这些情况使乡镇十分压头。一些乡镇的党政一把手把乡镇机构这种状况,概括为“职责比天大,权利比针小”。

(二)政府资金拨付方式与乡镇机构职能正常履行的矛盾。乡镇管理机构是连接广大农村社会与国家权力履行体系的最基层的控制枢纽。乡镇机构向上承接政府机构的各项有关指令,向下承担几乎一切农村公共事务管理任务,甚至还介入了农村社会的私人事务。国家权力的运作形式使乡镇机构的工作异常复杂

和艰难。就一般情形下,在承接上级行政指令时,乡镇机构几乎没有独立性可言,其中政府资金的拨付方式是制约乡镇机构运转的重要因素。面向农村的各项专用资金等,是通过“条条”关系下拨的,上级领导对资金的拨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一项资金能不能拨付给某一个乡镇、或是拨多拨少都可以有很多理由。从过来的情况看,乡镇机构中是否设置对应上级拨款单位的机

构或专职人员,是上级领导考虑资金拨付的重要原因。签于这种情形,乡镇机构为了扩大资金来源,维持机构运转,不得不“建庙招和尚”。如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后,各乡镇机关只设一个综合性办公室,加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而实际上,各乡镇机关为了应对上级各部门的工作和利于资金的争取与拨付,一般还另设农业组、综治组、计生组、财税组等,人员不够,还得从“七所八站”长期抽人,与乡镇机关干部捆绑在一起。尽管如此,工作经费或项目资金也难以按正常标准和时间内得到拨付。因此,不少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说:“乡镇做为一级政府,却没有一级财政。所以,经费、资金问题成了乡镇的头等问题。每年我们至少有一半的精力要花在找钱上面。不然,就很难正常运行”。在针对乡镇街道的273份调查问卷中,有69.5%的乡镇街道机构人员包括乡镇党政干部认为,目前乡镇街道机构运转上突出问题是:财政投入不足,经费渠道不畅,乡镇街道负债较重。据调查统计,截止2006年底,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债务总额为2547.64万元。其中,工程道路欠款267万元,银行借款631万元,单位和个人借款80万元,欠市财政周转金580.64万元,欠市财政资金447万元,其他欠帐542万元。这些债务中,有因上级下达的建设达标的硬任务而形成的债务;有各乡镇街道在经济发展中因历史遗留而形成的债务;也有自身管理不善、控制不严、超越自身财力乱贷乱借乱花钱而形成的债务。由于负债较重,财力薄弱,各乡镇运转十分艰难。以丹青镇2006年为例,市财政除工资外全年拨付相关经费38万元,而全年除工资外的日常办公、计育、接待、中心工作及乡、村干部福利等必须开支共计75万元,缺口达37万元。其他乡镇年均缺口资金也在30万元左右。因此,乡镇主要领导通常要花费1/3以上的精力筹措资金,加之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精力应付各种检查、评比和会议,导致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履行职能。

(三)市直主管部门与乡镇街道责、权、利的矛盾。2001年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2006年机构调整后,初步理顺了市直主管部门派驻乡镇街道机构管理体系的关系。将农业水利服务、动物防疫服务、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文化体育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等5个站的人、财、物、事权均放到乡镇街道,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乡镇林业管理站和国土建设管理站则实行市、乡镇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模式。2001年后,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的5个站中,计划生育服务站和动物防疫站的人、财、物权先后实际收归市直业务部门;乡镇广播电视的财权、物权也在市广电局系统资产重组的改革中划归广电网络公司。还有乡镇派出所等实行“条条管理”,仅把事权放在乡镇。由于责、权、利不能统一以及人、财、物、事权的剥离,使乡镇街道在机构编制人员管理方面处境尴尬:一是想要的人调不进来,调进的人又对不上口;二是仅事权放在乡镇街道,实际工作中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多是乡镇街道自己临时调配。所以乡镇机关人手十分紧,只得打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主意,把他们一起纳入干部统一管理。三是人员管理难到位,工作推进力度小。如退耕还林是许多乡镇的一项重要工作,具体应由乡镇林业管理服务站推进,但林管站是以市管理为主的机构,其人员也不由乡镇直接管理。由于责任落在乡镇政府身上,所以这项工作从头到尾,都是乡镇政府组织干部直接具体抓落实。又如遏制和减少农民占用田地修建房屋的行为,是乡镇国土建管站的一项重要职责。但责任实际也同样落在乡镇政府身上。对这种“以条为主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乡镇很难管理和调遣。一些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无奈的说:“有利、有权的上收了,包袱甩给乡镇背,人权、财权、物权收回去了,事情和责任却留给了我们”。

