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9:1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第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0〕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1999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88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

为正确理解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现结合行政审判工作实际,对执行行政诉讼法的若干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公正之路”报道之--1999:人民法院执行年

作者: 窦玉梅

发布时间: 2008-01-07 09:08:22

1999:人民法院执行年

对于那些欠债不还、千方百计逃避履行的被执行人来说,1999年真是不太好过。

这一年里,人们对法院执行工作的关注程度之高可谓空前,社会舆论纷纷“围剿”拖、赖账的被执行人。这一年里,中共中央以11号文件的形式转发了《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根据中央的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大力支持下,社会各界对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这一年里,全国各级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264.5万件,执行标的额近2500亿元。无论执结案件数还是执行标的额,都创历史新高。

确保人民法院生效判决及其他法律文书得到执行,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等原因,法院“执行难”问题日益凸现,给法院和公众都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全面推动执行工作的开展,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向中央报告有关情况,制定颁布了有关执行工作的司法解释,加强对各地法院执行工作的指导,并决定1999年为人民法院“执行年”。各级法院以此为契机,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执行手段,积极探索新的执行方式,力克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一举攻克大批积案和“骨头案”,有效地维护了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中共中央11号文件下发后不久,中央政法委在中南海专门召开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对非法干扰法院执行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论什么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肃追究。中央要求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要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战略高度,积极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地行使审判权、执行权。紧接着,各地党委、人大和政府部门,有的召开联席会议,有的发文件作指示,有的省、市委领导亲自挂帅,大力支持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各地新闻媒体也积极配合,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使执行环境得到改善,把执行工作进一步推向前进。

全国法院通过开展“执行年”活动认真解决“执行难”问题,是人民法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统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树立司法权威的重大措施。这一活动的开展,对充分发挥执行工作的职能作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良好的司法服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高法就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答记者问

2008年12月15日 09:53:49 来源:人民法院报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就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答人民法院报记者问

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从11月中旬至明年6月份,在全国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并于不久前专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就此次集中清案活动的相关话题,记者日前专门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

执行局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开展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是党中央近期高度重视和加强执行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认真解决执行难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也是人民法院在党的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维护司法权威,保障经济建设有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负责人向记者坦陈了通过对近年来执行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得出的经验教训,介绍了人民法院执行威慑机制的建立情况,以及为确保这次集中清案活动达到预期目标所将采取的一些措施。

问:我们知道,最高人民法院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执行工作,为解决执行难题,各地法院下大力气,也曾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执行难”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这其中有什么值得我们总结的地方?

答:中央为解决“执行难”问题曾于1999年专门下发11号文件。从那时到现在十年时间,应当讲,贯彻中央11号文件,最高人民法院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工作措施,其中包括改革执行工作机制,加强执行队伍建设,争取地方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支持和配合,但是目前看,“执行难”问题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我们通过对十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得出了两个基本的结论。

一是在中国,要解决像“执行难”这样的难题,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发挥党的优势。在过去的十年中,执行工作主要还是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往前推进,从法律意义上讲,这当然是法院的分内工作,责无旁贷。然而在中国这样一种现实条件下,仅仅靠法院自身来推进解决“执行难”问题,是有明显局限的,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中国的国情是党领导一切,解决执行难题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发动社会的力量、国家相关部门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即综合治理。因此,我们现在对解决执行难题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也就是说一定要形成一种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办、社会各界参与这样一种体制来推进执行工作。与以前相比,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思路。一些地方按照这一工作思路也已取得明显成效。这次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是由中央政法委员会和最高人民法院共同部署,也体现了发挥党的领导的优势。

第二个思路转变是,我们要研究如何促使当事人自动履行的一整套的法律制度和工作机制。换言之,一个案件判决生效后,如果单纯靠法院去强制执行,会使执行工作越来越被动,执行压力越来越大,最终走不出困境。我们应当达到判决生效后,至少绝大多数案件靠当事人自动履行。

为什么在中国这个地方很多判决当事人不自动履行,而在国外,法院判决基本上没有遇到履行方面的困难和阻力?原因恐怕不在于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而在于我们的机制有问题。我们尚没有形成一套能够促使当事人自动履行的法律制度和工作机制,而这套制度和机制恰恰在国外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而且作用明显。这套制度和机制的核心是要让不履行判决确定义务的当事人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包括法律层面、经济层面以及社会活动各个方面。

比如,在许多国家,如果不履行法院判决,将作为商业诚信的一个污点记录在案,相应地银行就不会给你贷款,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或个人由于自己失信而让银行对你关了大门,甚至不能去买房、置地,不能去参与工程的招投标乃至于不能去消费,对他来说就是致命的。这种后果是他不愿意承担的,为此他会权衡利弊,到底是履行判决还是承担不履行判决所带来的后果。通过这个形式形成一种巨大的威慑力量,促使你回归到法律的理性上来。这样一套机制如果建立起来并且真正发挥作用,将对整个法院的工作,甚至于对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本着这么两大思路,我们相应地做了很多工作调整。比如建立了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实际上就是为建立国家的威慑机制提供一个平台。因为只有这个系统建立起来了,所有被执行人不履行判决的信息都搜集齐全了,信息完整了,才有可能跟其他相关部门工作衔接,促使他们和我们联动。这就是我们在这一思路下开展的工作,也是下一步重点要推行的一项工作。

相关阅读

19个中央部委合力破“执行难”

2008年11月19日,由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牵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等19个中央部委参加组织的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正式拉开序幕。20天时间过去了,中央各单位给出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从法院一家“单打独斗”到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打出了破解“执行难”问题的“立体战”。

