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为何冷落涉农专业(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9:1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学生为何冷落涉农专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学生为何冷落涉农专业》。

第一篇:农村学生为何冷落涉农专业

农村学生为何冷落涉农专业

【摘要】当今农村职业学校的涉农专业招生不景气,学生冷落涉农专业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原因是由于农村农民的收入偏低;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少;打工族较稳定的收入的吸引以及学校缺乏师资、农场造成的教学质量不高,对学生没有吸引力造成的。要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必须在大力宣传国家扶持政策的同时创办示范性学农基地,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以吸引学生和家长,同时国家应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让学生及家长看到学习该专业前途和希望,才能有更多的学生报读涉农专业。

【关键词】学生;冷落;涉农专业

Why does the countryside student ford the agricultural specialty desolately?

Sun Jing

【Abstract】Now the countryside Vocational school fords the agricultural specialized recruitment of students not to be booming, what does the student ford the agricultural specialized reason is desolately? The author thought that the reason is because the countryside farmer’s income is somewhat low;But the use land resource are few;The working class stable income’s attraction as well as the school lack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which the teachers, the farm create not to be high, does not have the attraction to the student to create.Must change this present situation school to while propagandize national support policy to organize the demonstration sexology agriculture base vigorously, develops the highly effective agriculture to attract the student and the guardian vigorously, simultaneously the country should gives the support in the fund and the policy, lets the student and the guardian saw studies this specialized future and the hope, can have more student newspapers to read fords the agricultural specialty.【Key words】Student;Desolate;Fords the agricultural specialty

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职业学校中涉农专业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凡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涉农专业,不仅可享受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而且还可以免交学费,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心。在这样的形势下,职中的涉农专业招生应该红火。可是现实又是怎样的呢?以我校为例:我校1995年以前以开办涉农专业为主,当时为社会培养了不少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涉农专业招生逐渐萎缩,最后不得不停止涉农专业的招生。(不仅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涉农专业招生出现这种局面,就连高等学校中涉农专业的招生也不容乐观,某些大学农学院每年的招生缺额较多,只好降分录取就说明了涉农专业招生困难)。在国家出台免费政策扶持、支助涉农专业后,我校于2009年恢复涉农专业招生,虽然我们做了最大的努力,但招生还是不尽人意。与其他专业相比较,涉农专业还是受到学生冷落。据多方信息反映,这不是某一学校的个别现象,而是农村职业学校的普遍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农民的孩子冷落涉农专业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由于我省农村的农民大多数文化水平都不高、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民种植、养殖科技含量不高,收入偏低,导致农村学生及家长对涉农专业学习的认识不够。很多家长认为:当农民用得着读那么多书吗?我不读书不是照样能搞农业生产?使很多家长不支持其小孩就读涉农专业。

2、农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少,农民缺乏发展资金,哪怕就是送小孩来职中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回家后面对家里那一亩三分地,你又能做出多大规模?创出多大业绩?产生多少效益呢?虽然现在政府提倡土地流转承包,但由于农业种植、养殖的成本逐年增高,体力劳动强度大,农产品价格不稳,风险高等因素,就连学生家长都没兴趣发展农业生产,弃农经商,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他又怎么能支持其子女就读涉农专业呢?

3、农村打工潮的吸引,使学生冷落涉农专业。目前在我省农村,有的地方几乎是村村寨寨年富力强的农民全部到经济发达的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务工,留下在家干农活的都是一些老人和没知识不敢出门的妇女。且从农村各家各户经济状况看出,有人出去打工的家庭经济状况要比无人出门打工的家庭普遍要好得多。这就使人们形成了一种认识:只有打工,才能致富。打工是不需投入,无风险的致富捷径,使得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不一定选择免费的涉农专业,只认准能出去打工赚钱的专业,冷落免学费的涉农专业。