(四)乡镇机构满编与“政策性超编”的矛盾。“严格控编,空编进人”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市在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方面是卓有成效的。无论是乡镇机关行政编制,还是乡镇事业机构的事业编制,总体上都是按编进人和异动,没有超编现象。然而,一些原允许设有“金库”的乡镇,因有自己的财政,在人员异动特别是在安排复退军人等“政策性超编”问题上比较有弹性。2005年起我市取消了“金库”乡镇,这部分“政策性超编人员”因一时纳不进市财政,已成为原“金库”乡镇的严重负担,也给乡镇街道撤并后带来了比较严重的遗留问题。

(五)乡镇干部与市直部门干部待遇不均的矛盾。乡镇工作量多,任务繁重,条件大多艰苦,作为与市直部门干部同吃“财政一锅饭”的乡镇干部,理应享有同等的待遇。但由于种种原因,一是乡镇干部没能象市直部门干部那样享受住房政策待遇。在住房问题上,乡镇干部不仅连续3次错过相关优惠政策(房改房、货币化房改、集资建房),而且没有享受住房公积金补贴政策。对此,基层干部意见很大,许多人“奋斗一辈子,老了无房子”。据对全市14个乡镇街道的586名干部职工的调查统计,共有278人无房,无房率高达47.4%。二是养老保险金欠交严重。由于历史原因,所有乡镇均存在欠交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问题,导致他们不能顺利办理退休手续及退休生活无保障。据统计,全市各乡镇共有99人欠交养老金182万元,滞纳金559.8万元。三是提拔交流机制不活,工作积极性不高。通过调查走访,乡镇街道干部普遍反映事业上“出路少、希望小”,政治前途渺茫。一方面,乡镇街道干部年轻时苦干几年指望得到组织提拔。另一方面,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由市直单位选拔下派比例过高,如全市15个乡镇办事处现任30位党政一把手中,从市直单位选拔下派的24人,占80%,让一些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优秀青年干部失去成长机会,也不同程度地影响这些干部工作积极性。乡镇干部还普遍认为目前的干部交流机制不活。首先是纵向交流有限。对大多数基层干部而言进城希望不大,除换届时有极少数人调入市直部门外,大部分人一辈子工作在乡镇,其次是横向交流机会少。突出表现在经济条件差和边远乡镇干部难以交流到经济条件好或城郊乡镇。特别是编制已下放到乡镇的七所八站干部的交流几乎为零。据对14个乡镇街道(镇溪街道办事处除外)586人的调查中,5年内未交流的244人,占41.6%。10年未交流的263人,占44.9%。

三、进一步加强我市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的对策

进行机构改革,不断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理顺党政之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精干公务员队伍,降低行政成本,减轻财政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如何解决机构改革和区划机构调整以来我市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方面出现的新问题与矛盾?采取哪些对策和办法?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思考和进一步探索。我们认为,要把责、权、利统一,做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的重点。分析我市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中之所以出现新问题与矛盾的原因,归根到底是责、权、利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统一。因此,我们是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对策与办法呢?