>>>详细

全国法院将开展金融案件集中执行活动

记者4日从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各级人民法院将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和部署下,开展金融案件集中执行活动,通过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统一调度、强化力度以及成立专门的执行组织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对金融案件进行专项执行。>>>详细

我国将集中清理“法律白条” 完善执行长效机制

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得不到执行,形成“法律白条”,既伤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让法律权威受到损害。面对艰巨的执行任务,全国法院近年来数次集中“清积”:2002年的“清积”,主要涉及国企改制、社会稳定的案件等;2006年的“清积”,为期半年,重点清理受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干扰未能执行的案件等5类案

问:与十年前相比,目前执行工作的难点或者说执行难的具体表现是否发生了一些改变?我们注意到,这次列入重点清理的一类案件为“被执行人为特殊主体的案件”,“特殊主体”指的是什么?

答:十年前和十年后,“执行难”问题同样存在,但具体表现确实有一些新的变化。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特殊主体成为“执行难”的一个重点。什么是特殊主体?概括起来讲,就是国家的一些强势部门,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员的执行。比如,军队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目前执行难度相当大,普遍存在着不配合、抵制执行,甚至法院执行人员连被执行人单位的门都进不去。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另外,政府机关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一直是执行的难点。这几年国家搞建设,相当一部分政府机关办公大楼、楼堂馆所都建起来了,但同时并没有完全履行完工程款,因此成为被告。尽管国务院进行了工程款的清理工作,但就法院执行数据来看,还有相当一批这类案件。

再比如,这几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法院判决让企业承担履行债务之后,利用代表、委员的特殊身份,不断向法院施压,有些是通过人大,有些是直接向法院提出一些没有法律依据的甚至不符合法律的、违法的要求,使得法院执行工作明显受阻。所以,特殊群体这一问题明显比十年前有所发展。

政府机关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虽然数量不多,但执行难度大、阻力大,社会影响也大。国家机关欠债不还,将严重失信于民,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因此,中央政法委将政府机关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列为本次集中清理活动的重点。***书记明确提出,对涉府案件,各地要提出标准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办法,采取党政领导包案督办、主持协调活动的办法,逐类逐案予以突破。我们希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编制专项预算,对此类债务用列入预算的专项资金予以解决,以维护国家机关的威信和声誉。

问:我们知道,最高人民法院从2004年开始着手建立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进而建立执行威慑机制,现在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答:执行威慑机制从2004年开始推进这项工作,总体上讲进展顺利,但这项工作是前无古人的事情,一切都从头来起,并都要与相关国家机关协调配合,工作难度显而易见,会有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目前可以告诉的是,第一,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早已建立并且正在正常地发挥作用。目前录入到系统里的执行案件的信息已经将近600万件,有80%多的执行案件信息都能够及时按照要求录入,对地处边远、基本条件不具备的地区,下一步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我们的要求是执行案件百分之百录入。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要求,也是下一步开展工作的基础。

第二,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和联动正逐步推进。其中跟公安部身份证采集系统已经取得共识,并且在北京市崇文区法院开始试点。也就是说,通过公安部公民身份证采集系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查找被执行人,这项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同时,我们与国家质检总局机关的条码系统也在搞试点。这个条码系统可以通过一个企业特定的码,查找这个企业的前世今生。比如企业原来是谁开办的?注册资金是多少?是股份制还是别的什么?分立出去多少企业?这里面都能找到。这也为我们查找、确定被执行人财产提供一些基本线索。同时,我们现在还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进行协商,准备将我们执行案件的信息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连接。征信系统是一个已经建成的庞大的商业企业信用评定系统。银行放贷前,都在使用这个系统评定客户的信用等级。我们的执行案件信息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评定信用等级的客观的权威的标准。这样我们就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做。比如我们以前的判决书只有姓名,没有要求写身份证号码,下一步,我们就想从这些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现在我们与中国人民银行初步拟定了一个联合的通知,现在原则性意见都已经达成,余下的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没有最终完成。我们也想利用这次全国集中清理积案活动,把这项工作争取在近期内取得实质性突破。

还有一个特别好的消息是,银行已经建立了一个人民币银行账户结算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把所有的自然人和企业法人、事业单位走银行结算的账户信息都储存在里面。换言之,作为被执行人,无论你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只要是经过银行走账,你在银行的开户情况查询这个系统可以一目了然。这样就可以为我们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提供极大的方便。而银行在十年前这个系统建立之初,设定的目标之一就是为法院提供信息服务。这是借鉴了国外的做法。目前我们两家还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谈,今后这个系统将在可控的范围内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条件逐步向法院开放。

下一步还想在出入境问题上能够取得一点突破。因为法律规定,有未了的民事债务是不可以出境的。我们现在要达到的目的是,对所有在信息系统登录的500多万件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责任人,都限制出境。公安部有一个出入境管理部门,全国的出入境信息已经做到统一采集到一个系统里,所以一旦我们的系统与之相连,这个威力一下子就发挥出来了。

对于执行威慑机制的建设,下一步我们准备搞一个工作纲要。因为这项工作牵扯部门很多,工作量很大,任务又很艰巨,需要分步推进,因此我们想制定一个时间表。

相关阅读

19个中央部委合力破“执行难”

2008年11月19日,由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牵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等19个中央部委参加组织的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正式拉开序幕。20天时间过去了,中央各单位给出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从法院一家“单打独斗”到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打出了破解“执行难”问题的“立体战”。

