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02:4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

第一篇: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关于“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决定精神,全面准确掌握全市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布局、办学规模、师资结构、教职工配备等情况, 以保障中小学教育教学为重点,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结构,提高质量,减轻

财政负担。我办于今年11月份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基本调查的通知》(泉委编办〔2008〕134号),组织开展了对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基本情况及机构编制管理专题调查研究,并深入到基层和中小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听取基层学校对中小学核编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 基本情况

(一)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现状。截止2008年11月底,全市共有中小学1617所,其中中学328所、小学1289所、教学点76个。共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57516名,其中高中部教职工编制12269名,初中部编制19852名,小学编制25395名。

(二)全市中小学在校生情况。截止2008年9月底,全市中小学在校生共980568人,其中:高中部在校生150320人、初中部在校生312534人、小学在校生517714人。

(三)执行编制标准情况。自2002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文[2002]121号)文件下发后,各级编办高度重视中小学教职工核编问题,每学年开学后牵头组织教育、财政等部门,深入到各中小学校,详细核查在校生数、班级设置、师资队伍结构及学校教职工配备等情况,认真了解基层学校在核编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准确、合理地核定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几年认真、细致的核编工作,全市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数根据在校生逐年减少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核定,编制数由2001年底的70170名,降至2007年底的61654名,共精简编制8516名,有效地减轻了各级财政负担。

(四)全市中小学校撤并情况。根据省委编办、省财政厅《关于清理整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通知》(闽编办[2001]61号)精神:“教育事业单位要继续做好结构和布局调整,适当撤并大中专学校和中小学。”我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因地制宜调整学校布局,结合事业单位清理整顿工作,积极稳妥做好撤点并校工作。几年来全市共撤并中小学573所(2008年全市共撤并中小学71所),其中:中学17所、小学556所。

二、中小学校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调研和分析年度中小学机构编制的变化情况上看,全市中小学校在校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地区分布不均,而现有中小学校教职工超编现象仍然居高不下,学科缺额仍按各校需求继续补充,造成了超编人员难以调整分流、教职工队伍仍呈上升的态势。究其原因,除在校生数减少和定编标准由原以班生数定编调整为以学生数定编的客观原因外,在管理上缺乏总体布局、规范管理,其主要表现在:

(一)中小学教职工管理不规范。从政策层面上来讲,尽管对中小学机构设置、教师编制核定与管理等机构编制有专项的政策规定,但对中小学校教师岗位设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及教职工补充、转岗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造成了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管理工作无章可循。一方面中小学校超编,另一方面学科缺额又继续补充增加,已经超编的教师没有及时的调整分流安置,造成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仍然自聘雇用临时人员。

(二)中小学落实核编制度不到位。市委编办早在1999年就已出台《关于教育系统全面实施核编制度的通知》(泉编办[1999]18号),从调研的情况看出,我市部分县(市、区)目前仍停留在“编办只管数字增减”的方式上。编办对中小学撤并、教职工调配等实际运转情况难以及时掌握,有的县(市、区)并未按照规定的核编程序执行,缺编学校继续对外招录,超编学校人员难以调整分流,中小学校整体用编计划缺乏统筹规划、合理流动调剂的办法措施,把“先办理核编手续、后办理招考调配手续”执行为“先补充录用、后补办核编”。造成了对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不够到位,超编人数逐年累积上升。

(三)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全市中小学整体超编问题严重,但超编部分大都集中在基础学科的专任教师,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等专业教师却比较紧缺,且由于教师知识更新步伐较慢、部分在早期由民办转公办的教师学历层次、专业知识较为单一,无法有效进行转岗,造成了一方面大量超编,一方面个别专业的教师却严重缺乏的结构性缺编现象。同时,由于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滞后,造成中小学后勤工作实现社

会化困难。上述问题长期积压下来,造成中小学校教职工结构性不合理问题日趋严重,已严重影响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中小学资源整合难度大。加强对中小学进行资源整合,是解决超编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撤点并校,建立寄宿制学校,一方面可以集中力量提高办学条件、一方面又能有效节约财政投入,还可以缓解超编问