(一)坚持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不管是理顺条块及行政层级之间关系,还是划分财权、物权、人权、事权,或是界定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或是解决乡镇基层干部待遇,都应坚持这一原则。如市直部门将一些职能、事权下划到乡镇机构时,还应适度下放财权、物权和人权,让人、财、物、事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管理的乡镇街道事业机构,其人员和业务经费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考核、调配、晋升要充分听取服务区域乡镇街道的意见;所在乡镇街道要配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做好事业站所人员的管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应强化对乡镇街道事业站所的管理和指导。这样才能确保乡镇街道机构有效运转和乡镇街道干部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二)合理设置乡镇街道机构,人员编制“弱减强增”,在编制总额内适度调整。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扩大乡镇街道事业机构的规模。比如按行业跨乡镇街道设置区域性的中心机构,或是在整合现有乡镇街道事业机构的基础上,按相近专业综合设置有关事业机构。对于职能弱化的机构,在撤并同时可以考虑减少编制。如当前和今后乡镇财政所人员编制平均每乡镇2—3名就能正常运转,过来的情况是每个乡镇平均4—5名,多的超过7名。现在完全可以减少,将编制人员调剂到需要加强的机构中去;乡镇计划生育办机构和人员可与乡镇卫生院合并,乡镇卫生院加挂计划生育办牌子。农业技术推广、安全生产监督、矛盾纠纷调解这类实际不断强化的职能,可以考虑适度增加编制。

(三)建立科学的公共财政制度。任何财政资金的使用方案,必须由相应级别的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减少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对资金使用的自由裁量权。通过这样的制度,减少乡镇为争取资金而发生的“跑部钱进”的现象,增大乡镇机构在使用资金上的自主权,让乡镇领导干部将主要精力用在履行职能上。就目前来讲,一是逐步加大对乡镇街道转移支付力度。根据各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合理测算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工作正常运转等基本财政支出需要,市财政要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逐步加大对乡镇街道的投入,确保工作正常运转。二是合理界定乡镇街道财政支出责任,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对于上级政府委托乡镇街道承办的事务,要对口安排足额资金,不留缺口;对于共同受益的项目或事务,要充分考虑乡镇街道财政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资金负担比例,不能把压力都推给基层;财政预算方面,在乡镇街道工作运转支出需要没有保证的情况下,财政资金对其他领域的投入要适度调减,更不能挪用于其他工程项目建设。三是加强收支管理,分类扶持,逐步消化债务。要强化乡镇街道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切实做到政府一支笔、财政一本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和损失;要政府根据各乡镇街道的欠债情况和还债能力,本着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每年安排适当资金专门用于乡镇街道还债,同时,建立还债奖励机制,鼓励乡镇街道筹资还债。

(四)通过积极发育农村民间组织,简化乡镇机构职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是乡镇机构的主要职能,在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入,免征农业税的今天,这些职能更加突出。如果注重积极发育农村民间组织,包括农民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由这些组织承担一部分公共管理工作,甚至一些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经营,也可以完全依靠农民自己的组织来实现。有了这些民间组织的介入,乡镇机构的职能就可以大大简化,其工作人员也可以大大减少。现在一些发达地区就是大量依靠民间组织来处理农村公共事务的,很值得借鉴。

(五)严格控制编制,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注重人员交流。对于乡镇机构编制管理,要始终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严格控编,把好关口。乡镇街道机构全面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办法,其人员异动,包括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调任,都在编制数和领导职数内进行,做到空编进人,满编不办进编手续。要建立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协调的约束机制。组织、人事等部门要注重乡镇机构人员的岗位交流、异地交流,特别是要为乡镇一般干部和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提供交流的环境和机会,以利于他们的成长和锻炼提高。要让乡镇干部享有市直部门干部同等的待遇,切实解决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后顾之忧。

第三篇: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齐红梅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09期

一、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后运行情况

泰安市泰山区是泰安市委、市政府驻地,辖2个镇、5个街道、1个省级工业园区、1个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共126个行政村、69个社区,总面积336.86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76万人。泰山区于2002年、2011年分别进行了两次乡镇机构改革。2002年5个街道和2个镇参加乡镇机构改革,均设立“四办五中心”,核定了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2011年根据上级要求,又对2乡个镇进行改革,重新设立“四办五中心”(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平安建设办公室;财政管理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文化广电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2个乡镇重新核定行政编制74名,事业编制78名,编制合计152名,实有人数161人。泰山区乡镇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主要成效有:

(一)大力精简机构,规范设置机构。在近年的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调整中,泰山区按照“优化机构和岗位设置”的要求,把职能重复、交叉或相近的机构合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将乡镇所有涉农的公益性服务职能合并到农业服务中心。突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平安是第一民生”的理念,把原党政办公室的“负责人民来信来访工作”职责、原经济发展办公室的“负责全镇的安全生产”职责、原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的“负责全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等职责”有效整合,新设立平安建设办公室,切实维护好政治、社会稳定,确保“生活平安、社会平安、生产平安”。

(二)压缩人员编制,优化人员结构。改革后,2个镇核定总编制由165名减为152名,减少13名;核定的乡镇领导职数由25名减为16名,减少9名。与此同时,乡镇街道干部在年龄、文化、专业等方面初步得到了优化组合,人员结构比较合理。全区各乡镇(街道)都建立健全了规范的编制管理程序,机构编制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集体决策制度。严格执行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管理的意见》,人员编制使用管理实行申报制,无论事业单位还是行政单位进人,均先由单位提出用编申请,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后,由机构编制部门提出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意见。

(三)理顺职责关系,明确权责统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合理确定乡镇(街道)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的重点;坚持权责一致,赋予乡镇履行职能必要的事权和财权;提高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理顺了区直主管部门派驻乡镇(街道)机构管理体制的关系。综合设置的“五中心”都是由乡镇管理,上级有关部门只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加强派驻乡镇机构管理。目前,全区派驻乡镇机构的部门只有司法局一个部门,对乡镇司法所派出机构,实行区司法局和乡镇人民政府双重管理、以区司法局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在实际工作中,双方加强沟通协调,对强化基层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模式。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乡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紧紧围绕全区“绿色发展战略”要求,结合全镇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中心工作,在“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四个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实施“强村固基”工程,实现村富民强。今年全市提出“强村固基”工程后,邱家店镇立足镇情,制定了“一一三五”的发展思路,为全镇各村发展,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各村在各位“第一书记”的带领下,逐步理顺了路子,制定了明确的工作措施,不断推进“强村固基”工程的开展。推进“三新”工作,不断改善民生。围绕民生工作,提出“新农村、新农民、新形象”的推进目标,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改善村居环境,繁荣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村民幸福指数。打造“石敢当”工程,切实维护稳定。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三防”保障网络,实现全镇全程监控。成立群众之家,化解社会矛盾,改善干群、群群关系,为全镇发展提供稳定环境。加强“三资”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成立“三资”(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工作小组,建立公章监管制度,形成“三公”督查机制,用完善的制度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健全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健全了区、镇、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把区、镇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成政府管理服务的重要平台,实行“一站式服务”,完善窗口服务、业务受理、考核评比等制度,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目前两镇已建成村(社区)服务中心21处,切实提高了服务水平,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党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开党员群众关心的各项工作。通过机构改革,促进了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开展,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街道)机构实际设置中仍然存在私设机构现象。在2002年、2011年的乡镇机构改革后,所有乡镇(街道)都按要求设立“四办五中心”。但在实际运行中,随着近年来全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各个乡镇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断增大,对上业务联系范围不断拓宽,服务职能不断增强。“四办五中心”的机构设置相对于承担繁重复杂工作任务的部分乡镇,有些不是很匹配,如有的乡镇(街道),由于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很重,经济发展办公室分设了股级机构招商办公室。另外,很多上级部门将镇级是否设立其下属办事机构作为资金拨付和考核依据,也导致各乡镇在四办五中心基础上分设了其他机构。如有的上级部门在考核规定中明确要求,乡镇设立其下属机构的,考核成绩中加5分。以上个别机构的设立在实际运行中发挥了作用,也为乡镇考核争取了好成绩,但是这些机构的设立均未通过机构编制部门的认定,也不符合上级文件精神,属于私设机构,明显与乡镇机构改革的要求相背,我们在调研中给予了批评,并限期改正。但是这种现象暴露出来的问题却值得研究探讨。