>>>详细

全国法院将开展金融案件集中执行活动

记者4日从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各级人民法院将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和部署下,开展金融案件集中执行活动,通过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统一调度、强化力度以及成立专门的执行组织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对金融案件进行专项执行。>>>详细

我国将集中清理“法律白条” 完善执行长效机制

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得不到执行,形成“法律白条”,既伤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让法律权威受到损害。面对艰巨的执行任务,全国法院近年来数次集中“清积”:2002年的“清积”,主要涉及国企改制、社会稳定的案件等;2006年的“清积”,为期半年,重点清理受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干扰未能执行的案件等5类案件„„

问:为确保这次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取得预期成效,最高人民法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这次集中清案活动实行的是自身从上而下的强力推进,实施的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督,这个工作思路是明确的,应该讲也是有效的。但我们也感到,执行问题仅仅靠我们自身系统内的监督是不够的。我们也报请领导同意后,准备在整个活动过程当中,充分地让新闻媒体、让舆论参与进来,同时还要让社会来监督,就是把我们自身系统的监督、舆论的监督和社会的监督充分地结合。实际上每一起“执行难”案件背后、多年积存下来的未执行案件的背后,都涉及到一些后台,都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因素。要排除干扰,揪出后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候涉及到我们自身的一些情况和因素,往往下手时会有犹豫或受到掣肘。在这种情况下,让舆论参与进来,可能倒比我们自身监督重要。

我们也在考虑发挥互联网的影响。在这次活动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发挥互联网作为舆论媒体的影响。比如说我们在考虑这次挂牌督办的案件,不管是中政委挂牌督办的还是最高人民法院挂牌督办的案件,包括其他的一些部门联合挂牌督办的案件,是不是可以在互联网上公布出去,形成对被执行人一种强大的舆论的压力。

我们还准备开辟一个全国统一的清案活动的工作热线,让社会监督,随时可以打电话进来反映一些执行案件的财产线索。让社会公众参与进来,这对我们的工作也是一个促进。与此同时,我们也想召开一些包括企业、律师在内的座谈会,包括被执行人的一些座谈会,听取社会方方面面对执行工作的意见。

-背景-

活动由来

近五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执结各类执行案件1079万余件,执行标的额达17276亿元,有力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但是,部分被执行人有财产但却因种种原因得不到执行以及部分无财产可执行的案件引发的问题仍然是法院工作的难点,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涉法涉诉信访的重点。

据初步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执行案件中,债务人有财产或部分财产而未能执行的难案还有近32万件。大量案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使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得不到实现,引发大量的信访案件,而且损害了法律的尊严,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党中央十分重视和关心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尤其是今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执行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根据执行工作的现状,尤其是执行案件积压严重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决定在全国开展一次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并以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为突破口,建立健全执行工作长效机制,使执行难问题逐步得到缓解。这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落实司法为民的重要举措,也是齐心协力,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执行难的重要举措。

工作目标

通过这次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2007年12月31日前受理的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基本执结;二是因案件未能执行引发的信访案件数量大幅度减少;三是初步建立起党委政法委组织协调、人民法院主办、有关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参与的执行工作长效机制。

清理重点

在全面清理各类执行积案的同时,要重点清理以下六类执行案件:一是受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干扰及其他各种非法干预未执行的案件;二是被执行人涉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国有企业、军队等特殊主体的案件;三是申请执行人为特困群体的案件;四是涉及农民工工资、建筑工程款的案件;五是因未能执行或执行不当引发的重复信访案件;六是其他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未执行案件。

时间安排

这次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时间安排为11个月,实施时间为8个月,分四个阶段进行。一是准备阶段,8月份开始,即对开展此项活动进行调研,并摸清执行积案底数,逐案登记、上报,做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部署阶段,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后,各级党委政法委、人民法院要立即进行动员部署,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三是实施阶段,从11月中旬至明年6月,各级党委政法委、人民法院组织有关部门、单位,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彻底清理执行积案。四是总结阶段,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结束后,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对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作者: 刘 岚)

19个中央部委合力破“执行难”

2008年12月10日 16:40:40 来源:法制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变法院“单打独斗”为联手打“立体战”

2008年11月19日,由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牵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等19个中央部委参加组织的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正式拉开序幕。20天时间过去了,中央各单位给出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

卷,从法院一家“单打独斗”到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打出了破解“执行难”问题的“立体战”。

执行信息渠道将更加畅通

背景:欠债的公司下落不明、财产线索一无所知,一个本来毫无希望的执行案,却因为一条偶然掌握的信息而得以圆满执结两年前,福建个体老板俞某向南京某企业购买燃料油。然而该企业在交付2.4万余元的燃料油后,就“既不供货也不退款”了。俞某多次催要无果,只好告上法院,法院判决该企业应当如数返还俞某2.9万余元货款及利息。但因该企业负责人下落不明,执行陷入困境。后来,法院意外获知一条重要线索:该企业正在某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笔价值8万元的货款。通过发出协助执行书,俞某的货款终于得到执行。

“被执行人的财产、账户等信息对于判决的执行至关重要。”在此次全国拉开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中,中央各部委纷纷表示,要加强信息互动,为清理执行积案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对于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需查询并复制或者抄录被执行人户籍资料、机动车辆等信息情况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协助,快速查询、快速告知,严禁推诿扯皮。”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在履行治安行政管理职责过程中,发现人民法院需要拘传、拘留的被执行对象,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通报情况。

“运用现有产权登记资料,为各级人民法院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登记结果的查询,以充分查清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保证积案的顺利执行。”国土资源部也为法院查询土地信息敞开了大门。