题,但由于沿海、山区地理条件不同,生源分布地区不均,且年龄小的1-3年级小学生不适宜实行寄宿,撤点并校会造成许多小孩子不得不远赴他乡求学。从调研的情况看,山区一些经整合后学校的小学生,早上4、5点就得起床上学,晚上很晚才能回到家中,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路上。上述几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工作难度大,教育资源不能充分整合利用,学校布局调整远远没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中小学教师交流渠道不畅。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效益的影响,很多偏远山区的教师无法安心本职工作,想尽办法调到中心县区学校甚至调离教学岗位;中心县区学校虽然人满为患,但教师都不愿意到缺编的偏远学校工作,而偏远学校又不得不招收新教师来满足教学工作需要,上述种种进一步加剧了中小学超编现象的产生。

三、加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按照新标准核定中小学校编制。最近,省政府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明确规定:“将县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提高到城市学校水平,城市、县镇、农村初中学校统一按员生比1:13.5配备教职工;小学在校生200人以上的学校按员生比1:19.5配备教职工,在校生31-200人的学校按班师比1:1.7配备教师,在校生10-30人的至少配备2名教师,在校生10人以下的配备1名教师。”按照新核编标准,我们将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组织全市重新核定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以这次调查摸底的中小学在校生数,按新标准初步测算,全市可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约64725名,比现有编制增加约7209名,其中,高中部不变、初中部增加约3300名、小学增加约3909名。

(二)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市委编办《关于印发**市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泉委编办[2008]92号)规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必须由机构编制部门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切实改变过去由间接管理甚至不管理的现状,实现由粗放式管理转为集约化管理,确保中小学机构编制与审批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的人员和领导职数相对应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的落实。对未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擅自调整中小学机构、扩大教职工编制规模,未办核编手续先增加教职工人数等事宜的,严格按有关规定查处。从而切实把住中小学校机构编制管理关。

(三)妥善分流安置小学超编人员。按省政府闽政文[2008]344号规定的新标准,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后,我市小学仍出现超编,初步测算仍超2966名。建议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会同人事、编制、财政、劳动等部门研究制定中小学超编人员分流安置政策,妥善解决中小学超编教师的分流安置工作。要搞活学校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对教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对于不具备任教条件的落聘人员及时调整岗位;专任教师实行评聘分离,即可以低职高聘,也可以高职低聘;同时,要继续做好辞退代课教师和不合格教师工作,对不适应教师岗位的,可考虑调配到寄宿制学校担任生管老师;压缩非教学人员,加大后勤工作社会化进度,减少后勤工作人员的配备比例,彻底清退临时工勤人员。

(四)加大中小学教师知识更新培训和转岗力度。加快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更新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做好超编学校教师的转岗工作。如:针对初中校欠缺体、音、美等专任教师的,可从小学教师中原选修体、音、美,现又获得大专以上文凭的,选拔到中学任体、音、美教师;中学缺职员,可从小学教师中选调;县办幼儿园缺保育员,也可从小学教师中招聘;各乡镇小学学前班教师原为聘请代课人员的,可改用从超编小学教师选配,保留事业单位人员身份;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也可考虑优先面向小学教师招聘;每年选调一定数量超编小学教师到进修学校进行英语、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培训,培训完成后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到缺编小学担任相应课程教师。

(五)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教师有序流动。要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宏观调控力度,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如:适当增加对偏远学校教师的补贴标准,调动教师在偏远学校工作的积极性,使之安心工作;引入竞争机制,对于落聘人员可将其调往偏远学校任教;加快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对中小学校人员编制的分类管理,对中小学人员编制总体超编的县(市、区)实行既管总量、又管结构的办法,以县为单位,分中学、小学两类,中学总体缺编的,除学科教师外其他人员原则上从超编的小学教师中选调补充,中学总体超编的,原则上不再补充教职工,并清理清退学校的各类临时自聘人员;小学总体缺编的,除紧缺学科教师在县(市、区)范围内调整外,原则上不再补充教职员工,小学总体超编的,要制定超编人员的分流安置计划,争取在五年内消化小学超编人员。从而有效促进超编学校教师的有序流动,平衡师资资源。

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是保证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客观需要,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应当就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有效解决当前制约中小学发展的各种问题,促进与保证中小学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多出点子,多想办法,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把中小学机构编制管好、管活。

第二篇: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

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2010-06-29 18:43:2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2)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关于“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决定精神,全面准确掌握全市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布局、办学规模、师资结构、教职工配备等情况, 以保障中小学教育教学为重点,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结构,提高质量,减轻财政负担。我办于今年11月份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