(二)乡镇(街道)行政编制相对较少,进人渠道狭窄。近年来,根据中央精神要求乡镇工作人员只减不增,但随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承担的社会职责不断增加,政府服务面越来越广,人员短缺现象日益严重。另处,泰山区地处市中区,有的乡镇(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伴随着城中村改造、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乡镇经济建设任务、社会管理责任越来越重,而按照乡镇自有人口核定的机关编制显然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作人员兼职以致无法很好完成工作,一旦遇到上级检查、综合整治、拆迁征地等急重任务等,还需要从各村社区抽调村官等协助工作。机关补充人员主要为考选选调生、公务

员、军转干部及退伍士兵。选调生方面虽然基本每年各处镇都会有,但往往时间不长就会被上一级部门抽调。公务员考录方面,名额严重不足,许多乡镇(街道)多年没有考选,自2002年以来各处镇只招考了少量公务员。每年能够补充的正式人员只有退伍士兵,并且是政策性安置。虽然编制总量保持平衡,控制严格,但是却造成了处镇机关人员紧张和文化素质水平总体不高的现状。

(三)乡镇(街道)机关工作人员年龄偏大,人员素质总体不高,高层次专业人才匮乏。自2002年起,由于连续数年乡镇(街道)机关几乎只出不进,缺乏年轻人员输入,导致现今多数处镇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年龄断层。如邱家店镇现在编在岗事业编制工作人员52人,其中40岁以上达39人,占75%。现有的许多工作人员第一学历是大专以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难以应对广大人民群众日趋扩大的公共服务需求,并对处镇工作的顺利完成造成困扰。如在省庄镇调研时,当地负责同志就坦言许多招商项目最后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在项目落户谈判中缺少懂经济、掌握谈判技巧的人员,而目前此类人才通过现有进人渠道根本无法获取。

(四)部分事业编制人员身份受限,影响工作积极性。由于进入乡镇(街道)的选调生和公务员数量极为有限,真正能固定补充人员的途径只有退伍士兵安置。经过多年积累,许多退伍士兵渐渐成长为处镇工作的中坚力量,这些人员忠于职守,工作认真,表现优秀,而且人员数量大,在部分处镇中层干部中能占到接近一半。但是由于政策原因,因其是工人或聘干身份而不能在职务得到相应的提拔重用,工资待遇上不能及时提高,事业上“出路少、希望小”,政治前途渺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

(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提升渠道。2002年机构改革后,乡镇(街道)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不再进行聘任,财政所、农办等有关技术人员考选技术职称后无法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而且相关处镇事业单位人员因身份等原因也无法进行职务上的提升调动,造成两头不靠的局面。这极大地挫伤了他们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也无法带动机关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而无法实现处镇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以致影响了处镇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对策

(一)加强监督检查,控制机构增长。目前部分上级部门随着职能的加强,为了方便本部门开展工作,往往随意行文要求镇级设置相应内设机构,并将内设机构的设立情况纳入对乡镇(街道)的考核依据,由此造成许多处镇机关机构设置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建议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加大对同级政府部门要求或变相要求乡镇设置机构文件的审核力度。同时,我们将不断加强对处镇机构设置的督导检查,对不按机构审批程序随意下文设立机构的,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

(二)完善相关政策,拓宽用人渠道。针对乡镇(街道)社会职能日益增加,核定编制不断减少的实际,在政策允许范围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调研中发现各处镇共有无编制村官、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共108人。这些同志近年来一直服务于基层,有干劲,有朝气,工作经验

多,经过历练后现在在许多工作上均能够独挡一面,为基层,特别是为处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他们无编制,工作很难全身心投入,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压力很大,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在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招聘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能否为他们提供专门职位供其报考。对于一些连年工作成绩优秀,业务能力突出且工作满十年的大学生村官,学历、专业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建议可以直接通过人才引进程序录用。一方面避免人才流失,节约政府的用人成本。另一方面也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健全工人(聘干)身份人员任用制度,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由于乡镇(街道)工作的特殊性,人员构成相对复杂,受身份、职数等多种因素制约,许多机关老同志和部分工作人员即使长期兢兢业业地工作,实绩突出,但因为受身份限制而得不到提拔重用,建议对上积极争取政策,转变身份,使他们能够选拔到领导岗位,或通过交流任职的方式,建立一套灵活、实用、高效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受身份限制的同志在政治上有所期盼。如对长期在处镇工作且有突出贡献、工作30年及以上的非领导干部老同志,在其退休离岗的时候适当提高其工资待遇。通过类似方式,明确导向,建立机制,调动基层干部队伍的积极性。