4、教学质量差,使学生冷落涉农专业。目前很多学校开设涉农专业,是冲着国家免学费政策开的,认为不收学费又有生活补助,学生肯定来读,学校根本就没有具备开设涉农专业的条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无学农基地。学校没有厂场,学生到校天天对着黑板和书本学理论,没有动手实习的机会,学了很快就忘记。有的学校虽有一定的基地,但投入不足,根本就没有产生经济效益,甚至还不如附近农民用传统方法种植养植的效益高,更无农业生产示范带头作用。这样怎么能吸引学生呢?b、师资条件差。目前国家开办的职业学校中,教师主要是从各中小学调来的文化课教师,很少到学农高校招聘教师,只是提倡教师自学转型,或极少部分被送到高校走马观花地学习、参观、培训几个月。证书是拿了,可是实习指导课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些教师基本上没有实践经验,怎么能胜任教学?当然、这些教师可以从社会上聘请农村科技带头人,种养殖专业户等,但没有高薪恐怕很难请到。学生及家长对老师是否持有什么证书不太在意,在意的是你带领学生种、养或加工出来的产品是否比一般农民的好,是否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头作用,产生什么样的经济效益。在经济大潮的背景下,农村家长送小孩读书的功利性是很强的。读职校必须学到技能,并产生经济效益,才能吸引学生就读涉农专业。

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办好涉农专业意义重大。笔者认为,要办好涉农专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虽然目前农村各地家长都知道当地有职业学校,但有的还不太详细知道国家的资助政策以及学习农业技术的益处。急功近利,随大流外出务工。学校必须在创办示范性学农基地(或依托当地示范性厂场)的同时,大力开展招生宣传,要让效益征服家长,用事实吸引学生。要让家长及学生感受到学校的真正实力和教师的水平,觉得从事农业一样能致富。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觉得从事农业生产收入低的观点。

2、学校的学农基地建设必须以发展高效农业为方向,建好收入较高的特种养殖种植基地。涉农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会传统农业的科学养殖种植,更要掌握经济效益较高的特种养殖、种植、园林技术以及反季节蔬菜,紧缺中药材栽培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等。以发展高效农业为方向,让学生及家长看到搞农业生产收入不低于外出务工收入,才能吸引学生就读。否则,哪怕国家有生活补助又免学费,学生看不到学习本专业给今后带来的美好生活,学生也不会选择该专业就读的。

3、国家要大力扶持涉农专业学生回乡创办厂场,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助。学校要实行学生创业服务跟踪制度,在技术、信息上指导学生回家创业。同时政府要做好产业指导及农产品最低收购保护价,农产品价格不能大起大落,保护农民利益,人们学农的积极性才能提高。

第二篇:中国中产阶级为何冷落民主政治

中国中产阶级为何冷落民主政治

咋一看标题是中国中产阶级冷落了民主政治?我想得首先需要弄明白的是两个名词,及中国中产阶级和民主政治有什么含义。

中国中产阶级:《福布斯》中国中产定义:年入1万—6万美元;生活在城里;25到45岁间;有大学学位;专业人士和企业家。

民主政治,是凭借公共权力,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民主政治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寡头制和独裁制相对立。当然,这是一个官方的说法。那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我们有了说话的权利,我们说的话有了被重视的权利。但是,在当今形式下的中国国情,中产阶级的生活怎么样,民主政治发挥的效果如何?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中国中产阶级冷落民主政治的现状。我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1、有政府扶持,其只需要按章办事达到国家的标准就是中产,所以进入中产的进程与民主政治动向无多大关系。中国到2020年要打造中国人口40%的中产阶级。此说法若是某人真诚的认识,那此人的思维逻辑等同白痴。虽然常见于社会宣导及些国家级精英如此频说,却无法辩识其是全平等和谐还是有层级和谐的前提社会观。具体的辨析可先两要点认识:(1)打造中产阶级实就和打造富有阶级一样,其社会成本最终依然也只会消化于社会基底层;(2)世界发达社会它只所以被标示发达,是因其基底层的可保证生活水准高于一般非发达社会,却无关乎其金字塔型还是橄榄型。中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若慰籍于有些打造中产阶级的能力作为,那实在是离弃平等信念,缺乏社会顾全责任,但求形似满足的自欺欺人,而此点是绝大多数进军中产和中产的人已深刻明白。