基本调查的通知》(泉委编办〔2008〕134号),组织开展了对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基本情况及机构编制管理专题调查研究,并深入到基层和中小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听取基层学校对中小学核编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 基本情况

(一)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现状。截止2008年11月底,全市共有中小学1617所,其中中学328所、小学1289所、教学点76个。共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57516名,其中高中部教职工编制12269名,初中部编制19852名,小学编制255名。

(二)全市中小学在校生情况。截止2008年9月底,全市中小学在校生共980568人,其中:高中部在校生150320人、初中部在校生312534人、小学在校生517714人。

(三)执行编制标准情况。自2002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编办、省教

育厅、省财政厅关于**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文[2002]121号)文件下发后,各级编办高度重视中小学教职工核编问题,每学年开学后牵头组织教育、财政等部门,深入到各中小学校,详细核查在校生数、班级设置、师资队伍结构及学校教职工配备等情况,认真了解基层学校在核编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准确、合理地核定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几年认真、细致的核编工作,全市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数根据在校生逐年减少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核定,编制数由2001年底的70170名,降至2007年底的61654名,共精简编制8516名,有效地减轻了各级财政负担。

(四)全市中小学校撤并情况。根据省委编办、省财政厅《关于清理整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通知》(闽编办[2001]61号)精神:“教育事业单位要继续做好结构和布局调整,适当撤并大中

专学校和中小学。”我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因地制宜调整学校布局,结合事业单位清理整顿工作,积极稳妥做好撤点并校工作。几年来全市共撤并中小学573所(2008年全市共撤并中小学71所),其中:中学17所、小学556所。

二、中小学校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调研和分析中小学机构编制的变化情况上看,全市中小学校在校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地区分布不均,而现有中小学校教职工超编现象仍然居高不下,学科缺额仍按各校需求继续补充,造成了超编人员难以调整分流、教职工队伍仍呈上升的态势。究其原因,除在校生数减少和定编标准由原以班生数定编调整为以学生数定编的客观原因外,在管理上缺乏总体布局、规范管理,其主要表现在:

(一)中小学教职工管理不规范。从政策层面上来讲,尽管对中小学机构

设置、教师编制核定与管理等机构编制有专项的政策规定,但对中小学校教师岗位设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及教职工补充、转岗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造成了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管理工作无章可循。一方面中小学校超编,另一方面学科缺额又继续补充增加,已经超编的教师没有及时的调整分流安置,造成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仍然自聘雇用临时人员。

(二)中小学落实核编制度不到位。市委编办早在1999年就已出台《关于教育系统全面实施核编制度的通知》(泉编办[1999]18号),从调研的情况看出,我市部分县(市、区)目前仍停留在“编办只管数字增减”的方式上。编办对中小学撤并、教职工调配等实际运转情况难以及时掌握,有的县(市、区)并未按照规定的核编程序执行,缺编学校继续对外招录,超编学校人员难以调整分流,中小学校整体用编计划缺乏统筹规划、合理流动调剂的办法措施,把“先办理核编手续、后办理招考调配手续”执行为“先补充录用、后补办核编”。造成了对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不够到位,超编人数逐年累积上升。

(三)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全市中小学整体超编问题严重,但超编部分大都集中在基础学科的专任教师,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等专业教师却比较紧缺,且由于教师知识更新步伐较慢、部分在早期由民办转公办的教师学历层次、专业知识较为单一,无法有效进行转岗,造成了一方面大量超编,一方面个别专业的教师却严重缺乏的结构性缺编现象。同时,由于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滞后,造成中小学后勤工作实现社

第三篇:机构编制管理思考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二五”时期,社会主义特色机构编制管理理论体系不断完善,整个社会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逐步走向成熟。传统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内容、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需求。面对新目标、新任务,机构编制工作这盘棋该如何走活?这已经成为机构编制部门必须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的问题。机构编制部门必须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以推进工作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为切入点,主动转轨变型,加快构筑既适应“十二五”规划要求,又符合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规律的新局面。