(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是乡镇机构的主要职能,在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入,免征农业税的今天,这些职能更加突出。如果注重积极发育农村民间组织,包括农民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由这些组织承担一部分公共管理工作,甚至一些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经营,也可以完全依靠农民自己的组织来实现。有了这些民间组织的介入,乡镇机构的职能就可以大大简化,其工作人员也可以大大减少。现在一些发达地区就是大量依靠民间组织来处理农村公共事务的,很值得借鉴。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为农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和经济实体,积极探索通过委托、招标等方式将一些公益性服务职能交由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

第四篇:乡镇机构编制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机构编制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铁铺乡位于罗山县西南部,面积127平方公里,现辖9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人口1.56万人。下设24个基层党支部,党员518名。目前,该乡行政编制30人,实有人员20人;事业单位编制38人,实有人员35人。

二、职能配置和运作情况

1、职能由“领导”向“服务”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规律的要求,应该实现从“领导农民”向“服务农民”的观念转变,把构建服务型与公共型基层政府作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全新目标。乡镇体制建立以后,尽管机构和人员数量一直严格控制,但事实却存在着“编制数量控制了,干事人员减少了”的怪现象。目前,乡镇政权的结构和权力的分配基本上是比照上级政权机关设臵的。人们习惯将乡镇党委、乡镇人大、乡镇政府称为乡镇的“三大班子”。乡镇政府的机构设臵和人员编制至今没有法律规范,有很大的随意性。基层政府的机构与人员编制逐年变动。如我乡国土所归县国土资源局直管,人权、财权在县国土资源局,但服务的对象却仍然是基层,使一些工作人员对乡镇的管理、指导处于应付差事;另一方面,就是一些退居二线人员占用行政、事业单位 1

编制,我乡行政编制30人,退居二线的就有2人,存在着“拿钱不干事,仍然占编制”的现象。

2、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够。在一些重大事情面前,由于体制问题,一些站所人员由于人事管理权在上,业务安排一律由上面指挥,不服从乡镇统一指挥、调度。

3、服务职能配臵混淆不清。目前机构设臵中,部分单位职责不清导致履职不到位。在我乡行政单位编制中的经济发展办,许多工作仅靠三个人是难以完成的,许多业务不是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结果使其成为“虚设机构”。如此等等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及建议

乡镇政府是基层政府的最下一层,作为联系“三农”最为密切的基层政府,其职能转变,不仅仅是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实施的要求。我们认为在乡镇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上,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推动基层政府转变职能,必须推进以撤改为主要内容的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政府机构改革要分类实施,分步骤推进,同时完善配套改革。目前,根据工作需要、农民需要和服务需要,要将一些农机、农技、畜牧、市场经济管理人才,通过各种手续、程序层层选拔到乡镇来,充实

一批、淘汰一批,如要加强对文化、卫生、环保、便民服务中心、公益性管理与服务等机构在乡镇的设臵。

2、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应该按照基层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而进行,服务型与公共型政府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基层政府的本质要求,基层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后为“三农”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必须依法支持与推动农村及农民建立农合组织,把农合组织打造为激发农民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平台,为此,要求政策允许并保证生产以外的其它农业生产环节对农合组织开放,尤其是要支持农合组织在农村公用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4、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及机构改革中,要赋予基层政府更多的社会政治职能,把更多的经济职能交给市场。为此,必须实行基层政府行为与农民行为的区别。基层政府要尊重农民主人地位,确立“为农民服务”的执政理念,随着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农合组织成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后为农民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

5、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对现有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考核、考试,避免“一朝进机关,永远铁饭碗”。具体考核办法由市、县拿出详细的考核办法,由组织、人事部门具体实施。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调动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把权利交给自己的服务对象---群众。

6、为了控制人员编制膨胀,要建立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相互制约和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没有配套的财政改革,撤改后的乡镇机构也难以运行。