曝光“老赖”媒体正确舆论监督不可缺

背景:20名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老赖”被新闻媒体曝光后,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如坐针毡”

尉某是曝光名单中第一个到法院还欠款的。他说一大早就不断接到亲戚朋友的电话,质问变成“老赖”是怎么回事。“看到报纸后,出门时老是觉得自己被异样的眼光盯着,真恨不得找个地方钻进去。”尉某说。

“对干预阻碍人民法院依法执行情节严重、性质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典型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中央宣传部负责人表示,今后将配合人民法院建立债务人公示制度,通过舆论监督促使其履行法律义务。

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是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能。“通过提供法律服务引导当事人通过正当的渠道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减少和避免因当事人处置不当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努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说。

执行威慑机制令“老赖”寸步难行

背景:吴某最近要开办一家企业,在工商局却碰了壁。“你有一项判决尚未执行,因此不能给你进行公司注册。”工商局负责人告诉吴某

“在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中,要进一步提高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工作水平,对失信企业及负有个人责任的法定代表人进行更有效的监督,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说。

“被执行人拒不执行判决,将被限制贷款。”中国人民银行表示,要通过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征信系统协助人民法院执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对正在申请办理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的被执行人,停止为其办理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等手续。

公安检察依法履职不推逶

背景:西安“老赖”同意调解离婚,但却不履行生效判决,直至一份调解书衍生出4份执行申请后,刘某仍拒不执行。在执行法官多次上门、电话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刘某被法院正式宣布司法拘留15日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后报警或者将其扭送至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人民法院派员到场处理。根据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人民法院执行过程中决定对被执行人及妨害执行人进行司法拘留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予以收押。

“依法履行职责,及时批捕起诉一批相关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各级人民检察院按照“两高一部”《关于依法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依据刑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等规定,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履行批准逮捕、审查起诉职责,避免在检察环节贻误战机。(袁定波

张亮)

深化执行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更名为执行局

作者: 陈永辉

发布时间: 2008-11-03 09:35:55

------------------

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近日更名为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地方各级法院的执行工作。

为加强对全国法院执行工作的指导,促进“执行难”问题的解决,最高人民法院于1995年决定设立专门的执行机构。受当时民事诉讼法中“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立执行机构”规定的制约,执行机构名称暂定为执行工作办公室。执行工作办公室成立后,积极开展了制度建设、队伍培训、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立法调研等宏观指导工作及个案的监督协调工作,推动了执行工作的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中发(1999)11号文件下发后,执行工作办公室的任务日益繁重,不仅要研究确定全国法院执行工作的整体部署,制定执行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办理相当数量的复议、监督、协调、请示案件,更要加强对地方各级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执行机构共执结各类执行案件1079万余件,标的额17276亿元。执行机构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现行机构设置及其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因此,有必要改革和完善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机构设置,以强化统一管理、统一协调职能,提高执行效率。

第二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1年4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6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五月三日

法释〔2011〕11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1年4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1次会议通

过)

为了规范委托执行工作,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执行法院经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在本辖区内已无财产可供执行,且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应当将案件委托异地的同级人民法院执行。

执行案件中有三个以上被执行人或者三处以上被执行财产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以外,且分属不同异地的,执行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报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后可以异地执行。

第二条 案件委托执行后,受托法院应当依法立案,委托法院应当在收到受托法院的立案通知书后作委托结案处理。

委托异地法院协助查询、冻结、查封、调查或者送达法律文书等有关事项的,受托法院不作为委托执行案件立案办理,但应当积极予以协助。第三条 委托执行应当以执行标的物所在地或者执行行为实施地的同级人民法院为受托执行法院。有两处以上财产在异地的,可以委托主要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执行。

被执行人是现役军人或者军事单位的,可以委托对其有管辖权的军事法院执行。

执行标的物是船舶的,可以委托有管辖权的海事法院执行。

第四条 委托执行案件应当由委托法院直接向受托法院办理委托手续,并层报各自所在的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事项委托应当以机要形式送达委托事项的相关手续,不需报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第五条 案件委托执行时,委托法院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委托执行函;

(二)申请执行书和委托执行案件审批表;

(三)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副本;

(四)有关案件情况的材料或者说明,包括本辖区无财产的调查材料、财产保全情况、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生效法律文书的履行情况等;

(五)申请执行人地址、联系电话;

(六)被执行人身份证件或者营业执照复印件、地址、联系电话;

(七)委托法院执行员和联系电话;

(八)其他必要的案件材料等。第六条 委托执行时,委托法院应当将已经查封、扣押、冻结的被执行人的异地财产,一并移交受托法院处理,并在委托执行函中说明。

委托执行后,委托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已经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的,视为受托法院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受托法院需要继续查封、扣押、冻结,持委托执行函和立案通知书办理相关手续。续封续冻时,仍为原委托法院的查封冻结顺序。

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的有效期限在移交受托法院时不足1个月的,委托法院应当先行续封或者续冻,再移交受托法院。

第七条 受托法院收到委托执行函后,应当在7日内予以立案,并及时将立案通知书通过委托法院送达申请执行人,同时将指定的承办人、联系电话等书面告知委托法院。

委托法院收到上述通知书后,应当在7日内书面通知申请执行人案件已经委托执行,并告知申请执行人可以直接与受托法院联系执行相关事宜。

第八条 受托法院如发现委托执行的手续、材料不全,可以要求委托法院补办。委托法院应当在30日内完成补办事项,在上述期限内未完成的,应当作出书面说明。委托法院既不补办又不说明原因的,视为撤回委托,受托法院可以将委托材料退回委托法院。第九条 受托法院退回委托的,应当层报所在辖区高级人民法院审批。高级人民法院同意退回后,受托法院应当在15日内将有关委托手续和案卷材料退回委托法院,并作出书面说明。