一、明确指导思想,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机构编制工作

科学发展观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写入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表明了在新的形势下深入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重要性和必要性。机构编制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形势、统一思想,全面推进 “十二五”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自觉用“十二五”规划统领机构编制工作,切实做到:一是强化科学发展观意识,把推动发展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强化社会主义特色意识,确保机构编制部门的各项工作不偏不离党和国家的工作方针。三是强化开拓创新意识,以思想解放自主革新为先导,推动机构编制工作上台阶。四是强化为人民服务意识,把以人为本服务于老百姓为机构编制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五是强化法制意识,把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

二、理顺工作思路,开展调研指导逐步从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

要从习惯和满足于完成琐碎具体的机构编制审批业务转变到重视研究解决大的问题上来。在“十二五” 期间,现有的工作思路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予以转变,从事务型的操作中超脱出来,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机构编制管理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调研工作变得越来越高效和快捷,机构编制管理也越来越客观和科学,单纯的数量审批式管理正在逐步趋向包含职能研究和效果评估的质量化管理。积极开展调研,进一步摸清编制现状的基础上,合理规化编制的目标、任务、重点内容,坚持改革创新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加强改革创新和改进管理,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调动编制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要拣芝麻,更要抱西瓜,把机构编制工作搞新搞活。机构编制管理,管有两层含义:首先要设置红绿灯,按政策规定,按规章制度,控制机构和编制的随意性增长;其次要放水养鱼,不能仅局限于控制,而且要搞活,要用机构编制这个杠杆,促进政府机构的优化设置、编制的合理配置。建立并完善一套包含申请、审批、核准、公示、督查、处理、反馈等递进的管理流程,让管理无处不在,才能真正管住、管好并用活有限的执政资源

三、优化工作方法,要杜决个人说了算为依法依规办事

以往机构编制管理跟领导指挥棒起舞的随意性很大,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树立依法不依人的观念,增强编制就是法律的意识,自觉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机构编制管理从理论上来说,它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可操作性极强。机构编制部门要积极探索科学化、规范化的机构编制管理方法,按照科学原理和定编依据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切实解决靠主观经验判断决定机构、编制的问题。建立机构编制管理新途径,完善以机构编制部门为源头,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配套联动的约束机制,切实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加强机构编制督查,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加大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查处力度,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充分体现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堵住机构编制管理中出现一些漏洞,避免造成超编、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

四、拓宽工作内容,要由完成常规业务向科学管理拓展延伸

常规的机构编制工作内容,主要是按部就班地完成项目调研、审批、登记年检、编制统计等规定动作。在“十二五”规划统领下,重视科学管理是搞好机构编制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机构编制要坚持

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法规标准规范、政策激励和约束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机构编制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建设,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网络的介入,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每个环节都联结到一起,形成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效应,实现管理和服务的升级换代。

五、推进工作取向,要由满足局部利益向追求整体社会效益过渡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繁杂性和广泛性,机构设置、编制审批等都必须纵向衡量、横向对比,定性与定量管理方法相结合,科学确定。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机构编制部门的重要职责。社会主义特色编制管理理论非常注意机构职能的专门化问题,对此,我们机构编制部门要认真研究机构的性质,合理划分机构职能,明确职能边界,如此,才能使机构、编制的每一个环节相互协调,高效运作,从而从根本上减少条块不分,上下错位、左右越位、互不到位的问题。使机构编制管理的信息由政府垄断并控制的封闭状态转为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的开放状态,从客观上形成地位平等的服务局面。在大家都掌握信息、了解政策的情况下,机构编制管理拥有的不再是管理的权力,而是肩负着社会效益的职责

第四篇: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调研思考(定稿)

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调研思考

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调研思考

[摘要]机构编制实名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它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时代背景的改变、编制与实有人员不符、行政成本的增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必须要拓展思维,多角度深层次,探索完善这一管理模式。[关键词] 机构编制;实名制;理性认识;对策建议 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任务,实际上就是研究和处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在一定层面上解决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和社会快速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机构编制实名制应时而生,为规范机构编制管理拓展了新的视野。我们肯定它存在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必要理性的思考和完善这一新的管理模式。

一、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理性认识

机构编制实名制的产生,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机构编制管理的客观需求。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兴起,是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密不可分的。