7、政府应该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并不断创新扶持方式,从财政拨款转为财政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以钱养人” 转变为“以钱养事”。为保证扶持资金的有效、公开、透明使用,应将其列入公共财政预算,其支出和使用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接受人大等相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中共铁铺乡委员会

2012年4月12日

第五篇:乡镇机构编制工作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浏阳北区,面积117.4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居),12539户,人口4.6万。境内土壤肥沃,水系发达,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201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0元。目前,该镇行政在编人员38人,其中党政班子成员10人,占26%,事业单位在编人员63人。

二、职能配置和运作情况

1、职能由“领导”向“服务”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规律的要求,应该实现从“领导农民”向“服务农民”的观念转变,把构建服务型与公共型基层政府作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全新目标。乡镇体制建立以后,尽管机构和人员数量一直严格控制,但事实却存在着“编制数量控制了,干事人员减少了”的怪现象。目前,乡镇政权的结构和权力的分配基本上是比照上级政权机关设置的。人们习惯将乡镇党委、乡镇人大、乡镇政府称为乡镇的“三大班子”。乡镇政府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至今没有法律规范,有很大的随意性。基层政府的机构与人员编制逐年变动。如在**镇就存在着国土资源所、农电站、畜牧兽医站等单位陆续收归市直管,人权、财权在市局,但服务的对象却仍然是基层,使一些工作人员对乡镇的管理、指导处于应付差事;另一方面,就是一些退居二线人员占用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在**镇行政编制38人,退居二线的就有7人,占18 %。严重存在着“拿钱不干事,仍然占编制”。

2、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够。在一些重大事情面前,由于体制问题,一些站所人员由于人事管理权在上,业务安排一律由上面指挥,不服从乡镇统一指挥、调度。

3、服务职能配置混淆不清。目前机构设置中,部分单位职责不清导致履职不到位。在我镇行政单位编制中的经济发展办,许多工作仅靠三个人是难以完成的,许多业务不是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结果使其成为“虚设机构”。如此等等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及建议

乡镇政府是基层政府的一个级次或组成部分,作为联系“三农”最为密切的基层政府,其职能转变,不仅仅是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实施的要求。为广大农民提供公共产品,全面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将成为新时期基层政府工作的重点。

1、为了推动基层政府转变职能,必须推进以撤改为主要内容的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政府机构改革要分类实施,分步骤推进,同时完善配套改革。目前,根据工作需要、农民需要和服务需要,要将一些农机、农技、畜牧、市场经济管理人才,通过各种手续、程序层层选拔到乡镇来,充实一批、淘汰一批;如要加强对文化、卫生、环保、为民服务中心、公益性管理与服务等机构在乡镇的设置。

2、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应该按照基层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而进行,服务型与公共型政府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基层政府的本质要求,基层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后为“三农”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必须依法支持与推动农村及农民建立农合组织,把农合组织打造为激发农民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平台,为此,要求政策允许并保证生产以外的其它农业生产环节对农合组织开放,尤其是要支持农合组织在农村公用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下载XXX县乡镇人事与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X县乡镇人事与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不同于行政管理机构,它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在各级政府组织机构中,事......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2010-06-29 18:46:4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事业单位机构编制......

    机构编制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根据地区编办和县编制办的具体要求和相关部署,我乡党委高度重视此次调研工作,乡政府领导牵头,组织得力干部下到机关、学校、卫生院和各村,采取交谈、询问、座谈会等方......

    机构编制管理调研2011-8-24

    关于上蔡县产业集聚区编制管理情况的 调研报告 (2011年8月27日) 一、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基本情况 上蔡县没有区位优势,不通铁路、国道、高速公路。近年来,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县委......

    2020最新关于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共5篇]

    2020最新关于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导语】调研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及机构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做好准备近年来,我县编办从我实际出发,按照“抓重点、创特色、争一流”的工作目标,突出机构编制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建设......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及机构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做好准备近年来,我县编办从我实际出发,按照“抓重点、创特色、争一流”的工作目标,突出机构编制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建......

    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

    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2010-06-29 18:43:2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