委托执行案件退回后,受托法院已立案的,应当作销案处理。委托法院在案件退回原因消除之后可以再行委托。确因委托不当被退回的,委托法院应当决定撤销委托并恢复案件执行,报所在的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第十条 委托法院在案件委托执行后又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应当及时告知受托法院。受托法院发现被执行人在受托法院辖区外另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直接异地执行,一般不再行委托执行。根据情况确需再行委托的,应当按照委托执行案件的程序办理,并通知案件当事人。

第十一条 受托法院未能在6个月内将受托案件执结的,申请执行人有权请求受托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级执行或者指定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立案审查,发现受托法院无正当理由不予执行的,应当限期执行或者作出裁定提级执行或者指定执行。

第十二条 执行法院赴异地执行案件时,应当持有其所在辖区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准函件,但异地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等非处分性执行措施的除外。

异地执行时,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请求当地法院协助执行,当地法院应当积极配合,保证执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执行装备、执行标的物不受侵害。

第十三条 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对辖区内委托执行和异地执行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履行以下职责:

(一)统一管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的委托和受托执行案件;

(二)指导、检查、监督本辖区内的受托案件的执行情况;

(三)协调本辖区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的委托和受托执行争议案件;

(四)承办需异地执行的有关案件的审批事项;

(五)对下级法院报送的有关委托和受托执行案件中的相关问题提出指导性处理意见;

(六)办理其他涉及委托执行工作的事项。

第十四条 本规定所称的异地是指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的区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委托执行,由各高级人民法院参照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

第十五条 本规定施行之后,其他有关委托执行的司法解释不再适用

第三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1年4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1次会议通过)

法释„2011‟1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1年4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6日起施行。二○一一年五月三日

为了规范委托执行工作,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规定。第一条 执行法院经调查发现被执行人在本辖区内已无财产可供执行,且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应当将案件委托异地的同级人民法院执行。

执行案件中有三个以上被执行人或者三处以上被执行财产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以外,且分属不同异地的,执行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报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后可以异地执行。

第二条 案件委托执行后,受托法院应当依法立案,委托法院应当在收到受托法院的立案通知书后作委托结案处理。

委托异地法院协助查询、冻结、查封、调查或者送达法律文书等有关事项的,受托法院不作为委托执行案件立案办理,但应当积极予以协助。

第三条 委托执行应当以执行标的物所在地或者执行行为实施地的同级人民法院为受托执行法院。有两处以上财产在异地的,可以委托主要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执行。

被执行人是现役军人或者军事单位的,可以委托对其有管辖权的军事法院执行。执行标的物是船舶的,可以委托有管辖权的海事法院执行。第四条 委托执行案件应当由委托法院直接向受托法院办理委托手续,并层报各自所在的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事项委托应当以机要形式送达委托事项的相关手续,不需报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第五条 案件委托执行时,委托法院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委托执行函;

(二)申请执行书和委托执行案件审批表;

(三)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副本;

(四)有关案件情况的材料或者说明,包括本辖区无财产的调查材料、财产保全情况、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生效法律文书的履行情况等;

(五)申请执行人地址、联系电话;

(六)被执行人身份证件或者营业执照复印件、地址、联系电话;

(七)委托法院执行员和联系电话;

(八)其他必要的案件材料等。

第六条 委托执行时,委托法院应当将已经查封、扣押、冻结的被执行人的异地财产,一并移交受托法院处理,并在委托执行函中说明。

委托执行后,委托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已经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的,视为受托法院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受托法院需要继续查封、扣押、冻结,持委托执行函和立案通知书办理相关手续。续封续冻时,仍为原委托法院的查封冻结顺序。

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的有效期限在移交受托法院时不足1个月的,委托法院应当先行续封或者续冻,再移交受托法院。

第七条 受托法院收到委托执行函后,应当在7日内予以立案,并及时将立案通知书通过委托法院送达申请执行人,同时将指定的承办人、联系电话等书面告知委托法院。

委托法院收到上述通知书后,应当在7日内书面通知申请执 行人案件已经委托执行,并告知申请执行人可以直接与受托法院联系执行相关事宜。

第八条 受托法院如发现委托执行的手续、材料不全,可以要求委托法院补办。委托法院应当在30日内完成补办事项,在上述期限内未完成的,应当作出书面说明。委托法院既不补办又不说明原因的,视为撤回委托,受托法院可以将委托材料退回委托法院。

第九条 受托法院退回委托的,应当层报所在辖区高级人民法院审批。高级人民法院同意退回后,受托法院应当在15日内将有关委托手续和案卷材料退回委托法院,并作出书面说明。

委托执行案件退回后,受托法院已立案的,应当作销案处理。委托法院在案件退回原因消除之后可以再行委托。确因委托不当被退回的,委托法院应当决定撤销委托并恢复案件执行,报所在的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第十条 委托法院在案件委托执行后又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应当及时告知受托法院。受托法院发现被执行人在受托法院辖区外另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直接异地执行,一般不再行委托执行。根据情况确需再行委托的,应当按照委托执行案件的程序办理,并通知案件当事人。

第十一条 受托法院未能在6个月内将受托案件执结的,申请执行人有权请求受托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级执行或者指定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立案审查,发现受托法院无正当理由不予执行的,应当限期执行或者作出裁定提级执行或者指定执行。