(一)实名制兴起的时代背景

1、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分散而高效的社会结构,它要求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政府构架与之密切配合。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缔造者和推动者。政府作为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辅相成而不能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政府结构、功能、运行均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制约与影响。机构编制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政府一样也必须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一是要完成角色转变,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二是要随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转变管理思维,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2、编制与实有人员不相符。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财政、人事制度的渐进改革,地方政府逐渐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财政权、人事权,因此在核定的机构编制之外有了自控的空间——地方财政编制出现。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政策性安置任务、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得不行使自控权,因而造成机关、事业单位超编、混编、混岗、超领导职数、底数不清等问题随之衍生。

3、行政成本不断增加。政府运行既有经济成本,又有管理成本,还有政治成本。经济成本具体表现为政府运行过程中的物质耗费。经济成本的高涨形成财政压力甚至是负担,使政府无法把大量财政收入真正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各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甚而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公众不满情绪高涨,给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政治风险。这种内部损耗带来了无形的效率损失。正是由于经济成本、管理成本、政治成本的不断增加,政府被迫,从控制实有人员膨胀上着手,以期减缓压力,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4、强化政府职能的客观需求。机构编制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机构编制管理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职能的重要一环。机构编制管理遵循着决策、执行、监督这一流程。就机构编制管理本身却只重决策一环,而不重视执行与监督环节,这就造成了在执行与监督环节出现空档,以至出现超编、混编、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机构编制实名制实质上就是“决策、执行、监督”环节的纽带,它调控着机构编制管理流程的起点和终点,使机构编制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现实意义

从宏观上看,机构编制实名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种方法,目的是为了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膨胀、落实机构编制管理方针政策。操作中,它必须以部门协调配合为前提,以《机构编制管理证(卡)》为载体,以编制核准为基本内容,将审批的机构、编制和实有机构、人员对应起来。从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功用来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现实意义:

1、有利于人事共管。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财政、人事体制的改革,地方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而这种自主权又很难正当调控,使得编制数与实有人数常常无法一一对应,在岗不在编人员、编外人员、混编人员不同程度地涌现。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出现,就是因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有人员大于经审批的编制数额现象,把单纯地管人和管事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人事共管。

2、有利于整合条块分割管理。现实中的机构编制管理诸环节实质上是由多个部门分别行使的。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审批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的数额,组织、人事等部门负责录用、调配、安置人员并审批人员工资,财政部门负责编制部门预算、核拨或核减工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办理社会保障手续,纪检、监察、机构编制部门共同负责监督检查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行为。各部门之间有明确的职能界定和权力划分,机构编制部门无权干涉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的具体业务。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人事体制的改革导致各地、各部门在财政和人员管理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这给机构、实有人员大于经审批的机构、编制创造了可能。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功用,就是把由组织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共同完成的机构编制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串联起来,将多部门的割据式管理职能整合。

3、有利于由点到面的全方位管理。传统的机构编制管理是点式的,它把着眼点放在了“决策”这个原点,即以审批方式决定机构设立和编制数额,审批之后的管理相对弱化,这种管理方法可以称之为点式管理。点式管理不能形成块面,以致于机构编制管理流程出现了诸多漏洞,给超编、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制造了可能。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调整转变,政府不仅肩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任,而且有相对较大的权限来配置政府机构、编制。因而,仍然采用审批方式从事机构编制管理显然与政府职能不相适应。机构编制实名制就是借助《机构编制管理证(卡)》这一载体,楔入用编核准程序,力图把静态的编制数与动态的实有人员一一对应。也就是说,它旨在延伸管理触角,把管理贯穿于机构编制的审批、使用过程及结果这一完整流程中去,从而形成由点到面的全方位管理,拓展机构编制管理的空间。

二、实名制管理存在的不足与难点

针对机构编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超编、超领导职数、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了诸如《机构编制管理手册》、《机构编制管理证〈卡〉》等模式。这些管理模式的共同点,就是明确并规范了人员入编、出编、编制变更等具体流程,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层层把关,加强机构编制审批后的日常监管等,总体上看,这些先期探索为机构编制工作转型开辟了新视野,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机构编制实名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是难控超编人员。对超编人员进行清理、规范是必要的,但是,不能简单地一刀切予以全部清除,而是要理性对待。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目的在于,将机构、人员与经审批的机构、编制一一对应起来,以节约财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但从严格意义上说,机构编制实名制实际上对超编人员没有多少约束力,因为超编人员实质上大都进入财政工资统发程序,确定为超编并未更改这种程序。这是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过程中亟需解决的新问题。