2、生存中的奴隶性质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改变。这得从两个方面来说:(1)从封建社会走过来还年轻的新中国,还有很大一部分受限于曾被封建思想影响过的民众,这就使中国人的奴性难改。(2)除去了人们的本体因素,还有就是环境因素。中产者并非天生的,他们之所以成为了中等财产阶层中的一员,必定经历了一番社会实践的历程,为此自身不得不染上浓厚的本土价值观。你想成为中产者吗?就得时时磨练自己,处处压抑住书生气习,泯灭掉智者的良知、磨掉个性意识的“棱角”,操行不可告示于人的潜规则,以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总之,在中国不能容忍有中产阶级自身特有的价值观,受制于种种制度、工资、环境以及现实的家庭负担,使其不能有真正的民主意识,这是导致其淡漠民主政治的又一重要因素。

3、中国民主政治总是要照顾大多数,不允许先行思想运作,不注重“治未病”的思想。其总是等待矛盾凸显,民众深刻意识的时候才开始着手处理,而欠缺制度完善开发新的模式。因此,也把中国梦的追求者在很大的程度上锁在了制度牢笼里。这看似民主的制度已经变得不似其本性了,所以被淡漠也是必然所趋。

综上所诉,中国民主制度被淡漠是一种趋势,也是如此社会形态发展的必然。但是国人的生活还是得靠其表面运作方式,其对于中产或是其它阶层的人们来说的影响显得暧昧。我们无法改变现状,只能在这个笼子里挣扎与拼搏。

第三篇:农村职业教育“涉农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

农村中职“涉农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

贵州省罗甸中等职业学校

王中学

农村职业教育不同于城市职业教育,无论在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经费投入、区位优势或是信息资源上都与城市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许多省市的农业中专学校与其他类型的中专学校合并升格建成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步入了新的管理体制,这种差距就更加明显。高等职业学院涉农专业的发展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农村职业教育涉农专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各地农村职业教育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发展迅猛,为二、三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农村劳动力实现非农转移就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我们同时看到,各地农村职业教育非农专业建设形势喜人,涉农专业发展步伐仍然缓慢,有的根本无法开设涉农专业,存在农村职业教育不为农的怪现象。广大“两后生”厌农的思想依旧十分严重,不少职业学校年年招生畜牧兽医、农业经济管理、园艺等涉农专业,但招生人数和开办的班级十分有限,有的学校甚至招不到生,大量的农村强壮劳动力及“两后生”涌入城市,老弱病残幼留守农村。国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以后,为农村职业教育开设涉农专业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返乡农民工、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首当其冲成为涉农专业招生的主要对象。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 整和设施农业等技术推广,零星的传统生产方式已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的现代生产方式转变,对涉农专业人才的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已不是一张文凭,而是要求其是否有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以及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的职业能力。农村职业学校由于多年来涉农专业招生艰难,导致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实验基地等方面投入不足。虽然职业教育为职业岗位培养应用型的技能人才,是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社会认可,但在人才技能培养最重要的方法即实践教学模式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毕业生所具备的实践应用技能等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有很大差距,在教学设备、实验基地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无疑是“黑板上种树、教室里养猪”,中职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与农村急需农业专业人才日益矛盾。因此,探索如何通过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从多年职业教育涉农专业教学工作实践中,就涉农专业教学实践改革提出一些设想,为农村涉农专业培养实用的技能型人才作参考。

一、明确中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实践技能培养模式。

农村职业教育是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农村培养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成了职业教育为农村培养合格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体现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办出成效的关键。涉农专业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更多的是以大田作物、设施园艺和规模化养殖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研究的领域和内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综合性和持续性,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则遇到的是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脱节,我们可以将涉农专业三年的学制设计为不间断的“生产过程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三年制的畜牧兽医专业建立”生产体验—技能培训---综合实践”的教学实践体系,第一学年采取生产体验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第二学年以教学内容为目标重点开展综合实践,第三学年到大型企业进行顶岗实践。这样的模式是以技能训练为中心,把产教结合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课程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生产流程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实施课程整合,推行生产性实践教学,建立独立实践课程体系。以“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实验与实践技能课程化。农村职业教育涉农专业课程设置往往过多地强调本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导致理论教学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较大地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农业发展优势,整合多重的内容或专业技能,设计真实的任务,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的统一,以任务为驱动,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即“教学实用原则”。如畜牧兽医专业,可以将养猪、养羊、养牛、养禽等相似的课程整合为《畜禽生产学》和独立的《综合实训技术》实 践教材,有效整合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环节,教学实践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和生产过程灵活安排教学实践课,使学生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了解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将实践教学由间断性变为连续性,局部性变为整体性,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目标化,达到以“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开展多层次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技能。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与生产过程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其方式必须走出校门,深入生产一线,从一些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中,可以采取“学校+学员”、“学校+企业”,即学生可以进入学校实习基地或种养殖企业或相关协会,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管理,通过多层次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和训练实践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1、采取“公司+学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校以教学实验基地为依托,设立“公司”,公司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以专业班级为单位,师生共同根据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本专业的教学实践计划,选择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的生产经营项目,管理上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教师、基地技术人员和学生承担项目的实施,组织上 依托实习基地,实行生产、教学、经营一体化,教师既传授知识,又实地指导生产、经营,学生从生产经营活动中学到知识和技能,达到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2、纳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相关专业的课题研究,包括校本教材的编制,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分析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科研动态,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提供新的经验。