第十二条 执行法院赴异地执行案件时,应当持有其所在辖区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准函件,但异地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等非处分性执行措施的除外。

异地执行时,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请求当地法院协助执行,当地法院应当积极配合,保证执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执行装备、执行标的物不受侵害。第十三条 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对辖区内委托执行和异地执行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履行以下职责:

(一)统一管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的委托和受托执行案件;

(二)指导、检查、监督本辖区内的受托案件的执行情况;

(三)协调本辖区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的委托和受托执行争议案件;

(四)承办需异地执行的有关案件的审批事项;

(五)对下级法院报送的有关委托和受托执行案件中的相关问题提出指导性处理意见;

(六)办理其他涉及委托执行工作的事项

第十四条 本规定所称的异地是指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的区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委托执行,由各高级人民法院参照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

第十五条 本规定施行之后,其他有关委托执行的司法解释不再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已于2011年4月2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人民法院2011年5月1日以后审理的刑事案件,具体适用刑法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 对于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依法应当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况,认为确有必要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间或者缓刑考验期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人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或者第七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

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间或者缓刑考验期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三十八条第四款或者第七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二条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适用修正前刑法第五十条的规定。

被告人具有累犯情节,或者所犯之罪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罪行极其严重,根据修正前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不能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而根据修正后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同时决定限制减刑可以罚当其罪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三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2011年4月30日以前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但是,前罪实施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

曾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2011年4月30日以前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

曾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曾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2011年5月1日以后再犯罪的,是否构成累犯,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的规定。

第四条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虽不具有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

第五条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六条 2011年4月30日以前一人犯数罪,应当数罪并罚的,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2011年4月30日前后一人犯数罪,其中一罪发生在2011年5月1日以后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

第七条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以后或者假释前实际执行的刑期,适用修正前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二款、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

第八条 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因具有累犯情节或者系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并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011年5月1日以后仍在服刑的,能否假释,适用修正前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2011年4月30日以前犯罪,因其他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011年5月1日以后仍在服刑的,能否假释,适用修正后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1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9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现就相关案件审理程序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 根据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等情况,可以在作出裁判的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第二条 被告人对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限制减刑判决不服的,可以提出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出上诉。

第三条

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或者复核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案件,认为原判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适当,但判决限制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撤销限制减刑。

第四条 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没有限制减刑的上诉案件,认为原判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应当限制减刑的,不得直接改判,也不得发回重新审判。确有必要限制减刑的,应当在第二审判决、裁定生效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没有限制减刑的案件,认为应当限制减刑的,不得以提高审级等方式对被告人限制减刑。

第五条 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对被告人改判死刑缓期执行的,如果符合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判处死刑后没有上诉、抗诉的案件,认为应当改判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

第六条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认为对被告人可以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一案中两名以上被告人被判处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对其中部分被告人改判死刑缓期执行的,如果符合刑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第七条 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被告人所作的限制减刑决定,应当在判决书主文部分单独作为一项予以宣告。

第八条 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的其他事项,依照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执行。

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等

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法发„2011‟9号

印发•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司法厅(局),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总政治部保卫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

现将•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执行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请分别及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确保管制和缓刑的执行效果,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 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况,认为从促进犯罪分子教育矫正、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出发,确有必要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人的,可以根据刑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第七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同时宣告禁止令。

第二条 人民法院宣告禁止令,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原因、犯罪性质、犯罪手段、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一贯表现等情况,充分考虑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关联程度,有针对性地决定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 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的一项或者几项内容。第三条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以下一项或者几项活动:

(一)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在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禁止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二)实施证券犯罪、贷款犯罪、票据犯罪、信用卡犯罪等金融犯罪的,禁止从事证券交易、申领贷款、使用票据或者申领、使用信用卡等金融活动

(三)利用从事特定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犯罪的,禁止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

(四)附带民事赔偿义务未履行完毕,违法所得未追缴、退赔到位,或者罚金尚未足额缴纳的,禁止从事高消费活动;

(五)其他确有必要禁止从事的活动。

第四条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进入以下一类或者几类区域、场所

(一)禁止进入夜总会、酒吧、迪厅、网吧等娱乐场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禁止进入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

(三)禁止进入中小学校区、幼儿园园区及周边地区,确因本人就学、居住等原因,经执行机关批准的除外;

(四)其他确有必要禁止进入的区域、场所。

第五条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接触以下一类或者几类人员:

(一)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二)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证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 属;

(三)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控告人、批评人、举报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四)禁止接触同案犯;

(五)禁止接触其他可能遭受其侵害、滋扰的人或者可能诱发其再次危害社会的人。

第六条 禁止令的期限,既可以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但判处管制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三个月,宣告缓刑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二个月。

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以致管制执行的期限少于三个月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最短期限的限制。

禁止令的执行期限,从管制、缓刑执行之日起计算。第七条 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对可能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被告人可以提出宣告禁止令的建议。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就应否对被告人宣告禁止令提出意见,并说明理由。

公安机关在移送审查起诉时,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情况,就应否宣告禁止令及宣告何种禁止令,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意见。

第八条 人民法院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被告人宣告禁止令的,应当在裁判文书主文部分单独作为一项予以宣告。

第九条 禁止令由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第十条 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机构执行禁止令的活动实行监督。发现有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应当通知社区矫正机构纠正。第十一条 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或者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尚不属情节严重的,由负责执行禁止令的社区矫正机构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 罚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处罚。