二是视角单一,容易落入传统思维定式。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制度安排,主要是通过程序设计和管理流程变化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不合理增长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目的在于控制机构编制膨胀,减轻国家财政压力,降低行政成本。这一目标定位——精简、控制,与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体制下的机构编制管理一脉相承,没有跳出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传统思维定式。这与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的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而仅仅就是精简、控制,而不拓展和深化机构编制管理的领域,是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三是不能与科学配置执政资源相一致。机构编制实名制是对已审批的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和规范管理,并不涉及审批行为本身。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步伐,现实已不再满足于严格控制和规范管理,而是呼唤机构编制管理能科学配置执政资源。这就牵涉到如何明晰政府各部门的职能,怎样界定部门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不同地区和部门的编制总量、结构,如何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实行动态调控等等。机构编制实名制的重点是在严格控制和规范管理上,而不是积极改造机构编制审批的源头。机构编制实名制是一项基础工程,但如果仅仅满足于基础的构建而忽略质的提升,终究无法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环境相协调。

三、对策及建议

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是为了努力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机构编制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和新形势。它通过构建一个新的协作机制,为整个体制转换奠定了基础。实名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管住现有的机构、编制和人员按既定规则运行,还没有将着眼点放在执政资源的科学配置上。因此,要完善这一管理模式,使之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环境相一致我们还得慎重思考,要跳出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思维定式,要建立系统、协调、制约等机制,以确保这一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

一是要建立一套系统、权威、完善的规则体系。传统的机构管理模式,缺乏一套成熟完善的制度。因此,机构编制管理多数情况下是以经验管理为主向的。要实现机构编制的科学化管理,就是要建立一套系统、权威、完善的规则体系,确保编制管理有法可依,有制可循。首先,把“编制就是法律”现实化,使机构编制管理走出人治的困境,走上依法管理、依制运行的轨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的出台,解决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性问题;其次,要向标准管理转变,根据部门职责、法定权限、工作方式等规定,抽象、提炼出核定机构、编制的客观要素,使机构、编制配备有确定的、量化的标准可供参考。第三,要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估标准,考核“三定”内容是否落到实处,机构内部、机构彼此之间是否协调,人力资源是否发挥了最大效用等。总而言之,就是要以科学化的手段推动机构编制管理从无形向有形转变,从主观判定向客观判断转变。

二是要完善职能部门协调机制。要发挥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纽带作用,必须要合理地处理机构编制管理“决策、执行、监督”环节所涉及的职能部门之间关系,做到分而不散,合而不乱。职能部门之间要达成共识,要将机构编制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对待,不能将“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剥离开来。从超编、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现象产生的原因来看,主要是“执行和监督”环节弱化出问题,因此完善职能部门的协调机制是确保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首要前提,也是机构编制实名制能否有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现实的机构编制决策环节,实质上已置于一个综合议事协调机构——编委会,因此作机构编制决策机构不能将“决策”这一起点视为终点,合理调控组织、人事、财政、纪检等部门关系,减少权力冲突,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使各职能部门既相应独立,又互相兼顾,彼此合作。三是要构建超编、混编、超领导职数配备、吃空饷、底数不清等违规现象的制约机制。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目的在于将机构、人员与经审批的机构、编制一一对应起来,以节约财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所实施的《机构编制手册》以及《机构编制管理证〈卡〉》等管理模式,还只是登记和澄清底子阶段,对上述超编等违规现象还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换言之,这一模式目前还达不到节约财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的终极目标。因此构建一套强实可行的制约机制,以确保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是相当必要的。

要构建切实可行的制约机制,我们既要遵从机构编制管理环节,同时又要跳出环节之外。从环节入手,首先要注意财政预算与机构编制总量机构编制管理控制相结合,将财政预算与审批核定的编制总量对应起来,以消除编制与实有人员脱节而造成的损耗;其次要实行考核机制与人事共管的分流机制相结合,将那些不适应现实岗位的人员科学合理地分流出去,以缓解超编等现象造成的财政压力。从环节之外思考构建制约机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强化“编制就是法律”的理念,实现控制超编混编等现象步入从人治到法治的健康轨道。