3、学生到基地、企业或农户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在生产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直接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学以致用,磨练意志,提高能力,适应就业岗位,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搭建平台,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之大非师之大”,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农村职业教育教师,既是理论教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者和指导者,更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关键和创业成才的引路人。“双师型”教师一是可以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定期地举行校企合作洽谈会,交流生产经营经验,实施产教研结合,培养和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二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教师理论知识不断更新,掌握农业生产科研新技术,积累教学生产实践经验;三是实施课题责任制度,专业课教师与农业科技新技术的推广实施捆绑,把新技术推广的成果和教师的考核成绩、职称评定和效益的分成结合 起来,风险共担,利益同享,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四是教师与学生结对帮扶,专业课教师负责指导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建立种养殖基地,扶他上马,送他一程,确保学生创业成功,教师可从中提高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

第四篇:涉农专业教学计划

灵寿县职业中学

“送教下乡”教学计划

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涉农类专业的具体要求,我校设有以下涉农类专业包括:茶叶生产与加工、畜牧兽医、林果专业等专业。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生对象为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年龄在16-45岁、已经或准备在农村创业、身体健康的初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等、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

1、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服务、管理和经营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2、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从事农业生产(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专业技能;

3、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在农业产业结构中,能起到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担当起新型农民的模范带头人。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公共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课);专业实践训练课程;在总体的课程设置上,采用“2+3”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课程占40%,实践训练课程占60%。

(一)公共课模块

1.教学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实践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并在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融入德育内容。

3.教学内容:公民道德与法律、农村经济与社会、农村实用数学、农村实用语文、农村实用英语、农民工自我保护、农村计算机信息技术等。

(二)专业课模块

1.教学目标:根据当地实际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关各种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茶叶生产与加工、各种畜禽生产经营以及畜禽疾病防治、林果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发展规模化经济奠定基础。

2.教学要求:与实践课教学紧密结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实践课模块

1.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学生所选主攻专业生产经营项目及技术推广,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传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业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使其能真正掌握所选学

科生产经营及技术推广技术,并结合实际在产业化经营方面有所突破。

2.教学要求: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根据生产特点,农忙时,授课指导到实践场地;农闲时,授课指导到学校教学点,以生产经营中的核心技术为主要突破,按照工作导向、行动导向的理念,安排教学内容,严密组织教学活动,特殊情况下,可集中组织参观学习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问题,指导学生边学习、边生产、边示范、边推广。

3.教学内容:根据各教学点及学生的具体生产经营项目灵活确定。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根据生产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可更新和修订部分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但需经领导小组讨论通过

四、教学形式

专业的教学形式为课堂讲授、教师辅导、学生实践等。

1.课堂讲授: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在学校进行现场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讲授。

2.教师辅导:教师在学生学习多媒体教材及文字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个别辅导,辅导方式包括当面指导、电话、电子邮件答疑等。

3.学生实践:

(1)实验:学生按照课程教学要求进行有关内容的实验,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

(2)实习:学生根据本地实际和本人特长,选择和确定与本专业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撰写日志、报告、总结等。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积极开展集约化的经营服务活动。

五、教学管理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原则上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以公共课和专业课为主,第二学年的两个学期以专业课为主,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各个学期都安排实践课。具体安排时,要以专业课教学为中心,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农事季节特点确定切入点组织教学,同时注意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顺序性、衔接性和整体性,使教学过程各部分的内容尽量自然、连贯。