第十二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原作出缓刑裁判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当地社区矫正机构提出的撤销缓刑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人民法院撤销缓刑的裁定一经作出,立即生效。违反禁止令,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一)三次以上违反禁止令的;

(二)因违反禁止令被治安管理处罚后,再次违反禁止令的;

(三)违反禁止令,发生较为严重危害后果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十三条 被宣告禁止令的犯罪分子被依法减刑时,禁止令的期限可以相应缩短,由人民法院在减刑裁定中确定新的禁止令期限。

第四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款物管理工作的规定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文号】法发〔2017〕6号 【发布日期】2017-02-27 【生效日期】2017-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款物管理工作的规定

法发〔201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为规范人民法院对执行款物的管理工作,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对2006年5月18日发布施行的《关于执行款物管理工作的规定(试行)》(法发〔2006〕11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款物管理工作的规定》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7年2月27日

为规范人民法院对执行款物的管理工作,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参照有关财务管理规定,结合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执行款物,是指执行程序中依法应当由人民法院经管的财物。

第二条 执行款物的管理实行执行机构与有关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原则。

第三条 财务部门应当对执行款的收付进行逐案登记,并建立明细账。

对于由人民法院保管的查封、扣押物品,应当指定专人或部门负责,逐案登记,妥善保管,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

执行机构应当指定专人对执行款物的收发情况进行管理,设立台账、逐案登记,并与执行款物管理部门对执行款物的收发情况每月进行核对。

第四条 人民法院应当开设执行款专户或在案款专户中设置执行款科目,对执行款实行专项管理、独立核算、专款专付。

人民法院应当采取一案一账号的方式,对执行款进行归集管理,案号、款项、被执行人或交款人应当一一对应。

第五条 执行人员应当在执行通知书或有关法律文书中告知人民法院执行款专户或案款专户的开户银行名称、账号、户名,以及交款时应当注明执行案件案号、被执行人姓名或名称、交款人姓名或名称、交款用途等信息。第六条

被执行人可以将执行款直接支付给申请执行人;人民法院也可以将执行款从被执行人账户直接划至申请执行人账户。但有争议或需再分配的执行款,以及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的,应当将执行款划至执行款专户或案款专户。

人民法院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扣划的执行款,应当划至执行款专户或案款专户。

第七条 交款人直接到人民法院交付执行款的,执行人员可以会同交款人或由交款人直接到财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交付现金的,财务部门应当即时向交款人出具收款凭据;交付票据的,财务部门应当即时向交款人出具收取凭证,在款项到账后三日内通知执行人员领取收款凭据。

收到财务部门的收款凭据后,执行人员应当及时通知被执行人或交款人在指定期限内用收取凭证更换收款凭据。被执行人或交款人未在指定期限内办理更换手续或明确拒绝更换的,执行人员应当书面说明情况,连同收款凭据一并附卷。

第八条 交款人采用转账汇款方式交付和人民法院采用扣划方式收取执行款的,财务部门应当在款项到账后三日内通知执行人员领取收款凭据。

收到财务部门的收款凭据后,执行人员应当参照本规定第七条第三款规定办理。

第九条

执行人员原则上不直接收取现金和票据;确有必要直接收取的,应当不少于两名执行人员在场,即时向交款人出具收取凭证,同时制作收款笔录,由交款人和在场人员签名。

执行人员直接收取现金或者票据的,应当在回院后当日将现金或票据移交财务部门;当日移交确有困难的,应当在回院后一日内移交并说明原因。财务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办理。

收到财务部门的收款凭据后,执行人员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七条第三款规定办理。

第十条 执行人员应当在收到财务部门执行款到账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执行款的核算、执行费用的结算、通知申请执行人领取和执行款发放等工作。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报经执行局局长或主管院领导批准后,可以延缓发放:

(一)需要进行案款分配的;

(二)申请执行人因另案诉讼、执行或涉嫌犯罪等原因导致执行款被保全或冻结的;

(三)申请执行人经通知未领取的;

(四)案件被依法中止或者暂缓执行的;

(五)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延缓发放执行款的。

上述情形消失后,执行人员应当在十日内完成执行款的发放。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发放执行款,一般应当采取转账方式。

执行款应当发放给申请执行人,确需发放给申请执行人以外的单位或个人的,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但依法应当退还给交款人的除外。

第十二条 发放执行款时,执行人员应当填写执行款发放审批表。执行款发放审批表中应当注明执行案件案号、当事人姓名或名称、交款人姓名或名称、交款金额、交款时间、交款方式、收款人姓名或名称、收款人账号、发款金额和方式等情况。报经执行局局长或主管院领导批准后,交由财务部门办理支付手续。

委托他人代为办理领取执行款手续的,应当附特别授权委托书、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委托代理人是律师的,应当附所在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公函及律师执照复印件。

第十三条 申请执行人要求或同意人民法院采取转账方式发放执行款的,执行人员应当持执行款发放审批表及申请执行人出具的本人或本单位接收执行款的账户信息的书面证明,交财务部门办理转账手续。申请执行人或委托代理人直接到人民法院办理领取执行款手续的,执行人员应当在查验领款人身份证件、授权委托手续后,持执行款发放审批表,会同领款人到财务部门办理支付手续。

第十四条 财务部门在办理执行款支付手续时,除应当查验执行款发放审批表,还应当按照有关财务管理规定进行审核。

第十五条

发放执行款时,收款人应当出具合法有效的收款凭证。财务部门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发放执行款的,人民法院可以将执行款提存:

(一)申请执行人无正当理由拒绝领取的;