机构编制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市场经济背景下,管理环境和管理对象始终处于不确定性状态,只有采取动态的循环往复式管理,使科学管理行为渗透到机构编制工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标。从总体上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虽然力图将管理的过程从一而终,但其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有限,需要组织、人事、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支持与配合才能完成整个管理过程。它亟需在相关部门之间真正构建一个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动态科学管理机制,同时机构编制系统内部也需要建立并完善一套包含申请、审批、核准、公示、督查、处理、反馈等顺次递进的管理流程,这需要我们更理性的思考和创新实名制管理等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端科学管理模式。

第五篇:机构编制管理调研2011-8-24

关于上蔡县产业集聚区编制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1年8月27日)

一、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基本情况

上蔡县没有区位优势,不通铁路、国道、高速公路。近年来,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县委、县政府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2007年拆除18座废弃砖瓦窑厂,平整高低起伏的土地,按照“产城互融,融合发展”和“三规合一”的原则,建设了目前的产业集聚区。集聚区规划面积11.1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9平方公里。目前,入驻企业76家,建成62家,在建14家;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6.45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43.4万平方米,建成道路60.4公里,供排水管网75千米,电力线路 76.8千米,1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导产业是以制鞋、制门、服装、玩具为主的轻工制造业和以面粉、粮油、食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目前全国最大的布胶鞋企业荣光集团、全球最大的玩具企业华伦集团、全球知名的服装企业汉帛集团先后入驻上蔡县产业集聚区,并计划将总部或生产基地搬迁到上蔡。2010年上蔡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 “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投资者满意的产业集聚区”。

二、产业集聚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情况

在管理体制上,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作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13人,实有13人。成立了领导班子,党组书记由县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由正科级干部担任。管委会内部分工明确、服务高效。

在运行机制上,建立了由县主要领导牵头的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重点研究集聚区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三、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编制、职能配置情况

在机构设置方面,上蔡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设办公室、规划建设股、产业管理股、环境优化股等一室三股。

在人员配置方面,管委会党组书记由县委常委、常委副县长陈黎同志兼任;管委会主任由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李四强同志担任。

在职能配置方面,开展工作全靠协调,一些具体的事务需要与县政府有关部门如国土、城建、财政、税务、环保、公安、街道办事处等协调,如果协调不顺利,就难以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存在职能交叉、协调不力、效能不高、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产业集聚区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四、产业集聚区机构编制管理的做法、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主要做法:一是成立常设机构——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协调解决产业集聚区事务;二是成立临时机构——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统筹解决有关问题,向有关部门分解任务。

存在的问题困难:一是没有行政区划。产业集聚区目前只负责经济管理,所辖区域内的社会事务仍由当地街道办事处管理,在征地、拆迁、群众工作等方面较难协调,不利于当前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和对集聚区的集中管理,造成工作被动,增加工作强度,降低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集聚区建设发展。二是没有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在人权、财权、土地、环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往往要依附于县级职能部门,工作难以协调,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快速推进产业集聚区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投融资平台、土地储备平台没有纳入产业集聚区管理。投融资平台设在县财政局,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不能更好地服务集聚区建设和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土地储备平台设在县国土局,造成管委会无法直接管理土地储备问题,导致大量项目排队等地等问题。四是工作人员较少。目前实有人员13人,由于工作任务重、时常加班、工资又较低,造成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不愿在产业集聚区工作,不利于下一步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

建议:一是建议上级部门尽快出台法规。在一定时期明确对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的职能定位。二是建议把产业集聚

区行政区划。整合附近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其村庄,纳入产业集聚区统一管理。三是建议真正落实产业集聚区享受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政策。四是建议完善产业集聚区服务机构建设,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快集聚区发展。五是建议完善三个平台建设。真正把投融资平台和土地储备平台纳入产业集聚区统一管理,以便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下载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思考[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 转发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厅、 财政厅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 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新政办发[2003......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 青阳县编办 疏义红 2011年6月 事业单位不同于行政管理机构,它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

    关于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实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而乡镇机构改革又是最关键的一步。2001年底**市完成了乡镇街道机构改革。2006......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不同于行政管理机构,它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在各级政府组织机构中,事......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2010-06-29 18:46:4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事业单位机构编制......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调研思考建议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调研思考建议一、具体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加大教育宣传引导力度。为增强领导干部机构编制意识,将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知识作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程,列入每周学......

    安徽省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 发文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号:皖政[1999]31号 发布日期:1999-7-30 执行日期:1999-7-30 第一条 为加强全日制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精选5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整优化教师队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