2.学校应在学期结束前3-5周内公布下学期各年级必修课、必选课和任选课的开设计划,由学校在放假前公布课程表。根据需要,有些课程在假期予以安排。

3.教职员工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作用。

4.各专业教学务必开齐开全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训练课课程。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六、考核

(一)考核原则

1.客观性原则:秉持严肃的态度、严密的制度和严格的程序,从农村人才成长的基本特点出发,以学生结合从事农业经营服务项目进行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考核标准,力求其真实、准确、科学地体现学生的整个学业成果。

2.全面性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既考核学生在学期间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程度,也考核学生在学期间思想政治表现,以及在当地农民群众劳动致富过程中的贡献。

3、实践性原则: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促进生产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坚持实践第一的理念,着重考核学生在学期间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考核方式

学生的学业成绩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实践成果考核三种方式。

1.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由课堂教学的出勤情况、平时作业专业实验、实习等组成。

2.学科教学结束要进行课程结业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

3.实践成果考核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实践成果的综合测评,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三)考核时间

各门课程的考核根据教学进度一般安排每学期期末集中进行该学期所学课程的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不合格者,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安排一次补考。实践成果考核在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学期进行。

十、毕业与颁证

学生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取得或超过本大纲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数,即可准予毕业。毕业生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学校颁发毕业证书,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历。

灵寿县职业中学

2012.3.15

第五篇:涉农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提升内涵品质 建设特色专业

——西吉县职业中学示范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总结

西吉县职业中学2013年5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自建设项目立项以来,在教育部,财政部,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学校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等为重点,探索与实践科学发展之路,志存高远建示范,全面提升了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能力和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现就我校示范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建设项目完成情况和建设目标达成度以及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经验、特色等总结如下:

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需要,通过与大企业合作,完善了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多能并举、学训交替,校企通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扔了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了由企业、学校和县农牧局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建设了一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学结合的《园艺植物保护技术》《农业产品市场营销》等2门优质课程,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资源。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社会服务“专家型”、教育教学“双师型”教学团队;建成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需要,设备先进、“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成专业特色鲜明的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二)项目建设内容

围绕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项目,重点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三方面促进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项目建设过程

在示范校建设中,学校充分认识到过程比结果重要,以内涵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成立专业建设小组,外出考察,借鉴示范建设经验,在借鉴中升华;

结合示范校专业建设方案的制定与完善工作,组织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教师认真学习示范建设有关文件和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确定专业建设项目的目标、措施与方法,明晰了专业建设科学发展的思路,在探索中创新;以敢为人先的勇气,超越自我的意志,进行课程颠覆性改革与实践;组织动员学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单位,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特色性打造,能力与水平在建设中得到提升。

二、项目完成情况与经费执行情况

经过两年的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改革与发展示范校的建设,共完成14个一级项目,62个个项目点,共投资283万元,完成率100%,其中:(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共24个项目点,完成率100%,预算资199万元;(2)师资队伍建设共22个项目点,完成率156%,预算资金28万元;(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共33个项目点,完成率100%,预算资金56万元;(4)其它项目建设共3个项目点,完成率100%,预算资金17万元。所有经费严格按批复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中规定的建设项目安排和使用资金。

三、专业建设与改革

(一)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始终坚持高水平的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保障的理念,积极与国内知名大中型企业合作,将职业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与生产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马铃薯高新产业示范园、宁夏佳力公司等企业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化设施农业技术人才。(二)构建专业课和基础课改革模式,课程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关键,课程模式的改革与构建是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突破口。学校知难而进,在原有模块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本着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步提升的原则,积极探索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大课程改革与建设力度,开发了《园艺植物保护技术》《农业产品市场营销》等2门优质课程,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资源。公开出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教材6部,编写校本特色教材5部;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门。

(三)以建立培养机制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院校建设的核心,学校以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为目

标,在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投入近28万元打造教师队伍。共选派6名骨干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业务学习,选派4名骨干专业教师到马铃薯高新示范产业园区、宁夏佳力公司等企业轮流实践锻炼,开展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5次,第二课堂活动10次,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与兼职教师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已经形成。选聘3名兼职专业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验实训室建设;并对兼职教师进行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的培训,健全了兼职教师业务档案及考核材料等。在原有基础上,引进了1名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现有专业优秀教学团队1个。