(二)申请执行人下落不明的;

(三)申请执行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的;

(四)按照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联系方式无法通知其领取的;

(五)其他不能发放的情形。

第十七条 需要提存执行款的,执行人员应当填写执行款提存审批表并附具有提存情形的证明材料。执行款提存审批表中应注明执行案件案号、当事人姓名或名称、交款人姓名或名称、交款金额、交款时间、交款方式、收款人姓名或名称、提存金额、提存原因等情况。报经执行局局长或主管院领导批准后,办理提存手续。

提存费用应当由申请执行人负担,可以从执行款中扣除。

第十八条 被执行人将执行依据确定交付、返还的物品(包括票据、证照等)直接交付给申请执行人的,被执行人应当向人民法院出具物品接收证明;没有物品接收证明的,执行人员应当将履行情况记入笔录,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后附卷。

被执行人将物品交由人民法院转交给申请执行人或由人民法院主持双方当事人进行交接的,执行人员应当将交付情况记入笔录,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后附卷。

第十九条 查封、扣押至人民法院或被执行人、担保人等直接向人民法院交付的物品,执行人员应当立即通知保管部门对物品进行清点、登记,有价证券、金银珠宝、古董等贵重物品应当封存,并办理交接。保管部门接收物品后,应当出具收取凭证。

对于在异地查封、扣押,且不便运输或容易毁损的物品,人民法院可以委托物品所在地人民法院代为保管,代为保管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前款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应当确定专门场所存放本规定第十九条规定的物品。

第二十一条 对季节性商品、鲜活、易腐烂变质以及其他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当事人及时处理,将价款交付人民法院;必要时,执行人员可予以变卖,并将价款依照本规定要求交财务部门。

第二十二条 人民法院查封、扣押或被执行人交付,且属于执行依据确定交付、返还的物品,执行人员应当自查封、扣押或被执行人交付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执行费用的结算、通知申请执行人领取和发放物品等工作。不属于执行依据确定交付、返还的物品,符合处置条件的,执行人员应当依法启动财产处置程序。

第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解除对物品的查封、扣押措施的,除指定由被执行人保管的外,应当自解除查封、扣押措施之日起十日内将物品发还给所有人或交付人。

物品在人民法院查封、扣押期间,因自然损耗、折旧所造成的损失,由物品所有人或交付人自行负担,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符合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对物品进行提存。物品不适于提存或者提存费用过高的,人民法院可以提存拍卖或者变卖该物品所得价款。

第二十五条 物品的发放、延缓发放、提存等,除本规定有明确规定外,参照执行款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执行款物的收发凭证、相关证明材料,应当附卷归档。

第二十七条 案件承办人调离执行机构,在移交案件时,必须同时移交执行款物收发凭证及相关材料。执行款物收发情况复杂的,可以在交接时进行审计。执行款物交接不清的,不得办理调离手续。

第二十八条 各高级人民法院在实施本规定过程中,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以及执行工作实际,可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2006年5月18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款物管理工作的规定(试行)》(法发〔2006〕11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担保若干问题的规定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文号】法释〔2018〕4号 【发布日期】2018-02-23 【生效日期】2018-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司法解释 【文件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担保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7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29次会议通过,自2018年3月1日起施

行)

法释〔2018〕4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担保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7年12月1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2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8年2月22日

为了进一步规范执行担保,维护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执行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执行担保,是指担保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一条规定,为担保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全部或者部分义务,向人民法院提供的担保。

第二条 执行担保可以由被执行人提供财产担保,也可以由他人提供财产担保或者保证。

第三条 被执行人或者他人提供执行担保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担保书,并将担保书副本送交申请执行人。

第四条 担保书中应当载明担保人的基本信息、暂缓执行期限、担保期间、被担保的债权种类及数额、担保范围、担保方式、被执行人于暂缓执行期限届满后仍不履行时担保人自愿接受直接强制执行的承诺等内容。

提供财产担保的,担保书中还应当载明担保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归属等内容。

第五条 公司为被执行人提供执行担保的,应当提交符合公司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公司章程、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

第六条 被执行人或者他人提供执行担保,申请执行人同意的,应当向人民法院出具书面同意意见,也可以由执行人员将其同意的内容记入笔录,并由申请执行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七条 被执行人或者他人提供财产担保,可以依照物权法、担保法规定办理登记等担保物权公示手续;已经办理公示手续的,申请执行人可以依法主张优先受偿权。

申请执行人申请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担保财产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但担保书另有约定的除外。第八条 人民法院决定暂缓执行的,可以暂缓全部执行措施的实施,但担保书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九条 担保书内容与事实不符,且对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产生实质影响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恢复执行。

第十条 暂缓执行的期限应当与担保书约定一致,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一条 暂缓执行期限届满后被执行人仍不履行义务,或者暂缓执行期间担保人有转移、隐藏、变卖、毁损担保财产等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恢复执行,并直接裁定执行担保财产或者保证人的财产,不得将担保人变更、追加为被执行人。

执行担保财产或者保证人的财产,以担保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为限。被执行人有便于执行的现金、银行存款的,应当优先执行该现金、银行存款。

第十二条 担保期间自暂缓执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担保书中没有记载担保期间或者记载不明的,担保期间为一年。

第十三条 担保期间届满后,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担保财产或者保证人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他人提供财产担保的,人民法院可以依其申请解除对担保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

第十四条 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提起诉讼向被执行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十五条 被执行人申请变更、解除全部或者部分执行措施,并担保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参照适用本规定。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本规定施行前成立的执行担保,不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施行前本院公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