(四)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建成教学做一体化实训环境

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教学要素为主体,融入职业要素和企业要素,建构了能完成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工作环境的景,又具备了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情感养成所需要的境。合理设计功能分区,使学生在同一实训室,基地中能完成技能训练、工作任务、资料查询、小组研讨、教师教学等任务,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创设了条件。共建设了满足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综合技能训练需要的实训室和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完善了“产教结合、双证沟通、的能并举、互惠双赢”的“冠名班”校企合作模式,推广应用到相关专业群,增加企业冠名班3次。开展了面向农民、农技人员、乡镇干部等的花卉生产、果蔬生产、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培训400人次以上;对口支援彭阳县职业中学等西部学校,对对口专业学校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场所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助,所有实训室及网上公共资源系统全部无偿向对口支援学校开放。

四、建设成效

(一)专业定位更加明确,办学特色不断彰显。

学校示范校建设工作委员会带领学校教职工深入学习,找准了示范校建设内涵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凝炼了“1223”的办学思路,秉承“办好一所学校,振兴一方经济,培养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的办学宗旨,按照“健康做人第一,求职强技并重”的育人原则,确定了“做强自己,辐射全区,引领中职,国内一流”示范定位。目前涉农专业学生已达570多人为我区培养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类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实力明显增强,育人环境更加优化。

中央支持我校用于设施农业生产技术283万元专项资金使得专业办学基础条件更加完善,育人环境更加符合中等职业教育需要,主要表现在:专任教师由4人,发展到现在的7人,增加优秀教学团1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由72万元增至现在的566万元,实训室面积由1万平方米增至现在的1.5万平方米;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由1处发展到现在的3处,国家精品课程由1门增加到现在的6门。

(三)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形成三方互动格局。

学校按照合作共赢原则构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机制,成立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校企合作委员会,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新增合作企业11家,与8家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已有42名毕业生通过订单走上工作岗位。学校与县农机局合作,引企入校,共建农机实训基地,培训农机专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次。

(四)专兼结合机制建立,教学团队素质精良。

通过两年的示范校建设,基本建立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社会服务“专家型”,教育教学“双师型”教学团队,现有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任教师4人。学校将示范校的有关建设内容列入科研课题进行系统的探索与研究,探索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的内在规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示范校建设专项课题2项,其中省级以上课题1项,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4篇,全面提升了学校专业教师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施能力。

(五)社会服务能力增强,社会贡献不断增大。

学校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各类培训,培训与鉴定总量达到1.6万人次。面向农村免费招收涉农专业学生236人,免收学费40多万元,为新农村建设蓄积了人才。

(六)示范辐射作用突出,引领中职快速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专业示范建设的辐射作用,毫无保留地将示范建设成果与兄弟学校分享,与区内外15所职业学校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开展专题讲座近10场,培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300多人次,派出10多人次到区内外20多所中职学校进行指导和交流,共建精品课程5门,共享示范建设成果10多项,带动了全区中职学校共同发展。

(七)管理内涵建设显效,成为中职管理示范。

学校投入10多万元资金开展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管理内涵建设,选派管理干部参加全国示范建设工作会议更新管理理念,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实施了精细化管理,建立高效管理运行机制,加强管理团队建设,形成了有特色的管理文化。通过管理内涵建设,领导班子能力明显提升,中层干部执行力和创造性开展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团队氛围日益浓厚。创新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管理运行机制,实施绩效管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建立了以“全员聘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核心的竞争激励机制,将岗位津贴,课时津贴,效益工资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

(八)人才质量明显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提升。

两年来,学校累计培养设施农业生产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501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7.15%。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充足的实训条件使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明显提高,共有73名学生参加了自治区级技能大赛。

(九)实施专业文化建设工程,彰显农工文化特色。

学校制订了加强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实施环境文化工程,编制文化手册。有农工特色的实训文化等,营造有农工特色的校园文化,实现外化于行,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建设活动,使学校形成以“改革创新,追求卓越,勤劳奉献”为内涵的精神,具有了促进教职工发挥聪明才智的机制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氛围与环境。

五、思考与探索

(一)体会

1、理念先进的顶层设计是示范建设的基础。学校专业建设始终坚持“多能并举、学训交替,校企通融”建设思路,构建了“科学定位,协调发展,内涵提升,特色办学”的内涵发展模式,通过顶层设计促进了思想观念大转变,育人理念大调整,服务社会宗旨大明晰,全校教职工不断深化中职理论与实践,逐步加深对中职教育规律的认识,为示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政府和社会各方支持是示范建设的坚强保障。在示范校建设中,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关心与支持,有关领导深入学校考察调研,听取专题汇报,指导,检查项目建设情况。自治区教育厅兑现了在专项建设中增大扶持力度的承诺,保障了我校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3、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平台。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的支持,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同发展,使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学校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形成了“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良性互动合作机制,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格局。示范建设经验证明,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

4、管理内涵建设是示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中,学院投入2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展业建设,将管理内涵建设作为项目纳入到示范建设方案中。学校以队伍建设,机制创新为切入点,形成了“文化引领,绩效导向,团队协作”的管理特色。通过管理内涵建设,对学校定位,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等治校方略进行研讨总结,诠释和固化,培育了学校制度文化,突出了专业特色与亮点,推进了精品课程建设,打造了优秀教学团队,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管理队伍素质普遍提高,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创新了学校办学活力,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示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问题

1、管理创新度还不够高。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机制和管理运行模式,理顺了管理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使全体教职工凝聚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明显增强。但仍存在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够完善,绩效考核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进一步加强。

2、社会服务能力还不够强。尽管学校在专业示范建设中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社会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能力,但仍存在着由于办学基础弱,教师科研能力弱而导致的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少、农业新技术推广经验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学校专业建设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效果。

3、专业竞争力还有待提升。伴随着示范建设项目的实施,在教育部倡导和

指导下,学校专业合作模式不断创新,学生就业竞争力日益提升。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专业办学合作机制还不健全,合作方式较为单一,引进优质教学资源不够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

(三)思考

1、专业建设的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应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明确政府的职责与任务,发挥政府的主导与指导作用,加大资金与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环境,制订法规与政策,理顺企业与学校的关系,调动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搭建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将校企合作变成学校与企业的自觉行为,实现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2、专业建设需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中等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担负起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将专业自身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以服务求支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建设。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开展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充分发挥专业建设为全社会服务的功能,面向社会,面向行业,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开展社会服务。作为示范校要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帮助对口支援兄弟学校提升办学水平与质量,引领中职教育共同发展。

3、专业建设应不断加强品牌与文化建设。专业建设要融入企业文化,积淀独特的校园文化,明确办学定位,凝炼特色,创新办学理念,创新制度文化,强化内涵建设,构建独特的,充满意蕴和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体系,以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专业假设的健康发展和对外拓展。

两年的示范校建设,我们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团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巨大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深知,我们工作中仍然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发展过程还会面临许多新问题,我们还要按照专家和领导的意见扎实开展整改工作,加强内涵建设,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我校的专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7

下载农村学生为何冷落涉农专业(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学生为何冷落涉农专业(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1种标准涉农专业

    21种标准涉农专业: 1、 种植 2、 农艺 3、 园艺 4、 蚕桑 5、 养殖 6、 畜牧兽医 7、 水产养殖 8、 野生动植物保护 9、 农副产品加工 10、 棉花检验加工与经营 11、 林业 12......

    新增涉农专业申请报告

    河南省三门峡中等专业学校 关于开设现代农业技术等三个涉农类专业的 申请 一、市场调查报告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非常重视“三农”问题......

    开设涉农专业申请报告

    尊敬的教育局领导:本校05年底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07年评为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06年-08年,连续三年被渭南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职业培训先进单位”;2010获陕......

    涉农专业问题调研[最终定稿]

    眉县职教中心为农服务课程改革调研报告一、 学校概况眉县职业教育中心是县委县政府建设的有眉县教育局主管的集信息服务、科技推广、成人科普培训、劳动力资源开发与转化为......

    涉农专业教案(五篇模版)

    涉农专业教案 EXCEL入门教程 柳金福 Excel简介: Excel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办公软件Office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员,也是目前最流行的关于电子表格处理的软件之一.它具有强大的......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汇编)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财教[2009]442号)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 财教[2009]......

    关于办理2011年级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退学费工作的通知

    关于办理2011年级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退学费工作的通知各系、南校区: 根据《关于印发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实施方案的通知》(穗财教......

    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 财教〔2009〕442号 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